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對付蒙古鐵騎迂迴戰法的辦法?
蒙古騎兵創造了世界歷史上最為龐大的草原帝國,從蒙古人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指哪兒打那。別管是打曾經縱橫天下的女真騎兵還是蝸居西北的党項人,那是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個打一雙。之後更是有震驚世界的西征舉動,蒙古軍的兵鋒甚至直指西亞和多瑙河流域,打得歐亞各國人民對這支末世軍隊完全絕望。
蒙古騎兵剽悍敢戰,戰術多以穿插、迂迴為主,蒙古騎兵創造了世界軍事歷史上無人企及的成就。
戰略上的大迂迴以及具體戰術中的迂迴是蒙古騎兵最常用的戰法之一,雖然常用不過好使,直到他們向中國大陸的南方進軍。
蒙古軍隊踢到了一塊硬石頭,而這塊硬石頭便是在歷史上戴慣了怯懦無能帽子的南宋帝國。
公元1151年前後,蒙古大汗蒙哥,在打完了周圍的一圈國家之後覺得沒勁了,不能馬放南山吧,剛好南邊的南宋還一直頑強挺立著,於是蒙哥想出了個穿插迂迴的辦法,意圖先滅大理國,然後從背後進攻宋朝,同時在江淮一線派後來的元世祖忽必烈以優勢兵力猛攻,自己則親率主力從川陝而來,意圖一舉滅亡宋朝。
自古取中原者必先先圖川陝,這是有地理決定論的原因在的:川陝地區,尤其是四川地區,地形複雜崇山峻岭密布,海拔又高,地理落差又大,又有關中和成都平原兩大糧倉,拿下了川陝之地再順著長江順流而下,就勢那麼一衝,東南地區也就完蛋了。
說干就干,公元1252年,蒙哥命忽必烈由金蓮川大本營出發南征。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遠征壯舉,蒙古人從黃河上游,進甘肅深入青藏高原,再殺到四川,然後兵分三路殺向大理。之後,到了1254年,基本平定大理的忽必烈回老家準備繼續進攻南宋的江淮方向,但他留下了兀良哈台的一支軍隊駐守雲南。
滅了大理之後,蒙古人的利好迅速就來了,這下三路大軍一起上一舉攻滅南宋的計劃可以實現了。公元1257年的春天,蒙哥大汗下詔:蒙古全軍分為三路,蒙哥親率右路軍,率領四萬精兵攻打四川,都元帥紐磷是他的前鋒;左路由滅亡金國的塔察兒率領,進攻京湖;雲南蒙軍由兀良哈台率領,進攻廣西、湖南。他們的理想是三路大軍在湖北的武昌會師,然後那麼一衝就直接打到臨安城下,到時候一片降旗出臨安了,弄不好還能再俘虜宋朝的皇帝。
針對蒙古人的野心,南宋早有對策。兩國在之前就已經發生過衝突。針對蒙古騎兵善用的迂迴戰術,四川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採納冉琎、冉璞兄弟倆「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徒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勝於十萬師遠矣」的建議,余玠採納了這個建議,這位封疆大吏依據蜀地的特點制定了「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戰略方針,發動大量軍士和群眾依託大山大川築城。
在九年的時間裡余玠有計劃、有步驟地以重慶為中心,在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和渠江沿岸的山峰上,先後加固和新築了樂山三龜九頂城,瀘州神臂城等山城數十座。其中劍閣苦竹寨、蒼溪大獲城、通江得漢城、金堂雲頂城、南充青居城、合川釣魚城、萬州天生城、奉節白帝城最為有名,稱「抗蒙八柱」,又稱「川中八柱」。
戰役的焦點正是發生在這套立體軍事要塞體系中,中路的忽必烈向兩湖方向蒙古猛攻的同時,蒙哥大汗親率的四萬精兵一路叩關直入,蒙古軍自嘉陵江順江而下,過閬州大獲山,出梁山軍,直抵夔門,破宋軍於雲頂山,接連攻破彭州、漢綿、懷安軍等要塞。之後到了七月,宋朝的邊關重鎮大散關被攻破,到了十一月底,八柱已經被打穿了四柱,蜀川安危所系全繫於合州釣魚城一城之下。若是這座下瞰重慶、上控三江的釣魚城如果再被攻破,全蜀皆平。蜀地若失,東南必將不保,大宋就只能成為海上的大宋了。
為了打下這座山城,蒙古大軍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先是斷絕了釣魚城的外援,蒙古軍在涪州藺市造浮橋,「夾江為營長數十里,以阻止川外宋軍從水路援助蜀川。
這把門都關起來了下面就開打了。
蒙古軍隨後用了各種辦法攻擊釣魚城,但是最拿手的騎射卻在這塊山地不太好使,蒙古人只能下馬來攻擊地勢險峻的城池。
即使山區大雨連綿、即使山城地勢陡峭、一些地方甚至有90度垂直,蒙古人像打了雞血一樣努力。
城上的宋軍每天拋石機、滾木礌石、如蝗箭雨輪番伺候,蒙古軍隊依然在保持攻勢。
宋軍將士們還準備了很多黑科技:大型床子弩,還是巨型弩車,亦或是幾乎人手一把的神臂弓和弩機都讓宋軍的箭矢密度始終彷彿在給蒙古人下箭雨,還有更重要的一樣武器,那就是拋石機。
眼看著已經打了好幾個月,這座城市就是打不下來,蒙哥汗來勁了,他可從來沒有遭受過失敗。
一定得拿下釣魚城。
到了七月二十一日,請記住這個日子,蒙哥大汗親自登上了一座高坪,暸望指揮攻城。這也是死催的,身為大軍統帥,蒙古大汗還這麼扎眼的跑到第一線。
於是蒙古大汗儀仗隊宋軍看到了,既然都看到了那就問個好吧,砲手們用拋石機送給遠道而來的大汗幾發大石頭。
後來蒙古軍撤退了,之後傳出來消息說是蒙哥大汗生病了,再後來有了歷史記載,元憲宗蒙哥為砲風所震,斃命於四川合州釣魚城之下。
據正史記載,蒙哥汗退軍至至金劍山溫湯峽時病重身亡,時年五十二歲。蒙哥汗死之前曾經有命令,他日若破此城,盡屠之。之後蒙古軍加速後撤,沿途以屠殺泄憤,兩萬多南宋平民被無辜殺戮。
釣魚城大戰到此結束,蒙古軍退卻,之後宋軍主動出擊開始收復失地,宋朝的國祚也得延續之後,在西征途中還沒殺過癮的旭烈兀也停止了征戰,他剛殺光了巴格達的人,所有!
按照蒙古人的制度,所有的蒙古軍都必須回到蒙古草原,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見證新的大汗的產生,而這次是兩個大汗的廝殺在等著他們。
毫不誇張地說,釣魚城之戰改變了中國歷史,也改變了世界歷史。
而蒙古人所謂的大迂迴戰略,和騎兵的迂迴戰術,就此徹底失敗。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新想一套,不能自己自創一套兵法,在三十六計的基礎上自創一個「三十七計」。為什麼呢?因為那是紙上談兵,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所以根本無法判斷究竟成不成功。
在蒙古帝國史上,總體來說,蒙古軍隊是戰無不勝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能夠最終戰勝蒙古軍。但是,若比較各國對付蒙古軍隊的戰績,肯定是南宋軍隊的戰績最為突出。所以,要談對付蒙古迂迴戰法的辦法,還只能從南宋軍隊的打法里去找。
(蒙古軍隊)
蒙古騎兵在戰爭史上,主要有兩種戰法:一種是箭頭式戰法,一種是迂迴包抄戰法。不管他們在戰略上,還是在戰術上,都主要是這兩種方法。今天我們主要來談戰略方法。戰略方法清楚了,戰術方法也就清楚了。
蒙古人第一次全面侵宋,是在窩闊台當大汗的時候,那時候採用的就是箭頭式戰法。整個軍隊分成左中右三部分,或者說中路和兩翼。中路是重點,兩翼配合牽制。其中窩闊台的二兒子,也是窩闊台欽定的汗位繼承人闊出指揮中路,進攻南宋中原地區。窩闊台的三兒子闊端指揮右路,進攻南宋四川。窩闊台侄子口溫不花指揮左路,進攻兩淮。這也是蒙古人最常規的打法,他們在整個歐洲戰場上就採用這樣的辦法。
蒙古人第二次全面侵宋,是在蒙哥當大汗的時候。這次用的就是迂迴包抄的戰法。整個軍隊也分成三路:主力西路由蒙哥親自帶隊,從四川往東打。北路由忽必烈帶領,由北往南打。南路由大將兀良合台帶領,從大理安南往北打。蒙哥的目標是,半年的時間,最後在南宋都城臨安會合。
(蒙古軍隊)
總體來說,蒙古人的這兩次對南宋的全面進攻,都是失敗的。也就是說,這兩次戰爭中,南宋找到了對付蒙古騎兵的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在蒙古人第一次全面攻宋的時候,兩淮地區使用的。領導者是制置使趙葵、制置副使余玠,也就是利用水域眾多的特點,多挖水道,挖得水道縱橫交錯,讓蒙古軍隊怎麼也沖不起來。因此,最終蒙古人在兩淮地區打得磕磕巴巴,沒有成功。後來他們甚至放棄了在這裡的軍事行動。
第二種辦法,是蒙古人第二次全面攻宋的時候,四川地區使用的。領導者是從兩淮調到四川的制置使余玠。他的辦法是「依山制騎」,就是利用四川多山的特點,把重兵布防在各個險峻的山頭,並且把這些山頭打造成山城。平原地區實行堅壁清野,放給蒙古人跑馬,但是他們會無所收穫,然後利用山城出擊,對蒙古騎兵進行騷擾和打擊。這種戰術很成功。蒙哥就在山城釣魚城下被打死。
第三種辦法,是在蒙古人第一次全面攻宋的時候,在中路江陵打敗蒙古軍,並打死蒙古首領闊出的孟珙提出來的。他提了個三層藩籬防禦體系,這個體系就是針對蒙古人迂迴包抄南宋提出來的。也就是在全國以臨安為中心,建立梯級防禦體系,其中至少是三個梯級。事實上,蒙古第二次全面攻宋,之所以失敗,既與余玠的「依山制騎」有關,更與孟珙的梯級防禦密切相關。
(蒙古軍隊)
同時,這種梯級防禦,也大量用在南宋防守的戰術安排中。比如釣魚城,它在防守上其實就包括三個梯級:外面的三江一個梯級,山上的外牆和內牆兩個梯級,共三個梯級。再比如襄陽,蒙古人圍攻了六年才把襄陽拿下來,就在於梯級防禦做得好。
當然了,梯級防禦,必須與外面的援軍相配合。襄陽就是因為一直有樊城的外援,釣魚城防禦戰中,也有自重慶而上的宋軍呂文德部隊的牽制。這也算是一種對付迂迴包抄的辦法吧。
不過,整體實力來說,蒙古確實遠強過南宋,所以南宋最終還是敗了。
對付蒙古鐵騎迂迴有幾種方法,第一可堅壁清野,對蒙人出沒的地方以游擊對游擊,消滅其有生力量。第二正面對壘時可用戚繼光研製使用於攻殺蒙人的一種類似於農村小推車,上裝有幾人可聯合用的大弩,還開裝備大量的箭簇,上還可置唐陌刀,長矛那樣的長兵器,外裝包裹牛皮的堅木,也就是努爾哈赤學習後進一步改進的楯車,或十人或二十人組成一祖。第三參照明江淮鐵軍,外有精於騎射的輕裝騎兵,主陣有衝鋒的重裝騎兵,輔陣用盾牌手。可靈活奔襲敵軍,參照衛,霍,藍玉用兵,可誘敵深入,然後用騎步兵聚殲,參李牧消滅匈奴兵。
步兵機動性難以超過騎兵,古代環境下戰勝蒙古騎兵要看作戰環境,南方水網密布地區步兵配合水軍全殲蒙古騎兵可能性很大,北方地區戰勝蒙古騎兵的辦法,依託山區城防等地形,誘使或者迫使蒙古騎兵進行山地戰,攻堅戰;平原地區對攻,要麼騎兵遠程偷襲燒殺放火燒牧草破壞其經濟基礎,要麼弓弩遠程射殺配合騎兵追殺,或者採取明清時期的重炮火器加鐵騎,例如朱棣北征,康熙平準格爾,只有這樣才是有效擊敗蒙古騎兵的辦法。當然蒙古騎兵可能採取游擊戰和運動戰,發揮他們機動靈活的優勢,這時候純粹的軍事手段很難消滅他們,應配合政治分化,經濟封鎖,宗教愚弄,生化武器等手段,例如清朝對付蒙古,政治聯姻,分化蒙古諸部,以蒙攻蒙;隔絕蒙古漢地經濟聯繫,使之貧困落後化而不得不依賴清廷;在蒙古地區崇奉喇嘛教,讓大量人口去當喇嘛,給喇嘛以經濟政治特權,降低生育人口;戰爭中故意傳入天花霍亂梅毒等他們不會預防治療的疾病,這在古代就是大殺器,乾隆滅准格爾蒙古就是這麼乾的,十分有效,要知道准格爾與康熙雍正乾隆糾纏近百年,乾隆徹底滅之,手段極其毒辣。
拌馬樁,英法百年戰爭時,英國步兵對法國重騎兵,結果是步兵徹底打敗騎兵,關鍵作用是拌馬樁。
馬在地上沖時才有威力,馬踩在障礙物上就會翻倒受傷。
竹釘陣,濠溝,戰車陣都可以抵擋騎兵衝鋒,等他們送死。
蒙古不是鐵騎,是輕騎。
騎兵野戰強,步兵守城厲害。拿步兵和騎兵拼野戰就是送死。
其實打騎兵沒那麼難,堅壁清野,守城不出,通過防禦工事阻擋騎兵,通過遠程武器攻擊騎兵,就蒙古那點人口,完全可以耗死他們的。
看歷史上那些戰役,漢人打不過遼,金,蒙古,滿清,大多輸在步兵主動出擊騎兵上。
戰略上,堅壁清野。戰術上,結步兵軍陣,倚城而戰,利用弓弩優勢,不變應萬變。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厲害的造船廠是哪個國家?
※海洋深度3000米,航母上的船錨到底有多長?
※印尼軍事實力比起越南如何?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
※二戰中德國繳獲了很多武器裝備,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