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家族垮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河南、河北豪紳、士族地域矛盾佔多大比例?


好吧,謝邀。

最近知乎上出現一位@沈雅涵 在刷三國話題的答案,夾帶演義、野史、傳說、史書、電視劇的文極度誤導大眾,其人對古代歷史並無太多了解,將近古的思維制度強行套到上古時期,過多解讀正是眾人所喜好。當年在天涯他就受到一群人追捧,也受到一群人噁心,甄嬛傳的部分粉絲被他整著沒了心情討論。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且看天涯相關帖子,全貼整理了沈雅涵他在天涯的行事作風。將近百樓,請慢慢預覽。聯名請刪沈雅涵帖子
投訴天涯影視評論版主縱容沈雅涵詐騙(不受理)_用戶投訴
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482267-1.shtml
為什麼版主不處理開貼跟網友要錢的沈雅涵?

忽然發現知乎也有關於他的問題沈雅涵是怎麼離開天涯的? - 人際交往
此人名聲在外,擅於通過分析電視劇背後的文化故事,強行將劇情背景與成功學、野史雜談等方面聯繫起來。隨後通過營銷方式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塑造網路名人形象。當然,根據天涯帖子全部內容還真不能把沈雅涵定義為騙子,畢竟連天涯社區並未受理詐騙一事,這裡只是把天涯的現象搬過來給知乎用戶瞧瞧。

在此,我只提醒知乎用戶以童瑤事件引以為鑒,牽扯到金錢募捐時需要謹慎。我隨意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沈雅涵之名,他的個人貼吧專發些成功學的文,觀他文風也多有思想引導性,觀點夾帶誅心之感,時時刻刻在教別人如何做人,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的人生信仰託付於他人。有那麼一個詞好像叫做「洗腦」,但大家不能因為別人愛發成功學就說對方洗腦。著名演員文章說過:「拿不出證據,老子弄死你們!」

未免答不對題,我這裡針對沈雅涵之文分析解讀。

1.老沈把袁紹家族的垮台根本原因歸咎於出身門閥,財大勢大。認為袁紹氏兄弟是沒經歷過磨練的富二代,因為家業過大導致內耗。

我要解釋,袁氏家族只是門閥政治的雛形,九品中正制以後真正的門閥政治還有段距離。袁紹屬於當時的士族階層,而士族與宦官的矛盾來由已久,延熹九年和建寧十年的二次黨錮讓士族與宦官的矛盾到了冰點。當時有識之士無不以剷除宦官為己任,為了與宦官對抗,袁紹等人理所當然站到了宦官的對立面外戚一邊。

昔年宦官之所以得志,正是因為漢桓帝劉志藉助宦官的力量殺死了大將軍梁冀。當時的教育屬於家族壟斷形式,袁氏家族與其說財力大,不如說人脈關係大,袁氏本來就代表一部分士族的利益。毛澤東說過不要讓讀書人不好過,這些宦官斷了許多士人的仕途,想讓那些人不消滅宦官可就難了。

那麼袁紹是否真如老沈說的生活太順利?未必如此。按他說袁紹和曹操在消滅宦官上代表了兩種視角,可實際上曹操也想消滅宦官,曹操只不過反對招董卓入京,老沈認為曹操不打算消滅宦官的說法不知典出何故。

按照袁紹的想法,若何進能順利消滅宦官,那麼自己也能成為中央重臣之一,無非是將皇權把握回到外戚和袁黨士族的手中。這與財大氣粗無關,袁紹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2.老沈將袁紹家族失敗的原因二說為因為家業大面臨財產分配問題。可實際上袁氏兄弟的矛盾不是單純的分財產過家家。是政治、名聲、地位等等不合。

袁紹作為庶出,又過繼給袁成,與袁術等於說是分了家。主要是袁紹早年遊走於洛陽、潁川、汝南等地方,通過建立自己人際網,達到比嫡子袁術更高的名聲,導致嫡子勢弱,庶子爭鋒的感覺。這是兩個袁家的問題,不是一個家的問題。用農村家庭來比較就莫名其妙了,貧困農村家庭的內鬥只是利益爭奪的目標小,小不等於沒有。在資源越緊缺的環境也很容易發生鬥爭,比如家庭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那麼是哥哥還是弟弟?貧富不是解釋家庭鬥爭的理由。

老沈強行解釋袁氏因為富有而樹敵,可當時中原的政治力量基本上都往袁紹身上靠攏,《三國志袁紹傳》確實記載:「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

但可結合史料引注來看

《獻帝春秋》來看:「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後漢書袁紹傳》載:「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

荀攸、郭嘉分析袁紹勢力時都提及袁紹甚得人心,這也是曹操八年才平定河北的原因,要征服袁紹的領土阻力實在過大。袁紹並不如老沈所言敵人多,樹敵多。當時不僅袁紹本人慾要主導天下,他麾下的那群士人也希望袁紹主導天下,袁紹最主要的還是想要私立劉虞而不應獻帝,沒取得正確的政治名號。被袁紹集團排擠掉的荀彧、郭嘉等就轉移到了曹操麾下。

相反,曹操崛起途中與士族矛盾不斷擴大,以邊讓、孔融、楊彪為代表,曹操看得清楚不等於能解決所有問題。袁紹缺乏帝王術而沒法節制內部派系鬥爭,曹操很擅長把權力把握在手中,縱使經常遭到背叛,但曹操核心勢力並不分裂瓦解。這才是兩人優劣所在。

引用老沈這段話

所以,在平等條件下,比如在大家都不熟悉的地方,同樣一百萬的本錢,窮二代與富二代相博,富二代肯定輸(估計這個概念,大家接受不了,因為現實中,富二代肯定贏,我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同等條件下);這就是門閥最終衰落的根源,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因為資源充足,以至於能力逐步喪失

老沈對富二代的理解居然只有錢!!!這樣的解釋也能推銷成功學........富二代所有的資源是財富、名聲、人脈、知識的總合。富和貧本就不可能在絕對平等的條件下,就拿袁紹和劉備來比較,袁紹天生就有比劉備更優越的教育,更優越的人脈,這是上一代就決定好的事情。

門閥政治不是一個人的遊戲,是一群豪強爭勝。若其中一家被擠下去通常只是被另一家取代,與富不過三代沒有必然關係,況且羅斯柴爾德都富了多少代了?汝南袁氏在東漢末年被徹底擊潰是少數個例,譬如,弘農楊氏、潁川荀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到了魏晉南北朝興衰起伏也還連綿不斷。在科舉制還沒出現以前,門閥就像在統治階級里生根一樣頑固。

3.袁紹的失敗確實是因為內部鬥爭,但不是財大氣粗的內部鬥爭。

袁紹的領土來的真不容易,他和曹操早期被袁術、公孫瓚、張燕、青州賊圍著打,在四面遇敵的情況下站住了陣腳。袁紹是簡單模式要相對孫堅、劉備等人而言來講,但在起兵之初可真不容易。說袁紹飽漢不知餓漢飢,可實際上袁紹氏得人心的。人性也分階層是不是,麾下的士族階層是一個階層,百姓階層又是另一個階層,袁紹成功借用劉虞舊部和烏丸勢力消滅了公孫瓚,大舉義旗。冀州百姓和烏丸部落隨袁尚兄弟奔走遼東,正是因為袁氏之人望。

袁紹與曹操的矛盾源於東漢政權的主導權,不是單純見不得曹操比自己好,況且當時的局勢是袁紹較為佔優勢。那種政治局勢,換了誰都沒法和平解決。

袁紹嗣子的問題並非他不懂人性,主要是袁紹沒處理好內部派系鬥爭。袁譚和袁尚都只是袁紹家臣被推出來內鬥的皇子,逢紀、審配遭到袁譚反感才打算立袁尚,而曹操也顯示對曹植有寵愛之心,曾在嗣子問題上猶豫過,但曹丕和曹植的矛盾最主要的也是他們背後的擁護者,他們自己也是被擺上台。長幼順序有問題就違背了儒家理念,因此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一套繼承理論。

袁紹不懂帝王術是真,或許過早想要利用嗣子牽制家臣。隨後孫權也是這套法玩,自射門閥政治崛起後,此類現象層出不窮。因而只有成功與失敗之分,沒有這麼做就等於不懂人性的說法。

老沈說【曹操也是三個兒子喲】..........曹操其實有二十五個兒子.........

老沈又借隋唐的李密為例子,怎麼不說李淵對李世民和李建成也是兄弟並重,導致巨大內耗?相反李密自進入瓦崗寨以來就一直被翟讓勢力打壓,在翟讓將要奪權時,李密藉助王世充大敗翟讓,成功反殺翟讓奪取了大權。怎麼會有【李密缺少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至於瓦崗寨的問題,就因為李密和翟讓內鬥才導致勢力消弱,早就留下病根,內部不穩,莫要本末倒置了。且李密不體虛將士,不得軍心,與袁紹的嗣子之爭不是一個毛病。而且王世充、宇文化及比起李密的起點可都不低啊。

擅講道理擅於營銷同時也一定要把歷史功底紮好了,也許很多把歷史當作電視劇一樣來看,牽強附會總能說出許多道理。但是人生的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去體驗更好,老聽別人怎麼講,自己沒有辨別乾貨的能力,全然學不到什麼東西。這位天涯來的網紅可能很熟悉天涯社區那一套,但整體知識水平還要提升一個。


寫一個扯淡的答案。

195年,漢獻帝東歸,沮授建議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被郭圖正話反說,導致袁紹否決該提議。喪失了政治主導權。

195年,進讒言,袁紹欲治罪董昭,董昭逃至曹操處。後來董昭推動了曹操東迎獻帝,曹操憑此脫離了袁紹出勢力範圍,實力急速擴張。

198年,進讒言,殺名將鞠義。(之前也進讒言暗殺呂布,導致呂布叛逃)

199年,袁紹剛消滅公孫瓚,田豐沮授建議先消化河北,同時騷擾曹操,不急於決戰,被郭圖讒言,袁紹提前決戰,並囚禁田豐,降職沮授。


200年,白馬之戰,郭圖作為監軍,攜顏良進攻,顏良被錯誤情報誤導,以為關羽是自己人,導致被陣斬。


200年,延津之戰,郭圖進讒言,袁紹將沮授部分軍隊劃歸給郭圖,致使文丑援軍未至,被誅。

200年,許攸家人犯罪,被審配問罪。建議許攸投奔曹操。

200年,許攸逃至曹營,建議曹操偷襲烏巢。郭圖建議袁紹放棄救烏巢,強攻曹營,結果導致烏巢丟失,淳于瓊被俘處斬。袁紹全軍崩潰,僅以身免。


200年,郭圖誣陷張頜高覽攻擊曹營不利,致使二人帶隊投降曹操。至此,河北統帥值過80的將領全部完蛋。


200年,因沮授部隊被撥給郭圖,致使沮授被俘後處斬。


201年,郭圖誣陷田豐,致使田豐被賜死。至此河北智力值過90的軍師全部完蛋。


201年,進讒言,袁紹取消了全軍統帥值最高的審配的職務,將鄴城的防衛權交給一個戰五渣。


202年,袁紹病逝,原因不明。


202年,袁尚繼位,郭圖謀立袁譚自立。


203年,在曹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郭圖建議袁譚攻擊袁尚。


203年,在郭圖建議下,袁譚與曹操聯盟,共同攻擊袁尚。

………


袁紹一族失敗,跟士族之類的毫無關係。
別以為袁紹代表士族、曹操代表豪強較為進步、劉備代表漢朝理想秩序才是進步的。
曹操要是能得到天下士族擁戴,早尿一個壺裡了。劉備要是能得到天下士族擁戴,估計半夜都會笑醒。高帝之業不能復,光武之業總也不賴吧。
更何況,孫吳一系,可就是窮當兵的出身,最後不也妥妥地和士族抱在了一起。


袁紹其實和劉表非常像。都是高貴家族出身的名滿天下的俊傑,但除了家族給了自己一個高起點,讓自己能夠迅速積累名聲人脈之外,其實並沒得到家族的鼎力支持,所以除了兒子手下愣是一個姓袁的幫手都沒,和曹家孫家動輒一窩子齊上群毆不能比,基本盤太小,只能靠隨風倒的士族撐著。劉表也一樣,雖然名滿天下,但也是單槍匹馬去的荊州,依附蒯蔡黃這些士族,分分鐘被出賣。

說回袁紹,家族不怎麼支持他,他也不太在乎家族。所以起兵討董卓賣了袁槐,和曹操翻臉卻把闔家老小都扔在了汝南,如此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曹操有一堆親戚且不說,孫家一群江北土匪流竄到了江南,天然也是報團的,雖然姓孫的沒那麼多,基本盤還是夠的,赤壁的時候江東大族全慫了想反水,被一群江北人頂住了。劉備只能靠人格魅力籠絡一堆江湖好漢,但是陳登陳群田豫這種就搞不定了。所以在抱到荊襄士族大腿前也混的非常慘,但抱上以後,靠著之前積攢的基本盤控住武力,就差不多維持一個傾向自己的平衡了。

袁紹的悲劇在於他選了靠士族快速起量把盤子做大,所以也就只能靠不靠譜的士族支撐起這麼大的盤子。亂世靠得住的其實是傳統上被士族排擠的豪強之輩,他或許不是不想用,但實在被士族逼著開不出價錢。當初劉備想重用黃忠這種老革都被關羽這個假士族杯葛,何況袁紹手下那群姓氏都能上後漢書的大爺。重用的張郃臨陣見勢不妙就倒戈,幫著曹操一舉翻盤,此等大功他拿到手的不過一個偏將軍和空頭侯爵,以後也不過是個敲邊鼓的打雜將軍,如此待遇也沒啥怨氣繼續死心塌地賣命,可見袁紹開價之低。。。


跑個題。
人們往往有個印象,覺得袁紹很無能。
比如:
袁紹不迎漢帝,被曹操拿走了;
袁紹不先打曹操,等曹操羽翼豐滿才動手;
袁紹官渡之戰不聽田豐沮授,連連失策;
袁紹聽信讒言,導致手下離心離德;
等等。
但呂思勉先生的《三國史話》里說:
關於挾天子:
中國從前的皇帝,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號召力......就說曹操的成功,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多大關係,也是一個不正確的見解。試問當時因曹操挾天子而歸順他的,到底是哪一個呢......曹操所以能有相當的成功,還是因其政治清明,善於用兵,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沒有多大的關係。
關於不打曹操:要和大敵爭衡,先要後方沒有顧慮。袁紹的地盤......在建安四年(199)以前,問題正多著呢......袁紹從公孫瓚破滅以後,就派他的大兒子袁譚去守青州,第二個兒子袁熙去守幽州,又派他的外甥高幹去守并州,其布置並不算遲。
關於持久戰:
然而袁紹從四月里和曹操相持,直到八月里才進攻曹營,可謂已充分利用持久之計。當時曹操因軍糧垂盡,意欲退還許都,就是袁紹持久之計的效驗。
呂思勉小結:
歷史上所傳的情節,多非其真,讀書的人不可不自出手眼了。
所以,很多關於袁紹必敗的證據,呂老認為都是附會。真正官渡之戰,曹操打得很艱苦,差一點就不行了。關鍵時刻許攸叛逃,使袁紹受到沉重打擊。不過袁紹戰敗後兩年之內曹操仍不敢輕舉妄動,河北一代仍然在袁紹的統治之下。只是後來袁紹先於曹操死去,才使曹操攻下河北之地。倘若曹操當時先於袁紹死了,曹丕豈能擋住袁紹?


沒怎麼讀過書。但三國還是讀過幾遍的。
講到袁紹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梟雄劉備。官渡之戰好比夷陵之戰。敗的慘不慘?慘!國本動不動搖?動搖!君主也是同樣在戰後沒多久就撒手走了。但為什麼劉備之後可以保蜀漢幾十年不失?而且武侯還能出兵伐魏?為什麼袁紹死後幾年時間,偌大河北就都成曹操的了?
都因為官渡之戰說袁紹種種缺點。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但在我看來,這正是本初過人之處。劉備曹操是白手起家,袁紹做渤海太守之前又有什麼呢?袁紹到河北的時候,公孫,劉虞,韓馥,張燕等等,哪個不是地頭蛇?哪個勢力不比他這個空有四世三公名頭的渤海太守大?但袁紹用了十年時間,掃平河北。期間數十場大戰,無一敗績。這是何等水平?軍事,政治,哪方面敢說袁紹不是一流的?官渡戰敗,河北丟了嗎?河北是袁紹死了,繼承人無能,還窩裡斗。跟袁紹何干?阿斗,孫皓還那樣呢,怎麼沒人說昭烈,沒人說孫十萬?難道就因為他兩稱帝了?
我活著的時候我打擊我的對手,沒有打下,但至少主動權在我。我一死,我的對手立馬發動進攻來打我家。
說明三件事:
第一.我是個很牛逼的人。
第二.我的對手也是個很牛逼的人。
第三.我都後代都是渣渣。
水邊漁樵借用呂思勉先生的話說得好。哪怕是官渡敗了。然而之後曹操暴斃,袁紹還能活個十幾年。誰能保證曹老闆那頭不亂?曹丕豈能擋袁公乎?


袁紹匹夫沒死!他逃去江東做大都督了!

大漢公賊!最後還是死於我家軍師之手!


因果關係最難界定,根本原因更是難上加難——你根本沒有方法去衡量諸多原因中哪個才是根本,更別說很多事情是諸多因素疊加才產生的。

袁紹的迅速的崛起是偶然的。
雖然出生於頂級豪門,但畢竟庶子。
袁紹在洛陽混成青年領袖,帶頭大哥,也不能直接轉化為政治資源。
誰知道何進為了跟宦官鬥爭,決計拉攏世族和官僚集團,竟然選擇袁紹作為溝通的橋樑,重用袁紹。不僅給袁紹重任,聽袁紹意見,還讓袁紹當組織部長,給何進幕府搞了一票人。毫無疑問,這人都忠於袁紹。
袁紹密謀誅宦官,消息意外走漏,何進意外身死,董卓意外殺丁原劫持皇帝西奔。
董卓意外想跟世族和官僚集團和解,外放袁紹,同一批外放的還有袁紹的追隨者劉表。
袁紹脫離董卓控制就起兵,董卓意外滅了在京城的袁氏一門,於是袁紹家族就剩下袁紹、袁術還有為數不多的親戚了;而家族慘禍,又意外轉化成了袁紹的政治資本。
荀堪意外的勸退韓馥,麴義意外的滅了公孫瓚,袁紹意外的就取得了冀州。(我一個汝南人,怎麼能到冀州來呢?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韓馥說,大家已經決定了,你就不要推辭了。當時我就念了兩句詩)(比起袁紹定冀州,劉表定荊州那才高端大氣)

袁紹的潰敗也是偶然的
官渡之戰(袁曹系列戰役)的經過及詳情已然很不清晰。
能確定的是曹操贏得很意外,否則他手下那麼多人也不會給袁紹寫降書了。
更意外的是袁紹身死....這傢伙的一生太順利了,要是跟曹操一樣慘心理上肯定能過了這個坎兒。
幾個兒子不爭氣,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註定了冀州要被蠶食。
不過這蠶食的方式也太....

對前期三國人物來說,袁紹那是偶像級別的人物;如果某個前期人物跟袁紹沒交集,那隻說明他太無足輕重。

你說啥是根本原因,我只看到無數的偶然。


謝邀

原因就兩點:家族不合,外加袁紹個人領導能力太差。。。

第一代袁紹和袁術就不合,第二代袁譚和袁尚也不合。。。

家族本來就很亂了,袁紹還瞎搞。。。底下的人還跟著瞎搞。。。

如何評價袁紹的謀士集團?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是我之前詳細論述過的袁紹的各種傻逼行徑。。。

這樣的內因,已經很尷尬了。。。

結果袁紹家族的敵人還是三國第一人,曹操曹老闆。。。

高手過招,一個失誤已經足矣滿盤皆輸。。。

跟曹老闆這樣的高手,袁紹還要錯誤百出。。。

說實在的,他如果不垮台,才是神奇的事情呢。。。

不要老是想什麼士族啊,地方豪紳什麼的,他們的能量只能給各位主公錦上添花,卻不是各位主公崛起的先決條件。。。

畢竟說到底,士族和豪紳都是很勢利的,是既得利益者,風險是其考慮問題的第一因素,利益是最大的衡量標準。。

所以,在各位主公個人實力充分展現,明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利益之前,大族們是不會輕易做決定的。

換句話說,領導猛,下面自然擁護。領導素質不行,下面自然投敵。就這麼簡單。。。

所以,以袁紹當時的實力以及與他的敵人曹老闆之間的對比,下面的決定自然一目了然。

你要是地方大族,你會選一個搞不定弟弟又搞不定兒子的人做你的領導么?

所以,個人的能力才是第一推動力,大族什麼的只是牆頭草而已。。。

以上。。。

許久不答三國題,水平有限。。。見諒。。。


根本原因是繼承人間的內耗,無他。
田豐官渡之戰前斷言過,袁紹只要悶聲發大財,就足以養出一支能碾壓曹操的百萬雄兵。事實上即使是官渡之戰,之於曹操可能意義重大,而之於袁紹頂多就是一場大傷元氣,但實力仍然與對手旗鼓相當的重挫。儘管的確造成了沉重打擊,佔據華北平原廣袤土地的底子還在,不至於說成是扭轉乾坤的薩爾滸之流。袁紹死後,曹操急於攻打袁氏,袁譚、袁尚兄弟被迫聯合,依然使整個北方難攻不落。爾後曹操改變戰略,挑唆二人爭鬥,才從內部瓦解了袁氏,將袁尚逼入絕境,死於公孫康之手,前後花了長達七年的時間。
至於說袁紹能力不行,那更是無稽之談。袁紹四世三公沒錯,然而他並不是嫡子,所以本身就要矮一截。而血統這東西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局面也是毫無用處。韓馥官位比他高的多,結果還是被他奪取了領地,最後嚇的自殺了。劉備也沒因為是皇叔就有人拱手讓地,徐州是搶的,荊州是借的,益州是攻的。血統的價值最多就是讓陳琳等御用文人寫點攻擊競爭對手的文章玩心理戰,有地有兵有交情才會有人跟著站隊。袁紹敢於公開對抗董卓的強權,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陷強大的公孫瓚於絕境,在數年的時間內統一北方,論膽識論能力論氣魄都是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人才,簡直是瓊恩·雪諾的異時空同位體。
地域矛盾的影響幾乎不存在。袁家在交際面上廣且遊刃有餘(畢竟基因好長的帥),同時共同利益才是亂世的首要考慮。袁熙甚至可以拉異族的烏丸當外援。然而兄弟誰也不服誰,非要撕的你死我活,家業自然不能長久。


弓箭手 準備放箭!~
下次注意點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就這樣吧/吾好夢中殺人/……
老天不助我袁家啊╮(╯▽╰)╭


嗣子之爭導致袁家的滅亡,劉表已經說的很好了,可惜的是劉表自己,也應了後人杜牧《阿房宮賦》裡面這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劉表遺譚書曰:「天篤降害,禍難殷流,尊公殂殞,四海悼心。賢胤承統,遐邇屬望,咸欲展布旅力,以投盟主,雖亡之日,猶存之原也。何寤青蠅飛於干旍,無極游於二壘,使股肱分為二體,背膂絕為異身!昔三王五伯,下及戰國,父子相殘,蓋有之矣;然或欲以成王業,或欲以定霸功,或欲以顯宗主,或欲以固冢嗣,未有棄親即異,扤其本根,而能崇業濟功,垂祚後世者也。若齊襄復九世之讎,士丐卒荀偃之事,是故春秋美其義,君子稱其信。夫伯游之恨於齊,未若(文公)〔太公〕之忿曹;宣子之承業,未若仁君之繼統也。且君子之違難不適讎國,豈可忘先君之怨,棄至親之好,為萬世之戒,遺同盟之恥哉!冀州不弟之泬,既已然矣;仁君當降志辱身,以匡國為務;雖見憎於夫人,未若鄭庄之於姜氏,兄弟之嫌,未若重華之於象傲也。然庄公有大隧之樂,象受有鼻之封。原棄捐前忿,遠思舊義,復為母子昆弟如初。」

又遺尚書曰:「知變起辛、郭,禍結同生,追閼伯、實沈之蹤,忘常棣死喪之義,親尋干戈,殭屍流血,聞之哽咽,雖存若亡。昔軒轅有涿鹿之戰,周武有商、奄之師,皆所以翦除穢害而定王業,非強弱之(事)爭,喜怒之忿也。故雖滅親不為尤,誅兄不傷義。今二君初承洪業,纂繼前軌,進有國家傾危之慮,退有先公遺恨之負,當唯義是務,唯國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剛柔相濟,然後克得其和,能為民用。今青州天性峭急,迷於曲直。仁君度數弘廣,綽然有餘,當以大包小,以優容劣,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後,乃議曲直之計,不亦善乎!若留神遠圖,克己復禮,當振旆長驅,共獎王室,若迷而不反,違而無改,則胡夷將有誚讓之言,況我同盟,復能戮力為君之役哉?此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憤踴鶴望,冀聞和同之聲。若其泰也,則袁族其與漢升降乎!如其否也,則同盟永無望矣。」

譚、尚盡不從。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這個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都說袁紹能力不行,純屬扯淡,袁紹能滅公孫瓚,能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冀州,亂世群雄哪個是好相與的?
也別說什麼官渡不該打,按田豐那計劃要三年,袁紹活了三年嗎?而且官渡最後要不是許攸出了變故,曹操那邊一堆人都被打的準備投降了。

說到底就是袁紹死早了,就算官渡敗了,袁紹沒死的時候曹操敢打過去一步嗎?
其實官渡之後袁家的局勢和劉備後來白帝的局勢有點像,只可惜袁紹沒託孤給審配【或許託了也或許立了遺詔但對方不承認能怎麼辦,主要還是審配當時為了幫助袁紹加強集權得罪的人太多。】袁尚也不是劉禪,所以自然就出了問題。
真以為是兩子爭嫡?說到底就是兩個派系借著這由頭斗呢!袁譚早就被過繼出去了,就算爭嫡哪裡輪的上他!


袁紹家族的垮台根本原因是因為出身於門閥,因為財大勢大;

有人會反問,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基礎不就是門閥嗎?

問題就出在財大氣粗上;門閥屬於有產階級,資源充足,袁紹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固然帶來了優勢,但是卻給自己帶來了致命的缺陷;

就袁紹本人而言,失敗的原因是兩個

  1. 後勤;袁紹勢力的壯大是建立在高速消耗大漢第一經濟大州——冀州近二百年的積累至上的,遺憾的是:他不發展經濟,統治期間基本沒有任何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措施,所以,當他與曹操決戰的時候,他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了。有點類似於李密,佔領了隋朝的糧倉:太倉,但是只吃糧不種糧,結果輸給李淵;劉備有個好的後勤人員諸葛亮,至於曹操乾脆採取了屯田制
  2. 用人機制。袁紹憑藉袁氏家族多年來積累的人望來招引人才,但他卻沒有讓這些人才發揮才能,曹操陣營裡面的很多謀士都是來自於袁紹(有點類似於劉邦的很多人才來自於項羽),所以,他鬥不過曹操。

這兩點歸根結底是一點:決策與用人

先說【決策】,袁紹最大的失誤讓何進誅殺十常侍,伴隨的失誤就是主張讓董卓進京;為什麼袁紹要出這個餿主意呢?

同樣一件事,寒門使出渾身解數未必做得了,袁紹去做可能就是小菜一碟,正因為日常生活太順利,門閥不知不覺失去了判斷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結果在大事上,也以為做事很容易;具體在誅殺十常侍的問題上,曹操與袁紹兩個人的思考角度就完全不一樣;

  • 袁紹財大氣粗,所以考慮問題是萬本萬利,用資本的力量去碾死對手;所以,他調動董卓的力量去消滅十常侍(本大:董卓的力量;利大:徹底消滅太監勢力);正因為袁紹本大利大,動靜就大,幾個師的力量足以驚動對手,而趕盡殺絕的方針必然引起對方的死扛
  • 而曹操考慮問題是一本萬利,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所以,他只求誅殺首惡(本小,幾個書吏;利小:沒有殺盡太監);曹操本小利小,但是變數就小,所以曹操的策略更務實

這就是袁紹失敗的根源:財大氣粗;袁術也是輸在這裡,家大業大,就為所欲為,亂來,結果你稱帝,人家不買賬

袁紹家族失敗的根源之二:因為財大勢大,面臨財產分配問題,因為有財產分配問題,必然兄弟不和(這也是袁術與袁紹兄弟不合的原因,也是袁紹的三個兒子兄弟不合的根源),一旦家族內耗,外人就乘虛而入(這也是劉表家族敗落的原因);

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財力過大,算計、琢磨的人也就多;所以,儘管袁紹沒得罪人,但是財富招禍,敵人也多,敵人多,就給他營造一個假象:處處是敵人;問題在於,社會的營運和穩定關鍵還得造就一個叢林法則之上的假象和平社會,使得各種殘酷不上檯面,就是一片和諧景象;這就導致了他多疑,決策易失誤;所以,《三國志》說,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袁紹執象而求,必然咫尺千里!

反過來,農村家庭有幾個子女,但是一貧如洗,就不會為財產而不合(至少減少了一個內耗的因素,當然,如果在一群狗中間丟一根狗骨頭,或許爭的更凶),也就不會輕易招來外敵,對外就齊心,這就是曹操家族(曹家與夏侯家)能一致對外的根源;加上孟徳出身的家族稀鬆平常,誰又會注意到他呢,所以,他不會被人際關係而紛擾,更容易看到真相

袁紹家族失敗的根源之二:財大勢大,袁紹、袁術缺少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過程被他的祖先給做了);相當於賺錢,富二代直接採用金融手段(投資、上市等)就可以發財,而窮二代有一個原始積累過程;對生意人來說,這個原始積累的過程非常重要,這就相當於小鳥出殼,如果殼被人為破掉,小鳥的翅膀就缺少一個訓練的過程,疲軟乏力,以後就飛不起來

所以,在平等條件下,比如在大家都不熟悉的地方,同樣一百萬的本錢,窮二代與富二代相博,富二代肯定輸(估計這個概念,大家接受不了,因為現實中,富二代肯定贏,我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同等條件下);這就是門閥最終衰落的根源,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因為資源充足,以至於能力逐步喪失

袁紹與曹操的爭奪失敗的真正原因是沒有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班子,袁紹的班子內耗非常嚴重,許攸直接導致了官渡大敗,一蹶不振;幾個兒子不合導致曹操乘虛而入,結果全部崩盤

班子內耗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財大氣粗(資源來的太容易),這就相當於一個有錢人根本不在乎一包煙錢,但是,這一包煙錢可能就是窮人幾天的伙食費,所以,袁紹不懂人性

  • 因為不懂人性,就拎不清輕重,決策就不果斷;他的特點是見事遲,也就是反應慢,不能立即作出決斷,優柔寡斷。荀彧說他,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意思是,袁紹表面上風流儒雅、風度翩翩、和藹可親、寬以待人,但是骨子裡面是猜忌別人的,是忌妒別人的,是很刻薄很狹隘的,他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風光,容不下別人比自己聰明,受不了別人比自己正確。他要打曹操,就是因為曹操比他風光,奉天子以令不臣。
  • 因為不懂人性,就不懂得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分配資源時就不合理,導致凝聚力喪失;比如在世子的廢立問題上,自己偏向於三子,與當時的長子繼承製發生了衝突,結果三子內耗(漢朝滅亡的原因也是這個,漢靈帝偏向於幼子劉協);比較劉備就明白了,劉備兩個兒子,劉封與劉禪,為了保護劉禪,劉備拚命打擊劉封;曹操也是吃虧在有了廢長立幼的心思,以至於最終曹魏覆滅

歷史上有個同樣的悲劇人物,瓦崗寨的李密,也是失敗在不能建立一個凝聚力的班子

李密發家是瓦崗寨,問題在於李密本人缺少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沒有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班子,事實也證明,李密沒有能力建立起這樣的班底,所以,一旦失敗就一蹶不振

在瓦崗寨,李密是接手翟讓的班底,儘管瓦崗寨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根基不穩:沒有自己的班底,大而不強;

大而不強意味著規模越大越危險;樹高於林風必摧之,樹越高,風越大,但樹根卻不深,自然容易被摧毀;所以,瓦崗寨經不起失敗,與王世充一戰就打回了原形

袁紹也是如此,官渡一戰就讓袁紹家族一蹶不振,比較一下曹操的赤壁之戰、劉備的夷陵之戰就明白了;儘管曹操與劉備戰敗,但是人家能跨而不倒,

袁紹家族大而不強、甚至一盤散沙,關鍵時候就容易出問題,在官渡大戰的關鍵時候,文官之間居然發生內耗

所以,在和平時期,財大氣粗對於富二代來說是好事,但是在戰亂時期,只能招禍
==========================================================
三國系列
16 如何評價桃園三結義? - 沈雅涵的回答
15 假如你是關羽,你會離開曹操嗎? - 沈雅涵的回答
14 曹操殺了王垕,真的就能解決軍心穩定問題嗎?糧還是那麼多呀,還得小槲分糧吧!? - 沈雅涵的回答
13 張讓說:「我等滅絕,天下大亂啊!希望陛下自己愛惜自己!」這句話有道理嗎? - 沈雅涵的回答
12 如何評價呂布? - 沈雅涵的回答
11 呂布的死與什麼有關? - 沈雅涵的回答
10 諸葛亮病逝前,為什麼把大軍交給楊儀? - 沈雅涵的回答
9,魏延是否真的想造反? - 沈雅涵的回答
8,如果當年諸葛亮將三軍交給魏延而不是楊儀,蜀國未來會如何? - 沈雅涵的回答
7,諸葛亮是怎麼知道魏延有反骨的? - 沈雅涵的回答
6,王允王司徒的連環計為什麼沒有被識破? - 沈雅涵的回答
5,為什麼呂布才跳槽兩次就被罵「三姓家奴」,劉備投靠無數次還被稱作英雄? - 沈雅涵的回答
4, 何進為甚召董卓進京,他真的是傻嗎? - 沈雅涵的回答
3, 為什麼漢末何進死會導致天下大亂? - 沈雅涵的回答
2,何進身為三軍總司令怎麼會輕易被人幹掉? - 沈雅涵的回答
1, 歷史倒回,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 沈雅涵的回答


四世三公的老袁家,就跟《紅樓夢》里的賈府一樣,早已是只剩外面的架子,裡面完全腐朽!

大家整天提「四世三公」,誰又知道這所謂的「三公」都是誰?袁家前兩代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第一代的袁安,那真是東漢王朝的大忠臣。以後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沒人記得所謂的四世三公都有誰,因為這些人都是些混子而已,對國家毫無貢獻。除了明哲保身、沽名釣譽外,什麼都不會!

比如袁紹的叔叔,袁隗。他跟何進都是輔政大臣,官職是太傅錄尚書事。二十多年前,陳蕃也曾擔任完全一樣的職務。但是對比袁隗與陳蕃,就知道袁隗完全就是個混日子的!靈帝死後,朝廷里天都要塌了,與何進地位相當的袁隗,幾乎什麼事都沒有參與!最後董卓廢皇帝,袁隗膽怯的表示支持。

袁隗是混日子的。袁紹、袁術則是兩個胡來的。袁紹進皇宮殺太監,袁術放火燒了皇宮,倆兄弟一個殺人一個放火。

尤其是袁紹,東漢滅亡,他要負非常大的責任。第一,在十常侍已經投誠的情況下,他堅持要殺死所有太監,引起十常侍狗急跳牆。第二,調外地將領,出自他的主意;董卓進京,更是出自他的直接命令。董卓在京城亂來,袁紹、袁術自己做的孽,卻撒手不管,逃走了……

袁氏家族,早已失去進取心,心中只剩利益,沒有節操。更槽糕的是,不僅節操沒了,智商也是越來越下降。這樣的家族,早就該衰落了。袁紹、袁術的興盛,完全就是迴光返照。

微信平台史事拾遺求關註:

http://weixin.qq.com/r/zEyju-PEOa5GrbfY9xn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基本為0——之所以我要說基本為0,不是說這種內部矛盾在袁紹那裡不存在,而是這種矛盾在漢末是到處普遍存在的,群雄逐鹿,群雄裡面基本沒有一個不需要面對這種問題,其他群雄面對的形勢比袁紹還要更加嚴峻一些,曹操戰勝袁紹之後搜出多少自己手下投敵內通的書信?官渡之戰前有袁紹的人給曹操寫這種信嗎?

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此人徒有其表,然而外表堂堂之下,內心器量狹小,優柔寡斷,空有精兵良將智囊而不能善用——爹就不是虎父,養出來的更是犬子,他的兩個兒子比起他更加鼠目寸光,爹一死就開始自相殘殺,這種人格和能力的缺陷對於領袖人物已經是致命的缺陷了,這種致命缺陷是多少外部優勢都挽回不了的,已經不需要再有任何其他理由已經足以葬送其家族事業。


就是能力不行。
哪個集團內部不鬥爭,哪次決策意見能統一。
官渡打完,曹操燒信,這說明曹魏中有多少首鼠兩端的。赤壁前期,孫吳大臣或戰或降,涇渭分明。
辨妍媸,任賢人,察雅言,才是君主的能力啊。
劉備用魏延,漢中固守;孫權拔陸遜,火燒連營。
不求本出識英雄於草莽,連個好賴話都分不清還和曹操剛正面,他不輸誰輸。


袁氏都是一堆坑貨好嗎?坑爹不說,還坑兄弟,最奇葩的是坑家臣,我的鞠義田豐沮授四庭柱啊……

士族方面袁氏倒沒什麼問題,四世三公又是易經大拿,相比起來其他軍閥袁家已經條件夠好了。問題是袁氏戰略錯誤啊……拿了河北就是等於拿了大包袱,匈奴鮮卑寇邊,牽住很多兵力資源;人口稠密,但是糧食跟不上,只能到處調劑。看看曹吉利,山東、安徽、河南、江蘇,都是已開發的地方啊,人才多啊,黃巾殘餘多啊。確實,四戰之地不容易開局,但是換了袁氏上來就20000晶20000氣開局中原,5分鐘開分基地江淮呢?還有曹吉利p事。袁術如果地理位置上緊靠著他哥,呼應方便,也未必敢悍然稱帝。

沒拿獻帝也是奇葩,不知道袁紹腦子是不是抽了。戰略方針錯誤,物資和人力資源分散,加上一票坑貨,果然藥丸啊。


內訌,好吧,不然還能是什麼原因?

袁紹生前河北士人組團點操汝穎士人,袁紹不能制。

袁紹死後,早已被剝奪繼承權的袁譚神奇葩跳出來造反+勾結曹操,袁尚GG。

豬隊友完殺一切。


因為袁紹死的早,所以袁紹家族垮台了。
如果晚死十幾年,至少繼承人問題不會拖垮河北。


推薦閱讀:

三國許攸之死,許攸是怎樣的人?
曹操有兩任妻子十四房小妾,為何對首任妻子感情最深?
諸葛亮口中的「厚顏無恥之人」王朗,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同樣是立了軍令狀為什麼諸葛亮殺了馬謖卻沒有殺關羽?
諸葛亮為何沒有參加劉備集團,而讓劉備撿了便宜,其中有什麼隱情?

TAG:三國 | 東漢 | 袁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