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適用於社交網站嗎?

傳統的 Web Analytics 方法論和工具都是以 Page 為核心的分析,而社交類網站明顯是以人為核心。


(謝謝趙巍的推薦!這是周兄早晨給我的問題,抱歉答覆晚了。)

我覺得問題描述本身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也許問題的側重點更多的是網站分析如何用於社交網站。

最傳統的方法確實是以page和點擊流為核心的,這些元素對於社交網站同樣重要,對於了解網站內容的熱度和設計的易用性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參照。

另外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分析,我在博客中也多次提到過網站分析最終研究的是人的行為和特徵,應該以人為核心。這一點對於社交網站來說就更加明顯了。可喜的是現在很多工具和方法越來越注重收集「人」的資料,像Unica NetInsight, Omniture SiteCatalyst / Discover和SAS Webanalytics都可以對一個人進行跟蹤,收集所有的預先配置的信息,甚至實現和CRM和其他數據的整合; 同時他們都提供原始數據的導出服務。 就連Google Analytics也推出了5個個性化變數可以用來給visitor分組。如果採用自主開發的,或者安裝開源的網站分析軟體比如piwiki的話,那麼對於任何一個Visitor ID的資料都存儲在了資料庫中。

所以,在數據收集層面上是沒有問題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些數據。根據需求,在網站分析工具中當然可以配置很多個性化的metrics,以人為中心的metrics。不過目前我能夠看到的兩類主要收益,一個是通過datamining,增加對用戶的了解,一般的做法是創建用戶族群,分析每個族群的特徵;第二個是做predictive model和customization,通過已有的數據來預測下一個需求,通過已有的數據來確定需要推送的不同的內容和服務。

在這裡,網站分析所能採集的數據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入網站本身的用戶數據,這樣才能獲得一個相對完整的數據集合。為了能夠有效的連接兩個不同的數據源,在挑選工具和安裝工具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如何把用戶ID傳送給網站分析工具的問題。

話說回來了,網站本身資料庫的信息何嘗不是網站分析的數據源呢?對於研究社區的活躍度和健康度來說,根據這些數據來提煉出UGC的數量,對一個話題的響應速度和數量,一個話題的平均存活時間,歷史話題被重新激活的比率等,其價值都不言而喻。

問題很開放,期待大家一起討論,找出更多更好更加符合需求的方法來。


WA絕對適用於任何網站。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想得到什麼數據?數據能帶給我們什麼?

單純的為了把一張損益表說圓;或是給資方一些交代明顯不能算是Web Analytics的核心價值所在。套用天岸的話:分析這東西,如果能解釋出成功了多少,會讓人開心;如果能解釋出失敗了多少,才有實際的價值。也就是說它能夠指導我們做更多沒有做到位的事情。

問題描述中說:傳統的 Web Analytics 方法論和工具都是以 Page 為核心的分析,而社交類網站明顯是以人為核心。

說說以人為核心的產品如何在頁面分析中反饋出來——拋磚:

- 前端交互:

  • 點擊了「Endorsement | 感謝作者」的人在該頁訪客數量中站多大比例。作為評估提問、回答質量高低的參數之一。
  • 編輯框激活狀態時間(也就是用戶編輯了多久,排除設定的超時以及那些過長的回答)

- 回答問題的數量、總時間等:

  • 用以界定用戶是否活躍?(這裡所提到的東西都是假設,這種脫離現實世界的說法可能都不很客觀,哪說哪了)

- 訪客在頁面停留的時間長度:

  • 問題質量的高低的參數之一

除了上述的最簡單維度之外還有更多可供使用的參考數據,一時也想不起,也說不全。

仔細想了一下國內與此有關的資料委實不多,我就簡單推薦幾篇
天岸(夏海龍)先生在 SEMWatch 中曾經撰寫的系列文章
Engagement-index:參與度指數 》系列。
鏈接:http://semwatch.org/2010/07/engagement-index-1
BTW:他現在人已到知乎。


推薦閱讀:

明知是約炮神器,為什麼還是不斷有那麼多的女孩開始用陌陌?
感覺單純基於興趣的同城交友(非約會打炮)網站還是很有潛力和發展的,是不是因為qq群太強大,所以將用戶的需求和時間都佔用,導致這類型的網站沒有發展起來?
QQ 圈子為什麼會讓我們震驚?實名社交網路會不會重塑一代人的隱私觀?

TAG:社交網路 | Web分析 | 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