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空調品牌在國內響噹噹,一走出國門卻名不見經傳?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為什麼中國家電在國內很厲害,在國外卻名不見經傳?在這裡分析一下,因為多數的中國空調在國外是沒有品牌的,走「貼牌」的路子,統一是Made in China,沒有品牌、競爭力不足,看不到就很正常了。據我掌握的國內空調業信息,目前在東南亞地區出口創牌的品牌,中國只有海爾一家,走的是「創牌」的路子。
先來說說中國空調「出口創匯」和「出口創牌」的情況。
首先,出口創匯是一條有「錢」圖的路徑。「出口創匯」多數為貼牌進入,少量銷售自主品牌。雖然是Made in China,但大部分產品以代工出口「身份」實為外國品牌。「出口創牌」則可以看作是一個長期性的戰略投資,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目前在國外的空調品牌大多數是「出口創匯」,就拿東南亞來說,像格力、美的、海信等一些空調品牌,他們的慣用辦法就是通過出口貼牌進入海外市場,賺取大量外匯。儘管各品牌出口量不相上下,但自主品牌份額小到幾乎可忽略不計。
但是走「出口創匯」路徑對品牌並無裨益。國外都很認質量,更看重品牌,品牌與非品牌價格差距也很大。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中國家電在國內賣得很火,在國外卻很難找到身影。這也是「世界工廠」著稱的中國造,長期以來在海外抬不起頭的原因。
有人問,為什麼不走創牌的路呢?因為「出口創牌」本來就是一條很難的路。在國外,中國品牌認知度其實很低,像東南亞市場就長期受日韓品牌壟斷。如果打自主品牌,這意味著要從0開始,還要有相應的渠道和服務配套支持,否則很難在當地形成銷售規模。
當然,也有許多中國品牌寄希望於品牌的「前途」,諸如海爾、聯想等都願意為了品牌放手一搏。我們挑選上文所問的海爾在東南亞的一些情況來簡單舉例:
首先,走出去,建立製造基地。海爾目前在東南亞建有兩座工廠:越南工廠和泰國工廠。這兩座工廠也是中國空調唯一東南亞兩地建有工廠,生產的產品也富有地域特色。比如,能適應當地高溫高濕天氣的海爾自清潔空調已經在泰國上市。
其次,走進去,成為外國人叫得出的品牌。在泰國,當地消居民給海爾起了「THAI-HAIER」的名字,代表「泰國海爾」。由此可見泰國消費者記住了「海爾」這個品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費者記住了你的品牌,那麼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增大了。
再次,走上去,成為當地名牌。這裡還有一些上網查證的數據。截至目前,泰國當地排名前10位的空調品牌市場份額總計在90%左右。而在前10名中,日韓系的LG、三菱、大金、三星等均在列,海爾是唯一躋身前10位的中國品牌。這一格局,在東南亞市場也同樣適用。
從以上三點來看,海爾代表的中國製造已經在海外創出了「品牌」。我們由此也可以想明白,為什麼只有走自主創牌、本土化建設之路的海爾,在東南亞市場以中國製造的身份站穩了腳跟。
最後提一點,其實海爾在東南亞的表現也詮釋了海爾的全球化進程,在中國企業里,海爾應該是全球化最徹底的,這也為中國家電如何在海外實現出口創牌提供了一些借鑒。
平時大家談到空調都是格力如何如何,事實上格力目前的市場地位有點奇葩、不正常,而他的銷量高並不是因為他的質量也比別人高那麼多。比如今天這個問題就是大家一致的捧海爾,沒有格力、美的什麼事了,所以我先替海爾惋惜一下,海爾在海外能跟日美品牌爭天下,在國內目前卻小三的位置都難保,哀哉哀哉!一個真正技術、創新立企的企業比不過一些靠模仿的企業,真是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會營銷才是關鍵啊!
海爾空調亮出了全球化的成績單。在俄羅斯、塞普勒斯、馬爾他、巴基斯坦等多國實現市場第一,在印度、泰國、美國等做到了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成為全球互聯空調的冠軍,為中國家電企業樹立了「創牌樣板」。
事實上,海爾空調是空調行業唯一獲得過兩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企業,是國產最早做變頻機的企業,技術上在國產品牌中是引領者。
沒有核心技術如何走向國際,在國內響噹噹是因為便宜,買的人多。同樣一台冷暖機(一級能效),三菱電機6500元,美的格力5000元,國人80%選美的格力,還會問為什麼三菱貴多1500元。很少人會想三菱電機是自有壓縮機技術(還是比較牛B的那種),還有後期使用中省電耐用等。要想走向國際,路還很遠,過程很艱難,希望國貨早日擁有核心技術。
如今,作為中國家電產業最早布局全球化的企業,海爾空調在全球各地憑藉「三位一體」亮出全球化的成績單,遙遙領先於其它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塞普勒斯、馬爾他、巴基斯坦等多國實現市場第一,在印度、泰國、美國等做到了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成為全球互聯空調的冠軍,並在不斷進行著全球化的智能迭代。
我這樣給你打個比方吧。你在你家是太子爺,因為你家只有你。出了你家,如果你不比別人有本事,那你就狗屁不是。就好像,豐田汽車 如果不是因為比美國車省油又性能可靠,而是像眾泰那樣只會山寨的公司,美國人也不會看的上它。索尼如果不是有那麼多別人沒有的黑科技,而是像小米那樣的山寨公司,也不會享譽海內外。電器,格力美的,在國內也許算一線品牌,但是在東芝松下的面前只是二線。
我承認科技是歐美日最強,但是中國也在走從模仿到創新的路,超越是來自不懈的追求。我們不能因為技術落後就止步不前,我們就是要大膽的模仿,從模仿到創新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必須要貼牌創外匯,把外國人的錢拿到中國人的口袋,因為我們有十三億多人口要吃飯,我們的基礎設施,我們的社會保障都需要錢來維持,中國????加油!!!
應該還是要問那些空調企業個為什麼?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策略和市場定位,國內如此海外也是如此。白家電無論在哪裡都已經是成熟和薄利產品,市場競爭白日化。那些在國內打出天地的品牌究竟靠的是什麼取勝都是心知肚明的。國內的成功模式無法照搬到海外他們也是知曉的。
主要是因為海爾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那時候中國加入WTO,海爾在時代背景下,實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戰略,在別的品牌都走出去又退回來做訂牌的時候,海爾一往無前,為此奠定了國外發展戰略的基礎,所以迎合時代做出正確的發展戰略是關鍵
推薦閱讀:
※格立空調和海爾空調哪一個比較好?
※開發商預留空調位置小怎麼辦?
※空調病是怎麼回事?
※一斤棉花和一斤鐵一樣重,那麼16度的冷風和16度的熱風又有什麼區別呢?
※人們用空調是不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