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這不是簡單的責任問題,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

還是簡單羅列一下吧,更有條理一些。

1、高中之前的12年學生生涯是非常苦逼的,尤其高中,壓力非常大。每天在書山題海中奮力拚搏,每天超過10個小時以上的學習。就跟彈簧壓到最低一樣,進入大學的寬鬆環境後,大部分新晉大學生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迷失時間,會肆意放縱,享受青春。熬夜、玩遊戲、談戀愛、逃課。越是稍差一點的大學越是如此,往往到了大三大四才會意識到需要為進入社會儲備一些必要的知識了,又容易陷入考證的迷局,學到的皮毛對就業幫助不大。從知識層面可以說,社會上需要的知識,大學裡能學到的還是太少。

2、大學擴招導致大學生貶值,供大於求自然貶值,這個可以理解。

3、大學成為盈利機構,專業設置並不結合社會真實需求和就業情況,造成部分專業就業困難。再就是大學的知識更新太慢,嚴重落後於時代,學到最後用不上。畢業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想勝任還是要靠自學,這也是就業難的部分原因。

4、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這完全是大學畢業生自己的問題。覺得低賤的工作不幹,一心奔著辦公室所謂的白領崗位,哪怕工資高也不會去做藍領的工作,還在把自己當作天之驕子。寧肯啃老也不先就業再擇業。

5、如果說的責任大點,可以往大學說說,外行領導內行的機構往往不會太優秀,變革更新會慢,改進束手束腳。這也是大學跟不上社會真實需求的重要原因。

6、社會規則是擁有更多社會關係或者財富資源的人擁有更多機會。相信每個人都知道,有些人哪怕成績再差也不用擔心找工作的。一方面可能家族或者親戚有好企業,一方面可能家族有關係。當好的崗位已經被內定時,剩下的人就只能去爭剩下的崗位了。

簡單說這些,不能只去研究責任的問題。如果你在大學真正學到了社會需要的知識。在大學裡就嘗試簡單的創業或者兼職,在大學裡就已經能掙到錢,那麼就業一定不是問題。

所以改變自己才是核心,怨天尤人找不到出路。

微信公眾號:jiabailidiancom 或輸入 加百利點靠木 ,財富之道,開源節流,敬請關注。


對於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我們先不追究是誰的責任,我們先來分析下原因。現在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了,其中的原因非常多,總體概括有以下幾點:

1、分布大學生較多的區域,崗位太少,供需不平衡;

2、大學生選擇的專業太冷門,市場上適合的職位非常少;或者太熱門,企業招聘的門檻高;

3、大學生不管理理論基礎和實操能力都達不到崗位的需求,也就是高職低能的現象普遍;

4、大學生目前的生活環境優越,不著急找工作以至於到最後找不到工作;

5、現在的大學生都快到95後,個性鮮明,特別注重工作崗位要滿足自身需求,而不是自己去達到崗位要求。

現在我們分別從這些原因中來理清責任。

針對第一條:如果是因為社會上的職位數量太少,導致容不下那麼多的大學生,那這個責任應該是國家來擔。但是,現實的實情是崗位數量很多,而學生太少,都不能達到企業的用工需求。前段時間校招,就有老師反應,現在工科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學生同企業的比例是1:8,也就是8個企業搶1個學生。所以現在學生就業難的責任必然不在國家。

針對第二條:專業選擇導致就業難的這種情況,目前也佔了一定比例,舉個例子,有的學生選的是像社會工作這種還未完全發展起來的專業,在內地的崗位是非常少的,所以就業就很難;而像會計這樣的專業,非常熱門,但是企業的用工標準也很高,基本上考慮211/985本科學歷的學生,所以大專和一般本科院校學習會計專業的就業情況就不容樂觀了,針對這條,我們的責任就不太能明確劃分了。

針對第三條,其實責任非常清晰,就是學生本人的責任,大學期間不好好學習課本知識,逃課玩遊戲,又不注重實操,導致最後再就業的時候拿不出真才實學,怎能就業不困難。

針對第四和第五條,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大部分是比較優越的,經濟壓力不大,所以學生本人沒有著急就業,這是2017年新興的一個詞「慢就業」,學生不著急,但是企業用工急,時間久了之後,學生一直找不到自己合適的崗位,像現在95小年輕,個性鮮明,追求自我,更注重職位本身能給自己帶來什麼,不會為了找工作而去改變自己的個性,這也是導致就業難的一個原因。

其實,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責任主要還是在學生本人,學校提供的同樣的教學條件,企業提供的是同樣的崗位薪酬,社會和國家給到的是同樣的大環境和大保障,有的學生能夠就業,而有的學生就不了業,這就是學生自己不努力,不能認清現實時,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


整體的經濟下行首先會抑制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供給卻是線性增長。這樣的經濟態勢下,也會深入推進結構調整,這也會影響就業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冀說:「這個時候再遇上765萬應屆高校畢業生,總計1500萬的青年就業人員,肯定是最難就業季。」

1、內外經濟增速趨緩,將對就業產生一定影響中國經濟整體仍處下滑周期中,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和結構的調整,客觀上會對勞動者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就業總體規模產生擠壓效應,對勞動者就業產生影響。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企業改革的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部分行業持續低迷及產能過剩將造成結構性失業和轉型性失業,就業難度加大。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確定,風險和變數依舊較多,歐美主要經濟體面臨著財政緊縮、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等諸多問題,新興經濟體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出口下滑等問題,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影響著出口型經濟及就業的發展。

2、市場預期和企業轉型升級對就業的影響依然較大。一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緩慢。一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產品結構轉型的步伐比較緩慢,受國內外市場競爭、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不得已實施低價競爭策略,部分企業過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待遇偏低,導致員工流失;二是部分企業對近期的生產形勢不夠樂觀,裁員頻繁,急於消解成本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員工對企業的感情;三是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比較欠缺,

3、社會對於畢業生學歷層次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中高層次的人才嚴重短缺,社會對高層次的複合型、外向型和開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現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層次重心上移的趨勢。在畢業生就業中研究生已越來越「搶手」,本科生還能基本平衡,專科生則較明顯地呈現供過於求的趨勢。高校、科研單位、大機關、大公司已經基本上以接收碩士生博士生為主,甚至連一些中小型單位都開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這種社會現象致使現在不少用人單位存在「人才高消費」的錯誤觀念,盲目追求高學歷人才,因而對畢業生的需求出現扭曲,人為地製造了就業難。

4、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主要難題。畢業生們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單位」,而同時有許多基層一線的用人單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畢業生,這就反映出畢業生求高薪、求舒適、求名氣的心態仍較普遍,目前畢業生中間以事業發展為重的並不佔多數,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企業等大單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國機會,甚至離家比較近等等。

5、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對專業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單位已經開始對接收畢業生持「寧缺毋濫」的態度。因此,學生幹部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有各種特長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即將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應對此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黨和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度重視。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想根據自己身邊的例子說個誤區:大家所說的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不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是大學生找不到自己願意接受的工作。也就是意願和現實的差距。大家說的種種原因,都應該放到這個思維框架下來看,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應該從此入手。

1.很多大學生以為自己能找到的工作不符合實際。

身邊找工作的很多大學生,都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在沒有任何實習經歷的情況下,不了解具體公司具體職位的情況下,經常用學生思維去猜想幻想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比如A談到工作的印象就是想找那種在CBD寫字樓的白領,雖然性格不擅長與人溝通但因為自己並不了解面試官看重的各種技能,申請工作時全部針對自己並不適合又最光鮮流行的崗位,導致找工作不成功。

相反,A可能實際上性格和目前經驗能力適合的崗位,A又看不上不願意去申請或接受職位。

2. 眼高手低的情況會惡性循環

如果A在本科期間不屑於做低薪水的不完全符合自己幻想的職位-->無法調整自己不切實際的職業想像+沒有經驗積累-->正式找工作時方向沒有經驗沒有-->找到了自己不屑於做的工作,不想做-->無法調整不切實際的職業規劃+無法經驗積累-->惡性循環

這一惡性循環在沒有外界強行干涉指導的情況下很難打破,這也就是我認為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下一個原因:

3我認為是最根本的:中國大學提供的職業資源和服務不充分不有效

雖然很多大學已經有職業中心的存在,中國大學的大學設置實際上很少把學術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舉個例子,在美國大學裡幾乎每個專業自己的網站都會主動寫上職業相關的校友出路介紹,學生組織,或者至少一些宏觀的職業和畢業發展路徑。相反,中國大學首先給學生職業指導意識微弱,其次是不太注重校友關係的網路利用,導致學生缺少適度的支持和指引,無法及時解決1、2的問題,故而找工作難。


現在每年全國就有六百多萬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以前部分大學生國家包分配,現在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不包分配了,都是自己畢業出來找工作。

以前部分大學生包分配的原因是土改剛下放(八幾年),國家沒有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很多農村家庭戶溫飽解決都成困難,子女讀書沒有學費,小學畢業就沒讀書了。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很少,全國每年不過一百多萬。加上外出打工的少,國企,公務員,國家需要大量的文憑人才(大學),因此大學畢業就業不成問題,多半包分配。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實行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加上外出打工賺錢的農民工多,因此子女有錢讀書。現在全國每年大學生畢業達六百多萬,私人企業多,國企少,加上國企的工作人員推遲了退休年齡(原50歲左右,現60歲左右),因此國企的工人達到飽和,很少招生。況且現在的公務員工資待遇低(每月三千左右),加上物價生活高,很多大學生畢業不願當公務員,寧願自己創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因此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包分配的原因。

單位公司有熟人的,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問題。如果沒有社會背景,沒有人際關係,單獨出來找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問題。

有些畢業大學生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在事業工作上吃不得苦,不貪干,總有啃老族習慣。工作和環境不適應,就轉廠, ̄年跳槽幾個廠,到頭來 ̄分錢沒有,搞不好自己在社會上都混不下去。最後得到的是 ̄無所有,年齡大了,成了剩男剩女不好找對象的地步。父母為了兒女成家立業,大半輩子費盡了所有心血,最後得到的是歲月不饒人,頭髮蒼白,滿臉皺紋,心中說不出的苦。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呀!



上大學這個概念是普通老百姓家庭的願望。他們都想以知識來改變命運。往往投入的成本和回報不能成正比,比如上普高和職校的比例為50%,上高中就被砍掉了一半的生源,有的為了上好高中己投入不少資本,然而高考帶給了孩子什麼呢?都能如願以償嗎?高考過後,每年全國有600萬高考孩子無學可上,這個代價,誰又會替你買單呢?談談國外現象,在德國那麼先進的國家,有60%家庭孩子上職高,這樣來選擇往往給家庭和孩子帶來了很小的壓力。而且也便於今後就業,他們認為能力和一技之長更重要,而在中國就為了一紙文憑,往往成績就否定了孩子一生,難道上大學就那麼重要嗎?很大部分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難道學校不教你們咋創業或就業嗎,可能真沒這課,所以人們要深思和重新轉換上大學的概念了,因為就業才是上大學的真正歸宿,上大學就業難這責任沒人替你負責。



大學生就業難當然是自己的責任嘛,怪誰呢?高不成,低不就的。

大學畢業之後,自己又不外去尋找工作,巴不得別人公司"三顧茅蘆",過來家中請你出山,工資低,工作辛苦苦一點,工作時間稍微長點,環境稍微差點,年輕人群少點,不好玩,都不想干,寧願在家繼續啃老。

殊不知,現代社會,大學畢業生一大把,人才不再稀缺,企業稀缺的是誠誠懇懇的高技術,高素質人材。

依北斗七星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們還是面對現實吧,社會在發展前進,各行各業都需要你們,只有先介入多鍛煉自己,才不會落後於時代,請允許北斗七星直言吧!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個人覺得是社會的責仼。一,大學盲目擴招造了大批畢業大學生,造成了大學生過剩,導致大學生的學歷貶值了。二,因為世界經濟衰退,大批海歸留學大學生回國就業,消耗了部分崗位。三,社會大環境下,有很多廠、企業、店鋪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造成了就業崗位減少了,所以就業就更加難了!四,亦因大學生花了錢讀出了大學,都想找好點的工作做,揀揀下就錯過了。反正是大學生多,就業崗位不匹配所造成的。



咳咳、作為一個在讀大學生、我想以我的觀點來簡單聊聊這個話題吧。

首先、作為個人:

寢室四個人、一個成績稍微好一點點、對專業知識稍微感興趣一點、上課也聽、當然、根本算不上成績好、算不算精通知識。

另一個:喜歡打遊戲、在寢室就是跟女朋友聊天或者打遊戲、當然他在寢室的時間比我們少、因為他有朋友在外面創業、他偶爾會出去幫忙。

還一個:學生會的死忠。大一做幹事累死累活、大二做不做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到大三了、做主席累死累活。在寢室的時間很少、天天都是學生會學生會、整個的精力都給了學生會。

剩下我、稍微在學習上比他們忙點、因為我在修雙學位、主修土木輔修計算機。經常是我去上課他們三個在寢室睡覺打遊戲、有時候還感覺自己比他們更充實點更努力點、其實也是到了大三才開始認真、大一也在學生會忙、大二出了一些事情、整個人狀態很不好、可以說渾渾噩噩。大三開始認真聽講做筆記、因為感覺到了畢業工作的壓力!

看看我們這四個人的狀態、很標準的大學生生活。有喜歡聽課的、喜歡創業的、喜歡社團的、喜歡打遊戲的、還有喜歡睡覺的。

確實經過高中低壓抑、到了大學每個人都在努力放鬆自己、尤其是大一、很放縱。而到了大二、大一延續下來的習慣就很難改變了。大二下學期還有兩個月結束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去操場跑五公里、因為晚上沒課、總想找點事做。也就是那個時候起、我才開始正視我的大學生活。

可以放鬆、但不能放縱!及時發現自己的懶惰、拼力改正!

其次:學校方面。說真的、我們學校考勤方面管的很嚴、沒節課都要點到、還要手機放入教室里的手機袋裡、上課不準玩、可以說很嚴了。

但是、問題出在老師身上。我們的確遇到過好老師、上課非常帶勁、把我們一路帶著走、講的快、我們吸收的好、老師講的也舒服。

但是!就是有幾個老師不敬業!我們俗稱上課五分鐘休息半小時!每說一句話都感覺要斷氣、沒有一點激情一點互動、也不管我們上課睡覺講話玩手機。是、我們是不自覺、但是如果是因為上課太無聊我們才不自覺、那怪誰?我同桌天天喊著要舉報這些混日子的老師!更有甚者、老師上課不講課、放他這門課的教學視頻!看別人的視頻!我靠誰是老師?你是老師你讓我們看網上的別人的教學視頻?服、真心服。

最後:這一代大學生面臨著其它人很難理解的困惑。我們父親那個年代、要麼分配工作、要麼自己早早的出去跟著認識的人打工、哪有那麼多迷茫?他們不理解我們這些大學生有著本科學歷有什麼可迷茫的?可我們真的迷茫。自己的行業前景不足、就業壓力大、我們學著這個專業、可到最後有幾個會從事這個專業呢?

迷茫中、墮落就理所當然了。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應屆大學畢業生都已經破千萬,大學畢業即失業的傳聞造成很多孩子認為讀書無用。很多人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歸結為高校的責任,也有的歸結為國家的責任,到底大學生就業難應該是誰的責任呢? 個人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綜合因素的結果。

1.國家或者說教育方面:

大學擴招帶來的惡性循環。大學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大學教育問題----「流水式作業」。擴招以前是多個老師教一個學生,擴招後學生數量太多一個老師管多個學生。大學教育貌似成了工廠的流水作業,總的來說教育質量有所下降。

2.大學生自身方面:

大學生自己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會幹什麼?能幹什麼?建議有條件的可以做一個職業規劃,想清楚自己興趣點及擅長/喜歡什麼;大學生不願吃苦的心態。有些嫌棄工資太低不願意干,或者是工資高但是工作特別累便不願將就。建議大學生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怕吃苦畢竟你到哪一家公司都是得從最低層做起。自己要看清職業本身的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當年班裡的那個二傻子現在混成什麼樣子了?
你的2018年的書單是什麼?
數學好的小孩和語文好的小孩哪個聰明?
如何克服最常見時間管理誤區?
藝考卸妝,辱罵老師學生,你覺得藝考應該卸妝嗎?老師和學生誰更值得同情?

TAG: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