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與教育那麼落後呢?

海南環海,氣候宜人,交通方便(沒有高速費),又是建設國際旅遊島。且海南考生高考時憑著加分也遠不及內地的考生。這是為什麼?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海南那麼好的基礎和資源卻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和利用呢?


偽命題,認識幾乎完全錯誤。正確的提問應該是「海南各項條件這麼差,這幾年發展還這麼快呢?」

第一、四面環海——事實是「孤島效應」
我在海南的諸多回答里不厭其煩地闡述一個重要事實——海南的交通非常非常差。接近於國內倒數的水平。環海,就是海島與外部交通聯繫差的最大因素。
海南鏈接外部的交通也就陸海空三個方面:
1、空運
空運也就是飛機,現在海南有2個機場,海口美蘭和三亞鳳凰機場,分布還算合理,旅客數量來說,美蘭機場在全國算是一流的機場了。但由於機場本身吞吐量有限,加上海南雷暴天氣非常頻繁,航班誤點率在全國也是有名的高。總體來說,海南兩個機場能解決的交通問題非常有限,畢竟成本擺在那裡,全價機票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海南連接外部的交通嚴重依賴輪船。
2、航運
可能有人還記得中學課本上說過的「海運成本比陸運低」,那主要是指大宗貨物。其他一概不如。
在2005年前海口南港建成前,海南就只有秀英港和新港兩個港口到廣東,兩個都是小港,吞吐量非常有限。但限制海南交通的瓶頸不僅是海南的港口,更要考慮到廣東南部交通情況。不幸的是,廣東南部的交通情況也非常糟糕(其實邊陲地區都好不到哪去),其中廣東徐聞海安港口也是小港,管理一派混亂,承載量也非常有限。配套又差,管理更是落後。(港口離汽車站還有一段距離,這給很多三輪車很多截客搶行李的機會,體驗過就知道什麼叫明搶了)。

如此一來,海南和海安兩處港口就好比兩個瓶頸,嚴重製約海南和外部的交流。

這個可怕的瓶頸,並不是海南一方所能改變的殘酷事實。

3、陸地交通
再看高速路運輸情況,其實早在80年代,國家為了打通國內各省層層設置關卡收取不明費用的黑暗,建設了條海口到北京的綠色通道。但可惜海安到湛江的高速路一直到2011年左右才真正建成。(以前的省道爛的不像樣,海安到湛江需4個小時,現在不用2小時,所以我說是真正建成)
90年代,在大風、大雨期間、節假日期間,海南的瓜菜有時候排隊都要排三晝夜,很多瓜菜直接在海南兩個港口爛掉。08年廣東雪災的時候全島農業一片哀嚎。2005年前後,南港建立,散客終於可以較為順暢地進入寶島了,我們島外人回家終於不必再承受各種苦難了。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藤椒不屬「鮮活農產品」?椒農與收費站僵持11個小時 致萬斤藤椒變質

這樣的問題。

4、島內交通
我上面說過,廣東南部的陸路交通建設非常落後,也就2010年以後才有了質的飛躍。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標兵,經濟實力國內首屈一指,南部公路建設都能如此差,那大家都無法想像海南的陸路交通是如何殘酷了。
不知道是颱風問題還是質量問題,海南公路、高速路路況都很差,環島高速路我小時候就建成了,但這二十多年來,我往返數百次,沒有一次不遇到大修。一直到2010年海口-三亞高鐵建成後,島內的交通才有了質的變化。
5、高速免費和交通是否便捷,在邏輯和事實上都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好不好。也如其他人所言,這個政策其實是讓所有機動車主為高額的油費買單。對大部分人而言,其實活動範圍並不大,上高速的機會並不多,但他們卻不得不常年為額外的高價油費買單。所以說,這看上去很美的政策一點都不值得推薦,一點都不應該值得稱頌,反而是飽受國人詬病的高速收費比較科學、合理。

上面是本人近十幾年來體驗海南的交通實況,希望大家能對海南的交通有一些初步的感覺吧?

綜上所述,海南的交通狀況明顯好轉,是在2010年以後的事,別用現在的交通情況來說海南的交通狀況好。同時也因為四面環海,交通始終存在嚴重製約,無法像其他省市那樣迅速發展。

第二、氣候宜人——事實是「酷暑難當」
說海南是避暑勝地,應該都是外地遊客。因為在夏季高溫時期,海邊的溫度明顯低於內陸城市、大城市,但這並不能說海南的氣候宜人。海南年平均溫度只有25°以上,但在低緯度太陽直照下,人們真實感覺是酷暑難耐,而且表皮極易被灼傷。
在海南從事戶外活動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和穿戴防晒衣物,極易中暑、甚至死亡。九十年代,很多外省人在海南從事建築等重體力工作,經常聽聞中暑死亡的事件。就是因為外省人感覺溫度也不是特別高,為方便和涼爽,喜歡穿短衣短褲,未著薄長袖長褲工作,結果被太陽烘照,體液迅速流失,很容易中暑。
此外,海南的颱風季節長達3個月,每次颱風過境,對島內就是一次大掃蕩,各行各業都會遭受一次洗劫。交通設施、電力設施損毀的情況非常嚴重,而農業損失最為嚴重,所以海南的農業起伏非常大。

第三、建設國際旅遊島。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啟動。這幾年來海南的發展確實日新月異。但……建設國際旅遊島之前呢?又是漫長的黑歷史……
大家知道,1978年改革開放;海南建省和成立經濟特區卻是十年之後的1988年。同等條件下,廣東已經佔據了改革開放的窗口位置的有利條件,還甩開膀子領跑了十年。而這個時刻,海南才開始理順行政關係。
從1988到2010年,海南時而想搞椰子島,時而想打造陽光島,時而又爭取全島免稅區,時而又寄望於開發博彩業……一大堆事實和教訓被歷史湮沒。
總之,就是起步晚,然後還迷路了,想跑在前列,那才怪呢。

第四、工業反哺農業
不管是蘇聯還是其他歐美國家,在進行工業化革命之初,都會推出重工抑農的政策。無須諱言,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國家也是如此。
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因為海南在改革開放之初的建設思想錯的離譜,保護好環境不是意味著不發展工業……
招商引資時千挑萬選,結果卻選了污染最為嚴重,地方獲益最小、企業繳稅特低的印刷產業……我是在強忍著不對前輩們吐槽啊
現在國家號召工業反哺農業,海南有多少工業可以反哺呢?
沒有。

第五、什麼原因導致海南那麼好的基礎和資源卻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和利用呢?
兩個最根本的概念題主沒搞懂。
1.什麼叫基礎?包括交通設施、資金、技術和人才儲備、市場環境和體制等等。海南有嗎?
2.什麼叫資源?資源包括了上面講的基礎,其實就是可以動用的所有生產資料,其中,海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環境。這也是海南各地政府網站的亮點,各地樓盤的賣點。

從上面論述當中,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問題的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但仍然可以視為知乎海南話題當中一個非常老、非常熱的話題——海南為什麼不富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一個地區要發展,有兩大關鍵影響因素——資源和市場。只要資源有足夠的價值,人們便會克服任何困難,打通任何交通阻礙,把這些資源開發出來,推向市場,比如位置偏僻的南非鑽石礦場。

如果沒有資源,但市場足夠大的話,也可以吸引各種資源來進行交換,實現商品價值,比如珠三角、長三角等地。

如果沒有這兩項硬指標,那麼一個地區要發展起來,就得依靠技術和政策了。比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諸多工業大縣,以及我國的深圳。

當然,一個城市能發展起來,其原因往往是綜合了上面的多種因素,而非簡單的1+1=2,或者是有了某項條件,就一定可以發展起來。比如深圳,早期通過政策優惠發展起來,後期在科技創新方面建立了較大優勢,從依賴政策發展的城市,轉變成為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的城市。
回到正題,如果我們將海南的基本情況對比以上四個方面的條件,就會發現,第一,海南沒有任何舉足輕重的自然資源;第二、人口少,居民收入低,市場小;第三,科教文衛全面落後;第四、政策支撐不夠(其實是財政支持力度不足,比之藏、疆等邊遠省份還差得遠),可見海南根本就還不具備發展成為一流地區的任何要素。

如果考慮到時代發展機遇,那海南的形勢也很杯具。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後能走向富強,主要就是抓住全球產業轉移的契機,利用人口紅利,以廉價勞力打造「世界工廠」,並通過前期的累積,逐漸完成產業升級,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說,在改革開放之初,這是一種是嚴重依賴廉價勞力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當然現在還是,只不過有了些許改變,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向著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向變化。
出口導向型經濟,在有廉價勞動力進行生產的基礎上,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入全球製造業分工體系,那就必然需要節省運輸成本。這就意味著,要乘改革春風迅速發展要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進出口便利,人口紅利。遺憾的是,這兩個條件海南都不具備。
海南在全球製造業分工、產業專業的過程中不得不充當看客,原因很簡單——島內外交通不便,運輸費用高昂;島內人口不足,還需要大量移民發展基礎建設,無暇他顧。
這種看客的身份還將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因為接下來我國的製造業已經沒有人口紅利的優勢,美國的製造業迴流,德國的製造業都走到4.0了,而越南、泰國、非洲的廉價勞動力更吸引低端製造業資本。
當然,海南未能發展起來的原因還有很多方面我還沒有提到,其中一個非常重要,卻總是被一些了解不多的人所誤解的是——海南的區位非常差。
因為島內沒有大型工業,消費市場窄小,遠離大陸廣闊市場,既缺乏物質基礎,又缺乏人才支撐,我想像不出有任何因素能支持海南經濟騰飛——除了國家扶持。

基礎差,起步晚 ,迷路時間長,人才梯隊也嚴重不足……全盤落後,海南的發展形勢並不樂觀。特別是在高昂的房價影響下,海南引進人才的策略一直未收到明顯成效。當然,海南的人才引進戰略也有急功近利的色彩,只關注行業頂尖人物的引進,在學歷上設定過高門檻,希望一次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對於國內數量龐大、物美價廉的全日制本科人才視而不見,讓多少像我這樣想參加家鄉建設卻無門而入的人情何以堪啊。

不管如何,在我看來,海南在2010年前後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個人估計,海南在2020年左右才能初步完成島內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然後2020-2030年間才會迎來黃金髮展時期。
為什麼這麼講呢?
很簡單,軍事地位。
海南在國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海南島內卻無法為軍事活動提供強有力支持,不論是軍工,還是其他後勤儲備,都無法在島內尋求完美解決方案。因此迫切需要海南在島內形成一套能支持軍事活動的產業體系和經濟模式。
我不是軍事迷,對此所知不多,就此打住。

教育落後的問題
教育的問題其實不用多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極其困難的事。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進展,更何況海南這樣一個國際知名度極低的小島?
以前總心疼國家拿那麼多錢請外國教授來華講學、學術交流,包吃包住包玩一條龍簡直是把他們當主子侍候著。後來看的書多了,發現歷史上任何技術革命、文化創新都發生在對外交流活躍的城市,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和西歐、當年的蘇聯、以及過去和現在的世界霸主美國,科研和教育投入資金不計成本,對外學術交流極其頻繁。海南交通不發達,不但影響本地學生外出增長見識,也影響外來交流,增加了對外交流的難度,進而影響本地的教育和科技發展。
海南的教育基礎太薄弱了,要發展起來,需要海量資金投入,有足夠的經費才能招攬更加優秀的導師,有優秀的導師才有優秀的生源……慢慢積累幾代人,海南學生、乃至島民的教育水平才能上去,才能逐漸和大陸那些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相提並論。

(憑個人認知和記憶所寫,如有錯漏請指正,謝謝,問題加上教育了,經濟發展程度嚴重影響教育水平,不更了)


海南環海——意思沒有大陸縱深,輻射和被輻射能力就只有那丁點地方,和整個大陸地區是割裂的。樓上有高票說水運便宜只適用於大宗商品,這說的是在現代,在古代,為什麼要挖大運河啊?古代中國為什麼揚州這麼富有啊?歷史經濟發達程度對當代一樣是有巨大有影響的,即便是現代,一條內陸水運主幹道,一樣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什麼最發達?為什麼不是沿海其他地區?


氣候宜人——這話是沒錯,不過你去看看熱帶地區有幾個發達國家?和資源詛咒差不多的一個特點是「物產詛咒」(我自己發明的詞),就是說這地方物產太豐富,幾萬年來人類在這裡的生存太過輕易,沒有生存壓力,所以他缺乏科學技術的發展動力。對於海南來說,59-62年最困難時期,沒餓死過人(此處存疑,評論區好幾位海南當地朋友指出錯誤,由於和我在當地的見聞不符,所以暫不修改),這地方隨便在地里種點東西都能活,當地人說插根筷子都能長起來,哪怕不種,樹上摘個椰子芒果香蕉菠蘿蜜,水裡撈點魚蝦,所以當地人生活很悠閑,沒多大奮鬥動力

交通方便(沒有高速公路費)——它汽油價格還貴呢。鐵路運輸,只要出島,就要列車拆開一節節上輪渡過海,島內貨運鐵路只有日據時期修的採礦鐵路,客運最近才修的環島高鐵。它了不起就是島內方便,那一點點規模,意義不大。


建設國際旅遊島——意思是它基本上不能發展第二產業,你見過世界上那個地區的發達是可以離開第二產業的?即便是香港,當年經濟騰飛的時候也一樣,發展到後來才逐漸完全被第三產業替代。我有一個觀點,一個地區,如果沒有經歷工業化,此地的勞動力基本是無效的。勞動力沒有經歷過工業化的訓練,他們基本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的運作規則,教育能起的作用很有限,他們還得經過兩三代人,才能逐漸過渡過來。


海南考生高考時憑著加分也遠不及內地考生——經濟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通常也比較低,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題主還是多學習一點地理歷史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知識比較好,你的所有觀點全部是反的,所以可能需要補充基礎知識——這裡毫無譏諷嘲笑之意,願題主明鑒,既然來知乎提問,就是來學習的,這是我們能給你的建議。


天氣太熱,不想回答。


@魏小 謝邀

其實這上面的所謂地理位置優勢是不存在的,海南地理位置跟新疆差不多,比西藏好點,經濟腹地很小。為什麼?難道不是海運便利么?海運也要講究關鍵戰略位置,新加坡小國,控兩大洋航運要道,一躍崛起成繁榮島國。海南戰略地位太低(或者說太高),如西藏,新疆,內蒙一般都是保護腹地的橋頭堡,緩衝地,如果不是我國僅有的幾個能種植橡膠的熱帶地區,估計國家也不會在五十年代開啟大面積移民墾殖運動,海南建省前的作用就兩個:一個是為國家提供橡膠這種戰略資源,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在建國後30年內被砍伐,在海南能種橡膠的區域你是看不到原生態植被的;第二就是作為抗擊美帝打游擊的前線,當時海南自治州的首府在通什(zha二聲),五指山內不足十萬人的小城。這麼小的地區交通又不便利,人口又少的可憐,經濟基本處於原始社會,但這曾經是海南南部的政治中心,駐軍一個師!這樣的設定擺明就是怕越戰擴大化後,中美戰爭圍繞海南南部山區打游擊的姿態。不過幸虧越戰結束,中美蜜月,世界主旋律從對抗變為賺錢,所以才把地級市搬到三亞去搞旅遊,搞房地產,賺大錢!到過海南的都知道,海南多山,但是海南的道路很少隧道,環島平原還好說,但中央山區卻也是一環一環的繞山路,何解?實為基礎設置不重視也!我是在西北讀大學的,西北黃土高坡,一山接一山的全打通,各種隧道道路筆直,但到了海南至今都沒有一條橫跨中部的高速公路,就連國道、省道東西南北縱橫走的也沒有幾條隧道,實在交通嚴重製約了海南的發展。
再說航運,海南沒有跨海大橋,海口到海安20多公裏海峽上船下船幾個小時,這時間海口人都開車到八所了,還有貨運,海口港口狹小,不說萬噸巨輪了,幾千噸的都很難進去,效率又慢,周邊又雜亂,這麼小小的幾個港口能帶來多少運力呢?洋浦港是優良大港,深水港,能停靠幾萬噸巨輪,多好啊!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它的作用也就記錄記錄在海南簡介中,讓人好支威有。洋浦是徹底被搞殘了,當年建省後要租給日本公司做開發(注:洋浦不是像很多傳言那樣租給什麼香港公司,就是日本的一家不動產公司,具體名稱待查),中央有老幹部說這特碼不是租界么?喪權辱國啊!然後就不了了之,基本上洋浦開發區成立20多年,前20年基本就是幾年雷聲打一次,就是不下雨,圈了儋州半島一大片地,就這麼荒著,即使到如今人口也不過一萬來人。進入新千年後,海南省估計很著急,這麼好的深水港,這麼好的開發區,怎麼就荒廢呢?病急亂投醫,去引進什麼連緬甸,柬埔寨這種窮國都不要的,神級污染企業,號稱亞洲第二大造紙廠——金海紙漿廠!然後號召大家種植桉樹作為造紙原料(桉樹對海南生態的破壞這裡不細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又引進什麼化工廠、煉油廠、鋼鐵廠,反正什麼污染我來什麼,一個立志做國際旅遊島的熱帶島嶼,居然建了一堆重度污染企業,這也就是我之前說海南gov短視的表現之一,外省幹部還真不把這當家的,然則海南就是內部殖民主義的典範!洋浦的污染程度是令人髮指的,而且還波及到周邊區域,海南西部海域的赤潮這十年來每年都有,空氣PM2.5雖然沒有統計卻也可以算是海南最污染的地區之一。洋浦這個開發區說是開放的前沿,卻很難和本地土著進行交流溝通,關起門自作自的,有需要才去溝通當地政府,現在貌似還把周邊的一個鎮從儋州市划出去自己管理。曾經跟洋浦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吃飯,他們笑稱一到周末都是留洋、海歸、家那大(留在洋浦、歸海口、家在那大),而留洋都是要加班的同志。海南農業運輸是個關鍵,島西地區是傳統農業生產地區,第一產業是支柱產業,人口占海南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洋浦港至今沒有開闢自洋浦的瓜菜運輸通道,島西農產品要運到海口轉運大陸。海南農產品加工企業四散分布,加重了運輸的成本,如果洋浦港low一點,不盲目上馬大項目、重工業項目,作為海南農業一個加工出口基地,那至少海南農業集約化和專業化程度可能比現在要高一些,也容易做成產業化。如今作為大陸的原材料生產基地,那麼只能作為產業鏈最薄弱的一環,想靠農業在海南發家致富,二十年前台灣人就來做過了,賺錢這是不可能的,大多數所謂農業龍頭企業,不過騙政府補貼罷了。
插一句國際旅遊島,海南要建國際旅遊島,什麼是國際旅遊島?像泰國的清邁、芭提雅?還是像馬爾地夫或者夏威夷?以我國國情,國外遊客憑什麼來海南旅遊呢?無黃無賭是很難留住歐美遊客的,自由化程度真的不如以上幾個國際旅遊區,而且這些地區真的大幅度帶動了本國本地人民的福祉了嗎?我覺得是否定的,到清邁、芭提雅街頭看看,都是泰國農村地區的年輕姑娘在用肉體換取金錢,但又很難提高老家經濟情況,很大一部分淪為玩物後年華老去悲慘一生。所以海南的旅遊業我認為還是老老實實作為祖國內地的後花園比較實際。
教育來說,熱帶地區人民慵懶其實是全球性的問題,因為生活壓力不大,食物獲取容易,千百年本地人民就這個德行,而且本來高素質的教育人才本身就少。海南人高考出去的,在大學也沒見到比內地人差,不過大多數見識了廣闊空間也就留在內地了,曾經我也在大學畢業後在一線城市拼搏很久,身邊的同鄉很多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多時候人是靠逼出來的,海南教育差、人素質一般,主流導嚮應該負很大責任。全國來說很少省級電視台會播放教觀眾算彩票規律的吧?海南電視台卻在黃金時間教你如何猜碼、如何看規律,我也是醉了!學過點概率的人都知道,彩票的概率如果沒人操控,那從4個數字的中獎幾率基本就是幾千分之一的,但在海南省級電視台卻堂而皇之告訴你:"國家的彩票是有規律的,你要算準規律就可以中獎"這種愚民言論。在這個島上,農民買碼、工人買碼、商人買碼、連公務員都在買,成千上萬的人渴望通過這種方式發家致富,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種畸形的賭博心態,又怎麼會有人思索各類社會問題?還有就是海南省小,國家的什麼實驗性政策喜歡用海南來實驗,不考慮社會調查直接拍板就上,這20多年間各種各樣的教育政策在海南學生中頻繁實驗,我就經歷過,當年我高考文理分科後,我文科生高考是不考理科的內容的,而且其他科有個文科綜合,五年後我表妹上大學,理科分數就有百分比的分數錄入高考成績,而且文科綜合也不考了,全都細分出來。這種情況你讓老師教幾年就改變一次教學習慣,去哪有延續性呢?還有題主說到的加分的問題,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教育部給予各高校招生指標各省是不同的,然後省內你不管考多少分,不可能再有更多名額,海南高考分數本來就不是實際分數,而是通過總分排名來轉換的,你考第一那就900分,然後前一百名900-800分依次推,怎麼可能有加分這種事情呢?而且海南高考生本來就少,假設5萬個高考生實際能考690分可能有100個,其他省高考生100萬,考690分有2000個,你不能說這個省都是傻逼,才100人考上這個分數線吧?海南還是很重視高考分數的,但很多中學並不從自身教學質量下手,而是花大價錢將有希望的、成績不錯的學生送到內地的中學去學習,然後回來考高考,考得好了就各種宣傳我校XXX人上XXX,教育局也樂見這種政績,重獎相關學校,導致海南的本地學校不思索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引進高素質人才,就想著這些空子,拉幾個特例生,弄得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拉低整個海南教育。


最早國家是把海南準備打造成中國市場經濟榜樣和對外貿易出海口的。

海南和台灣一樣,有著優異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地位。當年蔣介石對海南和台灣二選一。台灣靠近日本,可以有美軍近地支援,是通往太平洋的關口。而現在國家在對南沙的控制中就可以看出來,海南是中國向印度洋,馬六甲的橋頭堡。

那時候流行的「下海」就是指南下海南。

全中國的冒險者,精英都將海南看成金礦。

結果呢?

投機倒把盛行,房價後來炒到八千一平方,相當於中國人均月工資的三十倍。摺合到現在,按五千月工資水平,就是十五萬一平了。

而面對這些問題,當地政府束手無策。而據坊間傳聞,當地勢力也參與引領了這些經濟活動。

於是小平同志一怒之下,把重心轉移到深圳,這個沒有地方勢力的荒地。

而海南就再也沒領導搭理它了。

不過即使你想對它好也難,旅遊城市多少年了,連宰客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就是扶不上牆啊。


髡賊嘯聚之地,不服王化,蓋其因也。


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全文鏈接海南為什麼不富裕? - 李東昊的回答

海南人試著一答,很多地方可能說的不成熟,希望有大神能夠指教一二。
說海南則避不過一個國際旅遊島,不錯,這可以說這是政府給予海南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海南最大的優勢。一方面北京希望能夠搞好海南,算是展現對海島的執政能力,對台灣回歸有所幫助,給了海南一個特別行政區還有博鰲亞洲論壇等等優惠,另一方面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中產階級人群不斷壯大,也需要一個可以供給他們旅遊的地方,而相對於幅員遼闊卻多屬溫帶乃至更北的大陸而言,海南無疑是一個旅遊避寒的好去處。海南接待旅客人數和旅遊收入不斷增長,即是明證。
然而海南從古至今都是偏遠之地,無論是人文素養還是基礎建設,都遠遠比不上大陸,加上孤懸海外交通不便。從亞洲四小龍騰飛,到78年改革開放之後廣東上海騰飛,終於海南成了特別行政區時,工業已經沒有海南這個小地方的容身之所了。而且身為國際旅遊島,為了保護旅遊資源,海南不可能像大陸一些地區一樣不顧環境污染來發展,政府這方面抓的也很嚴,試問一個沒有經濟基礎的地方,如何在一邊支付防污染成本的同時迅速發展自己的工業?所以海南的工業一直以來都非常薄弱。
或許有的人會說,海南發展旅遊業不就好了?工業差一點也沒有關係嘛。
不錯,最適合海南的當然是旅遊業,問題是海南太大了,地形特點是中高周低,圓形。什麼意思呢?意思是:海南有很多地方並不臨海,有的臨海的地方,海的條件並不好,或許大家想像中海南的海都應該是藍色的清的很,但有的地方真不是這樣,一個浪打上來,是黃色的…………
那山呢?沒有海,還可以吃山嘛。很可惜,我的家鄉臨高,不但海黃,連山都沒有。而有山的地方呢,有樹(亞熱帶植物)的地方呢?同質化太嚴重了,五指山七仙嶺和尖峰嶺,差很大嗎?況且,海是大陸少有的,可山多啊。我在成都讀書,說句實話無論是西嶺雪山,青城山,峨眉山,無論是人文歷史,建築,遊玩項目,哪一個不能虐爆海南的山?海南的山唯一的優勢就是有亞熱帶植物,可是僅憑這個能夠讓大家心甘情願的來嗎?何況如我剛才所說的那三個山,加上興隆,華南熱帶植物園等等熱帶植物園,裡面的植物差很多嗎?反而這些同質化的的景區互相競爭,分流了本來就不多的人。各位想想,海南這麼大,各位大陸人,除了能說得上三亞,能說得上亞龍灣天涯海角,還能說得上幾個地方几個景區?臨高東方瓊海瓊中白沙等等等等,各位認識嗎?
不僅如此,如我前面所說,自然景觀之外,人文歷史古建築等等與大陸一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僅拿成都一個城市周邊與海南一個島為例作比較。論交通,無論是青城山峨眉山西嶺雪山三星堆,三個小時之內絕對都能到,一般都是兩個小時就到,更別論城內的錦里寬窄巷子熊貓公園還有人盡皆知的武侯祠。而海南只有兩個機場,一個在首府海口另一個就在三亞。從海口要到三亞,最快是坐動車,也得兩個半小時。比自然風光,成都並不遜色,比人文,海南有什麼拿得出手?拿五公祠跟武侯祠比?再加上兩地消費差不多,甚至海南還要更高些(我們後面講),若你是遊客要找個地方玩去,你選哪?
所以,一方面亞龍灣這些龍頭的火爆,掩蓋不了一些景區的冷清,旅遊業的發展並不如想像中的好。另一方面,沒有優質天然旅遊資源的地方,為了保護其他地方的山和水,發展工業也處處掣肘。最慘的是這前提下海南連點礦什麼的都少到幾乎沒有,所以一直就這樣了。

再來講講物價方面的問題。
79年深圳設經濟特區,經濟騰飛,八年之後海南設特別行政區,於是大家都認為海南會是下一個深圳,熱錢湧入投資大把,然而之後國家愈加開放,經濟特區的優勢所剩無幾,海南並未如一些人所料的迅速騰飛,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物價越來越高,高樓一棟一棟的建起來,海南經濟過熱變成了鬱金香陷阱。泡沫破滅之後,大批的爛尾樓依舊在,00年左右我去海口的時候,一路上都能見到大片大片的爛尾樓,如今回想起來觸目驚心,而物價卻就此再沒有降下去過。海南這麼窮的一個地方,物價跟廣州成都相差無幾,不禁令人雙淚流。
不僅如此,旅遊島的名字出來以後,大量外地人湧入,到了冬天,你在三亞的大街上一走,五分之一的海南人,五分之二的東北人,五分之一的四川人,最後五分之一的其他各地人。海南三亞宰客厲害的名聲我想很多人應該或多或少都聽過,誰宰客?東北人特么宰客最厲害。這不是我找借口或者推脫什麼的。海南人的性格特徵上面很多人都說過,比較懶,比較求安逸閑適,對錢的慾望不高。這既是好處也是壞處,壞處是海南經濟發展不利說真的與海南人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好處就是真的比較隨遇而安不逐利。所以最後搞成冬天三亞旅遊的熱季,大批東北人前來宰客,宰完了回自己的東北去瀟洒,三亞市稅收夠錢拿足,市容漂亮的跟花一樣,但三亞的本地人反倒不算有錢。一方面抬高了物價壞了海南的名聲,另一方面海南人又沒什麼實惠來發展。更加劇了海南的經濟問題。

至於教育之類上面很多人說過的問題,我就不重複了,說到底,還是窮所以沒人願意來,歸根到底都是經濟的問題。
先寫到這裡,想到什麼再補充

之所以點進來,要向 @weilxl wu解釋一件事情,我當然承認三亞宰客宰的很厲害,你給出的這個鏈接輿情觀察:央視曝光三亞宰客 是反思還是辯解?__海南新聞網裡其實也有提到,其實三亞宰客的主要是外地人,尤以東北人為最,而非主要是本地人在宰客。


感覺全知乎只有倆人會覺得海南地理條件好…
@馬前卒 @吳南海


僅憑一本雜誌之文章就斷定海南落後的根本,是為草率。
不聽百家之言一而再再而三堅守已見而頑固,是為不化。
所說之言是為一己之見,若有冒犯敬請諒解。
宰客之為,實乃讓吾等島民遭受不白之冤,若去三亞便知曉。


海南說實話,地理位置超差! 你看看它周圍是什麼?


海南位置非常差!


去那開個廠要虧死。


環境這麼好,每天不是喝椰子就是出去玩,誰有心情搞教育。


知乎最近流行這種問題嗎。。。看的我感覺全國地理位置都蠻好的


不請自來。First。先看經濟, 經濟這玩意是靠產業的。你這樣去想,如果海南的旅遊業沒了、水果行業沒了。海南還有沒有其他產業。這樣你就能知道海南經濟為啥不行了。
之前我去海南三亞,跟當地原住民聊。之前三亞的發展主要靠旅遊行業。客戶群體主要是政府公款旅遊消費,帶動了當地酒店、餐飲、景區的發展,三亞的物價水平是很高的(去過的肯定知道)。再加上最近幾年,習大大「反腐倡廉」,取消了公款旅遊消費,三亞最近兩三年的經濟縮水了不少。當地居民叫苦不迭。因為他們的收入變少了,物價卻沒怎麼下來。
Second,我們在看教育行業,教育這東西,是靠國家政策、教育資源的投放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知識水平的檢驗與論證。
說簡單點,假如海南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產業,海南一定會吸收大量該行業的頂尖人才到海南,這樣既發展了該行業,反過來,該行業也會源源不斷的培養該方面的人才,同時,當地政府自然也會投放各種資源來培養這方面人才。

這樣你大概能懂了吧。水平有限,見諒。


因為是地處天涯海角,遠離大陸的一個海島。未建立海南省前經濟靠的是橡膠、水果和蔬菜。當地人的生活理念隨意而安的原因。


島民四年,私以為,教育不能和經濟混為一談,不論是將二者在優先次序層面,亦或是在因果層面上。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怎麼怎麼樣,和美國沒法比。我想說的是,你想怎麼比?如果按照從小接受的美國人「就是獨立開放自主自信」這樣的定式思維來看,我們確實輸了,輸在沒有博納眾言,人云亦云,但反觀歷史,影響教育的因素非常多,經濟只是一方面。誠然,經濟的發展可以投資教育,但我認為真正讓二者產生聯繫的是教育觀和教育事實,什麼樣的教育觀決定會不會投資和怎麼投資教育。事情剝到這一層就比較好答了。
據我所知,海南的高考算分制度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750分制,海南是裸分加排名換算的分,因此800多分大有人在,題主對海南考生加分的概念有點模糊。
海南88年才從廣東離析,獨自建省,之前與廣東公用一套教育資源,從教學人員的角度來看,88年以前是願意待著大陸,還是願意與海島教書育人呢?答案顯而易見,由此可以推理到其他資源。
海南的老師,本地老師居多,也就是海南籍老師居多,而海南也是少數民族較多的一個省,有那種要兒子,早婚早育的風俗,女孩不會念書,很多就去打工了,然後結婚生子,對於教育成就,父母不會過多要求,而是順其自然,就和海島民風一樣,過一天算一天,不餓肚子就很快活,錢花掉就去賺,下班以後就在路邊喝茶聊天,這樣的人文相似。
我身邊的海南籍同學父母大多要求她們能讀就讀,讀完考一個公務員和老師這樣的職業,穩定一點,從來沒遇到過虎媽虎爸。


地理條件不算好,中國國土遼闊,海南在犄角旮旯啊,發展需要時間。海南的人文風俗,生活習慣和社會風氣也和內地很多城市不一樣,80年代到現在的發展過程有點"扶不起的阿斗"的感覺。
讀完大學回來工作兩年有點小惆悵,海南的社會風氣不太好,感覺一直被逼迫要接受"現實點、接地氣、習慣吧,現在社會就這樣"吧啦吧啦的思想,是我目前接觸的事物太狹隘了嗎?為什麼我一直有要抵制同化的感覺,還是我真的太幼稚不現實了呢?


所以元老院選擇臨高啟明


經濟不知道,我是個學生,沒什麼見識,說個事
我在海口某高中就讀,要在學校開一份在讀證明,還有列印高一高二兩年的成績單,從八月十四到現在九月十一,我已經來學校五次了。
年級主任說,這些事情你去找那個教務科,他就管這個的,然而前三次我根本沒見到那個人,原因是 不到九月一號領導不上班 和 領導下午不上班,你上午來。
然後第四次去,也就是上次,終於一睹領導真容,開口就說這個東西辦不了,我爸一句話沒說給點了根煙,然後就改口了,但是沒有卵用 哎呀你這個去找你的班主任,先把你的成績調出來,其他的我們慢慢做好不好?
然後我去找班主任,班主任說 這個我做不了主,你去找年級主任吧。
年級主任電話里跟我說 成績單你就去找學校辦公室,他們那都有檔案。
辦公室的人說 這個是教務科某某老師管的。
nice,我再去教務科,那個老師說 你搞的這個東西要去給你辦主任簽字,然後年級主任認可,我們教務科才能給你。
我爸此時此刻已經發完了一包煙,嘆了口氣帶我回了家,給一個教育廳的打了電話,看看能不能憑著人情快點辦,結果教育廳怎麼說!他說我們學校不歸教育廳管!但是我上學的時候學校怎麼說的!

我他媽可算知道我們學校從高一就不放雙休日收錢補課學生舉報為什麼從來沒人管了


推薦閱讀:

詞牌名中如迷仙引、漁父引中的「引」是什麼意思么?各個詞牌名的由來是否有什麼規則么?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什麼鮮為人知的奇特職業?
如何駁倒算命先生?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國外人文社科類紀錄片?
你能想像的世上最極致的孤獨是什麼?

TAG:經濟 | 人文 | 地區 | 地理位置 | 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