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和大陸有哪些區別?
由於個人立場太強,從未在知乎上談論這個城市與傘的這段故事。然而看到 @穆王滿 的答案,還是想說一句。
就像之前說的,香港是一個複雜多面的城市,其中一點體現就是,在大多數人冷靜理智地計算利益的同時,也竟保存了一方空間讓少數人探尋星辰大海。這種「可能性」,這種"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彌足珍貴。
支持學弟學妹們,不是因為他們全然正確,不是因為他們能夠帶來更好的未來,只是為了保護另一種聲音,不讓它被粗暴的「笨蛋,是經濟」壓倒。
---------------------以上,次日更------------------------
欽佩一切試圖用幾段文字描述一個社會的勇氣,只是,身在不同階層、持有不同立場,看到的香港應該是不同的吧。
一個來香港狂掃奢侈品的遊客和一個嫁給地盤工人每月領綜援的新移民,會告訴你完全不同的香港。即使在比較同質的群體中,比如我們從內地高考來香港的學生,我也總疑心那些原本就說廣東話的同學看到的香港跟我看到的不同。
如果你現在來旺角,面對同樣一群「露宿者」,崇尚社會秩序和集體利益的人跟平時也拼著翻牆上臉書的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景象吧:「一群廢青自己搞不定經濟轉型的壓力而被煽動著上街鬧事搞得街坊不得安寧這個社會真是混亂啊」和「這樣有理想有情懷這才是中華的脊樑云云」都是很真誠的看法呢。
不僅香港,任何社會都是這樣吧,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和你能看到的。
--------------------不過題主如果感興趣生活的細節,不妨看看微博 @爵爵港不停,他的港台對比的漫畫讓我笑得肚子疼!
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周大福Sasa卓越IT歡迎來到尖沙嘴。。。
中港富人聯手數錢,兩地窮人頻頻對罵
——————————
反對@穆王滿 的關於一份報紙左右了(甚至毀了)一代香港年輕人觀念的看法…香港的媒體有自己的立場觀點總好過內地某些媒體充當權利機構喉舌來得要好,至少不會讓民眾失去對媒體的信心。——「大爺您幸福嗎」
2014/10/30更新:
寫這個回答的本意是想讓不了解香港的知友通過我的文字來從各個角度來認識香港這個城市,沒有可以吹捧或者貶低的意思。或許有人對文中的部分條目不認同,這很正常,因為我寫的只是我自己見聞,不能反映全港所有人。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獲得500+的讚同,再加入五十條(從26開始)吧。
- 香港是一個走在路上撞了人家一下人家還向你道歉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同一個報攤同時販售《人民日報》風的《文匯》《大公》和「反中亂港」的《蘋果》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議會可以逐條審查甚至否決財政預算案以至於政府部門無法繼續運作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幾十萬人上街遊行示威不會爆發流血衝突、沿途商鋪仍可照常營業不會被打砸搶燒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官方語言是中英雙語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文」是指廣東話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一到週末大街小巷被遊客和放假的女傭佔領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月付68元港幣即可手機無限上網且沒有任何連不上的網站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擁有單車道高架橋但除了過海外基本不會遇上堵車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在公立醫院看病只需每次100元全包不會讓人因病致貧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基尼指數全球前列富人很富窮人很窮而且沒有退休保障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沒有冬天但夏天氣溫也不太會超過35度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地鐵月台上每隔幾扇車門就會有地鐵員工站在那裡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年收入20萬的人只需要繳3600元薪俸稅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衣食住行基本都會被李嘉誠賺錢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打工仔花了三分之一月薪卻只能租得不到10平方米居住面積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地段隔一條街就變成空氣清新的郊野公園而因此曾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電影電視劇中黑社會猖獗而事實上治安程度堪稱全球最佳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每年因為美國某公司推出新產品而進行全城大抽獎且獎金數百至數萬不等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單程巴士地鐵的車資可以輕易變成雙位數而的士車資比你心跳得更快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旅遊旺區的食肆中一碗公仔麵可以賣四十元卻極可能因鋪租漲得比營業額還快所以被逼結業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本地人出入境只需要身份證而無需其他旅遊證件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以華人為主但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是中國人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警察比藝人還帥氣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喜歡投訴、吵架但從不動手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與人交往往往使用對方英文名怎麼也想不起來或者根本不知道對方中文名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食肆中蔬菜賣得跟肉類一樣貴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市政工程進度異常緩慢地鐵站裡維修電梯需時大半年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最低每小時工資有30元港幣但這個價錢基本沒法請到體力勞動者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擁有為了維持本地經濟正常運作而誕生的全球最強勁防颱風力場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中學分為英文教學和中文教學兩類而好的中學是以英文中學為主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中國任何地方出現自然災害都會迫不及待捐款且捐款額和其他省市相比高出一大截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免費電視目前只有兩個臺十幾個頻道且一臺獨大另一臺快要倒閉但廣為市民期待的另一家電視臺卻遲遲得不到政府頒發牌照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每天晚上黃金時間段電視上會播放國歌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每次有選舉活動兩派的政黨都會傾巢出動分別以蛇齋餅粽和政治理想來拉票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人人都不願被別人代表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高利貸廣告鋪天蓋地讓人以為借錢不用還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白領階層7點下班算早、10點下班還不算晚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地鐵運營到半夜12點之後社會
- 香港是一個各條過海穿山隧道都是私人建設不是政府財產所以路過都要付過路費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滿大街都是各家電信商的銷售人員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出門可以不帶現金但不能不帶八達通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畢業生與企業簽合約無需校方介入以保證畢業生不會毀約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用海水沖廁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水電煤之中只有水是政府提供其他都由私營企業負責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禁止個人管有或者燃放煙花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的士的牌照可以賣得比房子還貴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經濟自由度連續十幾年排名全球第一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良好市民在包裡放一把小刀出門就可能因為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而被捕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政府為了配合國家規劃興建比上海磁懸浮每公里造價還貴的限速高鐵卻連出入境手續辦理方式都沒有想好的社會
- 香港是一個有自由有法治但仍缺民主的社會
去迪士尼的時候。想看幸會史迪, 很有禮貌地去問了門口的工作人員,她卻很不耐煩地看了我一眼,態度很不好地說普通話版的已經結束了。一直記得她的態度。讓人難受。
在地鐵上和女伴聊天的時候。聲音刻意壓得很低,怕讓人覺得厭煩,但儘管這樣,我們明顯的遊客舉動也讓坐在對面的老太太頻頻皺眉。
相反,在酒店大廳寄存行李的時候。工作人員一直很有耐心,全程面帶微笑,用生硬的普通話和我交流。讓我覺得我明明是在麻煩他,他卻這麼有禮貌真的很不好意思。
在維港找地鐵站的時候。向一旁休息的清潔工問路,她不會講普通話,但仍舊一遍一遍地向我重複她的粵語,並且確定我有沒有聽懂。
在廟街吃宵夜的時候。店裡的大叔一直在我們等座、點單、結賬的時候點頭示意。有時候他忙,就會舉手示意我們稍等一下。態度很妥善。
香港人走路很快,導致地鐵里的電梯快的人都跟不上。大部分人都很有禮貌,很有素質,很遵守秩序。也有一部分人會流露出對外來人的偏見和敵意。
因為前段時間在香港養病,而且呆的時間也比較長,來談點自己對香港問題的看法。純屬瞎扯,當是閑聊。
(一)香港為何會日益衰退
我在香港養病半年,我個人感覺導致香港日益衰退兩個原因,第一是地緣優勢的喪失,大陸日益崛起,替代了香港之前扮演的橋頭堡作用。大陸現在直接對話國際,香港的中介優勢喪失,這個不用多說。第二個就是高房價,這個是非常致命的問題,理論上一個地區應該可以具備獨立發展的能力,不必依賴其它地區存在,但是香港的高房價使得香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為少數房產所有者打工,無論低收入者還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絕大部分支出都在房價上,無法形成有效的財富積累,陷入惡循環的境地就是一輩子擺脫不了打工的命,例如餐飲,服裝,好不容易收入高了,結果租金又提高了,使得他們一輩子在辛苦都是微博利潤獲得者,沒有任何希望,僅夠勉強維持生活,這種情況使得,香港基本是一個打工主導的社會,整個社會年輕人沒有逆襲可能,資本都追求短期交易,不追求長期投資,越來越惡性。同時,香港本土少量的卻佔有將近90左右的房屋所有者為了維持這種穩固利潤,把持了話語權,採取了很多限制性政策,竭力維持高房價,進一步擠壓了底層空間。房價高企香港這個地方,反過來又是別無選擇的路徑,因為體量太小,騰挪空間有限,深度廣度都不夠,不可能在彈丸之地營造出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條,這個也是無奈之舉。
(二)香港問題是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的集合,但根本還是經濟問題
順帶提下佔中等問題,這個其實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集合,政治問題,往往會借著經濟問題來擴大和發酵,例如敘利亞,看上去是西方干涉,實質其實是國內天災使得大量農業人口擠入城市,急劇推高失業率,在此基礎上引爆了很多社會矛盾,從政治體制角度來看,台灣,香港扯的民主,其實本質上而言,台灣是民粹主義,全民政治化,結果是沒人做正事,而香港,就更扯淡,壓根就沒有民主發生過,香港是建立在殖民體系上的地區,殖民時期的統治體系,也就是頂層服務體系,哪裡何曾是民主體系,民眾何曾有過民主?拿著民主說事,本質其實也是理由和借口罷了,並非真正的訴求,歸根到底還是經濟上出了問題。確切說,政治體制跟經濟發展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我這裡,沒說民主不好,也沒說獨裁好,就事論事的說,全球民主體系下出現過很多牛逼的國家,當然也出現過很多很破敗的國家,很大程度上這還是兩件事,獨裁不是好體制,但是許多阿拉伯地區,也一樣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紅利,過著還不錯的生活,新加坡也從來不是民主國家,一樣可以靠著馬六甲過著不錯的日子,嚴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沒人拿他體制說事,本質而言,這是兩件事,民主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不要以為民主了,就什麼都有了,你是垃圾,最終其實還是垃圾,只不過是民主的垃圾還是獨裁的垃圾,僅此而已。
香港的問題一定是建立在經濟問題之上出現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是根本,絕大多數老百姓其實都拿政治問題來說事,前提是日子過不好了,所以核心其實是香港民眾的生活水平出現很大程度下滑,香港回歸以來隨著大陸不斷崛起,前面說了很多大陸為什麼會起來,核心就是製造業發達,外匯大量流入,貨幣寬鬆進一步促進位造業,超越美國加日本之和,這樣的國家,已經很強大了,哪怕再有什麼危機和問題,總歸基本底子放在這裡,已經強大得不需要考慮香港和台灣重要性的地步了,壓根不是同一個層面的事情了,香港自己卻因為房價問題,使得整個地區無法創新,無法突破,屌絲逆襲成本極高,香港不得不簡單依賴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很好,但是再好,也就只是兩個行業而已,香港地區的經濟沒有廣度,更沒有深度,導致的結果就是系統風險極大,稍微來點風吹雨打,就扛不住,不是一個經濟體的概念,香港後來推自由行,希望零售業能成為第三個產業,但是說實話,中國人,其實也不是中國人,只要是人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原先來趟香港感覺很牛逼,高大上,每天朋友圈裡曬自拍,拍個兩三次也就這樣了,變得很二逼了,開始也就不來香港了,跑到更可以去裝逼的地方去了,零售業能增長,但是很有限,因為變得太快。
回到香港自己的問題來,香港其實是個基尼係數非常高的地區,這個地方,基本無中產階級,就兩種人,一種有錢人,佔據不到1%,但是擁有99%的財富,還有一種人就是屌絲,佔據99%,卻只擁有1%的財富,雖然有點極端,其實本質就是如此的,分化太厲害了,這種地區本身能講民主也是很扯淡的事情,在香港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口其實並不多,我可以斷定這個地區1%和99%的人是無法對話的,民意一旦不統一就是對立加謾罵,高層講教養,底層講生活,能對話是見鬼了。雞同鴨講,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是一個義無反顧在墮落的地區。
(三)當前大陸對港政策存在的偏差
扯淡的有點多,繼續講下去,個人感覺從某個角度看,大陸對香港政策現在來看出現很大的偏差,曾經可能是對的,但是現在就是錯了,說到底是不能與時俱進。前面說了,香港有過一個輝煌期,就是誰都能賺錢的年底,有錢人賺大錢,沒錢人賺小錢的年代,都能賺錢,就會和諧,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趨向飽和之後的結果,就是沒有增量,只有存量,這種情況下,我多賺一分錢,你就會虧一分錢,政治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過去,大家其樂融融,老百姓並不介意誰掌握權利,所以過去的殖民體系下,英國總督制,基本上採取類似國內鄉紳模式,本地人自己管本地人,不要太出格就行了,所以當地有錢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權利,負責維繫地方,大陸接管香港之後,一直維持的是這種語境下的模式,籠絡一批富豪名流基本能穩住香港,但是隨著這幾年沒有增量只有存量的情況下,富豪跟百姓之間處於明顯的經濟對立的情況就非常的明顯了:房價不斷上升,底層生活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大陸人開始不斷來香港得瑟,在他們看來落差一下非常的大,同時,互聯網催生出了更多民意渠道的時候,原先的富豪政治顯得越來越脆弱,這個時候大陸還以為穩住富豪就能穩住香港,基本變的不現實了。
民眾是不會思考為什麼的,他們只會感受到怎麼了。所以,雖然我們說香港人不該把矛頭對向大陸民眾,但是他們是意識不到深層次的原因的,他們直觀的感受就是看到曾經窮得還需要他們救助的隔壁鄉下人變的闊綽起來,可以來香港炫富了,還能來香港包養二奶了,這種落差是最直接和無法接受的。激蕩起的反應也最激烈。錢和女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容易引發男人爭鬥的東西了。有一次一個香港人跟我就這麼抱怨,說你們有錢也別那麼高調好不好,很沒素質的。我則很鄙視的說,拜託,三十年前你們香港在大陸比我們只會更高調,包養的二奶只會更多,一個個計程車司機都在大陸充當有錢人的時候,你怎麼不去勸勸他們別那麼高調,別那麼沒素質呢?本質不是你素質高了,只是因為你沒錢了,僅此而已。
(四)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香港?
至於很多人問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去香港,這就分為兩個層面來看,姑且把購物這類的分開,這類群體沒有比較意義,著重考慮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移民香港。確切說,現在香港的趨勢是中低層人員都在回歸大陸,尤其本身都是大陸人的更是明顯,為什麼?因為大陸機會多,在香港出人頭地很難,而且生活狀態也很差,為什麼?前面說了,房價太高,別看很多人年收入百萬,但是在香港也不太買得起房子,在香港所謂千尺豪宅,也就是一百平方而已,絕大多數人住房也就是五六十平,生活質量其實很低。
而且香港面積很小,呆久了不好玩,哪裡有大陸熱鬧好玩,而且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一點,越是穩健社會,規則越是嚴格,而越嚴格的規則,必然騰挪的空間就很小,顯得單調而乏味,每個人其實剛工作了就可以知道自己死的時候的樣子,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是很不好的事情,耐不住的年輕人也都回大陸加入到熱熱鬧鬧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了,即使失敗了,也是一場人生,多high。
(五)中國何以能治療抑鬱症
之前我在美演講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中國能治療抑鬱症,我開始不信,住了一段時間,覺得還真必須信,太無聊了,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在美抑鬱症大多因為實在無聊乏味且約束很多,過於壓抑,而來到大陸發現大陸才是真自由樂土,也沒啥約束,只要不殺人放火,愛罵娘罵娘,沒人管你,這裡沒有種族禁忌,沒有性別禁忌,沒有宗教禁忌,喝酒隨便喝,調戲下良家婦女,不出格,最多被打一頓,沒人動不動告你性騷擾,美國人平均每年十幾張傳票,什麼時候不知道就犯法了,大陸一輩子也不見得有一張,而且大陸喜歡扎堆,人一多想得抑鬱症也不容易,不像美國,一杯啤酒喝一天,好山好水好無聊,大陸是真臟真亂真快活,前者容易抑鬱,後者不容易也是真的。
所以,目前趨勢香港中產以下迴流很明顯,但是都是相對的,適合年輕人的地方一定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好靜,不愛動,怕人多,更關鍵大陸有錢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香港是一個有錢人很少,但是有錢人扎堆把持話語權的地方,這個地方所有的政策就是保護自己的錢不被損失掉,所以建立起了非常穩固的政策制度,產權制度來保障各種有錢人的權益不受損失,所以,這樣的地方一定不適合屌絲逆襲,但是很適合有錢人養老,無形中給了大陸有錢人很好的選擇,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有點錢的人都期望來到香港,說白了,年輕人求生求變,老年人求穩求好,僅此而已。
加新微信fcjnchen 交流探討。
總而言之,香港是一個讓人感覺一直處於西方文明佔據絕對優勢的當今社會下東方文明最好的生存方式的城市。
我覺得這是一個身處於華人文化圈裡面的人在全世界最願意居住的地方。
走在這裡,完完全全感受到的是中文世界文明的不間斷性,且和西方文明的完美交融且互相滲透的感覺。
我完全沒有什麼受到歧視的感覺,如果某人有,先看一下你是否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倘若香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發展下去,讓我在這個世界上選擇一個城市居住,首選香港。
總想起每日細雨蒙蒙中坐Ferry,穿越維多利亞灣看港島的煙雨蒙蒙的感覺。
讓人感覺到一種安全安逸安心安寧,是真正的這種感覺。
而這種感覺是在我既沒有香港永久居留權,也不拿特區護照,更沒在申請優才計劃,僅僅是一個過客的情況下感受到的。
是有一堆問題,當然,問題很多。
但是,每天早上我從北京北三環的家中醒來,不是一堆問題?
不太同意現在贊數最多的 @John
Shen 的答案,也不理解為什麼他一開始說「沒有可以吹捧或者貶低的意思」,結果列出來的50條基本都在吹捧......。因為有太多條不同意,所以不如
一條條看過來吧。(我之前也有在幾個大城市工作生活的經驗,現在也在香港工作一段時間了。都是根據自己親身感受來寫的)
1. 香港是一個走在路上撞了人家一下人家還向你道歉的社會
你說的是東京吧?首爾也有可能吧。香港?你每天上下班高峰時間到港島線中環站和東涌線香港站的換乘通道走一走。走的稍微慢點阻到別人的行走路線,馬上一個白眼瞟過來。有次看到一個鬼佬被前面的疑似菲佣擋了一下,鬼佬走過去了還「Fxxxx…」了一串出來,何其囂張。
2. 香港是一個同一個報攤同時販售《人民日報》風的《文匯》《大公》和「反中亂港」的《蘋果》的社會
這個是事實。不過《文匯報》《大公報》少有人買,《蘋果日報》看的人倒是不少。恩,你要是以《蘋果日報》的格調來定義香港社會,我不會反對。
3. 香港是一個議會可以逐條審查甚至否決財政預算案以至於政府部門無法繼續運作的社會
香港也是一個議會裡面的反對派可以通過「拉布」來阻礙政府正常運作的社會。就是你不讓我吃肉我也不讓百姓喝粥的邏輯。這個邏輯走下去就是這一兩個月大家都看到的。你不讓我滿意,不好意思,我把老百姓的路給堵了。
4. 香港是一個幾十萬人上街遊行示威不會爆發流血衝突、沿途商鋪仍可照常營業不會被打砸搶燒的社會
前兩天議會大門剛被砸了。不是第一次砸了哦。旺角的那些沿途商鋪已經苦不堪言了。「照常營業」?人家生意額大減啦,都已經抱著「就當是另一個SARS」的心態啦。你有沒有看新聞嘛。
5. 香港是一個官方語言是中英雙語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文」是指廣東話的社會
恩,這點我也奇怪。
6. 香港是一個一到週末大街小巷被遊客和放假的女傭佔領的社會
恩,一個為香港發展貢獻強大消費力,一個為香港發展貢獻廉價勞動力。所以建議你謹慎使用「佔領」這個詞。
7. 香港是一個月付68元港幣即可手機無限上網且沒有任何連不上的網站的社會
你用的是原來Peoples,現在CMHK的套餐吧?我也用過呢。你試試看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地鐵月台上手機上網。你告訴我除了google這種搜索網站的頁面以外,你登錄一個網站需要多少時間?我可真的試過的哦,我香港站上車,到了奧運站網頁還沒彈出來。
8. 香港是一個擁有單車道高架橋但除了過海外基本不會遇上堵車的社會
恩,香港的規劃是的確好。非常好。
順便問一下,香港過海隧道的過路費是多少?謝謝。
9. 香港是一個在公立醫院看病只需每次100元全包不會讓人因病致貧的社會
你能也告訴大家在公立醫院看一次病要排多久的隊?開一次刀要排幾年么?
10. 香港是一個基尼指數全球前列富人很富窮人很窮而且沒有退休保障的社會
能告訴大家香港的最低工資是多少么?謝謝
11. 香港是一個沒有冬天但夏天氣溫也不太會超過35度的社會
有沒有冬天看你怎麼定義冬天了,香港冬天也有10度以下的溫度。至於夏天…最可怕的是室內,空調開的凍死人,完全沒有環保意識……
12. 香港是一個地鐵月台上每隔幾扇車門就會有地鐵員工站在那裡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的社會
能夠也告訴大家,香港地鐵公司的每年利潤多少?謝謝
13. 香港是一個年收入20萬的人只需要繳3600元薪俸稅的社會
對,但不全面。想知道香港薪俸稅怎麼計算的,直接去香港特區稅務局網站看吧。
-poaá~-?μ|
14. 香港是一個衣食住行基本都會被李嘉誠賺錢的社會
恩。
15. 香港是一個打工仔花了三分之一月薪卻只能租得不到10平方米居住面積的社會
你這個結論是怎麼算出來的?現在香港本科畢業生的起薪一般在港幣一萬二、三。三分之一么四千多。10平方米么差不多100平方尺。換算下來月租金尺價40咯。你去中原地圖看看。尺價40的房子一找一大把啊。
16. 香港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地段隔一條街就變成空氣清新的郊野公園而因此曾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社會
事實,除了「空氣清新」這段。
17. 香港是一個電影電視劇中黑社會猖獗而事實上治安程度堪稱全球最佳的社會
香港每年的罪案數量有多少起?麻煩能也說一下么?
18. 香港是一個每年因為美國某公司推出新產品而進行全城大抽獎且獎金數百至數萬不等的社會
你抽到過么?反正我是沒抽到過。
19. 香港是一個單程巴士地鐵的車資可以輕易變成雙位數而的士車資比你心跳得更快的社會
你搭過倫敦的的士么?
20. 香港是一個旅遊旺區的食肆中一碗公仔麵可以賣四十元卻極可能因鋪租漲得比營業額還快所以被逼結業的社會
恩,不明白這事情為什麼香港人這麼能忍。
21. 香港是一個本地人出入境只需要身份證而無需其他旅遊證件的社會
但你到了其他國家入境的時候還是需要護照的。千萬別只帶了身份證忘記帶護照哦。
22. 香港是一個以華人為主但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是中國人的社會
說話嚴謹點會死么?對於怎麼定義「中國公民」,「香港居民」,「香港永久居民」和在香港有居留權的「外籍公民」,香港政府的鏈接在這裡: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中國國籍的一般資料
搞搞清楚了再上來說「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是中國人」的話。
23. 香港是一個警察比藝人還帥氣的社會
香港的一些警察帥是真的。香港的一些搬運工也很帥,不知道你注意到了么?至於藝人,你是真心沒在生活中見過活的藝人吧?人家吃演藝圈這口飯的,皮膚、身材、著裝都是基本功好不好。和一般人擺一起,真心還是藝人帥好不好。
24. 香港是一個喜歡投訴、吵架但從不動手的社會
參見第4項評論。
25. 香港是一個與人交往往往使用對方英文名怎麼也想不起來或者根本不知道對方中文名的社會
恩,香港也是一個時常一句不摻雜英文單詞的完整中文句子都聽不到的社會。
26. 香港是一個食肆中蔬菜賣得跟肉類一樣貴的社會
恩,日本是一個生肉賣的比熟肉還貴的社會。
27. 香港是一個市政工程進度異常緩慢地鐵站裡維修電梯需時大半年的社會
港鐵公司的上市代碼是00066。
「市政工程」的定義請參考:
市政工程_互動百科
28. 香港是一個最低每小時工資有30元港幣但這個價錢基本沒法請到體力勞動者的社會
比較第10項評論。問題來了,每小時30元,月薪能有多少?為什麼有人情願窮,也不出來幹活。
29. 香港是一個擁有為了維持本地經濟正常運作而誕生的全球最強勁防颱風力場的社會
「全球最強勁」的評價是怎麼來的?
30. 香港是一個中學分為英文教學和中文教學兩類而好的中學是以英文中學為主的社會
為什麼好的中學是以英文中學為主?
31. 香港是一個中國任何地方出現自然災害都會迫不及待捐款且捐款額和其他省市相比高出一大截的社會
對「迫不及待」存疑,對「高出一大截」存疑。
32. 香港是一個免費電視目前只有兩個臺十幾個頻道且一臺獨大另一臺快要倒閉但廣為市民期待的另一家電視臺卻遲遲得不到政府頒發牌照的社會
對「廣為市民期待」存疑。另一家電視台什麼來歷?政府為何不頒發拍照,可以解釋一下么?
33. 香港是一個每天晚上黃金時間段電視上會播放國歌的社會
這個…很特別么?
34. 香港是一個每次有選舉活動兩派的政黨都會傾巢出動分別以蛇齋餅粽和政治理想來拉票的社會
恩,現在多了一幫學生以堵塞交通來拉票。
35. 香港是一個人人都不願被別人代表的社會
可是動不動就有人出來代表香港人說「我嘚香港人哦…」,「點解我嘚香港人依家…」。
36. 香港是一個高利貸廣告鋪天蓋地讓人以為借錢不用還的社會
你不還錢試試?
37. 香港是一個白領階層7點下班算早、10點下班還不算晚的社會
如果你把和同事一起去酒吧的時間也算作上班,那的確是。
38. 香港是一個地鐵運營到半夜12點之後社會
恩,是的。另外倫敦地鐵也是,東京地鐵也是,紐約地鐵也是,巴黎地鐵也是…
39. 香港是一個各條過海穿山隧道都是私人建設不是政府財產所以路過都要付過路費的社會
「私人建設不是政府財產」同「都要付過路費」沒有因果關係,請不要隨便用「所以」。另外「私人建設」不等於
「不是政府財產」,請不要隨便並列。至於香港的那些隧道都是怎麼興建、如何運營的,請先學習「BOT」模式,之後再wiki「香港隧道列表」詳細研究。
40. 香港是一個滿大街都是各家電信商的銷售人員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滿大街都是各家保險經紀公司的銷售人員的社會。
41. 香港是一個出門可以不帶現金但不能不帶八達通的社會
強烈同意。但信用卡還是要帶的。
42. 香港是一個畢業生與企業簽合約無需校方介入以保證畢業生不會毀約的社會
因為說走就走不算毀約。試用期裡面說走就能走,試用期過了提前一個月通知也可以。再說香港的僱主這麼強勢,不給你出個好點的reference letter,你以為找新工作那麼容易?
43. 香港是一個用海水沖廁的社會
屬實。
44. 香港是一個水電煤之中只有水是政府提供其他都由私營企業負責的社會
屬實。
45. 香港是一個禁止個人管有或者燃放煙花的社會
屬實。
46. 香港是一個的士的牌照可以賣得比房子還貴的社會
不明。
47. 香港是一個經濟自由度連續十幾年排名全球第一的社會
屬實。這個指數是《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搞得。
48. 香港是一個良好市民在包裡放一把小刀出門就可能因為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而被捕的社會
胡說。
49. 香港是一個政府為了配合國家規劃興建比上海磁懸浮每公里造價還貴的限速高鐵卻連出入境手續辦理方式都沒有想好的社會
「配合國家規劃」的說法從哪裡來?千萬講講清楚哦。「香港高鐵爭議」的事網上有詳細的介紹,沒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啊。
50. 香港是一個有自由有法治但仍缺民主的社會
麻煩你定義一下你所謂的「民主」。
按照林泉忠博士的說法,香港,琉球和台灣在東亞地區是有歸屬感困惑的地方。這三個地方,都在主導東亞的清帝國衰落以後長期受非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但是並未完全被去中國化,而是中西或者中日文化的中間灰色狀態。其歸屬感有迷茫和困惑的地方,就是對於中國大陸和西方文明都缺乏堅定不移的歸屬感。這跟美籍華人和東南亞華人的心態又有不同,跟本土的大陸人更不相同。
就說香港,其居民絕大多數是華人血統,文化上自然少不了華人那一套,但是香港自身又長期在英國人統治之下,西方的法治文明的影響又是其文化思想觀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認同上,香港人既無法堅定的認定自己是純中國人文化,也無法堅定的認為自己是西方文化。是在一個比較曖昧的位置。
鑒於大陸過去六十年的波瀾起伏的變革,大起大落,香港反倒是相對平穩,所以大陸居民和香港居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肯定是有不同的。這點尤其是要注意的。
-----------------------------------------------------------------------------------------------------------------
李敖說,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當然剝削了台灣很多,但同時也給台灣留下了規矩和法治,一些山裡的人被抓出來送進學校 接受教育,台灣人排隊繳稅,社會是有秩序的。所以,國民黨戰敗過來的衣冠不整,紀律鬆散的殘兵敗將遭到了台灣人的鄙視。可見,受日本影響的台灣在教育和社會法治,秩序方面是有大的進步的。
香港的情況類似,英國人是殖民者,但的確給香港發展了教育和法治,彈丸之地的香港有幾所亞洲領先的大學,香港的法治社會和井井有條的社會秩序一直受到稱讚。
當然,如果以今天的視角和眼光來看,太多中國人出國看過更多的發達國家,也許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如果放在八九十年代,香港台灣的發展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亞洲四小龍的榮耀和先進當時確實是中國大陸無法比擬的。中國大陸大力度發展高等教育也就是在三十年前,而社會的法治化和規範化也剛剛開始。跟港台比是有時間差的。
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文化,歌星,影星,電視劇,電影幾乎主導了整個大陸的那一代年輕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其影響力的深度和廣度遠超現在的韓流。
很多答案都在稱讚香港,某種程度上,香港是配得上這種稱讚的,英國人留給了傳統的華人世界兩種不曾有過的東西。高的民眾受教育水平和社會的法治化規範化。大多數稱讚都是這兩個原因的結果。
題主所聞的和大陸的區別,個人觀點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大陸的國民受教育水平提高也僅在WG後出生的一代人開始,而社會的法治化規範化正要開始,比起已經完成這個過程的香港自然是有其鄙陋的地方,比如國民素質,比如腐敗問題,如果以香港為標準,大陸自然是有其落後的地方。
-------------------------------------------------------------------------------------------------------------
以下是題外話(私貨):
隨著中國大陸的大發展,香港是有相對衰落的,衰落點的一個標誌就是港產文化在內地的影響力不再,而且衰落太快。這個不是大陸自己建高樓大廈造成的,而是香港人自己不思進取造成的。如果把四小龍做兩組,一組是新加坡和香港,一組是韓國和台灣地區。顯然,新加坡和韓國的發展是優於香港和台灣的。其中間的原因不在於民主與否,而是各自的發展思路和定位的問題。
韓國和新加坡的發展思路是國際化,衝出去發展,像韓流一樣,去賺全世界人民的錢,拚命把餅子做大,日韓關係再不好,也沒擋住韓星去日本撈錢,撈的滿盆滿缽,日台關係再好,也看不到多少台星去日本開演唱會。香港台灣就缺少這方面的雄心壯志,而是窩在家裡,更因為內部分配不均的問題,漸漸的走向內部鬥爭的路上。僅僅半年的時間,港台就各自發生了一次以年輕student為主的內部鬥爭。在這個高度競爭的世界裡,這樣的內鬥難說是好事。之所以說是內鬥,因為表面上都是針對中國大陸,實際上都是屌絲化的年輕人對大財團獨大的不滿,反映了在變革時代,香港台灣的茫然不知所措。
而實際上,港台的年輕student的運動已經促使大陸政Fu在做兩個決定,一是不會再經濟上大幅的輔助港台,二是決心打造自己的金融中心,代替香港。尤其後者,作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必然發展自己的金融事業和自己的金融中心,發展上海比發展香港這樣的不穩定,不可控的地方是更為明智的選擇。顯然,香港student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陸,香港不適合做中國的金融中心。
人都是分里外的,當然,無論怎麼說,大陸都會說港台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對待上是有親疏的。如果能互惠互利最好,如果不能, 錢先讓親的賺,然後再給那些疏遠的。就像面板問題,大陸找台灣,台灣不幹,最後大陸只有找韓國,聯合起來對抗台灣,台灣如果不爽,也不要太多怨言。大家過日子都不容易,沒有必要太過於遷就誰。
如果香港表現出和大陸積極經濟融合,改革自身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大陸,把自身的困境都往大陸身上推,搞疏離的話,大陸政府也會樂意發展香港做自己的金融中心,香港總想表現不是大陸自己人,也就沒有做自己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了。
如果倒過來想,香港和台灣利用自己的先發展優勢,大舉的引領中國內地的產業和經濟文化發展,必然不輸給新加坡和韓國。看看困在島內的台灣電視業的慘狀,就知道小格局,小清新有什麼結果。可惜,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假設。
----------------------------------------------------------------------------------------------------
根據自己的體會補充一點:
香港是一個90%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社會;香港是一個洗碗工地盤工比大學生起薪高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小巴可以在市區開到時速50、60、甚至7、80公里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平時穿得很隨便、一點都不花枝招展、但正式起來很莊重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外冷內熱、人心隔肚皮但實際比較淳樸、遇到老人摔倒一群人去扶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室內全面禁煙、上班族躲在後巷吸煙還據此拍出志明與春嬌系列電影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很神奇的社會,不完美,但是還不錯。
去看看《你還可愛么》系列創意短片吧,然後再對比下大陸的公益宣傳片,你就知道啦。尤其是《我愛香港》那一輯,印象特別深刻,小男孩兒的演講,讓人好生羨慕,生為香港人是多麼幸運…
乾淨 有秩序 繁榮帶中帶點小清新 忙碌中帶安穩。人們生活節奏很快...作為一個過客 只有這些了
香港是一個很把公義看得很重要的城市
或者大家難以理解,一個平時大家為私利營生,蠅營狗苟的活著,很多人眼中冷漠自私唯利是圖的商業城市,但一旦涉及社會的不公義,大家會願意站出來的社會。這與是否被煽動,被誤導,被蠱惑無關。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不容易回答。如果一定要用比較簡短的語言來概括香港,我會選擇「自由」兩個字。
自由,貫穿於香港人對人生的追求,也貫穿於整個香港社會。自由的意思,並不一定是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自由,更多的是讓你覺得你有選擇的權利。要講清楚這個問題不容易,下面我就從教育這個方面來專門講講香港的自由,希望可以以小窺大,讓大家對香港社會有更好的了解。
香港的教育系統可能是全世界最複雜的教育系統之一。
首先香港的學校有三大類:政府公辦(public school),直資(非政府辦,但是受到政府資金支持的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政府的教育部只管公辦學校的教材,課程等。私立學校完全放任自由,自主招生,自主設立課程,自主收費。
公立和私立學校有很大的區別。首當其衝就是學費。上面這張圖列出了香港一些私立學校每年的學費。那些最好的私立學校,比如耀中, 漢基等,每年都要16萬港幣左右(以小學一年級為例)。比較中檔的私立學校,比如英基(ESF),學費大概每年10萬港幣左右。
當然,如果真的想進比較好的私立學校,學費的支出不僅限於小學階段。事實上你可能從幼兒園階段就需要送孩子去比較好的學校。因為好的私立小學名額有限,僧多粥少,要想在競爭中佔得先機,就需要未雨稠繆,在幼兒園階段就讓孩子比別人更先一步。
比如上面是香港一個比較好的私立幼兒園,維多利亞幼兒園一年的學費:12萬5千港幣。從K1到K3共3年。而且這個幼兒園也沒那麼好進,需要通過面試。
除了學費,公立學校(local)和私立學校在課程設立,學生考核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公立學校和國內的(比較嚴格的)政府學校比較類似,它的教學目標是要應付一路上去的香港中考和高考的。因此在學校里學的比較辛苦,作業量比較大,基本和國內的公立教育體制類似。
所以香港的應試教育質量是很高的。比如上面的國際PISA考試,你可以看到,香港學生的英語/數學/科學分數在國際上都名列前茅,和上海還有新加坡的學生佔據世界前三。
但是應試分數高的另一面,也是香港(公立學校)學生令人乍舌的作業量。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下稱聯席)在2015年發表報告稱,超過九成半的香港小學生及半數幼兒園孩子疑因功課量大而睡眠不足。聯席組織幹事何汝瑛指出,29.5%幼兒園生和82.9%的小學生每天花超過2小時做功課;另43.8%小學生需面對每月6次或以上的測驗及默書。報告同時顯示,55.8%及32.6%學童對默書測試考試等分別產生厭惡及恐懼,而57.7%受訪者認同取消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其目的是了解全港學生中英數三科水平)能減少學生操練題目的壓力。
Source: 調查九成半香港小學生為功課睡眠不足
由於學生課業繁重,亞歷山大,香港學生的自殺現象近幾年來尤其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比如在2016年3月,短短的九天內香港發生超過六起11至21歲的學生自殺事件,從2015年9月新學期起算到2016年3月,累積學生自殺事件超過24件。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數據顯示,香港在2002年、2004年、2012年,都有超過20名學生自殺,顯示學生自殺的問題並不是這幾年才開始的新現象。
Source: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03/160318_ana_hong_kong_youth_suicide
對於大部分「新香港人」(即從內地港漂然後成為香港居民的那部分移民)來說,香港公立學校繁重的課業可能也不是什麼大事,因為國內的學校也不輕鬆,況且我們本身都是從這樣殘酷的競爭系統中走出來的。而一個令這些家長更難以接受的地方,是香港本地的公立學校基本都用粵語(廣東話)教學,這才是大部分「新香港人」在猶豫是否要送孩子去公立學校最主要的擔心之一。
比如下面這段來自香港外派網(hong kong expat)上一個用戶Cara的留言 (Source: https://zht.globalvoices.org/2014/05/13/16906/):
Quote
我的兩個孩子入讀一本地幼稚園(不過我的丈夫是中國人),他們的好朋友都入讀同一本地幼稚園,但是他們都不會說廣東話。現在,他們大多數都在一本地小學上課。所以說,這是完全可能的,只是不要期望你的孩子能夠馬上完全聽得明白,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頭幾個月是最困難的。
Unquote
相比之下,香港的私立/國際學校有兩大優點:首先是其課程要輕鬆和豐富很多。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私立學校一般以IB或者其他國際課程作為教學大綱,平時(小學階段)幾乎沒什麼考試,孩子可以得到一個「真正的快樂童年」。其次是其教學語言以英語為主,普通話為輔。對於來自內地的中國家長來說,與其讓孩子花時間去學家裡都不說的廣東話,還不如讓他花時間把英語和普通話學學好。畢竟這兩門語言在全世界的可接受程度要比廣東話高很多。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去上私立學校,雖然有上面提到的優點,但也不是萬靈藥。首先也不是所有的私立學校都那麼輕鬆。比如在香港非常有名的新加坡國際學校,其課業就很繁重,和上面提到的本地公立學校更相似。其次在真正寓教於樂的國際學校,其學校的課程進度讓人有些匪夷所思。比如在很多國際學校,到了小學三年級才教9+5,小學四年級才教乘法。這個進度可能會讓有些中國家長尤其焦慮。
Source: 我為何放棄香港國際學校?
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的同時(一般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還會送孩子去各種才藝班。一來可以補一下校內學科(比如中文,數學等),二來可以發展一下孩子的特長(比如鋼琴,游泳等)。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如果把學費和補習班的花費都算進來,一個孩子一年20萬港幣(2個孩子就是40萬港幣)並不少見。
香港的教育現象也是香港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從內地家長的視角來看,讓孩子花很多時間學習粵語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和價值。花相同的時間,我可能寧願讓孩子把普通話和英語練練好。因此即使每年要多付不少錢,很多家長也咬牙認栽。可是從香港本地人的視角來看,如果你來香港定居,成為「新香港人」,當然應該學習粵語,否則你怎麼能稱得上自己是香港人呢?我和一位香港的朋友聊天時談及此話題,他說:我去你們北京和上海,要學普通話。那你們來香港,也要學廣東話呀。如果你的孩子在香港長大,卻不會說流利的廣東話,沒有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香港朋友,他算香港人么?
在我看來,廣東話可能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是香港文化和精神的載體,但同時也把香港社會無形中割裂開來。那些去私立學校的孩子,一路讀上去接觸的可能大多都是老外或者新香港人的孩子,和在公立學校成長的孩子接觸的完全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都在香港,但是過的確實完全不同的生活。等到將來他們長大,要他們互相理解對方的苦衷,感情訴求和價值可能難於上青天。這讓我想起以前上海也有很強的地域文化和自豪感。每當一群上海人聚在一起時,他們可以嘰嘰喳喳用上海話聊上半天,完全無視邊上聽不懂上海話的「鄉下人」。但是現在已經基本沒有這個問題:即使是上海人的孩子,在家裡也經常用普通話,因為學校里說的都是普通話。
但是香港不同,她雖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享受「一國兩制」特殊待遇的特別行政區。如果國家教委想要在香港所有的學校推行普通話或者簡體字,第二天可能就有好多香港人上街抗議了。可是香港又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讓其他中國人一定要學粵語似乎也有強人所難的地方:如果我去上海之前要學上海話,去廈門前學福建話,去西安前學陝西話,那我簡直就是寸步難行了。所以在香港的「新香港人」會選擇「未來語言(即普通話和英語)」,而絕大部分在香港的本地人則更珍惜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兩者之間無形的鴻溝和隔閡,可能在孩子上幼兒園那一刻就已經發生了。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和香港對比一下。新加坡也有不少國際學校,大約一共有4萬名學生在國際學校就讀(Source: http://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united-world-college-halts-intake-of-singaporeans)。但是如果是新加坡公民,要入讀國際學校的話需要教育部特批。教育部對於新加坡學生入讀國際學校的態度是這樣的:
Quote
Singaporean children, by and large, should attend MOE mainstream schools, which provide a comm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help build a national identity, a common spirit and social cohesion.
Only exceptional cases, such as a child facing strong reintegration challenges after a prolonged period of overseas schooling, are considered for admission to foreign system schools on a case- by-case basis.
Unquote
就是說新加坡教育部的政策是所有新加坡孩子需要上公立學校。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孩子在海外已經上了很多年學,無法融入新加坡本地學校)才能在教育部特批允許後入讀國際學校。絕大部分在新加坡國際學校就讀的新加坡孩子都有雙重國籍(在21歲前允許持有雙重國籍),其父或母是外國國籍。如果孩子只是新加坡籍的話,要進國際學校基本不可能。
在這個問題上新加坡和香港的差別讓人感到很有趣。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過,新加坡和香港的一個很大區別是:新加坡崇尚政府管制,而香港追求市場自由(香港和新加坡擁有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為什麼看起來更專制的新加坡,底層人民過的更幸福? - 伍治堅的回答)。有一種說法是新加坡除了政府允許的什麼都不能幹,在香港除了政府不允許的什麼都能幹。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和新加坡人相比,香港人的自由度要大很多:他們有很多選擇,貴的學校,便宜的學校,講廣東話的學校,講英語的學校。但新加坡人沒有選擇,最多是好一點的公立學校,或者差一點的公立學校。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認同選擇是有價值的,有的選當然比沒得選好。當然有的選也意味著你得花時間去研究比較做出理性的選擇:這可能也是香港家長要比新加坡家長累一點的原因所在。由於政府已經幫新加坡家長做出了選擇,因此在擇校方面新加坡遠沒有香港那麼複雜。
說了那麼多,希望大家不要誤以為我對香港的教育有任何成見。香港的教育選擇自由本身並不一定好或者不好,事實上不同的人對此也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可能寧願保留選擇的權利,在做出充分對比後做出自己喜歡的決定;而有些人可能寧願把選擇權交給政府,信任政府會幫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也有人可能希望兩者兼有:既有自己的選擇權,同時政府也會做出一些管制來制止不公平競爭並防止兩極分化過於嚴重。我希望以上的分享對於想移民去香港的,或者想對比一下香港和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朋友有一些幫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比較多,除了遊行平常大街上幾乎見不到人都在地下。
室內冷氣很冷,夏天也都是西裝革履。
街道整潔乾淨。
做生意的開店的公職人員很客氣也很尊重你(最起碼錶面)。
求人辦事,能做就能做不能做就不做,收多少錢都提前說好,辦不成錢退給你不會扣留一部分。
資本主義一切私有,港口碼頭隧道橋樑。
一般都會說英語普通話粵語三種語言。
相比於國內,絕大多數人都遵守交通規則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眾場合抽煙。
說話喜歡夾雜著英文單詞。
吃住行消費高,奢侈品電器進口貨便宜。
喜歡旅遊。
兩百萬人住廉租房。
喜歡來深圳包二奶。
外表乾淨整潔,哪怕是很舊的衣服也要整潔合身。
幾乎每人都帶表。
三星和三星以下酒店標間面積相當於國內連鎖酒店的三分之一左右。
青島比進口啤酒貴。
香港政府指定的商店,購買之後半年之內可免費退換貨。
與內地的區別逐漸在縮小(仍有差距)尤其是深圳。
目前就想起這麼多
哇,繁體答案都是固定句式的呢。「香港是一個XX的社會」。這樣子。題主,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不同身份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麼具體說說我見到過的吧。
有位現在嫁給了一個香港人的阿姨,她因為早年在美國打拚的關係,所以其實一直不太了解大陸的現狀。於是我們一家去香港玩的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就發生了。她的話語里充斥著的都是對大陸的無知,比如去吃甜品,得在剛吃下去的時候就做出超級美味的樣子,因為她已經笑眯眯在等待你的驚嘆(其實我自己是覺得沒有魔都的好吃啦),去吃各種小店也是。一直都在說她和她丈夫買的房子,是二手的,約莫30個平方吧。
可能會覺得以上我說的並沒有幫助。但是我只是想說,你問的這個問題太大了,因為每個人對於香港的感覺不一樣。我去過幾次,但是每次都有不太讓人愉快的事情發生。
1.有一次在SOGO,一個外國小孩沒注意摔倒了,我爸爸去扶起來,被菲佣(也可能是大陸的,會說普通話誒。)指責說摸小孩。(這件事充分證明外國小孩也不能扶。)
2.在地鐵上,我媽媽一不小心碰了一個女孩子的愛瘋,掉在了地上,當即道歉,並無損壞,你造那個女生瞪我媽媽瞪了多久么。後來我爸爸說要是再瞪下去他恨不得直接買個手機給了算了。
3.有一次晚上回酒店的時候,我跟爸爸說了句不知道啊,結果旁邊一個港男鸚鵡學舌。
而這只是隨口說的小事,這個城市的不友好一次比一次厲害,這是我,一個大陸人能夠切身感受得到的。但是如果是香港人自己,他或許並不會覺得這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所以這樣一個問題,勢必會有兩種回答,不過在知乎上可能是另一種更政治正確些。
哦對啦,我這個並不是在說歧視的意思,歧視和不友善在我自己看來是兩個意思。我只是說說我自己的體會,而我的體會肯定不如在香港生活的人那麼深。畢竟在大陸我覺得人沒有那麼不友好,當然啦,這也是我自己的體會,我活得時間肯定也沒有很多人年長,接觸過的人肯定也沒有很多人多。如果有見識淺薄的地方,那麼讓大家見笑了。
在這個社會上,是要允許有不同的觀點的,形容一個社會,也絕不是只能有一種態度。
因為親戚在那邊,於是每年都會去幾次。還是比較了解這個地方的。可以淺談。
民生
香港是一個很富貴也很平凡,一邊是紙醉金迷的中環,遍地的LV DG,全部男士西裝楚楚,女士風姿卓越;另一邊是西貢,屯門,一水兒的漁村和村民,淳樸,簡單,吃海鮮的好地方,而且確實便宜。
菜很貴也不貴,大概是10多20塊錢一斤的青菜,100-200的一隻雞,其實大陸這邊超市的無公害蔬菜比這個價格貴的也是有的,大陸的肉也是開始流行貴貴的土豬肉。包裝食品倒是便宜,可樂4塊錢是可以買到的,6塊就可以買到進口的櫻桃味可口可樂,瓶子還漂亮,蕎麥麵只要10多塊錢一包,諷刺的是,大陸這邊很喜歡在香港這邊買米買鹽買油買面,因為這邊是「特供」,食物質量抓得嚴,而且食鹽不含碘。
香港的盒飯大概是30多塊錢的樣子,有次在一個小巷子吃20多塊錢的雲吞,也是好吃的。
表姐只是香港的小文員,跟丈夫兩人開一輛寶馬小跑車,卻租房子住。可見香港最貴的並不是吃的和出行,而是住房。1000萬也許可以買到一個不足100平米的兩三居室。當然大陸也在趕追,10萬一個平方的地段在京廣深也不是沒有。
香港也有很多大陸衣著牌子,好像百麗或思加圖這類的。比這邊略貴一些。打了折都要六七百。倒是HM ZARA異常便宜,常年五折sale掛著,一百塊錢能搞到一條好看的褲子或裙子。進口的東西會比大陸便宜,特別是化妝品和手袋更是搶購的重點。大陸500+的sk2,那邊只需要320港幣。便宜一半。3000-4000元級別手機在小店買大概會比大陸便宜600+。
人文
香港的人總喜歡走得很快,很快很快。這不是大陸二線城市走路一搖三晃的閑散感覺可以理解的。穿著高跟鞋的姑娘可以百米衝刺趕公車。有時候去香港,不直覺腳步也想要加快,只是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
香港的人都很和善,有些說普通話的朋友去那邊玩,路過的中年大嬸看見問路,甚至熱心地走兩個街口直接把人領到了地方。也常常看到路人去幫助一些不知道怎麼坐地鐵或者坐車的人。一方面他們卻很偏激。好像我的姑父就很喜歡跟我討論一些大陸政治。在他們的眼中,這邊的政局是可以討論嘲諷和揶揄的。這是我們這邊又紅又專的中年人不會去觸及的話題。有時也會覺得他們很偏激,但是想一想,也是各自看問題角度不一樣,還有吸收的信息不一樣造成的。
香港很冷靜。服裝的喜好總是冷靜的黑白灰。個別文人會配合黑色粗框眼鏡和純色棉麻t恤。逼格和小資,簡直就是他們的寫照。他們執著著一些小情調,文人氣息濃卻偏執,香港文人也愛稱香港是文化沙漠,比起國內確實不太大氣的。
常常來大陸開講座的梁文道、又一山人還有其他的一些藝術家等等。梁文道可以算是一個比較能聊的人,他喜歡用政治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其他的總是感覺很冷僻,不有趣,老學究,興奮地說著自己領域的東西卻不在乎你感不感興趣。
但是其實梁文道在香港開講座的時候,去看的人也是寥寥。香港的下一代對這些,不感興趣。
香港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矛盾體。她很大又很小,很空闊也很擠逼,很文明也很無知。
談不上喜惡,雖然它的故事有點複雜,它有點傲嬌,有點不聽話,但最終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城市而已。
香港是一個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排隊上的社會。造成的結果就是,香港人普遍顯得很忙碌,節奏很快,但效率並不高。例如銀行服務,簡直一生黑…
只能帶二罐奶粉的社會
沒想到會有人 @青貓 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按照慣例我是不是得先感謝一下。
我始終認為,沒在一個地方長期生活過,只旅遊去過或者探親去過幾次的話,對那個地方是沒有發言權的(當然,在一個地方長期生活過也不見得有比別人更客觀更深邃的感受)。
樓上的很多知友已經從總體和細節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就不贅述了。
我只想說說個人的一點感受,也許不太準確,但是請耐心看完再開噴。
嗯,現在的香港人群正整體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上個世紀的優勢是他們還慣性地保持著大陸的優越感,但是這種優越感又無時不刻的受到著由於眼界的增長帶來的衝擊。他們可能內心已經承認,大陸確實在高速發展,但是嘴上絕不會承認,甚至還會說些什麼大陸的不好的一面。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人性的。我相信,如果大陸繼續保持這個發展勢頭的話,總有一天,香港人會放下那種不切實際的優越感。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羅湖關口就像一道牆,香港有時會扒著牆往牆的另一面的深圳那邊看,看看深圳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但是一旦被牆那邊的人發現他在看,他嘴上定是不承認的,而且還會說「開什麼玩笑,我怎麼可能對你們感興趣」。
另外一個就是,雖然沒有什麼歸屬感,但是我還是真心希望香港繼續好好繁榮下去的。
這個世界是個開放的世界,也是一個一體的世界。那就意味著,大家都在拚命發展。即便這樣,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是會落後的。如果你不好好發展,被世界的大潮甩下去是必然的事情。所以,香港應該好好發揮自己的優勢,保持繁榮。如果心態放不正,耽誤了發展的機會,以後想追回來,恐怕沒那麼容易了。不要和我說香港有這樣那樣的優勢,當年的四小龍四小虎還在嗎?沒有強大的實業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將科技轉化為產業的能力,一場大風暴就能讓你萬劫不覆。所以,香港人現在老懷念過去,抱怨當下,而不知努力,我就不說什麼了。
當然,按慣例,末尾我要說些香港的好話,具體請參加其他知友的回答吧。
就這樣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