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心理諮詢治療有哪些治療手法?


心理諮詢過程中可使用的療法非常的多,在我的諮詢的過程中最多使用的是ACT——接納承諾療法,大約使用了11年之久。

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作為一個詞讀,而不是分開的A-C-T),由美國內華達州大學心理學教授Steven C. Hayes博士及其同事於20世紀末21世紀初所創立,是一種以有關人類語言、認知的關係框架理論和功能性語境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經驗性行為心理治療,採用接納、認知解離、正念、觀察自我以及價值、承諾行為等改變過程以創造心理靈活性。ACT將人類心理問題的核心根源歸納為四個方面,分別是思維融合,經驗評價,經驗迴避和行為解釋。而個體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是三點,縮寫為ACT:接納反應和正念(Accept reactions and mindfulness),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方向(Choose a valued direction),做出行動(Take action)。接納與承諾療法(ACT)是認知行為治療「第三浪潮」中最為核心的經驗性行為心理治療。

ACT認為,人類主要的心理問題源於語言/認知與人們直接經歷的隨機性事件之間的交互作用方式,該方式會導致人們無法堅持或改變服務於長期價值觀的行為,產生心理上的不靈活。ACT將其歸納為——心理病理模型——包含六大問題,具體表現為:
(1)經驗性迴避:指的是人們力圖控制或改變自身特定的內心經驗(包括軀體感覺、思想、情緒、記憶和自動行為等)。由於思維壓抑的悖論效應存在(如,當我們被告知「不要想白熊」時,腦海里首先反應就是「白熊」),經驗性迴避並不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此外,單純迴避的方式即便能暫緩負性情緒,往往會造成來訪者對刺激物的麻木或過敏,導致生活空間受阻。

(2)認知融合:指的是語言過程對行為的過度或不恰當控制。語言法則通常會縮小直接經驗的行為範圍,限制偶然事件的影響力。這樣一來,人們並不能很好地接觸此時此地的經驗和直接的偶然事件,而是更傾向於受語言法則和評價的支配。根據ACT的理論,認知的內容和形式並不會直接導致問題,除非語境特徵使得該認知形式以不健康的方式影響人們的行為。比如,在語言法則的影響下,人們會把認知內容和認知對象混同,把對事件的解釋與事件本身混同。

(3)概念化的既往與恐懼化的將來:指的是由於認知融合和經驗性迴避,不斷回想過去的錯誤或可怕的未來,這就導致人們不能感受當下,失去直接的和此時此刻的真實經驗,新的可能性就會被排除在外。

(4)對概念化自我的依戀:指的是用概念化的語言限制自我,使自我變得狹隘,導致不靈活的行為模式。比如,來訪者對自己的描述是「我是一個恐怖症患者」而不是「我害怕」。

(5)缺乏明確的價值觀:是指由於不良的社會環境和過去歷史導致來訪者無法選擇有意義的方式生活,缺乏價值感和自尊感。

(6)不行動、衝動或逃避:指的是來訪者為概念化的自我進行防衛,表現為缺乏有效投入各個生活領域的活力和行動;從短期效應來看,可能會降低來訪者的負性反應,讓來訪者覺得正確,但此類行為會使來訪者失去與所想要生活方式的接觸,導致長遠生活質量(價值觀)退化。

基於上述ACT的心理病理理論,ACT將最終目標確立為提高心理的靈活性,即作為一個有意識的人更充分地接觸此時此刻的能力,從而能夠在行為上做出改變或持久努力以達到既定的目標和價值觀。心理靈活性可以通過ACT的六大核心過程獲得,它們不僅僅是避免心理病理癥狀的方法,同樣也是積極的心理技能。

六大核心過程具體包括:

(1)接納:在ACT中,接納不僅僅只是容忍,而是對此時此刻經驗的一種積極而非評判性的容納。即為痛苦的感受、衝動和情緒讓出空間,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們,將其作為客體去觀察。(2)認知解離:是指將自我從思想,意象和記憶中分離,客觀地注視思想活動如同觀察車輛,將思想看作是語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受其控制。正念(mindfulness)練習可以有效幫助來訪者關注思維本身的加工過程。

(3)關注當下:ACT鼓勵來訪者有意識地注意此時此刻所處的環境及心理活動,不做評價,完全接受。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更直接地經驗周圍的世界,從而提高他們行為的靈活性,與自己的價值觀保持一致。

(4)觀察的自我:痛苦的思維和感受對來訪者的自我產生威脅,這種負面的感受在自我作為概念化對象時尤為顯著。RFT理論證明了指示關係框架,如「我——你」、「這兒——那兒」和「現在——過去」,會創造出一種視角感,視角採擇形成了人類靈性的直接經驗。觀察的自我可以幫助來訪者關注自己真實的經驗,促進認知解離和接納。ACT通常採用正念技術(mindfulness)、隱喻(metaphor)和經驗化過程(experiential processes)來幫助來訪者達到觀察的自我。

(5)價值觀:ACT中的價值觀指的是用語言建構的,是來訪者總體的、嚮往的和所選擇的生活方向。價值觀與人們的行為不可分離,有意識地貫穿在生活的每一個有目的的行動中。基於價值觀的行動是有建設性的,而不是為了逃避痛苦的感受。

(6)承諾行動:ACT不僅是一種接受取向的治療策略,更是一種改變取向的治療策略。ACT的目的幫助來訪者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為改變,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支持有效的基於價值觀的生活。

ACT的六大核心過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念與接納過程(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 processes):ACT試圖通過無條件接納,認知解離,關注當下,觀察性自我減少主觀控制,減少主觀評判,減弱語言統治,減少經驗性逃避,更多地生活在當下。與此時此刻相聯繫,與我們的價值相聯繫,使行為更具有靈活性。第二部分是承諾與行為改變過程(commitment and behavior change processes):ACT通過關注當下,觀察性自我,明確價值觀,承諾行動來幫助來訪者調動和匯聚能量,朝向目標邁進,過一種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生。這一治療模式之所以被稱為「接納與承諾療法」,其原因就在於這兩大過程在ACT中被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以上就是關於我在諮詢中使用的療法——ACT的介紹,希望幫助到你。


我知道的有認知療法,精神分析,敘事治療。


陽性療法,冥想和催眠,森田療法,合理情緒療法……太多了。


推薦閱讀:

認識到自己心理有問題的人適合做心理諮詢師嗎?
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嗎?邊緣型人格障礙會使個人成就降低嗎?
為什麼我不能控制自己想像恐怖的臉?
心理學能研究出人性嗎?
文科生可以學心理學嗎?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