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白起,為何能保持將近七十連勝的不敗戰績?


白起,戰國之殺神,號稱「人屠」,這是因為他一生中打的大部分戰役都是重創敵方,斃傷極多。據統計,其一生中指揮秦國軍隊殺死的敵軍就高達150萬以上,且從未打過敗戰。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重要功臣,也是戰國歷史上極為耀眼的將星,與王剪、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之所以未償敗績,有如下原因:

一是白起具有極高的戰略戰術水平。戰略上,他重視敵我分析,具體到雙方的國力對比、外交環境、兵力優勢、後勤條件等,用毛主席的話說,不打無把握之戰。戰術上他一生善於打大規模圍殲戰,創造局部優勢包圍一部或全部敵人,極大地創傷敵軍,所以戰役殲敵數規模都比較大。在具體的戰鬥指揮上,白起善於利用有利因素,比如依託地形、水文、氣候、兵種、情報等優勢發揮合力,稍後我們會以長平之戰舉例。

二是秦國強大的國力是白起打勝戰的前提。再歷害的統帥,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和軍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秦自商鞅變法後,國力大漲,成為戰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為對外征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和後勤保障。同時,軍功爵等有效的獎勵制度,在秦國上下營造起人人好戰的氛圍,良好的士氣也成為白起打勝戰的有利因素。

三是秦國君主的雄才大略成為白起能打勝戰的重要保障。無論是秦宣太后還是秦昭襄王,都是有為的政治家,他們延續秦孝公以來的政治路線,對內勵精圖治,對外寸土必爭,為白起打勝戰提供了最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戰略支援。

長平之戰時,在前期相持的情況下,秦王換上了白起對陣趙括。白起到任後,通過戰場偵察,對敵我雙方的態勢和長平地形有了充分了解,面對相方重兵集團膠著的狀態,他詳細地研究了戰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正確地制定出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的殲敵戰略。他在狹長的長平谷地兩側築起壁壘,安置大量的弓弩兵,然後命前鋒部隊與趙軍短暫接觸後,大踏步後退,趙軍主力趁勢追擊,拉開了與後方部隊的距離。這時,秦軍一支二萬五千人的騎兵部隊迅速切斷了趙軍與大本營的聯繫。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長平之戰有精彩的描繪,他對這支二萬五千人的部隊是什麼樣子卻沒有說明。但近來一些人分析認為,這支穿插阻援部隊可能是一支戰力極為強悍的特種作戰部隊,才有能力抵擋住前後方的趙軍的夾擊。此外,在完成大部包圍後,白起又以一支五千人的」輕兵「對包圍圈內的趙軍反覆進行衝擊,讓趙軍聞之色變。而趙軍的側翼,則是兩邊壁壘的弓弩手不斷地射擊。這些措施表明,強大的秦軍已經開始」多兵種「作戰了。

長平之戰是秦國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後勤能力的最好體現,長平距秦國咸陽遠達數百公里,兩年多的戰爭消耗極大,但秦軍卻能與趙軍長期相持。在白起完成初步包圍後,秦昭襄王親自趕到秦國河內郡,動員全部青壯年編成戰略支援部隊,並全部加升一級爵。這支部隊完成集結後,迅速繞到長平秦軍包圍圈的後方,完全切斷了所有趙軍與趙國的聯繫,並不斷鞏固收縮包圍圈,最終全殲趙軍。


史上統計不敗的人只有吳起,白起並沒有這樣的待遇,兵仙韓信也沒有。白起之時秦國已很強了,優勢碾壓掩蓋了才能,不像弱勢靠才能支撐局面,看得清楚,同樣,優勢有加成。王翦對李牧,雖然最後王翦贏了,但李牧的才能卻高於他,畢竟豬隊友趙王是卧底。白起長平之戰前期,廉頗也是被打慫的,但把他打慫的人並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可見這個加成不低,準確的說是商鞅的制度。第二個是主子的加成,第三白起的個人才能,兵????一個將????一窩,白起也是很強的,打仗就是拿自己的拳頭砸別人的腦袋,虛實相間奇正相輔,看個人運用了,有些人天生就會,有些人學了白學。


白起是不是有這樣的連勝記錄沒有仔細考證過,但長平之戰後,秦王意圖一舉滅趙,以王陵統兵卻久攻不下邯鄲,轉而要任命白起,但白起分析形勢認為時機不成熟,徒勞無功,故堅辭不受。

可以看出在軍事上他是一個了時勢知進退的將領。看《百將傳》中的名將,對於戰場形勢的準確判斷與時機把握是一流將帥的基本素質。《孫子兵法》上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歷史上的常勝將軍們應該都是做到了這一點才會百戰不殆的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畫家張大千?
唐中宗李顯的結髮妻子趙氏為何會被武則天百般折磨而死?
為什麼在元朝色目人的地位高於漢人?
為什麼說「女人顴骨高,殺人不用刀」?

TAG:戰國時期 | 白起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