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木心的作品,從哪本書開始看比較好?


《哥倫比亞的倒影》

這本書木心自己說是嘗試各種寫作文體,也是最早出版的散文集子,其中的《上海賦》堪稱寫舊上海的經典,對上海市民和世俗生活的刻畫入木三分,對中國人性和文化扼其要害,點到為止,讀完令人掩面嘆息而又回味不絕。首篇《九月初九》一賦到底,將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做成精緻點心,呈獻給有品也有格的讀者,自己卻悠然而淡然地轉身離去。《林肯中心的鼓聲》是獻給藝術家的,我猜也是木心獻給自己的。

木心大陸市面上的書基本都翻過,有數本反覆閱讀。以目前閱讀體驗,木心是文字和內容的頂級玩家,隨便幾筆(其實可能修改過無數遍),便製造出一種或濃郁或恬淡的氛圍,這種氛圍不是用詞用句直接點出,而是在所有文字的背後,總有一個深厚的形象、一團生動的氣息在那。就像小說中的高人對決,身未動,氣已現。

老子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關於木心先生的作品,建議從散文入手《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西班牙三棵樹》等作品(廣西師大木心作品第一輯)。
其次可以讀讀詩歌,先生的現代詩頗有些韻趣,古體詩頗有些琢磨勁頭。
建議還需讀讀他人回憶木心的文章,如陳丹青,梁文道等等。但須辨別哪些是真心,哪些是假意。

不建議以《文學回憶錄》入手。原因有三。一者,此書參以中西文藝,如對中外文學藝術沒有一個宏大的知識背景,讀先生這本書容易流於其言論表面,反而對自主思索不利。二者,先生的藝術素養極妙,但是論嚴謹的學術造詣則有待真正爭論,《文學回憶錄》中涉及的史詩頗多,爭議頗多,不可盲信。其三,先生的風格是恬淡逸趣,有一股精神上的貴族紳士氣,散文最為明顯。


我自認為先從《魚麗之宴》開始,本冊都是木心先生的訪談錄,篇篇精彩,都是面對面或者電話約談,比較平正好讀,能對先生的創作觀藝術觀文學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最後還附有一篇憶舊長文《戰後嘉年華》,看完此冊然後再開始看其他的比較好一點。添加一句,我認為先生的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比散文俳句更好看。


個人閱讀體驗。
不建議先看《文學回憶錄》(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不能算木心先生寫的書)這本書高二時候看的,初讀覺得有不少精妙的句子,但整體缺乏背景知識,對於有些內容並不能讀懂,覺晦澀漸而棄之。讀了先生的幾本書之後,但好像大家了解他最多的還是《文學回憶錄》,有點兒遺憾的一件事。(當然我也是由這本書開始接觸木心先生的作品)
《哥倫比亞的倒影》,推薦初讀,理由@wsivoky 已經說的挺多了,私心也很喜歡這本。剩下的《瓊美卡隨想錄》、《素履之往》、《即興判斷》、《魚麗之宴》都可以開始了。《溫莎墓園日記》也推薦。木心先生的詩集沒讀過。
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想起來高中圖書館裡木心先生的書上積了一層薄灰,拿去借書處掃碼的時候,阿姨說,啊好像都沒人借過這本書。瞬間覺得惋惜。


在香港做過一次木心彌撒夜,是為了紀念木心老先生的,到場喜歡他的人大多讀中文系出身,那晚大家看了很多先生生平的視頻,還有畫作等等。

你可以看看梁文道陳丹青談木心的片子,多了解作者的經歷與背景,對讀他的文章很有幫助的,我讀的第一本是《哥倫比亞的倒影》,最喜歡的是裡面「同車人的啜泣」。

採訪梁文道(談木心先生)


從簡易到繁難:

1.從《魚麗之宴》開始:其中
《戰後嘉年華》自述其年少藝術求學路;
《遲遲告白》講其旅美期間,散文的寫作緣由來去;
《海峽傳聲》關於其經歷娓娓道來,「文學魯濱遜」,把其對歷史,哲學,文學,宗教的觀點態度聊的頗有滋味。

2.再讀其詩歌或者小說《溫莎墓園日記》

3.再讀散文或者《文學回憶錄》

4.《詩經演》用來壓軸,反正我看不懂


《溫莎墓園日記》
先讓你被震得五體投地再說
剩下的拗口不拗口,晦澀不晦澀你都是以崇拜的心情看了
《哥倫比亞的倒影》不懂的人看了未免覺得滿篇囈語,無趣得緊,閱讀心情打了折扣,不太合適用來開頭


我最近在慢慢看《文學回憶錄》,如果你對文字的掌控能力有些敏感的話,從這本書讀起吧,會慢慢地佩服,慢慢地懂,會覺得這樣的一個人,幸虧留下了他的文字,否則我們跟他共生一個時間段,沒看到他的文字,就太遺憾了。


推薦溫莎和雲雀里的俳句。


《溫莎墓園筆記》


凡事等久了,待得到,先是欣喜,而後悵然:我是如此,不知他人如何。-

初入圖書館時便惦記著木心的書,尤其對老先生的散文頗有期待。這望想來自梁文道,梁在《開卷八分鐘》里介紹說:一個雨天,逃進台北的小書店,隨便翻翻,翻到一本名字《同情中斷錄》的書時,見扉頁上寫:本集十篇,皆為悼文。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梁說他當時被震住了,居然還有這樣的說法。這有什麼特別:那時我在心裡說,現在,我必須說:我也被震住了,並且同意梁的說法:能出此話,其一要有大智慧,其二要有膽量,「智慧」與「膽量」不分先後。這本書的作者正是木心。-

梁在節目中介紹的是木心的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從節選章節來看,確實不俗。比如談美貌:美貌不需要休息。美貌是一種表情。別的表情等待反應,例如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嘻笑。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反應義務的挂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先不說贊同與否,這提法就十足新奇,再看:其實美貌這個表情的意思,就是愛。這個意思既蘊藉又坦率地隨時呈現出來。擁有美貌的人並沒有這個意思,而美的是這個意思。當美貌者摒拒別人的愛時,其美貌卻仍是這個意思:愛——美貌者難於摒拒別人的愛。往往遭殃………美貌的人睡著了,後天的表情全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倒是由於撤除附加的表情,就尤其感動人,故曰:睡美人。-

這是個可愛又睿智的老頭兒,而且可愛必須在前。我這麼說絲毫沒有貶低的意思。今天得到一本木心的書,大喜。坐定,手上是《溫莎墓園日記》,小說集,首篇《美國喜劇》看閉,頗有感慨,感慨超出文字本身。

通過引文,足以看出木心先生行文的大概:簡,潔。首篇小說,知道這種風格延續,不,應該說是貫穿。如此,小說給我的感覺——也許你已替我說出——像他的散文,可愛,睿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文字本身的美,現在已很難找到這種純凈的文字美。並非謀局的巧妙或者辭藻的華麗,就是小段局部的美,雅,且有魅力。正如梁引用曾是從木心的陳丹青的話:像從五四里走出來的文人,未有中斷。而大陸的這種傳承幾近絕跡。我喜歡民國的文人,尤其是魯迅,而陳是我敬重的,於是他讚賞木心的文字,即使我沒讀過,也會被吸引去,且期望頗高,看了他的散文,尤其如此。但看後他的小說,卻非如此,而是本文開頭的感覺,不免想:他,還是散文好。寫美依然美,可愛,如:帶帽,背影窈窕,腿纖長,側首時帽檐閃露下頷,尖,口唇,薄。服飾經過悉心調理:白衫白裙白襪,黑高跟鞋黑綢腰帶黑皮包黑草帽,帽綴白結——我笑了一下,為了風格,宜塗黑的唇膏。依然睿智,如:三十多歲,是受騙的年齡,自以為不像少女那樣容易上當了,又心虛得認為別人已是不要她上當了。如此句落,比比皆是。但這是文字本身的美,適宜散文。於是把小說當散文讀,不免悵然。或許也有期望的一部分責任。

啰嗦是我,還要告訴,木心的文字是出世的,經歷過後的開闊,閑暇時,偶爾讀讀,以作娛心,尚有一點啟智功用,若要在這裡尋求入世之法,只能說走錯了地方。小品而已,偶爾怡情。


文學回憶錄。
在木心的書里,這本是比較通俗的。
木心認為,有些話是說過上帝聽的,有些是說給凡人聽的,因為這本書是講給學生的,所以屬於後者,在一些很有深義的話後面都加了註解。
而他其他的作品,是說給與他同樣高度的人聽的,用他的話來說,不將讀者看低,換句話講,又或者像老子那樣,有一種傲氣,只願把話說給能聽懂自己的知音。
因此是文學回憶錄。


《素履之往》不錯,短小精悍,又不乏深邃的思考。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慢有慢的成因,慢有永恆的神秘,很多人因為《從前慢》這首小詩愛上木心,從前慢收錄在《雲雀叫了一整天》,可以從這本書開始體悟下木心,感受他感情的充沛以及字里言簡意賅、直擊人心的清晰。木心不矯飾、大氣的訴說光陰前無古人,推薦《雲雀叫了一整天》


都別裝了,讓我來。
不用考慮,是《素履之往》和《即興判斷》
就這兩本最好讀,木心八種其他的讀起來真的要費很大的力。
當然出了文學回憶錄後,這個也蠻好讀的。


瓊美卡隨想錄


果斷《素履之往》


從詩集開始看起吧 木心的詩集都寫的太美好
《雲雀叫了一整天》《我紛紛的情慾》 溫情又俏皮


建議先看丹青《文學回憶錄》,之後讀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木心先生的作品我不敢評頭論足,但是一定是要反覆讀和琢磨的。


文學回憶錄,讓你先了解這個人,之後你對他的作品會更有體會


推薦閱讀:

閱讀時,手機上的字體越大越保護視力嗎?
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读者问答后 是否可以重新评价南派三叔这个人?
上山磨礪獨居能帶來什麼?
韓寒是否會後悔當初放棄念書?或抱有遺憾?
劉瑜和柴靜,你更欣賞哪一個?原因是什麼?

TAG:閱讀 | 木心孫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