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平凡的世界》後,你作何體驗?
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干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
??
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看到這個問題,我發現可能我之前寫的讀後感終於有地方放了,希望大家關照
《平凡的世界》讀後所感
當你討厭一個事物的時候,你也會對他產生懷念之情;當你在經歷挫折的時候,或許你會感受到自身的偉大。生活這個詞包含了太多意義,你和我似乎都被劃在了這個圈子裡,不能掙脫,唯有用心地去體會。
路遙所著《平凡的世界》,終是於昨日有幸讀完,共有三本,不得不說這是我讀得最長的一部傳統文學小說了。之所以要強調是傳統文學,因為我還讀過很多網路小說,動輒百萬字比比皆是,而這本著作也是百萬字上下。故事的開頭,也就是第一本的時候,並不見得有讓思緒產生共鳴,因而讀了一兩個月才勉強將之讀完。中間歇了一個月,我想終究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是把它給看完吧,這樣才又拿起了第二部來讀。讀第二本的時候身邊的事還非常多,讀了一個多星期也還停留在前五分之一的地方,直到擾人的事情逐漸變少了過後我才真正靜下心來讀過此書。後來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把第二部和第三部給一口氣讀完了,也就是整整八百頁左右吧。之所以以我自身較快的速度看完,完全是我深深地被這部史詩感動所致,多少次在書桌前感慨,多麼希望能有一個與我有著相同思想且也讀過這本書的人分享心中難以抑制的激動。
從放下手中的故事到現在已過了十四個小時,可我覺得我已經活到了那個世界去了,那是多麼真實的一個世界,同我現在生活的世界一樣。那個世界發生的一切歷歷在目,如果可以我真想到黃原市,到原西縣,到雙水村,到銅城,到大牙灣去,那是多麼令人喜愛的地方啊!少平、潤葉、金波、曉霞,看到他們曲折的經歷我一個人對著書頁流下了一次又一次淚水,他們是多麼令人喜愛的人啊!我除了說命運太過狠心還能怎樣來審視這個世界呢?是的,這是路遙老先生編出來的故事,但我真正地融到了故事裡去,我多想走進那個世界看看他們,不管是他們悲傷的樣子還是他們在為生活努力奮鬥的樣子,我都希望走過去和他們說上兩句話,雖然少平是八十年代的年輕人,我們相隔了三十年,但我仍覺得他是和我一樣真實生活在這個世上、與我一同成長的富有活力的年輕人,甚至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到他們是真正值得我崇敬的人!他們的一點一滴都牽動著我的心,我深切的祝願他們在那個世界越過越好。
讀的時候,我想快點讀完,想知道他們接下來到底怎麼樣了,可到現在真正罷了卻覺得生活突然塌了一塊,因為以後我再也不能跟他們一起成長,他們就像記憶一樣封存在了那裡,我不願相信這是事實。他們離開了我,正如潤葉和曉霞離開了那個世界,我合上書頁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能繼續關注他們的故事了。怎麼辦?我覺得我從那個故事走出來都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怎麼辦?路遙老先生竟然也已謝世,如果我們親愛的作家路遙還在,我還可以繼續讀他所寫的故事,而今,他離開我們已二十二年有餘。想到這裡我的情感已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為何要讓我發現,這簡直可算作無妄之災了。
生活中的苦痛雖不能詳盡於路遙筆下,但和他所描寫的世界有什麼不一樣呢?這是真真實實的一個世界,就是我們生活過的世界,只不過是路遙通過筆墨向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講述了二十世紀新中國的故事,那個我熱愛的、同情的、懷念的、不能割捨的十年。這十年間的故事我相信會一直被人們記住,他們是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一員,但他們的精神、對生活的追求、炙熱的情感讓後來者都為之沉醉。
今天早晨,我在洗臉刷牙以及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內心既充滿了激動也懷著很多不安。我決定要寫下關於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的時候,我感到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一次閱讀的總結,也是對路遙老先生的緬懷,還是對故事中人物的告別,更是我對自己這二十年生活畫上的一個句號,通過這部小說,我想我真正長大了。同文中所言,就像田福堂到了五十歲後的感受,生活變了,自己要麼接受落後的事實,要麼跟著生活一起改變,當然,他已經五十歲了,他應該從一個村委書記變成一個平凡的人,幸而長期的氣管炎還沒奪取他的生命,最終安穩地走進老年的生活。而我呢,從田福堂的命運中我發現,人大概也分為三個階段,二十歲前的一個階段,到五十歲前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夠活那麼長的話,應該還有五十歲後面的幾十年的一個階段。這是二零一四年的末尾了,也是我要成為二十幾歲的人的開始,我很幸福地感受到,這兩年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在這裡我還生出了一個願望,假以時日,我一定要到路遙老先生的墓前祭奠,我從未了解過這個人,但讀罷他的兩本著作後我直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教誨我不少人生哲學的人,他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人,因為他讓我明悟了生活,得到了一個年輕人在這時候所不易得到的幸運。
我從未站在文藝批評的角度寫過書評或者其他的同類文章,在這些年的學習經歷中,只學會了寫實打實的讀後感,要麼是將自己的讀後的感情表達出來,要麼是分析某些個人物,從他們身上悟得一些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我落筆的這個時候,心中還是有著許多忐忑,畢竟這是有著評價一說的東西,而我又怎敢妄言評價路遙前輩的思想及勾勒的人物呢,畢竟現在他在我心目中已經是最尊敬的老師了。所以換個思路,我僅僅作的是一篇關於我自己的感受罷了,就算寫的東西再多,為的便是我不忘當初讀過此書生下的感慨與心得。或許有很多讀者與我一樣體驗過一種神奇的感覺,自頭皮到腳尖,就像「過電」一樣,每一個細胞都在抽搐,每一根神經都在發麻,這是因感動到了極致而生的生理與心理共鳴的反應。
故土,中國,是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存的一方天地,可我除了四川哪都沒走過,沒有遠在他鄉的遊子那種對於故鄉深切的懷念,也沒有經歷了滄桑想要投入溫暖懷抱的那種期盼。生於黃土高原的路遙先生,用他最真摯的文字向我們表述了這個世界的縮影,他的兩部長篇巨著都是在黃土高原上發生的故事,我想這便是對於故土深切的懷念吧。我沒有到過陝西,不知道那裡的土地到底和四川有什麼不一樣,更加不知道三十多年前的人們是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多麼希望到那裡走一走啊。
生活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為了生活付出生命中所有的能量。不論是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雙水村村民還是生活在時代前列的黃原市公民,抑或是像田福軍一樣走到省委階層的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他們都在兢兢業業地奉獻自己的一切,為生活更加滋潤,也為實現自己在這個世上的價值。這所有的所有都告訴了我他們對這片土地是懷著多深的感情、對這充滿挑戰的生活是有多麼強烈的熱愛。
如果將生活細細品味,我們將明白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會歷盡千般困苦與磨難。當然,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少有人能夠憶苦思甜了,我希望所有的年輕人都能讀過這本書,一本讓你真正明白生活的書。我們在這平凡的世界摸爬滾打一直感受著許多不易,但何曾看清楚生活教會了我們什麼,原先我向來是覺得自己教會了自己不少,其實我該感激生活才是。縱然是出生富足的人,這一生也難免要經受生活的考驗,從那多情的、無情的、炙熱滾燙的、讓人捉摸不透的命運中學會成長。
是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平凡的,生命的起落也很無常。為了使雙水村的糧食有水喝,全村的人都鼓足了幹勁為集體而戰鬥,可誰也沒想到金俊斌盡然會在一切都快結束時敲響了地獄的門,猶如晴天霹靂,許多人都震驚了,在共產主義的鬥爭中有人犧牲了,可之前一點預兆也沒有,就在這突發的狀況中讓年輕的生命離去。此外,還有許多人都抵不過命運的玩笑,讓我痛心的是路遙先生塑造的一個個出場較多性格飽滿的人兒,當我看到曉霞、王世才就這樣突然走了,就好像自己最親的人突然辭世,不舍、不願的情緒在心中猶如洪濤般翻湧。當然,命運也給了很多人機遇,這使我相信上天永遠是公平的,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離去,但我覺得在我活著的時候該有一個活著的樣子。雙水村後來的顯赫人物孫少安以及他的弟弟孫少平,無不凸顯了一個主題:對生活的熱愛和精神上的追求。無疑,他倆都憑著自己的一股子幹勁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少安就算在經歷「破產」的沉痛打擊也沒有放棄生活,因為他有責任,這是對一個男人最好的讚揚,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的男人永遠值得人歌頌,像他一般有態度的年輕人,命運怎會虧待你呢!少平呢,從一個孩子走到扛起自己一片天空的鋼鐵漢子。我覺得這個人物形象是最能鼓勵人的,追求精神價值的人才不會淪為平庸,小說沒有寫到他有多光鮮但我相信接下來的幾十年,他會站在眾人的前列被人稱道的。這就是生活,他不會給你好看,但他會給你希望,給你通過自己努力後得到的歸屬,我們永遠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終有一天你會成就自己。
能夠顯出人物形象的辦法莫過於故事,而這一個個故事當中,除了他們曲折的生活,還有美好的愛情。愛情是什麼?我回答不來,只有在故事中感慨愛情的奇妙與偉大,唯體會到這種情感會給人以無比強大的動力,戰勝困難的毅力。寫到這裡我不知該怎樣寫下去了,是該祭奠還是沉醉,就讓其他讀過這部小說的人來告訴我吧,希望能看到評述《平凡的世界》中關於愛情的文章。
為什麼說我長大了呢,因為我坦然接受生活了。或許離成熟還遠,當我經歷過很多過後,才從生活那裡學會了接受和認知,給以往過於自信的自己一個欣慰的笑容。我的路還沒開始走,或許和少平很像吧,有了那麼多的嚮往,我會在苦難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以一句話勉勵自己和看到這篇讀後感的人:擁抱生活,靜心體會,用自己最真的情感去面對,用自己最美好的願望來生活。亦秋
2014.12.06
謝邀,10年前讀的《平凡的世界》,好奇與純真是我的最初體驗。
70年代的背景開始,對於一個90後加南方孩子,黃土高原的年代故事匆忙著無盡的吸引力,勾起年少的自己對不同時代與環境的好奇心。
而,孫少安與孫少平這倆兄弟各自的情感經歷,也讓那時初中的我有了對愛情的基本認識,《平凡的世界》中的感情並不負責同時三觀很正,算是給自己的愛情觀建立了模型,雖然模型在慢慢變的扭曲,但那道影子無法磨滅。思考良久,儘管我知道當我寫下這一段話時會招致諸多人的不滿,但作為一個號稱有獨立思想的人,我決定還是說出來:
《平凡的世界》絕對是一部通俗的平庸之作,它更像是俞敏洪的勵志語錄加上瓊瑤式的自我意淫雜糅而成的,小說塑造了兩個近乎完美的「瑪麗蘇」似農村青年——少平和少安(我也是農民,這裡絲毫沒有貶低農民的意思)
其中一個白天搬磚晚上看世界名著,看的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確定這不是雷鋒似的上進好青年嗎?另一個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你確定這不是華西村的老書記嗎?
通篇對祖國形勢一片大好的由衷讚美,掩蓋不了其思想上的極度平庸,其現實主義風格更是對80年代興起的先鋒文學的「批判」,比起余華的《活著》、陳忠實的《白鹿原》不止差了幾個十萬八千里。當別人向我傾訴挫折的時候,我總是要向他們推薦一下這本書。-----題記
如果用高考語文閱讀題的形式讓我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我的答案應該是: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幾乎是每個人都在不停的經歷苦難,但是從來沒有人向命運低過頭,一直在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少平求學時期不斷受到挑戰的自尊心,熱戀時期女友消逝在洪水中的消息還是少安辛苦半輩子的產業付之一炬,東山再起之後老婆的去世,兩兄弟一直在默默忍受著痛苦,但是雙膝從來沒有跪倒在地。是啊,命運的殘酷讓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儘管他們不依不撓的在抵抗,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因為,生活在繼續著。可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也許生活永遠是美好的,只是人的痛苦時時在發生。
那麼人生的痛苦可以預測么?不可以,哪怕是下一秒,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因此人生既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是那麼曲折。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存在一個覺醒期,一個關於你對痛苦和幸福的理解的覺醒期,而覺醒期的早晚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我看來,讀書就是我的覺醒期,也是孫少平的。
少年時期孫少平最大的自尊心挑戰就是相對別人來說匱乏的物質條件,我想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這些人不一定會以比差的人優越而驕傲,但是很可能會以比不上別人而覺得自己不一樣,或許你我就是其中一個。但是生活的意義並不只是我們現在擁有什麼和得到了什麼,而是心靈的充實,這份充實則是來自於讀書和生活閱歷。世界上總會有人比我們富有,因此不必去在意這些,有錢就尋一醉,沒錢就尋一睡,與過無爭,隨遇而安,錢確實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錢人這輩子還要追求點別的。記得剛進大學的時候,社團,俱樂部這些組織我都沒有參加,就報了一個競賽,因為聽說搞競賽以後工資高;平日里學習也總是先看一下學習的知識能不能賺錢再決定看不看;畢業找工作的優先順序就看工資。本以為青春是充實忙碌的,是有理想有奮鬥的,但是很可惜從來沒有看清過理想的本質。新褲子樂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中唱到「那些為了理想的奮鬥 也不過為了錢」,也許,一個人的命運真不是自己想改變就能改變了的,至於理想,只不過是職業工資的代名詞罷了。所以說人身上的對於金錢的慾望真是可怕,當這種慾望以赤裸裸的形式出現的時候,你站在精神生活的高度,可能看得清,甚至鄙視,所以不論你招架得住還是招架不住,你還是本來的你。可是,當這種慾望穿起華麗的外衣,擺出一副令人敬仰的姿態,你就會對這種慾望奉若神明,就會完全陷入其中,再也分不清好與壞。但是我們對於讀書的渴望是一定要保持的,讀書不一定能讓我們滿足慾望,但是可以縮小我們對慾望的追求,相對來說,也是提高了幸福感。然而不幸的是,有時候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便有了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人生就是這樣,即便是讀書也沒有永恆的幸福。
我覺得讀書是一個人的覺醒期,確切的說是精神覺醒期。如果孫少平只是一個讀書人,那麼他並不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但是對勞動的堅持讓他更有力量。而且我覺得認識勞動的意義才是我們現在年輕人真正的覺醒期。「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是默默無聞的。」這句話對90後來說真的是提醒的太好了,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用雙手創造生活的財富者。不管讀書會把我們變成一個時光旅行者,跟隨作者去不同的年代感受不同的環境還是通過與眾多大師的對話,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但是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無法言語的,只有勞動才能把我們的壓抑釋放出來,只有勞動後的疲憊才能給我們一份真正的踏實。
還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作者故意給孫少平安排了一個現代版的白富美作為他的女朋友,而且一直欣賞他,愛他,因為他甚至拒絕了高富帥,但是最後卻把她寫進了洪水。顯然在中國這個門當戶對如此現實的社會,這種巨大差距的結合一定是隱瞞著凄慘的故事,所以既然作者本著一個真實的寫作角度,生死分離應該一種最美的結局。而且少平的愛情觀和少安的愛情觀顯然是傳統與當代的對比,一個讀書人和一個農民的,和《穆斯林的葬禮》中的兩姐妹一樣,看來真的是一代一種愛情觀。
(剛好這本書讀了一年了,依然印象深刻,另外因為最近讀的書突然想為這本書寫個書評,但是這本書真正的精神食糧其實都沒有寫出來。)創建於 18:53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人生而偉大,不論境遇,不論才華,不論地位,不論命運,所有的表象都可以被摘除。
每個人,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生而偉大。
讓我更理解父親母親,更懂得感恩,那是他們最美好也最殘酷的時代。
有種宿命感,拼盡全力也跳不出原生階層。窮人幾乎不可能有跳出所處階層的遠見,很多事即使能力但卻不敢做,沒機會做。一旦出錯了就永無翻身之地,沒資格試錯。
推薦閱讀:
※許多年沒看書,想培養看書興趣,增加內涵;由於讀後感理解能力退化,想先從淺再到深,有哪些推薦?
※哪個故事很有名,但是你讀起來的感受和它宣揚的價值觀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