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反對醫療市場化的以下的言論?

原言論出處:就熱點事件批判體制之注意事項
原作者:杏仁醫生創始團隊成員汪院

全文:

互聯網極大地增強了網友的批判能力。什麼事情稍微了解一下,批判角度就有了,編個段子就火了。這種批判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幼稚的。本文以東北女痛斥票販子為例講解批判體制的注意事項。

一,中國的政府官員不會比你更笨


頻一流出,網友們就給出了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解決方案政府都知道。其中合理的早就實施了,不合理的或暫時無法實施的,也都在備選預
案中等候機會。互聯網給了網友們發表解決方案的機會,但不可能給網友們實施的機會。很多網友因為他們的方案沒有實施同時問題沒有解決,更加堅信其方案的正
確,而不是深刻反省「為什麼不是自己笨」。特需門診自由定價是最典型的錯誤的解決方案。論述如下:


1)特需門診現在的價格並不低


多網友以票販子的價格與標價的差距直接得出結論,特需門診的價格太低。實際情況是特需門診的價格是專家號的10至20倍左右,普通號的20至40倍左右。
如果要說價格低,那也必須說普通號、專家號和特需門診的價格都低。否則票販子的成交價會是專家號的100至200倍。這意味著一個擁有特需門診資格的醫生
等價於100至200個資格稍弱的專家。這合理嘛?不合理!患者完全可以用這筆錢組織一次會診。只有江湖郎中,只有騙子才敢這樣定價,才敢這樣忽悠患者。
至於是不是所有號的價格都偏低,後文還會詳談。

2)票販子的成交價是賣方的「勒索」價格,並非「自由市場定價」

很多網友以票
販子的成交價雖然高,但只要能成交就是「市場價」,這是赤裸裸地對市場價的不懂裝懂。市場價不等同於成交價,而是價格能驅動供需雙方時形成的均衡價格。如
果價格無法驅動供需雙方,談論市場價就毫無意義,因為這個時候市場機制都不存在。真正的市場價是這樣的,特需門診價格上升導致更多醫院開設特需門診,不同
醫院和醫生的競爭導致特需門診的價格降低,形成均衡價格。可惜特需門診的數量和價格都是政府規定的,即這裡不是市場。因為沒有市場的均衡過程,票販子通過
種種手段獲得稀缺資源後,就可以坐地起價了。這是一種勒索行為!現存的法律法規對這種勒索覆蓋地不夠,只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倒賣有價
票證處理。因此在沒有進一步通過法律規範前,票販子的勒索行為將長期存在。


3)政府放開特需門診的數量和價格管制就解決問題?


開數量和價格管制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必須明白能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又帶來哪些新問題。假設特需門診的數量增加10倍,價格增加10倍。票販子仍然可以
在這些特需門診中發現可以勒索的少數特需門診號,並把它的價格炒高10倍。也就是說,這個東北女孩現在300塊的號要在票販那以4500買;放開以後價格
變成4500,她必須以45000從票販子那買。票販子生意會難做,但不會絕跡,利潤也不一定會降低。價格提高後,願意購買特需門診的患者減少,患者獲得
特需服務的機會減少,醫生的收入也不一定會提高。擁有了自主權的醫院也不能同時上調數量和價格。要想更科學地討論下去就得建立數學模型來模擬了,這就不是
我或普通網友力所能及了。好在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現在的特需門診正是在專家門診遭遇票販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效果怎麼樣呢?


二,千萬不要相信漂亮而簡單的概念如自由市場


裝市場、國際原油市場、軍火市場、醫療市場雖然都是「市場」,但它們之間天壤之別。拿軍火市場來說,美國企業能生產出來的最尖端的武器,開價多高相信我國
政府都有興趣,但美國政府能讓軍火商賣嘛?醫療的市場化改革是很多網友、醫生和專家的夢想。想著這一天到來了,看病就不貴不難了,醫生的水平提高,服務態
變度好了。嗯,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哪個國家的醫療體系是好的?如果說我國的體制有毛病,有先天缺陷,所以醫療體系怎麼改都不行。
那燈塔國的醫改又是鬧哪樣,要鬧到什麼時候?

醫療市場與服裝市場的區別在於,醫療市場的供給方是具有很高知識和經驗門檻的「精英」。一旦供
給方獲得了自由,他們會很快形成封閉的圈子,從而居於優勢地位呼風喚雨。美國的醫生和律師地位高、收入高,源於這個這些精英和其它行業的精英結成同盟,主
宰了醫療體系。當然並不是所有需要知識和經驗的行業都會形成精英同盟「魚肉」人民,像科學家、教師等缺乏需求,再精英也很難獲得高薪。我國是一個無產階級
專政國家,說人話就是說醫生不值錢。所以網友們,你們是願意被精英醫生「壓迫」,還是希望政府替你們「壓迫」醫生。而醫生們,你是願意被政府壓迫,還是希
望自由了,被名醫「壓迫」。

我國政府對醫生的「壓迫」,體現在政府將醫療價格嚴格限制在較低水平。這種低價保證了人民去得了醫院,見得到醫
生。隨著經濟的發展,醫療價格也是與時俱進。理順醫療價格是醫療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網友們抱著個自由市場概念聊聊可以,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世界
是複雜的!


三,要有全景觀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某些局部現象或偶發事件,影響了整體的判斷。比如說遇到城管打人,網友總是不自
覺地站在了所謂弱勢群體面前,完全忽略了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理,票販子只在我國少數醫院活動,這裡的少數不是5%或1%的忽悠,是可以精確地
數出來的數字。無法在這些少數醫院挂號患者,可以說不會有任何人因此失去治療機會。那些「不得不」買了票販子號的,也並沒有享受到更高級的診療。真正遇到
了疑難雜症,只要你有錢(這很重要),不管你最開始在哪個偏遠地方看病,衛計委內部系統溝通渠道可以把你帶到國內外最好的專家面前,根本不需要票販子。

有了全景觀,就能明白在醫療領域的種種問題里,票販子前二十名都排不上,甚至比不上電線杆廣告。另外,北京票販子每年都抓不少。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應該可以著手準備抓住下一個熱點來批判體制了,但要牢記本文的四點注意事項!


啊!這個問題大家要辯證的看,我簡單講幾點:

一、西方那些國家,確實有知識精英階層吃定全國人民的情況,在醫療界體現的很明顯。

1、人類希望美利堅:

醫療成本高,衛生總費用佔GDP比例17%,搶錢能力比改開前的天朝好五倍,比現在的天朝好三倍有餘。中國被人詬病的「以葯養醫」,不過是把藥品加價15%銷售,醫療價格由政府控制。美國唯一的一點好,是受僱傭的醫生賣多少藥品和耗材、器械,跟工資無關,不像中國醫生那樣,幾元錢一次的診費養活不了自己,為了應得的報酬必須當推銷員,存在醫生的利益跟患者不一致造成的道德風險。美國完全市場化運作,缺少政府監管,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這樣在美國的江湖地位和本國的協和、同濟差不多的醫院,能理直氣壯的把一副手套賣十幾美刀。漫談|外國的月亮圓不圓,請看美國醫療體制存在的問題

因為不是只有醫生群體這一夥知識精英階層在吃定全國人民,美國醫生們搶這麼多錢沒法全部拿回家。要給律師集團交保護費啊!醫生兩三成到八成左右的收入要付律師費和保險費。不交,準備給患者和患者的律師打工吧。美國私立醫院是如何運作的

作為知識精英階層,吃的就是壟斷知識這碗飯,所以准入門檻是很高的。門檻手段自然就是培養成本和執照發放量了。長學制醫學教育和漫長的醫師規範化培訓,都是必要的手段。後果就是醫生相對需求量少,窮孩子難圓醫學夢。

2、福利天堂大歐洲:

如何看待「英國將發生40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生罷工事件」? - 醫療

我們的醫生都是特殊材料製成的機器人,上廁所、吃飯都被人覺得不可思議。人家的醫生才是老爺,能罷工的……當然,英國醫生的罷工理由是很正當的:工時過長,差錯上升難免,這是為當下病人的安危考慮。工資不漲,行業對新人失去吸引力,醫療隊伍後繼無人,這是為整個行業的未來考慮。

二、我國目前醫護人員的低待遇水平,有國情方面的合理原因。

1、社會發展因素

儘管一些國內醫護人員羨慕美國同行的收入,但是也要考慮到,交了律師費,美國醫生的收入水平其實就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和一般小業主、個體戶的收入情況差不多。心好累好塞!美國醫生這個收入檔次過得好,是因為美國富。須知美國的醫生多是自己開業的,收入本來就是小業主的收入,而不是僱員的。

2、培養成本

中國的醫學教育模式是跟蘇聯學的。蘇聯的醫學教育模式形成於1926年至1930年之間,目的是迅速的培養出大量的醫生,讓一個脫胎於屌絲帝國主義國家的大國的人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迅速、便捷的看到醫生,而不是像西方某些國家一樣,到了物質極發達的80年後,看醫生還要等幾個月。蘇聯的做法,就是把精英醫學教育變成流水線大生產。但是蘇聯模式也有弊端。就是醫學生成為新醫生的時候,臨床能力還需要努力提高。於是蘇聯又搞了中國醫生很熟悉的「三級查房制」。老醫生帶著小醫生,老中青搭配,幫助小醫生成長,阻止小醫生花作。醫生們都是國家的人,國家有義務布置同是國家人的老醫生幫小醫生成長。

在這個模式下,蘇聯的醫生從考上醫學院就是黨和政府負責終生的,不用交學費,不用買房子,不用操心子女上學,不用像資本主義國家的同行那樣從上學到成家一路啃老、一路貸款。所以蘇聯醫生可以一心為人民服務,群眾形象很好,除了蘇共高層捏造「醫生謀殺高官集團」處理內部矛盾的極暫短時期。在現存的蘇聯宣傳畫上醫護人員都是正面形象。


中國當年學習了蘇聯的醫療制度和醫學教育制度,所以很多平民子弟也可以實現歐美同階層的同齡人想都不敢想的醫學理想。

3、風險成本

中國的醫生都是國家的人,出了事情醫鬧去鬧單位。一是單位有錢,能鬧來大錢,二是根據法理,醫生出了醫療過失是職務過失,該醫院賠錢。雖然現在一些醫院因為維穩因素,有鬧的就塞錢,然後讓醫護人員買單,但是真要是有了意外,也是醫院出一大部分錢啊。醫院承擔了醫生的風險,自然給醫生的報酬也就低了。

三、醫生成為欺壓人民的精英階級固然可怕,但是當前的國情是醫務人員受到全社會剝削

眾所周知,中國醫療最大的問題,是醫務工作者勞動的標價背離價值,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和醫務人員自尊受損。覺得幾元錢一次的診費、幾元錢一天的護理費這些本應該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和知識價值的標價合理的讀者,走好不送。


為了彌補勞務定價過低的損失,醫療體制設計成鼓勵醫護人員做藥品和醫療器械推銷員賺提成的模式。為此,每取回一元錢的勞務回報,患者和醫保要在藥品和器械上支出7元錢。這個模式顯然會造成醫患雙方利益不一致。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才能獲得合理回報,既損害了病人和保險機構的利益,又是對醫務人員的剝削。因此,智力正常的做法,是讓背離價值的醫務人員勞務價格回歸價值。

醫務人員受到全社會的剝削,雖然為全民人民提供了廉價、便捷的醫療,在國門大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日,中國醫療甚至像中國菜一樣,成為了留學生、海外黨津津樂道的中國優越性;但是,這樣的模式存在嚴重問題,難以維繫:

A.當前,受累於全社會對醫務人員的剝削,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逐年下降,未來醫護人員的素質令人堪憂。一但斷層形成,進行彌補的成本是高昂的。因為兒科醫生短缺,上海交大醫學院近期籌劃重建當年取消的兒科學系。經研究,發現即使交大資源豐富,吸納打造一個好的學科最千金難買的人才的成本比較低,但是重建的預算也以億計,比兒科學系取消之後白養他們多年都貴。

B.由於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不受重視,醫護人員被迫通過當藥品推銷員獲取合理收入,破壞了醫護人員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加劇了醫患糾紛過程中全社會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進一步加劇了醫學事業後繼無人的危機。

C.一些「賣葯」、「賣耗材」、「賣器械」的市場空間比較小,更依賴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無私付出的專業,比如兒科、婦產、急救、精神醫學、康復、老年病及慢性病護理等專業,後繼無人導致的行業崩盤近在眼前。
各大城市醫院兒科紛紛癱瘓,中國醫療體系開始崩潰? - 鄧鉑鋆的回答
兒童醫院爆滿可以看出醫療體系哪些問題? - 鄧鉑鋆的回答

在此預言,一年之內,腫瘤末期病人、合併多種基礎病的終末期老年病人,這樣的病人的看病難問題,還要鬧出大新聞。

D.在深化醫改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沒有認識到醫療問題的嚴重性。醫改取消了藥品加價,但又沒有給出合理的財政補償,同時還自欺欺人的為補償不到位留下了別的找補途徑,就會發生前段時間山東省某縣醫院亂收費的新聞。山東某醫院的行為屬於亂收費嗎?應該如何評價這種現象? - 醫患矛盾從我接觸的情況看,一些號稱取消了藥品加價收入的縣醫院,由於醫院沒有了藥品加價收入之後財政補償缺位,這些醫院為了彌補虧空,住院病人的檢查化驗項目已經達到了省級醫院的強度。問題是他們的病人多數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其實就是醫院換了一種創收方式。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醫患、社保等領域的矛盾。對於新年開始的公立醫院改革如何評價? - 鄧鉑鋆的回答

E.醫療體系的崩潰,始於基層。近期熱議的兒科崩潰、外地病人在大醫院怒罵黃牛,就是基層醫療崩潰加劇了地域醫療資源分布矛盾的表現。大醫院難以應付人數日益增長的、轉診距離日益延長的病人,醫療的失代償期已經到來。

在危機頻現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指出問題所在,不是為了自己一家一姓鬧待遇,而是在直面整個國家面臨的危機,呼籲全社會對此重視。現在學有所成的醫生,雖然收入比不過外國同行,但是只要不養兩個老婆,還是能生存下去的,大不了六字真言,「愛乾乾,不幹滾」。可是未來呢?

重度營養不良病人不需要過多擔憂肥胖症。朝鮮媒體工作者也就是在那幾年饑荒時期才宣傳一天最好吃兩頓飯,某地有個壯漢死於吃米飯過多。現在朝鮮媒體的主要精力在宣傳金正恩大元帥在視察滑雪場和洗浴中心時許諾給朝鮮人民的「社會主義榮華富貴」。

「簡單講幾點」都是騙人的。


我要認真地回答一下這個腦殘問題。醫療服務本身是要花錢的。也就是說,把你的病治好,本身需要花費極其大量的資源,需要有人買單。
普通國家,患者買單。後果就是治不起病。
文藝國家,政府買單,也就是間接地讓全民買單。因為政府並不生產錢。後果就是你去看病得排倆月的隊。
二x國家,醫生買單。後果就是傻x才會去當醫生。
中國屬於哪種?這三種它都不屬於。它是三者一起買單。患者出一部分,全民出一部分,醫生出一部分。
後果就是,患者嫌看病貴,社會醫保壓力大,醫生收入又低。
誒?為啥不是「患者覺得看病便宜,社會醫保壓力小,醫生收入又不錯」呢?
因為國家窮,換句話說,社會生產率太低。再換句話說,中國的平均水平來看,大家為這個社會創造的價值不足以cover掉大家患病所消耗掉的社會資源。
再換句話說,我們一個人均GDP7400美元的國家到底誰給你的自信讓你認為自己有權享受人均GDP56000美元的國家的醫療服務
到底是誰?誰?誰給你的自信?說!誰!誰給的?誰?
來,請你們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是誰給你們的自信??????誰???
然後又有人說印度了。
不好意思,印度人均壽命66歲,比中國落後8歲,大概二十年。
來,請你們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謝 @杏林小草邀,

我讀過原文後,感覺這篇文章主要說了這麼兩件事:
1、特需門診的現狀是一系列客觀條件制約所導致的,號販子的存在不是對醫生能力的體現,而是寄生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蛀蟲,損害了醫生和患者雙方的利益,而政府不改變特需門診的原因也是複雜的。
2、自由市場經濟調節不能很好地滿足醫生和患者的需要,有可能讓患者過的更慘。現在政府控制醫療,限制市場化是為了患者能比較方便的看病。

既然問的是「如何看待「網友們,你們是願意被精英醫生『壓迫』,還是希望政府替你們『壓迫』醫生」的言論?」那麼我們就從這句話說起。

我想很多土豪同志們一定是希望被醫生「壓迫」的,畢竟人家不差錢,只要能早點把病治好,多花點錢怎麼啦,別說4500一張號,就是45萬一張號,只要能先看上病也是值得的。
而廣大的非土豪通知恐怕就不這麼想了,雖然生病了很難受,但是4500也太貴了,是我們規培醫生兩個月的工資,病是看好了,出了醫院兩個月沒飯吃了,還是一樣死。所以非土豪同志們還是希望能有人管理一下就醫價格,比較不能為了治病讓自己餓死。治病怎麼能誰有錢誰先治呢?!還讓不讓人活了?!

所以這句話其實反映了一個目前的困局:不同的人群對醫療服務的期待不一樣。
而這篇文章背後想說的事情也就水落石出了:改變現在這種就醫困局,不能只採用一種模式。說白了,就是解決「看病難」問題,要因人而異,指望用一種管理模式讓大家都滿意是不可能的。


寫到這裡,我想我已經回答完我對這句話的看法了。下面我要更深的挖一下這篇文章隱藏的更深的東西。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杏仁醫生創始團隊成員汪院。
杏仁醫生是一個便於醫患溝通的APP,是國家鼓勵發展互聯網醫療後的產物之一,從去年年初開始,各種形式的互聯網醫療爆髮式的出現,那時候到病房和門診去向醫生推薦互聯網醫療APP的推銷人員絡繹不絕,種類繁多,所側重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彷彿互聯網醫療的時代已經繁榮起來,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殘酷的事實是,這些軟體大部分都虎頭蛇尾,胎死腹中了。因為醫療行為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且固化的行為,比如在知乎上,你提個網路問診就會被一大堆醫學相關人士罵的體無完膚,很多醫生和醫學生的備註上都會寫「謝絕網路問診」這句話。所以想一下子扭轉這種觀念是不可能的。但是醫療市場的龐大利潤是商家所不能忽視的。所以他們要想辦法撬開這所緊閉的大門。


具體的「撬法」大概有這麼幾步。


首先,要吸引醫務人員,簡單說就是使用APP可以帶給醫生額外的收入。
第二,要吸引患者,要利用現在「就醫難」的現狀,讓患者對這種新型的就醫模式逐漸重視,並最終接受。(比如這次號販子事件,就可以拿來好好抨擊一下舊的制度~)

但是這兩步其實並不是很成功,主要問題出在了第一步:這些APP並沒有吸引到大量醫生。

所以,現在開始推出第三步:要想辦法在額外收入的基礎上,讓醫生痛斥目前的制度,對目前的行醫模式深惡痛絕,並且讓新的行醫模式在大家心中破朔迷離,找不到方向,這樣就更容易讓大家接受商家建立的這種模式。從而複製如馬雲建立「淘寶模式」這種成功案例的「杏仁模式」。
這種事情在醫學圈裡做的相當牛,很多醫學自媒體都在利用各種事件和政策過度地描繪醫療環境的惡劣,有些人開始打苦情牌或悲情牌,將醫務人員的牢騷和不滿刻意宣傳,渲染氣氛,讓年輕醫生或醫學生對醫院和患者失去希望,從而盲目地做出一些魯莽地決定,甚至仇視一切患者,讓本就很差的醫患關係更下一層樓。醫患關係越緊張,互聯網APP這個拉皮條的就越容易介入進來。

我想,這才是本文後面的更大的世界吧。


這種網路醫療APP內部人寫的這玩意連標點符號都懶得看,對於所有試圖遠程問診其實最後結果都一樣,不看病人無法確診,把商人出於自己利益寫的軟文當指導看就瞎扯了


建議政府不要只是壓迫正常媒體,一定要記得要平等壓迫傻逼媒體


「你是願意餓死還是吃翔?」
我明明可以吃飯,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兩個裡面選?建立平等的市場關係就那麼難?


為什麼非得有壓迫?


我幫他翻譯一下。
譯文「網友們,你們是願意被一個人壓呢,還是願意被兩個人疊羅漢呢?」


網友們當然都希望被壓迫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了。但是一個問題正確的答案往往只有1個,錯誤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錯法。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錯了,就說另一個批評他的人就一定對,因為批評者本身可能也是錯,甚至可以錯得更蠢。不要被一個人的身份所迷惑,表明身份也許可以增加一定的事實可信度,有利於宣傳,但是胡說八道的人都是拿身份出來壓人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能以理服人。更何況,身份本身是否真實也是個疑問。至少從文字表面來看,我懷疑這位創始團隊成員到底是否行過醫。假如確實是個醫生,那他的人品就成問題了。因為全文的內容全部都是錯的,這個錯不是說我一道很難的微積分算錯了,而是故意寫一篇文章說1+1=3,這不是出於無知犯錯,而是不要臉。

這就是我對這篇文章的態度


加油,記者們再努點力中國醫療就可以崩潰了
只要平均壽命下降七八歲一切問題就都能解決


一直猶豫要不要在關於醫生醫療這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說了肯定被噴。

動手在知乎搜索一下有關於醫生,醫療事故相關的問題,回答和評論戾氣簡直不要太重。無論什麼事件都能發展為心平氣和好醫生單方面吊打惡俗卑劣素質低下患者的節奏。

往大了說,就是體制的鍋。


為什麼要用」壓迫「這個詞,醫生治病救人是他的職業本分。不管誰去壓迫醫生,最後受傷的永遠是普通患者好嗎?在一種長期扭曲的心態下工作,試問誰能好好工作,醫生不是神。普通人看病難看病貴,主體責任都不該由醫生去背負,醫療制度和葯價都不是醫生制定的。我們不排除有些黑心醫生沒有職業素養,但是不能因為極少數的害群之馬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醫生這個行業。作為普通人,咱都沒有拒絕患病的權利,有病只能選擇看哪個醫生而已。


我特別想不勞而獲,真的,

一點淺見,


「你選擇吃狗屎還是吃老鼠屎?」
尼瑪我們就不能努力正常吃飯不吃屎么?
每個群體或階層都有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但是也要用一種合理的途徑啊。


年輕人不要老想著搞大新聞


這個題目是標題黨,通過春秋筆法忽略主要矛盾而反覆強調次要矛盾,達到轉移視線甚至顛因倒果的目的。
其實,現在醫療的關鍵問題是投入,是「錢」的不足。在一般國家中,雖然制度有差異,但是一個共通的做法是,國家通過稅收以財政補貼的方式保證基礎醫療(以稅收的劫富濟貧保證公平),通過市場滿足高端醫療(以市場的手保證效率)。
但是中國的關鍵是,稅收給你收了但是後面的財政補貼就不管了。以我們醫院為例,去年一年十個月(兩個月我在外地)我的流水是100萬多點,其中我到手大約10%,器械藥物和場地成本估計不到10%(我們學科用藥極少),即使算上其他後勤人員工資等等,估計最多也只有10%,我總產值的70%作為凈利潤被拿走了,那麼,這部分錢去哪裡了?
一部分上交財政,一部分醫院統籌使用了。統籌使用建新大樓還好,一部分被拿去建設實驗室了(醫院想建國家級實驗室但是省里財政沒給多少支持,這錢就相當於拿去搞科研了)。
所以,關鍵就是,國家收了「醫療稅」,但是後面責任就不管了,收錢我來幹活你上……頗有一種管殺不管埋的感覺。
所以,這個問題的真正問法應該是「你是願意被國家和醫院收兩次醫療稅,還是只想被收一次醫療稅呢?」


壓迫就壓迫吧,別說「替你們」壓迫,就像醫生不被壓迫,轉頭買房買車孩子上學,也能不被「壓迫」一樣,改天還要出來問「是你們被教師/公務員/地產商/…壓迫,還是XX替你們…」

然後回到這個選擇題上。時代不同了,醫患和諧,價格低廉的醫療服務,看樣子是不會回來了。這時候再「壓迫」醫生,除了繼續製造矛盾,試圖維持一個虛假的幻象以外,還能有什麼用?黃牛也好,莆田也好,政府管的過來嗎?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做不好,請有關部門不要添亂,不要想著為民請命,「壓迫」醫生了。反正壓迫多了,不少這一個,哪天鬧得過分了,自會有人去趙老爺的衙門敲鼓的。


致國安局的一封信:
發動群眾為我黨立國之本,民間發動群眾進行群眾運動的危險性不言自明。
今日有人,發動群眾,欲使之與另一群體對立,是謂「挑動群眾斗群眾」。
若他日,此等人挑動群眾來達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便有可能成為威脅社會穩定的大患。近年網路傳言,「井岡山依然在,太平洋沒加蓋」,依今日所見,不是一句空話。
國安局諸位自然知道,近些年網路發展,媒體對民意的左右越來越嚴重,文革剛剛過去幾十年,民眾被發動後的破壞力想必無需明說。
在新年來臨之際,這種言論的出現不得不引起警惕,以防這種言論或手段被境外敵對勢力利用,破壞我國安定團結。
望各位調查。


來自一個初級緩則。

只是個練手的玩笑文章,說明一下煞筆放著不管也是會搞出大新聞的。
很久沒認真寫過東西略手生。

以上。


醫療服務供給要市場化講效率;
醫療服務籌資要社會化講公平。

做對了這兩點怎麼搞都錯不了


題主你的問題,要A答案還是B答案,現實都不會改變,言論只是言論。所以,我寧願只要言論自由,不要在言論上被「壓迫」或著「壓迫」誰。


推薦閱讀:

近視能否通過戴低度數的眼鏡緩慢恢復?
總是說拉筋拉筋,那麼筋是指人體內的什麼呢?「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又是什麼說法呢,有科學依據么?
來美國留學兩年多了,確實連感冒都沒有一次,聽說是因為美國的肉含有大量抗生素,是這樣的嗎?
為什麼咳嗽不能吃糖卻要吃冰糖燉雪梨?
小叶增生会对女性造成什么影响?

TAG:醫療 | 醫生 | 市場經濟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