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說的頸椎牽引,腰部牽引真的好嗎?

朋友頸椎病,腰還經常扭傷,到醫院就讓做牽引!我老是覺得骨頭和骨頭之前的縫隙都是有固定的大小的,通過外力來牽引它們,難道不會受傷嗎?就沒有副作用嗎?


所謂牽引,就是扶正到合理的位置,讓頸椎或腰椎承受的負擔變得小一些,這樣,理論上就能讓脊柱恢復到原來合理的曲度上來,相應的,脊柱內部椎間盤高度和椎間孔的空間可以稍稍變大。因為這些結構狹窄而造成神經根壓迫和刺激也會跟著得到緩解。這些,就是牽引治療最基本的治療原理。

作為一種比較古老的物理治療方法,現在這個治療已經成了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手段,廣泛在各大醫院骨傷科、康復科和推拿科使用。之前我們講到頸椎病癥狀的時候,提到這些癥狀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繼發頸椎間關節功能紊亂、骨質增生,肌肉、韌帶負荷加重、損傷,這些組織的病變造成神經根、脊髓和血管受到刺激或者壓迫。(重新認識頸椎病 - 知乎專欄,重新認識腰椎病 - 知乎專欄)

頸椎牽引正是針對這一病因進行治療的。它通過縱向牽引,把頸椎拉開,使得椎間隙增寬,椎間盤和關節囊內部形成負壓,液體從外往內流入,可以更好的幫助膨出的椎間盤恢復到正常形態,同時讓紊亂的頸椎關節複位。

當頸椎正常列線得到恢復,頸椎內外力學環境保持平衡,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和壓迫癥狀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了。

牽引的方法一般分成兩種,坐位牽引和卧位牽引。

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牽引弔帶總是從頭部後側的枕部和前側的下頜部分別固定,進行牽引。

重量從4千克開始,隨著療程逐漸往上增加牽引重量,一般加到10千克。每次牽引時間為20-40分鐘,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可以達到效果。

躺著做牽引時候,病人躺在床上,床頭略微抬高20厘米,頭下方一個薄枕頭,套上弔帶,從床頭的方向開始牽引,因為摩擦力的緣故,卧位牽引的重量一般比坐位牽引稍微大一些。

除了姿勢有兩種以外,牽引的模式也分成兩種,一種是持續發力,另一種是間歇性發力。

到底持續發力好還是間歇性發力好,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臨床證據,但在病人的具體感覺上,兩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持續牽引一般牽引力量不大,患者可以耐受比較長時間,通過外力的輔助,加上相對較長的時間牽引固定,可以在足夠的時間裡起到牽張制動的療效。對於落枕,頸部突然扭傷這種急性疼痛性痙攣的肌肉,這種牽引方法特別有效,通過把肌肉拉到足夠長,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可以讓肌肉獲得足夠的放鬆。這個狀態下,對小關節、椎間盤、韌帶、肌肉的急性損傷都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而且持續的拉開,可以增加頸椎節段每一個椎間隙的高度,有助於神經根部炎症物質的排放,因為這些炎性物質積聚所造成的疼痛,也會隨著炎症消除而緩解。

間歇性牽引帶給病人的又是另一種感覺。通過頻繁的放鬆收縮的切換,這種牽引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關節面、脊髓神經、肌肉、肌腱和韌帶附近的血液循環。對於椎間盤的恢復有幫助。脊柱周圍肌腱、肌肉、韌帶通過間歇性牽引進行的周期性「牽拉-放鬆」,產生了類似於按摩的作用,可以促進這些組織結構恢復原有的彈性和柔韌性。另外,間歇性牽引所產生的分離和活動,對於椎間孔附近神經根的粘連可以起到一定的松解作用。

以上是持續型牽引和間歇性牽引,病人自己感覺上的不同。

但是,即使我們把牽引的原理說得再好,預期效果吹到天上去了,還是有很多人跟我抱怨,自己做了幾個療程的牽引,一點效果都沒有,一走出醫院癥狀就又回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作為一個力學療法,牽引的設置其實要求挺嚴格的,牽引角度、牽引力量、牽引時間、牽引體位,都會對牽引的效果帶來影響。

首先我們講一下牽引角度,

不同的頸椎問題需要採用不同的牽引角度。低頭時候頸椎屈曲位的牽引可以讓椎間隙和椎間孔增大,使頸後部的軟組織得到更充分的牽張。一般牽引時候不提倡後伸位的頸椎牽引,因為這個角度不僅不會讓椎間隙增大,反而會讓它們變小,同時後伸位還很有可能造成椎體不穩,動脈供血不足,增加患者牽引時候發生意外的風險,所以一般牽引時候是不能採用仰著頭的姿勢的。

因為頸椎曲度的關係,每一節頸椎所需要的牽引屈曲角度都會略有不同。

當頸椎向前屈曲的時候,第一節第二節頸椎小關節面開始移動,進一步屈曲時候,第三節第四節開始移動。頸椎節段水平越高,牽引所需要的屈曲角度就越小。

一般第一第二上頸段需要屈曲0-5度,第二到第五段中頸段需要屈曲10-20度,第五到第七下頸段需要25-30度。

按照這些角度低頭屈曲頸椎,可以讓對應節段的小關節囊充分鬆弛,使關節面獲得更充分的分離。

第二個影響參數是牽引的力量。

理想狀態下,在沒有摩擦力的條件下,牽引力量一般用7%患者體重,剛好可以讓椎體分離。

對於牽引的局限,我經常舉這樣一個例子。牽引就像是把一個穿著厚棉襖的小孩抱起來,有時候抱的角度不對,發力不夠,可能沒把小孩抱起來,反而把他的衣服從下往上的扒出來。

牽引,同樣有這樣的問題。患者體位、頭部的重量、病人頸部的放鬆程度,牽引裝置調整不當,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牽引的效果。因此,目前比較共識的觀點是,坐位牽引時候,9-14千克的牽引力量可以基本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的作用,這個數字,也是牽拉頭部的重量和抵抗肌肉張力所需的最小牽引力量。

第三個影響因素是牽引的時間。

牽引時間根據不同的情況,7秒到數小時不等。根據醫院病人數量的實際情況,一般牽引時間都選擇25分鐘左右。

因為牽引時間和牽引力量之間關係密切,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累積效應。所以,當牽引力量較大時候,牽引時間就要稍微短一些;當牽引力量比較小的時候,牽引時間就要長一些。

對於確診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牽引時間一般要短一些,以防椎間盤結構被進一步破壞,一般5-10分鐘比較合適。

第四個影響因素是牽引體位。

頸椎牽引最常用的體位是坐位和仰卧位。仰卧位可以讓第4到第7節椎間隙增寬更加明顯,而且躺著的時候,頸部肌肉不需要支持頭部重量,所以這個時候病人可以更放鬆,牽引角度也更容易調節。但是躺著做牽引,牽引裝置不可避免帶來的摩擦力也需要考慮進來。

坐位牽引時候,雖然病人位置不太容易保持穩定,牽引可以調節的角度也不太大,但全程不會收到裝置摩擦力的干擾,也是這個體位的一大優勢。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牽引的注意事項和一些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

頸椎的機械牽引一般都由醫生或者治療師來操作完成,但同時也需要病人做好配合,這樣,才能讓牽引獲得更大的療效,並且可以預防一些潛在的不良反應。

首先,在治療前,病人應該知曉自己的體重,醫生第一次調節牽引力量的時候會參考病人的體重來調節。在牽引帶放置前,要把耳機眼鏡這些影響牽引帶發力的物品都除去。在坐位牽引前,兩個手臂要放在椅子的扶手上,讓頸部肩膀充分放鬆,雙腳自然放置在地板上,保持最放鬆的端正坐姿。

卧位牽引前,也要調整墊枕到合適的高度,讓頸肩保持足夠的放鬆。

在牽引的時候,盡量不要讓頭部頻繁的運動,不要看手機,也不要東張西望。一旦頭部改變姿勢,肌肉就會開始發力,牽引的作用也久蕩然無存了。

但牽引的時候也不是要做個木頭人,如果出現頭暈,下頜難受這些不良反應,一定要及時報告。牽引時候一但癥狀加重,出現疼痛,就要立刻中止治療。

治療結束後,不要急著把牽引帶取下來,牽引力量應該有個逐漸降低緩衝的過程,當牽引繩完全放鬆,牽引力歸零,再由醫生親自幫病人取下牽引帶。

牽引後,要第一時間向醫生反饋,告訴醫生,經過這半小時的牽引,癥狀有沒有緩解,有沒有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這些癥狀。


頸椎牽引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三個

當牽引的時候略微抬頭,可能會引起老年患者頭暈的癥狀。

一般牽引帶在枕部的發力比在下頜部的發力更大些,下頜部受力集中時,會誘發下頜關節疼痛。

在牽引的時候,牽引的力量有可能通過硬脊膜傳遞到腰椎,有時候也會引起腰痛。


所以在牽引時候,一定要配合醫生的指導,老年患者一定要避免仰頭做牽引,調整合適的座椅枕頭高低。

========================================================================

今天關於頸椎牽引治療的內容就講到這裡,前天介紹了頸椎推拿手法治療的一些適應症和利弊(頸椎病手法治療可不是簡單的「大保健」 - 知乎專欄)。

我會在本周五晚上(2017年7月7日)八點,做一期知乎Live,圍繞頸腰椎病各種治療方法,進行更詳細的內容講解,並配有更多的手繪圖,歡迎關注我在本周五的知乎 Live - 頸腰椎病治療的利弊和選擇,因為內容乾貨非常多,講座時間大約在1個半小時到2小時之間。

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頸腰椎病延誤治療的後果有哪些?
? 頸腰椎病能治好嗎?
? 頸腰椎病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 哪些情況可以選用非手術治療?
? 頸腰椎病的牽引治療
? 頸腰椎病的推拿按摩
? 頸腰椎病的藥物治療
? 哪些情況應該選擇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 頸椎手術有哪些技術?分別有哪些步驟?
? 腰椎手術有哪些技術?分別有哪些步驟?
? 微創治療有哪些?靠譜嗎?
? 頸腰椎手術後要怎麼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
? 生活中哪些細節可以預防頸腰椎病的發生?
? 有哪些簡單的鍛煉方法可以保護頸腰椎?

本次live的選題總結整理了最近半年值乎和專欄里大部分的提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頸腰椎病國際上最流行通用的治療方式,比較它們各自的利弊和選用原則。

另外,和以往相同的,本次live會一一回答大家的各種疑問,歡迎在平台中見到各位。


在頸椎病 腰椎間盤突出等脊柱疾病中,往往會因為脊柱長期勞損造成關節應力積累,軟組織過於緊張,小關節紊亂或脊柱生理曲度變形等原因引起椎間隙變窄 關節壓力增大,繼而造成椎間盤受壓迫出現膨出 突出引起神經壓迫。而牽引的作用就是通過拉開關節間隙來減輕椎間盤壓力從而達到消除神經壓迫,所以還是有必要的,不過在臨床應用中,牽引的適應症主要用於出現了明顯的神經壓迫 下肢麻漲無力的患者,如果只是軟組織損傷 局部炎症的患者,牽引往往容易引起癥狀加重,即使是椎間盤突出患者,牽引前也應該充分松解軟組織,以免造成軟組織損傷,而且患者自身也要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以免牽引後軟組織彈性下降,造成關節穩定性差。


我的觀念是牽引對於頸椎病與腰椎問題是有治療作用的,當然要用對。

如果是頸椎壓迫到神經引起的手麻或者腰椎間盤突出剛好壓迫了神經或血管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通過牽引把欺負神經血管的壞蛋拉開,患者的疼痛和麻木都能夠立竿見影的得到緩解。

關於題主的朋友頸椎病暫且不談,腰經常扭傷的情況下用牽引那就有點南轅北轍治不好了。

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得這些病么?

因為累!

看過人體骨架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有辣么多的骨頭一節一節支撐著我們整個框架。為了身體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我們的骨頭之間都交錯連接著一條一條的肌肉(由伸縮自如的肌腹和極具韌性的肌腱組成)骨頭是不會痛也不會累的,所以累的只有我們的肌肉叻。

肌肉不僅要負責我們日常活動中的運動功能,同時還要分工維持我們的肢體穩定起到固定作用(不至於一個噴嚏就肩膀掉了)

肌肉和骨頭不一樣會哭也會鬧,肌肉累了就會哭,哭出的乳酸就能讓人家知道它想睡覺。但是這乳酸也會有延遲性,因為肌肉哭的時候會抱緊身體,因此乳酸先會淚濕滿襟然後到第二天肌肉鬆開了才慢慢被我們人體吸收。
當你跑完1000米的長跑想立馬躺下的時候有人跑過來讓你繼續走走調整調整呼吸和心跳,這時你會發現你的腳像是綁了塊石頭一樣承重,其實不然,只是你肌肉能力下降了。而這種時候是最容易受傷的,因為保護你身體穩定性的肌肉固定作用也大打折扣了。所以過去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都是屬於老年人的專屬問題。
(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為了生計幹活養家了)

如今,隨著電腦的興起、網路的大發展,手機移動端的普及,現代人誰沒個手機傍身都不敢出門!
虛擬世界中豐富的內容讓我們欲罷不能,而同時我們為了獲取信息伸著脖子聳著肩舉著手機往裡瞧。為了省點力,索性腰也彎了搭在腿上撐著身子像個三角形一樣一動也不動。(′?ω?`) 立正一小時累不累?坐著不動一小時呢?那麼讓你一坐就是3-5個小時為此幾個相近的姿勢來回切換日積月累雷打不動養成習慣你說肌肉累不累?
所以你的頸椎病就是這麼樣來的。

----------------------------------言歸正傳


為什麼腰肌勞損不建議牽引呢?


牽引可以把緊張的肌肉拉開,肌肉拉開自然就不疼了!難道不可以么? 是啊!這方法真的是簡單方便又實惠! But!肌肉辣么多你拉脖子拉腰為了一塊肌肉可是帶著其他肌肉一起來玩長高高啊!

肌肉緊是肌腹緊,而肌腱俗稱我們叫它韌帶!韌帶負責固定,而長時間拉長我想跳舞的都知道韌帶會變長,然後身體就會變得很軟很柔可以做到各種姿勢。( ????? )然後就是更容易受傷,因為長了肌腱-肌腹就要多用點力收縮才得勁!


有一種 ,它叫多裂 。一聽名字就知道它很多很裂,是一群位於脊柱兩側連接上下脊椎作用是保證上下脊椎玩老鷹捉小雞時小雞能夠牢牢抓住母雞不被甩掉!它們是日常負責維持我們頸椎腰椎穩定的守護天使,沒有了它們保護我們就會得生理曲度變直、脊柱側彎、鐘樓怪人的駝背等。

於是說牽引會拉到它們(目的也是拉開它們)
雖然對緩解疼痛有幫助,但是如果在拉松肌腹的同時韌帶也拉長了,那就等著下個月再來治療吧(溫和笑臉)


推薦閱讀:

請教,頸椎病引起手臂不適的原理?
習慣性腳踝扭傷,非運動員護踝推薦?
如何簡單判斷腰痛是否是腰椎間盤突出?
請問我這種腿型是x型腿嗎?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骨科醫生的收入比較高?

TAG: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