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學禪打坐好的如纏中說禪、鈴木俊隆、王守仁等會早早被癌症帶走?
突然想到的這個問題,舉三個例子:
1. 纏中說禪作者,大概40出頭被癌症帶走了,他的打坐系列應該水平很高吧,一代奇才啊。
2.《禪者的初心》作者 鈴木俊隆,據說喬布斯受他影響挺大(可惜喬幫主也沒活過60)1971年12月,由於長年疾病纏身,鈴木俊隆禪師因癌症圓寂,享年60多歲吧。
3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50多歲吧,在他的《傳習錄》特彆強調通過打坐凈心拂心塵,以明心見性,察良知得智慧。很多人說打坐對健康的作用很神奇,但我感覺從中醫的角度,下肢盤腿對氣血巡行並不利,可能時間久了反而不利於健康。
為什麼這些大家都沒有通過打坐來使自己免於疾病之苦並獲得長壽呢?
1、
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題主所舉的三個人具有怎樣程度的禪定功夫。
2、
禪定功夫和壽命長短也沒有必然聯繫。佛教認為,一切都是因緣所成。壽限長短,也是因緣所成。我們這具肉身,是先天業力所感,有人生下來體質就好,長壽的幾率就大;有人生下來體質就弱,短壽的幾率就大。就好比一部手機出廠,有些是正品機,有些是有毛病的零件組裝的山寨機。我們來到世上,有些人是父母「封山育林」調理好身體均衡了營養生出來的,有些人是父母抽煙酗酒熬夜生出來的,這是「宿業」的差別。
3、
「宿業」的差別,也不是決定性的,它相當於「因」,還需要「緣」的結合,才能確定最終的壽限。這個人是不是愛抽煙、喝酒,是不是過度勞累,這些是「緣」。山寨機,保養得好,也可以用三五年,正品機,天天摔,半年也報廢了。
4、
禪定功夫影響不影響壽命呢,也影響。它也是因緣之一。禪定可以作為很好的保養方法,比如一部山寨機,根據零件配置,本來半年就壞,但我每天開機2小時,其他時間都關機,可以用一年半。這就是禪定。沒事就入定,吃飽,喝好,入個定,出定後,吃飽,喝好,再入個定,別的啥事不幹,就相當於天天關機待機,肯定會用得久一些。
5、
但是,真有禪定功夫的人會老是入定嗎?往往不會。我們買個手機,是要天天用它,不是要天天關機放著。當然,大乘修行者也講,行住坐卧,都可以是禪,吃飯、屙屎、搬柴、運水,都可以是禪。但這個禪,和靜坐的禪定是不同的,靜坐的禪定,是要慢慢滅掉「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的,搬柴吃飯時,五蘊還在的。對修行人來講,身體這個「色殼子」,是拿來用的,不是擺在那裡供著的。吃飯是為了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既然有一期有情的壽命,就要靠它做點事情,因為暇滿人身太難得,天天吃飽入定去,就好比買個頂級配置的手機,放在家裡一直到報廢,太不划算。
6、
既然用這個身體,有時候就會用過度。比方說,玄奘法師去取經,過八百里流沙,那就不能不用過度。在具體的時節因緣下,色身要承受特定的苦。這些苦,是「業風」刮來的。色身用得過度,也是不能長壽的重要原因。但是,這種過度很值。凡夫愛惜身體,修行者是沒有那麼在乎的,因為對娑婆世界生起了出離心,活30歲和活90歲對他來講,不覺得有差別。就像一頓是吃一個饃還是兩個饃,沒錢人吃不上飯,覺得能吃兩個饃就不要只吃一個。有錢人覺得,饃又不是什麼好吃的東西,吃一個就夠了。儒家也講,「朝聞道,夕死可矣」,不怕死得早,只怕不能聞道。民國時期的大勇法師,入藏求法,三十多歲就死了,也是因為條件太艱苦,吃苦太多,《菩提道次第略論》就是他翻譯成漢文的,法尊法師等人也是受了他的鼓舞感召入藏的,翻譯了《廣論》。
7、
能生起出離心的修行人,本身不在乎活多活少,甚至會早點走。不過,一般也不會走太早,走太早,很多事情還沒成辦。不過,趕在色身壞朽以前走,會少受些苦。人老了,生各種病,雖然憑禪定功夫可以一拖再拖,這和住在醫院做手術吃藥延續壽命差不多,都要受很多苦。入定可以減緩痛苦乃至不受苦,但出定後仍然受苦。過度長壽往往不自在。因此,有些修行人早早往生,那是「示現自在」。就算對普通人來說,活到差不多的歲數,沒病沒災,沒有牽掛和怖畏,安安靜靜地走,也是很大的福報。對修行人來講,可以去十方凈土,比人間要舒服得多;也可以去天道,享很多福;還可以乘願力再來人間。凡夫是靠業力輪迴的,業風往哪兒吹,自己就到哪兒。修行人靠願力,願力大的時候,業風雖然也在吹,但左右不了方向。願力夠大,想到哪兒到哪兒,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這就是自在。這就好比有人有錢,手機只是有一點舊,速度慢了些,大毛病沒有,他就馬上換新的了。窮人不懂,說:你看,他的手機不行,才用半年就不能用了。實際上,當然能用,只是人家想換新的了。
8、
還有一種修行人,雖然有錢,還是一隻舊手機用好多年,壞了修,修了壞,屏幕摔得不成樣子,還在湊合用。這就是那些一身病又活得比較長的修行人。這就不是示現自在了,而是示現慈悲。對他來講,換手機當然有錢,隨時都可以換,但是用習慣了,有感情了,還想再用幾天。這種感情,是不是「眷戀執著」呢?不能把它和凡夫的戀著色身混為一談。這是菩薩行。菩薩可以走,走與留,都是無所謂的。只是眾生不希望菩薩走,希望菩薩住世,好攝受在他周圍。因為眾生的希望,菩薩才寧願忍受色身的痛苦延緩入滅。不過,這種延緩也不是無限的,因為色身是業報所感,終歸有漏。延緩得越久,需要忍受的痛苦越多。因此,在病中示現長壽相的修行者,通常是慈悲的大菩薩。
總之,壽限長短和修行高下,是沒有必然聯繫的。謝邀!
有些時候,有些病是因為過去的業,只要過去的業還在運作,你就很難阻擋它。有些業是可以通過你精進的修行讓它停止產生效果的,有些業卻無法讓它停止產生效果,它會長時間的運作。
所以,雖然我們不能很確定的說你能夠怎麼樣,但是我們的任務就是累積很強的善業。我們的戒清凈很重要,雖然你的健康不好,但是你還是要守好五戒、八戒等等。即使有很多的苦楚,你還是應當繼續修行。
有些禪修者有頭痛的病,但他們還是很精進的修行,有些人因為得到禪定,他的頭痛暫時性地消失。有些時候,現在的業也能夠阻擋過去的業的成熟或者讓它不能運作,但是,有些時候暫時制止這個業的成熟,過後它還是會再生起的。那個時候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持續地修行。如果已經修了止禪,還可以繼續去修觀禪。
但是,即使是修到證悟成為入流聖者,有些時候某些疾病來臨的時候(要想消除疾病的苦受)還是很困難的。比如說佛陀的背痛,佛陀在還沒有入般涅槃之前十個月,他的背生起很強的痛,佛陀是以一個很有力量的觀禪的修法——七色觀法和七非色觀法——來克服。
佛陀通過七色觀法和七非色觀法的觀照,培養進入阿拉漢果定,從阿拉漢果定出來,他又再決意:「願這個痛的感受從現在開始不再生起,直到我入般涅槃的那一天。」就是這樣,他每一天都重新建立起他的阿拉漢的果定,然後再做同樣的決意,就暫時性地克服、壓制了痛。這是他每一天都要做的功課,讓這個痛不再生起。
另一個情形,比如像木犍連尊者,他也生起很強的痛的感受。他已經是一個成就大神通的修行者了,但是,因為過去業的緣故,在業成熟的時候,那天他卻不能入定,結果被五百個盜賊把他的骨頭打碎。
所以,你可能不能治癒你的病,即使是沒有修到禪定的階段,禪修還是很好的。禪修所累積的業是很重要的,也是未來到達成就的親依止緣,也是很強的一個護持因緣本人不請自來,想談一點個人心得。
對於凡夫來說,在修行上,有兩方面關鍵的內容:一個是見地(或者叫做知見);一個是功夫(主要指禪定功夫)。
見地屬於理,功夫屬於事。
見地就相當於你的理論到了什麼高度,你懂得了多少道理,乃至於你是否真正見到或體證到實相。
而功夫,則相當於,你自己的心的常態到了什麼境界,是否契合你的見地。
見地,相當於你知道目的地的地圖,或知道道路,或知道目的地情況,但你可能還沒動身。
功夫,相當於你已經動身,身在路上,乃至身已達目的地,但也有可能你不知道目的地是什麼樣,乃至於你前行的方向也可能錯誤。
因此,佛法第一重要的是知見,見地,也就是修行正確的方向。古德云: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履。這說明見地的重要性。
因而,古代到近現代的禪宗都是注重見地。
一旦明心見性,了知一切皆幻的道理,生老病死當即已經在理邊解脫。
所謂 「自從一識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當然,事相上的顯現跟功夫是相關的。成佛是在事相上成佛。但這修,就有很多階段和層次了。
上述是從禪宗修行的角度聊了點,請諸大德斧正。
下面從功夫上聊一點。
功夫的話,通常可以通過打坐等助緣進行修證。
至於說,能否在病痛上解脫,是跟其修證功夫是相關的。
有的能解脫於痛,而不能解脫於病。有的痛、病都能解脫。
我在這裡要說的是,解脫,並不是特指沒有痛或者沒有病。
解脫就是不受束縛。這種束縛是兩個對立層面的:一個是凡夫想接受的層面,另一個是凡夫想拒絕的層面。
例如說,凡夫怕痛苦,而拒絕痛苦,當然他被痛苦所束縛,但也被追求「拒絕痛苦」而束縛。所以解脫者是可以痛,也可以不痛,而不是被兩個對立面的任何一面所束縛。
病也一樣,生、死也一樣,如上面所說「生死不相關」。
我們凡夫誤以為解脫是好生惡死、貪生怕死、求生拒死;其實究竟解脫者,可以生死自在,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乃至「生死不相關」。
因此,一般人無法從表面現象對真正解脫者有真實的了解。這就是為什麼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題主所提到「很多人說打坐對健康的作用很神奇」,其實的確如此!
你自己去如理如法打坐,每天至少40分鐘,堅持至少半年,你就應該有所體會了,就不用我多啰嗦了。但我要說的是,功夫一開始是有為法——就是意識造作去修,後面純熟後,會轉到無為——此修並不依靠意識造作。當還沒有進入無為的境界的時候,功夫是有退轉的。也就是常說的,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並且,一般來說,進得快,退得也快。
例如說,你可能很快打通身上的很多脈絡:任督脈、氣脈、以及其他的經絡。
但是,也很容易退步,如果不打坐了,以前打通的脈絡還會很容易堵上。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按照佛教的打坐方法,是兩方面結合起來的——跑香和坐香。
以打禪七來說,早上4點半起床,然後就去禪堂跑香,半個小時,這是要調身的重要一步,先把氣血運行開,然後開始打坐。早課香我記得是40分鐘,當然這每個寺院的安排可能是不同的。然後都是跑香、坐香、跑香、坐香,這樣交替來的。而不是完全不動。
修行上來說,修的是動中的功夫,和靜中的功夫。
在初步的人來說,這樣的好處就是,儘快吧身體調整好,打通脈絡。
如果想深入禪定的話,就不能照此來做了,就需要有更長的打坐時間。
當一個人的脈絡打通之後,是坐得越久越舒服。
題主學中醫理應知道,人體有精氣神。
當打坐久了以後,氣脈就通了,氣脈就會運行到下身各個地方,如果有一個地方還沒有氣,說明那一條的氣脈還沒有通。沒有通,則氣聚集到那一條氣脈的時候,堵住的地方就會痛。通了就不痛了,並且會非常舒暢,非常舒服。
氣運行於下身,乃至腿腳,感受上就像身體周圍有氣墊隔著一樣,因此,不會對氣血巡行不利,而是對氣血巡行非常有利。
這個過程中,就可能伴隨著入定,呼吸斷掉,念頭不再生起。
一切痛苦,不管是精神的還是肉體的,都是妄想。念頭不再生起的時候,人就不會有任何的痛苦——痛苦就是一念一念的妄念。
這個好處就是,意識不再支配氣的運行——這跟氣功完全不同,氣功是靠意識(或者說意念)引導氣的運行。這樣,氣就能自動在身體中運轉而無障礙,身體的奧妙就是,它自身是有運行機制的,它靠它自己的機制運行,就能讓身體健康。
因此,打坐確確實實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
而打坐帶來的副產品就更多了,例如說,專註力提升,記憶力提升,睡眠效率提升。
乃至於,會減少睡眠。
謝邀!
題主說到的是挑選出來的幾位。還有很多打坐者很長命的啊!禪者對於生死這件事,是要去參透的,而不是去逃避的。生死爲大事,不是貪生怕死,而是能夠直面生死。人誰無死?能否在生死面前做得了主,不是說主自己生死,而是從容面對。當然,也有禪師能自主生死,說走就走的。但是佛教不是練仙成精的,而是解脫自在的。謝邀。
比如大熱天,有人給你身上綁了幾層棉襖,等你知道怎麼解開時,還會繼續讓它綁著嗎?
身體本是苦宅,凡夫因為無明,所以拚命執著,恨不得長生不老。
但見道之人明白,生老病死不過是妄相,因妄成實。而打坐不過是入定見智,除妄相的手段而已。跟生死了脫相比,延年益壽實在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謝瑤
這麼說吧
古往今來還有比佛陀打坐更好的嗎?
但佛陀也沒長生不老,倒是有傳說大迦葉在雞足山入定至今,可這不過是傳說,不足為憑。
為什麼佛陀打坐這麼好,還是會死?
因為佛教中並不追求長生不老,並不追求成仙成佛,在這個世界中的一切在佛教來說不過還是有為法的範疇,終歸是有開頭有結束的。
佛教追求的是徹底的從痛苦煩惱中解脫,但只要在有為法中,就不可能徹底解脫,因為有為法本身就不是恆常不滅的,不是恆常不滅的就會有生滅之苦,所謂無常是苦。
佛教的終極目標是涅槃寂靜,是無為法,是超越精神物質超越二元對立的恆常清凈,這個才是所有打坐的佛教徒追求的目標。
肉身不過臭皮囊,不過是修道人借來修行至終極目標的渡船,哪有要求渡船要永恆不滅的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把打坐當作氣功一樣的東西,期望獲得長生不老之類的效果,其他宗教不論——在佛教內——從一開始這種想法就是邪道。
==========
為題主多說一句
說打坐健身本來就沒有事實證據,相反有很多研究表明,很多情況下練習氣功對身體其實是有害的,所以一開始的前提就錯了。
看到一群洗地打坐非求健康而是求精神安寧,身體不重要,重要是解脫的。你們到底是求生還是求死?修行是不是就是活膩了想解脫?
題目舉出反例不是讓你們去盲目洗地維護自己信仰的謝謝
摘一段文章,出自《降伏其心》
實際上我們應該想辦法做到讓生理和心理協調、統一,如果做到了,才談得上修道入門。只有等到身、心都平衡、和諧了,體內的能量才能保持先天的元氣,持續不斷地進入它先天的軌道,輸送給荷花苞。
荷花苞開放以後,出去了,才談得上把生理、心理這個工具徹底地扔掉。這個時候才是修行的開始,才談得上不需要這個色身——「臭皮囊」了!
而我們現在根本沒有出去,沒有脫離身體,所以沒有理由不愛惜這個「臭皮囊」!
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體力跟不上呢?在座的許多出家人二、三十歲,體力就像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一樣!你們體內這點能量別說用來修道了,甚至連維持生命都不夠!
你體內的能量連你身體的消耗都不夠,哪裡還有多餘的能量來修道呢?體力跟不上,你的心力也不會持續太久,更不用說你的魄力了!之所以有魄力,是因為你有生理的能量做基礎,再加上心理能量的輔助,你才能夠有魄力。
一個人要長壽、要修道,前提條件是生理、心理都健康。有許多人說自己修道修偏差了,我還沒看到一個修偏差的!因為大家從來就沒有邁步、沒有修進去,怎麼談得上偏差呢?你以為自己已經走了幾百里路了,實際上一里都沒有走。既然沒有走,又怎麼會有偏差呢?
你認為自己學佛修道用了十幾年的功了,身心一直沒有停止地在修鍊,實際上你一直在原地踏步!確實身心沒有停止,可是沒踏出去,怎麼可能會走錯路、會偏離方向呢?
凡夫是沒辦法靜下來的,一旦靜下來就要出問題。
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停地忙碌,就不會生是非,壽命也會長,身體也會健康。為什麼很多修道的人病特別多呢?就是因為「身閑,心不閑」。凡是這一類型的人,導致他短命的最主要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身閑,心不閑」。
你們看很多宗教人士都短命。宗教人士的平均壽命是49歲,不信教的平均壽命是62歲。為什麼我們禁慾的人、信教的人,壽命那麼短呢?就是因為「身閑,心不閑」。可是那些個別的宗教人士吃盡了人間的苦,忍了常人不能忍的屈辱,做到了常人沒辦法做到的事,他們的壽命都很長。因為這類人是「心閑,身未閑」。而我們這些普通的宗教人士恰恰顛倒了,是「身閑,心不閑」,我們的六根整天都在打架。古人講:「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它指的就是身體要動,心要靜。我們現在修道的人卻是身體要靜,心在動,所以導致了我們短命。
1 壽命是人的定業,和是否修禪沒關係,到點了修行再高也得走,不到點,抽大煙喝大酒一樣能活;修行一般增加不了人的壽命,但是會讓人活得更平安快樂
2 佛教追求的是證悟空性,獲得不生不滅的法身;佛教不太強調俗世間的長生
3 你提到的三個人,鈴木俊隆我不了解,所以不評論;王守仁不是佛教人士,他是修觀的,不是修禪定的,他沒有定功;而纏中說禪的作者李彪是個標準的忽悠,修禪的門外漢,不提也罷
謝邀
謝邀。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獃獃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裡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這個故事取自於禪宗的典籍,《 景德傳燈錄》。
別的人不清楚,就說說王陽明吧。
王陽明應該是經歷過頓悟的人,也就是說得到,事件可參考龍場悟道。龍場是王陽明的得到處,也是他的人生苦難出。
正德元年,王陽明34歲,考中進士第6年,為救戴銑上疏得罪劉瑾,後被貶到貴州龍場作驛丞。當時的龍場是用來發配犯人的地方,王陽明到龍場後發現整個龍場的驛站只有他一個人,其他人基本都是少數民族,語言不通,若是漢人更是兇險,不是發配來的犯人,就是流竄過來的犯人,幸好在家待了幾個人過去,然後開始了龍場生涯,一過四年。這四年是窮山峻岭,瘴氣瀰漫,破爛房屋,粗淡飲食,時不時的還有劉瑾派的殺手,可以想見這四年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四年後劉瑾伏誅,被判了凌遲,王陽明也開始升職,不過好日子沒過幾年,45歲的時候被派出去帶兵打仗,專門平定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基本就是這一點那一點,平定不難,難的到處跑,全國跑,王陽明又是恪盡職守,聽到哪裡有起義,必然是馬不停蹄,然後一直到寧王宸濠之亂。那次是在回京的路上,沒有帶兵,他聚集了一批流民散兵,你沒有看錯,就是臨時聚集了一批流民散兵,然後花了35天把那個勢如破竹的寧王活捉了。看起來很容易,也是九死一生,因為之前他和寧王有過交集,他被人誣陷是寧王同黨,他自己後來說「稍不注意,粉身碎骨」,其中的兇險大折磨人。當然,後來也沒事。之後又是常常平定農民起義,還是那句話,就是到處跑,來回奔波,一直到死。
王陽明雖然是官宦之家,但是自他34歲後基本就沒怎麼安穩過,被貶、遭誣、奔波,想想可知其中的勞心勞力,這樣的日子能長壽才是怪。但是話說回來,對一個得道的人來說,壽命的長短並不重要,「朝聞道,夕死可矣」,重要的是「吾心光明,更復何求」。從來沒聽說打坐能長壽的
如果能,那就不會有達摩祖師有感於少林和尚整日打坐導致經血枯萎而創立易筋經和洗髓經
我打坐的時候會金剛持大悲咒,一般20多分鐘吧,打坐之後會覺得比較舒服,心境平和,很明顯的
打坐是修心的,不是長壽的……而且每個人先天身體素質不同,打坐方法不同,也有不一樣的結果。
一、修行不是為了不死,或選擇死亡的方式
衰老是自然法,我們無法超越它,疾病是自然法,我們無法超越它 ,死亡是自然法,我們無法超越它 ,一切我所悅心的終將分散是自然法,我們無法超越它。——釋迦牟尼
所有的死亡都是因緣合和的結果,所謂因緣合和,意思就是說是由多種原因構成的,並不是單一原因,就算是一個人死於車禍,也是由多種因緣相互勾結而形成的因緣合和導致的,同樣癌症也是,或者應當說癌症更是。
既然死亡是多種因緣合和的結果,那麼你想用一種因素去解決所有的因緣合和,顯然是非常不合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這種幻想的基礎上,一切無解,你必須把幻想放下,然後才能看到事情的本來面目。
而且,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不死,也不是為了你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死,而是為了解決在面對必然到來的死亡的時候你內心的恐懼,也就是超越死亡,在死亡面前不被死亡所帶來的氣息牽動。如果你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不死,或為了自己能夠選擇死亡的方式,那你還是別修了,這種修行的出發點本身就是完美主義的幻想,本身就是在抗拒著死亡,修行是要學會接受一切,面對一切,一切包括喜悅,也包括痛苦和恐懼。
二、學禪和打坐是不同的,修行在修不在坐。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獃獃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裡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明白?磨磚不能作鏡,打坐豈能成佛?
所以不要把禪和坐整到一起,禪修不只在坐,打坐未見得是修
三、王陽明的死
據南懷瑾老先生說,王陽明死於丹藥中毒,因為他死時臉色發黑。
如果你一方面吃著毒藥,一方面又想依靠打坐或禪修讓自己排毒,這無異於胡扯。南懷瑾老先生曾經說王陽明未見得可入涅槃,是有道理的,因為王陽明還有欲,還有恐懼,否則他不會依靠吃丹藥這種事情試圖獲得修行上的提升,雖然最後他死的時候,他的徒弟問他將要去哪裡,王陽明說:我心地一片光明!但是,確實如南懷瑾老先生所說,他雖暫入涅槃境界,未見得能住多長時間——你活著的時候的習氣會影響到你死亡時和死亡後的狀態。
南師去世的時候,據說最後一句話說的是:我可以好好休息了。
這種說法是非常正確的,說明南師的修行境界確實已經非常高深了,氣斷脈停後,也就是去世後一周,心口還是熱的,以藏傳佛法的標準來看,這是成為菩薩境界的大修行者。所以南師的話,還是非常可信的。南師享年94歲。
四、關於癌症
中醫的理論是癌症是氣質鬱結所致,用現代身心醫學來說,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是情緒鬱積所致,而患癌症的人是因為有一些情緒沒有化解,而鬱結在心中,一般來說是憤怒、控制、憎恨等等非常強烈的負面情緒鬱結在心中,海靈格曾經在他全球的案例中發現,癌症患者與自己的父母之間的情感有著嚴重的問題,喬布斯是非常明顯的案例,略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跟他的父母之間的問題非常嚴重。另外,在中國的一些案例中也發現,一般癌症患者病發前半年左右,家庭中一定出現過重大的變故或矛盾,引發強烈的情緒變化,劇烈的憤怒、憎恨等情緒爆發。
再來說說你所提到的這些人,其實還有很多很著名的修行者都是死於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
修行者並不等於說沒有情緒,證悟的人並不等於說沒有情緒,這是對證悟的錯誤理解,一個證悟的不是象木頭一樣的人,證悟的人也有七情六慾,只不過他不會受情緒的操控,但並不等於說他一生中所有的情緒全部都會被化解,比方說喬布斯,他修行的再好,遇到父母的問題,即便表面上已經放下,但是內心的傷痛還是在,比方說很多藏密的大修行者,也是如此,他們是慈悲的大成就者,但是無論成年後修行如何成就,也無法彌補少年,有的人甚至是童年就離開父母的悲傷,即便這個傷痛已經看不到,意識不到了,但是卻是在一個的身體上留下了痕迹的,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鈴木俊隆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他的內心曾經有什麼樣的情緒流過,所以不能單純說,一個如此高的修行者就不應當死於癌症。這是對人世間的顛倒迷惑。
我不了解纏中禪的作者,也不太了解喬布斯的修行,但是鈴木俊隆和王陽明確實是大修行人,而且修行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但是,再高的修行,完全不受外界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還是那句話,死亡是多種原因導致的,癌症也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別說這兩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佛還死於食物中毒呢,但是他們面對死亡的態度卻使他們的心靈獲得了解脫,即便是中毒而死的王陽明也是如此。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獲得解脫,而不是不死。解脫也並不是死亡,解脫是完全的自由,不受情緒操控的自由,但並不是你八十歲從心欲不逾矩,就讓你十八歲或八歲的傷害得到修復,這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核輻射和霧霾也會導致癌症,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經歷了核輻射和霧霾的人都會患癌症,為什麼同樣都受環境的污染甚至是中毒,卻患不同的疾病?
所以即便是核輻射和霧霾也不是導致癌症的唯一原因,只能說是原因之一。對於死亡來說,這也是因緣合和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對於癌症來說也是如此,只是原因之一,並不是全部原因。另外,這個題主談的是這個人,他們都不存在受核輻射和霧霾的侵害的記錄,也許存在我不知道,呵呵……所以在這裡不討論這個問題。
另外,麻煩完美主義者,不要對我有完美主義的要求,我不可能把癌症所有的原因都羅列出來,否則「出生」都是你患癌症的原因,你不出生,永遠不會患癌症,OK?不要試圖用完美主義要求我,我不會符合你完美主義的幻想,也沒有符合這個幻想的義務。
五、一個人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上去用功,必得長壽
幾乎所有死於非命,癌症的人等等疾病的人都是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上有所不足的人,所以中國的漢族大修行者一般都非常長壽,因為中國文化受儒家的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上的功夫存養最為深厚。
以王陽明為例,估計他死的時候,他的父母已經去世,當然這只是猜測,而父母去世之後就會讓一個人更為無所顧忌,更容易親近死亡,尤其是一個了解了死亡的人,所以王陽明吃丹藥也是有其心理背景的,而一人個人如果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上的功夫非常均衡,就會知道這裡面是有彼此牽制的力量,不會因為思念父母或爺爺而親近死亡,對自己的生命不在意,不會輕易去嘗試危險的東西,所以表面上看王陽明是想長壽才去吃這些東西,但是從潛意識來看,其實他在親近死亡,想要長壽,不過是對親近死亡的抗拒而已。
說實話,如果我是王陽明,我也會如此吧,該說的都說完了,該做的也都做夠了,每天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父母和至親的祖父也早就離世,確實沒有什麼可值得挂念的,但是這樣的思維,其實看似孝,其實在悌、忠、信、義上各有不足,其孝亦是用情,不是用心。所以其實王陽明確如南師所說,有所不足,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成就,也不妨礙他的人世間的理解和修行見地。
綜上所述,一個人能不能長壽,不是單靠打坐一項就能完成的,死亡是一個綜合因素相互作用,不死,也是一個綜合因素相互作用。單純地依靠任何因素都是不靠譜的事情。
特別聲明:有不同意見的,麻煩您自己把自己刪除,我實在懶得回復,也懶得刪你。麻煩。打坐玩的是心性,李彪那天下第一博客,有心性么?出處透露出爭勝的心態,喉嚨代表表達,出這個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之所以敢如此說,因為我有跟他一樣的毛病,這種問題在都是複合靈魂的意識問題,想徹底解決需要入定到最後的靈體才能解決,我喉輪修了4年目前感受才解決了六七成,他那已經癌症顯化業力顯化,又不肯放棄,被癌症帶走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修行好不好其實跟身體是息息相關的,身體不好的絕對沒得道!!絕對沒有得道!絕對不是得道高人!縱使有無數神通能看別人前世無數代也不是得道高人!!!
補充,開悟的人很多,得道的人很少,開悟是偶爾一次見證了空性,得道是隨時都可以做到.
打坐者,調心多,運身少。雖然可能會做到恬淡虛無,身體的血液卻流通慢了,不能運化,導致鬱結生病。
如果像太極拳,調心運身,血液流通,那些名家七八十歲的很多,而且往往是正常的不生病的走的(有些專註於技擊的,心思用於搏鬥,可能略差)。
但是打坐(類別很多)達到某個界限之後,像是阿羅漢類的,那是另外的指數級的變化,不受壽命拘束。
因為天賦原因,有些人追求的是明心見性,有些人追求的是長生。
明心見性,世界上有很多法門,自稱自己為覺悟者的人,也不在少數。
而可以做到壽盡天年的人(120歲),全世界能找出幾個?
如此比較,高下立判。
在我看來,長生之道,比明心見性之道要難很多。所謂的明心見性,在長生里,也只不過是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罷了。這是修鍊長生之道的第一要務。哪個修鍊長生之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另外,打坐確實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道家崇尚自然而然,諸多呼吸功法,也都是坐卧任意,而從來沒有盤腿之說。多大壽命,有時候是業報。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福慧雙修。
參禪打坐,是為修慧。
有慧而福德不足,羅漢托空缽。
如上提到的三位,竊以為是壽該如此。
況且,舉這三位的例子……
那我舉長壽高僧是不是還能說明打坐還能延長壽命呢?
其實沒什麼意思,學佛不是為了長壽。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是感慨良多。說到坐禪誦經,我媽和我外婆最擅長蓮花盤,五心朝天說來就來,每日工作就是坐禪念經。而且絕不沾葷食包括蛋類。我是學醫的,一度提醒她們這樣不好。可惜親人的話永遠不如外人的可信。然後我媽忽然胃部大出血了,搶救回來治好後我要求她改回正常飲食習慣,遭拒,原因是這是佛祖的考驗,是償還以前的冤孽。好吧,於是我告訴她以後生病了千萬別找我也別看醫生啊,去求佛祖。現在她面黃浮腫,發質枯槁。不過心態比以前好。
禪宗打坐好的,是禪宗正宗嫡傳的大和尚們。
以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和他的幾個主要弟子為例:
虛雲老和尚: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壽命120歲。
佛源老和尚:1923年4月12日-2009年2月23日,世壽87歲。
本煥老和尚:1907年9月21日-2012年4月2日,壽命106歲。
觀本法師(1868~1945),壽命78歲 。
靈源和尚(1902~1988),壽命87歲。
凈慧和尚(1933~至今),今年85歲
聖一和尚(1922年~2010),壽命89歲。
宣化和尚(1917~1995),壽命79歲。
傳印法師(1927至今),今年91歲。
體光老和尚(1924-2005),壽命81歲。
壽命是短還是長呢?
禪宗心法,需要師父傳弟子,口傳心授,不是看書和自學出來的。社會上有些人打著禪宗的旗號,就算他名氣大,也不代表他是真禪宗,不代表他的禪定是對的。
推薦閱讀:
※閉關的人都幹些什麼,想些什麼呢?
※打坐 數呼吸的問題?
※釋永信是否正在帶領少林寺商業化?少林寺內僧人對這件事是什麼態度?
※禅宗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聰明人,給你帶來的經驗。 分享:聰明人讓你受益匪淺的細節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