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潮汕美食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介紹十多種潮汕美食
粿汁
洪陽粿汁是潮汕的揭陽小吃,是米漿製品。將米糊如攤成薄片切成條,米味香滑。湯料可以自選大腸、肉餅、肉片、香菇,滿滿當當的早餐之選。
潮汕牛肉火鍋
講究的是新鮮,師傅的刀功要練幾年,牛肉的新鮮是關鍵。屠宰後到上桌的時間越短越好。一般不超過4小時,最大程度保持牛肉的新鮮。而且把牛肉細分成許多部份,胸囗油、嫩肉、三花趾、五花趾、雪花、匙柄。
潮州打冷
以魚飯最為代表的大排檔冷盤,最早源於漁民出海,在船上用海水把魚煮熟,用竹籃吊著以免壞了。漸漸變成一種潮汕特色美食
咸雜
佐粥的橄欖菜、菜脯、鹹菜、醬菜、蜆肉等
生腌蟹
選新鮮海蟹,用姜、鹽等腌料在冰箱里凍一天,肉質鮮美滑如啫喱
隆江豬腳
鹵豬腳中的代表,Q軟入味,肥而不膩
鴨母捻
鴨母捻,其實就是湯圓,每一碗里有薏米、銀杏、鵪鶉蛋、蓮子等
潮州魚生
潮州魚生為官塘最為出名,切成薄如紙,半透明的魚片。刀工一點不比日本料理差。味道靠撈,用香菜、洋蔥絲、辣椒等來拌著吃
蚝烙
選饒平的珍珠蚝,用薯粉煎成。既保存了外酥內嫩、蚝鮮美之極
宮粽球
有咸甜二味的粽子,內餡豐富,有鹹蛋黃、板栗、白果、蝦米、瑤柱、香菇、豆沙等
甘草水果
超級好吃的甘草水果,是用甘草、檸檬熬煮的汁來澆各種水果,讓原本很酸的水果變得不太酸,讓原本甜的水果的味道更豐富
豬血湯
豬血的新鮮是前提,湯里還可加入豬肉餅、蔬菜、豬腸,西洋菜或珍珠菜。豬血湯中的豬血很爽滑
還有老香王、鹵鵝、燒海螺、咸膏蟹、鹵鵝頭、牛肉丸,潮汕太多太多美食,有待你的發現
著名潮汕美食大賞
對於一個實實在在熱愛食物的吃貨來說,潮汕是極具神秘色彩的美食天堂。潮汕美食,或許沒有川湘之味的香辣濃烈,沒有江南細點的精緻婉約,也沒有西北飲食的豪放精獷,但卻在百花齊放的中華美食中大放異彩,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潮汕美食精工細琢、講究佐料、清純鮮美、色味獨特,有「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膩」等特點,每一款潮汕美食,都可凸顯出潮汕飲食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
潮汕牛肉火鍋
在潮汕,人們認為牛肉無論是煎、烤、燉、煮,都因為加了太多的調味料而導致無法品嘗出牛肉本身的鮮甜,只有清水火鍋,才是品味牛肉極致之味的唯一途徑。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族群把吃牛肉這事發揮到極致,我想非潮汕人莫屬!潮汕人對牛肉新鮮度的苛求和執著,對牛肉部位的細緻和講究,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在潮汕的火鍋店外,常可見到一排排的案板,切肉的小工們利索地手起刀落,按不同部位的紋理將牛肉切薄,然後再一盤盤送上餐桌。所用的牛肉一般都是當天宰殺,不經過冷凍、排酸,送上餐桌的時間保持在4個小時以內。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一頭體重在千斤左右的黃牛,宰殺之後剩下的肉大概只有三四百斤,如果比較肥的話,其中有一百斤可以做火鍋,如果比較瘦,那隻剩下三四十斤來做火鍋,可見選材之嚴格。
潮汕牛肉火鍋一般沒有什麼花哨的吃法,就是最簡單的牛骨清湯鍋底,門外切肉門內涮,只有如此才能吃出牛肉的原汁原味。當然,每個食客面前都有三小碟佐料——沙茶醬、辣椒醬和普寧豆醬,由客人根據口味自行搭配調節。所以人們常說潮汕美食「大味至淡」,不無道理。
手打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美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用力將肉槌成肉醬,加入調料拌勻,再用手使勁攪撻,直至肉漿粘手不掉。此時用手抓起肉漿,握緊拳頭,從拇指和食指間擠出一丸肉,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燙熟後即成爽脆的牛肉丸。
看過電影《食神》的人大概都還記得電影中周星馳拿牛肉丸打兵乓球的一幕。其實,這個不僅僅是搞笑,上好的牛肉丸彈性極佳,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以純肉製作,口感鬆軟,肉質嫩滑;牛筋丸則在肉里加入了少許嫩筋,口感更有嚼勁。
潮汕魚丸
說過牛肉丸,其實潮汕的魚丸也是一絕。潮汕魚丸注重選料,工藝特別,聞名遐邇。原始的魚丸製作通常選淡甲魚(鯒)和那哥魚為原料。烏黑丑怪的那哥魚學名蛇鯔,大概是丑得叫人生厭,名字都懶得起,就呼「那個魚」了。那哥魚刺多價賤沒人吃,就拿來打魚丸,橫刀刮肉去刺,然後放在個木桶底用手攪、拍,使魚漿成膠狀物,加上佐料製成丸狀。
當地人特彆強調,出了潮汕,絕沒有其他地方的人會用鮮魚手打丸子。正因為堅持手工製作,潮汕魚丸特別彈牙爽脆,是潮汕一帶宴席上的常見菜品,甚至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魚丸泡在輕薄的湯里,只有芹菜調味,如果加了粿條就是魚蛋粉。那個不太圓的丸子咬下去,除了脆,第一口竟然簡樸得沒什麼味道,彷彿吃到魚原始的纖維。吃慣了工業魚丸濃妝艷抹的香,這個清爽得像個村姑,第二口才回味出真實的魚味來,沒有香料,赤裸裸的海洋滋味。
潮汕鹵鵝
鵝肉可是潮汕菜的精華,在潮汕一些地方,去做客甚至被稱為去「食鵝肉」,可以說無鵝肉不成席。潮人愛鵝,以鹵為美。鹵鵝是潮汕隆重節日必備的食物,民俗有"無鵝肉勿霈"的說法,是衡量食物是否豐盛的標準。
潮汕鹵鵝選用當地特有的獅頭鵝為原料。這種鵝出了名個頭大,號稱天下第一,腦袋上頂著碩大的肉瘤,狀似獅子頭,故稱「獅頭鵝」。獅頭鵝體型比任何鵝種都大,每隻重約7公斤左右,大的鵝能達到10公斤。潮汕滷味當中,以鹵鵝為第一品,獅頭鵝當仁不讓,生為鵝中豪傑,死為宴席頭牌。
獅頭鵝的滷製,講究頗多。各家店都有自己的滷水配方,但基本每家店都會採用南姜、芫荽頭,桂皮、八角、蔥頭、罌粟殼等等,其中以芫荽頭最有地方特色。在滷汁中煮2~3小時之後(具體時間視鵝的月齡而定,老鵝要煮更久些),要立即掛在通風處,這樣的鵝肉更干更緊實,鵝味也更濃。
潮汕人祭祀神明、先祖需用整鵝,不再細說;整鵝在祭拜完畢之後方可斫開斬件,剖斬鵝肉時講究刀工利落切整片薄,鹵湯可淋可蘸,再撒上幾株青翠的芫荽,亭然一碟軟玉溫香,明艷不可方物。取一片點蘸少許蒜泥白醋,送到嘴邊,鵝肉的濃香與蒜泥醋的沁香撲鼻而來,此刻恐怕任何食客皆顧不及矜持與欣賞,唯一的念頭就是將這片尤物送入口中,讓咸鮮軟韌的鵝皮、細糯香潤的鵝朥和綿密緊實的鵝肉在唇齒間碰撞,蒜泥醋一掃口中油膩,芫荽更添清奇滋味,撐起鵝香,口感豐盈,嚼之愈細,愈覺濃厚可口。
一隻鹵鵝之中,最珍貴的是鵝頭——確切的說是老鵝頭。所謂老鵝,實際上是指年滿光榮退役的種公鵝,老傢伙久經沙場、御女無數,閱遍塵世花開花落,看盡鵝間悲歡離合,早已修鍊得神髓老道、精氣通靈,肉質變得極為膠韌可口,尤其是腦門上的肉瘤,頗有壽星南極老人的風骨。無論是下酒或是配茶,老鵝頭都是絕對的好搭檔;不過有一點,老鵝頭是潮汕滷味乃至潮州菜宴席中的花魁,自然身價不菲,一個好的老鵝頭甚至能開出上千元的高價。許多潮汕當地的廚師還認為獅頭鵝的鵝身肉質過老、過於粗糙,不適合入菜,只吃頭、頸,鵝身則豪氣地棄之不用,因此,在潮汕地區一直流傳著「老鵝頭金不換」的說法。
打冷
為什麼要稱為「潮州打冷」,至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所謂「打冷」,指潮州大排檔經營的大眾化冷盤熟食,比如香港潮籍美食家蔡瀾在《至上香腸》一文中就說:「香港打冷檔做的紅腸……」潮州人宵夜吃「打冷」大致可分為滷水、魚飯、腌製品以及熟食。滷水類可選擇鹵鵝、鹵豬腳、鹵豆乾等;魚飯除了有常見的巴浪魚、大眼雞和紅鸚哥魚外,還有紅肉米和凍紅蟹、凍小龍蝦等貝殼蝦蟹;腌膏蟹、腌蝦姑、咸血蚶和鹹菜則被列入鹹菜類中。內容之豐富,絕對能讓第一次來的食客華麗麗地傾倒。
潮汕魚飯
魚飯非飯,而是用新鮮海魚水煮而成。在古往今來的潮汕飲食文化中,漁民和大海支撐了文化的承續,因此魚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而且奇妙的地位,「以魚當飯」,魚上升到了米在中原人民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千萬別把潮汕人掛在嘴邊的「魚飯」和「炒飯」、「蓋澆飯」混為一談,所謂魚飯,是指鮮魚不經打鱗劏肚去腮,洗凈後用鹽水浸泡,裝於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鍋里用高濃度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魚飯最大限度保留了魚的原味,佐以普寧豆醬,鮮美無比。魚飯在最大程度保持海鮮原味的同時,也能存放更長時間。在潮汕的大小市場和排檔,都能看到用竹籃裝的魚飯,尤以那哥魚、秋刀魚、鯛魚等最多,鋪籃的時候常鋪成菊花狀,非常好看。魚飯是潮汕最有特色的家常美味,也是最受歡迎的「打冷」,放在冰箱里鮮凍後再吃依舊不失鮮嫩。
魚飯之名,說法有二:一種認為煮熟後的魚飯一簍簍擺放著,就像一鍋鍋乾飯一樣,而且魚飯新鮮原味,鹹淡適中,吃起來往往沒完沒了就像吃飯一樣,所以就被稱為魚飯;另一種認為魚飯與疍民的生活習俗有關。疍民亦稱水上人家,古書稱他們是『不粒食者』,即以魚蝦蚌蛤等海物為生,不依賴麥粟等粒狀糧食。」——張新民《魚飯,吃魚的哲學》
新鮮質優的魚飯,其外表魚色富有光澤,魚身堅挺硬直,用手略按魚身,魚肉有堅實感。魚飯肉色潔白,因其製作方法,跟製作白斬雞相似,故能很好地保留魚肉的原有的鮮甜味,不過用鮮活魚煮成的 「魚飯」吃起來可比雞肉還鮮美百倍。「魚飯」價錢便宜,在潮汕地區家家戶戶都把它當家常菜,用它下酒再好不過。
雜咸
一碗白糜(白粥),一碟雜咸,承載著潮汕飲食最經典的文化。潮汕雜咸是潮汕地區對腌製冷盤小菜的統一叫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潮汕雜咸是伴主食的小菜,而且是潮汕地區最經典的小菜。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早餐時刻,或是吃完肉類大餐感覺油膩之時,吃上一碗白糜加上少許雜咸,口中交織著清淡與咸香味道,令人倍感清爽。
潮汕雜咸種類繁多,從四時蔬果到魚鮮蝦膾,至少不下百種,且在不斷創新發展。若按製作原料來劃分的話,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蔬果類。即以蔬菜、瓜果為製作原料的雜咸。主要有菜脯、鹹菜、貢菜、橄欖菜、脆瓜、烏欖、香菜心、橄欖糝、醬瓜、甜瓜脯、咸瓜脯等。這類雜咸較為清香爽口,保鮮期相對較長。二是水產類。即以小魚和貝殼動物為製作原料的雜咸。主要有魚仔、魚脯、錢螺鮭、腌蝦姑、咸蟹、薄殼、紅肉米(一種細小的貝類)等。這類雜咸較為鮮美可口,但保質期較短,有較強的時節性。三是豆類。即以黃豆、烏豆、花生等為原料製成的雜咸。主要有貢腐、烏豆、豆仁、甜豆、豆乾條等。這類雜咸較為鮮甜爽口,保鮮期也相對較長。在這些雜咸中,鹹菜、菜脯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在潮汕地區,不管貧富貴賤,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鹹菜、菜脯。在潮汕風味的餐館中,鹹菜、菜脯也是必備的小菜。
潮汕生腌
生活在海邊的潮汕人,喜歡生腌的海產品。所謂生腌,是指將血蚶、蝦蛄、蟹類、牡蠣、薄殼等各類時令海產用豉油、辣椒、蒜頭、芫荽等腌料將海鮮生浸,有的腌一天,有的腌一兩個小時,有的甚至不必等,即腌即吃。門道在於腌料的調配,既要足夠滲入食材,又不能太濃。
潮汕生腌素來有「潮汕毒藥」之美譽,蓋指吃過的人用不了太久就會茶飯不思而四處尋覓,這當然是因為味道鮮得有些令人髮指的緣故。在潮汕,用來做生腌的大多是一些小海鮮,價格固然親民,鮮味也絲毫不差,每頓飯都可以來上一份,不必心疼,送飯下酒兩相宜。
四五月份,蝦菇最為肥美,家家戶戶都會做,調上蒜、芫荽、香油等等七八種材料一腌,靜靜等候2個小時,就是一碗下酒的好菜。只見那蝦菇通體透亮,卻有著鹹蛋黃一般厚厚的紅膏,吃起來幼滑鮮甜。真正的挑戰來自血蚶,不要說殼裡溢滿的血水,光看名字已讓人抗拒!可潮汕民間有「血蚶補血」一說,「血才是血蚶的精華啊!」,潮汕人如是說。所以吃時要把腌汁盡量泄去,保留殼內的血汁,連蚶肉一併放進嘴裡吸食。外地人或許剛開始有些抗拒,然而若鼓起勇氣嘗上兩顆,便不由得點頭稱是,然後接二連三的吃下去了。
要感受潮汕生腌的威力必須親身前往汕頭走一遭,個中的震撼在於生腌的無孔不入,這是世俗家常的一部分,尤其當你深夜站在街邊的大排檔前指揮著店家從一個個作料盆里撈出各種生腌的海鮮,揮刀斬件裝盤,在這樣的夜風中每個人都會忍不住飢腸轆轆。
潮汕腸粉
雖說潮汕腸粉源於廣州,但經過潮汕人根據自己口味改良後,跟廣州拉腸已形成兩種不同風格的腸粉。潮汕腸粉分支很多,每個地方的腸粉的用料其實都不一樣,比如有潮州腸粉、澄海腸粉、汕頭腸粉等等。潮汕腸粉跟廣式腸粉從口感、餡料到配料,都大有不同。潮汕腸粉餡料多配料多,而傳統廣式拉腸往往只有一兩種餡料,且僅蘸醬油食用。潮汕腸粉最吸引人的就是醬汁,主要可分為花生醬、醬油、滷汁三種。薄薄的一層爽滑柔韌的米漿皮,包裹著雞蛋、香菇、蝦米、肉沫、菜脯粒、青菜,再淋上熱乎乎、香噴噴的特色醬汁,這就是令無數人垂涎三尺的潮汕腸粉。
蚝烙
蚝烙是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歷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鎮各地,製作「蚝烙」的小食攤已經十分普遍。民國初年,專門經營蚝烙的潮汕蚝烙老店,選料十分嚴格,專門選取饒平汫洲出產的珠蚝,採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油。煎制的蚝烙,香味鮮美,口感酥脆。由於這些老店製作的蚝烙口味特別誘人,故在當時名噪潮汕城鄉及海外潮人,並持續達半個世紀之久。
蚝烙的主料要用到鮮蚝、雪粉和鴨蛋。潮汕飲食俗語「厚朥猛火芳腥湯」,講的就是煎蚝烙的特點。蚝烙選用的鮮蚝潮汕人又稱「蚝仔」或「珠蚝」,雪粉是指精白的薯粉,先熱鼎落油,放下蔥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勻地倒下,煎成圓餅形,約有一公分厚,至生粉水剛熟成形,即把蛋漿均勻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漿)、臘肉丁等,略煎,用鍋鏟切成四角,從鼎邊再落朥,翻過來繼續煎至外香脆,內嫩滑。"蚝烙"的醬碟是沙茶加魚露。
春餅
春餅算得上是潮汕地區的名小吃了,又名潮州春卷。它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即在立春日用蔬菜、餅餌、果品、糖果等彙集成盤,饋贈親友,取其生髮迎春之意,象徵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吉祥。春餅內餡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鮮時令菜,再佐以肉絲、香菇碎、肉碎、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量加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它呈長方形,金黃美觀,外酥里嫩,味濃香郁,咬一口,滿城春意,便在這酥脆之間。滿滿的春味融入唇齒,骨子間暖暖的春意悄然涌動。
粿條湯
粿條是潮汕有名的小吃,潮汕人稱為「炊粿」、「粿仔」。潮汕粿條不同於廣州的「沙河粉」,潮汕粿條要厚身、窄一點,其口感也沒有太大的韌性,易嚼,米香更濃郁。粿可炒也可煮成粿條湯,城市鄉村普遍喜愛。潮汕人家家戶戶都會做各式各樣的粿條湯。簡單的一份粿條,下鍋即煮即熟,製作簡便。
潮汕粿條湯在店鋪的煮法是一碗一碗的泡,將粿條放於煮開了的沸水中燙了片刻,用多孔的「飯籬」將它撈起,倒在碗里,泡上煮開的骨湯及放下配料魚露、肉茸、味精及冬菜、芫荽、蔥等,加上肉片或肉丸、豬肝、蚝仔、鮮蝦肉等,就成為一碗很爽口的粿條湯了。潮汕城鎮集市,鄉鄉里里,開店擺攤或沿街販賣的很是普遍。因其方便適口,價錢便宜,青壯老少都喜歡吃,是三餐之外的 一種最普及的小食。
普寧豆乾
豆乾是普寧獨具風味的食物,久負盛名。其製法是用大豆磨漿,加上少許薯粉、石膏等原料配製蒸熟包成方塊狀,色呈白、黃二種,每塊重約50克。
現在普寧人烹調豆乾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為煎,即是把豆乾切成小塊,在鼎中煎炒之後,滲入韭菜,是普寧農家俗菜和名菜。第二種為焗,即把豆乾切成小塊之後,加上少量清水,再加上用油炸過的少許魚脯、幾段蒜白,焗成後是清香可口的下酒好菜。第三種稱為油炸豆乾,即把成塊豆乾放入油鼎中,炸到皮呈赤色便可撈起來切成小塊,吃時把它蘸上生蒜茸醋或韭菜鹽水等調料。普寧油炸豆乾以其皮酥脆、肉嫩滑、味香清爽口、常食而不厭等特殊風味而馳名,許多普寧老華僑、在外工作的鄉親,一回到家鄉,總不忘嘗一嘗家鄉名小吃普寧豆乾。
潮州反沙芋
芋頭吃法,莫過於潮州人的反沙芋,松化甜美。芋泥更要磨得細,用一個削了皮的南瓜盛 ,再去燉熟。
返沙是潮州菜的一種烹調法,將炸熟的芋頭投入白糖融成的糖漿,讓其冷卻凝固,在芋頭表面形成一層白沙或白霜一樣的物質,糖漿則又返回到「砂糖」的狀態,所以叫「反沙」或「掛霜」。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返沙芋頭,就是用富含澱粉的芋頭加白糖返沙製成。
反沙芋頭外表金黃,咬開則潔白如雪,外脆內香,老少咸宜。按潮汕小吃的傳統,反沙番薯與芋頭常擺放同一盤中,因其金銀兩色而得「金柱銀柱」的美稱。
當然是素來有「潮汕毒藥」之稱的潮汕生腌。
在溫水裡面洗個澡再澆點料汁的銀蚶。
帶著一點冰碴的生腌蟹。
還沒帶膏的皮皮蝦。
除了生腌就是鹵鵝了,鹵好的鵝最好吃的是鵝頭上的肉瘤、鵝腦、還有脖子,想想都流口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