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這句話?

「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出自叔本華的《關於獨處》。
在各種社交網站上【主要是知乎】,被傳輸了很多負面情緒,有些用戶的答案充滿著偏見,可能看知乎的時候時間緊迫,並不仔細思考為什麼我排斥或贊同這個答案便匆匆看下一個,但是這些答案破壞了我的思想體系【別說我這樣的人居然還有思想體系,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思維模式】我更嚮往自己之前的狀態,不免贊同叔本華的這句話,但是交流對於一個人獲取信息資源無疑是有所幫助的,那麼該怎麼看待這句話呢?


叔本華的這句話,在原著中上下文都有很長的論述,其實答案自在其中,我就引一小段好了。

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
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個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
自身。進一步而言,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
倒對他大有好處。否則,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而對此損失他並不會得到任何補償。

但是,這句話只有在叔本華的哲學體系中才有其意義,單獨拿出來,無論是分析,贊同,還是批駁,如何看待,我覺得意義都不是很大。
真的要說我的個人感覺的話,只能說,人和人的交流是一種互相影響的過程,互相影響之下有所變化是很正常的,而變化未必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如果變化就是奪走自我的話,那麼這個自我被奪走就奪走了吧。

至於獨立思考的能力,我覺得你先要定義啥叫獨立思考,比如說鄧妍說過:

我們平時說的獨立思考能力,我想並不是指把自己關在小黑屋一個人算題的能力。

我很同意,當然她的後半句我不同意XD
事實上知乎獨立思考問題下的大多數答案,我都不同意。
我覺得「獨立思考」被過譽了,現在關於獨立思考的論調,就好象你要求所有的人都是 Jobs,不是,你就不是人,好了先不說這個了,因為跑題了。
我覺得你有所想法,能夠提出這個問題,就已經很好了。
我對你的建議是——忘掉這句話。
當然你忘不了的話,那我的建議是好好學叔本華,然後再來看這句話。


這句話太容易解釋了,就是被別人同化了,然後自己感覺很不爽罷了。


我很能理解題主的困擾。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往往是作者原有的思想體系對一些問題的答案是有一定取向的。但是並非這個領域中的每一個點都思考清楚了。(實際上誰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點那麼多,誰考慮得完呢?)這時當一個帖子的點打在這個未思考清楚的點上,得出的是和你取向不同的結論,但用到的卻是被你高度信奉的論據時,你就會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好像整個思想體系都被擾亂的感覺。

一般直接對撞的觀點都不太可能引起你在不贊成的情況下的焦慮,一般都是一些切入角度非常刁鑽的帖子才可能引起你的焦慮,可能這個帖子中的答案一部分是你贊成的,一部分是你反對的,本來這兩部分在常理下是相反的,但是其實這些都是可以有方法有意或者無意地順向連在一起的。這種答案你看到了,就會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舉個具體的例子吧,是兩個不同信仰者的對話。鑒於我國無神論佔主導的現狀,這個例子會比較容易理解。(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麼情況下,你會在交流中感到焦慮,卻說不出原因,而不是在討論信仰問題,信仰問題只是個背景,特註明)

我的一個很有愛心的朋友是基督徒,他傳福音的能力很強,因為他總是能夠設身處地,而且真誠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解決對方的各種疑問。所以他在遇到大多數因為被洗腦而成為無神論者的朋友時,從來都是得心應手的。因為這些朋友問出的問題,諸如:「你說神存在,為什麼我看不到他呀?」 這種問題在護教和宣教的學問里都被研究了幾百年了,完全不會引起我的這位朋友的困擾,反而能藉此機會,讓他們能對基督教產生更深的理解。

但是,他有一天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碰到了一個釘子,在那次分享的過程中,他感覺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就是題主那種「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的感覺。

他遇到了一個出身於基督徒家庭,但上了大學後轉變成西方意義上的弱無神論(不可知論)的信奉者。這類無神論者的特點是他們的信仰選擇並非出於成長環境的慣性和洗腦(比如中國大陸的很多無神論者和西方國家的很多基督徒就是這麼來的),而是出於自己慎重的選擇。

他感到尤其不爽的是,交流中對方向他發出的這樣的質問:「以人類認識世界能力的渺小程度,怎麼可能確知神的存在性呢?」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上,也屬於戰五渣的問題,但具體為什麼渣,與主題無關,在此不表。關鍵在於這個問題相對於我那個朋友平時一貫遇到的那些幼稚的詰問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我的那個朋友不是專業傳教的,僅是出於一腔熱情和分享的精神。他壓根連不可知論是什麼都沒聽說過,更別提這方面的問題的思考了。他在這個問題上當然有明確的傾向:「神的存在性當然是不容置疑的」。他聽到的這句話的結論是與這個傾向背反的:「神的存在性不可能為人們所認知,神的存在性問題是不可知的。」但這個論點用到的論據卻是他大為認同的支柱理念:「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是很渺小的」。實際上當初他選擇基督教信仰,並且在隨後說服別人採用的方法中,這個論據都發揮了非常堅定的作用,對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認識點。這麼幾個要素混合在一起,就導致了一種認知上的不協調,而不協調的認知就會產生焦慮感。因此我的這個朋友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這裡只是他們討論的問題中的一個例子,他們還討論了很多類似的吃蒼蠅的問題)

如果我舉的這個例子本身也讓你感覺讀起來像吃蒼蠅一樣難受的話,你可以回過頭去看看這是為什麼~


題主看清「頻繁」兩個大字啊!而且從你的描述來看,基本上都不能算是交流吧!認真看也是一種交流!


我覺得這是大實話。


我告訴你吧,我有個沒有道德的父親,不會把別人當人看,當然,也有我,水泥房,等等,我當時才4歲,目前我20了,16年前的事我依然歷歷在目,為什麼那麼煩他,說不出來,它就這麼站在那裡,我叫它滾,我媽說他是爸爸別叫,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多年都無法遺忘那種煩躁痛苦感,且16年都忘不了,知道我20歲發現自己人格解體的時候,讓一個不配做父親的人做了你的父親,有句話不是謊言,但我還是必須得承認,我從小就是沒有獨立權,別怪我為什麼不從小出去打工獨立脫離它,我4歲到20確實沒有出去打工,只有現在才出去了,主要是沒有意識到該出去,b父親的自以為是,畜生來形容吧,也怪我為什麼不去獨立,人格解體,不想說了,這種感覺你是不知道有多疼痛,手機掉了打110,你自我掉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這種不斷依賴,失去,依賴,再失去,依賴,徹底爆發為幾種人格碎片,然後又以這些人格碎片去承受其它更大的痛苦,(連環效應,被破碎了以後就像利滾利一樣帶來其它真實的痛苦),還好,你意識到自己是因為這些問題而被擊垮的時候,看著地上滿滿的人格碎片,以及目前人間底層的處境,這麼說吧,後面,刀光劍影()「」家,前面,萬丈深淵(帶著你破碎的人格碎片去面對正常人都無法面對的世界)。

沒有人會了解這個病,人間不相信,你也不了解,人家總說我像喝醉了一樣,其實那是病症的副作用


原來如此,心神一直滑跑不上天都是被擾亂了...


題主說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思想體系我覺得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題主之所以感覺到被知乎上的一些答案破壞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是因為自己的思想體系還不夠完善,體系內很多盲點或者說沒有自己個人想法的點,在看到他人對同一個問題的描述時很容易就被動搖從而感覺到「失去了自我」。
知乎上絕大部分答案 我個人觀點看來都是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的,「交流信息有幫助「是為了讓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讓對方把信息傳遞給你。
就像我上面說的這段話,我覺得題主這時候不應該覺得有道理或者沒有道理,而是看這段話讓自己想到了什麼,思考了什麼,」你覺得它有沒有道理「這個過程對自己,對我一點實際作用都沒有。


如果你覺得,別人的言論破壞了你的思想體系,那隻能證明你的內心並不是那樣堅定。
我們本來就沒有生活在真空中,我們接受著自然所賦予的空氣,陽光,水分,營養,來建立自己的身體。我們生來需要學習別人的語言,行為,來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
所以,說是自己,其實不全然是你自己。你的成長,你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別人」的存在,受到別人的影響,只在於,這種影響是細微,還是強烈。
所以,你又何必在乎「與己不同的人」?
你又何必在乎是不是「被奪取自我」?
說到底,大家之於彼此,都在散發著個人的影響,只在程度不同而已;都是與己不同的人,只在你的接受度而已。


推薦閱讀:

吃掉藍藥丸可以回到十年前,吃掉紅藥丸可以回到十年後,你選哪個?
道德是怎樣產生的,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你嚮往過天空嗎?
太極理解為道,兩儀理解為陰陽,是這樣理解的嗎?
何為感性?何為理性?什麼又叫知性?他們的聯繫和區別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哲學 | 人際交往 | 能力 | 獨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