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 在中國會水土不服嗎?

例如網路問題,商戶覆蓋問題,支付寶微信競爭問題。


實名反對其他說不會的回答。

根據 Analysys 易觀的數據,2016 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中佔比達 50.42%,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佔比約 38.12%,兩家幾乎壟斷了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相較之下,Apple Pay 的市場規模幾乎微不足道。

在海外,是霸主

2014 年 9 月 10 日,蘋果在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基於 NFC (近場通信)技術的移動支付方式 Apple Pay,並率先在美國地區上線了這一服務。

在當時的美國移動支付市場中,蘋果並不是什麼先行軍。前有第三方支付老大哥 PayPal,後有同樣運用 NFC 技術的 Google Android Pay 和 Samsung Pay,本身並不存在什麼顛覆式技術創新的 Apple Pay 要想從中突圍並非易事。

但是憑藉硬體設備佔有率和與商家、卡組織的合作推廣,Apple Pay 在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根據美國波士頓零售合作夥伴的調查數據,目前美國已有約 36% 的商家支持使用 Apple Pay,超過競爭對手 PayPal 的 34%,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的移動支付方式。

這對移動支付普及度並不高的歐美市場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了。要知道,2015 年美國移動支付的交易額僅占傳統零售消費的 0.2%;一份來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調查顯示,2015 年仍有大約多達 74% 的美國手機用戶不願意使用移動支付。

美國或者說是歐美地區,信用卡的發展歷史悠久,並且多年來已經建立相對完善和安全的信用卡金融體系。再加上銀行經常為消費者提供各種獎勵和優惠活動,因此人們更傾向於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

但是基於近場通信(NFC)技術的移動支付還是以高出一截的便利性在慢慢俘獲這批 「頑固」 的卡用戶。在蘋果公司的公布的財報中,2016 財年第三季度,Apple Pay 在全球的月活躍用戶已達到千萬級別,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450%。

如今不僅是大本營美國,Apple Pay 還已在日本、紐西蘭、俄羅斯、西班牙等國落地。如此來看,蘋果不只要做世界的 iPhone,還要讓全球都用上 Apple Pay。

但中國卻沒那麼容易啃

在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蘋果曾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認為中國將成為 Apple Pay 最大的市場。一方面,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擁有大量的潛在 Apple Pay 用戶;另一方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通過一輪輪的補貼大戰、紅包大戰搶佔市場時,移動支付也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新的生活必需品。

(圖片來自:Zing Gadget)

理想很豐滿。

從理論上來看,Apple Pay 作為一種移動支付手段,並沒有對傳統的金融體系進行 「顛覆式」 的改造,僅僅用 「NFC + 指紋」 替代傳統銀行卡交易中的磁條和授權驗證環節。簡單來說,Apple Pay 的移動支付只是相當於把傳統的銀行卡給替換成了 iPhone 或者 Apple Watch。

在實際操作中,只要事先把銀聯卡綁定好,使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的過程簡直不能更簡單了:

  1. 掏手機(甚至不需要解鎖)
  2. 放到支持銀聯雲閃付的 POS 機前
  3. 讀取指紋信息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如果是用 Apple Watch 來操作,甚至可以省去掏手機和驗證指紋的步驟,只要把手錶放到 POS 機前感應一下、再點兩下就搞定了。

(圖片來自:EJ Insight)

看上去如此簡單易用的 Apple Pay,本應在被稱作 iPhone 大國的中國大展拳腳的,為何卻敗給了操作步驟要複雜得多的支付寶和微信了呢?原因如下。

一、無法適用中國特色的使用習慣

在中國,在線購物充當了移動支付工具生長的土壤,為移動支付培養了大量的早期用戶,近幾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和各類 O2O 服務更是幫助移動支付取得爆髮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如今,吃飯、購物、打車、寄快遞、點外賣…… 只要能夠想像得到的生活場景,幾乎都被移動支付包圓了。

(圖片來自:橙新聞)

除此之外,第三方移動支付不僅僅解放了我們拿錢包的手,還提供了更多關於社交、娛樂的附加價值。過年的時候,互發紅包拜個年;朋友同事聚餐時,用收款功能進行 AA;看電視節目時,用搖一搖參與一下抽獎;情人節時,還能發個 「520」 或者黃金紅包秀個恩愛……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使用場景是 Apple Pay 無法覆蓋到的,最起碼現在不行。

有了這些附加功能加持的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哪怕掃碼支付再怎樣被人唱衰,還是能牢牢把用戶綁在自己的手裡。

二、使用門檻高

首先,Apple Pay 僅支持在包括 iPhone、Apple Watch 和 iPad 在內的部分設備和應用中使用;其次,商家需要額外升級或改造支付設備,這些可能都要由商家自己買單;再次,儘管蘋果聲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了 Apple Pay 「全家桶」,但比起支付寶、微信上至商場百貨下至菜場小販的覆蓋面,Apple Pay 還是略顯小眾。

由於普及率和知名度較低,有些支持 Apple Pay 的店鋪店員也經常冒出 「什麼 Pay?」 的反問。由於暫時不支持外幣卡,庫克在深圳星巴克也沒能成功使用 Apple Pay 付款,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一邊是久經沙場的對手,一邊自己也沒有什麼能制勝的絕技,這樣的 Apple Pay 在中國市場自然不會如想像中那麼順風順水。

銀聯爸爸也要掃一掃

前面說了 Apple Pay 並不靠顛覆傳統的銀行金融體系來發展移動支付,相反,通過簡化支付程序,Apple Pay 相當於幫傳統的支付體系做了個技術升級。儘管蘋果也要從中收取部分刷卡手續費分成,但能助其參與移動支付大戰,還不觸及他們的核心利益,傳統支付體系自然會表示歡迎。

這就是 Apple Pay 能順利落地的原因。在國外,蘋果和 VISA、MasterCard 等卡組織合作,在中國,這個隊友變成了銀聯。

在中國,銀聯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作為中國最大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路,銀聯 2016 年網路轉接交易金額達 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35.2%;同時,銀聯的發卡量還多年位居全球卡組織第一。

抱緊了銀聯的大腿,就相當於獲得了一張通行證,Apple Pay 這個選擇無疑是明智的。在入華的當天,Apple Pay 就立馬獲得了中國線下超過 400 萬台貼著銀聯雲閃付標誌的 POS 機的支持,這對於還要大力燒錢搞地推的支付寶、微信們來說,宛如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然而,就像孩子只有一個爸爸,但爸爸卻可以生很多個孩子一樣,沒有太多核心技術的 Apple Pay 只是銀聯用來布局基於 NFC 雲閃付的其中一個棋子。今天是 Apple Pay,明天也可以是同樣支持 NFC 的 Samsung Pay、Android Pay 甚至華為 Pay。

在線下小額支付市場已經被支付寶、微信大肆搶奪的今天,銀聯本希望可以通過 Apple Pay 來奪回這部分市場。當然前提是,Apple Pay 的普及率和活躍度夠高,足以與支付寶、微信一戰。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Apple Pay 顯然沒有達到銀聯的期望。NFC 支付不但沒有戰勝掃碼支付,反而因為後者的高活躍度,讓銀聯開始重新審視掃碼支付的地位。在 2016 年雙 12 期間,銀聯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加入掃碼支付之戰。

抓住痛點才是正道

在中國,用戶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帶著點中國特色,而為了抓住用戶的痛點,各個行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行業,都得把這種中國特色牢記在心。

Uber 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在銀行卡之外,還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加入了支付渠道;哪怕一直高冷的星巴克,也在去年 12 月接入了微信支付,還針對中國用戶的社交需求推出了微信版 「星禮卡」。

想要在中國有所作為的 Apple Pay,也必須要認清中國用戶在選擇移動支付工具時想要解決的真正痛點。

打個比方,如果說 Apple Pay 取代了銀行卡的話,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就相當於取代了現金。再往大了說,甚至還取代了會員卡、紅包等非剛需用品。當近乎取代一切的便利性超過了支付過程本身的便利性,用戶可能就不會去在意掃碼支付比 NFC 支付多出來的那幾秒了。

畢竟在一個 「支付手段比錢還多」 的地方,東西好不好用還是用戶說了算。

作者: 劉莎
編輯: @巫冬


當然會水土不服。其實也不是水土不服,我也不知道海外怎麼樣。準確的說一定會被微信,支付寶幹掉的。

剛開始出來實際我是對APPLE PAY很看好的,我覺得優於支付寶和微信。原因很簡單,支付寶微信你要點開等一下,可是APPLE PAY不要。

但是微信和支付寶有一個最強大的地方,尤其是微信,特么微信紅包一掃,微信往往是自帶餘額的。所以很多人是因為收了紅包才開始微信支付的。支付寶天然優勢帶淘寶,這年頭還有人不用淘寶嗎?另外支付寶微信是帶轉賬的。APPLE PAY沒有。吃頓飯AA,問一句錢轉支付寶還是微信。好自然,轉進來了怎麼辦,總要花的嗎。

另外微信支付買水果買菜吃餛飩。你見過這些店裡有POS機嗎?怎麼APPLE PAY。

所以也許你要想一想支付寶和微信怎麼選通常是雙修,但是APPLE PAY真的毫無競爭力了現在。

說白了移動支付的核心價值還是在滅絕零錢上。別的你說和刷卡又能有多大區別呢?

所以不是水土服不服的問題,而是死不死的問題。


舉個栗子,其他一切正常不考慮。
applepay:支持的蘋果設備一部,支持的pos機一台,限本平台
掃碼支付需要:支持軟體的手機一部,能顯示二維碼的紙\塑料片\顯示器等等一個,跨多個平台
你買蘋果設備,順便享受applepay的便利,不代表賣菜的大娘願意弄個pos機啊……

這功能的局限性不小好么?

日期分割~~

掃碼支付即使8線城市都開始普及了,早點鋪的大娘也知道打張A4紙貼那裡。這是一個大前提,即掃碼支付覆蓋區域目前非常之廣。
常見情況下大家只要有支持的設備,第一時間都會去嘗試體驗下pay,然而應用中發現你還要嘗試去分辨這裡能不能用,碰個不知道這玩意的店員還得費口舌給解釋這是閃付,因為POS機的原因有時需要輸密碼,有些小店為了省點錢聲稱不能刷卡,機器也支持就是Pay不了……這其實都是小問題,pay就是個快捷刷卡而已,刷卡一樣也會碰到類似情況,早些年刷卡那個麻煩勁更甚好么。
然而問題是你可以掃碼支付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我手裡有一個流暢的、覆蓋面很廣的支付方式,再大量使用一個局限性更大的「平行又重複」的支付方式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吧。
反正我是不想用了,因為我懶。


銀聯的62推廣活動,是在浪費錢

對於銀聯來講,曾經守著一個巨大的金礦。但如今,你會發現,從用戶、商戶 場景、生態等方面來講,銀聯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僅在實施一個所謂的降維打擊。

反觀銀聯,目前依然在已經被市場證明了不看好的產品上做推廣,卻不懂得要想做好C端產品,必須擁有一個固定的流量入口。

本文不是一篇技術文。

在銀聯宣布聯合40多家銀行,美團、京東等重要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之後, 6月2日全國多家商超門店都迎來了銀聯的推廣活動。

電商場景已覆蓋京東美團

目前可以看到,京東和美團等重要的線上場景上已經可以支持銀聯的二維碼支付,經過驗證後能夠順利完成支付,但沒有相關的折扣獎勵。拿京東舉例,銀聯的推薦位排在白條、京東支付、快捷支付和微信支付之後。

在推薦位靠後的情況下,即使不考慮微信支付的選擇,單就京東內部經常依靠分期免息和減免推薦的白條和京東支付,還會有多少用戶考慮銀聯支付?

從躺著賺錢到危機四伏

而相對於線上電商場景,銀聯在線下有著更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刷卡收單時代積累下的商戶資源和場景資源。這曾經給銀聯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在移動支付尚未興起之時,銀聯絕對是在躺著賺錢。一方面,通過對交易資金的轉接清算,銀聯能夠從商戶收費中佔有一定的份額。同時,銀聯控股的銀聯商務是從事銀行卡收單專業化服務的全國性公司,佔有線下收單交易市場中的最大份額。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支付興起,線下收單被移動支付機構一點點蠶食,伴隨著刷卡用戶的流失,長期以來由發改委和央行定價的第三方支付費率機制終於獲得了改革的時機。上一個階段,套碼、二清扥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商戶也被迫的忍受高昂的使用費率。

隨著96費改的來臨,銀聯的利潤被大幅度的削弱:首先,傳統的721分成中的清算機構網路服務費,由費改之前最高的0.13%降低至上限為0.0325%,最高每單收費封頂3.25元;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取的收單服務費,則在由市場自由定價後大幅降低,行業平均費率已經低至5.5%-6%。銀聯內部露出的消息顯示,經過本次改革後,銀聯的利潤被砍掉一半。

最重要的是,二維碼支付打破了線上線下的界限,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原本僅限於線上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堂而皇之的將業務擴展到了線下,並且很快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價值,並不計成本的進行市場投入。

當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都通過銀行去拿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介面,說明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打擊總是接二連三的到來,央行決定成立網聯,第三方支付將集中接入網聯,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影響本文不做更多的分析,但對於銀聯來講,毫無疑問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讓第三方支付一直以來的轉接清算問題得以解決。

線下推廣中僅部分場景支持二維碼支付

為了體驗下銀聯的二維碼支付,分析師特意去線下的專賣店走訪,結果被告知只能用支持雲閃付的銀行卡刷卡以及Apple Pay、Huawei pay等NFC方式完成折扣,不支持二維碼支付。

經過盤點,分析師發現,此次銀聯的活動僅僅部分場景支持二維碼支付,並且做出了限定,其餘則更多的集中在NFC和揮卡雲閃付的推廣上。

分析師認為,銀聯更應該將推廣更多的投放在二維碼支付上,將所有資源放在能夠代表未來趨勢的產品上。發展重點的不明確,背後折射的是銀聯一直以來對於用戶運營的忽視和對移動支付在國內商業變革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低估。

易觀千帆中顯示銀聯活躍用戶一直在200萬左右徘徊

市場早已證明,以Apple Pay為代表的NFC方式不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其使用受眾範圍狹窄,市場推廣投入力度不夠。相對於銀聯來說,不管是蘋果手機還是小米和華為,渠道受限明顯。更重要的是,雖然支付方式相對更加便捷,但從功能集合的角度來講和APP端的支付產品相差甚遠,直接導致用戶粘性低下,這樣的產品當然只能在讓利推廣的時候才能令人想起。

同樣的道理,揮卡閃付更加雞肋,不但在便捷性上遜於二維碼支付(需要攜帶銀行卡),而且如果有用戶還沒有習慣線下掃碼,這部分用戶天然就是銀聯的刷卡用戶,也沒有營銷的必要。

為什麼說支付寶已經不在一個維度

反觀銀聯的競爭對手支付寶,為了應對微信支付在C端的挑戰,去年一年一直努力的試推廣社交,增加用戶對於支付寶粘性和打開頻率,雖然最後的效果並不理想,但大的方向並沒有問題。支付寶最終完善了社交關係鏈條,同時解決了支付交易時溝通的問題。

從今年開始,可以看到支付寶依然正在試圖「給用戶一個打開的理由」,不管是推廣的螞蟻森林,還是集成共享單車入口,各種附加保險的推廣,以及和微信支付類似的鼓勵金政策,聯合口碑對線下商家開展各種力度很大的折扣等等方式來加強用戶粘性,進一步增加了其賬戶的價值。

也正是因為賬戶體系的建立,也讓支付寶有了更多存在的意義,為後續的大數據分析、徵信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如果從支付的場景分析,分析師發現,支付寶對於場景的把控能力也更加強大。線下場景方面,支付寶除了戰略合作連鎖經營商戶外,通過投資入股蘇寧、銀泰百貨等線下大型商超也鞏固了其對於場景的把控。此外,支付寶從去年3季度開始推出春雨計劃,加大了對於線下推廣二維碼支付的補貼力度。

線上場景則更不必說,中國零售平台GMV已經超過3.76萬億,據不完全統計,月活前20電商,支付寶已經覆蓋17家。加之其一直努力完善的金融體系,花唄、借唄等消費金融產品也得以快速發展並迅速盈利。

實際上,支付寶早已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方面,C端致力於用戶大數據刻畫,一方面,在其擁有優勢的B端進一步切入商戶運營,在對賬、營銷、供應鏈金融等多方面給予幫助。

這一切的基礎,在阿里看來,正是支付,作為商業的閉環,它和電商、線下商業、物流、雲服務等方面一起構成了一個延展性巨大的,沒有天花板的生態網路。未來的支付,將成為商業的基礎設施以及流量和場景的入口。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商業認知,支付寶才能一直努力的拓展支付場景,增強用戶粘性,並且在推廣上有重點、無上限的投入。

商業沒有捷徑:銀聯未來向何處去?

對於銀聯來講,曾經守著一個巨大的金礦。但如今,你會發現,從用戶、商戶 場景、生態等等方面來講,它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所謂的降維打擊。

事實也證明,已經被銀行分走絕大部分利潤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由於費率的透明化,市場競爭的影響,費率已經降無可降,各家基本上都在拼「爹」,拼資源,拼關係。

反觀銀聯,目前依然在已經被市場證明了不看好的產品上做推廣,卻不懂得要想做好C端產品,必須擁有一個固定的流量入口。

市場沒有捷徑,正如上文所講,銀聯的優勢在於其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商務常年在線下收單市場的運營,對於商戶把控力度更強;相比於其餘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還多出一個轉接清算功能。

在分析師看來,銀聯要把握住以下兩點優勢:

首先,在移動支付、掃碼支付成為行業趨勢的前提下,銀聯應該順勢而為,既把銀行當做重要的合作夥伴,也要建立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服務的意識。相對於刷卡,二維碼支付只是換了一個前端介質。銀聯迅速的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和相關的產品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銀聯應該聯合銀行迅速的重點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拓展重要的高頻支付場景。如此,既能保證自己的利潤,又能應對網聯的來勢洶洶。

其次,對於銀聯商務來講,作為一個第三方支付機構,一定要像一家互聯網企業一樣思考問題,思考如何進一步通過支付做好用戶和商戶的運營,進一步增加高附加值服務,或者深入行業提供切實可靠的解決方案,牽引B端用戶。如果還是依靠現有資源,可以維持現狀,但利潤肯定越來越低。當支付只變成一個基礎的商業應用以後,銀聯又能往何處去?

當國家隊變成了國家二隊,銀聯要比拼的還有很多。在資源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集中優勢,重點發展用戶選擇的未來。

易觀 王蓬博

http://m.eur.analysys.cn/eur_mobile/fontview/applyTryPage.html?channelId=6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m.qianfan.analysys.cn/view/trial/index.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m.qianfan.analysys.cn/view/trial/index.html?channelId=45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個很偏題的回答,但是一說起apple pay,我忍不住...
感覺apple pay這東西很不靠譜,本人在美國留學,711的pos機從來沒讀出來過,嘗試過好幾次,我以為我設置問題。直到一次去appe店,我雙擊home鍵,掃了一下指紋,店員機器一貼就完成了付款,全程不超過兩秒!我第一次知道原來apple pay 這麼方便!原來是711沒設置好!
再說一個我個人經歷
因為是偷偷的就匿了....

寒假偷偷回國找女朋友,只帶了美國的銀行卡(提前和銀行設置好旅行信息,保證我能在國內用,這只是保險措施),回來之前把要用到的大部分花銷全轉到女朋友銀行卡上了,所以那兩周全是靠女朋友養的,非(dī)常(sān)溫(xià)暖(sì)。

下面進入正題。我一直想把6s的問題電池給換了(蘋果官方的免費更換計劃什麼的,因為有一批6s電池有問題)。一天女朋友去上課,我就自己去了蘋果店,想著支付寶微信里還有些錢,實在不行就apple pay(綁的美國卡),在中國這些肯定綽綽有餘了,還沒有要花錢的地方,就沒帶錢卡。結果進店經不住誘惑逛了逛就買了個膜。店員姐姐也是特別放心我,先給我貼了膜再管我要的錢(肯定是看我這麼年輕正能量,哈哈哈哈哈哈哈),結果我狠狠的一巴掌甩到了她臉上。結賬時我問能不能微信支付寶,她居然說不行......(我喬大幫主便民簡捷的思想去哪了_(:з」∠)_)不過沒關係,我還有apple pay,從容不迫的掏出了手機,熟練的打開了apple pay 並按好了指紋,把手機伸給了她,「那就apple pay吧。」 結果死活刷不出,711事件重演。


蘋果還規定店員不能接受顧客直接打錢,店員再幫我付,經理都找來了,說明了情況也沒法通融下。
之後是真的各種低三下四的找人拿微信支付寶換現金或代付...一個人都沒給換,問了半個小時,最後還是找門口黃牛換到的....人心啊!


真的要好好謝謝這個黃牛阿姨,她說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人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就幫一下。」瞬間感覺黃牛沒那麼可恨了...


呵呵噠,從有互聯網這玩意開始,有什麼國外的網路應用在國內茁壯過?(除開遊戲)
雅虎開始牛逼吧,又是門戶又是郵箱又是搜索的,但是國內搜狐網易新浪啥的就把它干翻了。
要說雅虎本來就是走下坡路,當今互聯網屆已經沒這一號了,那谷歌夠刁吧,搜索照樣在國內玩不轉,不過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讓安卓在全球大行其道,不過這就像蘋果的IOS一樣,是系統性應用,國內還沒有出現可以模仿匹敵的出現。
亞馬遜也是牛逼哄哄,但是國內淘寶京東讓他無語凝噎,搞得大家只知是個做閱讀器的。
eBay的支付發言權要比Apple Pay更早,結果怎麼樣,支付寶先是大行其道,微信奮起直追,問問國人啥是eBay,相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WhatsApp好用嗎,本人體驗確實不錯,比微信更簡潔,但是又有幾個人在用?
至於說Facebook,YouTube,推特,等等,你在全球愛多吊有多吊,中國大陸的圍牆還沒讓你進呢。
至於Apple Pay,看著一代比一代沒亮點的iPhone,我實在不覺得它能火起來。

其實在全球牛逼的產品很多,有些在國內適應的很好,也賺足了國人的好感和腰包,比如某大眾。有些在國內似乎就是一直不討好,比如某超市。互聯網方面,一直沒有貼合國內用戶需求,適應中國國情,再有政策啥啥的敏感因素加成,也難怪沒一家混得好。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俗話說入鄉隨俗,在什麼山頭吃啥飯。有時候看某些老外一副唯我獨大拽拽的樣子,真是活該在中國混不下去!


請問我沒有Apple怎麼Pay?


完全不看好。
NFC不是什麼牛逼的東西,Apple Pay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四年前讀大學,所有的飯卡都是和Apple Pay原理差不多的,那時候電信推出的中興手機就是支持NFC技術的,有同學就拿那玩意去食堂掃那個刷卡機吃飯,但是他還是要用飯卡,因為浴室不能用。
比較而言,現在的掃碼支付無論從安全上還是便捷上都甩它一條街好嗎?
另外,蘋果這幾年出的安全問題還少嗎?讓我把自己的資金記錄發送給一個外國公司,雖然我是P民一個,但我也不願意。三星pay更不可能,note7那個事還沒完呢。


只在麥當勞買早餐的時候用。


蘋果支付行得通的前提是信用卡行業發達,然而我們可以說直接跳過了信用卡用起了更方便的移動支付,所以我認為蘋果支付這東西已經過時了,甚至說信用卡這東西已經過時了,未來移動支付會全方面的取代信用卡(自從有了花唄,信用卡的用途已經單純成為周二去某餐廳吃飯可以打七折)...
哦對了,蘋果自己的App Store 都支持支付寶了。(之前肝陰陽師,不小心點了個購買,手指頭放在Home 鍵上了,花唄直接給我彈消費提醒了...)


肯定做不起來


只有iOS才能用,怎麼可能會開展起來,真當Android不存在?
任何互聯網產品想真正發展起來就必須考慮我國的「人口基數」,拋開這個,都不現實。


銀聯力度不夠呀,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用的,也不是所有卡都能用的,像我全是些特殊卡怎麼辦!


回呀,怎麼不會?
本來蘋果這麼封閉的系統成功是靠著喬布斯個人魅力積攢的人脈。在國內不僅起步晚,還有兩家對手競爭,而且apple pay沒看出一點比支付寶好的地方。說什麼不用聯網什麼的都是扯淡,買個蘋果不開WiFi不用流量難不成用來砸核桃啊?apple天然就拒絕了用安卓的人,在如今這麼搶人頭的行業居然還在拒絕別人,不是作死是幹嘛?


蓋棺定論,蘋果呸已經在大陸基本死了。

Apple Pay在華失意 銀行轉向二維碼支付

Apple Pay上線之初,銀行和銀聯對其非常看好,但由於用戶體驗稍遜,且在市場推廣方面場景有限,最終敗下陣來。

2017-04-18 19:45第一財經APP殷怡

Apple Pay在中國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上海南京西路幾家Apple Pay合作商鋪走訪時發現,目前每天使用Apple Pay付款的客戶僅佔個位數,而微信、支付寶支付則是絕對的主流。距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上線已經過去一年之久,雖然在上線12小時內的綁定銀行卡數量超過3800萬,但時至今日,曾經紅極一時的Apple Pay在華拓展已然困難重重。

一位銀行高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Apple Pay上線之初,銀行和銀聯其實非常看好這一類非接觸式支付方式的未來,並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去推廣,但由於此類支付方式的用戶體驗稍遜,且在市場推廣方面場景有限,最終敗下陣來。

而銀行目前已經意識到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想要佔據一席之地,應該改變思路,開發自己的二維碼支付或是選擇與微信、支付寶展開合作。

Apple Pay在華陷入苦戰

以Apple Pay為主導的非接觸式支付在與微信、支付寶為主導的二維碼支付的博弈中,似乎已初現敗局。微信、支付寶以高達3100億元備付金規模佔領境內移動支付市場前十名的90%份額。而剩下10%的市場中,如果算作銀聯體系內,Apple Pay、Samsung Pay、小米Pay、華為Pay,以及銀聯雲閃付等「非接觸式支付家族」依然處在長尾部分。

「產品本身的體驗是Apple Pay失利的原因,」上述銀行高管總結道,「首先是二維碼支付的體驗優勢很強,Apple Pay整體的便捷性和操作的簡易性比不上微信、支付寶,消費者的感受一定是微信、支付寶更簡單,相比而言,由於牽涉多方並且技術複雜,因此整個過程更繁瑣;其次是在推廣投入和營銷活動做得不夠充分,沒有像微信、支付寶那樣建立更多的使用場景,在更廣泛的支付環境為用戶提供大量優惠補貼,因而沒能夠佔得先機,培養起用戶習慣。」

補貼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培養用戶習慣的方法。在推廣階段,微信、支付寶通過大量補貼在全國主要城市的幾乎所有關鍵區域部署二維碼的使用,並且通過各種線上線下優惠促銷手段補貼用戶。 「它們給用戶提供大量優惠補貼,很多線上App通過微信、支付寶支付都可以打折。」一位正在使用支付寶付款的用戶對記者表示。

而Apple Pay除了與銀聯和銀行合作,初始的推廣,無論線上線下都沒有在人力物力上砸下血本。線上推廣中,Apple Pay除了沒有像微信、支付寶的「紅包優勢」,也沒有為用戶提供大幅度優惠補貼;而在線下,Apple Pay也忽略了毛細血管般的長尾支付場景,例如只專註於星巴克、711、KFC等高檔消費場景,而忽略「雜糧煎餅」等小商小販。

即使是Apple Pay的忠實擁護者,到現在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問題,「我自己其實還是願意使用Apple Pay的,因為它對於我們這種風險意識較強的客戶還是有很強吸引力的,但Apple Pay確實在使用的時候體驗還不夠好,即使到現在,我去便利店買東西還是會發現,第一,收銀員不了解並且不能熟練使用Apple Pay收款,其次刷卡機不夠靈敏,很難找到POS機上的對應位置快速刷出,並不像推廣時說的一刷即可。在使用過程中,環境和體驗都有問題。」有用戶如此反映。

同時,相較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無門檻的使用體驗,非接觸式支付的門檻要高出許多。首先,從設備上來說,拿Apple Pay 舉例,只支持Iphone 6及Iphone 6S以上的蘋果手機,並且系統需要升級至IOS 9.2及以上。其次,綁卡過程中諸多驗證的繁瑣,以及實操過程中POS機的各種不配合,很容易就降低了Apple Pay在用戶心中的好感度,更談不上養成使用習慣。

再者,從商家的角度來看,首先,一台帶有非接觸式掃碼功能的POS機安裝需要上千元的成本,而二維碼支付只需要列印一張二維碼,安置掃碼器就可以了。其次,學習如何使用Apple Pay收款的一整套流程顯然也要比掃二維碼來得複雜。僅憑這兩點,商家的偏向性就會非常明顯,而用戶也不再會計較多打開一個App頁面這個步驟。

曾被寄予厚望的近場支付

事實上,銀行和銀聯最初對以Apple Pay為代表是非接觸式支付抱有很大的期望,一度認為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可以幫助銀行和銀聯對抗二維碼支付,至少能在移動支付市場上平分秋色。

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的時候,銀行都認為,推出NFC非接觸式支付(近場支付)可以有效對抗二維碼支付,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扳回一局。再加上三星pay、小米pay一起推出NFC支付,或對現有支付格局形成一個衝擊。即使整體便捷性比不上微信、支付寶,但除去綁卡步驟較為繁瑣,使用過程中的一揮即付,不用打開App還是很方便的,其次安全性和額度大也是優勢所在。

之所以銀行對這種非接觸式支付方式抱有如此大的信心,是因為從理論上來看,它的確有很多好處。Boston Retail Partners(波士頓零售合作商?)今年初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的移動支付領域,Apple Pay目前獨佔鰲頭擁有36%的市場份額。基於NFC近場支付和指紋作為簽名,非接觸式支付的安全性要比二維碼高出很多個量級,也能處理微信、支付寶所無法支持的大額支付。而向來謹慎的傳統金融機構,也是看中了安全性這一巨大優勢。

「進入中國市場之初,銀行們都認為藉助Apple Pay和銀聯本身巨大的號召力和標杆作用,NFC支付前景可期,各家銀行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參與其中。」一位支付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雙12」當天,中國銀聯便聯手20餘家商業銀行共同發布「雲閃付」,首次在國內上線「一揮即付」的支付方式。銀聯方面人士當時看法是,「雲閃付實現了移動支付安全性與便利性的最佳結合,代表了未來移動支付主要的發展方向。」業內普遍觀點也認為,二維碼產業鏈由互聯網巨頭主導,佔據先發優勢,而NFC則由傳統金融機構主導,並預判未來兩種技術路線並存。

隨後,三大運營商也加大NFC移動支付的推廣,同時,Samsung Pay於2016年3月、小米Pay於2016年4月、華為Pay於2016年8月先後上線,聯手銀聯和商業銀行加入非接觸式支付家族,與二維碼支付正面競爭。

銀行攻堅二維碼支付

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面對非接觸式支付節節敗退的境況,嗅覺一向敏銳的商業銀行早已有了新的打算。

「其實,對於銀行來說,一方面是要看用戶使用何種支付方式,但最看重的是在支付方式背後,用戶選擇哪家銀行賬戶。」有銀行人士稱,一些銀行努力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身後首選的銀行賬戶,而不是取代它們。

眾多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推出掃碼付的服務,例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率先轉向二維碼支付市場,試圖用銀行體系的二維碼支付來佔據市場。建設銀行近日正式宣布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在業務、技術、信用、服務等方面相互合作。

銀聯於2016年12月12日,在與前一年上線「雲閃付」的同一天,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用以支撐銀聯二維碼支付業務的有序發展。

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2.8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41.7%,同比增長達126%。


0 條評論
登錄
來說兩句吧...

我來說兩句

更多功能
請使用第一財經app


發佈於 21:0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不請自來


不是會水土不服,而是已經死了……

舉個例子吧,我家鄉,湖北襄陽。

你知道第一個支持apple pay的地方是哪裡嗎?開了只有一年的星巴克!沒錯,在那之前,除了搞這方面的,幾乎沒有人知道蘋果還有這玩意,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使用apple pay。

哦不,還是有的,武商量販(湖北的一個連鎖超市)。在入口的牌子上,用著大大的字體寫著:支持微信錢包,qq錢包,支付寶,apple pay,sansung pay。

這麼吊!apple pay和sansung pay都支持啊!

於是,有一次去超市,我突然發現自己錢沒帶夠,正準備打開支付寶時,突然看見了那個根本沒用過的wallet,便做出了一個決定。

「apple pay付款」

什麼?

收銀員聽完我這句話,就用一種看智障的眼神看著我。

我瞬間明白了一切……也是,這種地方,怎麼會專門培訓營業員使用apple pay啊……人家用的pos機都還不一定能用apple pay啊……果然我還是太天真了……

從此以後,我也就只能在星巴克看見一兩個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拿出他們的iPhone6s plus(現在全改成iPhone7 plus了)

「apple pay」

恕我直言……在這種幾乎沒人知道有apple pay的小城市,你這麼說,就是在裝逼秀優越啊……

萬幸人家星巴克員工還知道啥子是apple pay……

那我萬一搞個sansung pay或者huawei pay呢?

算了算了,在中國,還是微信支付寶方便,apple pay還要輸密碼,也是有夠麻煩的。

順便嚴厲吐槽襄陽的三家星巴克都沒有覆盆子果醬!我最愛的覆盆子星冰樂沒法做!!!


辣雞蘋果充錢都要50,100,300這樣充,壓根沒考慮我這種窮逼的感受。實名看衰apple pay


看各個銀行這麼積極的推薦apple pay
我就覺得好不了


不是國軍太無能,而是共軍有高達

最後我想說

堅持走群眾路線


我覺得算是互補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果支付寶和微信的餘額不足,我肯定首選Apple Pay,方便安全快速,這是它的優點。
當然,如果餘額夠的情況下,我會選擇先把支付寶和微信的餘額花掉,反正提現還要收手續費。


推薦閱讀:

友友邀請答題,答題後無任何迴音,這樣對答題者禮貌嗎?
斯柯達昕銳車能不能用來跑滴滴?
滴滴順風車賺錢嗎?
火山小視頻的視頻等級有什麼用啊?
如果沒有當年 iPhone 的橫空出世,現在的手機會是什麼樣的?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行業 | 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