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成佛後會去看菩提祖師嗎?


這個還用說嗎?他天天都能看到。關於菩提祖師是誰,我再另一篇文章里說的很清楚,菩提祖師就是老子,而為了培養孫悟空,明裡暗裡和太白金星幫了孫悟空太多, 下的都是血本!

要說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和太白金星太上老君那是最親的,四海龍王更好像就是娘家一樣,嘴上都不想給大聖好東西,其實呢,東西都準備著好好的,不然怎麼湊的一套完整的頂級裝備出來?巧合?

上古大神們都是伏羲法藏文真一脈,到唐朝都有近六千年了,再看看張道陵,幾百歲!憑什麼道教創建的天庭地府,要太上老君給他張老倌打工,你玉皇大帝比起老子差了多少輩算過嗎?當年在昆崙山,在終南山,崑崙被毀出過力嗎?神魔大戰參與過嗎?斗過瑪雅鬼谷子兵馬俑陰兵嗎?就在東漢收了點冤魂就稱帝了,問過我老子嗎?不推翻你老子哪裡還有位置啊!

大鬧天宮那是靈界的眾望所歸,四海龍王,道家佛家都等著看笑話呢,自己的親戚二郎神都不出死力,誰讓你壓人家母親,還讓人劈山救母?托塔李天王那是你提上來的幹部,實力嘛,呵呵噠。哪吒那是有力氣的,但你覺得他和李靖的關係咋樣呢?李靖把人殺了一次,心裡一直在排擠哪吒,總在培養自己那金吒木吒,好幾次還怕哪吒報復,心裡疑神疑鬼,這仗怎麼打?天兵根本就不夠看的,天將還不如李靖呢!

要說孫悟空真的厲害嗎?其實不是的,太上老君輕輕鬆鬆就能收了,但是老君也只是在孫悟空馬上要輸給二郎神的時候撿漏了一下,回來就給人加上了火眼金睛金剛不壞身的buff,看你怎麼打!後來取經路上,孫悟空碰到好多妖怪打不過,而這些妖怪很多都只是偷拿了老君的一件寶貝,試想老君隨便一件寶貝孫悟空都打不過,老君要是想抓孫悟空,孫悟空怎麼可能鬧得了天宮呢?張道陵稱帝這件事,在靈界很不被看好,也是他自己活該了。取經一開始,五斗米道教的勢力就不斷被吞噬。取經路上,孫悟空碰到張道陵家的妖怪通通殺掉,碰到太上老君的道家就主動放一馬,碰到佛家的那就要親自來要人,孫悟空要賣人情賣面子,以後好混個官啊。

當上了斗戰勝佛的孫悟空從來也沒忘過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沒事就回來老倌老倌的叫著,碰到玉帝就是玉帝老兒。好嘛,玉帝都是兒子,老君還好一點哈。其實嘛,看不看都無所謂了,如來和老子的目的達到了,張道陵的勢力被極大削弱了,在這之後就是老子和喬達摩悉達多兩個人的佛道之爭,當然兩人有勝有負,唐朝先崇佛後滅佛,再崇再滅。

哎,靈界的爭端真的不比咱世俗的少,覺得成仙就輕鬆的人還是省省吧,人都做不好,仙更難做啊!


肯定會。

1、取完經後,孫悟空明白了,菩提早就知道他要大鬧天宮,要被如來收伏,要安排取經。既然取完經了,哪有不回去彙報一下工作的?如果菩提不知道如來的意圖,會任憑如來把愛徒關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嗎?會知道孫悟空要遇到三災嗎?

2、孫悟空只躲過了兩災,還有一災沒有來,他已經成佛了,誰還會害他呢?他肯定要回去問一問。

3、他已經成佛了,原來的頑症沒有了,相信菩提也不會怪他,他肯定要回去看一看。另外,一直有人說菩提就是如來,他需不需要回去求證一下?菩提既是道人,為何又要取過佛家的名字?

所以,孫悟空成佛之後,沒有了取經任務,也是自由之身,無論如何是要回去看看的。


佛教講四大皆空,而悟空的名字又應此理。所以悟空不會刻意去看菩提祖師的,如果刻意了,就不是佛了,說明還有塵事凡情牽掛。更何況從大鬧天宮到西天路上發生那麼多事情,孫悟空也沒回去過,你難道讓孫悟空富貴還鄉,讓他回去顯擺自己成佛了?

一下是裝十三內容,沒時間的可以不看。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髮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論者以四大為宇宙的根源,佛教則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法」是實有的[2]。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只是五蘊中的一蘊而已。什麼又叫做五蘊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識,前一屬於物質界,後四屬於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蘊。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時,由於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只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並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於受、想、行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


這個問題得從原著中尋找答案:

原著描述菩提祖師如下: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再來看看菩提老祖所在的地方,「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而靈台方寸山和靈山不是一個地方位置不同。有人推測如來或者太上老君是須菩提祖師和結論是站不住腳的,若是如此,悟空當年學藝很多年,以他的智慧肯定能夠查出蛛絲馬跡。

最後菩提算出悟空要闖禍,並預言遭受三災風,火,雷,而後悟空也遭受了黃風怪的風,老君的三昧真火,還有大鬧天宮時的雷擊。

為了避免連累師門,菩提就把他趕出師門,從此不能提師傅的名諱。接下來的時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悟空牢記師傅的教誨,從來沒有回靈台方寸山求助。

成佛後,當然也不會回靈台方寸山尋找師傅,因為他已經另投別門,和菩提已經斷絕師徒關係。無論從菩提祖師叮囑還是孫悟空的性格,都不會再回靈台方寸山尋找菩提。



其實看與不看,於悟空來說已經無所謂。因為原來的悟空已死。現在的悟空只能用大話西遊上面夕陽武士的話來形容了:那個人好像一條狗!沒錯,悟空儘管成了佛,也只能是別人吃肉他喝湯,喝了湯,搖尾乞憐一番,矇混過關罷了。悟空是成了佛,卻必然看透這世間的紛爭。西天取經的真相,悟空必然也參悟透徹。看似熱熱鬧鬧,雜亂無章,其實都是別人布置好的局面。悟空也罷,菩提也罷,都不過是這一個棋盤裡面的棋子而已,每一個棋子都是在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菩提在趕走悟空的時候,是多麼的絕情?既安排了悟空的生,也安排了悟空的死!哪裡還有什麼恩情可言?對於成了佛的悟空,於世情已大徹大悟,於人心無愛亦無恨,去看菩提傾訴什麼?又去受什麼教誨?兩個人不過都是汪洋大海裡面的一葉浮萍,都是在無謂的隨波逐流罷了!所謂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有緣了,自會江湖相見。無緣了,則相忘於江湖!


人說:「能師出高徒,嚴父出孝子」,但菩提祖師自知悟空生性頑劣粗暴 ,爭強好勝,經常惹事生非,卻又愛惜悟空那種聰明靈敏機智與好學直率乾脆,雖然學藝完畢,菩提祖師趕緊打發孫悟空離開這是非之地,其實他內心十分複雜,大概有當過教師的才會有那種慈愛期待的心境,也即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感覺,孫悟空雖然看似嘻皮笑臉,玩世不恭,但對恩師那無私施教並非麻木不仁,離開師傅那陣子以及有難求干師傳那幾個簡單的情感場面看似輕描淡寫,但卻更反映孫悟空對師傅那敬之又不能近之的悲戚傷懷,泣不成聲也只能在雙手一擦便拜別!這也是當老師的最大心愿和收穫,象如今的老師一樣,對待學生真的嘔心瀝血,嚴厲中帶著慈祥,多少學生畢業離開校園迎接新的生活,又有多少新生再來求教於老師,永遠不變的是教師,那一位老師不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出人頭地,學業有成?但老師並不希望你拿什麼來回報,只望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學為所用有益於自己和社會,最起碼不要為非作歹危害社會,這便是當老師的最大心愿,同樣菩提祖師更是這種心理期待!如今孫悟空算是改邪歸正,業有所成,不負師望修成正果立地成佛,俗話說:「飲水思源,受滴水之恩必湧泉相報」,如今孫悟空己經不是昔日陶氣惹禍的「潑猴」,也沒有以前那麼忙,按他的性格應該會是看菩提祖師的!因為他再也不用師傅擔心,也覺得有臉面見老師了!其實別小看《西遊記》乃神話虛構之說,但卻深含尊師重教的深奧道理,當這對於《西遊記》的諸多內含卻仍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就看你如何挖掘!



謝邀,悟空問答!

我覺得悟空成佛之後,內心首先覺得,就是去找自己真正的授業恩師菩提老祖,因為菩提老祖才是孫悟空真正意義上的老師。

當悟空收到自己解決的事時,首先想到的也菩提老祖(三清觀),而後想到的是菩薩,要不是菩提老祖讓他以後不要找他,估計悟空得成天跑去找他。

再者說,悟空想找他,估計也找不到,畢竟菩提老祖的身份可是大的可怕!

喜歡就請點個關注吧!


想那猴子何等聰明,老師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

當年祖師不讓說出他老人家的名字,是因為他知道猴子該此一劫。本領學到了,想出頭,那不得打嗎?尊嚴是打出來的,名氣也是打出來的!在打名氣和地位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血腥,難免會有殺伐,而且,成功與失敗還都不好說。如果說出了師尊的名字,豈不辱了師尊的名號!(加一段:後來的李小龍不也是打出來的嗎!不打不揚威,不揚威怎會立腕!)

功成名就之後當然要拜師了,這時去見師尊他老人家,不但不會生氣還會高興呢!誇猴子有情有義知恩圖報呢!這時的師尊也不會「扒猴皮」「抽猴筋」了。從邏輯推理來說,猴子應該是看過師尊了,要不然,我們也不會知道他的老師是誰?!當然帶來什麼禮物我們並不知道。想那有情有義的美猴王不會只兜二斤油饃吧!


推薦閱讀:

有沒有好看的推理小說可推薦?
如何以「你是魔界中人,手上沾染了多少,你叫我如何信你」寫一篇古風虐文?
你一直想要看的懸疑、驚悚、推理小說或電影,如果不幸被劇透了,你該怎麼辦?
龍族究竟有沒有外傳?
如果是魯迅來寫《哈利·波特》,會是怎麼樣的?

TAG:孫悟空 | 吳承恩與西遊記 | 小說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