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黑久石讓捧坂本龍一?

當提起這兩位時很多人都一副對久石讓很不屑對坂本龍一很讚許的樣子。然而問到喜歡坂本龍一哪些曲子的時候常只有merry跟末代皇帝。
深深地懷疑這群裝逼狗聽過的專輯每個人不超過三部。甚至久石讓的還會多一些。
問題補充:
除去獲獎,家庭背景等等因素,單純拿出作品來比較。要是總覺得久石讓的作品只有宮崎駿北野武合作的部分我也不好說啥。的確也有很多人偏愛那些做過很多曲風的曲師,覺得曲風多水平就高。本人聽過久石讓20+專輯。坂本龍一10+專輯。平時比較喜歡流行管弦樂。比較喜歡的曲師是久石讓,菅野佑悟,千住明,岩崎琢。喜歡的其他曲師也多是日本曲師。


久石讓是著名影視配樂人,而坂本龍一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

----


坂本龍一從早年ymo時期直到晚年,一直都在探索音樂本體的可能性,是真真正正在電子音樂上和實驗音樂上有突破的人。

另外在音樂美學上,坂本龍一將東方式的內斂和至簡美融入到了各類音樂風格之中,技術上不拘一格的同時在美學上有了升華。

從音樂活動範圍而言,坂本龍一組過樂隊,有相當多的個人專輯,有非常多的各種形式的演出,演出花樣繁多,也變成了他音樂探索的一部分。

以上所有這些成就,即使把聖誕節和末代皇帝都抹掉也是無所謂的。至多是少了幾首可炒的冷飯,在大眾中的認知度下降了。

-----

久石讓的話,天空之城的旋律大家都熟,龍貓的旋律大家都熟,花火的旋律大家都熟…xx的旋律大家都熟……

優勢就是傳唱度確實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所以說呢,兩個人其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不具可比性。

非要比的話,那肯定是坂本龍一高的多。因為坂本龍一不但會作曲,而且顏值高會演戲。


不明確比較二人孰好孰壞,因為我真的不會比,你給我講了我也只能得到結論而已。
但是我覺得影響久石讓被【聽眾】黑的幾率的有這些因素
1,【聽眾自己認為的】作品質量
2,【在國內的】名聲
3,【聽眾自己認為的】格調

1升,2降,3升,久石讓被黑幾率會降低。
反之增加。
不解釋。

目前情況是,【二者都認識的人裡面】很多人覺得,比起坂本龍一,久石讓1低2高3低。2是比較客觀而明顯的。但是1和3很主觀,而且有了前人,後人就很容易被帶節奏。喜歡坂本龍一的會比喜歡久石讓的更有可能去黑對方【再說喜歡久石讓的恐怕不一定知道坂本龍一,也就無從黑起了】。

我自己反正是,新認識的作曲家,聽的是名曲,一下子就肅然起敬,這時候來個人給我帶節奏,很容易被帶上去。但是再多聽一些,發現也不可能曲曲都那麼符合自己喜好。特別是搞配樂的作曲家,不可能每首都寫的有主題曲那麼好聽。
趙季平金復載林海李海鷹坂本龍一神思者橫山菁兒班得瑞克萊德曼【我知道他曲子別人寫的】這些我都聽過一點,只要不是專挑名曲精選,而是挑普通的專輯或原聲帶,都是這個規律。

比如我的久石讓曲庫里,剛開始佳作佔比例就算50/100吧,聽多了就成了200/2000。又比如坂本龍一,聽了勞倫斯是1/1,然後聽了勞倫斯原聲帶是5/19。又比如神思者,聽了故宮的回憶主題曲是1/1,聽了故宮的回憶原聲帶是2/11。又比如金復載,聽了雪兒達娃是1/1,聽了紅河谷原聲帶是12/22。我或許是每個人聽的都很少,但是恕我臆測一番,那些喜歡比來比去的,又有幾個是把每個聽的差不多了再來比的?真是有人每位都聽完了,那說這個比那個好,沒事,你要黑久石讓也好黑誰也好,我覺得你都說的有道理。

所以我覺得很多人其實是把 個人喜好 和 被人帶節奏 的因素,都考慮的太高大上了,不滿足於聽歌,非得標榜點什麼。有意無意的,抬高自己聽的,貶低別人聽的。

記得在末代皇帝中有西方人而不是坂本龍一做的主題曲,但看見有「啊,不愧是坂本龍一」這樣的評論。類似的,宮崎駿以及其他吉卜力電影配樂里有很多不是久石讓的曲子,依舊很多人當成久石讓的作品加以讚揚。這種言論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很多人在音樂的評價方面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做樣子也沒什麼,畢竟不可能大家都把每個作曲家了解的很詳細,可是在一些來自內部或外部因素的誘導下,這種樣子做的太過分了,就出現黑吹了,然後就是撕逼、你行你上、這水平中國隨便一個音樂學院就能挑一大堆,之類的。。。

不過,在坂本龍一之於久石讓這個話題上,作為被黑一方的粉,我這想法恐怕也是一種反向優越感的體現了。。。其實我是很想逃避這個話題的,但是怎麼逃得掉呢,除非不上網。。我只有找時間好好聽聽坂本龍一能不能征服我吧,能的話我可以轉粉,不能的話,那別人拿他怎麼黑久石讓我也就無所謂了。

久石讓的粉絲里也不乏黑別人的,以前貼吧就有拿久石讓黑周杰倫的。。。這個和作曲家本身關係是不大的。
我本身也有黑別人的趨勢,所以算是自我剖析一番了。


樓主你這麼問,我其實還挺蜜汁疑問為什麼提到坂本龍一就少不了久石讓。。

中文搜索引擎里敲入「坂本龍一」四個字,結果通常有這些:

「久石讓與坂本龍一:咖啡與茶」

「如何比較久石讓與坂本龍一」

「久石譲 坂本龍一 全釋通與比較論」

……

天啊嚕,我並沒有敲「久石讓」三個字啊。久石讓只有電影配樂一項工作吧,而教授在音樂上還涉及很多別的領域,而且藝術造詣根本沒有可比性。

以前說過,談論坂本龍一,一定請先忘掉他逆天的顏值,演過大島渚和貝托魯奇的電影,和傳世名曲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以下簡稱MCML)。

其次,談論坂本龍一,至少要聽過他的《音樂圖鑑》、《Esperanto》、《未來派野郎》、《Thousand Knives》、《Neo Geo》、YMO時期,也就是教授像開掛外星人一樣的八十年代。畢竟,這些才代表了教授的最高藝術成就。

作為一個成長在古典音樂環境,反而以合成器被全世界熟知(不是夜店舞池電子樂),最終又從民族音樂(泛指除西洋音樂之外的其它音樂)里破繭成蝶的音樂家,教授的作品不僅數量繁多,而且作品跨度極大,令人瞠目結舌。

大到什麼程度呢,看這個知乎回答: 「我每次聽坂本大神的曲子,都會懷疑他是不是有多重人格,一個作曲家如何能創作出如此風格不同,突破自己的曲子,而且水平都保持及其穩定,我經常腦補,也許坂本龍一是一個團隊,團隊里有著和坂本龍一水平相同,富於想像的作曲家,他們分別是坂本龍一,版本龍二,坂本龍三,坂本龍四,坂本龍五,坂本龍六和坂本龍七,真是一個華麗強大的團隊啊!!」


從這一點上來說,教授比經常拿來一起比較的久石讓高出不知多少。只不過久石讓為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龍貓》等所做的配樂在中國知名度太高,而教授的事業更多在歐洲,就算最為人所熟知的MCML,也不及久石讓一首《天空之城》那般家喻戶曉罷了。

前者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後者,和譚盾、Hans Zimmer等一樣,只能稱之為一般的音樂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用自己已經摸索出來的模式,一部又一部地複製自己,這沒什麼值得誇讚的。當時,人是要吃飯的,這樣省時省力且名利雙收,我理解。

但教授不一樣呀,雖然他完全可以像上述幾位那樣,做一個用套路吃飽飯的普通音樂家。可是他不,他幹什麼都在探索自己的極限。巴西人的Boss nova,西班牙舞曲,沖繩島唄,中國民樂,極簡主義,電子脈衝,都不是問題。管弦、電子、流行、民族音樂、爵士,他也都能憑已有的作品立足於相應領域。

教授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冒險性。做舞蹈一樣的音樂《Esperanto》時,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層面。在初聽時,聽者完全不知道下一個音符和節奏會朝著哪個方向去。但每每出來後又拍大腿地贊,別人想不到的,但他可以。這種不可預見性,恰恰是因為教授不害怕不同的東西。

居住在紐約時,還曾經每晚在一家音樂酒吧和不同的音樂家進行即興演出。即興是非常難的,但這個耗腦力的活,他玩得不亦樂乎。

這樣一個內功深厚又謙虛自省的音樂家,拿來和久石讓比?我表示不服。

德彪西-《海》

教授和誰放在一起談論才合適?在我心目中,這個人應該是他的偶像德彪西。雖然總被當做印象派代表人物,但德彪西本人對自己的定位是象徵主義音樂家:浪漫主義在他看來是浮躁的,而音樂應該摒棄客觀性。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在這樣的藝術中,自然景觀,人文活動,和所有其他世界萬象自身並無任何意義,它們只是與原始觀念之間的奧秘聯結」。

德彪西對二十世紀音樂的最大貢獻,是對自由調性和半音音階的使用。前者直接帶動了爵士樂的發展,後者則影響了後世不少音樂家。其中,德彪西開創性地使用九度和弦(Do Mi So Si Re, 最高的Re比最低的Do高出九度),令教授在接觸到他的第一天,就成為了他的迷弟。

德彪西以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神奈川衝浪里》為靈感創作了《海》。

也因此,教授後來的管弦作品裡,常常能看到德彪西的影子。德彪西從印度尼西亞的五聲調式音樂、西班牙舞曲、黑人音樂中汲取營養,並結合了當時印象派的一些手法,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和聲。

幾十年後,教授也同樣想做彌合地域界限的音樂。當然他做到了,《Neo Geo》採用了巴厘島和沖繩的民族音樂,《Beauty》把沖繩島唄發揮到了極限。把傳統民謠放進流行音樂的框架里,在某些人那裡或許會有生硬的人造奶油味,但在真正的大師那裡,傳統民謠或許會變成更現代的音樂,而不是最後躺在博物館的收藏里。

人們常說,歐洲音樂重和聲,非洲音樂重節奏,亞洲音樂重旋律。但在德彪西和教授這裡,聽不出來明顯的區分,因為他們哪一部分都沒放過,他們本就警惕規則,更從未停止過冒險。

公號:nj_musicnote


http://weixin.qq.com/r/oTuLk2TEIzlcrSDw926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從業者或者說有相關專業水平的人的不同評價是具有參考意義的。普通吃瓜群眾的吹捧或者黑主要是為了裝逼。

評價本身沒有錯,主要是看話由誰說。


因為久石讓的作品他們只聽過配樂


反向優越感。
和覺得自己聽得小眾、不從眾,與眾不同、非大眾、知道得多 是類似的心態

坂本龍一幾乎把所有現代音樂風格都玩了一遍,玩膩了現代的和聲體系。
開始追求音響和色彩上的刺激。做實驗音樂。
是藝術家。

久石讓和澤野弘之這類 是優秀的接活、幹活的人,也算業界的大師。並且擁有了極大的名氣。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你隨意可以黑他們的理由。自己愛聽什麼聽什麼。閉上嘴。
沒必要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另外說句題外話。不要永遠當弱者和鍵盤俠。
不論是以上的哪一位,就算你怎麼黑。你這輩子能達到人家的成就和知名度嗎?


沒什麼好黑的吧。兩個人路線都不同。只不過久石讓被更多天朝人知曉罷了。但藝術領域成就根本無法和坂本大神披靡啊


恰好這兩位我都喜歡,算是略知一二。
其實可比性真的不大,雖然電影配樂都是二人的強項,但影片風格也完全不是一個類型。
坂本龍一所跨的音樂領域非常之大,前衛到古典,搖滾到爵士,民族音樂到實驗電子音樂。
久石讓則是抒情為主的新世紀音樂。
重合的領域真的不大,反對莫名其妙的黑。


我都喜歡*^O^*


歪個樓。不管你是瑪麗,是朱利查理還是坂本龍一,會不會有很大關係?


如果要真的像知乎的常態一樣每到一處都長篇大論說很多的話那就沒什麼意思了,音樂首先是個感性的東西。懂得欣賞很重要,當然懂得欣賞不代表懂得分析。但懂得分析的人恕我直言,你也不一定懂的欣賞。
說個最直接的,聽久石讓,很難引起很重很重的共鳴。與音樂的共鳴。不知道那種感覺你有沒有。
聽坂本龍一的,amore這首。特別是前面的咳嗽聲,不管是否是刻意,你真的容易被帶進去。
還有就是,聽坂本龍一的歌不容易想到畫面,甚至你都沒時間去想畫面,而是聽的很認真。
還有就是坂本龍一真的強於久石讓,當然,能把久石讓放在和坂本龍一比較的層次上來講也體現了久石讓的實力。畢竟,日本還有個叫喜多郎的,個人覺得,這才是和坂本龍一一個級別的。
就那麼簡單,音樂分析得太數據化是沒意思的。說句不好聽,知乎上估計也沒有世界級的音樂人吧?所以一大堆數據放在音樂上不是為了裝逼就是為了騙贊。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坂本龍一 | 久石讓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