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音樂中的創意讓你感到「音樂還可以是這樣」?

包括但不限於:樂器(音源)使用、節奏、時長、力度、樂譜的樣子(比如《水之嬉戲》的「水墨畫」樂譜)、音律的選擇/使用(僅限調性音樂)、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創意。
------------以下是2015.7.31修改-----------
創意不限於形式上的新穎。創意不限於形式上的新穎。創意不限於形式上的新穎。
內容和題材上的新穎也算。


難道不是這個?


給自己的創作簽個名,音樂家也會這麼干,不過用的是音符。

拉赫在拉二、拉三及第二交響曲的結尾都使用了同一段節奏,不就像是鏗鏘地念出「Rachmaninoff"嗎。

更高級和系統的運用要看巴赫——

BACH樂旨(motif)指的是由 B?、A、C、B? 四個音符組成的序列。由於在德語的音樂命名法(musical nomenclature)中 B?對應B,而 B?則寫作H,這四個音符便正好串成了J.S.巴赫的姓氏。

巴赫本人曾經使用這個樂旨創作賦格曲,而後繼的諸多作曲家也刻意使樂曲圍繞這一序列展開,向巴赫致敬。查資料的時候還看到了下面這段,也不知是他真會玩,還是後人的過度解讀。

巴赫亦使用了一種以數字密碼為基礎的密碼作為音樂創作的元素。這種密碼的規則是A=1, B=2, C=3等等,因此B-A-C-H的和等於14,而連同J和S的總和則是41(巴赫時代的德語字母I與J相同)。在幾乎每個巴赫的作品中都出現過14和41(即相當於BACH和JSBACH)。例如,在第一首賦格曲,C大調賦格曲,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篇章中,主旋律有14節。一般認為這些密碼是巴赫故意放進去的。

同理,肖斯塔科維奇的DSCH樂旨——

其實類似的音樂密碼(musical cryptogram)不只出現在古典樂里。Facebook的呼叫提示音就是F A C E誒——


當我第一次聽到periphery的作品和animals as leaders的作品的時候感覺到了這種震驚

即使樂器編製和音色上,並沒有革新得那麼多,但他們的音樂讓我體會到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帶給我多大的震撼,我認為他們的音樂,實在是給搖滾樂,金屬音樂,前衛音樂開創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並且這種創造,也是基於大量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技巧而得到,而這些理論和技術都不是憑空產生,也是很多年音樂行業的發展造成的。

正所謂有人玩音樂,有人被音樂玩,有人希望自己的創作被別人稱為音樂,而有些人,在定義音樂。


改來改去,感覺變成了知乎上的一部微型(西方)音樂史......其實(西方)音樂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生新的創意的過程。

2017.1.29 又被挖墳,誠惶誠恐...

小補充:

個人的審美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定型,不過相比這個答案的第一版是有很多改變的。

比如說覺得Xenakis的一些作品其實也蠻有趣的(滑稽)以前一直都覺得他就是個面癱男(Boulez的鄙視.jpg)。
又比如對Robert Schumann的幾部鋼琴曲非常中毒......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反覆聽太多次了)。

又做了一些小刪改...最近並沒有怎麼注意這些奇奇怪怪的當代作品......沉迷於15-17世紀的音樂文獻。其實有一些古音樂也蠻腦洞的,不過跟當代作曲家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再說挖墳本來就不容易,有空再補上這方面的東西吧。

談一下Xenakis。其實Xenakis的思路是有一些閃光點的......雖然搞得神秘兮兮令人無法理解,不過他事實上也是大量在運用一些節奏的pattern。在他的作品裡面節奏的有序性跟音調的無序性本身就是一個對比......這其實讓人想起Birtwistle的作品,雖然兩人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交集。

++++++++++++++++++++++++++++++++++++++++++++++++++

更新......刪了一些內容,可能一些評論看起來會有點奇怪......

新奇的音樂不一定是好的音樂,but at least it is interesting.

最近發現一些Kurtág的譜簡直是我見過的最滑稽的譜。以下摘自 Játékok (Games) book 1

(柴可夫斯基的棺材板要蓋不住了)

(滑音愛好者,哆啦A夢也能彈鋼琴)

(意味不明......lol)

+++++++++++無聊分割線+++++++++++++

更新:

現世音樂藝術小窺

1. 最近在油土鱉上看到Ond?ej Adámek的視頻...... 十分有趣。他的思想可以概括為『The theater of objects and sounds etc』。本質上是多媒體裝置和聲音的奇怪混合物......

Adámek: 晚餐。一群人圍坐在餐桌旁邊演奏、畫畫和切胡蘿蔔......

=====================原答案========================

謝@Klay Murden邀

Ars subtilior是14世紀的一種高度裝飾性的樂譜。有一些20世紀的作曲家也對此十分著迷。比如說Brice Pauset就說他最喜歡的音樂就是Ars subtilior... 而Bussotti之流更是把記譜的玩樂性發揮到極致。下面是著名的心形樂譜,"Belle, bonne, sage" by Baude Cordier:

Belle, bonne, sage - Baude Cordier

被稱為弗萊芒樂派的一種作曲風格充分體現出復調的藝術。Ockeghem的Missa Prolationum,這部作品由復節奏卡農構成,令人驚嘆那個時候的樂匠達到的技術成就。

Ockeghem- Missa Prolationum(15世紀)

&<接下來有一個充滿創造力但是又無法一言蔽之的時期,我們暫且跳過

小補充:不得不提一下義大利的奇葩Carlo Gesualdo......&>

J.S.Bach的某些作品。(補充:現在我感覺JS巴赫其實是被嚴重過譽了因為同時代的作曲家也很出色 btw. I like Johann Caspar Ferdinand Fischer, Alessandro Scarlatti等)其實巴洛克晚期的音樂是不如更早的音樂那麼有創造力的。不過在形式上有所發展。這裡是 J.S.Bach 的協奏曲 BWV1065,將維瓦爾第的為4把小提琴與弦樂合奏而作的協奏曲改編成4羽管鍵琴協奏曲。這個曲子,比現在Philip Glass之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J.S.Bach的賦格曲(包括賦格的藝術和音樂奉獻)常常為人稱道但是我並不怎麼喜歡而且其實也沒有吹的那麼神......

&<"古典時期" 的音樂就跳過了。不過出於完整性就在這裡提一下。個人算是比較偏好Beethoven的......某些作品。不過總體這種風格,包括sonata form......都不是我比較喜歡的東西......&>

&<19世紀 "浪漫時期" 我也沒什麼了解......相當風評受害,不過像Schumann, Brahms, Chopin這樣的名家大大發展了鋼琴演奏技術和作曲技術,值得稱頌。&>

......19世紀後期的主要特點是和聲體系的極大發展。在主調音樂的環境下音樂家要自由發揮非常困難,就只能在和聲上下功夫了。可能這一潮流的肇始是Franz Liszt吧......他的Nuages gris就是一個非常怪異的作品(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鋼琴家會在演奏會上演奏這個作品233 而且不在少數)

Liszt "Nuages gris"

和聲規律的遠離成為普遍趨勢,甚至可以隨意轉調,這是平均律作曲的特點。事實上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上理解後面的十二音音樂出現的背景。

比如Wagner的小三度模進:

Richard Wagner- Parsifal Vorspiel (1882)

再來一個微型模進:

César Franck - Choral 3 (1890)

說到和聲的發展很多人都會聯想到Debussy吧,這個就不多說了。我覺得Debussy可能對和聲有特殊的感覺.....跟Scriabin有一點相似之處。不過主要還是追求一種"異國風情"而不是對和聲理論的補充......我對俄國的認識停留在俄國鋼琴作品上。當然我甚至並不熟悉俄國鋼琴作品,不過是很喜歡Scriabin的作品。這是Alexander Scriabin的Mystic chord,其實就是連續的重疊四度,有一點點頻譜樂的味道,這已經是20世紀初期了。

(Vers la flamme Op.72)

20世紀的"維也納樂派",是一個很奇怪的群體,以Arnold Schoenberg(也許包括Gustav Mahler)為中心。這裡多說兩句吧。Arnold Schoenberg是個思想非常活躍的猶太人,早年師從Zemlinsky,但主要靠自學成為作曲大師,他還是個畫家,不過據說在維也納的樂師那裡流傳一句話說"在勛伯格那裡你不但會耳聾,而且眼睛還會瞎掉。" 就是調侃當時的前衛藝術的表現主義。

Schoenberg的自畫像(瞎了嗎)

勛伯格看出了歐洲音樂逐漸遠離調性的發展趨勢,開始琢磨能夠徹底解放無調性的方法,然後就搞出了十二音作曲這個東西。在這個體系里,一切和聲規律都要避免,但是這樣是不是聽起來感覺太無序了呢?勛伯格說我們可以用音列來構造,這樣就賦予了音樂以新的秩序。十二音作曲就是"純粹的用十二平均律來作曲",這在他們看來是當時先進音樂的一本道,不過在二戰維也納陷落以至於勛伯格等人逃到美國後,這一潮流的實踐者就逐漸衰微了。

Schoenberg, Einstein和Godowsky在美國。(真不知道這幾個人聚在一起在說什麼而且不覺得Einstein太亮了么我可能是看了假的照片)(Schoenberg:Einstein你不是會拉小提琴嗎我的Fantasy就題獻給你吧。Einstein:我也實在不是謙虛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我的感覺是勛伯格以及學生試圖用十二音作曲給和聲體系已經崩潰(或者說"無調性解放")的20世紀音樂賦予秩序,然而反而是加速了古典音樂的滅亡。

(小補充:有些人可能會說勛伯格的新音樂好晦澀啊。這裡給個hint就是從Op.42鋼琴協奏曲入門,這部作品估計是除了Op.4和Op.9以外現在演奏的最多的。不要再聽《升華之夜》了!(滑稽))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Anton Webern。Webern是Schoenberg的學生,後期的作曲理念非常極端,以至於成為序列主義的前驅。在Webern的作品裡勛伯格的前衛理念被發揮到極致:一是完全避開和聲規律,而是使用點描式的Klangfarben(聲音色彩)來裝飾音樂,三是很少使用大樂隊,這已經完全脫離古典時期以來音樂寫作的規則了。

Webern- Symphony (1927-1928)

事實上在維也納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十二音作曲家,就是Josef Hauer。我覺得Josef Hauer的十二音作品也很有趣的,思路跟Schoenberg是不大一樣的。他跟Schoenberg的關係很微妙,一直聲稱自己是被迫害,也一直被Schoenberg排斥。然而我覺得可能Schoenberg的十二音思想根本上就是來自Josef Hauer......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多因為十二音作曲可能是大勢所趨。

這一時期德國/奧地利的音樂家也有其它一些思路比較獨特的,比如Max Reger,Hindemith,Joseph Marx等等,我不是很熟悉就不多說了(不過Reger目前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這裡提到Joseph Marx......是因為在這個群魔亂舞的時代里簡直是一股清流啊(???))。

Stravinsky是另一個20世紀的大師,長期一直是Schoenberg鄙視的對象......後來兩人在美國和好了(萬惡的猶太復國主義lol)感興趣的可以聽一下"C大調交響樂"這種偽古典作品(或者叫"新古典")......類似Prokofiev,Bartok等人(也許包括Szymanowski也是)是這一風格重要的代表。

美國:像Charles Ives, Henry Cowell, George Antheil, Edgar Varese等等這些人是非常胡思亂想的(美國亂七八糟的不只是爵士樂!)。在裡面John Cage是最臭名昭著的一個。比如說他發明了一種叫做prepared piano的樂器是在鋼琴琴弦里插入各種的東西(甚至放個臉盆),產生無法預測的音效。(事實上John Cage是逃到美國的Schoenberg的學生......但是你怎麼就盡學了歪的?)

插滿釘子的鋼琴

說到Ives, Cowell之流...Tone Cluster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但是感覺太過簡單粗暴了。(在一開頭的Kurtag的偽柴一就是Tone Cluster lol)Stockhausen的鋼琴曲X也用了大量Cluster。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cluster,可以試著用手臂而不是手指來演奏鋼琴。還有一種更鬼畜的叫Cluster glissando(還是別的什麼),Cluster的滑奏,可能最早寫的是Xenakis(還是誰)。

這一時期美國的作曲家中有一個建造樂器的奇才叫Harry Partch,他的音樂簡直是20世紀音樂史的一朵奇葩。List of instruments by Harry Partch

Diamond Marimba

先居住在美國後來喬遷墨西哥的Nancarrow的作品,某種程度上受John Cage的影響。他一生都在為自動鋼琴作曲(織布機式音樂)......據說他使用自動鋼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墨西哥沒有樂隊可以演奏高難度的作品,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自動鋼琴比電子樂有更高的可操控性......下面是自動鋼琴的紙帶(或者樂譜)。後面要提到的Ligeti對此人非常推崇......反正感覺自動鋼琴曲聽感都是很鬼畜的。

Study #40 (作品列表見Conlon Nancarrow: List of Works)

Steve Reich的......

"Piano phase" (1967)

其實我更喜歡Vermont Counterpoint這部作品,不過個性沒有phase系列那麼鮮明了。

@旯柏 提到 La Monte Young(1935-)其實是唯一一個可以稱得上極簡主義的作曲家。我覺得La Monte Young的作品也是蠻有意思的......不過聽久會覺得dreadfully boring......

義大利作曲家我提的比較少,像Nono, Berio, Bussotti "三人幫",Scelsi,Sciarrino,Donatoni之類的還是很有名的,不過我覺得並沒有很大的特點...屬於比較中庸。北歐的作曲家也是很中庸......不打算多提

介紹一下我很喜歡的Gy?rgy Ligeti。Ligeti和上面提到的Kurtág是好友(這句是修改時加上的)。Ligeti一開始生活在東歐,對巴爾幹半島的音樂和巴洛克前的音樂都有研究,後來在東歐動蕩的時候逃到西德,從此節操是路人,在後現代的路上越走越遠。

Ligeti早期的「微型復調」作品。比如弦樂的Ramifications (1968) 。這部作品事實上是一部四分音作品(就是把一個八度24等分),由兩組相差一個四分音的弦樂組演奏,聽起來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的感覺是超小音程可以佔據人在某一頻段的所有感知器,造成飽和效果,更早的Atmospheres和Lux aeterna等作品也差不多是這個道理)。Ligeti說當時應該是Cerha和Scelsi都在探索類似的效果。

在經歷長期的風格危機之後(在70年代序列主義破產之後歐洲普遍陷入風格危機),Ligeti開始搞出一個新的體系出來,建立在各種節奏型和自由三度和弦上面,某種意義上說是發展了Bartók和Stravinsky的語言,但是我看到過一個很妙的詞,叫做"非無調性"(non-atonality),充分描述了Ligeti的後現代特性(滑稽)。他的語言旨在給人一種有調性的感覺,但是事實上根本沒有調性中心。下面是兩手分別在黑鍵和白鍵演奏的一首鋼琴曲,一開始會給人一種調性的錯覺(滑稽)。(有趣的是這個曲是題獻給Pierre Boulez的......不知用意何在lol)

Ligeti- Désordre (étude livre I, 1985)

提提Karlheinz Stockhausen的Stimmung......著名的人聲六聲部作品,探索了人聲組合的各種可能性。不想評價Stockhausen。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人聲音樂也是在20世紀後期慘遭玩壞的對象,甚至有"新人聲主義"這樣的名詞。這裡就不贅述了。

Stockhausen- Stimmung (1968) 片段

說到Stockhausen......他早期的大樂隊Gruppen(作品六號)可以說是一鳴驚人......把觀眾放到樂隊中間這種想法簡直是太絕了(雖然類似的理念在比如Busoni的鋼琴協奏曲里就有了)。感覺德國音樂一直都有某種後Darmstadt的感覺......反正我是沒有太多了解了。

Helmut Lachenmann 的作品。Luigi Nono 的學生。Guero (1970) 是一首從頭到尾不按琴鍵的鋼琴曲(這種玩壞樂器的歪風似乎自John Cage的Prepared piano之後一直長盛不衰)。

再到頻譜樂派。Jonathan Harvey的Ricercare una melodia (1984)。其實只是電聲延遲卡農曲,不過第一次聽感覺很驚奇。其實Jonathan Harvey的作品並不是嚴格的頻譜樂派之列,他喜歡用一些異國風情的(印度風情的)東西。是比較怪異的英國作曲家了。

說到英國作曲家,在更新里提到了Birtwistle,還有一個著名的Brian Ferneyhough是所謂"new complexity"的代表人物。不過我覺得"new complexity"本身沒有什麼(聽感上的)亮點,在這裡不贅述了。

Gérard Grisey的Vortex Temporum,我覺得是頻譜樂的代表作,雖然頻譜樂的很多作品都很無聊,這部顯得莫名的出色。這部作品由Maurice Ravel Daphnis et Chloé (1909-1912)中的一段和聲演變而來。頻譜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微妙的disharmony

Grisey- Vortex Temporum (1994-96)

IRCAM是當代歐陸音樂的一個中心。IRCAM是一開始由Boulez和總統Pomdipou共同建立的一個音樂研究所,Boulez忽悠到大量研究經費充分支持了法國當代音樂的發展。當然Boulez的序列音樂(50年代,或者可能被稱為Darmstadt樂派)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作為一種墳墓里的音樂這裡就不扯了。對Boulez在這裡不作過多介紹。作為Boulez的粉絲,在這裡也要提一下Boulez的作品......

Incises是Boulez後期作的一首鋼琴曲,可以感受一下大師的手筆(!):

Boulez- Incises (1994)

(修改這個答案的時候Boulez已經死了......RIP)

小補充:@王兆谷 提到Messiaen,我意識到忽略了一個大師......事實上Boulez,Stockhausen,Xenakis這些人都曾經是Messiaen的學生。不過個人並不喜歡Messiaen......(滑稽)在這裡出於完整性補充一下。

&<在這個時代的各種亂七八糟的音樂,就等幾十年後再來評點吧~~~~&>

++++++++++++++++++++++++++++++++++++++

(後記:我的審美和文字風格自我第一次寫作這個答案以來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所以我改變了一部分內容。在最近的一次修改刪除了大部分內容。)

Fin.


這個!問題!居然!沒人!提到!這兩個!逗逼! IGUDESMAN JOO!


IGUDESMAN JOO_ Give It Up For Moart
IGUDESMAN JOO·室內樂小品 Mozart Will Survive
這個是他們一次演出 A Little Nightmare in Music (完整版)
以及國內山寨版 好的一個交響樂團…就這麼被他玩兒壞了...玩兒壞了...壞了...了……


==================最後說幾個不相關的=============
smoke on the water
當之無愧的街藝全能冠軍!
最喜歡的是這個:Waldemar Malicki

以上。。我覺得這樣才叫玩音樂。。
最後我好想丟一個自己做的最炫民族啊。。。。
說到最炫民族風……我就想到鳳凰傳奇的管弦編曲,那場我也十分喜歡,同樣是覺得amazing的

最最後……讓人覺得「音樂可以如此」其實有挺多方式,其中一種就是編曲,玩到化境的編曲大師是我畢生仰慕的對象。


現代音樂發展到今天 已經成為幾大藝術形式中受眾最廣的形式之一
各行各業的人才進入音樂領域 帶來了異彩紛呈的不同想法
科班出身的音樂家 先鋒藝術家 工程師 科學家 醫生 民樂手 演員 勞動人民
為音樂注入了各種奇妙的因素 這裡推薦一些個人喜愛的音樂

首先 先說我們中國華語樂壇
先說「 一個獎都沒拿到 還覺得自己的音樂最屌」的周杰倫
2000年 周杰倫橫空出世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驚動了社會
聽他早期的唱片 每一張都像好幾個音樂人的專輯混在一起播放
這種感覺 我個人只在聽披頭士中後期的專輯才有這種感覺
那首 完美主義 把自己的名字反覆吟唱 讓人覺得這個人太他媽屌了
周杰倫 范特西 八度空間 葉惠美 七里香 11月的肖邦 依然范特西
這些張唱片里的才氣 毫不誇張地說 匯聚了21世紀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才氣
讓人反覆驚嘆 流行音樂 尤其是華語流行音樂還可以這樣?
網路上分析周杰倫早期音樂的魔力的文章已有很多 在此不再贅述

同樣是華語樂壇特定時候的頂峰人物 也是以鋼琴為第一樂器的大師
由醫生轉行進入樂壇 華語音樂第一人 羅大佑
1982年 羅大佑橫空出世 掛起一陣黑色旋風
之乎者也 未來的主人翁 像一擊重拳 打在當年的台灣社會
鹿港小鎮 之乎者也 將進酒 撕開台灣社會粉飾太平的假象 直插痛處
城市化 文化審查 兩岸關係 羅大佑和其他知識分子震懾了統治者
加速了台灣解除禁嚴 民主化的速度
亞細亞的孤兒 現象七十二變 未來的主人翁 台灣社會的過去 現在 和將來
特別是未來的主人翁 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
「這首古老的歌曲」所預言的一切 在我們的社會一一成真
「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污染的天空
我們不要一個被現實生活超越的時空
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遠模糊的水平線
我們不要一個一個越來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我們不要被你們忘懷變成鑰匙兒童
我們須要陽光青草泥土開闊的藍天
我們不要紅色的污泥塑成紅色的夢魘」
反覆吟唱的 飄來飄去 跨越時空 直指我們今天的靈魂
後來他隱退後又在香港復出 建立了音樂工廠
融合普通話 粵語 閩南語 客家語 等等的一系列
創造了華語樂壇的奇蹟 並一手培養起林夕 黃耀明等等 華語樂壇的中流砥柱
1994年的戀曲2000 可以聽到搖滾的中國風
不像溫文爾雅的 我們熟知的中國風
羅大佑用中國鼓 古琴 等等中國樂器 打造出波瀾壯闊的華語音樂
後來他在縱貫線的演唱會上 擊鼓演唱 東風 真是仙人附體的感覺
令人熱血沸騰 為中國有這樣的音樂感到無限自豪 古典中國的搖滾
「箭由手中飛!」
許多人說羅大佑後來的音樂變得保守 因循守舊
他們一定沒聽過2004年的美麗島
這張專輯十年之後的今天 聽起來還是太超前了
有一些歌曲的未來感 讓我 甚至好多專業音樂人無法消化 沒資格評論
聽一聽 美麗島 羅大佑 儼然像俯瞰世間的神
還有 網路 時光在慢慢消失 等 像是進入了科幻電影的感覺

然後簡單推薦幾個音樂人和他們獨特的專輯
二手玫瑰 東北二人轉與搖滾樂完美結合 媽的 搖滾還能這麼玩? 牛逼!
伍佰China Blue的 樹枝孤鳥 夢的河流 太空彈 華語樂壇的奇葩搖滾 我們也可以這麼玩
唐朝 黑豹的第一張專輯 偉大
李宗盛的歌詞和他的城市民謠 從心靈進入 從眼淚流出
高曉松 老狼 黃小茂 郁冬 朴樹 葉蓓 等等的校園民謠 評價一下黃小茂唄? - Zhu Johnny 的回答

配樂大師的作品
許鏡清的西遊記原聲帶 古典與現代的碰撞 西遊記有多偉大 這張專輯就有多牛逼
三寶的作曲 配樂 有蒙古草原般的莫以名狀的美 飄渺 長河落日圓 和西洋音樂完美結合
陳偉倫的配樂 電子 後搖 迷幻 贊!

感謝羅大佑 李宗盛 周杰倫 這些大師 讓我們的華語音樂 也有這樣的高度
周杰倫說的「中文歌最屌」是對大師的讚揚 也是對後生晚輩的激勵

======================================================

然後 簡單提幾個日本另類的音樂專輯
岡本光市的Random RANDOM專輯_RANDOMKouichi Okamoto_在線試聽
一張你自己可以玩的音樂專輯

這張「RANDOM」CD曾在日本熱賣,主要功能是隨機播放。使用者只需插進CD播放機,內置的99首不同音階的樂章便會自動隨機播放,若再使用重複功能,便能合組成無限首的背景音樂,你根本預測不到下一首將會播放什麼。

在蝦米上 大家的玩法是 同時開十個以上他的電台 感受一下深夜恐怖電台
我的玩法是 同時開他的十幾個電台 然後開一張Pink Floyd的專輯 關了燈聽

小野洋子和由她丈夫約翰列儂領銜的Plastic Ono Band
這個有著史上最屌陣容伴奏的奇女子 藝術家 小野洋子
List of Plastic Ono Band lineups
列儂帶著他的好哥們們為他老婆的鬼哭神嚎做伴奏
關於小野洋子 如何評價 Yoko Ono(小野洋子)本人和她的藝術成就? - Zhu Johnny 的回答
洋子的藝術天分重塑了約翰列儂 但是他們的實驗音樂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從The Beatles的Revolution 9 到列儂夫婦的實驗音樂三部曲
然後是Plastic Ono Band的一些列作品 然後是小野洋子的個人作品
從列儂力排眾議在披頭士的唱片加入了不好讓人接受的噪音
到夫妻兩人自己出去玩的各種實驗 包括互相呼喚對方的名字長達20分鐘
然後列儂搖晃著失真的電吉他為洋子的嚎叫伴奏
再到列儂生前錄製的最後一首歌曲Walking On Thin Ice
Walking on Thin Ice專輯_Walking on Thin IceYoko Ono_在線試聽
到列儂去世後 小野洋子之後的藝術之旅
聽下來 會感覺到 這個早已經超越了音樂的範疇
是一場當代藝術的體驗

最後推薦一張在國內音樂網站都被和諧了專輯
池玲子 恍惚の世界
演員 池玲子 代表作 豬鹿蝶 等
一位裸體拿著武士刀在雪地上 砍翻數十個武士的女子
昆汀塔倫提諾的Kill Bill的靈感來源
1971年 18歲的池玲子 錄製了這張專輯 呻吟音樂
在音樂的伴奏中 發出性呻吟 是一張極其特別的音樂專輯
做愛時作為背景音樂是一種奇特的體驗
做愛時聽什麼音樂比較好? - Zhu Johnny 的回答

=======================================================

最後推薦一些西方的搖滾樂
在這裡就不去寫那些著名的音樂革命性質的專輯了
比如The Beatles的中後期作品 Pink Floyd全集
你比較喜歡 The Beatles 的哪一張專輯?專輯裡的哪一首歌最能打動你? - Zhu Johnny 的回答
如何看待 The Beatles 成員單飛後的音樂生涯? - Zhu Johnny 的回答
為什麼說披頭士重新定義了搖滾? - Zhu Johnny 的回答
Pink Floyd 前後期思想風格有什麼不一樣? - Zhu Johnny 的回答
Pink Floyd 在搖滾界的地位如何? - Zhu Johnny 的回答
有無以科學為題材、品質尚可的音樂作品呢? - Zhu Johnny 的回答

感謝 @Jethro Tull介紹的Jethro Tull樂隊 一個被埋沒的好樂隊
長笛和搖滾樂有什麼交集? 來聽聽Jethro Tull吧
這支縱貫50年的樂隊 也是一支搖滾活化石
1967年 搖滾樂最傳奇的一年 樂隊核心領袖 詞曲作者 主唱 長笛手Ian Anderson
在英國建立 1968年發表處女作 到2014年解散 發表過21張錄音室專輯
Ian Anderson有著深厚的古典音樂基礎 長笛演奏 有古典 有迷幻
作詞風格哲學色彩濃重 配上他們樂隊的造型
像是一群作家 畫家 哲學家 拿起樂器開始搖滾
Ian的颱風也是尤其的有特色 時唱時吹時彈
在其他樂手演奏的時候 在台上跑來跑去 手舞足蹈
必看他們的演唱會 Jethro Tull - Madison Square Garden,1978 前衛搖滾.長笛

Emerson, Lake Palmer 簡稱ELP
三人前衛搖滾樂團 古典音樂和搖滾樂的完美結合
同樣是深厚的古典音樂基礎 特別是鍵盤手Keith Emerson的鋼琴 出神入化
他們有12張錄音室專輯 兩聚兩散

Jethro Tull,ELP和同樣是前衛搖滾的King Crimson,Yes,Electric Light Orchestra
都是名氣與實力極為不匹配
這幾支都沒有進入搖滾名人堂 在各類排行榜也鮮見他們的身影
可能因為他們是英國樂隊 進入搖滾名人堂 沒有美國人容易
再加上他們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在相對沒有文化的美國人主導的流行音樂界 顯得過於另類

接下來推薦另類民謠組合LadyBird
由法國唱作女伶Keren Ann和冰島唱作才子Bradi Johannsson組成
只有一張錄音室專輯 和一張和交響樂團合作的現場專輯
超凡脫俗 冰清玉潔 帶著北歐音樂文化特有的冰冷和憂鬱

由Mick Jagger; Dave Stewart; AR Rahman; Damian Marley; Joss Stone組成的超級樂團
年紀縱跨40到80後 風格是搖滾 藍調 迷幻 靈魂 雷鬼 印度的混搭
他們唯一的唱片聽下來 不容易消化 裝得太滿
是現代音樂各大流派的大熔爐 使人感覺即爽又讚歎大師們的融合能力

最後簡單提一下其他讓人耳目一新的大師
逼民謠上了搖滾的床的Bob Dylan的Highway 61 Revisited
尋找小糖人的主角 Sixto Rodriguez 寫實的民謠 特有的唱腔和歌詞
Velvet Underground以及Lou Reed和John Cale的實驗音樂

van Halen驚世駭俗 頗具未來感的吉他
Dire Straits以及Mark Knopfler的如絲的吉他和深沉的嗓音
Nick Cave Bad Seeds 怪異另類的哥特風 特別是Let Love In和Murder Ballads
Ozzy Osbourne 和Randy Rhoads合作的兩張唱片 那聲線和吉他的交織
Radiohead 在搖滾黃金的六七十年代以外的 少有的極品樂隊
Michael Jackson創時代的音樂和舞蹈


1、Paul Hindemith《調性遊戲》

——————————————————————————————————2、Sainkho Namtchylak的一系列人聲試驗作品 舉個栗子:《lost rivers》

——————————————————————————————————3、突然想起來聖桑《動物狂歡節》組曲里的《鋼琴家》和德彪西《兒童園地》組曲里的《博士》。
鋼琴家(Pianists)是車爾尼鋼琴簡易音階練習的反覆彈奏。聖桑將這首作品歸類於各種動物當中也是別有深意。 德彪西曾在1906到1908年間寫了《兒童園地》這套充滿童趣的組曲,獻給當時年僅3歲的女兒秋秋。出版時扉頁上寫著:「為了明天的一切,隨同父親的溫和的好話,把本書獻給我親愛的小寶貝。」
一共有六首曲子組成:
1.第一曲:老頑固博士I. Doctor Gradus ad Parnassum(也可稱為博士進階,它是一首諷刺性的技巧練習曲)
2.第二曲:玩具小象的催眠曲II. Jimbo"s Lullaby
3.第三曲:洋娃娃小夜曲III. Serenade for a Doll
4.第四曲:雪花飛舞IV. The Snow is Dancing
5.第五曲:牧童V. The Little Shepherd
6.第六曲:黑娃娃步態舞VI. Golliwogg"s Cake-Walk」
總的來說這樣的編排在當時也算得上音樂的創意吧。


萬物皆可音…
比如之前的喵喵聖誕歌
我上高中時候用mp3錄過風的聲音,控制門和窗開的大小改變音量可以做成音樂
據說上音以前搞過一個嚴肅的合唱作品,就是大家來模仿呱…


謝邀
除去John Cage的《4『33》,Ligeti的一百個節拍器做的《交響詩》,這種高能創意我就不多提了,肯定有N多人會列舉出來。。。。

我想說其實真正好的音樂的形式不一定新穎,只是因為作曲家想要表達一些內容,這些情感內容在舊有的音樂形式,音色,等等框架下受限制,由此才創造了新的音樂模式。。音樂中的創意與好音樂之間的關係是非充分非必要條件。論創新程度,當下許多音樂學院舉辦的作曲比賽中都會有非常具有創新的投稿,有用光線不同折射角作曲的,有根據地圖每個路口的分叉來作曲的,各種創意都是很不錯,但是結果往往都都以慘敗告終。。。。其實最後參賽者並沒有把創意徹底的完善化,評委主觀判斷因素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問題。。音樂並不在於弄的有多創新,而是要看是否有吧主題充分的發展完全。。五花八門的音樂

歪了 =,=好好回答問題。。。。
為了避免重複回答,我想說一下Oliver Messien的《鳥鳴集》(Catalogue d"oiseux),其中收錄了幾十種鳥叫聲。做法是根據聽寫把鳥叫的最小音程,放大為鋼琴上的半音,其餘的音高變化按照這個比率放大。然後再加以音樂性的結構,鳥語成了Messien的靈感源泉,如何加以調整修飾最後演變出宏偉的音樂。當中許許多多的片段成為了現代樂曲式分析的經典樣本。Messien認為音樂是一種心理能量的輸出,怎樣去感染聽眾。現代樂學習者必聽的曲目!

強烈推薦Roger Muraro演奏的版本,真不是給我朋友打廣告,Roger Muraro一直都是Messien的御用鋼琴師,跟隨Messien多年演奏鋼琴曲日復一日的練習的作品,他的理解能夠觸摸到每一個音符,還剖析出Messien特有的模調性規律。如果一場鋼琴比賽僅奏梅西安作品的話,當今活著的超絕鋼琴家裡都沒有一個可以做他的對手。。。。


1.Pink Floyd的Seamus,來自專輯Meddle。整首歌只有簡單的配樂和一隻狗的叫聲。現場視頻中,也是樂隊成員拿著話筒對著一隻狗讓狗叫。。


2.Pink Floyd的專輯Animals,裡面都是些長篇作品。但是當你耐心的看了歌詞以後,你才發現講故事還可以這樣講。。

以下是Dark Side of the Moon專區=====================

3.Pink Floyd的On The Run,來自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各種聲效就不解釋了,帶著耳機聽啥都明白了。


4.Pink Floyd的Money,來自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前奏的收銀機聲音採樣是亮點。。

5.Pink Floyd的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來自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這首名曲我不好描述,但是你只要聽一定會被震驚的!

6.Pink Floyd的Speak To Me,經典的心跳聲和聲音的剪貼,壓抑著直到最後一刻爆發..震撼。

======================================================

7.Pink Floyd的Cluster One,地核轉動的聲音轉化成人耳可以分辨的聲音,聽起來是不是都很叼?

8.Atom Heart Mother Suite: I. Father"s Shout / II. Breast Milky / III. Mother Fore / IV. Funky Dung / V. Mind Your Throats Please / VI. Remergence
看歌名我就不淡定了。。這個超過23分鐘的標題曲以銅管樂與合唱團演唱作為主旋律,配搭樂隊的奇特風格,變換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Alan"s Psychedelic Breakfast: I. Rise and Shine / II. Sunny Side Up / III. Morning Glory
同專輯的最後一首歌是mason爺少有的個人作品,還是很實驗性。。。這裡看得出mason確實很牛。

如果你也很牛逼的話你可以聽聽
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這五個人一輩子就栽在音樂上了,創作出了多少讓人驚奇的東西。在此紀念一下syd和rick。
(五個其實都好帥有沒有!!!)Speak to Me-PF的解讀 - 知乎專欄


僅從一個流行樂聽眾的角度出發...

節奏方面:polymeter,如ólafur Arnalds Arnor Dan的《Old Skin》里,piano riff按3/4進行,vocal則是4/4,分分合合的感覺;polyrhythm,如孫燕姿的《RADIO》,其pre-chorus用這種方式完成三拍子到二拍子的過渡;複合節奏,如Ben Folds的《Bastard》中好幾種不違和的節奏輪換,大概用了3/4, 4/4, 5/4, 6/4。

Jarryd James的《Do You Remember》一曲,其中的鼓點音色聽起有點怪,求證之後發現是擊打沙發、桌子、牆壁以及人臉產生的聲音...

I thought it would be funny to punch Caleb』s face and record that, and it actually made it onto the track. The beat is made up of hitting the couch, table, the wall, and the snare sound is me punching Caleb』s face. (? All eyes on... Jarryd James (english) / Urban Soul)

嘿!!!樂隊的故事音樂,被戳中萌點。如《大椰子》(最後的「請電視機前的您來選擇...」好亮)、《山地奇聞》等。

范曉萱2001年的這首《失控的胖子》,大白話歌詞太不正經了,還點名"死瘦子"小S(竟然還是小S作曲)。
2003年的《福祿壽序》專輯中,《なに》、《巴黎的我》、《Kin-Gei-Geiei》這幾首的歌詞都無實質意義,是模仿語言自造的發音
2004年的《還有別的辦法嗎》概念專輯中,《You Are My Sunshine》一曲後緊接著的是罵粗口的《You Are Not My Sunshine》,用類似變奏曲的形式搞出了大反差,被小驚艷了一番。

下面這幾張實驗味比較濃。
之王2011年的《野味難尋》實驗專輯中,喜感爆棚,大部分算是趣味性大於音樂性,如《霍金》、《棉花俱樂部》等等。

陸晨2001年的《做作得很自然》這張拼貼採樣專輯裡亮點(槽點)不少。《P》那一聲屁真是驚天地泣鬼神...《3"44""》是對John Cage《4"33"》"的parody。《大家都是聰明人》這歌就是玩弄聽眾智商,聰明人在聽完這歌之前就該切掉了。《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如其名。順便引用一下蝦米里的網友評論吧。

在陸晨的這張《做作得很自然》專輯裡,他將拼貼和採樣的技術玩到了極致,無論是取自Mike Judge電影做出來的「P」還是利用先進器材將Nirvana「You Know You"re Right」倒置播放,亦或是選用影片《少林寺》片段做出的弘揚武術精神的「少林,少林」,都是在流行音樂中難得一見的題材和創意。不過,如果你還是一個主流流行音樂的擁躉的話,在欣賞這張唱片之前可先要給自己打一針預防針,因為整張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鐘,陸晨卻完全捨棄了旋律的鋪陳,單靠他的奇思妙想來讓大家接受他所謂的音樂。機械的模擬聲、冰冷的節奏感造就出一幅地下音樂壯麗的藍圖。——不煩爸爸

Aphex Twin這位怪才把圖像運用到了音頻信號里,使得音樂的頻譜里出現了諸如貓、他自己的鬼臉等詭異圖像。(The Aphex Face)


隨便一想。木馬《沒有聲音的房間》,「在陽光…………………………………下」

那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四拍,胡湖在 floor tom 上面散拍「嘚嘚嘚嘚」的幾秒鐘之內,思緒萬千,此起彼伏。

p.s. 誰能想到多年後竟與胡湖成為同事!呃,是重名。

見過謝強(遠觀,沒上去聊)、曹操(住同一客棧,樓梯上碰見了,激動得語無倫次),一直沒機會見到胡湖、馮雷,是巨大的遺憾。


F♂A樂器。
算么?


《Lost Rivers》


那麼一定是Agalloch樂隊了


《波西米亞狂想曲》。已然不能更加震驚了。


元首還能再戰二十年,金坷垃,一萬年。


flying teapot的旋律第一次聽就讓我很新奇


分享The Real Group的單曲《Gee! Mine Or Mozart"s?》http://music.163.com/song/3597148/ (@網易雲音樂)
大板凳之歌…hhh用阿卡貝拉的形式高「唱」!


分享Jon Schmidt的單曲《Michael Meets Mozart - 1 Piano, 2 Guys, 100 Cello Tracks (feat. Jon Schmidt Steven Sharp Nelson)》http://music.163.com/song/1491163/ (@網易雲音樂)

MJ與Mozart的remix

以及soundcloud上的一位(還是幾位?)小哥,用Viva la Vida和一個印度神曲一樣的歌remix了;出乎意料的好聽。還是Acappella…。
科學上網注意;
https://soundcloud.com/pennmasala/04-viva-la-vida-jashn-e-bahara


以及其他的各種美美的熱米線(remix)……
答豬想像過的Love the way u lie X only just a dream X just the way u are
啊…靈感來自Pitch perfect 1
完美音調也是超好看的也算是有創意的音樂類電影咯!
大概就這樣?阿卡貝拉和remix是個人認為比較能「創意」得起來的音樂方式

以上w


第一次聽李志的&<熱河&>
第一次聽&<董小姐&>


推薦閱讀:

作曲家或編曲家是如何工作的?
如何看待2017年10月7日SNH48-葛佳慧發布的改編版《逐夢演藝圈》?
如何評價Minecraft的BGM?
你最欣賞的編曲人有哪些?他們作品的哪些特質讓你覺得很厲害?
初學者應該怎樣學習 Logic Pro?

TAG:音樂 | 樂器 | 現代音樂 | 作曲 | 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