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是什麼意思,怎樣用現代社會價值觀來理解這句話呢?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看過先秦諸子的學說,發表一點愚見:
在古代的時候,隱是指士子的歸隱,他們多是因為仕途不順或者不滿官場黑暗才選擇了歸隱。
隱於野(理解為山林)的人,不能接受黑暗的現實,需要時刻以清靜的環境來凈化自己,才能達到心中的境界,視為小隱。
隱於市(理解為集市)的人,能夠面對現實,在一個相對平凡單純的環境中自我凈化,而不迷失自己的信念,視為中隱。
隱於朝(理解為朝廷)的人,不僅能夠面對現實,還能與污濁的環境做鬥爭,在黑暗的環境中,能夠大智若愚,保持自我的境界,視為大隱。
歷史上做到大隱的,我想只有隱士哲學家了,最早的是老子。老子的學說是無為和出世,但是他自己卻一直宣揚自己的思想,討論救世藥方,看似是在有為,入世,其實是一種大隱。
這句話的出處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應該是道家學說的體現,道家學說的觀點都是反著說的,所以你需要用反著來的觀點理解。
至於你說用現代的價值觀來理解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追求,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里,都要堅持自己,不要被外界的環境所污染


古人的野、市、朝我們現在應該都不能實打實地理解,其實說的就是希望依靠外界環境安寧來達到「隱」只是小隱,或者說形式上的「隱」。而即使身處喧囂的環境、朝野的鬥爭也能保持心境的幽遠的才是真正的隱士,於我們的意義亦在此,無論處於何種環境,都應該學會保持心境的平和。


真正的寧靜是發自內心,與環境無關。
「心靜自然涼」、「閱讀於鬧市」、「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些大家很熟悉的句子都是在強調內心的作用。

一般人內心的寧靜需要藉助外部條件,比如旅行、遠足、獨處,我認為這基本等同於「小隱隱於野」。
還有一些內心強大點的人基本可以做到在日常保持平靜心態,不焦躁不浮躁,這算是「中隱隱於市」。

我認為經歷過波瀾起伏成敗興衰而後能看透勝敗,有了物質滿足的人才有「隱於朝」的條件,但卻不一定能夠做到。人需要先滿足溫飽,還會有更高的追求,這個參考「馬斯洛理論"即可。

「隱於朝」可以說是人精神追求的一個最高表現形式。至於能不能在滿足了物質和一般層次的精神需求之後,還能在已有的生活狀態下做到內心的淡然、不爭,這就要看個人修鍊的程度了~

估計我還很長一段時間只能保持在「隱於市」的層次......


就是小隱隱於髮廊,中隱隱於會所,大隱隱於中南海。


前提是對社會不滿的人,有改造社會的願望,如果直接表達會被幹掉,所以選擇一種方式隱藏自己改造社會的本意,假其他方式來達到目的,用通俗的表達就是:
1、小隱隱於野,就是在屏幕後面吐吐槽,用言語表達一下自己的願望,多數知乎上的人就是這類;
2、中隱隱於市,就是假裝是個生意人,進入商界做一番事業,通過經濟手段來改造社會,像馬雲、任正非屬於此類;
3、大隱隱於朝,就是假裝對現有體制的認同,進入政界,獲得權利後直接通過政治手段改造社會,像戈爾巴喬夫就是此類;


一點個人的看法

小隱無疑是一種消極逃避的處世方式,而中隱隱於市,雖然能力上可能有所限制,但至少已經有了直面黑暗的態度。至於大隱隱於朝,不僅有深入暗黑時事的心態掙扎,又有能力和手段的極致體現,可以說是理想主義者的中的佼佼者,也是每個理想主義的終極夢想了。於私為君子,於文為鴻儒,於國為輔助。畢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修身而後齊家,治國而後平天下。

放在現在來看,小隱雖得到了保持了眼前的清靜,卻沒有和社會的接觸,沒有社會化,也沒有經歷世俗的人生階段。已經很難稱為一個「人」了。而中隱隱於市,雖稱不上有作為,至少保持了個人的社會功能,也能渾渾沌沌地過一生,和世界井水不犯河水。至於大隱隱於朝,既得到了心安,也經受著考驗,也有政績上的建樹。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然後利用這一意義來做一些主觀上認為可為的改變。不僅在世俗紛擾中保持了自己的理想,還能將其概念付諸實踐,可以說是一種「理想社會實驗」了。民國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人,歷朝歷代也不缺少這樣的身影,這些人能夠出現,既是其自身之幸,也是世人之幸。


隱,無論是大隱小隱都是因為與他人的生活、思想不同。身處市中,對有的時候隱於野,就我而言可能是因為內心的逃避,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想要找個沒人的地方隱居。而我,僅僅生活在學校里,面對的也只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生出這種逃避的心裡,只能說我的精神境界還是太小了,而身處更加複雜的環境中(隱於朝)面對爾虞我詐,一群想把你拉下水的人,還能如隱於野中的人一樣內心平靜,才是真正令人敬佩。


是不是受這句話的影響,大家會覺得大山裡田園生活境界就不高,,適用每個高人嗎?
好比老說第一個女朋友第一個男朋友的,媒體說多了,第一個真就追憶起來,其實第二個也許更難忘好不好?呵呵,


隱,我理解為藏;藏,我理解為堅持;堅持,我理解為明白。應該明白什麼時候堅持,什麼時候隨波逐流,理解而靈活運用,然後開始發現這兩點之間的漏洞——稱王稱霸


這就叫大隱隱於朝。


大隱隱於朝大概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去讓社會能更好一些吧


推薦閱讀:

人真的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么?
我是92年的,出來工作四年。迷茫,隨波逐流,從沒有認真的正視自己。如何確立自己的三觀?
一個人應該怎樣度過他的一生,平庸或是偉大?
如何確認一件事情的事實性?
天天聽相聲對人生會有什麼影響?

TAG:閱讀 | 文化 | 人生 | 心理 | 傳統文化 | 社會 | 人文 | 人生觀 | 傳統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