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有可能會造成腫瘤轉移擴散嗎?

醫學小白,尊重各位醫護人員的辛苦,也知穿刺不易。 但因家裡有癌症患者,所以想請問一下穿刺是否會造成癌症擴散轉移,非常擔心。

認識的胸外科博士說:「穿刺的時候,假如是腫瘤細胞,跑出來了,那就會種植在傷口,或者隨著血液流動跑到其他地方,然後就生長,基本很難控制。」

認識的醫生不多,這有可能是一家之言。所以想聽聽各位醫生的意見。

增強CT,PetCT都做了,肺部有陰影,腦部有一小塊陰影,疑是肺癌複發。但不能確診是腫瘤細胞還是炎症等等。支氣管鏡活檢也做了,結果顯示,未發現腫瘤細胞,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穿刺是確診癌症的一種手段,但是怕有副作用。 可是如果不做穿刺,不確診癌症的話,怕耽誤治療。這個風險,怕冒不起。

15年有做過穿刺,隨之做了化療放療,16年,CT,PetCT顯示,疑似複發。

著名記者凌志軍曾患腦瘤(也有人質疑,他患的其實是一種罕見的炎症)後,不開刀,最後用了種種方法痊癒。他還寫有一書,《重生手記——一位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此書已閱多次,覺得這位記者觀察細緻,判斷理智,裡面有很多觀點確有其可取之處。

下面是他對穿刺的看法,他不建議穿刺,會造成「一路散播」

穿刺真的有可能造成癌症轉移擴散嗎?

穿刺真的會造成癌症轉移擴散嗎?


有這種可能。
但記住,這是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腫瘤治療過程中,有一種現象,稱作穿刺孔轉移(port-site metastases,PSM)
即在進行治療過程中,由於穿刺引發了腫瘤轉移現象。

而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腹腔鏡技術治療癌症的過程。

————腹腔鏡技術——————
什麼是腹腔鏡技術?就是利用腹腔鏡及其相關器械進行的手術
簡單的說,就是手術的時候,用一個探頭插進腹腔用於採集圖像投放到顯示器上,然後醫生根據圖像來進行手術。

由於腹腔鏡技術使得醫生的操控性提高了很多,因此獲得了很大的推廣,基本上現在很多腹部手術都是採取腹腔鏡辦法。

———穿刺孔轉移———
癌症三大治療方法:切除,放療和化療,其中,切除是最基本的一種物理辦法。
(這裡有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迷信切除,認為切除最徹底,或者相比於藥物和輻射,更安全,結果造成國內腫瘤治療中的切除為主思想。事實上,這三者並沒有存在本質的優劣差別,而是適應的區別,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治療辦法)

我們知道腹部是人體臟器的最集中的地方,事實上,也是癌症最高發的部位。
膽囊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肝癌等均發生在腹部,因此,不少醫生採取了腹腔鏡技術對癌症就行手術治療。

然而,由於癌症的特殊性,導致在治療過程中,引發了癌細胞的擴散,因此,腹腔鏡辦法在癌症治療中的爭議很大。
最早是1978年,Dobronte 等在 1978 年報道了首例手術轉移案例,該晚期卵巢癌並腹水患者在腹腔鏡探查 2 周后出現了 PSM。
後來,越來越多的報道發現了這種手術引發的轉移現象。
目前認為,腹腔鏡技術引發的穿刺孔轉移比例大概是 0.6% ~ 21. 0%。
這是一個穿刺孔轉移的案例報道

膽管癌穿刺引發的腹腔多發性轉移(d圖)。

為什麼會發生穿刺孔轉移?
原因如下
1,癌細胞被手術器械帶過去。
這個應該是一個常見原因。畢竟手術過程中,手術刀擦過某些臟器是必然的,特別是有些臟器和其他臟器連接太緊密,手術器械碰到病發器官和臨近器官的可能性極大。

2,血液的緣故。
這個應該是PSM的主要原因,人體的毛細血管系統對於癌細胞的轉移至關重要。而手術過程中引發的出血,必然會導致部分腫瘤細胞隨著血液擴散,而普通擴散在血管內進行,手術的時候,則直接破裂導致腹腔會出現血液外泄。

3,氣流問題
包括煙囪效應,氣化、腹部壓力和二氧化碳等緣故,引發癌細胞擴散。

———一些討論————
上面提到了穿刺孔轉移現象。
然而我們知道,癌細胞的轉移其實是個很複雜的過程,至少,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搞清楚癌細胞是何時轉移,轉移偏好性以及轉移後的現象。

我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癌細胞的文章
癌細胞發展的最終形態是什麼? - 李雷的回答
文中我指出目前一種主流的轉移理論:去分化後轉移
由於各個組織差異巨大,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很容易被殺死,而且即使過去,也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

正常的人,體內的癌細胞的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早期先是在某個部位發展,等到發展的差不多了,然後就開始往外拓展殖民地,俗稱轉移。最後全身性的癌症爆發,就是晚期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癌症早期就開始轉移了。
大家知道身體各個組織事實上差異不小,那麼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很容易被殺死,所以癌細胞必須變變變,最後變成新的組織癌細胞(肺癌細胞和肝癌細胞是兩種細胞類型)。

而這個轉移過程,一般會涉及到去分化,即細胞看起來恢復了正常狀態,甚至有點像幹細胞,但事實上,它的內心是邪惡的,它會進一步分化成為其他的癌細胞。
打個比方,人體的每個組織細胞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就是分化的結果,所以你不能把肺移植到肝。
那麼二者如何判斷呢?就是細胞識別,通常是細胞信號,即兩種細胞具有各自的細胞信號,對不上,就不識別。

比如,肝癌細胞A隨著血液流動去外地殖民,跑到了肺部,想殖民,二者對話:

肺說,口令錯誤,殺他呀的,於是派出免疫大軍,把肝癌細胞殺死了。
那麼下一次,肝癌細胞就學聰明了。
它提前先把自己打扮一下,然後變成人畜無害的,然後找個肺細胞特色的衣服一批,變成了肺癌細胞,然後進去,就把肺給殖民了,辦法之一就是去分化後再變(還有其他辦法,比如劫持等)。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上,轉移並不容易!涉及到了去分化,信號識別等,這也是為什麼穿刺孔現象並非是主流現象。

但是,不得不說,這依然存在!

另外,目前認為,一般出現穿刺孔轉移,基本上代表癌症進入晚期了
因為早期的癌細胞還沒有進行到去分化過程,而一旦癌細胞進入了去分化階段,事實上,穿刺孔不過是加速了轉移而已,即使不進行穿刺,它也會沿著血液系統去進行轉移。

最後,對於癌症的一些建議
1,盡量少的接觸致癌物
2,增強免疫能力

ref.
Ziprin P, Ridgway P F, Peck D H, et al. The theories and realities of port-site metastases:: A critical appraisa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02, 195(3): 395-408.
Tseng L N L, Berends F J, Wittich P H, et al. Port-site metastases[J]. Surgical endoscopy, 1998, 12(12): 1377-1380.
Liu Q D, Chen J Z, Xu X Y, et al. Incidence of port-site metastasis after undergoing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ci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18(40): 5695-701.
L?nnerfors C, Bossmar T, Persson J. Port‐site metastases following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13, 92(12): 1361-1368.
————回到本題————
題目沒指出是穿刺活檢或者穿刺治療。
但個人認為,穿刺轉移的現象,一樣適應於穿刺活檢,因為原理一致,都是侵入性的損傷。
即便是穿刺活檢,通過穿刺的辦法去獲取組織,必然涉及到了癌細胞的轉移問題。

但是這是個必然的問題,因為要確證癌症,必須做細胞實驗驗證,否則,無論是marker還是影像學,依然只是表面判斷。

兩害相權取其輕!
最後,相信醫生!


穿刺活檢的操作在腫瘤的診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操作。病人和家屬對穿刺了解不多,甚至存在一些諸如穿刺活檢會引起腫瘤播散的擔心和誤解。實際上,穿刺活檢是一個非常規範的醫療操作,醫生會在權衡病人的獲益和風險後進行。

為什麼要穿刺活檢?

活檢是從身體中取出一塊組織或細胞樣品的手術,以便在實驗室中進行分析。如果患者有某些異常體征和癥狀,或者如果醫生對診斷有疑問,患者可能被建議接受活檢,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癌症或其他狀況。

雖然影像檢查,例如X射線,有助於檢測異常的結節或腫塊等,但僅依靠它們不能區分癌細胞與非癌細胞。對於大多數癌症,病理診斷是鑒別是否換上癌症的金標準,患者只有進行穿刺活檢以收集細胞做更仔細的檢查後才能獲得病理診斷。

患者可能會對即將接受的活檢感到緊張。了解活檢,以及活檢是如何進行的、為什麼需要接受活檢可能有助於減少患者的焦慮。

主要的活檢類型

根據獲得組織的困難程度,活檢差異性很大。醫學上用「侵入性」來描述活檢。

發現病變就診後,可以進行微創活檢(例如,大多數皮膚活檢)。注射少量麻醉藥可以使該手術幾乎無痛。更多的侵入性活檢可能是在醫院和手術中心進行。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給予鎮靜和止痛藥物以減少任何的不適。患者可能會有幾天感到活檢部位的疼痛。如果活檢部位疼痛顯著,醫生可以開出適當的止痛藥。

1、骨髓活檢

如果血液檢測到異常,或醫生懷疑癌症來自或轉移到了患者的骨髓,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骨髓活檢。

骨髓是在人體內一些較大的骨頭內的海綿狀物質,骨髓生產血細胞。分析骨髓樣本能夠發現什麼導致了你的血液出現了問題。

骨髓活檢通常用於診斷各種血液問題—非癌性和癌性的—包括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骨髓活檢也可以檢測從其他部位開始並轉移到骨髓的癌症。

骨髓活檢時,醫生使用長針從患者的髖骨背部抽取骨髓樣品。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從患者身體中的其他骨骼抽取活檢骨髓。患者在骨髓活檢前接受局部麻醉,以盡量減少手術過程中的不適。

2、內鏡活檢

在內窺鏡檢查時,醫生使用一根細的、柔性的管子(內窺鏡),管子末端裝有燈用來觀察身體內部的結構。用特殊工具通過管子來取得待分析的小塊樣本組織。

患者接受什麼類型的內窺鏡活檢取決於可疑區域的位置。在內窺鏡活檢中使用的管子可以通過你的嘴、直腸、尿道或皮膚的小切口。內窺鏡活檢程序的例子包括用於從膀胱內部獲取組織的膀胱鏡檢查、用於從肺內獲取組織的支氣管鏡檢查、用於從結腸內部獲取組織的結腸鏡檢查。

根據患者接受的內窺鏡活檢的類型,患者可能在手術前接受鎮靜劑或麻醉劑。

3、針刺活檢

在針刺活檢時,醫生使用特殊的針從疑似區域獲得細胞。

針刺活檢經常用於醫生可以觸及感覺到的腫瘤,例如可疑的乳房腫塊和脹大的淋巴結。當與影像檢查(例如X射線)結合時,針活檢可從不能觸及的體內深部的可疑區域獲取細胞。

針刺活檢手術包括:

  • 細針抽吸。在細針抽吸時,將長而細的針插入可疑區域。使用注射器抽出液體和細胞用於分析。
  • 空心針針活檢。在進行粗針活檢的時候,使用尖端具有切割功能的較大的針以從可疑區域取出一管組織。
  • 真空輔助活檢。在真空輔助活檢時,抽吸裝置增大了通過針抽取的液體和細胞的量。這可以減少針必須插入以獲取足夠樣本的次數。
  • 圖像引導活檢。圖像引導活檢結合影像檢查和針刺活檢,如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超聲。

圖像引導的活檢使得醫生可以穿刺不能觸及的可疑區域,例如肝臟、肺或前列腺的異常。使用實時圖像,醫生可以確保針到達正確的位置。

患者將接受局部麻醉以麻醉活檢的區域以減少疼痛。

4、皮膚活檢

皮膚活檢從身體表面獲取細胞。皮膚活檢最常用於診斷皮膚狀況,包括黑素瘤和其他癌症。患者接受什麼類型的皮膚活檢取決於可疑的癌症類型和可疑細胞的程度。

皮膚活檢手術類型包括:

  • 刮取活檢。在刮取活檢時,醫生使用類似於剃刀的工具刮擦皮膚的表面。
  • 鑽孔活檢。在鑽孔活檢時,醫生使用圓形工具來獲取皮膚較深層的一小部分。
  • 切開式活檢。在切開式活檢時,醫生使用手術刀切取小部分皮膚。是否進行縫合以閉合活檢部位取決於切除的皮膚的量。
  • 切除活檢。在切除活檢時,醫生切除整個腫塊或整塊異常皮膚區域。你可能需要接受縫合以閉合活檢部位。

患者在手術前將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檢部位。

5、手術活檢

如果疑似細胞不能用其他活檢方式獲得或如果其他活檢結果無效時,醫生可能建議進行手術活檢。

在手術活檢時,外科醫生從患者的皮膚切口進入可疑的細胞區域。手術活檢的例子包括為了診斷可能存在的乳腺癌而切除乳房腫塊的手術,以及為了診斷可能存在的淋巴瘤切除淋巴結的手術。

手術活檢可用於切除部分異常區域的細胞(切取活檢)。或者可以使用手術活檢切除整個區域的異常細胞(切除活檢)。

患者可能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檢部位。一些手術活檢需要全身麻醉,以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無意識。患者可能需要在手術後留院觀察。

活檢標本處理和病理報告

組織標本在採集和保存後將被送到病理醫生處。病理醫生是負責診斷組織樣本和進行其他測試的專科醫生。樣本可以被化學處理或冷凍並切成非常薄的切片。將切片置於載玻片上,通過染色增強對比度並在顯微鏡下進行研究。在大多數情況下,病理醫生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組織細胞的類型、形狀和內在的活性來診斷腫瘤或其他疾病。

活檢的結果將以病理報告的形式呈現給醫生和患者,有助於醫生確定細胞是否是癌性的。如果細胞是癌性的,活檢結果可以告訴醫生癌症起源—即癌症的類型。

活檢還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癌症的侵襲性——也就是癌症的級別。等級通常表示為1至4的數字,這是由癌細胞在顯微鏡下顯示的情況來確定。

低級(1級)癌症通常是最不具侵襲性的,高級別(4級)癌症通常是最具侵襲性的。此信息可能有助於指導治療選擇。對癌細胞的其他特殊測試也可以幫助指導治療選擇。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病理報告的信息,可點擊閱讀一文讀懂肺癌病理報告。

穿刺活檢的併發症

穿刺併發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很顯然與活檢的解剖部位有關,臨床醫生應該熟悉最常進行的活檢的主要併發症。

氣胸是經皮肺活檢常遇到的併發症之一。 2002年Richardson等人對英國肺穿刺的調查顯示,在5500例記錄的活檢樣本中,氣胸的總體發生率約為20%,其中咯血和死亡發生率分別為5%和0.15%。出血是經皮肝穿刺活檢後最常發生的不良事件; 出血對病人的血液動力學發生影響的500例活檢中有1例發生,而嚴重出血導致需要輸血,或手術和介入止血的情況在每2500至1萬例中會發生一例。 Lane等人在2008年公布了經皮腎活檢穿刺的綜述,儘管在接受CT引導的腎活檢穿刺後85%的患者出現一定程度的出血,但只有1-2%的患者需要住院或輸血。

穿刺活檢會引起癌症的擴散和轉移嗎?

大量的臨床實踐數據證明,穿刺活檢不會引起癌症的遠處擴散和轉移。然而,穿刺由於以下原因,會造成腫瘤沿著穿刺道種植和播種。

使用經皮通路到達目標病變需要將針穿過許多組織層面;最初通過皮膚,然後通過中間的組織,其解剖結構通常包括皮下脂肪,筋膜層,胸膜和肌肉。顯然,要穿刺的病變位置決定了必須穿過的正常組織的數量。活檢中惡性細胞沿著針管發生沉積時,腫瘤播種就會發生。種植會發生在器官內或針道通過的組織內。同軸技術通過從針道中隔絕取出穿刺標本,能降低針道播種的風險。

腫瘤播種的可能性

  • 對肺結節的穿刺:日本對近10,000例經皮肺活檢的研究發現了6例腫瘤細胞沿著針道(0.061%)植入的病例。
  • 胸膜惡性腫瘤:Agarwal等人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間皮瘤患者針道播種的發生率為4%,而手術活檢播種的發生率為22%。
  • 肝癌的穿刺:這表明腫瘤播種的總發生率在0.003-0.009%之間。
  • 肝內病變的穿刺:總體而言,在HCC的背景下,腫瘤播種的風險看起來可能被誇大了,多個研究表明播種的發生率與在經皮肺活檢中的發生率相似。
  • :Herts等對經皮腎活檢穿刺的綜述指出,腎活檢的播種風險預計小於0.01%。
  • 乳腺:在22%的(667例中的150例)患者中檢測到惡性細胞的針道播種。(穿刺活檢明確乳腺癌診斷後,連同針道所在的乳腺部分會被手術一併切除。

如何最小化腫瘤種植的風險

建議到有大量病人的腫瘤中心,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並且配備合格的細胞病理醫生。穿刺的手術器械和圖像引導設備也非常重要,能縮短穿刺的時間,並能最大程度上保證穿刺的質量。

參考資料:

Mayo Clinic website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瀉藥。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而且我們在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診治過程中穿刺活檢十分常見。

先說結論: 的確存在穿刺道腫瘤轉移的風險,但幾乎所有時候,穿刺活檢的收益遠大於轉移風險。

具體的大家有興趣的話我有空在電腦上打。

提綱如下:
1. 穿刺道的腫瘤轉移主要是局部種植轉移,而非血行/淋巴轉移;
2. 套管針的應用大大減少局部種植轉移的幾率;
3. 手術過程中會迴避穿刺部位,最後整塊切除,從而避免手術過程中的污染;
4. 很多時候術前穿刺活檢極其重要。


一直有很多患者跟我諮詢同樣的問題?「穿刺活檢能做嗎?會不會導致腫瘤轉移啊?」

今天給大家做一個系統的科普!摘掉大家對穿刺活檢的「有色眼鏡」!

對於穿刺活檢,很多患者還是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的,除了穿刺帶來的疼痛、不良反應如氣胸之外,在各種不靠譜的網路渠道或者非醫護人員那裡得到的「答案」,也對穿刺活檢帶上了有色眼鏡:聽說穿刺活檢會誘發轉移,不敢做啊!

這個並不美麗的誤會,是如何產生的?

早在二十年前,穿刺這項技術就存在於臨床當中,但那時沒有PET-CT來評估有沒有全身轉移。那時可能只拿到一個普通CT片子就做了穿刺活檢,而這時候身體上可能已經發生了腫瘤的轉移,只是沒有表現出癥狀。

那麼在做完穿刺活檢後的一段時間裡,轉移的腫瘤細胞在身體的其它部位繼續生長,並且表現出了癥狀,這時再做檢查才發現了腫瘤的轉移,由於這些部位在穿刺之前並沒有進行影像學檢查,患者自然而然認為是穿刺造成了腫瘤的轉移。

久而久之,流傳下來的老話就讓人對穿刺活檢產生了誤解,但是如今醫學的發展已經對這種誤區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穿刺活檢有沒有風險呢?

首先要認清,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手術,當然會存在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的可能性,而併發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很顯然與活檢的解剖部位有關,這一點在選擇穿刺活檢時,主治醫生應該都會講明的。

比如經皮肺活檢,理論上併發症主要有胸痛、咯血、肺不張、呼吸困難等等,而出血是經皮肝穿刺活檢後最常發生的不良事件。但只要操作正確,這些併發症和後遺症會較少發生甚至不發生。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任何創傷性手術都有風險,要不手術前為啥要有醫囑和知情同意書呢。

並非所有情況都能穿刺活檢,以肺穿刺為例,以下情況就不能進行穿刺活檢:

  1. 明顯出血傾向者;
  2. 嚴重心臟病;
  3. 惡病質及不合作者;
  4. 高度懷疑血管病變;
  5. 嚴重肺氣腫或肺功能差;
  6. 雙肺多發肺大皰;
  7. 病灶與肺門及縱膈大血管緊鄰者。

但是排除以上不能穿刺的情況,僅僅因為任何創傷性手術都可能會出現的不良事件,就說穿刺導致病情惡化,算不算誤導群眾呢?!

我們來正確認識一下穿刺活檢

首先,要給穿刺活檢正名,穿刺活檢是確定腫瘤及其類型的金標準,也就是說,要想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穿刺是非常有必要。

對於肺部腫瘤,除了穿刺活檢,目前還有氣管鏡、驗痰、癌腫標記物等檢查也可鑒別良惡性,但是氣管鏡並不能到達肺部的任何部位,驗痰、癌腫標記物正確率不高。而CT、核磁振等影像學檢查只能從形態學上看到這是腫瘤,無法鑒別良惡性。

現在穿刺活檢不但可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還可以準確為腫瘤分型並檢測基因突變狀態,將腫瘤治療帶上一條更精準的道路。穿刺活檢就是要確定「是不是癌」、「是哪一種癌」、「是否是用藥敏感的癌」,這是後續治療成敗最為關鍵的一步。

病理診斷的重要性

穿刺活檢後的病理檢測可以了解腫瘤的具體類型、分化程度等相關信息。通過病理診斷,可以診斷:

  1. 癌細胞性質種類
    首先確認是否符合癌細胞的診斷標準,然後根據癌細胞的特點,細分為鱗癌、腺癌、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如果是腦腫瘤,還可細分為膠質瘤、腦膜瘤等;
  2. 癌細胞的分化程度
    代表了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高分化癌容易局部複發,低分化癌容易遠處轉移;
  3. 癌的生長形式
    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外生性生長;
  4. 轉移情況
    局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轉移,可以更好的決定腫瘤分期。

基因檢測對腫瘤診斷的重要性

基因檢測的概念,在靶向治療中尤為普及,那麼,除了病理診斷外,基因檢測又有什麼意義呢?現實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同一組織學類型的患者,用藥後患者預後不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基因檢測的概念普及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同一組織學類型的患者,可能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這直接導致了治療效果的差異,而通過基因檢測能對癌症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合適的治療方案和藥物使得治療更有針對性,既有效避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還為患者爭取更多醫治時間,節省費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超過80%的醫生在腫瘤基因測試後改變了原來的治療方式。

其次,的確存在穿刺道腫瘤轉移的風險,但幾乎所有時候,穿刺活檢的收益遠大於轉移風險。據報道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概率大約是0.07%~2.33%。導致概率大範圍波動的原因如下:

  • 惡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現針道轉移。
  • 穿刺針的直徑增大,和腫瘤接觸的面積也就增大,從而導致概率增加。
  • 穿刺的次數越多,中招的概率越大。
  • 在穿刺完成後,有的醫生會在穿刺針退出的沿途組織中注射乙醇,這樣可以使得沿途散落的腫瘤細胞凝固壞死,從而減少針道轉移的發生概率。

穿刺活檢「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情況,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活檢穿刺時雖然有可能會使針道中沾染少量惡性細胞,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轉移,因為機體免疫系統會很快將它們殺滅。

其次,穿刺活檢的器械也在改進。現在的取樣器械成套管結構,同時下針後,靠近瘤體時,內管進入瘤體取材,取材後回到外管內,通過外管形成的保護通道取出,避免了拔針過程中的腫瘤細胞的外漏,對人體做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什麼情況下適合做穿刺活檢呢?

一個原則:能做盡量做。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穿刺檢查是「金標準」。在所有的檢查當中,包括穿刺檢查在內的病理活檢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儘管腫瘤標誌物、B超、CT、PET-CT等檢查,可以為腫瘤的診斷帶來大量的支撐材料,但這都不是最直接的證據。
  2. 患者心理的需要。身上長了一塊瘤子,與其滿腹陰雲每天胡亂猜疑,不如來個痛快。如果性質是良性,無疑皆大歡喜,也讓患者少了塊心病。
  3. 惡性腫瘤,轉移是早晚的事。在惡性腫瘤形成之初,腫瘤的轉移其實就已經開始。只是這樣的轉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見瘤體的「隱形轉移」。當腫瘤細胞轉移的部位發展成適宜腫瘤生長的環境,如果不加控制,就可能會慢慢長出我們看得見的轉移性腫瘤。

那麼如何最小化腫瘤種植的風險?

建議到有大量病人的腫瘤中心,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並且配備合格的細胞病理醫生。穿刺的手術器械和圖像引導設備也非常重要,能縮短穿刺的時間,並能最大程度上保證穿刺的質量。

寫在最後的話:

腫瘤穿刺活檢,是確定腫瘤性質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穿刺後細胞學檢查,確定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並且取樣組織可以進行基因檢測,都有利於指導治療及用藥。

多跟醫生溝通,不要把醫生惡魔化,絕大多數醫生還是值得信任的好醫生,他們沒必要也沒那個心思針對個別病人做出很壞的舉動,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先溝通,而不是上來就把事情鬧大,換位思考,就算是正常的與人交往,誰也不希望碰到武力解決一切的朋友。

最後,擺正心態,看了癌度的這篇文章,放下對穿刺活檢的誤解,不要過多地擔心這擔心那,要不心理負擔過重,猶豫不決延誤診治時機,會加重病情的。


穿刺是有可能造成腫瘤轉移的。但是有沒有必要穿刺,要看當事人的病情,以及主治大夫的經驗。對一些病症,一些高年資的老大夫,可以通過觸診就能確定病情,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冒穿刺這個風險。但穿刺做活檢對病情的判斷更為準確,在沒有辦法通過其他途徑確認病情的時候,也是有必要進行穿刺的。

我的建議是,儘可能的找業界比較有信譽的大夫下判斷。但是也要記得,就算是老大夫,也是有看走眼的時候。


穿刺活檢是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簡稱CT)或者超聲引導下,通過取得患者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以診斷疾病的方法。

活檢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患者在手術中切除佔位性病變組織直接送去冷凍活檢。第二種是常規性的穿刺活檢,就是先用影像學定位病變位置,然後施行局部麻醉,最後用鋼針穿刺取得腫瘤部位病理組織的過程。

任何檢查都不能完全保證不會有一點疏漏或者意外,但穿刺活檢導致癌症擴散的幾率非常低。

而現代醫學的精準性,能夠通過前期影像分析規避掉大量風險。若按照定位精確度排序,從低到高應該是CT平掃、增強CT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簡稱PET-CT),接下來醫生會針對每個病人的不同情況會診分析。例如,有的病人腫瘤比較大,腫瘤內部有壞死的癌細胞,在穿刺的時候通常會取邊緣部分活性比較強的組織,這樣結果也更精確。

穿刺活檢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流程也很簡單,患者通常都不用住院,僅僅門診就可以完成,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流程是通過超聲波引導,在需要進行取活檢的皮膚部位(約銅錢大小)進行局部麻醉,然後用穿刺活檢針(重約16克或18克,直徑1~2毫米)穿刺取得腫瘤部位的病理組織,此方法能夠做到取樣精準且不傷到鄰近的組織器官。穿刺結束之後,病人稍事休息便可以回家。肺部穿刺後,少量病人會有氣胸的情況產生,但一般可自行痊癒,無需太多擔心。

穿刺活檢並不可怕,且被譽為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活檢結果還能輔助醫生用藥,更好的推進後續一系列治療。如果沒有穿刺結果作為依據,醫生就不會給病人使用對應的靶向藥物。


任何疾病都是身體出現狀況的一種反應,這些癥狀既然發生了那麼就讓他發生
我們要相信一個簡單的道理 ,科技再發達,無法把你身體修復好,只有你自己 ,身體修復好自己身體,
寶馬汽車 損壞了 是路邊汽車修理部能修好 還是寶馬4S店? 勞力士手錶壞了 是路邊修鐘錶的人修得好還是勞力士手錶維修店 ,所以道理很簡單,誰最了解我們的身體那個地方壞了,當然是身體?

那麼我們的身體是由什麼構造的,他從一個胚胎 一個受精卵 長成五臟六腑 各個器官,那麼他需要什麼 ,當然需要是營養 構成營養的是什麼?
蛋白質 (因為任何有生命的都是由蛋白質構成)我們人體每一個器官都是蛋白質構成,所以 提供身體蛋白質 礦物質 維生素 ,這些基本的原材料。
其他的就交給身體 你只要做2件事 1 停止傷害 2 提供足夠營養!!!!

你只需要給足身體需要的營養那麼身體自然會把他修復好,而這個時候 你就停止傷害 ,傷害減少了 ,修復工作在進行 ,慢慢的你的身體就會把損壞的部分修好。

所以 任何疾病不要害怕 既然發生了就讓他發生
你只要做2件事 1 停止傷害 2 提供足夠營養!!!! 醫生沒有治療好任何一個慢性病人 癌症就更不用說了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


利益相關,強答一波。

你說的那是針道種植。

普通穿刺活檢針針道種植的幾率大概是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所以說,是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

but!如果病號經濟情況允許,我們給他用的是帶套管的活檢針,活檢針外麵包有一個封閉的金屬針套,針頭藏在套里,針套到達佔位邊緣一定距離以後,插入穿刺針,設定取樣長度,按下扳機打出針頭,針頭向前衝出一至兩公分旋切取樣,又完全縮回套管內。

整個過程針套不接觸佔位,只有套內的針頭和針進入了佔位取樣。

在撥出活檢針過程中,取出的組織(即懷疑是腫瘤的組織)是完全被藏在套里的,並不會和針道接觸,而針套並不接觸腫瘤,也不會造成種植。

這種活檢針針道種植幾率非常小,但缺點是比較昂貴,而且難度比普通穿刺活檢要大一些,比較麻煩,需要兩名醫師配合。

醫學技術發展是非常快的,n年前還沒多少人用的穿刺活檢針,現在已經開始有被逐步淘汰的危險了。

諸位兔子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啦,不然就要被時代的大浪拍在沙灘上啦。


穿刺活檢當然有可能造成轉移擴散!

但是
活檢是檢驗腫瘤的金標準!!!
不然不知道是不是腫瘤,是什麼類型,分化程度等等!無法進一步的治療!
題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目前並沒有更先進的技術和方法!
現在只能這樣!


可能會,但是現在大醫院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概率很小,但是為了確定病理,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能確診,穿刺還是很有必要的。凡是都有利弊,重在目的指引選擇


二十萬分之一,小概率事件,完全可以忽視。


現在血液也可以做檢測的,為什麼不用血液呢?一方面可以減少穿刺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意外發生


有可能會……記得本科的時候老師講的病例,病人胸水長得很快,但一直不知道病因,後來通過胸膜上的數個點狀轉移灶才發現是惡性胸水。具體印象不深了,但胸膜上斑斑點點的轉移灶印象特別深。


幾年前,家屬有人腋下有腫塊,拍片,結果是惡性腫瘤,做抽檢,之後一個月內腫瘤大了一半,再去拍片,看到原來位置上有兩個靠在一起腫瘤,一大一小…
腫瘤醫生說不是因為抽檢做成的,但我一直懷疑是…


這個很難證明的,即使有懷疑也不可能通過試驗來證明。其實這個都不是主要問題,穿刺活檢還是必須的,風險應該不大。


推薦閱讀:

知乎的朋友們,我父親現在肝癌晚期,腹水一直消不下去,聽說有種蠍毒療法,可以治療癌症,不知是真是假?
icu存不存在用藥過度,過度治療的問題?
食道炎該如何治療與預防?如何會病變為食道癌?
卵巢癌一期有治癒的可能嗎?
調強放療和普通放療的區別是什麼?

TAG:腫瘤 | 生物學 | 癌症治療 | 肺癌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