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同學凌晨四點半真的在看書嗎?


我在北大時,凌晨四點半給哈佛的同學打電話,他們居然都在學習,嚇尿了!!
我在哈佛時,凌晨四點半給北大的同學打電話,他們居然都在學習,嚇尿了!!!!


有一句話是對的
「你在凌晨四點半絕對無法在圖書館找到一個座位」
因為進不去


清華同學表示,這有可能是真的。
北大我不知道,估計也差不多。

因為歐冠一般3:45開始,四點半正好上半場踢完。
看會書減少熬夜看球的負罪感是很正常的事。
補充:2:45開始的場次 這時候剛踢完全場...你可以在等加時的時候看幾分鐘書...
補充2:我反正不會有負罪感...就是隨便一猜...


不多,但是有。

所謂女人是一本書。。。


通明個p。。老娘當年費盡心機都沒找到過一個能在學校裡面通宵的自習室,直到後來有了實驗室之後才能隨意想待到幾點待到幾點。。半夜兩點多回來就陰森的要死了,沒事4點多不睡覺那是園子里的貓!!
------------------------------------------------------------------------
致曾經的117

轉眼間離開學校已經兩年了,上一次回學校還是去年備考CFA時候的事,園子里總算有點將要擺脫北京大學建築工地的跡象,幾座新樓拔地而起,這不禁讓我想到那個經典的問題:如果把一艘船從頭到腳連一個鉚釘都換過一遍,那這艘船是原來那一艘船,還是一艘新船呢?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園子里畢業,多少故事層層疊疊,如三葉蟲化石一般累積埋藏在每所教室,每個走廊,每扇窗的角落,不知道舊樓被拆時,有沒有人聽到空中無聲的歡笑與眼淚。雖然知道新陳代謝是好事,無處憑弔,卻總令人心生悵惘。

近來無意回(tu)答(cao)了一個叫做北大凌晨四點半的問題,卻屢屢被點贊,也算是無心插柳。大學生活貧乏如我,最值得懷念的大概是曾經的理教。研一上政治課時去過理教新樓,採光和布局都比舊樓好了一個數量級,可是卻讓人無端生出一種江山信美非我有之感。

除了數院,北大里並沒有通宵自習室。理教老樓還在時,是唯一一個十一點以後還開放的教學樓,是以到了十點多圖書館閉館,其他教學樓攆人的時候,總是可以看見提著包抱著書的學霸們從各個教學樓趕往理教,女生不少,路燈昏黃光下好像一群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如果在理教上課,往往九點多下課之後就有朋友簡訊過來,讓幫忙在理教佔個位子。九十點鐘,對於學霸以及試圖追趕學霸的學渣們,夜晚才剛剛開始。

那時的理教,從西門進來是一溜大教室,一般都是大院系如我大信科上大課,或者通選課用的。走廊最末端就是整個理教最大的兩個教室113和117,晚上隨著理教大媽逐間清掃教室,自習的同學就會逐漸集中到這兩間教室來,而其中最晚打掃的就是117,因此117的座位就好像今天萬柳的房子,黃金地段,屢出地王。117排課一般都是排經雙中國經濟專題,中宏中微這種三五百人的大課,可往往晚上十一點鐘進屋時便赫然座無虛席,只能悻悻打道回府。

(那時自習不認識的人之間一般會空出一個座來放包包,這種空座一般默認是沒有人會坐的,所以所謂座無虛席,就是一個教室能坐1/2-2/3左右的人)

我大信科向來榮膺北大四大瘋人院,與數院,物院並稱,第四位由化院和生科爭奪,一直未有定論。因此在117撐不住半夜睡過去又醒過來時,舉目四望,往往發現前後左右都是熟人,那時很有恐慌感吧,身邊比自己聰明的人又比自己努力,然後就默默爬起來繼續正襟危坐地跟偏微分方程死磕。記得後來有一次看一個自己喜歡的豆瓣DJ在Trouble is a friend那首歌下面寫,聽到這首歌就想起一邊聽歌一邊做傅里葉變換的日子,就忽然笑出聲來,真是畫面感爆棚。

(所謂瘋人院,瘋為使動用法,使人瘋耳。)

自習的晚上不全是苦逼的,117也是當年著名的八卦孵化器。大信科無論是偏硬體還是偏軟體,課業壓力最重的就是大二大三兩年,是以什麼未名湖畔,什麼博雅塔下,什麼靜園碧草,若論發掘八卦,都不如自習室里高效。哪個妹子和哪個男生今天自習坐在一起了,第二天就會受到閨蜜兄弟的「嚴刑逼供」:說!是不是有姦情?記得大三暑假在隔壁寢室八卦,隔壁妹子說:我是直到去年期末時你和你家貓坐在一起自習的時候,才確定你們倆之間有點什麼不尋常的,後來你們果然就在一起了23333...

那時的理教大門到11點半就關了,半夜兩點多回宿舍時要從理教的二樓繞到理一或者理二,這條路好多路線不熟的同學都不會走,我曾經帶領不少文科妹子七扭八拐地繞出來,曾經想過如果男生守在這裡,估計會是一條「脫光」的捷徑也未可知。

大三之後有了實驗室可以自習,就很少去教室了。聞說後來理教大媽由於不滿學生自習到深夜,把117的學生鎖在理教樓里十幾分鐘才罵罵咧咧的去開門;後來,117也不再能夠開放到凌晨;後來的後來,理教翻新,教室重新規劃;再後來,我離開了令人眷戀的那片園子,那汪湖水。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 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 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 我會永遠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 在人海茫茫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 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 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裡 荒草叢生 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 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把「北」改成「四」也許是對的…


為什麼北京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
因為它的自習室凌晨四點燈火通明


其實題主的問題很簡單,但是其中存在社會上價值觀的一些辯論和思考。這裡我發一下我的看法,長文慎入。


最近人人好友圈很多人紛紛分享兩張圖片,而且表示自己不是北大的,隔壁的才是(不好意思,他們躺槍)。


這兩張勵(jing)志(song)圖片嚇得我坐到了地上。


一句話概括這本書的精髓是」進入北大是靠不懈努力(學到凌晨四點半),想進這裡請用這種精神(方法)學習」。


鄙人以人格擔保,在北大讀本科絕對不是這樣。除了考試周及其前一周,基本不可能有人學到凌晨。但是我又確實認識一位(僅此一位)同學,每天(強調一下是everyday)的自習時間是上午8點到晚上3,4點,學得很好,但可惜不是最好,而且除了學習能力,他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非常堪憂。所以,這本書實質是一鍋雞湯,而且買單的主要對象是暫無足夠眼界和判斷力的高中生。首先他的證據有問題,其次他的邏輯有問題。但這種價值觀在當今社會之流行,影響無數青少年,而且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教育的理念一部分,一直大行其道。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如「頭懸樑、錐刺股」「卧薪嘗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我們基本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為了影響人行為的激勵機制(經濟學十原理之一,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今天我想要在這討論的就是:社會上有哪些明顯不符合實際的激勵機制,而努力的真正意義又在於什麼。本人最近忙畢業的事情焦頭爛額,有感而發,適時燉上一碗免費雞湯,與君共享。


普世的觀念認為:1)努力是為了達到別人的高度,如上所舉出的例子,是為了成為北大的一份子;類似的有,」哈佛校訓「(已經證實是人偽造,居然還能看到無數轉載,說明此觀念深得人心),」陳毅吃墨水「等。這是對名的激勵,論證方式是「訴諸名人」,名人這麼做所以成功了,所以你也要這麼做。明顯,這裡有邏輯錯誤,因為名人很可能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成功。 2)努力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這是對物質生活的激勵。其實是當下很多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但是物質需求是無法滿足的,有了十萬還想要二十萬,有了百萬想要千萬,這樣下去就算成為富人也不幸福。 3)努力是為了以後不用那麼努力。這條最坑,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以及老師最喜歡說的「現在好好努力,以後考上了好大學,找了好工作,就可以輕鬆了」。這條其實是對人與生俱來的惰性的肯定。說明懶惰或沉迷享樂是對的,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為了這個目的地,需要努力。顯然,如果人因為這個原因努力,當達到了一個山峰,就不會再繼續攀登,坐吃山空後,最後就是面臨巨大落差以及他人質疑的目光。身邊一些北大的同學,本科期間即不好好學習,也沒有發揮自己能力去找感興趣的事,而是虛度光陰,最後並沒有達到自己應有水準,掛科留級,不能畢業,實為可惜。


那麼問題來了,努力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我最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又回到了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的實驗室工作時間,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將近一年,而且需要繼續至少半年。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在一件並不能帶給我快感,並且不是很有興趣,對可見的未來也沒有直接幫助的事情上?有這樣的時間,為什麼不去睡覺、談戀愛、旅遊、看書等,我的機會成本是否很大。類似的疑問,我在高三的時候,以及本科每天晚上十一點自習回來的時候都問過自己。


每個時間段,我的回答不盡相同。高中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但是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一個好的平台,也許在那樣的氛圍中,我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樣努力目的就成為一塊奠基石。本科的時候,我同樣不知道為什麼,只是被一種害怕被別人甩在後面的危機感鞭策著。而現在,我坐在雲霧繚繞的中大校巴上,想了很久。


我還是沒想到一個確定的答案。各位看到這裡請幫我一把。

但是,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間接解決這個問題,就像數學的反證法,我可以先考慮不努力我會失去什麼。我想到了至少四點。


首先我要闡述本人對努力的理解:努力是花時間、精力在一件自己認為有益處,但是不會主動、持續去做的事情上。簡言之,此時此刻,你有更想做的事情,但是你的理智認為當前的事情應該完成,如減肥、運動健身、考證、拿學位、寫作等。沒有人會說自己「努力去玩遊戲」「努力去旅遊」。而努力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這跟天賦、環境、方法有很大關係。所以普世教導人們努力的方法,我個人覺得都是不妥的。非常功利,而且常常達不到想要的結果。這樣容易導致一個負反饋,而讓人失去了努力的動力。我個人覺得努力以後比較好的心態是,不要那麼在乎結果,而專註於過程中的個人成長。這樣總是有收穫,而且不會有太強挫敗感。因為世界上不缺牛人,總是有比你聰明優秀的人,比你有錢有權的人。如果僥倖通過某次努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那麼就有了喜出望外的成就感。那麼如今沒有「大餅「,我要如何去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呢?


接下來要談不努力的結果。


1. 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努力是跟自己較勁。明明可以輕鬆地水過,及格萬歲,為什麼要去追求高分呢。試想不努力的話,每天想看多少書看多少,喜歡哪門課學哪門,結果會怎麼樣呢。無論考試成績如何,對自己的信心以及控制力肯定會逐漸降低。馬雲說,每天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鍛煉自己自控力的方式。我高三的時候每天跑步,至少六圈。一方面鍛煉身體,另一方面每天向證明自己可以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成績什麼的,有起有伏,不能保持平穩的心態和信心)。如果總是不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那麼身體會習慣性地按照最舒適的方式生活。並不是批判這種生活方式,只是這種」勁頭「一旦失去,很難找回。如果連自己行為都控制不好,那麼更不用說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他的生活可能就開始走下坡路。我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堅持每天六圈了,而我對自己的控制力確實不如高三。


2. 對自己未來的把握程度。這裡想談談博士畢業的問題。在我們學院,學生分為很多種。有的一開始phd就規劃自己的就業,根據環境評估博士應該怎麼讀,不浪費時間,最後基本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畢業。還有一部分隨波逐流,老闆催一點就做一點,混到最後發現畢業安排什麼都看老闆臉色,就算迫切想畢業也沒有談判的資本。雖然這件事情是老闆說了算,但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至少可以增加自己安排自己職業規劃的籌碼和幾率。不努力當然是可以,只是最後不能順利畢業,也不能怨天尤人。


3. 判斷力。很多信息,都不是送上門來的,而是通過自己去尋找、辨識、判斷。而別人提供的想法,也需要靠仔細觀察、驗證。


4. 他人的信念。自己的態度,往往還影響著他人對你的看法。在社會中,他人的意見或決策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直接影響。比如看到不努力的人,老闆可能不會想要繼續僱傭你,其他人也不想跟你有太密切的往來等。博弈論中有一個合伙人博弈。當別人對你做事靠譜的「信念「提高時,也會改變他的行為,而信念越高,達到的結果越優。


還要補充幾點。


我雖然覺得大家最好都能勤勞致富,但是我不贊同瞎努力,思考和選擇方向恐怕更重要。但努力思考也是一種方式。第二,努力最好不要帶有帶強的功利心,我認為努力的終極結果是大家過的更加幸福。功利心過強會腐蝕人的純真本性,容易讓人生活得不開心。


最近我還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自己無論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成為居里夫人、魯迅、鄧小平、馬雲那樣的人。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不代表沒有努力的動力,原因如上。況且,那些不平凡的人,有多少是後人人為地添油加醋,假造事迹,製作偶像,不得而知。所以不要模仿他人,"to be somebody「,因為那些人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成長過程,我們並不知道。

最後,我覺得努力還是為了更好地活著。羅素曾深刻思考過活著的意義。」有三種情感,單純而強烈,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的無盡同情。「也是為了更好地照顧我們愛的人。


這個作者是人大的。
————————分割線————————
講幾個故(duan)事(zi)。
我在新生教育參觀圖書館的時候,解說員說北大學生會利用每天3個小時免費使用圖書館電腦的時間學習,然後我們就看到了一排lol的學長。←_←
教學樓各個自習室只有在期末趕deadline的時候才會人滿為患,其他時候除了抽煙的韓國歐巴就是吃辣條的屌絲。←_←
凌晨四點半隻有三國殺黨還在奮戰,主要原因是電腦的電基本都用完了。←_←
最後是彩蛋


其實很多大學裡,除了考試外,四點半還在做事情的人是有的,當在忙一個項目時,寫代碼時,做一個作品時,夜晚更容易集中精力,同時工作量本身也的確大。當你在創造一些有趣的事物時,那種動力能夠壓倒一切疲勞(當然還要加上緊迫的時間點)。

無論是讀書還是做事,勤奮很重要,節奏更重要。衝刺、短跑是少不了的,該拼的時候不能含糊,但是這不能成為常態。就像短跑和長跑,長跑就是要有節奏。

讀書時,我也曾經連續多天通宵達旦的做事情,只睡幾個小時,過美國時區。但那只是一段短跑,並不覺得是值得炫耀或者倡導的,每天保持正常節奏的同學,有很多做出了更好的成果。

曾經也和在北大讀書(我自己沒在北大)的同學在北大校園外的麵館通宵看書,因為。。。DUANG。。。要考試了。

我周圍有很多用力生活的人,能打能沖能扛,也能玩,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明確自己所要處理的事情的優先順序。



想多了,要是四點半還在看書,第二天還能上課嗎?

當然,熬夜的時候也是有的,期末考試周居多。如果是平時,那一般都是拖延症了,平時不幹活,deadline前一天白天也不幹活,拖到晚上才開工,要一個晚上趕完一篇論文,大概四點半能寫完還算早的。

這種書,作者圈錢而已,對讀者來說,要是真的信了,每天弄到四點半,不用一個星期身體就垮。

成績不是靠糟蹋身體換來的。

這種書,笑笑就好了

--------------------------------------------------

順便說一下,這本書還有個姐妹版,叫《哈佛凌晨四點半》,上張圖吧:

連副標題都一樣。


我倒是四點半起過,不過都不是在看書。真要我凌晨四點半看書也行,那我得睡到下午一點,食堂就沒啥飯了。
大二寒假,留在學校上新東方,四點半起來排隊買除夕那天回家的火車票,結果遇到個插隊的傻逼,差點干起架來。之後把這個經歷發到BBS上,還上了十大第一。
大三上,打籃球把牙砸斷了。四點半起來去北大口腔醫院挂號。前面都是傻逼號販子雇來排隊的,輪到我沒號了。於是就去校(小)醫(西)院(天)看牙。手術做到一半麻藥勁過了,現補了一針。
大四下,水星西大距。作為陰天教徒沒看過水星,於是四點半起來爬到理一樓頂觀測去了。

大三下,在數院的本科生閱覽室看球。看完也是四五點,準備回宿舍的時候,發現住在辦公室的林源渠爺爺已經起了,真心尷尬萬分,不知該作何表情。


這類雞湯/雞血之所以還有生存空間,就是因為我等學渣需要所謂的:「只要我也努力看書到凌晨,我也可以和北大/哈佛同學一樣強力」的幻覺吧...

實際學霸天天都在玩,然後遊戲還比你打得好。
為啥王若度可以玩遊戲,還可以上北大,讀PHD?高智商嗎? - 北京大學


北大四年我記得我可能就有2天晚上4點半沒在睡覺,一次是在玩跑跑卡丁車_(:з」∠)_,一次是在抱結構化學的佛腳,唯一一次刷夜複習,那次考試周有點密集,最後似乎是剛上90 ?(′???)?。


我科去北大了?


當然在看書了,不相信可以去小西門吧友網咖看一看。


四點半的時候我要麼在看利物浦輸球,要麼正在夢見利物浦輸球~
不過鑒於本科四年正好是利物浦沒有歐冠的四年,所以基本上都在夢見利物浦輸球~


非北大的人,但是基本常識是,長期努力的人沒辦法長期熬夜。平時努力的人基本沒多少事非得以傷害身體為代價。而多次以傷害身體為代價也不一定是令人羨慕的人生。


突然想起那個哈佛四點半啥啥啥的把n多國人感動的不行,結果好像是有人向哈佛求證,哈佛表示都是天朝原創的。。

出版社能出版這種書也是眼睛也挺盲的。話說,我不得不承認以前年少無知的時候也相信哈佛四點半的故事。但是吧,自己有長期努力的經驗時發現那都是扯的不行。6點起11點睡,3個月就很累了,一旦熬夜早上就起不來。我根本不敢熬夜,因為即便熬夜起得來,第二天大腦運轉速度太低啊,看書不是算死時間,得用腦思考。真正鑽進去思考其實挺累的,和拿著書抄抄寫寫不同。大神腫么樣我是不知道,反正我基本用心思考3小時就必須休息。

我白天少玩點手機時間就出來了,根本不用熬夜。


.
這書真是毀人不倦。 還不如告訴中學生們在清華每天下午四點半所有人都要去大操場跑3000米
強健體魄,為祖國健康工作九十年

以後養老金周轉就靠我們啦,萌萌噠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南航,哈工大,西工大的航天航空專業沒有進一流學科,而北大復旦的卻進了?
江南(作家)是怎樣的一個人?
北京大學降219分錄取的衢州天才美少女是誰?
如何看待731分考入北京大學的學霸女孩,父母為她整理抽屜時,差點哭出來?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怎麼樣?

TAG:學習 | 高等教育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