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在上面,只好提筆就勢做幾筆桃花。這意思不難理解。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都不靠著,謂之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總是充滿艱難險阻,洞爺湖的主人,銀桑怎麼說來著,我們這些普通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普通的學歷,普通的工作,普通的收入,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偏偏在這填滿生命之書天頭地腳的「普通」中,每一頁正中央大大地寫著「難」。誰沒碰過壁,誰生命中沒有遇到過幾個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的時刻,沒有幾回難受已極,不知如何應對,還是得硬挺著走下去的經驗。

這不就是撞破了頭,血濺在扇子上嗎。這裡,扇子是暗喻,比喻人生。在荊棘密布的道路上,走得雙腳血,還能怎麼辦?一頭磕死在路邊?還是提筆就勢做幾筆桃花,苦中作樂吧。生活中多多少少還有點快樂。不論是幹了一天活兒,回家就著花生豆喝的那二兩孖蒸,還是閑暇中心中玩時空,獨享的那片刻寧靜,亦或是呼朋引伴遊樂的喧囂,多少是點安慰。這就是在血上加工梅花了。

能懂得在濺血的扇子上加工梅花,就還是懂得體面。知道轉悲為喜,知道苦中作樂,知道只要不放棄,就還有打好手中這副牌的機會。若是連這也不懂,那真是滿目瘡痍,人生這本書,除了難,還是難,總也見不到希望。

佟振保,洋行買辦、上司賞識、有家有業,「是個有始有終,有條有理,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是個理想的男人,人生中還沒有機會嘗到濺血的機會,張愛玲就安排他見見血。什麼道理?這樣理想的人物,也濺了血,不得不畫上幾朵桃花,可見人生的悲劇一早就已註定?現代生活中的精英人物,暫時遠離了戰爭、飢餓、貧窮,能讓人遺憾,能讓他濺血的,怕也只有愛情了。


個人的理解是,這個桃花扇,並不是指古典小說里那個《桃花扇》,只是借用了這個美麗的辭彙,用在這裡所產生的曼妙意味。

張愛玲文辭極美,雖然字裡行間全是骨子裡的蒼涼,但表面上卻是極盡色調,讓人讀之心動。

個人認為(依然做不得准,就是瞎說一通)

這個桃花,指的是桃花運!而且是貶義詞的桃花運,紅玫瑰和白玫瑰,肯定有一隻是生活在幻想里的,求而不得,自然就成了桃花夢。

當然,這裡還有一層本意,就是普通人的一生,精彩有限,不會有那麼多浪漫或勁爆的經歷發生。這也暗合張愛玲當年「成名要趁早」的觀點。

你就不是生活的主角,怎麼可能發生那麼多傳奇呢?頂多就是一件難以忘懷的往事,讓你「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而已,充其量只是一朵桃花。

兩個含義,第一,對世俗之人的否定。第二,對所謂桃花運的質疑。尤其是這一句「振保的扇子卻還是空白,而且筆酣墨飽,窗明几淨,只等他落筆。」

那麼,這個振保是普通人么?事實上應當是的,但在他自己看來,恐怕不是,否則不會「筆酣墨飽,窗明几淨」

潛台詞就是一種遞進,或者確切地說是鋪墊。裡面是張愛玲傳達的一個信息

屬於振保的那一枝桃花,要來了!


張愛玲常常讓我想起一個在夜晚霧靄中孤單漂移的女子,靈魂無處安放。

她的作品入世太深,而匱於出事世的途徑,剖析了人性的千瘡百孔,卻忘記自我回歸的通道。一直以為,她審視人生的角度,造就了她作品的不群和驚艷,卻如此遺世孤寂又淋漓醒目。

開始不喜歡張愛玲了,只欣賞她筆端流露的靈氣。好的作品,應該是正視人性,而不心生戾氣,敘盡人生百態,而依然構築溫暖靈魂的家園。那句話,也許就是張愛玲對自己經歷的一個感嘆,你不是她自然理解不了。對作品的過度解讀,都是沒有普世意義的,反而成了別人情緒下的那把扇子,被套路了。


推薦閱讀:

TAG:桃花扇 | 張愛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