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在各方面比較有何優劣勢,未來中醫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先寫一部分。
我回答時有一位西醫同仁回答了,不過,我是不贊同的。
我個人感覺西醫強大的地方很多,只用抗生素來說,肯定是不合適的。
西醫這塊我一直主攻的也是心血管方向,(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兩個方面,這點和很多中醫概念那種容易被誤解一樣,我覺得命名有點問題,尤其和患者解釋時),當然還有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因為很多老年人,這些疾病基本都是打包來的。
雖然腦血管病還是比較棘手,不過以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為主的抗凝葯,對腦血管病,尤其後循環腦梗死急性期,還是不錯的。
因為一般腦血管病急性期並不給其它抗凝葯。
其次,以神葯阿司匹林,和敢於像神葯挑戰的「猛士」氯吡格雷,在心血管領域,抗血小板聚集是很重要的基石,無論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
只不過有些情況,心內科和腦內科用藥是反著的(就是在同一個病人身上),指南對於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應用上,腦病科比心內科謹慎。
經常出現,患者A家屬面對腦內主任和心內主任的撕逼。。
腦內:指南說了,這種情況再給,特么腦出血了,你丫別賴我!
心內:你個鎚子,那麼容易腦出血,要是不給,急性心肌梗死,你特么給背鍋?
然後患者A家屬的內心是崩潰的,就像帶了兩塊手錶,顯示兩個時間。。。
β受體阻滯劑、ACEI/ARB,都是上世紀90年代里程碑式的發明,
它們挽救的人數,應該不比抗生素差多少。(世界第一大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致死,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超過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排名第二到第十的總和,佔到總病死人數的約40%)
像鈣離子拮抗劑、α糖苷酶抑製劑等一線降壓降糖(現在叫調血壓、血糖)他汀類調血脂葯,甚至包括降同型半胱氨酸的葉酸。都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經典藥品。
因為基礎病控制好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讓人晚死點。
除此之外,可以說的很多,什麼傳入神經葯,什麼質子泵抑製劑/H2受體拮抗劑,β受體激動劑等等。
現在靶向葯應該挺火。我不了解,也不便多說。
神內這邊,Riluzole Tablets已經出現,給ALS的病人一絲希望,雖然我覺得這藥效果真的就像蠟燭光一樣微弱,但好歹比漆黑一片強得多。
donepezil HCl對於AD的療效也是,不過保不齊哪天我們就能再次發明β受體阻滯劑、ACEI/ARB這種里程碑式的藥品呢?
————————
中醫目前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
驗證和傳承。
西醫有個很局限性的問題,非器質性病變,手段很有限。大多數功能性疾病,無論你怎麼難受,醫生都會說你沒病。
我那個在4s店上班的純中醫黑理工男,就是因為這個才試試中醫。
他自己每天腹瀉超過5次,大便不成型。看醫生後,醫生說,你檢查沒問題,沒啥毛病,拿點媽咪愛和思密達回家吧。。。。還有,繼續喝你的寶礦力水特。。。。。
從枳術寬中膠囊參加美國芝加哥消化道年會獲得的好評後,不難發現,今後中藥規範化,質控得到保障,衝進歐美是遲早的事。
美國人沒有中藥也能活下來,是的,但是難受就忍著唄。。。因為他們可能真的不知道這些問題在中國能被解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13301/answer/240013335 @春江水暖丫先知
這位答主的經歷並不少見。天津中研附院公派中醫針灸醫生進駐波蘭和美國,很多美國人服用超量布洛芬,引起肝損傷和死亡,他們真的不知道針灸能止痛。。。。
註:2014年1月14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再次發布報告,建議停止處方和調劑單劑量含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超過325mg的藥品,服用過量的APAP可導致嚴重的肝損傷,甚至死亡。[1] 2007年,美國1600例急性肝衰竭病例中,APAP中毒是最常見的病理原因。[2] 在美國APAP常作為鎮痛葯來使用,且使用劑量常&>4g/d,因此易導致嚴重的肝損害,每年約有30000 例患者因APAP 肝毒性而住院治療,其中約半數患者非故意超量服用,很多是服用了含APAP的阿片類復方鎮痛製劑而超量的。[3] [1]FDA. Acetaminophen Prescription Combination Drug Products with more than 325 mg:FDA Statement-Recommendation to Discontinue Prescribing and Dispensing [ EB/ OL]. [2014-01-14 ]. 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381650.htm. [2]Bower WA,Johns M,Margolis HS,et al.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for acute liver failure[J]. 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11):2459-2463. [3][17] Blieden M,Paramore LC,Shah D,et al. A perspectiv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acetaminophen exposure and tox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2014,7(3):341-34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73235/answer/206426595
像這種隨機多中心,大樣本,陽性平行對照,雙盲雙模擬的試驗會越來越多。
而且,中醫類文章目前影響因子最高的是44.405.。。。。。
至於傳承。
我貼一篇我在其它平台上寫的文章
張景岳(又名張介賓)深受薛立齋的影響,對於薛立齋的益火多用仲景八味丸,壯水多用六味地黃丸(也是當時醫界的主流觀點),張景岳認為兩方俱用茯苓、澤瀉,滲利太過,他探求益腎昇陽之方(仲景八味丸)和滋補腎水之劑(六味地黃丸)後發現,壯水之方源於益火之方的化裁,在構方上形成水火互根並存的一對醫方,並思考是否暗含腎之陰陽並生互補的一種身體觀認知。
此外通過他的臨證,他認為在治療「精氣大損,年力俱衰,真陰內乏,虛痰假火等證」,不應該用滲利之品。正如他所言:「第真陰既虛,則不宜再泄,二方俱用茯苓、澤瀉滲利太過,即仲景金匱(指金匱腎氣丸),亦為利水而設,雖曰於大補之中,加此何害,然未免減去補力,而奏功為難矣」。
張介賓所處時代正值河間、丹溪等學說盛行,但他認為:「自河間主火之說行,而丹溪以寒苦為補陰,舉世宗之,莫能禁止」。並認為「專用寒涼,伐此陽氣,其害已甚」。又因為「陽非有餘,陰常不足」,故而反對一味用寒涼之葯耗損真陰。所以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基礎上,提出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勝而泉源不竭。
左歸丸、右歸丸中均以熟地黃為君,左歸丸主治真陰腎水不足,藥物陰陽俱用,寓陽中求陰之意;而右歸丸主治元陽不足,部分藥物與左歸丸相同,增補肉桂、附子等葯以助元陽。
同時也應注意到張介賓創製的左歸丸、右歸丸在臨證使用時非常靈活,隨症加減藥物的情況極為常見。
在左歸丸隨症加減中,如遇小便不利時,可加茯苓,不再拘泥茯苓、澤瀉的滲利之說;遇大便燥結,去菟絲子、加肉從蓉,以去菟絲子助陽固泄之效;遇真陰失守,虛火上炎,則去枸杞子、鹿角膠這類偏熱性的藥物,加用藥性純陰至靜的女貞子、麥冬。正如張介賓所言,臨證「當察微甚緩急,而用隨其人,斯為盡善」。
我們繼續討論左歸丸,右歸丸的方葯思路,現代方劑學從藥理學與統計學上分析,但古人十分重視方葯體系的傳承,所以才有左歸丸、右歸丸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的這一脈傳承。我們不妨從藥物功效、配屬關係的認識,對左歸丸、右歸丸的組方方解分別進行分析。
現代很多醫家認為左右歸丸組方可以分三層結構,左歸丸組方第一層結構由「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構成(即六味地黃的三補),這是化裁於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一系。去掉三瀉(澤瀉、茯苓、丹皮)成為的葯對,意為重滋補而去滲濕泄水。第二層結構中,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這組葯對在宋代《聖濟總錄》補益門的「地黃石解丸」方中曾出現過,三葯皆可滋腎補虛,鹿角膠益精養血,溫補腎陽,此為之前我們說的「善補陰者,陽中求陰」。第三層結構中,龜甲膠滋陰潛陽,妙用於骨蒸潮熱,川牛膝不但有滋補肝腎的功效,還善於引經下行,針對腰膝酸軟,並可調和諸葯。
左歸丸、右歸丸的創製皆受「真陰論」篇影響,張介賓認為,兩腎屬水、命門屬火,陰為有形之體,陽不可無陰,腎水、元陽不足皆以補有形之陰為本。
故而右歸丸組方第一、二層結構基本同於左歸丸(左歸丸山萸肉四兩,右歸丸山萸肉三兩),與左歸丸之間有同根互生的特性,即我們之前說的「善補陽者,陰中求陽」。
構成右歸丸第三層結構的有「肉桂、附子、杜仲、當歸」。其中肉桂、附子(六味地黃丸化裁掉金匱腎氣丸的兩味葯)與熟地黃同用,起溫補命門,引火歸原之效。
杜仲歸經屬腎經為主,強筋骨,善治腰膝酸痛,雖性溫,但補精填髓,為陽中有陰;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此葯陰中有陽,為血中之氣葯,陰中陽虛者,也能養血。當歸、杜仲配用,既與主治相符,又寓含陰陽平衡之義。
總之,張介賓創製左歸丸、右歸丸,並非一味固守「六味之方」,而是基於對命門的闡釋、真陰論的觀點及對藥物的體認,在繼承以往醫方的基礎上有所發揮,創製出陰陽水火同根互生的左歸丸、右歸丸。
中醫理論並不是說你隨便讀兩本書就能掌握的,如果你按照二分法(陰陽)看,不斷細分的二分法,掌握基本概念是必修課。 否則,很容易胡說八道。。。。
為什麼處理腎陰虛便秘用肉蓯蓉?為什麼處理津虧便秘用增液承氣湯?
為什麼陽明腑實證 重症用大承氣湯?
為什麼脾約證便秘用麻子仁丸?
如果連證型(陽明腑實證、脾約證)都不知道,怎麼用藥?
腎陰虛病人便秘用大承氣湯,十有八九是直不起腰了。。。。等他能直起腰來,不打醫生,算他善良。。。
如果你以藥理(當然也是代碼,把陰陽換成01比較符合知乎程序員的習慣,畢竟復方藥理,我們還知道的很少)組方,思路其實是一樣的。
而根基是臨床的觀察。
中醫理論一直就是假說,並不是定論,提出後需要臨床驗證。否則張景岳一天就能組出來他一生組的流芳百世的方劑。
當然古代並沒有統計學,現代出現了統計學。
依據中醫理論提出的治則和方解,可以有統計學驗證,得到更高級別的證據。
天津中研附院的張大寧教授,提出「補腎活血法」,他的立論組方,能把尿蛋白降下來。。。。相關病理學研究也在跟進,貌似比藥理容易點。。。
其實,說實在的,一生能有一個留名的立論,在中醫界已經可以算大家了。
大神級別的是有自己的系統,比如李東桓,薛立齋等。
超神級別有自己流芳百世的立論和系統,比如吳鞠通和葉天士
張仲景那種是BUG。。。。
中醫界流傳百世的立論組方,張仲景一個人能佔到四分之一。。。。對,兩千多年,數不清的國人,數不清的中醫。
我一直覺得張仲景要是生在明朝,學物理,能和牛頓一起相互鄙視。
在很長時間內,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之外的選擇之一。西醫沒好辦法的病,西醫副作用大的病,可以想辦法找正規醫院喝湯藥甚至吃中成藥調理。可以減少副作用,增加療效。
好吧,我可以說說,雖然一定會被噴的。我是一個西醫,對中醫感興趣,學過一點皮毛。
西醫是一種經驗醫學。(這句一定會被噴的,呵呵。)西醫的基礎都是建立在經驗上的。比如解剖、顯微鏡觀察的東西,等等。所以,西醫特別重視各種檢查。只要疾病定好了,基本大方向流程就定好了。而如果遇到從來沒有見過的疾病,基本就無所適從,因為經驗只是可以解決經驗內的東西。所以,西醫的人體系統也是這樣,以血脈、免疫物質等等相聯繫,當治病時候往往孤立的看各個器官,特別重視各種指標。對於沒有見過的或者診斷不清楚的疾病,只能不斷的去實驗,就行愛迪生實驗燈絲一樣,因為經驗醫學只能這樣。而且,西醫治療針對的只是各個指標,把指標降下來就ok。指標正常了,就認為人正常了,不管你是不是還難受。所以,西醫對於精神類疾病,對於很多內科疾病只能控制,就是所謂終生服藥,因為不能徹底解決嘛。而對於很多惡性腫瘤,其實完全是賭博行為,賭人先死還是腫瘤先死。腫瘤醫生是有經驗的賭徒而已。
西醫的優勢在於各種抗生素,可以快捷的解決很多疾病。也就是對於外來的侵入,它是個優勢。對於人體內部系統的問題,往往只是控制。西醫的第二個優勢,可能來自於基因學說。
中醫是一種真正的學說。學說有個特點,就是他的起源一定要有超驗的理論作為基礎。就是超出經驗的東西。比如數學的、物理的、幾何的五條定理等。所以,可以稱為數學、物理學、幾何學。。。也就是有一些不證自明的公理作為基礎。這些基礎是無法證明,不需要證明的。中醫的基礎恰恰是被人看不起的五行學說、八卦理論,臟腑學說等。中醫的思考方式完全是官僚系統的思考方式,比如心是神明之官,肝是審判機關注決斷,等等。所以,中醫是一種真正的醫學。遇到從來沒有見過的疾病,也有一套判斷和解決理論。因為他的基礎是自洽的,非經驗性的。當然,不排除其中很多經驗性的東西,中醫也有很多經驗性的偏方,也有傷寒論,偏向於經驗的。
中醫的優勢在於整體論,在於自洽。
現在的中西醫結合,其實是打著中醫幌子搞西醫。真正的結合,屠呦呦走出了第一步。
大家對於中醫的否定實際是因為百年來民族的不自信導致的。
好吧,果然被噴了,甚至人身攻擊。不同意可以反駁啊,說明我哪裡說的不對,何必說那些無聊的?我這裡還就這麼說了,比如解剖學吧,根本不是學說,只是經驗總結合集。你來反駁啊!
我聲明,我無意反對西醫或者中醫。我的觀點是,這是兩個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形成的兩種技術。而且每種技術都是不全面的,有破缺的。或者說,世界上任何技術都是有破缺的,都是只能解決一定範疇的問題。所以,何必糾結哪個更好?哪個是偽學?我一向認為,看待技術只有幾點,目的、代價、手段,符合的去用就好,以治好病偽准,以最少損耗為準,之最直接為準,以安全為準!
好吧,我繼續補充。
西醫、中醫的發展和各自的文化有關。西醫很注重各自空間結構,而中醫比較重視時間、歷史。中西方的文化也是如此。西方文化、科學喜歡一切量化,化為一些質點一類去研究。而中國非常注重形態學。
比如,西藥,會說某種空間結構會有某種功能,引起人體某種反應。所以,西醫思維中,吃藥就是吃各種結構。
優勢是,某種結構確定了,就可以試驗一類藥物,加點分支結構啊,左旋右旋啊,看看有什麼意外效果啊,等等。可以產生一系列藥物。當然,一樣有經驗醫學的問題,需要大量的試驗去碰。說不定碰出什麼。
中藥更重視歷史、形狀。注意,形狀和結構是兩回事。比如,出產在水中的藥物可能會寒性的,也可能會很好去濕氣,兩個極端。比如,鐘乳石因為象陽具,所以可以壯陽。而西醫看鐘乳石就是碳酸鈣,沒有那個作用的。但是,實際這個東西真的有效。蚯蚓、屎殼郎、水蛭都是如此。也就是,中醫認為藥物除了結構還有其他的東西在起作用。所以,中國人這麼能吃,道家也認為吃某些東西可以長生久視。而且,沒有見過的中藥有時候也是可以大約猜測到效果的。
所以,中藥可以作為養生的一個優勢。而西醫的養生,說實在,很凌亂,很難定出一個養生的結構來。當然,現在市場上都是泥沙俱下,其實和這個沒有關係,大多玩概念而已。
————————————————————————————————————
好吧,又是幾個噴子出來,問題是你反駁啊,別言之無物的說我白學西醫了。至少我幹了這麼多年,還是挺好的,回頭再來找我治病和介紹熟人來的,還是很多的。
我繼續說下去。乾脆一次把話說完,管你噴不噴呢。
下面說一下西醫和中醫的工具問題。理論工具前面已經談過了,不再贅述。說一下臨床實踐的工具。
西醫是對西方文明的一脈相承,西方文明的特點是外求。就是希望以外部的東西補充自身,讓自己達到一個超越。典型的思想是基督教,你懂得。所以,西方是不斷的物化思路。就是發展各種各樣的外部工具來補充自身。比如,希望以人造的東西替代壞掉的器官,比如各種各種的工具來擴大人體功能,如汽車、火箭等等。所以,西醫中也不斷開發各種工具來希望可以直視體內,察覺各種體內因子變化。
這個是西醫的一個優勢。比如B超、透視等。很直觀的。所以,有些傻b中醫跟人家比判斷胎兒男女根本就是不知所謂。恰恰應該比的是我啥也不用,判斷這個人有什麼病,怎麼治療。
當然,這種工具化或者物化也有弊端,往往造成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降低。也導致只看指標,不看人。
中醫有很少的工具,因為中華文化基本是內求的路子。甚至把天地萬物都看成自己的內。基本認為從自身可以解決問題,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以官僚體系思維來類比各個臟腑關係,統一協調治病,達到陰陽平衡。
中醫幾千年來內衣發展幾個工具,這一點是個弊端。大家似乎安於吃老本。當然,好處是隨時隨地可以診斷治療,甚至幾根針可以解決問題。
兩條路子哪個更好呢?我認為都不錯!所以,西方在研究人體的3D列印,中國人在研究成仙。也所以,西方人特別怕機器人活過來,中國人總在擔憂走火入魔一類。呵呵。只是兩個觀察事物角度導致的差異,最後希望殊途同歸。這個就像中國的地圖很西方是反的,中國的衣服是右壓左的,中國的書寫時從上到下的,中國星圖是從外向內看西方是相反的,中國是龍的故鄉蛇是祖先,西方害怕蛇喜歡白虎。。。。。。。。這個世界似乎無意之中搞了兩個相反的文明,如此而已!有用就好。我希望作為一個中國人至少不要丟掉中華文化的根基,西方文化自然也應該拿來用的。
最後做一個結語的。去過西方住了很長時間的中國人絕對不會喜歡他們的醫療體制的,呵呵,他們的救死扶傷精神絕對和中國人理解的不同的。
說完,我也算很認真的寫完自己的觀點了,歡迎繼續噴!只是希望針對我觀點錯誤言之有物的反駁。
嚴正批評一下 @龐博 ,龐神醫!
西醫對器質性疾病才是手段有限,器質性疾病都是不可逆轉的永久性器官或者組織損害。
西醫對於非器質性疾病,也就是可以逆轉的損害,還是很有辦法的。
非器質性疾病是功能性疾病?非也。
功能性疾病其實就是心理性疾病。
這幾個概念還是要搞清楚的。
一、和現代醫學相比,中醫有優勢嗎?
沒聽說中醫的內外婦兒有什麼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啊。
診斷:望聞問切的準確率和一致性,趕得上生化物理檢測儀器指標嗎?
治療:難度是中藥毒性猛烈?亦或是安慰效果顯著高於玉米粉?
哈哈哈,往細里說:
1沒有流行病概念:最初清末鼠疫流行,中醫吹噓能控制,結果還是靠西醫博士伍連德。牛痘搞了半天居然還失傳了…
2沒有抗生素和外科手術,感染和病灶處理水平堪憂。
3沒有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很多慢性病+遺傳病是治不了的。
4沒有營養學和精神病
…
已病未病都治不了啊~
二、往哪兒發展
廢醫驗葯。
陰陽虛實應該進博物館。
中藥寶庫可以讓財大氣粗的公司(比如天士力)來驗證,以明確安全性和有效性;用現代科學的手段檢驗中藥成分,以研製新葯。
…………………………
批判下龐神醫:
1.西醫有個很局限性的問題,非器質性病變,手段很有限。大多數功能性疾病,無論你怎麼難受,醫生都會說你沒病。
辯:人體神經體液調節這麼複雜,難免會偶爾紊亂下。不過我很好奇哪份指南推薦用中醫中藥來治療哪個功能性疾病?
2.美國人沒有中藥也能活下來,是的,但是難受就忍著唄。。。因為他們可能真的不知道這些問題在中國能被解決。
這位答主的經歷並不少見。天津中研附院公派中醫針灸醫生進駐波蘭和美國,很多美國人服用超量布洛芬,引起肝損傷和死亡,他們真的不知道針灸能止痛。。。。
辯:針灸比布洛芬鎮痛效果還好?我我咋不信呢。
事實上,針灸能不能止痛至今沒有結論,文獻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神醫就是神醫,不服不行。西醫怎麼樣我不知道,中醫的話,我覺得會成為基礎醫療,推廣到全國。甚至,針灸會以易學難忘成為最容易推廣的中醫方式。中醫的辯證方式比西醫體檢會更早得預測疾病,以及,當疾病來臨,知道問題在哪裡。光脈診可能不一定確認,而四診合一,可以更好的確定疾病的本質。
不請自來。學中醫三年的菜鳥,混知乎有幾天了,第一次回答就獻給這個問題了。在說我的觀點之前,我先說一個我在師傅那裡看到的病例。
這個病人姓馬,是一個鄉下的基督教會負責人,主訴下肢冷痛,除了夏天,下肢都會作痛,冬天尤其明顯,去醫院檢查,既沒有炎症,也沒有損傷,也不是痛風,只好回家呆著。看了幾次中醫也沒有好。我給他看,舌質舌體淡白,脈緩而無力,一呼一吸四到六至(正常男人夏天是九到十至),而且還有一個特殊癥狀,他喜歡大夏天裡被暴晒過的汽車,因為鑽進去,上身很難受但是下半身很舒服。其實疾病已經很明顯了,這是典型的心腎不交加腎氣不足且下焦有寒。前後在師傅這裡治了一個月四個療程,已經好了個七七八八。經我師傅推測,他應該是年輕時喜歡泡冷水澡落下的病根。
我再貼幾句錢學森老先生對中醫西醫的評價:「系統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理論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理論又恰恰與系統科學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還有個旁征,人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已經指出中醫的這個方向是對的。不僅因為有中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幾千年和這麼多人民的實踐證明,而且另一方面,中醫的看法又跟現代科學中最先進、最尖端的系統科學的看法是一致的。也就是我們在這個所里講的人體科學的看法。我講過,越來越證明我們這個觀點錯不了,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301頁)
「我們知道中醫包含著科學真理,非常寶貴的科學真理,但人們『以貌取人』,懷疑中醫有沒有真理,或進而認為中醫是封建糟粕。」(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6)
中醫西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整體論和還原論,這也是中醫西醫各自最大的優缺點。當然,我對這些理解也不深刻,就我個人的一些所見所聞發表一些看法。
西醫的還原論,通俗來說就是把人拆開,分為不同的系統,器官,組織乃至細胞,這樣我們可以對某一局部的病症針對性治療。所以西醫的治療顯得十分直接,單刀直入,瘤子切掉,有炎消炎,水腫利尿,簡單粗暴。但是這也導致臨床上按下葫蘆起來瓢,比如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大量利尿對心臟和水鹽平衡的破壞。以及一些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西醫基本是束手無策的。
中醫的整體觀,在於把人看作一個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雖然中醫也分五臟六腑,但是並不是劃分成互相孤立的局部。同時由於中醫對人體的高度概括,一些在西醫上病因不明的病也能在中醫上尋得解決辦法,比如我開篇舉的例子。但是一旦無證可辯,就比較麻煩了,比如神經瘤,這在中醫上基本屬於無證可辨,不如西醫來一刀痛快。
以前讀書時學到了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當時有些序號的元素還沒發現,但門捷列夫可以預見它們的存在,就覺得好神奇!
隨著生物化學物理學的發展,西醫會逐漸的驗證中醫的理論。所以,中醫的盡頭是西醫,而西醫的盡頭是把人變成機器,全身義體化,器官模塊化(參考攻殼機動隊里的草稚素子)。哪裡不對換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身體
說個病例。
一老人家腿麻,小腿走路沒勁,膝蓋以下,走一會兒就酸的受不了。騎自行車一個多鐘頭腿也沒事。
到骨科拍腰部核磁,沒事。住院輸液好多天,沒有效果。
按摩,好一些,但過後照常。
這算什麼病?
西醫查不出來,就認為沒問題。
但老人確實有問題,走路都困難了,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能說沒問題?
但西醫查不出來有啥轍!
經典招數:回家養著。這樣能不能好?你想多了!
在中醫看來,確實有問題。
如何診斷出來的?
你猜!
有辦法治療嗎?
有。
能治好嗎?
能。
我說出來就沒意思了。大家不妨腦洞一下,顯示下各自實力。
這個方面也就是中醫強的地方——能弄清楚某些病的本質。
看病,最重要的是診斷準確。
看不出是啥病,那所謂的治療,只能是胡來。
西醫判斷沒病,中醫判斷有病,這樣的例子還有嗎?
有。
有興緻了再慢慢聊。
另,這文章大家可以當成情景模擬。已知信息只有這麼多。碰到這種情況,你怎麼辦?
現實中這種情況會大概率出現。如何確診。這最直觀的反映出中西差別。
當你真能思考,了解二者判斷方法的差異,你就不會人云亦云,不會把中醫看成傳統醫學或者玄學。
你同時也會發現西醫的局限,和無能為力的盲區。如果這就代表現代和科學,那也挺悲哀的。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雙方各有優缺。
取長補短才是正道。
否定了誰,對患者都是災難。
說釣魚的,除了潑污水還能幹點什麼?
學術問題歸學術,扣帽子好玩?
你接下來的判斷,邏輯,推理,定論這一系列過程,反應的是你的經驗和能力!
說膝蓋出問題,說出這話你不感覺羞愧?
膝蓋出問題的癥狀跟這個一樣?
再次強調,接下來你的診斷過程,反映的是你到底啥水平。
不要隨意判斷,說過程,說邏輯。
推薦閱讀:
※3MM的腎結石應該怎樣應對?
※為什麼現在醫院很少肌肉注射,只有吃藥和輸液?
※想知道找個醫生(醫學生)男朋友為什麼很難?如何才能找到?醫學生小哥哥快粗來!尤其是研究生以上的?
※為什麼醫院值班室冰箱里的吃的會變成公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