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質疑夏朝?夏朝的存在有什麼確切的證據嗎?


先回答後一個問題,因為第一個問題需要比較大的篇幅來講清楚。

說到夏朝存在有什麼確切的證據吧,目前按最嚴謹的科考角度來看,答案是:沒有。

最簡單粗暴的答案是:因為還沒有發現一個遺址、文物上帶有「夏」的標識。例如作為史籍中的夏朝之繼承者的殷商王朝,在目前確認的4000多個甲骨文里可訓詁的1500多個裡,就沒有一個「夏」字,不僅如此,殷商的天文曆法里還沒有「夏冬」兩個季節,只有「春秋」,夏天與冬天的兩季要到周代春秋時期才出現。

這一點可以說是「無夏論」的一個相當強的證據。在這樣的前提下,要說還是「有夏」的話,那麼就只能假設「夏可能原名不叫『夏』」,假設,是可以的。但是很遺憾,卻沒有相關發現與資料能證明,因為史書的確一直稱「夏朝」為「夏」。

好吧,那我們試著放低一下標準,看看能不能「有夏」,因為,畢竟還有2500多個甲骨文沒有辨認了,那2500個字里可能有「夏」或「夏朝」存在的證明,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周文王之父「王季」,很多史學家曾經質疑過這個周先王的存在,但是近幾年,卻在「周原甲骨」里發現了「王季」字眼。

從年限說起:

《史記》中的殷商世系表,已經通過甲骨文的發現確認。據推算,殷商大約有646年國祚,而夏朝的國祚,以文獻推算大約有471年。殷墟的測年上限,最高為3600年,已知我國「夏商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夏朝的建立年限推算為BC2070年,也就是距今約4100多年。

那麼,以夏、商的享國年限相加:471+646=1013年。

已知「武王伐紂」為BC1057年,那麼:4100-3057=1043年。

也就是說:夏+商的享國年限大致為1000年上下,是合理的推測。

用「武王伐紂」+殷商國祚:3057+646=3703年。

也就是說:3703年至4100年的397年間,大概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夏代「了。

而現在最接近夏、商代交替的考古遺址,偃師二里頭與武漢盤龍城都符合其條件,其中前者共有4期,第一、二其約為3750年前,盤龍城的上限約3800年前。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盤龍城不太可能與史籍中的」夏「有關係,而二里頭則處於史籍中的」夏朝「的」精確「地帶,因此,二里頭早期或可為」晚夏「,考慮到測年的」±「誤差(最小為50年,最大為200年),說二里頭早期可能是」中夏「亦未嘗不可。當然,這個可能性就很小了。

總而言之,無論是二里頭還是盤龍城都不太理想,很難完整地確認」夏代「的存在,因為既然根據史籍的指引,」夏「作為一個王朝,你只發現了晚期遺址,那史籍中的幾百年之國祚就難以圓說了:要是它根本就不是一個穩定的政權,只存在二里頭早期的那100多年上下了?

是不是?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的,畢竟春秋時的人離夏朝都快1000年了,記錯的可能性是頗大(但個人認為全錯是不可能的)。

好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發現」早夏「那就別提」夏「了。

不巧,近幾年真的有了新發現:

東趙遺址:距今約4000年,位於鄭州西郊的高新區,東距鄭州商城遺址約14公里,北距大師姑城址約7公里,東北距小雙橋遺址約9.5公里,西距滎陽關帝廟商代晚期遺址不到2公里,處於夏商文化分布核心區域。2012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發現大、中、小三座城址,清理出城牆、城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疑似祭祀坑區、灰坑、窖穴、水井等重要遺迹,出土了豐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夏、商、周時期文化遺物。2015年1月4日,在東趙遺址再次發現大、中、小三座「疊套」在一起的古城裡,並發現「中城」存在「嬰兒奠基」現象。

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回字形宮殿建築基址,面積為3000平方米——這表明,東趙遺址具有大型城市或某個部落式的「王城」之特徵。

東趙遺址的發現,在時間節點上、王城的規模上、地理位置上,都基本上對上了「夏」國。

同一時刻,與東趙遺址同屬「新砦期文化」的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村遺址」中。

附近有一條河叫雙洎河,其河床高度距離遺址約25米,這個高度上表明這裡曾經有洪水泛濫的跡象,說明洪水曾高達25米,把當時的遺址都淹沒了。

好吧,4000年前,又處於中原腹心地帶,那我們當然會很直觀地想起下面這個人:

大禹,是史籍中夏朝的開國君主「啟」的老爸,「新砦村遺址」的發現與水災的地質殘留,無疑是為東趙遺址的地點、規模、時間的「三證」添加了一道更加接近史實的佐證。

不過,現在要說東趙與新砦村是「夏都」或「夏城」還太早了,畢竟沒有可以確定的標識。

但是,「夏代」倒總算是有實物了,而且「新砦期文化」的年限與殷商的年限相去甚遠,所以「夏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就是說,夏「國」還不能證明。但夏「代」(times)卻大體能敲定了。

由於長期「無夏論」的長期存在,所以導致了國內外都不承認「夏朝」,同時也導致了他們否認「夏代」,比如上面提到的二里頭的早期,即使地點、時間與文化都與史籍中的「夏」對上了,可是在我國的考古界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人,頑固地將其稱為「早商」或「先商」。

講道理:既然我們的史書中都寫明「殷」之前就是夏,而你的考古與史籍對照測算商的上限又達不到二里頭早期,更加達不到「新砦期文化」的年限,那你還不稱「夏代」而稱「早商」或「先商」就屬於無理取鬧,罔顧事實。

因為「先商」:史書無載。史書與商人自己的甲骨文明明寫著成湯就是殷商的開國君主,那在成湯以前怎麼可能還會有「先商"?

說到這裡,要順道澄清一個謠言,在」無夏派「的理論里,經常能聽到一個理論,他們說:「據甲骨文記載,商湯不是殷商的開國皇帝,而是中興之主,其實,商人很早就稱王了」——這裡面的「很早就稱王」之「王」,有人說是王亥,根據甲骨文記載,王亥確實被殷人稱為「高祖王亥」。」

但很遺憾的是,在甲骨文里被稱為「高祖」的不止王亥一個人,同時被稱為「高祖"的還有商人的始祖」契「與成湯自己——很明顯,三個相差一百幾十年的人,是不可能同時是開國君主的,根據正史記載,」契「為大禹治水的幫手,王亥為夏朝的官員,因此,殷商的開國君主只能是成湯。甲骨文中兩位商先祖的封號,顯然是成湯稱王后所追封的,只要這樣才能合理解釋為何會有三位高祖。

繼續正題,就是說,既然沒有」先商「,那麼「新砦期文化」就只能是」夏代「的產物。但是,有些人卻連」夏代「這一代稱也不想用,為什麼呢?

這就要回答第一個問題了,即:為什麼不承認夏朝?

考古學這門學問是西方人發明的,人家也比我們最挖兩百年,所以標準也是人家定的,例如」文明「的標準:

1、金屬工具,即青銅器的發現,因為人類是以進入「青銅時代」才算得上「文明」,所以這點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爭議;

2、文字的發現;

3、大型城市建築,也就是擁有類似「都城」、「王城」這樣的建築發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判斷考古遺址是否具有「國家」形態。

根據第2點,那二里頭與「新砦期文化」都得」死翹翹「,因為沒有發現文字,不過二里頭倒是有發現24個」類文字「?」符號「??

但是沒有卵用,因為無法破譯,就算破譯了,也得看它有沒有敘事性,能不能與我國的可考史籍相印證,要是不能,那也無法證明它就是」夏「。

所以現在」夏「作為國家或朝代,還真的不能證實。

但是問題來了:由於我國的史書是」有夏「的,但考古中又無法證明史籍——既不能證偽也不能證實。不過作為時間(times)線條來說,卻又發現了疑似」朝代「(具有統治力的遺址及社會形態),而我們的一些考古學者卻不願意稱這段時間(times)為」夏代「,那就是一個悖論,一個相當矛盾、相當精神分裂症的悖論。

而且 可以說是相當嚴重的癥狀的那種精神分裂症,說誇張點,就像個瘋子:一面拚命用史籍來比照考古,一面又用考古來拚命否認史籍。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西方標準「4個大字身上。

那麼, 我們來看看何為」西方標準「?

西方人總說我們的」三皇五帝「是」傳說「,夏朝是」傳說「(原來還說殷商也是傳說,只是殷墟發現後才改口的)不可信,可是他們自己卻毫無猶豫地拿起了充滿神話色彩的《荷馬史詩》來做他們的《史記》,我就不說太史公的《史記》吧,我就說我們同樣充滿神話色彩,但卻上能通天文、下能通地理、中能達人文風俗的《山海經》也要比它的《荷馬史詩》靠譜多了該沒疑問了吧?

距今4300年前的」陶寺遺址「有一個陶壺,上面用硃砂寫著兩個字,我國的部分考古學家,如」夏商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工程師李學勤老先生認為它們是字,其中右邊那個像」父「字一樣的是「文」字,左邊的還未破解。但是這個結論西方不認可,它說數量太少,又沒有「敘事性」,所以不能證實是文字。

好吧,那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張圖:

這塊泥板上的這些「疙瘩」,每個「字」都一樣的,西方人卻聲稱它是《字典》,說是距今約4300年前的阿卡德帝國的文字。而且單方面宣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說實話,我挺汗的~這種排列方式,明顯就是結繩記事的特點,較真地問一下西方人,它」寫「的是什麼內容 ?

答:沒有敘事性,只是貨物清單。

那按」西方標準「這不就是不能證實它帶有」阿卡德「之」標識「嗎?

其實,西方考古的諸多發現,大多數並不是真的實牙實齒地在能在石頭上、文物上找得到所謂的」朝代「或」國家「標識。比如說著名的」特洛伊城「中就沒有發現特洛伊的相關標識,無論 是文字還是文物也沒有,而且其遺址的幾個樓層明顯不是處於同一時期。西方人將它定為」特洛伊城「一樣是運用文獻上的大致地理位置與測年(當年沒有C14測年技術,純粹是憑經驗來測年,現在也未重測過)來確定的。

你看,按這個」西方標準「運用到我們的」夏朝」便不行了,即使地理位置、時間、規模、風格以及人物(大禹治水)都對上了,也不行。在此,需要強調一下,二里頭的地理位置與文獻記載上,是一模一樣著的。

再說一次,不是「大概是」,而是一模一樣!

你看,都這樣了,我國的某些專家和N多民眾們還是堅持說:神話不可信。

恕我直言,這種表現與其否認的邏輯,已經超出了我可能理解的理性範圍,而且我看也超過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智商,還是讓網友自己判斷吧。我只想說一段話,好好看清楚!

中國的國祚之連續性與朝代的更迭之兩大特性,決定了其歷史建築遺存、文物遺存,大多數時期都必然會處於毀棄、更新的狀態,不可能每一次的朝代更迭中發生大變革的時代仍然能處於物與人的不變——這一點,中國的主體民族和多民族構成,同樣存在這樣的規律。

所以,在中國搞考古,就不能盲目用西方的那種思維。

這個規律不一定和「有夏」、「無夏」發生直接聯繫,但是至少目前發現的3600年前的大型古城,如陶寺、石峁都發現了被棄用的證據,這些例子與上述規律表明,中國的古代遺址,越久遠的就保存的越少。

在這個基礎上:史籍的重要性就顯格外格外之重要。

西方是因為沒有那麼全面、豐富、翔實的史料才只好主要借力考古發現!

而不是它的歷史記載也很翔實!

也所以:著名的古史辯派領袖顧頡剛的「歷史的層累說」就是一個偽邏輯——歐洲的歷史之記載連續性才一千年上下,怎麼能跟我2400多年(以春秋為起點)的連續記載來比???

而且「層累說」還有一個更大的偽邏輯,所謂因為「層累」而導致時間越久,資料就離原貌越模糊,這一點的推論從邏輯上講沒有錯,但是注意:「越模糊」不代表「全錯」!

正確的理解是:無論多麼模糊,大致的樣子還是在那!

也所以,完全不理會史書上的「夏」而只盲目地藉助考古,無疑就是錯誤的,是借「科學」與所謂的「嚴謹」、「學術的尊重」之名而行詭辯之事。

縮上所述,夏朝的存在根本上只能是剩下叫不叫「夏」,其朝代或國家規模符合不符合史書記載的的兩個問題,而不是存在「有」還是「沒有」。

說完!


中外考古學家一致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夏文化的典型代表,出土的文物也符合時代特徵。但是就是找不到確鑿的,刻在甲骨上的"夏"字。儘管晚些時候的史書上都有明確記載,但可信度令人存疑。

而且,時至今日,仍然沒有看到公認的夏朝的字,只不過在後來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連串貌似相同的的字,一時間眾說紛紜,有說是蟋蟀,有說是天牛,有說是蝗蟲。還有人認為這些字都是畫的蟬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樣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兩點理由:1、形似。2、義合。

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比如說:牛,就畫一個牛頭;羊,就畫羊角。按照這個思路,甲骨文上的好多字就能夠破解出來。蟬,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有觸鬚,寬寬的額頭,另一個特徵是網路般像紗一樣的薄翼,這一些字已經則還有就是具備了這兩個特徵。

還有就是義合—蟬多見於夏天,鳴叫之聲不絕於耳。作為夏天的特徵之一,確實可以用蟬來表示。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樣子,「秋」是莊家成熟的樣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樣子,「夏」是蟬的意思。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表達的,具體到夏,就是在夏天裡叫著得知了,這也符合我們所說的蟬鳴夏的意思。

時代早於夏朝的遼西紅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經有了玉蟬,可能當時人們意識到了蟬蛹相變這種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神秘現象有關係,這種神秘現象。而這種現象又象徵著生命的延續不斷。在商周時代,在青銅禮器上,大量地雕縷蟬紋圖像,按照清朝馮雲鵬兄弟所寫的《金石索》的解釋蟬紋的意思是取居高飲清之義。兩漢時期,在喪葬的儀式中往死者嘴裡放玉蟬,以寄託生命如蟬,獲得再生的希望。

從很久遠的時代,蟬能夠蛻變、轉生,蟬處於污穢而化成高潔,蟬居高而鳴遠,蟬飲露而清高等等形象,逐漸在古人們腦海中豐富和明顯了起來。我們是否可以推斷,啟以蟬形的夏字作為國號,大概正是看中蟬代表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義,反映了啟似乎心中藏有秦始皇帝嬴政那樣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的願望?是不是也可以反映全新意義上的,確立了世襲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那個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天下,延綿不絕、世代永存、居高鳴遠呢?


預警!回答比較枯燥,偏學術理論,如果沒有興趣,建議跳過。

個人覺得討論這個問題,有必要明確幾個概念,否則可能會出現偏差。

題主說的「確切的證據」,感覺應該是指「實物證據」或者「考古證據」。嚴格來說,夏朝存在與否,主要是一個文獻歷史學問題,而不是考古學問題。

簡單說,已發現的考古證據,可以拿來證明夏朝存在,也可以說無法證明夏朝存在,關鍵是歷史學家怎麼解讀。

目前,考古學界公認的與「夏文化」(這裡說的是「夏文化」,而不是「夏朝」)關係密切的是「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在河南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文化遺存,介乎於「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崗期商文化」之間。

通過長期田野調查與綜合研究,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這樣一個發展脈絡,中原地區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期商文化→殷墟晚商文化。

換言之,在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以後,殷商(二里崗&殷墟文化)以前,確實存在一個文化階層。這個時期,與史學屆所說的「夏代」基本吻合,因此稱為「夏文化」。

這裡說的「夏代」是指我國歷史的一個時間概念,即從公元前某年到公元前某年,這個提法在歷史學界是得到公認,不存存疑的。

But!二里頭遺址發現的考古證據是否可以和「夏王朝」的文獻記載相匹配,在歷史學界尚無定論。

中國學術界現在已經基本上接受了夏王朝就是相當於「二里頭文化」這個階段的說法。而西方學術界則不太認可這個說法。

這倒不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之類的禍心,而是研究方法不同。西方史學界在研究文獻的時,首先要研究文獻的成文時間,文獻的性質,以及是否有旁證。

舉個例子,《孟子》一書里有關於夏王朝的記載。西方歷史學家首先會通過研究這些記載與上下文的關係,來確定作者在提到夏王朝時候的意圖。

從西方學者的解讀來看,《孟子》一書中關於夏王朝的記載,主要是為了佐證論述自己觀點的需要。而對於一個比自己早這麼久的時代,作者是否真的了解,以及是否有誇大或者杜撰,都是很難確定的(這跟今天互聯網上,有些人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而誇大甚至杜撰所謂「實例」是一個意思)。

而且已發現的考古證據也無法提供有效線索來判斷《孟子》有關夏代說得是否正確。比如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並無能夠證明夏朝存在的確鑿證據。殷商離「夏王朝」時間更近,對「夏王朝」記載的詳實程度,還不如幾百年後的孟子,這個邏輯上是很難說得通的。

當然,國內外學者均承認二里頭有一個龐大的國家存在,而且跟二里頭以前的晚期新石器時代完全不一樣,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也許是夏王朝,也許不是。

其實,從歷史研究的角度,是或者不是,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某個階段叫什麼名字,後來人叫什麼名字,這不應該是歷史研究的核心。社會發展的變遷和內在規律,才是歷史研究的核心。


看了好多爭論,大致分為疑古派和信古派。就跟爭論西醫與中醫的情況差不多,西醫壓倒中醫,疑古多於信古,百年未變。其實,西方真正的科學標準是「證偽」而非「辨偽」,用「剃刀原理」把能夠證明是「偽」的部分去掉,而真正的「真相」是什麼?對不起,卻不是科學的終極追求和目的,因為在無法追溯或十分廣瀚的問題上面,科學標準是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即,科學並不承認「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存在。所以,「夏」到底存不存在,在西方學界(我說的是真學界不是人云亦云的偽學界)來講,並不否認,這是真的。但說他們承認有「夏」卻也是假。

為什麼?因為按照史料記載,沒人能拿出證據證明「夏」不存在,也沒人能證明在「商」之前存在的是「秋」(代舉)。就這麼簡單,史料有待證偽,可現在還無法證偽。「夏」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無法承認它的存在,也無法否認它的存在。

不過有趣的是,國內「學界」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卻是立場分明水火不容,甚至達到了誓不兩立你死我活的境地。呵呵,真是成也「史料」,敗也「史料」,愛也「西方」痛也「西方」。「夏」到底存不存在?目前這個課題需要把民族榮譽感和偽科學都拋棄掉才能取得長足進展。而「夏商周斷代工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在這個問題上予以突破。因為現實條件和歷史條件都在那擺著呢,地層覆蓋(現實)與順應王道(歷史)是兩座無法越過的大山。也許,某一天的一個巧合,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在此之前,只能希望那些已經付出努力的人們繼續努力,無論是疑古學者還是信古學者。以不負手敲鍵盤的諸路大俠多年來下的苦功。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現代考古學起源於西方,並且在經濟方面,西方國家也處於領先狀態,所以在學術領域他們都保持著自以為說了算的狀態,規則由他們來制定,自然就更傾向於承認自己的傳說,又因為他們的文化影響力遠大於中國,所以一些沒有文歡積澱的國家只能選擇被動的接受,承認西方的理論是正確的,無力辯駁。現代考古學的文明界定標準是由西方人制定的。西方人判定文明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成熟的文字系統;一個是大規模建築群,也就是城市;後來中國人又加了一條青銅器。這幾條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世界歷史學公認的標準了,我國的歷史學起步太晚,沒有絕對的話語權,只能按照他們的規則來行事。中國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夏朝的存在?到現在為止,夏朝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夏朝的遺志究竟在哪一直飽受爭議,是現在考古的熱門事項。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但是若是從秦朝算起,中國歷史才有2200年,若是從商朝算起,中國歷史則有3500年,但是若是從夏朝開始算起,中國歷史則有4200多年,若是再往前推,到三皇五帝、盤古女媧時期中國歷史才能有5000年!

今天拋開三皇五帝、秦朝、商朝不說,來說一說備受爭議的夏朝!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夏朝肯定是存在於中華歷史之中的,但是卻因沒有確實的遺迹、文字等出土,因此夏朝一直不被很多人承認,爭論極大。

根據史料記載,夏朝開始於大禹,共經歷471年之久。根據《周禮》、《尚書》、《孟子》等文獻的記載,夏朝歷史上的主要的事件有大禹治水、世襲子啟、太康失國、少康中興、暴桀亡國等極少數的大事件。即便是關於夏朝的記載如此至少,在夏朝之後的人們依舊對夏朝的存在深信不疑。

根據《史記》的記載,現代考古學家么發現了殷商的廢墟,從而證明了商朝的存在,並將商朝認為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

然而夏朝卻是比商朝還要更加早的一個朝代,在商朝的遺址上現代考古學家可以輕易地判斷出商朝的存在。雖說在二里頭發現了我國目前為止最大的宮殿群,並且證實其早於商朝,但是卻沒有辦法證實其實夏朝遺址。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二里頭的的大型宮殿群並沒有發現關於夏朝的文字出土,

而現在我國考古界對於夏朝的態度是懷疑夏朝是存在的,但是卻找不到夏朝確實存在的證據,並且知道在商朝之前有一個更早的文明,但是不能確定那就是夏朝,而國外就是乾脆不承認。

到現在為止,夏朝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夏朝的遺志究竟在哪一直飽受爭議,是現在考古的熱門事項。即便現在有少量的證據,西方人也不願意承認,這是人的本性,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自己的祖先也不能比別人的祖先差,在落後的名族都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韓國人一直在搶中國的文化也是這種心理。除非我們能夠找到大量的不可推翻的證據,他們才會承認中國夏朝的存在。

為啥我們找不到歷史遺迹,一是因為中國的傳承實在是太穩定了,二是因為中國的戰亂實在是太多了,傳承穩定讓我們都是在固定的區域發展,舊的城市被摧毀之後也會在原地重建,太多的歷史遺迹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消失。戰亂讓中國的文化和書籍出現多次的斷代,很多文物都在戰亂中損毀和軼失,沒有辦法,只能希望考古學能夠提供更多的證據,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堅信我們的歷史記載都是真實的。


夏存在與否,如果說證據,確實是否定的多於肯定的。

先說夏,字起源於春夏秋冬還是其他。華起源於花,夏於季節也說的通。戰國時華夏解讀為華服和禮儀,則起源於季節則不通。研究方向疑問之一。如起源於禮儀,則更接近巫,或者祭祀。夏天的祭祀明顯不如春秋多,有春秋而無夏冬沒毛病。

華夏種群真的出自非洲轉伊朗然後從雲南進入的嗎?山頂洞人和田園洞人的關係搞清楚再說。為什麼不是山頂洞人跟隨狗的傳播而傳播到全世界?我們現在研究的都是父系,而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卻是母係為主。那麼雲南的一支也是母系(女媧)為主,研究半天的基因,其實都是奴隸的基因。而不是正常統治和遷徙的基因。換句話,其實,日韓和蒙古還有南美的瑪雅人才是山頂洞人的直系後代?而且所謂的棕人,其實是原產地中國的?可能性比夏存在更容易證偽。

然後才是三皇五帝真的有什麼血緣關係?是不是只是地位的傳承,而牽強附會?夏禹有沒有直接關係?(現在考古證明禹實際上就是古羌人在綿陽的一支)看一下綿陽過去就是雲貴啊,完全和中原是二個版圖,接近長江還好說,近黃河就扯淡了。禹入主中原的難度不小於李白在唐朝當宰相。而後來的一些相關的地方,九尾狐塗山氏和防風氏,都是在江浙淮(也是華胥氏後來的地方)。所以,山海經的密碼,到底是炎黃族(古羌人)的還是東夷族的?還是其他地方的?

我們是把所有的東西一起打包,然後再編出一個歌謠,然後現在要證明這些歌謠,我覺得不靠譜。我更傾向於這一切都是周編製的。做出了一段歷史來證明其合法化。其實要判定一個古迹是否是夏,不需要文字,看其祭祀,是鬼神還是祖宗。周的祖宗崇拜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說這麼多,我是承認夏的存在,但否認夏朝。我們畢竟都是夏(周)的後人。


夏朝在古籍傳說史料中有不少記載,但是目前為止還未發掘出任何證明夏朝的遺迹遺址,有人說二里頭遺址是,其實不對,首先二里頭規模相對太小,其次二里頭已證實為商代,二里頭考古隊長許宏都說二里頭不是夏朝,國家文物總局給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建館批複上明確要求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不得使用夏都二字。


西方一個所謂的標準就可以罔顧事實存在的中國古典文獻!誰給他的這種權利?我們的祖先需要他們開出身份證嗎?沒有他們的科學和嚴謹的身份證明我們的祖先就是黑戶?這是民族情感問題,藉機炒作只能是撕裂民族團結!我們不是嫌疑犯,沒必要挖祖墳去給世界警察提供證據!你說商是編造的謊言,挖出來給你看了,寶藏被你買走了,你就信了嗎?現在忽悠我國挖夏朝寶藏,即便證明了又能怎樣?他要叫你證明炎黃二帝呢?怎麼證明?無法證明的話,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就是個笑話!為什麼跟著西方套路走?我國專家敢不敢懷疑一下西方的聖經?你倒是敢懷疑自己的祖宗!厲害的很啊!


殷商的甲骨文應該是繼承夏朝的,甲骨文不能突然出現,夏商同文湯武革命,這兩個朝代應該文化相同語言相同。都屬於河北河南地區的文明,周朝發源西北,與秦朝類似,文字語言都與商不同,文化傳統也不同。因為夏與商文化一樣,所以夏朝文物難尋,都被商朝人取用了,夏又無厚葬傳統,故夏無文物。


1.夏朝應該存在,但是現在還沒有確切的遺址或者文物出現而已,就像當初西方人否認殷商一樣,但是殷商都城都被發現了,甲骨文大量出土。

2.文字不會突然出現的,先有語言,後有文字。

3.商朝青銅文化很發達,同時期四川蜀國的三星堆的青銅文化也很發達,夏朝為啥沒有留下青銅製品?


推薦閱讀:

禮讓斑馬線是否該叫停?
現在還能搭棚養殖三百到五百頭山羊嗎?
有人說選擇大於努力,你們怎麼看?

TAG:社會 | 夏朝 | 證據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