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從早期到晚期大概需要經歷多長時間?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不再「談癌色變」,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爸爸剛檢查出胃癌晚期,已轉移到淋巴結,我想知道他大概是什麼時候得的胃癌


謝邀。

首先說明下胃癌的分期,臨床上將胃癌分為1-4期(stage I-IV)。分期不同,治療方案不同,結局也不同。

決定胃癌分期的因素有三個:T,N,M。T指癌細胞在胃壁內侵犯的深度,未超過粘膜下層為T1,侵犯肌層為T2,侵及漿膜下為T3,穿透胃壁為T4(未累及鄰近臟器為T4a,否則為T4b)。N指轉移淋巴結的個數,無轉移為N0,1-2個轉移為N1,3-6個為N2,超過6個為N3。M指的是遠處轉移,有為M1,否則為M0.

T分期的劃分 (圖片來自網路)

然後,不同的T、N、M排列組合,得到臨床分期(stage I-IV),見下表。凡是有遠處轉移(M1),不論T和N,一律為IV期;而在無遠處轉移的情況下,只要是T1,都屬於早期胃癌,不論N的情況如何(當然不能是遠處的淋巴結轉移)。

根據TNM劃分Stage (AJCC第7版)

題主的父親目前發現淋巴結轉移,但如果沒有遠處臟器或遠處淋巴結(如左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則不屬於4期,很可能有手術根治的機會。如能手術,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

題主的主要問題是,胃癌從早期進展到晚期經歷了多長的時間。這涉及到胃癌自然史這個主題,即無醫學干預的情況下胃癌自然進展的情況。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研究資料及文獻也很少,原因如下:

1.一旦發現胃癌,不給予醫學干預有悖於倫理(總不可能讓患者從早期拖成晚期吧),因此研究者很難收集到此類病例。

2.不同的患者,胃癌惡性程度不同。少數胃癌雖然處於早期(即T1),卻可以看到明顯的血管侵犯和血管內癌栓,這種情況下發生遠處轉移應該是很快的;而有的胃癌惡性程度很低,幾年也不一定發生遠處轉移。

3.在不手術,不做病理檢查也就是無醫學干預的情況下,要對胃癌分期非常困難。當然,現在對於胃癌侵犯深度的判斷有內鏡超聲,它對T1期胃癌也就是早期胃癌的判斷還是很準的;同時,各種影像學檢查對M1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但就腫瘤診斷而言,病理檢查才是金標準,只有手術或活檢獲得了組織標本送病理檢查後,才能真正明確是不是T1或M1. 而對於N分期,影像學的準確率很低,就更依賴術後的病理結果了。

補充:
2012年有篇文獻報道了一例早期胃癌的自然史:患者1999年內鏡檢查發現大小約2cm的早期胃癌,由於高齡(89歲)且伴嚴重的心臟病,抗打擊能力差,因此對胃癌未做任何治療(手術、化療),只是每年複查胃鏡;此後病變無進展直至2002年,病灶周邊開始隆起,但仍位於粘膜層(T1a);2004年,病灶侵犯至粘膜下層(T1b),大小無變化;2005年,病灶增大至2.5cm,侵犯肌層(T2),此時腫瘤指標開始升高,考慮有淋巴結轉移;2007年病灶增大至6cm,可能侵犯漿膜下或漿膜外(T3或T4),影像學檢查未見遠處轉移灶,患者當年最終死於心臟病。

該例患者被診斷時癌位於粘膜內(T1a),在4年的時間內病灶深度仍未超過粘膜下層(T1b),6年後才有可疑的淋巴結轉移,到第8年患者死亡時,仍未出現遠處臟器轉移。因此,粘膜層內的早期胃癌(T1a)進展到T2可能至少需要4年以上。當然,患者02年做了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發現是高分化的胃腺癌,其惡性程度比較低,所以進展要慢一些。如果是低分化的胃癌,進展可能更快。

相關文獻:Fujisaki J, Nakajima T, Hirasawa T,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gastric cancer-a case followed up for eight years: early to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lin J Gastroenterol. 2012,5:351-354.
全文鏈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2328-012-0325-2

另:不少知友來信諮詢胃癌治療的問題,由於本人專業(腫瘤病理)不涉及腫瘤治療,因此無法提供專業建議。見諒!


謝邀~

想要回答此問題,我們首先要清楚胃壁的解剖結構。簡單來講,正常的胃組織,從內向外分別由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及漿膜構成(如圖)。

胃壁結構示意圖

胃癌首先在粘膜層中生長,若不治療,癌變將逐步擴展到胃壁的深層結構中。那麼思考一下,我們所關注的早期胃癌、晚期胃癌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

答案是:

早期胃癌是指病變僅限於粘膜和粘膜下層(不論癌變範圍大小、是否有無淋巴結轉移)。反之,只要癌變突破粘膜下層,進入了肌層以後的結構,就成為了進展期胃癌(包括中、晚期)。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與「晚期」並不是指胃癌發生時間上的早期或晚期階段,而是指癌變在胃壁中浸潤的深度範圍,並且浸入深度越深,預後效果越差!!!

同時,我們還必須還要補充一下關於癌細胞「分化」及組織分型的知識點!那麼,如何理解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呢?

我們可以將其想像為「臨摹」的過程,也就是說,臨摹水平越高,成品與「真跡」的相似程度就越高。同理,癌變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癌細胞與我們正常的組織細胞的差異就越小,相比之下,其「危險係數」就較低。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胃癌的組織分型。

根據癌變部位的大體特徵,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分型見下表:

胃癌的病程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演發和演進過程。演發是指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的過程,即癌變過程,該過程常以年、數年為單位計算;演進過程則是癌細胞繼續發展,惡性程度逐漸增高的過程,該過程的速度常常不均衡,直至患者死亡。也就是說,演發及演進是胃癌演化這個連續過程的兩個階段。因此,對於胃癌從早期階段到晚期階段到底需要多長時間這個問題,我們很難下結論。但我們似乎可以從當前對胃癌形成、進展及預後的研究結果中找到線索。

·腸型胃癌形成過程

分化型胃癌通常與腸型胃癌相對應,且相關研究發現,腸型胃癌與萎縮性胃炎存在關聯。那麼,就讓我們回顧一下其大致的形成過程:腸型胃癌的發生經歷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常增生胃腺癌。同時,有相關研究顯示了這種由癌前損傷到癌症形成中各階段的進展率:10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個體將有50例發展成為萎縮性胃炎,40例發展成為腸化生,只有1~2例對象將最終發展成為胃癌,且這一進程通常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另一項研究(72例病人內鏡檢查的回顧性隨訪研究)也表明,表淺凹陷型早期胃癌的逐漸形成需要2~6年時間,一些表淺隆起型+表淺凹陷型早期胃癌的形成也需要數年。值得慶幸的是,這種類型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可通過胃癌篩查發現。

·早期胃癌到進展期胃癌

一些研究(包括病例報告、回顧性及前瞻性隨訪)評價了未治療胃癌的自然發展過程。比如說,在一項對56例胃癌病人隨訪超過10年的前瞻性研究發現:

由胃癌早期階段發展到進展期胃癌需要平均3.7年的時間,但若不經治療,會加速進展期胃癌出現,且不同型別胃癌的進展時間是不同的。

也有研究表明:

內鏡下早期癌微小病變可在2年內快速發展為瀰漫浸潤型癌。

同時,我們應該明白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與臨床分期相關。舉個例子:

早期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則低於10%。如,我國遼寧庄河胃癌高發區統計結果顯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48%。然而,胃癌病人在醫療機構就診時疾病往往已進展到中晚期,其治療效果與預後較差,而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胃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也僅在20%左右。

日本的I、II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70%以上,這與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人群胃癌篩查項目,且胃癌病中有較高比例的早期病例有關。

中國河南林州(原林縣)是食管癌高發地區,也是胃癌高發地區,該地區人群胃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由上世紀90年的26.66% 提高到2000~2004年的40.43%,這與當地針對食管癌、賁門癌的包括早診早治措施在內的綜合防治研究工作實施有著密切關聯。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由於胃癌的形成、演進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及不同臨床分期的生存與預後存在巨大差別,因此提高防癌意識,儘早發現、識別胃癌早期階段,並積極採取治療措施,將會極大地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


謝邀。

癌症病情從早期發展到晚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就胃癌而言也是有多種類型多種情況,比如說胃部印戒細胞癌其惡性程度比較高,早期不容易發現,再次病情進展比較快速,臨床5年生存率比較低。在比如說胃部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細胞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相對就低,病情進展比較慢,同時治療難度低,臨床預後也是比較理想,那麼從早期發展到晚期時間就會長。另外還有很多類型,比如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等。

而且每個胃癌患者的身體機能、抗病能力、是否接受治療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胃癌患者的病情發展是不一樣的。
早期胃癌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胃癌中期癥狀主要是是上腹不適 ,如輕度胃部疼痛、膨脹沉重感 ,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食慾減退、厭食、噁心嘔吐、食後胃脹、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
根據您的描述沒辦法進行判斷是何時出現的癌變。
以上,祝好。


先說結論,題主的提供的信息太少,胃癌情況因人而異,不好下結論。

小羊給詳細說說胃癌吧,也好讓題主對胃癌有更清楚的了解,當然,具體情況還是徵詢您父親的主治醫生。

既然都聊到了胃癌病變的高發人群,那小羊乾脆普及下完整的胃癌知識吧~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病死率中排列第二位。

1.胃癌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1)環境與飲食因素。

長期食用薰烤、鹽腌食品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與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吸煙者的胃癌發病較不吸煙者高50%。

(2)幽門螺旋桿菌。人類胃癌的I類致癌源。

(3)遺傳因素。胃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尤其浸潤型胃癌有更高的家族發病傾向,提示該型與遺傳因素有關。

(4)癌前狀態:分為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前者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後者指教易轉變為癌組織的病理學變化。

2.病理:

(1)胃癌的好發部位依次為胃竇(58%),賁門(20%),胃體(15%),全胃或者大部分胃(7%)。

(2)根據癌腫侵犯胃壁的程度,可分為早期和進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按照日本內鏡學會分為隆起型(I型),平坦型(II型)和凹陷型(III型)。

進展期胃癌採用Borrmann分型分為隆起型(I型),局限潰瘍型(II型),浸潤型(III型)和瀰漫浸潤型(IV型)。

(3)胃癌有4種擴散方式:1)直接蔓延侵襲至相鄰器官;2)淋巴結轉移:3)血行轉移:最長轉移至肝;4)種植轉移。

3.胃癌的臨床表現:

一.癥狀:

(1)早期胃癌:多無癥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消化道癥狀。

(2)進展期胃癌:上腹痛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可急可緩,開始僅有上腹飽脹不適,餐後加重。賁門癌累及食管下端時可出現時可出現吞咽困難;

胃竇癌引起幽門梗阻時出現嚴重噁心,嘔吐;黑糞或嘔血常見於潰瘍型胃癌。

二.體征:

早期胃癌無明顯體征,進展期在上腹部可捫及腫塊,有壓痛。腫塊多位於上腹部偏右,呈堅實可移動結節狀。

肝臟轉移可出現肝大,並捫及堅硬結節,常伴黃疸。腹膜轉移可發生腹水,移動性濁音陽性。

遠處淋巴結轉移時可捫及Virchow淋巴結,質硬不活動。直腸指診時在直腸膀胱間凹陷可觸及一板樣腫塊。

此外,某些胃癌病人出現伴癌綜合征,包括反覆發作的淺表性血栓靜脈炎,黑棘皮病和皮肌炎,可有相應的體征,有時在胃癌被察覺前出現。

三.併發症:

胃出血,賁門或幽門梗阻,穿孔等。

4.檢查:

(1). 血常規檢查:多數病人有缺鐵性貧血,系長期失血所致。

(2). 糞便隱血試驗:呈持續陽性,有輔助診斷意義。

(3). 內鏡檢查:內鏡直視下可觀察病變部位,性質,並取粘膜做活組織檢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手段。

早期胃癌可表現為小的息肉樣隆起或者凹陷,一片變色的粘膜,或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有時不易辨認;

進展期胃癌可表現為凹凸不平,表面污穢的腫塊,或不規則較大潰瘍,常見滲血以及潰爛。

目前亦用超聲內鏡檢查,它是一種將超聲探頭引入內鏡的檢查,可判斷胃內或者胃外的腫塊,觀察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對腫瘤侵犯深度的判斷準確率可達90%,有助於區分早期和進展期胃癌。

(4). X線鋇餐檢查:胃癌主要表現為充盈缺損(息肉樣或隆起性病變),邊緣欠規則或腔內龕影(潰瘍)和胃癌直失去蠕動(癌浸潤)等,其與良性息肉以及良性潰瘍的鑒別尚需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

5.診斷鑒別:

1、胃潰瘍患者經嚴格內科治療而癥狀仍無好轉者;

2、40歲以後出現中上腹不適或疼痛,無明顯節律性並伴有明顯食慾缺乏和消瘦者;

3、年齡40歲以上,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或不典型增生,近期癥狀加重者;

4、既往有慢性胃病史,大便潛血檢查,發現便潛血陽性,持續2周以上者;

5、胃息肉大於2cm者。

通過胃鏡檢查及活檢獲得胃癌定性診斷後,還需進行一系列影像學檢查,進行胃癌的分期診斷。準確的分期對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判斷預後、評價療效甚為重要。

6.治療:

(1)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方法,效果取決於胃癌的病期癌種侵襲深度和擴散範圍。

對早期胃癌,一般首選胃部分切除術,如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則應同時予以清掃。對進展期病人,如無遠處轉移,應儘可能手術切除。

(2)化學治療:應用抗腫瘤藥物輔助手術治療,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後使用,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殺傷殘存的癌細胞,從而提高手術效果。

聯合化療亦可用於晚期胃癌不能施行手術者,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絲裂黴素,替加氟,多柔比星等。

(3)內鏡下治療:對早期胃癌可在內鏡下行高頻電凝切除術,光動力治療,內鏡下激光等治療。內鏡下微波凝固療法可用於早期胃癌以及進展期胃癌發生梗阻者。

7.預後:

(1) 疾病預防指導:

對健康人群開展衛生宣教,提倡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蔬菜,多食肉類,魚類,豆製品以及乳製品,避免高鹽飲食,少進鹹菜,煙熏,和腌制食品,食品貯存要科學,不進食霉變食物。

對胃癌高危人群如中毒或者重度胃粘膜萎縮,中度或者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應遵醫囑給予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對癌前狀態者,應該定期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及治療。

(2)疾病知識指導:

指導病人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根據病情和體力,適量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體質衰弱者,應做好口腔,皮膚粘膜的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指導病人運用適當的心理防衛機制,保持樂觀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3)用藥指導以及病情檢測:

指導病人合理使用止痛藥,並應當發揮自身積極的應對能力,以提高控制疼痛的效果。

叮囑病人定期複診,以監測病情變化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教會病人以及家屬如何早期識別併發症,歷史就診。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養生的小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伴小羊」~


可以描述得準確些嗎?比如最近一次的體檢報告,ca19 9的檢測報告,單從你的幾句話很難推測,最好提供些詳細的情況。祝好!


我小妹得了低分化腺癌兩個月現在做不了手術了做化療有效果嗎


題主的問題無解。
換個角度提問,比如:積極醫學干預,患者目前情況下還有多久的時間?(雖然比較殘酷,但是是必須直面的事實)
目前對於胃癌的醫學治療,除手術外,還有那些化療方案及醫學最新的進展。
腫瘤在現有醫學水平下,還是個無解的醫學難題,由於工作緣故,曾經和多位該領域專家有過交流,對於腫瘤的治療,意見基本一致即需要積極的醫學治療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但由於患者疾病階段不同,醫生觀念差異,治療方案略有差異!
最後祝願令尊一切如願!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一樣,進展速度也不一樣。具體分期前面有人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不重複。

多考慮後續治療的問題,胃癌雖然患者的痛苦比較大,但兇險程度不是最大的那幾種,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有效延長生存期。


癌症的發生及發展時間從來都難以發現具體的發病時間,病情遷延時間等。一好友的父親兩年前不幸罹患食管癌(晚期),當時醫生的說法是生存期大抵也就幾個月,但一直頑強活到了上個月末。


你問的問題無解。抓緊手術吧,不要再問這些不重要的問題。跟你說腫瘤的分期分級你能看懂嗎


但你可以關注國內胃癌手術比較權威的是哪幾家醫院,術後怎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營養均衡,怎麼降低化療反應等實際問題。祝好!


我的媽媽在2013年初有胃痛現象,先是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後來做胃鏡發現問題,接著活檢,胃癌,而且是浸潤性低分化腺癌,馬上準備手術,7月手術,到現在快4年了。最近吃什麼都肚子絞痛,也不能走很久,就在小區慢慢地走1公里左右就走不動,喝水下去都不舒服,要坐很久才能緩解。我發現一個問題,媽媽以前每天打很多屁,現在不怎麼放屁,可能這樣就造成腸子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兩次CT了(16年9月,17年2月),沒發現明顯轉移或其他腫瘤。但是媽媽就是不舒服,肚子痛,經常痛,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準備聽一個醫生朋友的,去做懸灸試試。看看能不能促進飲食,能吃一點,然後吃了也不會立刻肚子痛。


我母親最近也發現胃癌,不知道如何處理,目前僅簡單化療,不知道能維持多久,痛苦,求指導!


平均44個月吧。不記得是哪本書上看到的數據。
不同分化程度,進展快慢差異大,身邊有朋友兩年前查胃鏡沒問題,第三年出問題,而且一發現就已經是t4


推薦閱讀:

哪些食物吃了容易得胃癌?
哪些胃癌可以用腹腔鏡手術?
80%的胃癌早期都可以防治,胃癌是如何預防的?
胃癌在發病前會出現什麼癥狀?
年輕人為何會成胃癌高發群體?

TAG:癌症 | 胃癌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