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註疏》中的「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於亭毒,豈有意於虔劉」怎麼理解?

今天看《莊子註疏》 ,「齊物論」中「厲風濟則眾竅為虛」的【疏】為「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於亭毒,豈有意於虔劉」,實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謝謝邀請~


要理解這句話,幾個關鍵的詞是「四序」、「二儀」、「亭毒」和「虔劉」,我們來一個一個解釋。


先看「四序」和「二儀」:《周易·繫辭上》有一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的「兩儀」,指的是天地「四象」,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也可以叫做「四序」或者「四時」。古人重視季節的變化感,之前站上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問題:日本文化及文學作品中為何非常注重對四季風物的描寫?,其實我們中國人古代的時候也是很重視季節變遷的呢,比如說《魏書·律曆志上》的「四序遷流,五行變易」,王勃 《守歲序》的「春、秋、冬、夏,錯四序之涼炎」,故宮還有清代姚文瀚的一卷《四序圖》,一卷畫上就描繪了春日踏青、夏夜納涼、秋興游湖、冬令賞雪的四時樂事,真是很妙(百度百科這個詞條的題圖居然用的是王維的《袁安卧雪圖》 &<(︶︿︶)_)。

(圖片來源:http://toutiao.com/a4691019981/)

至於「盈虛」的意思,《周易·豐(卦五十五)》里講:太陽正中就要偏斜,月亮圓滿就要虧缺,天地間的日月還有這樣的滿和缺,跟著時間消長,何況人事呢?(「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再來看「亭毒」,這個詞出自《老子》第五十一章的「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亭之毒之」的一種解釋是「定之安之」,一種是「成之熟之」,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使萬物成長、安寧、調養的意思。


最後是「虔劉」,「虔劉」指的是「劫掠、殺戮」。《左傳·成公十三年》里有「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唐代成玄英作這個疏,想來是受到劉孝標《辨命論》的影響:「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

莊子的原話是:「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大風停止了,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這個看起來非常晦澀難懂,看郭象的註:「烈風作則眾竅實,及其止則眾竅虛。虛實雖異,其於各得則同」,風吹出不同的聲音,是因為天地間的各種孔竅自然形狀不同(言下之意是雖然聲音高低喧囂寂靜有所不同,但都是客觀自然使然,並非風有意而為之)。


這就為理解下面這句話做了鋪墊:「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於亭毒,豈有意於虔劉」:更何況四季的盈虛消長,天地的生殺予奪,(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並非有意為了生長養育萬物,也不是故意要毀損和殺害萬物。強調的還是一種客觀、自然、無為。這樣解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吧?:D


上次在「雖具全體,向沉於淵深靜密之中」是什麼意思? - 燕仰的回答 這個回答中說過一點關於《莊子》的閱讀順序的感想,這次還想補充的一點就是,你看我們理解這句話,用到的其實都是《周易》和《老子》的內容。讀書按照源流,比如先讀過《周易》、《老子》,再讀《莊子》尤其是其註疏,就會覺得很多東西比較好理解了。


希望能夠對你有一些幫助!


--

References:

[1] [晉] 郭象 注,[唐] 成玄英 疏,《南華真經註疏(上下)》 , 中華書局,1998

[2] 陳鼓應 註譯,《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2009

[3] 周振甫 譯註,《周易譯註》,中華書局,1991

[4] 陳鼓應 註譯,《老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3

[5] [梁] 蕭統 編,[唐] 李善 注,《文選》,中華書局,1977


都是自然規律,你敗想多了……


謝邀。說文解字方面,燕仰大兄回答得很細緻了,我再補充一下。此意合參莊子本文更可豁然,《大宗師篇》將「道」描述為「齏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物而不為仁」,是說春生並非是恩,秋殺亦不為義,天道運行不以人之是或非所可判定,荀子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皆是發揮老子「天地不仁」的思想,春夏秋冬之四序有常,盈虛不忒,陰陽二儀,生殺消長,皆是道法自然。狂風大作,萬竅作響,「厲風濟」即是風吹之後,萬籟俱寂,所謂「眾竅為虛」,是與下文人籟的因「成心」而有「是非」相對照,人籟有心而逐物,地籟無心而隨物。通觀全書,多加體會吧。


推薦閱讀: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 既然「初極狹,才通人」 那麼村子裡的牛從哪來的呢 ?
韓愈《進學解》到底想說什麼問題?
把資治通鑒文言文版讀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辦公室,用古文怎麼表達比較恰當?盡量是一個字!?
《赤壁賦》里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TAG:國學 | 文學 | 文言文 | 中國古代文學 | 莊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