对中国式的人际交往特别反感怎么办?

比如说抢着给钱,虚情假意邀请你去他家,玩假的让我很反感。因为这个被批评不会做人,是因为我还太稚嫩的原因么?如何改变?


从我做起。如果你反感,那至少自己不要这么做,或者强迫别人这么做,一代一代下来,渐渐风气就好了。

看看现在的80后90后,多少人嘴上说不喜欢人劝酒,自己最后不是也陷进去么?不也“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么?

风气是要一点一点改变的,也别妄想存在“不流血的革命”。多一些“就是看不起你”的人,兴许将来00后、10后们就不会来问这种问题了。

以上。


既然厌恶,那就抛弃好了,不过在此之前我得举个例子。

一天,有个人指着你鼻子说你是傻X。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可能会很生气并和他绝交;如果他是你老板,你可能也会生气,但还得赔上笑脸;如果他是正在指导你的某一领域的大牛,你可能会因为他的责骂而感到骤然清醒,甚至还会感谢他。

同样的一句突破社会礼节脏话,当一个人的地位越高能力越强,他就越不受到繁文缛节的束缚,甚至可以开始不用在意他人的反馈。同样的,越强大的人,就越不用担心摒弃中国式的人际交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甚至你到了一定地位或一定影响力时,抛下中国式的人际交往还可能给你带来美名,但反过来呢,如果你只是个夹缝中的小角色的话,不守人际规矩只会让大家不喜欢你。

还没完。任何有能力有地位的人成就自己的强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大多数人都得从小角色做起,而作为一名小角色,你说是遵守中国式的人际交往爬升得快呢,还是在璞石阶段甚至一无所有时就抛弃中国式的人际交往爬升得快呢?是的,当我们还是小人物时,遵守中国式的人际交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早地抛弃它,它是工具而已,我们没有必要热爱工具,但没有工具一定会带来不便的。

还没完。成为强人之路道阻且长,甚至是看不到头的,而眼前的龃龉却是那么具体,很容易蒙蔽了咱们的双目。在面对自己所厌恶的东西、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时,我们一定要有一双能够眺望远方的理性的眼睛,告诉自己地平线上有光明,这至少能让我们少做出一些短视的抉择,至少能让我们在忍耐人生中的一些必然时会好受很多。

与君共勉。

-


真的要感谢邀请我的这个朋友。
最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得不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回答,它牵扯了人性、心理、文化、教养、因果报应等多个话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某些人推崇了几千年的中庸与从众并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在中国的众多人心目中,这两个玩意儿是最重要的东西,是懒人偷奸耍滑的借口,是小人出奇致胜的法宝。
事实上,利益相关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偷偷摸摸搞小动作,于国于民,都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的!
他们沆瀣一气,蝇营狗苟,宁愿牺牲周围的一切,止步不前,也要让真正脚踏实地的人功亏一篑,也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去换取满足于现状的安逸,亦或是天下太平的表象,以此掩饰自己的无能,而中庸与从众,对于他们这一类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块婊子私处的遮羞布罢了。

这个世界上,最令他愤怒的,并不是你比他出生高贵,你比他富裕舒适,你比他帅气美丽,这些其实是先天或者外在的,真正令人愤怒的,是你和他活在同样一个环境,一个小圈圈里,吃一样的饭,喝一样的水,做一样的事,你却比他更有智力、能力、潜力、创造力、实力、魅力。
比如在同样一个班上,面对老师的问题,他束手无策,而你迎刃而解。
比如在同样一个公司,做给所有人的PPT,他漏洞百出,你技压群芳。
比如在同样一个小区,你把院子打理得满园春色,他的院子杂草丛生。
比如在同样的社交平台,因为你有趣,粉丝若门庭若市,因为他无聊关注门可罗雀。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那些天赋秉义,锐意进取或者卧薪尝胆、艰苦付出的人,常常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一些玻璃心,进而被他们的小圈圈以任何理由孤立!

在他们看来,你的富裕皆是不义之财,他们竟然可以有眼无珠地忽略,你敢为天下先时所展现的勇气,你虎口里夺食所承担的风险。他们只愿意嫉妒你的收获,却不会去承认你的付出,还要给你加上一顶帽子——不合群。

在他们看来,你的成功皆是运气使然,他们竟然可以混淆是非的觉得,千千万万芸芸众生之中,上帝只是垂青了你。他们只愿意归因于偶然,却不去发现你千万次付出,千万次失败的惨痛教训,还要给你加上一顶帽子——不合群。

在他们看来,你的才华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他们竟然可以痴心妄想,觉得自己躺在家里的床上混吃等死,或者是和狐朋狗友们在烟酒中消磨时光,就能轻易成功,却不愿意相信,你为了一朝的璀璨,多少年长夜孤灯,默默无闻,还要给你加上一顶帽子——不合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合群,就是乌合之众最爱的一样东西,因为他们彼此满足于对方的无能,依偎在一起攻击吐槽诽谤污蔑那些特立独行取得成就的个体,来寻找快感。

你悬梁刺股的时候,他们在抱团与合群!
你独辟蹊径的时候,他们在抱团与合群!
你如履薄冰的时候,他们在抱团与合群!
你凤凰涅槃的时候,他们在抱团与合群!
他们这群弱智儿童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抱团与合群!
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正面战场之上,拼实力他们战五渣,因此只能在阴暗的角落,无耻的聚会上,织罗谣言和绯闻,把一切屎尿都扣在那个他们不喜欢的人的头上,以此来宣泄这个人对他们的所谓的侮辱和侵害,或是对他们无能的赤裸裸地挑衅。
他们明知道自己搞的是歪门邪道,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小人哪怕偶然得志一秒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祖坟上长草,六道轮回时升了道。

这是这个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它造就了这样一个虚情假意的社会——

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两边全是耳目。
你的每一个行为,都被掣肘,你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跪舔,你的每一次选择,都需要斟酌。那么多人不是想着如何两点一线,高效率地出成果,而是抱着茶杯报纸,推诿拖延,干着茅台五粮液,阿谀谄媚,一天到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终于,终于到了釜底抽薪,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朋友,如果你还在怀疑,那么,你离觉醒已经不远了,是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如果是个牛逼的人,诚实的人,自信的人,有梦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人,那么不需要放那么多精力在为了合群而绞尽脑汁的挣扎和虚假谄媚之上。
圈子围得再好,利益终归是利益,当你失势和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只会迅速被取代,被抛弃,然而事情还需要会做事情的人来做。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你也要记住,坚持原则,对自己才有交代,而苍天有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读大学的时候,是相当不合群的。
早上六点起床,洗澡,吃早饭,然后到操场上背单词,读书。上过一天的课,到了下午三四点,其他人都回寝室,我在教室写作业,看书,发博文,晚上12点回寝室睡觉。
不得不承认,我的同学里官宦子弟居多,大概是上面透了风声,大概是觉得膀子硬,背景大,想到反正是外交项目,小兄弟国家不敢吧你这帮宝贝疙瘩怎么样,所以那时候大家追求的是会玩儿,最鄙视一天到晚学习的人,他们可以为了吃一顿几十欧的早餐,翻墙,逃课去首都的酒店里挥霍,他们可以为了拿到请假条和门禁卡,把中国人最丑恶的贿赂文化用到一些很淳朴的外国教职员工身上。
我在学习,他们在喝酒,我在学习,他们在泡妞,我在学习,他们在打游戏,我在学习,他们在做饭......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寝室,发现氛围不对,人见到我都躲,像躲瘟神一样,和我从一个地方来的一个哥们儿把我叫出去,像警察审讯嫌疑犯一样对我说:
“我们寝室里丢钱了,大家怀疑是你干的,你要是给我主动招出来,我们就给你留个面子,你要是敢做不敢当呢,我们兄弟伙们绝对饶不了你”
我记得,失去话语权的我,当时相当气愤,但是势单力薄,有口难辩。
我有些不平静地回答他:
“我在寝室时间最少,也从来不和你们搅,说话还是要负点责任,我可以让你查,但是要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你们要对侮辱我的声誉向我道歉!”
这哥们眼珠子转了一下,估计他还是长了脑花,“也是......” 他一边嘀咕着,一边看着里屋一群人开始算计,但不久之后在多数和少数之间还是做了一个决定。
深夜,高年级的所谓的大哥大来了,一副要主持公道的样子再次把我传唤出去,就传达了一个意思,你认了就算了,你不认,反正大宿舍,晚上你怎么死的他们可不能保证。

我当时确实有点幼稚,给家里发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这几个哥们扬言要怎么怎么。没想到老娘是个暴脾气,第二天就给教育部相关部门打电话,直接质问:有没有人管的哟?还有没有王法了哟?

项目负责人把所有人资料都查了一下,然后给外方发了邮件。

第二天,一群人老老实实跑过来,几乎是跪在地板上道歉,说:
“大哥你手下留情,不要让学校开除我们!”

我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本来没有过节,我只是有点害怕,顺便把你们介绍给了家里人而已。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这帮人从此也就从此和我势不两立了。并且到处放话——我威胁他们,发动关系要开除人。这直接导致很多不认识我的人都对我敬而远之。

日子还是这样过,他们夜夜笙歌,我天天苦读,预科结束,大一,大二......
并非我不愿意去做人际,而是连机会和资格都被剥夺了。这中间,所有的事,我都是一个人扛,一个人担,不过还有书本相伴。

混得最差的时候,我被排挤,被打击,东西被偷,在寝室里被人指着鼻子骂,甚至一度被逼到学校医院,没网,没朋友,一个人面对光秃秃的四壁。
大校长来看我的时候,对我说,你怎么搞的?我只有五分钟给你解释!
于是我用我当时还不纯熟的西语告诉她——
您可能听过拿破仑的故事,当年他读军校的时候,和那帮贵族子弟合不来,自己圈了块地,读书,学习......你们国家花钱培养我们,我只不过有点特立独行,想对得起你们的付出而已。

校长是蹲着听我说完这些话的,听完以后,她站起来,拉着我的手,眼睛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烁,然后对我说,这个院咋们不住了,跟我走。
然后她用她自己的转车把我接回学校,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我带到食堂里,和秘书一起陪我共进午餐,然后亲自把我送回寝室。

后来,我没有辜负她,经过几年努力,代表全体留学生,站上了那个国家元首使用过的讲台。


大二末期,一些人考试开始不及格了。丫的想的不是怎么亡羊补牢,想的却是弹劾外方校长。于是开始动员家长发起声势,甚至闹到要给部委写联名信,要让BOSS给个说法的地步。
平时你们瞎折腾就算了,居然愚蠢到太岁头上动土,校长也不是吃干饭的,直接把这帮人的成绩,表现全部整理成册,然后一纸文件通报国内表示开除。
也有大人物出来说情,说什么成绩不好给个机会补考。校长把出勤一拿出来,国内才发现,丫的不要说补考了,仅仅因为考勤就可以挂若干次了。

然后这帮人留级的留级,回国的回国。聚在一起签联名信的时候,个个都是同仇敌忾踌躇满志,但是要被挂了的时候,就私下里跑来求成绩好的了。

以后再在学校里碰见我,都是毕恭毕敬。

最有趣的,大概是毕业之后吧,吃完一顿散伙饭,就是各自奔天涯,那些许下过山盟海誓的哥们儿和兄弟,最后都是各顾各家,那些永远要在一起的神仙眷侣,大都是劳燕分飞。
混在一起玩的,人家玩得起的,玩了几年以后都是家里安排,肥差高就,成家立业,那些陪着人玩的,条件好点的争取到了到海外工地出苦力,条件差的是转行和失业。我回国顺利找到了工作,顺利被西班牙大学录取,读硕,读博。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要以为你努力谄媚,奋力合群就能跨越阶级,焦大再多逛几次饭局,也是变不成黛玉的。


在西班牙期间,开始写知乎,完全凭着兴趣和热情,以及对挚友的承诺。一直坚持,风雨无阻,从默默无闻的小号,慢慢受到更多关注。每天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内容上,而不是网罗关系上。或许是我这个人很笨,宁愿花时间埋头于书本,耕耘于键盘,也没有那个能力长袖善舞,拉帮结派。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难道不应该是对内容负责,对读者和粉丝负责吗?网罗交际的确可以产生机会和利益,却并不能创造精品文本和优质内容。

人一旦具有工匠精神,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了,然而当你秉承工匠精神十分较真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懒惰,因为愚蠢,因为懦弱,不愿意委身于具体琐事,不愿意安心于无聊重复,他们打着中庸,合群的旗号众口铄金,振振有词,这些人是为窃贼,扭曲着规则,垄断着话语,窃取着效率!

很可笑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抱头鼠窜,面对寂寞瘙痒难耐,面对问题一筹莫展,却居然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那么多脑仁,那么多热情去思考怎么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无耻谄媚,造谣陷害,他们每天的功课,就是去推敲怎么说好一句没有任何养分的废话,去策划怎么做好一件损人不利己的破事,怎么去创造一条前后矛盾不攻自破的谣言,乐此不疲,孜孜不倦。

前两天看到一个关于我的问题,某三无匿名用户回答说——
你们的拔叔在马德里某某某圈名声不太好。
还怕什么“拔叔的水军”黑他。
自己是水军,一副道貌岸然地样子,说别人的粉丝是水军,然而作为水军,在代表某圈泼脏水的时候,竟然连实名的勇气都没有,你连旗都不敢举,还战斗个屁,提你的圈子又有什么用?哄骗小孩子么?

如果放在过去,放在读本科的时候,看到这类的议论,我会气得发抖,会重新审视自己,会怀疑,是否因为太孤独,太个性,而因为没有合群而被孤立,被抛弃,被欺负。

而现在,竟然有些默默的开心,因为你的创意,你的独特,你的不可复制性已经让人愿意专门花费精力来议论,来讨厌,来组团,来黑。一想到那些黑暗中的老鼠瑟瑟发抖的样子,第一次感到自己无论吃饭还是放屁都有人惦记,真是相当的有趣。

总有那么一些懦弱之徒,教育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教育你要顺应,要屈服,要生存,要适应这个社会,是的,我们当然要适应这个社会,但是,并非屈辱,无耻,恶心地适应!人间正道是沧桑,从你做起,从我做起,让那些歪门邪道通通没有市场!

你看那些反对排斥犹太人,觊觎以色列的人,哪一个是如愿以偿的?你看当今这个世界的规则,哪一个不是这个不合群的民族制定的?
你要在资本、技术、工艺上下血本,提高生产力,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八卦?

难道专注本行,业精于勤是错的吗?
难道你去学校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工厂不是为了干活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买饭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旅游不是为了休闲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医院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为了从众?
难道你去拉屎不是为了代谢而是为了从众?

人生很短暂,并且仅有一次,我来这个世界上,宁愿选择像烟花一样绽放,哪怕转瞬即逝,也不会为了从众像蝼蚁和草芥一样活着!

就做你自己,不要把宝贵的生命,梦想,希望浪费在谄媚之上!
身体上,学识上,经验上,认识上,精心打造,不要在庸庸碌碌中膜拜和跪舔全面平庸的规则和潜规则,因为——

特立独行的你终将让你的脸成为他们膜拜的符号,坚持不懈的你终将让你的道路成为他们跪舔的道路。

微博:http://www.weibo.com/u/2523764840?is_all=1(汉尼拔莱克特医生)
专栏:外面的世界 - 知乎专栏 (外面的世界)


首先的能做到,自己有不靠别人而立身的资本,否则,如果你违反这些虚伪的人际原则,基本是灭顶之灾。

我真是深有感触。以前吃饭,别人劝我酒,我喝了,给面子,可是没完没了,他自认为自己特别会劝酒,而我特别不喜欢喝酒,无论什么酒。于是,我当着一桌子人的面。直接把酒杯扔了。注意,最后的结论是,我这人太不好相处。因为只是被劝到第二杯我就发脾气了,可他们不明白,连第一杯我都是勉为其难啊。几次之后,我现在只参加两种饭局,一是全是特别熟的人,没人会让我喝酒。二是我说了算的饭局,比如客户请我吃饭,我说不喝没人敢逼我。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多少得靠人际关系的话,你不可能只和熟人吃饭,不可能永远你说了算。

在前一个公司的时候,公司规定很操蛋,人们都敢怒不敢言。我不爽了,因为辞职闹事。当时公司说,让我在这个行业呆不下去。后来,果然。因为三线城市就这么大,别看是不同的券商,领导都他妈认识。所以现在回头想想,职业炒股,有点被逼无奈的意思,哈哈……

所以,要么忍,要么你自己牛逼,没其他办法。但是人在牛逼,完全脱离社会很难,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忍。我年纪越大忍得越多,虽然自认本事比年少时候大,反正我现在不靠别人就能活,我这行真的是一个人都不用靠。但是,现在的忍耐力,远超以前。因为生活,不光是活着。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操蛋的世界。

另外,今天巨亏,心情太沮丧了。


我觉得自己人际关系最好的时候,往往是我最不上进的时候。


我生活的圈子很有意思。
同学朋友大都是上海本地的。
同事大都是外地的。
所以我对不同的圈子,都能观察得到。

当我和同学们出去的时候,从来没人虚情假意的“我来付”。
当我和同事们出去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我来付”,当然,其实他们也知道,下一次就是别人“我来付”。

最终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结论也不是说哪方面更高明一些。
而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如果你坚持做一个不说“我来付”的人,那么渐渐的你身边的朋友也都会是这样的人。
并不是你原来的朋友改变了。
而是你有了新的社交圈,新的朋友。、

所以如果你要讨厌这种价值观,那也是没问题的。
从自己开始做起,就好了。
喜欢“我来付”的人,看你不做这件事情,会慢慢不带你玩的,请放心。


中国的这些虚伪的交际,很多都是在底层人民之间,小城市和乡镇居多,跳出这个圈子。

在大城市或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其实大家相处的方式较为真实。


我们先来做几道选择题,看看你是A型,还是B型:

1. 春节时你为什么会给亲朋好友发祝福短信?

A. 因为我想念他们,我想把我的祝福表达给他们听。
B. 因为这是礼貌,不发的话会显得我不礼貌,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2. 教师节你为什么会给老师送花?

A. 因为我喜欢老师,我喜欢他教给我的知识,我想把我的喜欢表达出来。
B. 因为同学们都在巴结老师,假如我不巴结老师,就显得我不懂事,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不懂事的人。

3. 出国旅行时你为什么会给领导带礼物?

A. 因为这位领导真的对我很好,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通过礼物来表达我的感谢。
B. 因为人在职场,要懂得职场潜规则,要有眼色,会来事儿。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没眼色的人。

……

现在公布答案:

A型:合一型。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真实的,于是我通过行动把这份感受表达出来。
我用我的行动来表达我的心,因此我的身心是合一的,内外是一致的。
我觉得自己很真诚,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B型:分裂型。

我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我与我的感受切断了;于是我只能用社会规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社会规条要求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我的身心是分裂的,我只是用大脑强迫自己的身体去执行,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心。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虚伪,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有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或多或少,是倾向于选B的。我自己曾经也是一个B型。


我怕接电话,电话一响,我就汗毛乍立,心跳加快;我怕打招呼,遇见熟人,我就惊慌失措,语无伦次;我怕聚餐,我怕长长的点菜空隙无话可说;我怕请假,我怕和老师一对一的交流;
我怕演讲,我怕竞选,我怕开会,我怕去办公室,我甚至连去操场跑步都有点儿怕,我怕看见操场上青春自由的同学们,和他们相比我简直就像个地鼠!

我与我的感受失联了,我与我的感受切断了。

没有了感受,当然无从表达。

那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于自己的感受切断联系的呢?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郝老师帮我回溯了一件童年小事。

1995年的儿童节,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两块凤梨酥。从没见过凤梨酥的我,拿起剥开就要吃,却被妈妈打断了。

妈妈捣了捣我的腰眼子,说:“你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眼色呢!有好吃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应该先跟老师分享啊!你看人家谁谁谁,人家都知道先把凤梨酥拿给老师分享,看人家多会来事儿!”

我顺着妈妈的眼光看过去,嚯,五六个小孩儿都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得要把凤梨酥塞给老师吃。

我说:“妈妈,我觉得老师不缺凤梨酥。”

妈妈说:“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别人都分享就你不分享,这不是更显得你不懂事嘛!还不赶紧快去!”

于是我很听话得把凤梨酥拿给老师吃了,可心里总隐隐约约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我好像被迫着做了一件看起来很正确的事,扮演了一个看起来很懂事的小孩,但那并不是真实的我。

“凤梨酥好吃——因此孩子应该把好吃的分享给老师——因此显得孩子很懂事——因此显得家长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因此家长才会感到很有面子。”

——在这条逻辑链中,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孩子的感受。

“孩子,凤梨酥好不好吃?”

“孩子,你喜不喜欢老师?”

“孩子,你愿不愿意跟你喜欢的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凤梨酥?”

——我多么希望当时妈妈是这样问我啊!

如果妈妈这样问我,我一定会狂点头表示“愿意愿意愿意”,然后捧着凤梨酥向我最喜欢的陈红娟老师飞奔而去!

我并不抗拒分享,我认为分享是正确的事,可是,我非常抗拒这种“为了证明自己很懂事而故意表演出来的分享”;我不抗拒礼让,我认为礼让是正确的事,可是,我非常抗拒“因为害怕被指责为自私而不得不表演出来的礼让”。


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点:重伦理,重面子,轻感受;孩子是家长的附庸,孩子为家长的面子活着;久而久之,孩子的感受就被压抑掉了。

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受,抛弃自己的感受,而使用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社会规条和社会舆论,来强迫自己去做讨好别人的事。

等长大以后,我们分享食物,我们送礼送花,但这些行为都不再是出于真情的流露,而是出于对舆论指责的恐惧,我们怕!我们怕自己不懂事,我们怕自己没眼力见儿,我们怕受到批评和排挤,我们怕得罪人!

活在这样恐惧中,当然会不舒服,会别扭,会反感啊!


我们演的很累,别人陪我们演的也很累。

那么如何克服对中国式人情往来的反感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回到人情最初的本源,如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还记得陶行知爷爷说过的那句话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一个真实的人,用真实的情感和别人互动。


我发祝福短信,就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我送老师鲜花,就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喜欢;


我给领导带礼物,就是为了表达对领导的感谢。


人情往来,这些事我还是会去做的。


我做这些事,只是出于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不是出于对舆论指责的恐惧;我做这些事,只是因为我想和别人交流情感,而不是因为我害怕自己“没眼力见儿”,害怕自己“不会来事儿”,害怕自己“得罪人”!


我要回归自己的本心,让情感通过行动自然地流出来,而不是刻意去扮演一个懂事的角色。


我再也不想分裂了,我再也不想拧巴了!

我想做一个感受到什么,就表达什么的人;


我想做一个身心合一的人,一个内外一致的人;


我想自然地表达,我想放松地说话,我想以我口述我心,我想以我礼物寄我真情!


人情人情,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露;


人情,本没有错啊!


让所有的人情,都回归情感;


让所有的世故,都见鬼去吧!


(注:文章开头那道题只是举个例子而已。表达情感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不只是发短信送花带礼物,有时候一句暖话,一个微笑,一刻陪伴,也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选择哪种途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机——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出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出于对舆论指责的恐惧。)

相关回答:总是有焦虑感和愧疚感,一旦说错话做错事就懊悔不已,怎么办? - 巴赫爱喝胡辣汤的回答

【end】(注:微信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情绪管理文章。为避免版权问题,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望见谅,谢谢。)


面儿上过得去就行了。

比如说抢着给钱,——那就事先说好AA,或者事先说好谁请
虚情假意邀请你去他家——那就别去别人家,那是人家私人地盘儿。约别的地方去玩儿。

人们说客气话,不过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氛围罢了。别总图着别人要对你怎么样。


不和中國人交往。
—————————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一項優秀的能力。
對虛偽的人虛偽,對真誠的人真誠。
如果不願意虛偽,那最好的選擇就是遠離虛偽的人。


1.其实不仅仅中国存在“外热内冷”这种人际交往习惯,哪都有。只不过中国人的潜台词里有“大家都懂这只是客气客气”,所以常常会表现得更诌媚,也就更容易让人厌恶。

2.就算反感虚假,但也别期望真实。这一点我相信题主明白,因为“德”是用来报“德”的,我们不应该期望没有来头的恩惠,我们应该期望的是“直”,也就是坦诚。

3.适当表现出来自己的反感,把问题抛给你讨厌的那些人。既然你喜欢坦诚,那就坦诚一些,让对方知道你的意思。有句话叫:“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我对头。”

4.适当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圈子,而且思考和某个朋友融入到什么地步。经常看到有人因为朋友相信某篇在朋友圈疯狂流传的文章然后拉黑朋友,然后老死不相往来。虽然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是个人自由,但我仍想说过分严苛且一元论的方式很容易伤害到身边的人,甚至伤害到自己。对于观念有所不和的朋友,我们可以选择不融入那么深。就像我有个大一时认识的朋友,我俩有一次去夜店,他很喜欢那种迷醉喧嚣的环境,我却很反感,他个性张扬爱装逼,但不影响我俩讨论电影音乐之类的,保持交往不深,就可以选择性地无视掉他身上我反感的方面。


岛田庄司的《异邦骑士》里有一段小插曲,男主不热衷交际,男主的上司觉得男主是个怪人,问男主:“你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好像不大喜欢和人打交道。
“你呀,不要瞧不起大家的诚意,要融入集体啊。我们都是团体里的一分子,同心协力是很重要的。怎么样?我说的话没错吧?
“有什么烦恼的话,尽管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如何?你在烦恼什么?女人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
男主觉得上司能想到的烦恼就只有女人和钱,很庸俗。
男主回答: “没有,我没有什么烦恼。我只是生性不爱说话。”
上司教育他: “人生在世,这样是行不通的。既然你已经出社会工作了,就会想要飞黄腾达吧?你也想要拥有自己的家庭和部下吧?”
男主却真的没有想过这些事,男主觉得像上司那样的人,遇到对酒色财气不表兴趣的人时,也就是和他不一样的人时,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不安的情绪。
之后,上司命令他喝酒:“因为我想推荐你当课长,所以必须对你有更多的了解。这是做上司的职责吧?怎么了?不喝酒吗?喝呀!”这是部长的命令。男主想,喝酒这种事本不应该被上司强制要求,因为它是一项乐趣,是因为想要喝才喝的。
上司见男主并没有服从他的命令,爆发了:“你到底在想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给我活出点人样来!既然生活在人的世界,就要活得像人,否则很难活下去吧?我非常了解你想冷眼看人生,不把人世间的常态看在眼里的心态。你以为不和别人说话很酷?你打算把别人都当蠢货,自己做世外高人?”
男主腹诽:什么叫活得像人呢?每天饮酒,过着醉醺醺的日子,当众讲些黄色笑话的生活就叫有“人样”的生活?
上司开始语重心长:“年轻人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谁都年轻过,谁都像你那样自以为是,不过你小子很快就会清醒的。现在你可以装模作样,故作清高,但是只要我说一句,明天不给你薪水了,你马上就会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吧!你真的不知世间险恶吗?这个世界是有游戏规则的,你要清楚自己的立场才好。”
男主不以为然:“我不会给任何人制造麻烦的,我会很努力,并且非常认真的工作。我会认真的做好理所当然的事。我的意思是:不爱说话这种事,并不会麻烦到别人吧?不喜欢喝酒,也……”
还没等上司作出反应,坐在隔壁桌的一个年约五十岁左右的男人站起来,走到男主身边,用酒瓶敲了男主的头。
喝酒怎么了!喝酒是男人的为人之道!和同事搞好关系也是为人之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嚣张了!”一边吼叫,一边不停地敲男主的头。

看到这一段,我只是觉得,两种生活态度和做法而已,各玩各的游戏就好了,最讨厌的是居高临下,把自己的游戏规则强加给别人,谁也不傻,用不着听那些迎合大多数人的教导,无论是哪一方。


若有比丘在林野中寂静而居。有十种功德。云何为十。
一 远离阓闹。
二 清净香洁。
三 禅定成就。
四 诸佛爱念。
五 离中夭。
六 多闻总持。
七 成就舍摩他尾钵舍那。
八 烦恼不起。
九 命终生天。
十 速证圆寂。

如是功德。林野中住比丘修行获如斯报。


以前好像有一个讲赚钱的逻辑的问题,那个问题我本来想答,在中国不管发财的逻辑什么?一点就是要顺从中国现实,认同中国现实,不管现实如何操蛋,如果说中国政府能够主导中国现实,客观来说,如今的政府依然在各个领域有着绝对支配力,那么你只能顺从它。

生活还就不怕你不服,总会把你草服,早点认识到,早点从中享受。你不认同,想要对抗,反正我是不行不能直接对抗,我能够想出的最好办法:如何要对抗现行规则,那么就用更大的规则去套住它。

你跟同事搞不好关系,你就得搞定领导,你跟领导关系不好,你就得搞定领导的领导。

实际上我还是运用规则来对抗规则,一般人都没有这个本事,现在很多人都看不惯中国现实,中国政府,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二十岁不是美分,那么你无情,如果你四十岁还不是五毛,那么只能说明你无能。现实生活当作有点社会地位的人都对于中国政府顺从,当然也有不满,现在年轻人当中五毛越来越多,当然五毛和美分都是互联网山的,现实当中还得看行动。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有为的公务员,他的网络签名有一句话,你从来不会从任何规则逃出来。作为一个比我成功的公务员,甚至说迈入了官员门槛,他说的这句话潜意识里面他也在不断面对现实妥协了,因为他想要从规则逃出过,也许失败了,既然都是要服从,那为什么不服从最大的规则呢?我相信这个也是他作为公务员的动力之一,妄加揣测而已。

有人说,我们移民吧!我的目标就是移民!规则是全球通行的,我深信每一个地方都有规矩,换国籍比换服务器更难,你以为很简单吗?有人说,我们改变吧!改变的能力在于适应,有一些年轻公务员号称要改变官场,勇气可嘉,继而改变中国,结果呢?在中国,即便是皇亲国戚,你至少也要从主任科员开始干,大多数官二代都是从科员开始做,有那个精力去读博士,读研究生转正后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还不如多在官场混两年,反正学历可以在职读。按照序列开始走,一般无背景科员开始干,升到处级没有十年,那是天方夜谭,十年宦海沉浮,每时每刻被周围监督着,就算你有贵人相助,又有奇遇,还能逢凶化吉,运气好,混到厅级,目前来看,厅级干部占公务员总数的千三左右,早就成为了体制一部分了。

那些想要用行动改变中国的人,基本上也就被辖区派出所给一锅端了,还改变什么?相信他们还不如相信那些上访户给我讲他们故事,至少基层政府还不敢得罪他们。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希望。不要把希望当现实,同时也不要把现实当希望,有一些事情想想就得了,看看知乎,被里面的热血和鸡汤感染一把,明天又是清晨的阳光啊!把握一条准则,我一个朋友说的,任何一个圈子,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敢说,我就敢说,只要有一半的人敢这样干,我就敢去干。


不想喝酒的人,给自己定一个“”官方酒量”吧。

你问我什么是“官方酒量”?

以我自己的实践为例子:

我的实际酒量为一瓶啤酒加一小瓶白酒,当然这是肯定会醉的量。我给自己定的“官方酒量”是两杯啤酒(就是那种塑料的小杯子),一杯为微醺量,两杯为必醉量。

给自己定“官方酒量”要注意的点:

1、在自己的工作圈子内,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昨天对同事两杯,今天对领导就两瓶。千万千万不要记窜了!

2、如果逃不过喝了,不能只装醉。只装醉是没啥用的,大家根本不会在乎你醉不醉,身体行不行。你不仅要装醉,你还要制造麻烦。制造麻烦的对象最好是你接触最多的同事和直接领导(当然,对那种往死里劝酒的恶心分子你也不妨趁着醉恶心回去。。。)。

3、制造麻烦要有针对性,赶时间的你就拖着不让走,怕唠叨的你就拉着一顿人生哲学,反正他们怕什么你就来什么。切记千万不要演独角戏,否则你很可能成为一场好戏。。。另外要切记只能制造麻烦,那种明天人家就会忘记等到下次上酒席才会想起来的麻烦,千万千万不要趁着醉说心里话人身攻击啥的,非亲非故的人家根本不会看你喝醉的份上一笑置之,他们会放在心里的!!会放在心里的!!会放在心里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不敢真醉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醉了真的会一把剑戳向别人最想藏的地方,不管熟不熟^O^)

虽然我用这招已经基本没啥人劝我喝酒了,但这招依然有其局限性:

1、此招比较适用于单位内部的饭局,如果你的工作以对外接洽为主,那咱还是好好练练酒量吧。。

2、此招比较适合干技术性工作和没啥远大志向的家伙(比如我这样的^O^),如果你志向远大目标高远的话,那你还是喝吧。。。不仅要喝,咱还得带着主观能动性去喝,带着远大的理想去喝!!!


Run Forrest, Run!


本科是在杭州上的学,题主说的这种现象不止存在在社会中,也会存在现在的大学中的。坏消息是这不是哪一代的问题,70会中国式人情,80/90/00后都会的。

因为我们学校一年学费是两万,进来很多的同学都是爸妈没什么文化,但是靠双手经商最后家底殷实的。所以即使是学的工科,班上还是有这么一批商二代和陪商二代玩的同学,他们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觉得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不可或缺因素,喜欢结党成群去逃课玩加深友谊,更喜欢说大肆鼓吹读书无用论质疑班上好好学习的同学。


但是好消息是,这是只是一部分,即使在我们三本院校,我的朋友中,也有早上六点起床读书刷雅思最后考到港大医学院的同学,也有默默在实验室辛苦耕耘的朋友现在在微软中国工作的同学。

如果题主生活中全部都是第一类人,似乎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本身是哪类人了。工作/学习已经很费精力的人,是没空搞这一套的。


我最喜欢吃饭时别人抢着给钱了,我不抢的。。。


我从来不做,不过没有人批评我~


稚嫩?等你变圆滑就是成熟么。
这种情况是我国封建礼教的意识残余造成的,事实上如果你回顾历史,会发现这种习惯或者说“文化”已经被时代冲刷得越来越淡薄。
以前类似于“久仰久仰”“哪里哪里”的套话相对来说已经少了许多,因为大家其实都能意识到这种行为既无益,又没趣,所以你不要光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你就一句话也不说,这是坠吼的!等待进步的新风气,吹散这些陋习和思想禁锢。


推薦閱讀:

如何做到少說話?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有屌絲的氣質?
如何理解「相由心生」?
一個男人最重要的性格是什麼?
怎麼分辨愚蠢和大智若愚?

TAG:心理学 | 教育 | 人际交往 | 做人 | 为人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