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紂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商代社會是個「為神獨尊」的社會,幾百年的絕對神權統治,讓商代諸王漸漸地都把自身地位看成是上天賜予的,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奪去。商紂王更是如此。從小,他就認識到一個真理:「我生不有命在天!」,意思是「我商人可是從上帝那承受的天命!」(《尚書?西伯戡黎》)自恃「有命在天」,讓商紂王無所畏懼,開始放肆地追求極致奢華的享受。

可商紂王是人,不是神。所以酒、色、財他是樣樣皆愛;個人的「氣」,更是杜絕不了。

商紂王上台後,到處搜刮美女以充實後宮,這群美女中最出名的就是妲己。為了與美女共度人生,商紂王大興土木,修建各類娛樂場、度假村。在商紂王主導下,商王國興建起當時全亞洲的最高建築——超豪華的宮廷娛樂場鹿台。據說,鹿台方圓三里,高達千尺。按西周《建築法》,這已經是相當於一座小城池。他不斷地加重民眾賦稅,收刮民財,然後把錢都存放在鹿台,以方便隨時有錢開銷。

商紂王也是嗜酒如命之人,當然也不會虧待自己肚子里的「酒蟲」。人們常常形容說,酒鬼們都恨不得將自己整天都泡在酒缸里。但是酒缸,顯然無法滿足商紂王的慾望——他直接就修建起一座倒滿了酒的池子,號稱「酒池」;在酒池周邊,還豎起插滿烤肉串的樹木,號稱「肉林」。每天,商紂王坐在酒池邊與美女暢談風花雪月、吟詩作賦,渴了順手就從酒池裡撈起一碗酒大喝一口,餓了抬手就從樹上摘下一串肉來吃。生活如此愜意,古往今來的酒徒里,商紂王無人能比。有錢、有酒、有美女、有時間,這日子簡直是賽過活神仙!(《史記?殷本紀》)

商紂王嗜酒如命的做派,很快就影響到商王朝上上下下的各位大臣。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說:「我聞殷述(墜)令(命),唯殷邊侯田(甸),越殷正百辟,率肄於酒,古(故)喪師。」意思是「我聽說殷朝丟失她的天命,那是殷邊界的諸侯們和殷的執政百官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民眾。」飲酒適量還好,現代醫學也認為有益於身體。但是經常酗酒,卻是極度容易壞事。普通老百姓到政府機關去辦事,可是公務員們卻整天酒氣醺醺地對著百姓惡聲惡氣、頤指氣使,百姓心裡是什麼感受?更何況,酒喝多了容易亂性,使人失去自我控制——商紂王頻繁殺戮大臣,很難說就不是與飲酒過量有關。商王朝從上到下都普遍酗酒成風,必然在政務上多有缺失,這更加重了中下層民眾對商王朝的失望。

《史記?殷本紀》稱商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翻譯過來,是說商紂王「天資聰明、口齒伶俐、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力氣超過常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這麼一位文武雙全的帝王,為何就成了千百年來人們所唾罵的暴君?商紂王個人能力實在太強了,商王朝又是多年絕對控制著天下,這使得商紂王地位高高在上,藐視天下眾生。史書說他是「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自認智力上高人一等,別人都不如己,才會固執得聽不進他人勸諫,慢慢地就墮落成只能聽阿諛奉承的孤家寡人。

他根本就不擔心天下人的反抗。

義大利人馬基雅弗利說:「能讓人既敬愛又懼怕當然是最好。但既然敬愛與懼怕很少能同時存在,人們就被迫發現了一條真理:與其被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天資聰穎的商紂王,對此可謂是觸類旁通。為了確保地位不受威脅,商紂王所採取的策略也是簡單而直接——用殘酷的高壓手段來鎮壓那些異己分子。為此,商紂王還特意發明了炮格酷刑,用來震懾那些敢於反抗的暴民。除此以外,商紂王還定製了三千付銅枷鎖,專門用來囚禁那些不聽話的「搗亂分子」。

有一年冬天,商紂王到淇水畔遊玩。突然,他看到岸邊有位老人被寒風吹得呻吟聲不斷,在淇水岸邊逡巡而遲遲不敢過河。商紂王忙問這是怎麼回事,左右回答:「老年人骨頭裡骨髓不滿,所以早晨起來身體就經常發寒。」人們常說,科學無國界。其實,科學也不分古今。左右近侍的這番無心之語,大大激發起商紂王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於是,他馬上命令手下把老者抓來,砍下他的小腿一探究竟!(《水經?淇水注》)

商紂王根本就不需要別人愛他,只需要別人都怕他!

然而,商紂王雖然殘暴又整天喝得酒氣熏熏,但他卻並不昏庸。他的統治手段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狡詐而且兇狠。這從他對付商王室三公的過程可以充分提現出來。

眼看王室「三公」的名聲越來越旺,而且還不斷從各方面蠶食商王室的政治影響力,殘暴而多疑的商紂王慢慢地坐立不安起來。商紂王的酒,喝著越來越不痛快,心裡在慢慢盤算著一次大變臉。

商王室的「三公」,一是姬昌,二是鄂侯,三是九侯。九侯為拍商紂王馬屁,殷勤地把自己女兒送入了商王宮。九侯身份從此升格為國丈,一時間風光無限。但人生,總是不會那麼盡如人意。不經意間,禍事就突然降臨。九侯萬萬沒想到,這次拍馬屁卻是拍到了馬蹄子上,不但失去女兒,還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九侯女兒雖然進了宮,卻不通男歡女愛之術。按《史記》說法,是「九侯女不喜淫」。商紂王一怒之下,就把九侯女殺死了。隨後,商紂王又大搞株連,把九侯也「醢」了——把他剁成了肉醬。王室三公,就這麼輕易地被虐殺致死,這讓同樣位居三公的鄂侯異常氣憤。為阻止商紂王暴行,鄂侯立刻上朝強諫。商紂王可不是善男信女,他的殺性起來,可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所以,他毫不憐惜地又殺死鶚侯,還把他屍體晒成了肉乾。

旦夕之間,王室「三公」中的兩位就成了九泉之下冤魂,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宮廷巨變!商紂王是大快朵頤了,可如此慘烈巨變,讓僅存的「三公」姬昌即心寒又膽顫。看著朝夕相處的同僚突遭不幸,姬昌忍不住私下裡長長竊嘆,發了些兔死狐悲的慨嘆。(《史記?殷本紀》)

姬昌私下裡的一聲嘆息,卻不防隔牆有耳,被路過的崇侯虎聽到了。

這麼多年來,光明正大地搞經濟、搞軍事、搞文化、搞政治,崇國都無法勝過周國。但是,競爭可不是只有光明正大。既然明處無法與姬昌一爭高下,又不願屈身侍候周國,那麼崇侯就只有用下三濫手段來遏制競爭對手了。聽到姬昌私下嘆息,崇侯虎立刻就發現了一個打擊政治敵人的絕佳良機!他火急火燎地跑到商紂王處告狀,檢舉揭發姬昌:「西伯私下為善積德,結黨營私,這可是對大商江山極端不利啊!」這可真是正中要害!商紂王心中念念不忘就是西伯的「仁義」之名!所以,商紂王二話不說,不由分辯地就把姬昌流放到羑里(河南湯陰縣),軟禁起來。(《史記?周本紀》)

然而,老天爺似乎還不願就這麼放過他。姬昌被軟禁,又接連引爆了他人生中的第三場禍事。

姬昌長子伯邑考看到父親被囚,急忙前來到商王都進行營救。他放棄了在周國的安逸生活,主動要求來朝歌來作人質,給商紂王當御用司機,替老爸贖罪。伯邑考滿懷希望,自己的孝心與忠心能打動商紂王,讓他放過父親。

這真是羊入虎口。

商紂王可不會因為周人表面上的百依百順,就相信他們。姬昌的「聖人」頭銜,始終是紂王暗藏很久的一塊心病,他怎麼都得試試這個「聖人」頭銜的成色到底如何。自詡為與神靈相通的商王手下,居然有其他族裔的人敢稱「聖」,這難道不是要搶班奪權嗎?所以,某天商紂王突生不快,順勢又把伯邑考給殺了!這還不算,商紂王還命人割下伯邑考的肉,做成鮮美肉湯,讓人送給軟禁在羑里的姬昌吃。

但商紂王這麼做,可不光是為了吃,還隱藏著極其奸詐惡毒的用心。商紂王政治手段狠毒是眾所周知,但是人們很少知道他的奸詐、狡猾,也往往出人意表。

人人都說姬昌是聖人,虎毒尚且不食子,聖人當然更不可能吃兒子的肉。如果姬昌不吃,姬昌就是未卜先知的真聖人,那他就必須得死,以絕後患;如果姬昌吃了,他就是假聖人,無足輕重,可以留下來慢慢折磨。殺死伯邑考,只不過是商紂王試探姬昌的又一個手段。

《封神演義》中,說姬昌卜卦,提前算出商紂王將要讓自己吃兒子的肉,不得不在商王室使者面前大吃了三口肉湯,還故意連聲稱香;幾年後,回到西岐之際,姬昌一時心慌,連吐三口,當年吃下的三口肉落在地上,化作三頭兔子跑了。這麼神奇的故事不過是小說演義,不足為信。史料中的記載是,毫不知情的姬昌把這碗肉湯全吃完了……。(《史記?殷本紀?正義注》)

總而言之,商紂王是位精明、狡詐、殘暴的統治者,又是一位窮奢極欲的凡人,兩方面結合到一個人身上,就成了天下人的災星。


真實的紂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商紂王,即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姓「子」,名「受」(一說名「受德」),是商朝最後一位君王,謚曰「紂」,也被稱為「殷紂王」。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紂王是歷史上少有的暴君之一,所謂「酒池肉林」以亡國說的就是他了。當然,按照古人男權思維的一貫做法,這種亡國之「鍋」又被扣在了妲己的頭上,是「紅顏禍水」在古中國較早的演繹。

中國人對紂王的印象,不可謂不壞,現代人對其最大的印象,來自於明人小說《封神演義》。當然,小說並非其「劣跡」的唯一「證據」,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紂王:「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紂王有一庶兄,名微子啟,數次諫言,希望他能夠施行仁政,但紂王沒當回事,不久西伯侯滅了隴國,德望出眾,紂王也不放在心上,認為自己天命所歸,所向無敵,微子啟覺得這傢伙爛泥巴扶不上牆,逃出了朝歌。微子啟之事被比干聽了,嘆息說「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於摘星樓前三日強諫,抱定必死之心,果然就被紂王一句「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挖心而死。《論語·微子篇》有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說的就是此事。

相較於封建較為成熟的漢、唐,乃至於後來的宋、元、明、清,其實在殷商時期,大臣的許可權還是較高。我們知道古代的官位當中有一種諫官,專門對皇帝所頒布的政策進行諫言,但實際上大多數的皇帝還是覺得「忠言逆耳」,雖說「利於行」,他們當然還是希望聽到順耳的話,否則,比干就是前車之鑒。


在我們的眼裡,以紂王之暴虐,想必聽不得半點諫言,動輒殺人滅族,但事實上並不如我等所想的那般,箕子就曾說「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便是唐太宗這種「唯諫是求」,對大臣諫言行為達到近乎病態追求的皇帝,想必聽到人家罵他「不可振也」,那諫官恐怕也要脫層皮,箕子的下場不過是下了大獄而已。

我們無法近距離地接觸那個時代,所以沒有有力的證據,實在是難以分辨商紂王是否真的那般昏庸而殘暴,僅能根據一些史料來略窺其人。其實若僅從史料上來講,他倒可說是個近於漢武帝般的人物,至不濟,也是隋煬帝楊廣之類,區別不過是漢朝面對匈奴,而商朝面對東夷。漢武帝伐匈奴代價巨大,晚年其實也算得上昏庸,一場巫蠱之禍幾乎搞垮了大漢……


《左傳?昭公四年》「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紂王舉兵伐之,斬了其首領,《左傳?昭公十二年》「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可見這一場東夷之戰使商朝消耗巨大,最終才被周人鑽了空子,更重要的一點,歷史從來是由勝利者來書寫。

別的不敢多說,但至少,帝辛是個殘暴,而有才能的人物。


商紂王他不是神,所以酒、色、財樣樣皆愛,為了自己與美女度上神仙般的生活,修建各類娛樂場,度假村,收刮民財,站在人民頭上,成為了天下的災星。



歷史是勝利者編寫的,所以正式里的內容都是黑前朝的。其實商紂王是因為啟用奴隸威脅到貴族的地位才被陰謀篡權的,不要亂黑紂王,如果是他繼續統治,中華民族回更早進入封建社會。周朝其實阻礙了我們民族的發展。


我認為帝辛是被周武王黑了,把帝辛貶低了就抬高他自己了,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哪朝都有。帝辛是個有作為胸懷大志文武雙全的王,但商王朝統治階級已經腐朽至極已無轉機,被姬姓取代是順理成章的事兒,末代的王承擔了祖宗造孽形成的惡果,背負著罵名。


推薦閱讀:

白起在長平之戰中為什麼能取得勝利?
中國最早腎臟移植手術到底在1972年還是1960年?
豐都鬼城和玉皇聖地什麼關係?
從古至今,都會給死刑犯人的最後一碗飯下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如何評價康有為這個人?

TAG:商朝 | 帝辛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