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村上春樹一直被吵著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與其說是村上春樹的諾獎之旅,不如說是村上春樹的被諾獎之旅。
村上春樹每次都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熱門話題,其實是因為,在一眾被媒體拱上所謂的「諾獎熱門排行榜「的作家中,村上春樹是讀者最熟悉的。不信,看看今年的這些熱門作家,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阿爾巴尼亞小說家伊斯梅爾·卡達萊、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包括最後得獎的石黑一雄。非資深純文學愛好者,真的能一秒鐘說出他們的代表作嗎?但是只要是個讀書人,至少都能說出一兩部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諸如《挪威的森林》《1Q84》等。
媒體畢竟是追求流量的,寫一篇恩古吉·瓦·提安哥的深度報道,你也許瞄一眼標題,根本都不會點開,但是,標題如果換成「村上春樹繼續領跑諾貝爾文學獎」「,」小李子都得獎了,村上春樹離得獎還遠嗎?」之類的,兼具文化性和娛樂性,點擊率刷刷地就上來了。畢竟,人家的書你不一定讀,但人家是當之無愧的流量王啊!
事實上,村上春樹的書不只在日本國內和中國暢銷,還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各種銷售熱潮,長期佔據各個國家的暢銷書排行榜。而並非每個純文學作家的書都會有此殊遇。而成為暢銷書,進入大眾視野,勢必會被更多地討論、批評和爭議,這是作家必須承受的。
在村上春樹的自傳性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村上春樹自己就坦言——
我在成為作家、定期出書之後,學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不管你寫什麼、怎麼寫,最終都難免被人家說三道四。比如寫個長篇小說,就會有人說:「太長了,顯得冗繁,只要一半分量就足夠把故事寫完了」,諸如此類。寫個短一些的,又有人說:「內容膚淺,漏洞百出,明顯偷工減料」。同一部小說在這個地方被說成「重複相同的故事,陳舊老套,枯燥乏味」,可換個地方又被說成「還是前一部作品好,新的手法白忙活了」。想一想,其實從二十五年前開始,我就一直被人家說到今天:「村上落後於當今的時代,他已經完蛋了。」
時間能證明很多事情,這個被讀者判斷「落後於當今時代」的人,一直還在筆耕不輟,每一部作品出爐,都會引發熱讀和熱議。事實上,他並沒有落後於當今時代,就算說不上領先於時代,至少也是在和時代同行。
輿論的喧囂是輿論的,每個人的閱讀口味千差萬別,村上本人大概也為每年都被諾獎捆綁,沒來由的成為一個「長跑者」感到困擾,但就像他說的那樣——
假如讀者能從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星半點像溫泉浴那般深刻的暖意,那可真是令人喜悅的事。不管周圍的人說什麼,都無關緊要。對作者來說,抑或對讀者來說,勝過真實感受的基準,在什麼地方都不存在。
村上先生的諾獎之旅,在中國似乎是被一些中國人抬著去的。好像不抬,就對不起他了。
不知道國外有沒有這樣的每年一抬?
說起來挺無厘頭的,一幫閑來無事的中國人,每年例行公事的抬著一個外國人去「領獎」,為此各色人等紛紛粉墨登場,煞有介事的「分析討論」一番。
在世界文學史上,只怕獨一無二吧?
有那個閑功夫,不妨去干點正事。就算撿一個路邊的煙頭,也多了一分乾淨。
推薦閱讀:
※哪個遊戲公司的預購最坑人?
※為什麼New Balance今年一下子火了?
※免費送營銷方案有哪些?
※自己畫的漫畫女主很胖沒人看怎麼辦?
※互聯網時代傳統營銷方式被打敗,中小企業為何還不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