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李作為戰敗的一方為何被稱為名將?


一、戰前實力
人口北南比為61:39;鐵路里程為66:34;農場為67:33;創造財富75:25;工廠為81:19,聯邦可以生產幾乎全部的戰爭物資,而邦聯則全面依賴進口。總之聯邦在經濟和工業實力上全面優於邦聯。
二、戰前動員
聯邦開徵個人收入所得稅、發行新紙幣、發行國債的方法為戰爭籌款,僅就國債而言就售出了4000萬美元;而邦聯流動資金不足,所得稅法案執行不力,無法以皮棉從歐洲換取貸款,民眾拒絕購買公債,而濫發鈔票幾乎導致經濟崩潰——戰爭期間聯邦的物價上漲是80%,而邦聯呢?9000%!!
就兵員而言,聯邦在抗征暴動頻發的局面下仍然通過全國徵兵法組織了4.6萬人,以及大量的志願軍,以及戰爭途中邦聯的黑人逐漸加入聯邦軍,而邦聯的徵兵案實施不力,自1864年之後的厭戰心也導致了邦聯軍面臨嚴重的兵力短缺。
三、政府運作
邦聯的州權要比聯邦大,州權主義嚴重妨礙了邦聯對作戰的整體規劃和實施,某些州可以無視邦聯中央政府的軍事舉措,甚至阻礙徵兵。
四、戰爭指揮
邦聯的問題是大統領戴維斯喜歡直接掌控戰略控制權,而且居然在戰爭後期才設立軍隊總司令,相比林肯在戰爭初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軍事總指揮來說,這真是~!#¥%……*
五、海上優勢
雖然聯邦海軍沒能實現對邦聯海岸的全部封鎖,但是在西部戰場的運輸補給和聯合進攻上佔據絕對優勢。
六、戰役戰鬥
在以上全面不利的情況下,羅伯特·李指揮第二次布爾河戰役擊敗了約翰·波普,使聯邦軍陸上直取里士滿的戰略計劃未能實現,在安蒂特姆戰役中與麥克拉倫達成平手延緩了聯邦軍的攻勢,良好的防禦了安布羅斯·伯恩賽德對里士滿的全面進攻,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幾乎活捉約瑟夫·胡克,而且每次幾乎都是以弱迎強,所以」敗戰名將「的榮譽可謂是實至名歸。


南北戰爭之前南北美國的國力差距,和中日戰爭時中日的國力差距有一比。
南方除了農業還可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對戰爭有幫助的產業,連南方愛國報紙都是委託北方印刷再運回南方售賣的。開戰後南方完全被封鎖,進出口都陷入停滯。
南軍雖然群眾基礎不錯,但那年頭不流行人民戰爭,沒有子弟兵越打越多一說。人力資源方面北軍是絕對的優勢。
大家打的都是正規的運動戰,大戰役,教科書級別的正面對決,游擊?門都沒有。
南方首都里士滿和華盛頓倆城市緊挨著,華盛頓以北還有無數大城市,南方往南就一個查爾斯頓,完全沒有戰略迂迴的餘地,北軍輸100場也是無關痛癢,南軍輸一場就少半條命。

也就是說,在戰略層面完全沒有選擇餘地的前提下,老李靠戰術層面的勝利硬撐了3年,打得處於絕對優勢的北軍差點遷都

作為對比,戰爭中大部分北軍將領的表現都是一塌糊塗,或許他們才代表了美國陸軍的真實水平,而李不過是巨人錯投胎到矮人國了。


看過美國《建國史話》或者《飄》(即電影《亂世佳人》),前者從國家的角度描述了南北戰爭的過程,後者從南部平民百姓的角度反應了戰爭的慘烈。

南北內戰後期,南方聯軍敗局已定。南方聯軍司令羅伯特.李將軍面臨著是投降還是繼續抵抗的問題。作為畢業於西點軍校、視軍人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的李將軍,他的內心是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投降。此時,高傲的南方軍隊和人民中出現一種呼聲,主張不投降,在將軍的領導下,把南方的婦女及青少年也動員和組織起來參加戰鬥,進行游擊戰即人民戰爭,把南方變成人民戰爭和游擊戰爭的遼闊戰場,把北方軍隊拖進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這樣堅持到最後有可能把北軍拖垮,反敗為勝。對此,李將軍毫不猶疑地拒絕了,他認為,戰爭是軍人的事情,戰爭有戰爭的規則,絕對不能讓婦女兒童參加到戰爭中來,更不能讓婦女兒童搞什麼游擊戰爭。如果沒有前線和後方,到處是戰場,如果婦女兒童拿槍參戰,那是對人民的生命不負責任,那是軍人的恥辱,也破壞了戰爭的規則和目的。何況,婦女兒童等平民打游擊戰,那他們就成了軍人,他們就會招致槍殺和瘋狂的報復,作為捍衛軍人的職責聲譽和人民生命的軍人來說,那是絕對下可以的。

在阿波馬托克斯,兩位美國內戰中最偉大的將軍見面了。羅伯特·李穿上了披掛全新的軍裝,挎著鑲嵌寶石的指揮刀;格蘭特穿著士兵服,紐扣沒有扣上,也沒有帶指揮刀。格蘭特眼看著英勇的對手,心情悲哀而沮喪,這是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因為不願導致對方難堪,格蘭特將軍特意低調處理受降事宜,在一家私人住宅里進行的簡單受降式上,他對李將軍畢恭畢敬,寒喧了好久,遲遲不願提及投降一事。他還特別提到十多年前他們在墨西哥戰爭時的短暫相遇——李將軍偉大戰略家的卓著聲譽,正是在那大戰爭中初露鋒頭的。最後,還是李將軍主動提出投降一事,格蘭特將軍淡化地說一切事宜如議。

李提出原部下早已軍糧告罄,格蘭特吩咐將二萬四千份軍糧送到降後的敵營,李又提到南方士兵的座騎均屬個人所有,訊問是否允許他們各人擁有馬匹時,格蘭特說,讓所有的人都牽上一匹馬,士兵、軍官都一樣,他們需要馬匹去耕種土地,若有南方士兵認領馬匹者,他將命令部下不作任何阻撓。儀式結束後,格蘭特下令聯邦部隊不許慶祝,因為邦聯將士「又是咱們約同胞兄弟了」。

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地理、政治、理念紛爭在歷經四年苦戰,損耗了廣十多萬生命之後,就這樣靜悄悄、簡簡單單地結束了。

總結一下:

對於北方人民來說,羅伯特.李選擇結束戰爭,推動了南北統一。

對於南方人民來說,羅伯特.李選擇結束戰爭,減少了人民傷亡。

對於北方軍隊來說,羅伯特.李贏得了尊重。

對於南方軍隊來說,羅伯特.李收穫了愛戴。

對於弗吉尼亞家鄉來說,從毅然參戰到悄然停戰,羅伯特.李真性情中人也。

重要的話說三遍:

美國人民都喜歡羅伯特.李將軍。

美國人民都喜歡羅伯特.李將軍。

美國人民都喜歡羅伯特.李將軍。

---------------------------------------------

非常感謝評論區張愷帆的提醒,本文關於停戰部分的描述引自鐵血網文章《美國內戰-高貴的人》,《建國史話》裡面對停戰過程描述得更加詳實,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謝邀!

Robert E. Lee

  1. 老頭本來就是名將,美墨戰爭里立過大功。
  2. 他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參戰,否則他本來該是聯邦軍指揮官,他也反對邦聯從美國分裂,但是當他的「祖國」弗吉尼亞毅然加入邦聯後,他表示無法向弗吉尼亞「揮劍」,遂辭去所有聯邦軍隊職務,回到弗吉尼亞,接受邦聯任命;
  3. 當邦聯軍頹勢已定,他沒有為了一將功成而令萬骨枯,或者堅持什麼「革命信念」到底,而是在降書上籤了字,結束了美國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內部廝殺。

就比如說打Dota,人家只用滑鼠跟你對線,電腦還有點卡,這種情況下前期還跟你55開,還單殺過你,最後被你用裝備優勢強行推平。你承不承認人家打的確實好。


不以成敗論英雄。

局勢樓上已經有人講了,就不細說了。
說幾點吧。
羅伯特是維吉尼亞人。當年開戰之前,林肯是邀請羅伯特李擔任北方聯邦軍總指揮,但是他拒絕了,去了弱勢的南方。他其實並不希望家鄉分離聯邦,僅僅是母邦情節。

戰爭快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內耗嚴重,羅伯特是可以選擇跟北方打游擊的。看看國內的情況就知道,游擊戰會拖長戰爭時間,傷害更多的平民百姓。他選擇了投降,而且條件是不讓他的部下成為俘虜,讓他們回家,並再度成為美國公民。

戰爭本質是利益衝突結果。去評論一個人的時候,沒必要非得去分成敗。這場戰爭中,羅伯特李將軍表現出來的,不管是個人品質,還是軍事才能都是當時無人能及的。


什麼是名將?
打贏了就叫名將?
李將軍所受到的尊重,是因為所謂政治原因?
看看美國政府在戰後的所作所為,還說什麼狗屁價值觀?

真是侮辱了這些美國僅有的將軍!

戰爭是人的戰爭,不是野獸的戰爭,名將也是人的將軍,不是野獸的將軍。
如有天時地利,吾一人便勝汝等百萬雄師。
其實拿破崙的另一段話更能說明,什麼叫做名將

關於李將軍,富勒講了一段故事

作為另一個堪稱名將的人,格蘭特將軍完全能夠理解李將軍的過人將道
受降儀式是這樣的

認真對比格蘭特將軍和李將軍的衣著,表情,以及座位。
可能坐在他對面的格蘭特將軍,最能敬佩李將軍的將道
真正的名將,一人承全軍之重擔,仍然談笑風生。而一人之精神,就是全軍之精神。
就像上面引用的,拿破崙所說的,他是這個軍隊的一切
而更加體現這一點的,其實是李的右臂——石牆傑克遜將軍。

傑克遜誤中友軍伏擊,患了肺炎,不治身亡。
他的部隊,高喊著「記住傑克遜」,贏得了錢斯勒斯維爾之役,這一戰,邦聯軍是以一敵二。

1632年11月16日,呂岑會戰中,帕本海姆的精銳騎兵向瑞典軍隊發起反衝鋒,古斯塔夫·阿道夫斯抓住戰機親率騎兵進攻,和帕本海姆的帝國騎兵戰成一團,剛剛擊退帕本海姆,中央的瑞典步兵漸漸支撐不住,古斯塔夫不顧自己的傷情又一次率軍衝殺,倒在了戰場上。
而瑞典軍隊沒有因為失去統帥就亂作一團,他們向著帝國軍隊的中央火炮陣地發動無畏的正面衝鋒,一舉突破逆轉戰局。

只有這樣的將軍,才能算是千古名將,將道光華。
They are Gods and Generals

Les hommes de génie sont des météores destinés à br?ler pour éclairer leur siècle.
——Napoléon Bonaparte

無論在戰後遭到怎樣的對待,公平的或者不公平的,將道的光芒都會照耀著後人。
他和那個死的時候被人罵一句Tyrant的人不一樣。
他和另一個死的時候被人罵一句Tyrant的人一樣。


手機碼字,南方邦聯必敗的背景和老爺子以少勝多的戰例就不用多說了,可以自行維基百度。我來談點其他的。

第一,老爺子雖然是南方的世家子弟,但卻痛恨罪惡的畜奴制。北軍統帥格蘭特(50美刀上印的那貨)家裡的黑奴還在為主子苦逼賣命時,老爺子已經把自個兒家的奴隸先解放了。

第二,老爺子岳父的外祖父是國父喬治華盛頓。老爺子熱愛合眾國,反對南方分裂。但當老家弗吉尼亞加入南方陣營後,老爺子明知南軍必敗卻聽從家鄉父老召喚隻身參加南軍。

第三,老爺子帶兵打了四年,後來在阿波馬托克斯置個人生死榮辱以度外向北軍投降,其唯一要求是善待自己手下的士兵,而他本人一直到死都未被聯邦政府所赦免。

老爺子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故鄉,聽從自己的道德良心,珍惜普通士卒生命。他是從共和歷史中走出來的莊重從容的老派gentleman,他是美國政治民主化後仍然擁有古典政治人格的statesman。

圖片摘自百度


一個這麼單純的問題,居然被禍害出這麼多私貨,實在看不下去了。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李可以達到名將級別,但不是偉大統帥。

其實這很簡單,什麼是名將?

名將的要求一般沒有「百戰不敗」這麼苛刻。所有軍事將領中至少有前20%左右可稱名將:例如三國中的呂布,關羽,黃忠,張遼,曹仁等都是。甚至表現再差一點的「河北四名將」。

從這個角度看,羅伯特李可以超額完成指標。

美國內戰是僅次於世界大戰級別的戰爭。李實際上擔任南軍總指揮四年之久,直到兵敗投降,期間不但力抗強敵,而且數次打出漂亮的教科書式戰役。通常,只要有其一的成績,就可位列名將了。

當然,名將之上還有更高層次,大家都懂的。和體育比賽一樣,如果你不但打得好看打得贏,還拿到重要冠軍,那就不只是一個「著名球員」了。

這樣的層次,人就比較少了,我估計應該在前3%左右。例如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中國歷史上衛青和戚繼光我覺得也能算。

但羅伯特李不能位列其間。

李善於防守,但弱於進攻。他在美國內戰中的軍事經歷分成三段,一是防守直到錢德斯韋勒大勝,二是進攻北方直到兵敗格蒂斯堡,三是繼續防守直到最後投降。一三兩個階段的防守基本無可指責,但一旦轉入進攻,立刻出問題了。偉大統帥不應該有這麼明顯的弱項。

像凱撒,就進攻防守兩手硬,而且既能打外戰,又能打內戰。當然,室內鬥毆還是差了點。

像亞歷山大,則打遍歐亞非,從波斯的駱駝到印度的戰象,正規戰,圍城戰,(反)游擊戰都贏了。他好像沒有優秀的防守成績單,可能是沒有這個機會。

再多扯幾點。

關於南方和北方的資源差,其實沒有表面上那麼明顯。南方軍隊的單兵素質一直高於北方,直到戰爭結束。北方雖然有更多的人力資源但南方的動員效率更高,實際上,南方最後的失敗就是因為徹底動員完了自己的資源而崩潰。

@螺旋真理 提到的南北力量對比:

人口北南比為61:39;鐵路里程為66:34;農場為67:33;創造財富75:25;工廠為81:19,聯邦可以生產幾乎全部的戰爭物資,而邦聯則全面依賴進口。總之聯邦在經濟和工業實力上全面優於邦聯。

這些南方的上層包括李當然不是不知道,但物只是一方面,從人的角度看,差不多80%的美國現役軍官來自南方,而且多數最終效忠南方。南方的男性白人公民多數只需要簡單訓練就可以上戰場。如果工業實力對比就決定戰爭勝負,那美國怎麼會獨立的呢?

就兵員而言,聯邦在抗征暴動頻發的局面下仍然通過全國徵兵法組織了4.6萬人,以及大量的志願軍,以及戰爭途中邦聯的黑人逐漸加入聯邦軍,而邦聯的徵兵案實施不力,自1864年之後的厭戰心也導致了邦聯軍面臨嚴重的兵力短缺。
邦聯的州權要比聯邦大,州權主義嚴重妨礙了邦聯對作戰的整體規劃和實施,某些州可以無視邦聯中央政府的軍事舉措,甚至阻礙徵兵。

北方的徵兵效果之差,可以看《紐約黑幫》。南方反徵兵最多是玩玩改年齡的遊戲,北方則直接上路暴動,甚至到了必須動用鐵甲艦轟炸紐約市中心的地步。

邦聯的問題是大統領戴維斯喜歡直接掌控戰略控制權,而且居然在戰爭後期才設立軍隊總司令,相比林肯在戰爭初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軍事總指揮來說,這真是~!#¥%……*

戴維斯確實喜歡插手指揮,但他是邦聯總統,法律上說有這權力。李畢竟無名有實,實際上可以控制南方的戰略決策。林肯則完全是軍事門外漢,光看他換了多少總司令就知道了。米德打贏格迪斯堡戰役依然下課就可見一斑。


至於說南北戰爭一開始大家就知道南方必敗,這就太可笑了。當時歐洲都認為南方不敗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其地形複雜,易攻難守,民風彪悍,地域遼闊。

關於李的個人品質,他的風度和作風是無可挑剔的,但也不要聖人化。所謂仁不掌兵。

李曾經長期拒絕交換北方的黑人官兵,並威脅要將他們送還原主甚至處刑。直接導致雙方停止交換戰俘一年多。直到後來發現這樣其實對南方更加不利才默認交換。他可能不是奴隸制強硬派,但要說同情黑人也太聖母了。

至於游擊隊那段,其實李的主要意思是軍事上如果沒有成建制的正規軍事力量存在,游擊隊是不會有什麼成果的,所以大家就散了吧。事實上,李曾派出幹將朱巴爾在謝多南河谷(南北交界,但多數親南方居民)大搞游擊戰爭,狙擊,襲擊,焦土戰術等,從來沒有對造成的後果有什麼質疑。

還有關於李最後的結局,當然,比石達開好多了。不過對於李這樣一個很可能可以當美國總統的人來說,作為軍校校長退休其實是政治流放了。那些說美國沒有成王敗寇的人,可以想想為什麼格蘭特當上美國總統了呢?

美國有人懷念戰敗的李校長,中國也有人懷念戰敗的常校長,怎麼能說我們的寬容度不如美國同胞呢?


1. 南方戰敗原因多多
一個電影有再優秀的卡司,如果劇本爛也無濟於事。戰爭也是這樣啊,南方本身人力物力資源就完全比不上北方,輸很正常,再加上Confederacy西線好多將領都比較戰五渣,Lee一個再強也救不了一堆豬隊友啊。所以南方戰敗不代表Lee不是一個好將領。

2. 情懷問題
1861年Virginia脫離Union的時候,林肯是有邀請他來做Union方的統帥的,但是Lee一口拒絕了,他對自己家鄉的忠誠可以讓他放棄功名利祿,這點是很值得佩服的。實力強的人很多嘛,但是不是每一個都能堅守自己的信念啊。不過也因這點他遭到詬病:死守Virginia,不願意去支援Confederacy其他地方。但是他畢竟只是Army of Northern Virginia的總指揮啊,這裡是南方最重要的工業地區,光守好這一個洲就不容易了,哪裡還顧得上援助西線?

3. Lee屢次以少勝多
他慣用的策略是offensive-defensive,就是以攻代守。幾次比較有名的勝利包括:
(1)Second Manassas 1862
林肯任命Pope當大軍統帥,讓McClellan的軍隊與他匯合以後攻打南方首都Richmond。他把自己軍隊分成兩隊隊,最先出發時Jackson的部隊,其次是Longstreet。因為McClellan的軍隊行動的特別慢,所以Lee趁Pope的軍隊還在等著與McClellan匯合的時候,命令Jackson從Pope的西北兩側突然襲擊,最重要的是把Pope軍隊的supply line給切斷了。總算McClellan來支援了,他卻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Lee派Longstreet從左翼襲擊,Union大敗,落荒而逃,退回華盛頓。最後北方南方死傷比例是10,000比8,300左右
(2)The 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 1863
北方將領Hooker帶領13萬人打過來了,Lee把他僅有的6萬人分成三支:1萬留下來防守,自己帶2萬,給Jackson3萬。Lee命令Jackson在夜幕降臨前從右翼突襲Hooker,打得Hooker措手不及,匆忙撤退。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Hooker損失1萬7人,Lee損失1萬3(不過犧牲了Jackson巨巨QAQ)

這種以少勝多的勝利總能看出名將實力了吧……

4. Lee成功幫助南方拖延了時間
前面說了Lee喜歡以攻代守,不少歷史學家也評價過正是因為Lee這種打法大量消耗南方人力,比如Battle of Antietam,Lee損失1萬1,Union損失1萬2;Battle of Gettysburg,Lee三天內損失2萬8(他1/3的部隊),Union損失2萬3,所以才會導致南方戰敗。靠人力死拼,Lee確實失策,但是似乎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若不是Lee這麼拼,以南北懸殊實力,戰爭也許一年就結束了。南方確實是可以死守或者游擊戰保存實力,但是南方沒有長期資源供應,拉鋸戰只會拖垮他們。在初期速戰速決的思想反而更加正確。更何況南方需要法國和英國的支援,如果不打得好看一點,只步步敗退或打游擊的話,英法怎麼可能願意投錢?Lee後期也開始防守為主,但是也無濟於事了。所以我認為Lee的策略是正確的,他只是敗在了南北過於懸殊的資源差上。


「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要是這樣做,就等於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無辜的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我絕不會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方老百姓的安寧,我寧願作為戰爭犯被處死。」當羅伯特·李將軍簽下投降協議,我已經忽略了他軍事上是否優秀。這不就是愛國的正確方式嗎!


對比有些舉著民族大義之旗的流氓政客、荷爾蒙噴張的革命者、粗鄙的軍閥,這些不顧人民的死活的傢伙,只顧自己表演了,高潮了,留下的只有仇恨、裂痕、殘破,不斷腐蝕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基。。。現在,是不是覺得李將軍至少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這個決定製止美國南北不斷撕開的裂痕,讓它有了得以癒合的機會!


打開地圖,看一看那灣藍藍的海水,看一看那38°的邊線……美國人有幸在他們歷史上有個人叫羅伯特·李。(有人會說美國有得天獨厚的地緣,但每一塊土地人心,都倒影著他們的命運)


一個能在人民面前低下頭顱軍人,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軍人。


舉世戰功,萬骨埋荒,以前我也會對秦皇漢武有一種宏大的、讓人振奮的感觸,後來,才真的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哎!


為了戰勝他,林肯在葛底斯堡做了重要講話,又在八十年代被我黨第三代領導核心的代表人物全文背誦了一遍,說羅伯特李是不二的名將,我資瓷!你啊,naive!


1、羅伯特-李出身名門,個人品行過硬。

2、他是美墨戰爭的英雄,早就是美國人民的偶像了,不然這個位置不會給他。作為對照,北方最高司令換了四次。

3、他是南北和解的象徵,後世必須捧起來。1和2都是為了3。

美國內戰戰死62萬人。是一戰前最接近工業社會整體戰的一場戰爭,極端殘酷。誰來當英雄或者當狗熊,並不是那麼重要。


拿破崙,隆美爾,漢尼拔,最終都是戰敗一方。怎麼評價


漢尼拔作為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作為失敗一方,地位又如何?


英雄是一種情懷


1、出身高貴。羅伯特李,美國初期大貴族,父親和叔叔是美國的軍隊老大和司法老大,國父華盛頓的繼承人,弗吉尼亞第一貴族。

可惜,命運捉弄,民心不可違背。弗吉尼亞人民選擇南方,李家勢力名望都是跟弗吉尼亞綁定一體的。弗吉尼亞民意選擇南方,羅伯特李雖然反對南方造反雖然知道勝利無望,但他只有一種選擇,回到弗吉尼亞。


戰役打得好不好是將軍的能力,戰爭打得贏不贏是國力的比拼。


現代以前西方四大名將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拿破崙,漢尼拔和拿破崙都是戰敗者。


關於南北戰爭的結果,其實並無懸念。但是南北戰爭留給這個世界最大的謎題,是南軍將領羅伯特·李將軍這個人。都說歷史成王敗寇,但李將軍作為敗軍降將,戰後聲望不僅不減,還受到尊崇,威望遠大過打贏他的格蘭特將軍,戰爭史上獲得這般榮耀的奇葩恐怕只此一人。

由名將到叛將

李將軍是西點軍校的驕傲,以出色的成績畢業後,三十幾年戎馬生涯,曾在墨西哥戰爭中為合眾國立下戰功。他的夫人是華盛頓總統的後代,他熱愛美國建國之父們的立國理念,甚至早在南北雙方因蓄奴問題發生衝突和對立時,他早已解放了自己家裡的黑奴。但當南北戰爭終於爆發,林肯總統曾有意對他委以重任之時,他卻選擇做南方軍隊的總司令,悲劇性地把劍指向了先輩們創建的合眾國。 他怎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由戰神到敗將

由李將軍指揮的「北弗吉尼亞軍」,是反叛者,也是志願者,士兵們對於自己的統帥深信不疑,他們大多不領軍餉,自備武器,甚至在與兵強馬壯的北軍鬥爭中一直處於上風,給北方帶來了恐慌、憤怒和絕望。葛底斯堡一役,雙方軍力對比並不懸殊,是什麼讓形勢逆轉,功敗垂成?如果不是葛底斯堡的失利,今天的美國甚至世界歷史會被改寫嗎?

由敗將到降將

從葛底斯堡戰役下達撤退的命令,到南北戰爭後期,雙方差距越來越明顯,南軍敗局漸明。這時候,林肯總統最擔心的,是南軍雖然在軍事上失利,但戰鬥意志仍在,南方地廣林深,轉入游擊戰幾乎順理成章。對於從不缺乏血戰精神的李將軍來說,為什麼選擇了更為艱難的交劍投降?作出這種選擇的時候,在生死與榮辱之間發生過怎麼樣的掙扎?

不是每個人都永立不敗之地,當一個男人不可避免地會面對衰老、失敗,如何才能做到敗而有榮?這恐怕是很多男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李將軍貌似作出了一系列錯誤的選擇,但正是因為這些表面的錯誤,為他贏得了長久的榮耀。


推薦閱讀:

劉秀是否能堪稱史上最牛逼皇帝?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完整的創業史,如果穿越到現在,他是否還能創業成功呢?
王陽明的作戰思想是什麼?
如何看待「堯幽囚,舜野死」的說法?
古代被戴綠帽子的君主有哪些?

TAG:軍事 | 歷史人物 | 美國南北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