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銀聯壟斷終結會帶來什麼?
各大銀行、支付寶、VISA、MASTERCARD等國際卡組織巨頭是否都會就此進入清算市場,而這又會帶來什麼?
新聞鏈接:
銀行卡清算市場6月起開放 銀聯壟斷12年局面終結
謝邀。
由於具體細則未出,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還很難斷言。因此只談自己比較關注的幾點:
1、發放「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後,目前在POS收單、在線收單等領域的常見做法: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與多家銀行直連,繞過銀聯等清算機構直接做轉接清算的做法是否合法?
如果禁止,對第三方支付的競爭格局影響挺大的。
2、與業內看好的工行、支付寶申請清算業務許可證相比,我更感興趣證通股份這樣的大玩家在銀行卡清算業務中能夠扮演的角色。相對於工行、支付寶,證通由於聚焦在證券行業,在業務上與銀行合作大於競爭,想像空間巨大。個人覺得證通股份成立之初,清算業務許可證的發放機遇也在其布局考量中。
3、雖然名為「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但在遠程開立銀行賬戶實施後,所謂的銀行卡和虛擬賬戶的邊界其實也相對模糊了,像銀行間非銀行卡業務的轉接清算(例如虛擬賬戶間、票據等業務)的轉接清算業務是否也在許可證的範圍內。如果允許,預計會出現一些聚焦在某個垂直行業的清算中心(類似證通聚焦在證券)。
4、對新成立的村鎮銀行們,受困於「行號」及銀聯卡BIN申請限制而無法參與國內清算,無異於好消息。
按照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2015年支付結算工作要點的通知,「借貸分離、取消行業分類」、「遠程開立銀行賬戶模式」這幾項工作其實都與清算業務許可證頒發有關聯,算是前期鋪墊工作,不妨從這些工作推進角度揣摩央行的思路。
卡清算市場迎變局,三方爭霸,誰能拔得頭籌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7日,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是為去年4月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的細則,銀行卡清算機構開放終於迎來關鍵的一步。
市場上很快有人聲稱市場要大變天了,這樣的話我們聽了太多,真的要多一點理性。當初虛擬運營商來了,很多人說三大電信巨頭要遭殃了;民營銀行開閘後,很多人又說傳統銀行業要完蛋了。結果如何呢?
所以,就這個事情,還是聽聽理性的聲音,看看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是怎麼看的。下面,洪言微語通過5個問題進行詳細解析。
|問題一:什麼是銀行卡清算業務
進行理性的分析,首先自然是搞清楚概念,概念不清,扯什麼都是錯的。
關於銀行卡清算業務,《決定》中明確提出,「銀行卡清算業務,是指通過制定銀行卡清算標準和規則,運營銀行卡清算業務系統,授權發行和受理本銀行卡清算機構品牌的銀行卡,並為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提供其品牌銀行卡的機構間交易處理服務,協助完成資金結算的活動。」
說點直白的話,清算機構先營銷一批銀行發行帶有自身品牌的銀行卡(如銀聯卡、萬事達卡等),並為這些銀行會員提供轉賬交易和資金結算服務。
|問題二:為何要開放卡清算業務
當前,國內僅有銀聯一家清算機構,壟斷會帶來低效率、高成本,也不利於風險的分散。還有一點,就是遵循WTO的市場開放承諾。
今年4月份,央行曾發布《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主要就信用卡利率、違約金、期限、預借現金業務取等方面做了優化和調整,據說費率調降的背後經過了很多的博弈,以後卡清算機構多了,市場博弈自然會把費率降下來,倒是可以減少很多的交易成本。
至於安全性,不妨翻個黑賬。2006年4月20日10時56分至17時30分,中國銀聯繫統突發故障,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紛紛出現無法跨行取款、POS機無法消費等情況,導致全球至少34萬家商戶以及6萬台ATM機受到影響,跨行業務、刷卡消費中斷6小時左右。
2010年,曾爆發過銀聯和VISA之爭,VISA認為中國銀行卡清算渠道並不開放,美國政府將這一爭端訴諸了WTO。按照WTO的裁定,中國應該在2015年8月29日前開放人民幣轉接清算市場,也即開放其他卡組織進入中國市場。去年4月《決定》的出台某種意義上也是對WTO裁定的一種回應。
|問題三:三方爭霸,誰能拔得頭籌?
2015年4月《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明確指出:「主要出資人申請前一年總資產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或者凈資產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且提出申請前應當連續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務5年以上,連續盈利3年以上,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因此,第一批清算機構大概率應該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國內銀行,預計可能第三方支付和大型銀行各產生幾家,境外支付機構可能會在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進入。
從時間上看,《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規定了幾個時間節點,人行自受理90日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決定,籌備期1年,開業獲批後6個月內正式開業。因此,最早2017年四季度左右有望出現第一家新設的清算機構。
|問題四:為何要提出專營性要求
專營性要求是為了避免「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局面出現,可以確保清算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這樣的市場才是健康的。業務交叉必然會在清算費率上帶來不公平競爭,容易成為引發行業性抵制現象,其清算業務必然難以開展。
按照專營性要求,類似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發起設立新的清算機構,即以持股的形式發起清算機構,不會出現第三方支付機構自身又是清算機構的局面。
|問題五:行業究竟會不會變天?
中短期內看,這個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也很難有大的變天。
清算機構放開後,新進入者主要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發起者金融機構會著力支持自己發起設立的清算機構,新設立的清算機構在接入的銀行會員數量上有限,同時,新設立的清算機構可能在分支機構、業務範圍、公平性競爭等方面面臨嚴格的監管,和銀聯的差距非短期內可以彌補。
其實,國內壟斷領域的放開早有先例,運營商領域有虛擬運營商的開放,銀行領域有民營銀行的開放,但中短期內都未對行業帶來大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銀行卡清算市場向外資開放以後,單一帶有VISA、萬事達等卡組織標識的銀行卡在境內POS機上無法受理的局面將成為歷史。
未來,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JCB等,都可能通過其會員銀行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信用卡。也就是說,除了消費者已經使用多年的銀聯卡,以後將有更多品牌的銀行卡可供選擇。
市場中有了更多競爭者,商戶得到的收單服務也將更加完善。有業內人士猜測,目前收單市場中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7:2:1」的分成比例可能會有調整,商戶的經營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並可能更多地讓利給消費者
國際卡組織肯定會進入國內的清算市場,要不就不會有幾年前的訴訟官司了。加入WTO後銀行卡的清算市場開放是必然的結果。至於銀行或者其他的支付機構是否會切入,這個不好說了,看大家對於自身業務發展的訴求。銀行加入較難,因為讓其他銀行也加入到它的清算中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除非就是自己發卡自己玩,意義不大。支付結構如支付寶什麼的,只能叫互有利弊了。
帶來什麼影響嗎,短時間可以說沒什麼影響,就像民營銀行、民營運營商出來也有一陣子了,改變你的生活了嗎?象徵性的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了。
市場的繁榮昌盛、支付寶等公司的快速成長。
個人認為,銀聯方面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了。這個規定前景很美好,現實不好推進。首先,線下方面,萬事達和visa,這兩家卡組織在國內都沒有發行過單幣種銀行借記卡,招商銀行推出的有雙幣種借記卡,辦卡有門檻要求,但目前很多銀行推行的純外幣卡信用卡有一些(但不能在國內消費),如果國內銀行允許發行萬事達和visa的單幣種借記卡(甚至支付寶人民幣借記卡等)了,而即使銀行願意發卡,但他們的卡bin還是得人行來批複,這也是難點。如果都解決了,這個文件意義就真正有意義了,否則無關痛癢。其次,對於線上支付寶、微信等確實看著挺好用,其實還是通過銀行介面,銀行之間併入銀聯,支付寶微信只能算是銀行在網上的pos機和ATM機器,而緩存了一些最終並給銀聯的數據,不能算一套獨立的清算系統。最後,在我國,想獨立做一套和銀聯功能相當、獨立且能和銀聯互相聯網的清算系統,很難。萬事達和visa是迫於人名幣要走出去。最後,作為我們自己假如一下,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銀行決策的,你會給銀行批量的發卡,申請一個卡bin是支付寶發行的么?以後儲戶的存款全交給支付寶央行來託管?
之前都是有直連通道的,後來強迫直連銀聯,現在又放開了。
政策這個東西,還真是朝發夕改。
其實說到底,是沒有什麼卵用,對現在中國的情況,清算組織就銀聯獨大,國內所有的銀行都必須走銀聯清算,雖然國家是開放了清算組織,但是鑒於投入非常大、以及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首先國內應該是不會有人站出來和銀聯嗆聲的,畢竟都在走銀聯,其次,國外的清算組織要進來也沒那麼容易,市場就不說了,先過了國內關係在說。
網聯介入只是針隊來往資金進行監管,是吃昂還是有的吧
推薦閱讀:
TAG:銀行 | 第三方支付 | 中國銀聯 | 銀行業務 | 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