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台灣、上海、ABC存在鄙視鏈嗎?
香港人
台灣人
新加坡人
上海人
美國的華裔這些人之間存在心理地位上的差異嗎?
之前看一些說法是香港人看不起大陸人,台灣人,但是唯獨在新加坡人面前抬不起頭
本人台灣人,長期往返兩岸。台巴子聽過,洋盤也聽過。
香港人看不起台灣人,上海人也看不起台灣人。
其實我是外省二代,父親原來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的祖產還在。
在台灣被罵滯台支那人,在大陸被罵台巴子,還是有點傷感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香港人也有很多種,
香港土著
英國移民
廣府移民
潮汕移民
上海移民
北佬移民
移民也要分建國前移民,還是改開前的偷渡客,還是改開後八九十年代的移民,還是千禧年以後的移民。
台灣人要分類
原住民
本省客家人
本省閩台人
外省人
滯台日本人
改開後的大陸移民
金馬地區的居民
當然也要區分台北天龍人和其他地區的台灣人
新加坡
中國移民
印度移民
馬來土著
歐美移民
移民也要分早期移民和近期的大陸移民
abc
東海岸的
西海岸的
德州的
新鄉的
LA的
舊金山的
其他大城市的
鄉下的balabala
在華人社區長大的
在白人社區長大的
在中國長大的
清末民國被賣到北美的豬仔後裔
建國前的富人移民後裔
建國前的窮人移民後裔
建國後的台灣香港移民
改開後的福建地區偷渡客
改開後的大陸其他地區偷渡客
改開後的技術移民
改開後的富人移民
改開後的生殖移民
改開後的中產階級移民
改開後的政治難民
政治取向白左的
政治取向右派的
政治取向通共的
上海人
市區的
鄉下的
上海土著
建國前的蘇州移民
建國前的寧波移民
建國前的吳語區移民
建國前的江北移民
建國前的其他地區移民
在外省上山下鄉的上海居民
改開後的吳語區移民
改開後的蘇北移民
改開後的安徽移民
改開後的北方移民
改開後的東北移民
改開後的南方移民
改開後的在滬外國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浙江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蘇南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蘇北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揚州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安徽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台灣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香港人
在滬工作定居的其他外地人
有沒有鄙視鏈,只看人的素質。素質低的人,總會鄙視他人,為自己的自卑感尋找自信心。有的時候,關心的鄙視鏈的人,主要是自卑感,有了自卑感說什麼都覺得你是在鄙視我的。
別說各地了,你去看看投行office裡面,有沒有因為蘋果手機產生鄙視的?你再去富士康看看,有沒有因為蘋果手機產生鄙視的?
香港人的鄙視鏈從上往下
CBC(港裔加拿大人)
加拿大,新加坡,英國
日本,美國,歐盟,澳洲
上海,台北,澳門
其他內澳台,泰國,越南,南韓
印巴,印尼,菲律賓,俄國,烏克蘭
台山以下文位元組選自《我們香港那些年》
在香港 我們叫內地人「大陸佬」、「同胞」(其實大家真的是同胞,但香港人互相之間不會這樣親昵地稱呼對方)、「北佬」(對我們來說,嶺南以北就全都是北方人)、「撈松」(其實是「老兄」,但用帶有粵語口音的普通話讀出,就變成「撈松」的音)。嘴巴再毒一點的,就叫「表叔」,以泛稱那些在內地等待香港人接濟的遠房親戚。
近來,網路上還流行了一個稱呼,叫「強國人」,形容那些趾高氣揚、財大氣粗、自以為中國是強國、不尊重當地文化的中國人。也有其他用於內地特定人群的貶稱。比如從內地跨境來港犯案的團伙,香港人管他們叫「省港旗兵」(源於一部1984年的電影《省港旗兵》,講的是來自廣州的匪幫在香港搶劫的故事)、「大圈仔」;而從內地來港從事賣淫的,就被稱為「北姑」——粵菜中有一道菜叫「北菇滑雞」,人們點這道菜時,總會惹來旁人賊笑。
在香港,我們管白人老外叫「鬼佬」,黑人叫「黑鬼」,南亞人叫「阿差」、「阿星」,菲律賓人叫「賓妹」,而日本人叫「嘎仔」、「蘿蔔頭」。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香港人上鄙視天 下鄙視地 中間鄙視空氣
這幾個群體其實錯綜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體上基本能按照中國南方的四大民系分成,廣府,閩南(包括潮汕),客家,江浙。若以歷史上開化和發達程度相較逼格,當然還是江浙最高,廣府次之,閩南和客家最低。與其按政治主體來分還不如按照民系來分更合適。
我代表大城市鐵嶺鄙視樓上各位
我覺得香港人還挺喜歡台灣人的,他們自己也很願意去台灣旅行,還有一些香港人會選擇去台灣定居,畢竟灣灣的房價比香港低太多了。
新加坡華人接觸的少
ABC似乎很容易給人一種很有優越感的樣子,其實在我看來他們更多是圈子不同,玩不到一起,加上老是說英語,就容易讓我這種英語渣感覺到自卑。
至於我自己嘛,作為一個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當然是鄙視所有妄圖破壞祖國統一的分子啦!這幾個地方人的區別 香港新加坡是英語國家和地區,所以華人會說英文和中文,在還沒有完全西化的中國社會和企業里有著獨特的地位。
台灣人和上海人or北京人都是華語區國家(有人認為台灣人的母語是英語嗎,哈哈哈哈)所以在企業中並不佔優勢,英文是後天學的。
ABC就是有英文熟練如母語的華人。
補充說明:上海人歧視台灣人 因為台巴子這個除青蛙以外對台灣人最侮辱的辭彙 就是上海人發明的 巴子在吳語里就是形容沒有見識的鄉下人 上海人賞賜給了台灣人 現在好像全中國人民都會隨口一句台巴子 不過巴子是吳語的辭彙。
鄙視個球,這年頭世界各地底層相互不爽,各國富豪們抱團賺錢
你看你們都不帶北京玩。
澳門應該在鄙視鏈底端,連提名的機會都不給
我媽,上海人第一,其他都是外地人
我只是不喜歡我媽這樣小市民傾向,按照地域來劃分人是沒有必要的
(2017 6 月)
香港與台灣人的關系其實很密切,超乎想像,近期也很多港人移居台灣,今天的港人有比較超越早期華人對物質繁華的過於迷戀,開始認同台灣對人文環境教育等理念的重視。 新加坡香港經濟類型相似,早期有競爭關系,現在可能是中國崛起了,不爭了,兩地華人關系還可以,不冷不熱,不過港台人很少來新定居旅遊,倒是中國的非常多,近期是不是也有下降了。
Fig.1 香港中環,皇姤大道
台灣與新加坡呢 一 離得遠,台灣人很不了解新加坡,對新加坡印象主要來自當地有限的媒體報導,台灣媒體關心的主要是中國大陸,對日本也比其他華人較熟悉,倒是新加坡人對港台知道比較多,這當然也是與港台媒體業,娛樂業發達有關。上海人我沒接觸過,很希望以後可以多接觸了解,前題是不要鄙視我 。ABC 華人對華人世界認識不深,更不關心誰的英文好或者不好,就好像中國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日本人還是韓國人的中文比較好。
致於鄙視 (contempt) 排名,顯然用詞過當了,綜合所有回答,可以看出其更能反映的是大家心裡所崇拜的事與物,對繁華現代化的憧憬較局限於外在,對人文,環境,社會互信,關懷等之不知其與進步有何關系,對教育理念理解之過於簡單化 (over-simplification) 一 越英文的越好吧 一 大概是這樣,當然這裡不能代表全中國人的看法。上海人哪個國家沒去過?
上海大媽都會說自己第一 其他都是鄉烏頭
客觀分析下 我還是很喜歡上海的
可以說上海作為大陸最發達的城市沒有之一 既有紐約曼哈頓的繁華(陸家嘴) 又有歐洲風情的典雅(外灘、南京路、衡山路)也有中國古典特色(城隍廟、南翔古鎮、朱家角、松江、楓涇)亦有如寶鋼、金山石化等一批老牌重工業支撐
當然更有中國改革開放的助力:第一個自貿區、最大的貿易港口、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內地機場貨運量第一的浦東機場、外資企業銀行的集中落戶等
還有網上最近熱炒的我國「新四大發明」:高鐵(亞洲最大之一虹橋樞紐)、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包括applepay的普及)、網購(江浙滬包郵自不用多說)及共享單車(mobike、ofo、hellobike、bluegogo等均將上海作為主基地之一)
這麼說好像全世界上海第一的感覺?! 可惜老上海本地人確實是這麼想的 坐擁上KW的幾套老房子 每年隨意出國游 小孩都送到國外讀書 至少我身邊比比皆是吧
所以比較香港台北日本什麼的還請不要帶上魔都 魔都自認為第一謝謝!地域這種怎麼能忘了我大荷蘭省!
鄭告各位噴友,
噴我荷蘭者,有井無蓋。
上海人哪敢鄙視一等洋人和三等港澳台
ABC>新加坡>香港>上海>台灣
窮人之間互相鄙視,富人之間聯手賺大錢,更有民族報復的
香港人沒把新加坡放眼裡,也沒看不起台灣人。部分人看不起大陸的。香港 台灣人都有點鄙視新加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毅吧 2016 年 1 月 20 日「出征」Facebook?
※為什麼香港人台灣人感激英國日本殖民統治,而韓國人印度人仇恨日本英國殖民統治?
※台灣人為什麼喜歡吃檳榔?
※什麼是「強國人」?
※如何評價新黨青年委員侯漢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