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因何滅亡?


由於國內資料的缺失以及國外一般資料涉及的不多,加上某個電影的渲染,所以斯巴達軍隊的戰鬥力在通俗界成了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被不斷的無限抬高,這種無敵印象其實是並不符合歷史的。雖然斯巴達前期確實非常的強悍,但到了後期尤其是底比斯、馬其頓和羅馬崛起之後,就並沒有多少過人之處了。以下是我印象中斯巴達後期的若干交戰的紀錄,歡迎高人補充。

1.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Leuctra戰役中,底比斯名將埃帕米農達斯Epaminondas首創斜線陣攻擊斯巴達側翼,在正面的方陣決戰中擊敗了斯巴達軍隊,打破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個戰術一戰成為西方軍隊正面會戰的經典戰術,排隊槍斃時代多次被腓特烈大王效仿】。此戰後北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城邦紛紛投靠底比斯,使得斯巴達的希臘霸主地位喪失。

2.底比斯的強大使得雅典和斯巴達這對宿敵聯合起來對付底比斯,公元前362兩軍在曼丁尼亞Mantinea再度決戰,底比斯再勝,但是埃帕米農達斯戰死,兩邊都元氣大傷。從而為馬其頓入主希臘鋪平了道路。

3.馬其頓征服希臘後,底比斯和雅典被馬其頓佔領,斯巴達幸免於難。利用亞歷山大遠征亞洲的機會,斯巴達國王聯合其他希臘城邦興兵2萬反撲馬其頓。本來馬其頓因為亞歷山大遠征的費用已經是十室九空,萬分危急,但是正在千鈞一髮之際亞歷山大從波斯掠奪的財寶運到了希臘,安提帕特立刻用這筆錢招募傭兵,魔術般的一口氣變出4萬大軍,然後公元前331在梅格洛玻利斯Megalopolis再敗斯巴達。這一仗被證明是僱傭軍有時候是可靠的開端。

4.此後斯巴達由於階層矛盾深重,日漸衰落。272BC志在征服希臘的皮洛士打到斯巴達城下,斯巴達以重大代價將敵擊退。

5.國王克里昂米尼三世Cleomenes III決定以暴力手段,強行推進填平階層差距的改革。於是其它希臘城邦勾結馬其頓再打斯巴達。斯巴達與阿拉圖斯Aratus率領的亞該亞聯盟軍互有勝負,但公元前222在決定性的塞拉西亞Sellasia戰役大敗於馬其頓,克里昂米尼逃往埃及,大批附屬城市被割讓給馬其頓。

6.奈比斯Nabis國王最後一次試圖改革,結果再遭鄰居亞該亞聯盟攻擊,並且拉上了剛剛打敗馬其頓的羅馬。公元前195年,這次戰爭燒到了拉孔尼亞本土,Gythium一戰,斯巴達被羅馬名將提圖斯-昆克提烏斯-弗拉米尼烏斯T.Q.Flaminius(就是在辛諾塞伐利擊敗馬其頓那位)打敗,被迫求和,結果幾乎所有盟邦都被納入了亞該亞聯盟的影響範圍,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城。不久,奈比斯被害。

公元前146年,亞該亞聯盟也被羅馬打敗,斯巴達與之和整個希臘一起被羅馬吞併。

綜上所述,斯巴達只是一個城邦國家,也並不具備羅馬在吸收其它城邦方面的政治創舉,加上它的軍事壓迫,使得其餘希臘城邦只要可能就會試圖結束自己的從屬地位,甚至聯合起來剿殺它。此後的底比斯斜線陣、馬其頓方陣+步騎配合、羅馬軍團也超過了斯巴達的軍事技術和體系。所以斯巴達的軍事優勢一旦喪失,走向滅亡也就是遲早的事了。此外,古希臘城邦林立,很難從內部統一,也並不很適合大國崛起。


斯巴達民分三等,第一等斯巴達人,第二等邊民,第三等希洛人(也有翻譯成黑勞士)。

希洛人是被征服的奴隸階層且數量龐大又反抗性強,所以斯巴達人不得不維持嚴格的軍事制度,就如滿清維持八旗特權那般。

這種類似種姓制度的軍事體制註定腐化,就如同種姓制度的印度阿三被和平教吊打一樣,如果你固化了階級,同時只從最頂層的階級里招募兵源,那麼戰鬥力的衰落就是時間問題,這一點沒有人能改變。

一旦斯巴達發生地震,希洛人就趁機起義了,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好像是古典時代希臘規模最大的社會動亂。

好幾位答主都說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導致了斯巴達人的衰落,但我個人認為並非如此。

羅馬就是一個反例,羅馬同樣有貧富分化,平民為了爭取應得的權益上過幾次卡匹托爾山,然而羅馬還是統一了整個環地中海世界。

究其根本,是因為羅馬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固化自己的階級而是同化被征服者(比斯巴達人要好的多,雖然拉丁城邦的公民權也是靠戰爭爭取來的),而且能夠通過擴張來獲取更多資源來釋放內部的壓力。

所以,對於統治者來說,選擇通常有二:

一是對被統治者毫不讓步,堅決固化階級,然後把自己政權的力量消耗在內鬥之中,最後被來自外界的異類征服,如斯巴達,如滿清,如種姓制度的印度。

二是選擇與被統治者和解,大家和衷與共,卯足力氣從外界的異類手裡奪取資源和利益,這樣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就能一齊活下去了,如羅馬,如大航海時代的某些歐洲人。

總結一下,為什麼斯巴達滅亡?

因為斯巴達人依賴武力壓制被征服者,而且拒絕和解和讓步,所以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在了內耗之中,而它賴以為生的暴力遲早會腐化掉,所以最終被外來的異類所征服。


按照斯巴達的法律,參加會餐要AA制,如果哪個人吃完飯一掏兜發現付不起飯錢,OK,立即取消此人公民權。而按照當地習俗,女人是有財產繼承權的,出嫁時也要給非常豐盛的嫁妝,結果富人往往不肯把女兒嫁給窮人,只在富人間相互婚配,結果階層固化、兩極分化,窮人越來越付不起飯錢被開除出公民。同時,斯巴達為了鼓勵大家生孩子當兵,規定生3個兒子可以免除父親兵役,生4個那就什麼稅賦都可以全免了。結果大家都拚命生孩子,結果一繼承就共同貧窮。窮到付不起飯錢了,那就剝奪公民權。而當兵是公民特權,最後生的越多,當兵的反而就越少了,最後能參軍入伍的只剩下1000人。


我來抖機靈,哈哈哈
斯巴達是這樣滅亡的


最近在看古希臘歷史,斯巴達是其中最感興趣的一個部分。借回答這個問題,正好把書中涉及它的部分捋一捋。

斯巴達人位於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

斯巴達發展之初,與其它內陸部落一樣,征服周邊,擴張領土,緩解本身人口壓力。但是不同的是,斯巴達人將新征服土地上的居民,貶為「黑勞士」。就是類似於奴隸的一個階層,他們必須在土地上辛苦勞作,供奉斯巴達人的需要。(黑勞士與奴隸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屬於私人所有,隸屬於整個城邦。可與家人一起生活,也不會被販賣到很遠的地方)

由於黑勞士與斯巴達人的人數比例極為懸殊,斯巴達城邦內部的氛圍是極其緊張的,時刻面臨著黑勞士起義反抗的危險。黑勞士與斯巴達人數量懸殊,甚至一度達到7:1,繼續堅持這樣的制度體制,意味著強大統治壓力。斯巴達人沒有改變他們的制度,而是向另一個方向進化,那就是訓練和保持一隻強大的軍隊,來應對黑勞士時刻可能出現的反抗。

因此,斯巴達毫無疑問是最為尚武的城邦。在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在留克特拉平原擊敗斯巴達之前,斯巴達始終擁有最強大的重裝步兵,在陸地上所向披靡,是古希臘武力最強大的城邦,令其它城邦畏懼和尊敬。僅有雅典,憑藉最強大的海軍,可與它分庭抗立。

但是,斯巴達的制度模式也把他們的強大軍隊,限制在了他們的本土,極大地制約了進一步對外擴張的能力。他們甚至不敢把軍隊派到太遠的地方。後來與雅典為核心的提洛聯盟爭鋒相對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一開始是斯巴達人為了應付內部黑勞士起義而成立的。

斯巴達人的軍事體制,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執行的。斯巴達人的孩子出生之後,就被帶離父母身邊,由政府統一檢查(身體太弱的男孩甚至會被拋至棄嬰谷),男孩子在兒童、少年、青年各個時期,都是集體生活,然後接受不同層次的軍事訓練。必須說明的是,棄嬰的行為在過去並不罕見,但是將棄嬰變為一種制度行為的,斯巴達是卻是唯一。

由於軍事化管理,斯巴達男子到30歲之前都必須居住在軍營,夫妻即使結婚也無法共同生活。有記錄顯示,斯巴達男子結婚意願並不強烈,政府要想辦法鼓勵他們結婚生育。所以斯巴達人的人口自然生長率,是比較低的。

斯巴達人不與外邦人通婚,也不大量吸收非斯巴達人成為其公民,又有制度化的棄嬰行為和怪異的婚姻制度,後來因為戰爭、自然災害(書中多次提到某次大地震,死了許多斯巴達青年男子,進而導致黑勞士叛亂,叛亂者利用山區固守,斯巴達人圍攻十年不克,被迫同意他們離開)、經濟危機和移民出境(成為僱傭兵,參與波斯帝國內部王權之戰,失敗後返回希臘,有人以此經歷寫了《遠征記》一書),斯巴達城邦的後期人口趨勢是向下的。

前面提到,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斯巴達又被底比斯擊敗,結束了其希臘最強步兵的歷史。隨後三十年,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在菲利普二世的帶領下崛起,一步步征服了整個希臘。在這個過程中,雅典人還在自愈伯羅奔尼撒戰爭帶來的創傷,一直應對不力,斯巴達卻因為惦記著底比斯帶來的傷害,拒絕參加對抗馬其頓大軍的最終決戰。

在菲利普二世被刺殺後,亞歷山大結束馬其頓內部紛爭之初,曾傳來他的死訊。此時底比斯帶頭起義反抗,當亞歷山大出現後,雅典和斯巴達都退縮了,底比斯人拒絕投降,在被擊敗後,亞歷山大召集地區城邦,集體討論決定底比斯的命運。由於與周邊結怨太深,大家決定把底比斯城邦摧毀,居民殺掉或者為奴。

儘管隨後希臘再也沒有敢於反抗亞歷山大的城邦,但是斯巴達人仍然沒有參加亞歷山大領導的對波斯帝國的東征。

在亞歷山大東征期間,斯巴達人發動了反馬其頓的起義,但是被鎮壓了,當時亞歷山大在決戰戰場上擊敗波斯帝王的消息也傳回了希臘,於是希臘諸城邦對斯巴達人被鎮壓的情況,只能漠然置之。

後面還有一點,下次繼續。


主要是因為人口減少


1.優生思想,斯巴達是希臘城邦唯一將殺嬰行為制度化的
2.戰爭損失,士兵視投降為恥辱,導致大量不必要的死亡
3.婚姻制度,由於丈夫經常在外征戰,夫妻在一起的時間很短
4.殖民政策,斯巴達沒有殖民地,無法接納輸出的人口
5.排外政策,一般不接受移民
6.自然災害,公元前464年的大地震,造成大量死亡

結果:
斯巴達男性人口,公元前479年8000人減少到前330年的1000人 (亞里士多德)
前244年已不到700


斯巴達衰落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和生活腐化。早期的斯巴達人過著都是清教徒似的簡樸生活,吃飯在公共食堂,每人交納一份麵粉和乳酪,很少有肉類;發行的貨幣都是鐵錢,不便攜帶且只能在本國內使用;培養青年尚武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連少女也要鍛煉身體,以便成為合格的母親;社會平等,連國王打了勝仗回來也只能在公共食堂吃飯;另一證據是某個斯巴達國王在外住宿,看見柱子上雕刻的圖案,就問主人是否是樹上長出來的。


但是斯巴達的中後期就明顯感到了貧富分化。首先是在薩拉米斯海戰的前夜,雅典人提米斯托克利就賄賂了聯軍的斯巴達主將;還有斯巴達曾攻打世仇波斯在小亞細亞的領地,這次軍事行動本來極為成功,敵人根本不堪一擊,但由於波斯人賄賂了斯巴達國內的權貴,全軍都被召回,功敗垂成。

後期隨著底比斯崛起,斯巴達的霸權衰落,領地紛紛獨立,被奴役的希洛人重獲自由。斯巴達面臨內外交困,亞基斯四世想進行改革,平均土地和減免債務,可惜失敗後被處決了。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皮洛士大帝(希臘歷史上戰鬥力最近乎神的人)在陰謀襲擊斯巴達城時,城中的某個斯巴達人作為內應,就命僕人準備酒宴,預備偷襲成功後款待皮洛士(斯巴達沒有城牆)。從這件事也可看出:當時的斯巴達已與普通的希臘城邦無甚區別了。


斯巴達自己的地盤只有幾千平方公里,地處伯羅奔尼撒半島歐羅塔斯河流域的拉哥尼亞平原,放在中國東部撐死大概兩三個縣的地盤。

斯巴達城邦分為涇渭分明的三種人:

斯巴達人,大約有9000戶公民,組成平等者公社,擁有自己的份地由希洛人耕種,但無權轉讓出賣。城邦有兩個平等的國王。斯巴達人雖然非常地驍勇善戰,但是也只能維持這個規模,人數再多,從組織角度就無法保持平等了,而且也極為排斥外人加入。

皮里阿西人,在斯巴達人的周邊的幾十個市鎮,大約有3萬戶,納貢服役參軍當輔助兵。

希洛人,斯巴達人的奴隸,整個古典世界可以說是命運最悲慘的人群,為斯巴達人耕種他們的份地,經常也要服役,不管聽不聽話都會遭到鞭笞甚至殺戮。

所有的斯巴達男人最多也就拉出個1萬人過來(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根本不可靠),但是戰鬥力強悍。斯巴達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其他城邦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除了世仇阿哥斯,科林斯地峽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斯巴達的這種體制,決定了,他再能打,也只能夠龜縮在半島做地頭蛇。基本盤狹小,政體保守,一旦城邦或者聯盟規模擴大,那麼內部秩序就會崩潰,而小國寡民的城邦又經不起大風大浪。古典城邦大多如此,只有羅馬在這方面做得好,統一了地中海周圍的幾乎所有城邦,成為了大帝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和斯巴達總攤牌,雅典的糧食進口來源是黑海一帶,而斯巴達的糧食進口來源是西西里,所以,雅典會出兵遠征西西里而斯巴達艦隊會在海峽附近和雅典死磕。戰爭以雅典徹底失敗告終,但是斯巴達在戰爭中9000戶的平等者公社損失慘重,士兵死亡、家庭破產,寡頭崛起,過去稱雄的國內民眾基礎已經徹底喪失。

斯巴達方陣曾經在希臘稱雄一時,但是在底比斯戰爭中,被伊巴密濃達用新戰術打碎了陣型後兩度慘敗,伯羅奔尼撒同盟瓦解,斯巴達徹底沒落。

後來斯巴達也發生過幾次改革運動,希望恢復過去的城邦體制,甚至聯合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但是在周圍所有城邦的一致反對下失敗,被亞該亞同盟吞併,最後併入羅馬。


消滅其他城市後允許每人嚴格平分的土地多佔有,被腐化了


沒實力就是這樣的。


以前小的時候大家團結一致,趕走了波斯,結果地盤大了大家就只想撈好處以及和雅典撕逼了,最後就被屬於希臘鄉下的馬其頓人吞併了。


因為被自己希臘兄弟吊打了唄


與當時的雅典相比,斯巴達實行的是更保守更專制的奴隸制度,社會制度滿足不了發展、擴張的需要,統治區域內的奴隸反抗戰爭,與外部(如與雅典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使斯巴達的實力一直受到打擊,最終走向沒落。


放在成人區是因為底比斯?從而推出某些關係才是王道?不過軍隊里確實尚此風氣,不過中國現代軍隊里沒這事


推薦閱讀:

年羹堯的妹妹做了皇貴妃,最後什麼下場?
為什麼傳說中的女媧伏羲是人首蛇身?
在人類歷史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戰略重兵集團是哪個?
秦淮河邊曾發生過哪些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
趙武靈王如何稱霸天下?

TAG:歷史 | 世界歷史 | 希臘 | 古代戰爭 | 斯巴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