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有哪些黑科技?

看了今天的蘋果iPad和Mac的發布會,私感覺蘋果這個公司在科技界的強大無以復加,想求證蘋果有哪些比較厲害的技術,但是一般人卻不知道,且這個技術在行業里又是比較先進的


從我的經歷看,應當是iPhone一代吧。

作為當時iPhone的微不足道的競爭對手,那時我正是Windows Mobile(現在叫windows phone)的操作系統開發者之一,被碾壓成碎渣的體驗,和自己各種犯二,讓我一輩子記憶深刻。

2005年,Windows Mobile算是各種狂霸酷炫,智能機市場佔有率80%以上(但整體智能機市場只佔手機市場的10%?左右,主要是因為昂貴)。我2005年加入MS,成為高端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者之一,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內部是這樣描述這個產品的: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過程,估計再有個5~10年,智能手機會成為主流,而Microsoft,將把pc的輝煌帶向手機市場,WM將一統手機市場操作系統。我完全相信了這個故事。

2006~2007年,WM(Windows Mobile簡稱,後同)每個開發配2台pc,1個筆記本,2~3個智能手機,我很喜歡這種豪華的編程環境,也很享受和朋友分享WM使用,畢竟高冷......直到看到內部人轉發的一段視頻。

那是喬布斯的iphone發布會,我看完之後第一個感覺是:這怎麼可能?

....

是啊,這怎麼可能?在我周圍40平米內,所有世界已發售的新智能手機,都有樣機,不僅僅MS的盟友多普達,還有Nokia、Moto,甚至是歐洲一些小品牌的,我從未見過如此驚才絕艷的系統。同時,那些演示在我心中逐漸轉換為一個個軟體指令和硬體適配,我清楚的知道當前業界工業已知水平的極限,沒有哪一個組合,能夠產出一個系統良好完成那些操作,比如,拇指按屏幕keyboard輸入字元(WM必須用筆桿精確點擊)、兩隻手指放大照片、相機取景的時候的自然拉伸...實在是太多

這些細節技術點,WM也都能實現,但那效果絕對沒法讓正常人使用(後來有人證實了這一點)

那時我對喬布斯了解不多,我甚至覺得這人使了什麼其他輔助手段,在吹牛

但心地還是有個聲音:萬一這是真的呢?那手機美得我想撞牆...

部門也沉默了一小段時間,後來有這麼個故事出來:這個確實是個非常好看的殼(shell,手機上用戶交互部分),我們會升級我們的系統來應對這個挑戰。我又相信了這個故事,畢竟,說到做操作系統,MS還是經驗豐富的。

2007年9月還是10月iPhone 1代出售,我11月跑到西雅圖買了一個(嗯,蘋果手機對微軟員工打折,憑工牌就可以了,不知道這個傳統現在是否還有)。使用的一剎那,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手機,我的dream phone,以及...竟然不是出自我手的智能手機。獨自一人使用的時候,我竟有種想哭出來的感覺,技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完全超越我認知,讓我清晰的感受到那種技術斷層的存在

具體效果我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畢竟這些操作現在都是普遍的了,要做對比還要拉出智能手機上古時代的功能。後面的大故事我也不想贅述,蘋果憑一己之力將世界拽入無線互聯網時代,想獻出膝蓋的人太多,不差我這一個,我繼續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這次部門內部沉默了很久,我們又聽到了個故事:MS的長項,在於企業解決方案,在於手機與商業的完美結合(主要是office那些),當然,我們也會立刻重構我們的UI,等等。部門老大的感染力非常強,我兜里揣著iphone,竟然又一次被說服了!


再幹了兩年,我們各種重構,那時候Windows Phone才算有個雛形,後來有關心的人可能知道,大概是2011年才發布。2009年WM中國團隊被裁了,我去了我現在的公司。

剛離職的時候,有同事跟我聊他們正在籌備創業,與手機相關的,問我願不願意聊聊。我當時對手機行業心態極度複雜,加上家裡有些狀況,對這些完全失去興趣。如果當時知道是雷布斯在操作,可能會有所不同,畢竟是老鄉,一直有關注他。後來見到他為了小米各種出鏡,也是覺得挺有意思,他以前在媒體表現的風格不是這樣,能為手機做到這一步很難得。

再後來就與手機行業無關了。

==============
感謝大家能夠耐心讀完這段歷程,我從一個當年從業者的身份,帶大家跟隨我體驗一下,為什麼我會認為iphone 1代是黑科技:
1. 技術完全超出當時最強者不止一個大的檔位
2. 使用體驗前所未有的美好
3. 對同行的強勢碾壓(4年後MS才開始勉強跟著)
4. 只有立刻開始拙劣的模仿才有機會(Android)
5. 當然,還可以加上我這顆分量微薄的受傷的心,從此成為偽果粉

又過了這麼多年,總結一下自己當年犯的二吧,算是點私貨,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1. 既然是dream(phone),就該傾其所有。比如,即便我不想從MS跑Apple去,也該拿出大部分存款買蘋果股票。沒錯,2007年買完iphone後我還看了一眼Apple股票(折算到現在已拆股後的價格大概不到$30一股),然後什麼沒幹 (此處感謝@高靳偉提醒的股價)
2. 反省自己的矛盾點。我一方面相信iphone是dream,另一方面竟然被明顯有矛盾的故事說服了。有時候我也懷疑是不是小時候被洗腦太厲害
3. 要勇敢。那麼多年的WM的工作沒有好的產出,我竟然有一段時間沉溺於負面情緒無法自拔,連接觸聊聊都不想參加。正面氣質什麼的已經爛大街了,關鍵還在於是否能勇敢的正視並做調整。

2011年喬布斯傳出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本真心誠意想要閱讀的傳記。我翻的很快,就想找到那個答案。現在還記得,iPhone的準備,喬布斯在發售5年前就開始了。

那就是2002年,輸得不冤枉。對手感受的黑科技,對自己則是孕育和必然。


必須是這個男人

單槍匹馬搞定Apple I II兩個讓蘋果股票上市的機型。
注意,是軟硬體開發全包,除了電源部分他不太熟是找別人做的。

還不夠黑?好吧,設計出來還得造是不是。哥們單槍匹馬一個電烙鐵,幾個螺絲刀就把電腦拼出來了。注意是從頭到尾一個一個集成電路焊上去,自己設計製造pcb,不是你今天去電腦城買板卡拼起來。

到今天也沒第二個這樣的人了吧

這是實實在在的黑了吧?911以後不進精神病院就是進監獄了

Woz 從兒童時代就開始有系統的實驗各種鬧劇。在矽谷 Homestead 高中的時候,他列印過公文式的卡片,上面錯誤的教室更換表可以毀掉整個早上的課堂。他造了一個假炸彈,有著不詳的滴答聲,結果造成整個學校學生的撤離,輔導員推薦他去參加精神病治療

一年快過去了,看來爭論不斷,而且每個人關注的點都不同。
有些人說不就是diy了一台電腦么,xx人當時也在做,我們小作坊現在隨時都能焊出來
然並卵
請你站在當時woz的條件下去做,而且千萬別無視了是軟體和硬體兩個部分全部"一個人"搞出來!
你現在能徒手焊出一台蘋果I不代表你能碼出os,當時的人也一樣
現在的碼農一天碼的代碼量可能有10個apple I當時的那麼多,可是你按當年的存儲空間精簡一下看看,你能保證穩定運行不出bug?

ps:微軟賴以發家的ms-dos倒是清清楚楚的從別人手上買來的。矽谷海盜[Pirates.of.Silicon.Valley] 視頻


冒著風險好不容易挖來的絕版猛料,大家點的贊都是給原作者的。


那麼多人說了那麼多,還是沒人願意承認軟體的價值。

當然日本的SONY也是這麼認為的。

出類拔萃的軟體就是一種無比的黑科技。

IT產品不是奢侈品,也不是機械錶。


我想提一下ipod classic 3 ,今年7月份放暑假時把ipc3落宿舍了沒帶回家,兩個月後開學回來,找出來心想應該是沒電了,就算這貨有電也要給重新開機一下。沒想到的是隨便按了一下按鍵屏幕居然噌得一下就亮了,停在兩個月前中斷的歌曲界面上。電量也是兩個月前的狀態,iPad放兩個月一般會耗盡電池了,這個ipod還是早期08年喬幫主在世的設計,能做到如此的節能和貼心的使用體驗,瞬間就對蘋果的技術跪了!


看了下這問題是兩年前的問題了,回答也基本上是15年之前的。有很多在當時認為是黑科技的東西,在現在很多都變得很普通;當然也有一些東西,一直有人在模仿但是從沒有被超越過。

時間到了2016的尾聲,在這兩年里還有哪些被認為是黑科技或者剛出現的黑科技呢?

1、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
蘋果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一項專利申請,這項名為「包含靜電透鏡的電容式指紋感測器」(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or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lens )的專利是一種新型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蘋果提交了詳細的專利描述文檔,簡言之,它無需一個單獨的指紋識別按鍵,可以將指紋識別感測器嵌入屏幕。

2、電子設備防護外殼
蘋果的專利:「電子設備防護外殼」,專利顯示內置在 iPhone 里的感測器可以檢測到設備的下跌。例如當下跌發生時,系統便會觸發 iPhone 內的減震器(或緩衝器),從而彈出機身 4 角內置的彈簧減震器,來吸收墜地的衝擊力。這種減震器有可能使用泡沫、塑料、橡膠或者其它材料製成。
專利文件還顯示這個減震器還能提高設備的防水性能,當設備跌落到水中的時候,減震器可以讓設備漂浮在水面。

3、針對未授權用戶身份的生物追蹤

8月25日,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開的信息,蘋果公司申請了一項名為「針對未授權用戶身份的生物追蹤」(Biometric Capture for Unauthorized User Identification)的專利:這項技術主要用於「在特定觸發條件下追蹤未授權用戶的生物信息,並對其進行存儲」。生物信息包括指紋、圖像、錄音和錄像,且設備能夠同時存儲多個未授權用戶的信息。


記錄下來的數據可以離線保存,也可以保存到雲端供用戶查看。對於離線存儲在設備內的數據,專利書寫到,遠程伺服器將在必要時候調取設備內數據以供分析。對於雲端數據,用戶可以選擇定期自動清理以節約存儲克難攻堅,也可以手動清理,比如自己親友使用手機時,就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數據記錄。

4、基於體積描記法(plethysmography)的用戶識別系統

據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公開的數據顯示,Apple專利名為「基於體積描記法的用戶識別系統」(Us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lethysmography),而採用的方法則是透過脈搏血氧計(pulse oximeter)從而去識別用戶血管特徵,情況就類似iPhone及iPad上所採用的Touch ID,都需要與預先記錄低的數據進行比對,不過分別就只是由指紋變成脈搏血氧而已。至於脈搏血氧計的運作原理,其實是系統首先會向皮膚髮出兩條光,當光線穿過血液及身體其他部分,有部份光線將會反射回來,接著當感應器收集到這些反射光,即能計算出血液量及脈搏等數據。

5、3D 空中手勢控制

蘋果提交的第9002099號美國專利申請,這項專利涉及到基於機器習得的人手和手指姿態推算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光學3D繪圖系統可以通過專業化的習得演算法更精確地識別用戶的手勢。

3D繪圖硬體可以利用蘋果獲得的這項專利技術辨別出攥緊的拳頭和和平標誌,哪怕用戶的手被其他物體遮住也不會影響辨別。在空中手勢控制這樣的應用案例中,提高精確性就意味著能夠實現更細微的姿態處理,從而建立龐大的控制方案庫。

待更)


蘋果自行研發的CPU核心(A6-A8晶元的CPU部分)是標準的黑科技。


先說一下A8 1.4G的CPU的性能水平:

SPECint 2000單線程整數性能測試集,1550分(第三方媒體測試結果);

Geekbench 3.2 單線程分數,1630;多線程分數,2930;

Geekbench多線程整數分數,3260;浮點分數,3120;內存分數,1860.


作為對比:

Cortex A57 1.7G核心的SPECint 2000分數,1250分(ARM官方公布);

Tegra4 2.2G(A15核心x4)的Geekbench單線程分數,1120;多線程,3600;

Tegra4 2.2G的Geekbench多線程整數分數,4400;浮點分數,3900;內存分數,1400.


看得頭暈沒關係,以上數據得出的結論就是A8雙核心在1.4G頻率下的性能大約相當於1.8G的四核心Cortex A15晶元,或1.6G的Cortex A57四核晶元。也就是相同頻率下每個A8的CPU核心的性能大約兩倍於ARM公司目前最強的A57核心。


拿PC領域來舉例就很明白以上結果意味著什麼了:Intel的i7 4770晶元每個核心在同頻率下的性能大約兩倍於對手AMD的FX晶元的核心。或者說,A8在智能設備領域的地位就相當於PC平台的Core i7,而A8的對手們就相當於AMD FX。只是因為蘋果有意限制了A8的功耗,所以沒有拿出四核心或者高頻率的A8——否則ip6的跑分對一系列對手就是徹底的碾壓了。


當然有人會覺得A8功耗也很高,性能強不奇怪,所以看下烤機測試的情況:

在烤機(類似PC上的Prime95)測試中,半小時下來ip6plus的晶元頻率穩定在1.1G,也就是原始頻率的80%。作為對比,使用Intel Atom Z3770(主頻2.4G,4核心,Geekbench多核心分數約3000)的10寸平板在類似的烤機測試中很快就降頻到原頻率的60%;用高性能大屏安卓機的朋友可以自己試試自己的機器的降頻情況,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結論,A8的滿載功耗要比對手們低很多。

所以業界看到了蘋果拿出來單核心性能碾壓一切對手,多核心性能還比一眾四核心的對手相差不大,然後功耗還比對手低不少的強大晶元。可以說,蘋果的CPU研發水平在智能設備領域已經是最強,且比對手們領先至少一年半時間。


當然,上面只是說了蘋果的CPU有多強。而之所以稱之為「黑科技」,還是因為蘋果相關研發部門和計劃的神秘。


待續。


牛逼在於把所有會被認為為黑科技的東西做成消費級別產品的佼佼者。


為何現在蘋果如此之diao?
1.做出無數第一。
2.做出無數世界之最。
3.在其他公司不敢想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創造力,在所有公司做夠了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想像力,在所有地方把細節打磨到最順手

首先,要清楚,黑科技意味著某段時間內產品的某項參數或者某項配置獨一無二或者大幅領先全世界各種對手。

下面我正式開啟蘋果的黑科技歷史。相對於索尼石破天驚的——但是常被質量和做工拖累——「哥的產品就是這麼亮瞎眼」的高逼格設計來說(我是誇索尼...),蘋果的產品體現的不僅是科技,更多的是喬布斯式的設計風格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分割線---------------------------------------------------------------


1.Apple II

讀過喬布斯傳的會知道,當年Apple I代從開始組裝到銷售,喬布斯真的是把自己的的營銷手段發揮的淋漓盡致,但總體來說,畢竟蘋果公司剛創立,當年幫主發動了全家在車庫裡面進行類似於現在富X康的工作,才搞定了組裝...人艱不拆。

Apple II,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才是蘋果的第一次輝煌第一次採用彩色屏幕顯示的個人用電腦。第一次用彩色、塑料做外殼的電腦。PS:那個年代塑料並非廉價產品,至少加工難度和原料獲取都比金屬難。

作為對比,1981年(足足晚了4年)的IBM-PC:

單色屏幕,鍵盤需要外置

高下立判。4年後的IBM依然沒用彩屏。大幅領先
有人會反對,說IBM-PC硬體先進,沒錯,都晚了4年了,硬體成本必然降低,但是還沒彩屏?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機器就是一個古董,但是我們現在給了它什麼定義呢?第一台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並非現在狹義的相對於Mac的稱呼)。
想想現在隨處可見的電腦,這個定義意味著什麼我不需要多言。

這款機器有多劃時代呢?我放兩個數字:
(1)Apple II和其改進型從1977年發布,直到1990年才停產。可以想一下,現在你手裡有哪個產品僅靠更新升級就能撐13年,還是一個公司的主要業績?
(2)Apple II的仿製和逆向工程(shan zhai)產品有190多種。

2.Apple Lisa/Macintosh

上圖為Lisa,下圖為Macintosh。

不了解蘋果歷史的人可能不知道Lisa,相對來說,Macintosh這個名字就響亮的多了。之所以把它們兩個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的相似度很高,Lisa產品線被砍掉後,Macintosh取代其成為了蘋果的下一個核心產品

當然,我只說Lisa的兩個屬性:第一台圖形界面的電腦,第一台使用(發明)滑鼠的電腦。如果你不理解用了圖形界面和滑鼠之後到底有多麼巨大的差異的話,大概就是我在用Windows,而你在用DOS。

IBM再來躺一槍吧:1984年的IBM-PC XT。

諸位仔細看看界面,Lisa有滑鼠指針和窗口,而IBM-PC就是類DOS界面;同時,外觀方面,一體機和分拆成兩塊的機器...不做評價。


這是兩個時代操作系統的理念和外觀設計,大幅領先對手

PS:蘋果從Lisa開始,種下了一顆種子(請勿腦補小蘋果),而三十五年後,種子長成了大樹,樹的兩個分支,一個叫Mac OS X,一個叫iOS

當然,Lisa項目最後失敗了,原因是這貨當時賣9935美刀,沒錯,是美刀,按近35年左右的通脹率計算,放到現在大概是21000美刀...能買10台Retina MBP。

前面說了,Macintosh成為了核心產品,原因其實很簡單:便宜,但是和Lisa差不多,同樣擁有圖形界面和滑鼠,差的是硬體配置。但在當時圖形界面和滑鼠逼格和實用性都爆棚的情況下,一般人都會選擇內存和機身存儲都小一點但是價格僅為Lisa五分之一的Macintosh,大家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下,13寸低配MBA和定製高配的逼格加成是差不多的,用起來也差不到價格差距那麼大,除非不差錢,估計還是選低配的多。

3.Newton

左邊是Apple Newton,右邊是iPhone一代。
有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newton不算是成功的產品,至少在蘋果各種亮瞎氪金狗眼(業績)的產品線裡面,newton簡直是慘不忍睹。
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的歷史地位。世界上第一台PDA。

PDA是個什麼概念?舉個例子,世界上所有物流公司,倉儲公司,零售場所...等等,凡是涉及到需要識別條碼的地方,掃碼用的那個玩意兒就是PDA的一種。公交車售票員手持的小型公交卡刷卡器,也是PDA的一種。刷卡消費時候刷卡的POS機,也是PDA的一種...總之你能想到的各種手持計算設備,無論它到底是礦井用的,還是吃飯用的,都是PDA的各種衍生和專業化改進後的版本。

這玩意兒是蘋果發明的。前無古人的發明,不是玩PC還有IBM和HP陪著,獨此一家。大幅領先全世界(因為這就是蘋果的發明)

4.Powerbook 100

圖是Powerbook 140,其實外觀和100區別不大,這種有年頭的東西,找個圖也是挺費勁的...

沒什麼亮點,是吧?和現在本子基本一個樣子,是吧?
那來看看下面的。

東芝T1100。

IBM PC convertible 5140。

這次看出區別了吧。蘋果設計了現在所有筆記本電腦的原型:第一次將鍵盤靠近屏幕底部以空出腕托的位置第一次使用(發明)軌跡球,並且內置在了電腦的腕托中間。

設計的典範大幅領先東芝和IBM的設計理念。機器終歸是給人用的,蘋果之前,用筆記本時候手腕放哪?這恐怕還真是個問題。

PS:PB100是1991年的產品,其他兩個均早了5年左右,所以大家不要在乎外觀的其他方面。僅為了展示鍵盤區的設計。

5.Powerbook 500

同樣,網圖,這其實已經是500系列後期的產品了。

也同樣,蘋果又玩了一個延續至今的創作:第一次使用(發明)觸摸板。MacBook上行雲流水般的觸摸板,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同樣,現在本子上隨處可見的觸摸板,就是蘋果發明的那塊。

與此同時,Compaq,Toshiba等公司還在用Apple在1991年發明的軌跡球。滑鼠技術和體驗方面,大幅領先對手。

6.iMac G3

這台電腦太過於經典,不必多提。
注意,這是1998年的電腦,世界第一台一體機
與此同時,其他品牌電腦...

何止是大幅領先,簡直是兩個世界

7.蘋果開始做MP3了:iPod
大部分人熟知的蘋果黑科技史秀工業設計史馬上就要開始了。

首先是第一代iPod,標誌性的轉盤設計。容量5GB/10GB
與之對比,大部分快閃記憶體式的mp3容量為64MB/128MB
容量大幅領先對手幾十倍操作體驗大幅領先對手

iPod Classic
2007年,80GB/120GB/160GB容量30小時續航,放到今天,有幾個能超越的?
容量和續航綜合考慮,大幅領先對手

iPod shuffle
最新一代,重12.5g,續航15小時
相對其他掛飾幾乎沒有重量,同時15小時續航,遠遠超過其他的所有產品。

... ...

iPod系列實在太過於經典,我沒必要多解釋,蘋果的作風,也不是一兩個參數能解釋得了的。

8.蘋果開始做手機了:iPhone

這...你要我怎麼說?
iPhone之前,手機是這樣的:

甚至還有這樣的:

和這樣的:

iPhone出現了,於是所有的手機都變成了這樣的:

總結起來,就是這樣的:

iPhone前 iPhone後

喪心病狂。。。

9.蘋果又開始做電腦了:MacBook Air

請忽略ZOL的水印...

最薄處4mm,最厚處17mm,重1.08kg。鋁合金Unibody一體成型,即一塊完整的鋁切削而成,非鑄造。

同時,2014年款的MBA13,續航已經高達12小時。

裝包里時候是這樣的:

此處應該有掌聲。大家可以回頭看看MBA發布會。

PPPPPPPPPPPPPS:
鑒於眾多大神對於MBA這段不滿,我回頭看了一下,也發現此段明顯不夠嚴謹,畢竟對比的不是同樣定位的產品。這段主要是想說明蘋果在本子的設計方面的優勢,並非刻意貶低Y470或者抬高蘋果。因此我刪掉了與Y470的對比,僅僅把MBA的部分逆天的參數擺上。

10.蘋果要玩新玩意了:iPad
拿最新的產品來對比一下。
谷歌剛發布的nexus9是這個參數:

iPad Air 2是這個參數:

我們忽略所有iOS系統帶來的加成和安卓平板上各種沒適配的APP削弱,僅對比部分外觀參數。

根據我的經驗,所有安卓平板的續航都要在理論值上砍四分之一,別問我為什麼,它就是這樣,我也不知道。至於iPad,最高紀錄是拿著iPad4看了8個小時電影,還有23%的電

等等,iPad air 2比nexus9薄了將近2mm..

蘋果泥垢了,你是怎麼做到的?
-----------------------------------------------------分割線------------------------------------------------------------------

寫在最後:

長篇大論排版,強行開啟裝X模式三個小時,終於寫完了。

寫下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明蘋果多麼多麼牛逼,蘋果的對手們(IBM,Google,Microsoft等)多麼弱逼。它們既然能和蘋果較量,說明它們是同一個級別的,我還沒有資格評論任何一個世界級互聯網和IT公司的經營戰略和水平。
蘋果做出過很NB的東西,當然,在老喬被開除的一段時間裡,也出過不少傻X的產品,甚至在老喬在的時候,也有很多失敗的產品。作為一個果粉,我之所以寫這麼多,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特別是那些iPhone4之後才知道蘋果的人,蘋果不是賣手機就能賣到世界第一的市值的,也不是iPhone6賣的不好蘋果就會瞬間倒閉的。
當然,蘋果更不是NB到無解,它也有差點倒閉的時候,還是老對手微軟給了3億美刀救命。它的產品也不是世界最頂級,索尼大法,IBM,NOKIA等等我們熟悉的無數品牌都有其優勢的科技和產品,遠超蘋果的更是繁多。

只希望所有人在看到這些之後,能給這個改變了我們周圍世界的公司,這個和IBM、微軟共同走過了40年的公司一些應有的敬意,畢竟,蘋果確實親手推動了歷史。

(作者知識有限,若有錯誤敬請指正)


觸控板.


很多人說這個不算黑科技,很多設備都用過這種工藝,我不是狡辯,更不想引戰,只是想排除一些有弱點的說法
1、magic trackpad發布時間是2010年
2、magic trackpad是鋁製外殼

———————————————————————
以下正文:
看回答裡面大多是從蘋果產品開發的角度上說的,我從設計角度上說一個,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到過。
以下部分圖片引用自威鋒論壇

Mac上面的支持多點觸控、手勢控制的觸摸板:Magic trackpad。沒錯就是下面這貨

大家知道,蘋果的無線外設都是用藍牙連接的,多數使用藍牙協議的外設都會有個狀態指示燈,這貨也不例外,就在下圖這個位置。

下面這個是指示燈亮起時的樣子

下面是指示燈關閉時的樣子

如果大家手裡有或者仔細對比上面的圖就會發現,如果指示燈不亮的話從外邊根本看不出來那裡有個指示燈。
從工業設計上講,一般要在設備上放指示燈,無論是哪種燈,都是要在外殼上開口、鑽洞的。(羅永浩就是不滿意手機前面板的眾多洞洞才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光線距離感測器塞到了聽筒的開洞裡面,少開了一個洞)
那麼蘋果是怎樣讓外殼一體不破壞美感的前提下讓燈光透過外殼的呢?之前聽zealer說過,蘋果是用激光將外殼打出非常微小、大量且密集的洞,讓光從一個個細小的洞中透過外殼,照射到外面。而這些洞都是肉眼難以察覺的。(感謝評論區@李子漁@春風化雷的修正)

(原視頻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DM1MzU1Ng==.html?firsttime=463x 7分15秒)
也就是說,這個指示燈只有在亮起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而熄滅的時候又根本不會因為那裡有個黑洞而破壞整體美觀。
在設計產品的整個過程中要經歷無數的取捨,其中自有美觀和功能的取捨,然而當蘋果面臨這個抉擇的時候,他拍案而起,我兩個都要!
這個也算黑科技?是的。我並不是說蘋果這項利用密集孔洞使外殼透光的技術有多麼「黑」,成本有多麼高,技術有多麼複雜,我是想說蘋果能在這樣一個行業內普遍的做法、行業內已經放棄治療、行業內已經約定俗成的小地方上斤斤計較,這相當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這個小點基本上沒有用戶能夠察覺,更不會有人去刨根問底探討其內部的原理,這個設計註定不會讓一個普通用戶覺得有什麼不同,更不會讓用戶感到驚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個不起眼的「黑設計」,讓用戶在潛意識層面感覺到蘋果產品設計感之強、體驗之好。
你問一個普通用戶「你覺得蘋果的設計感強不強?」多數人會給予肯定的回答,當你追問「從哪裡可以見得?」多數人可能連一點也說不出來,也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吧。


webkit吧。

時至今日,提到微軟,前端界仍然會想起一度被IE支配的恐懼。沒有蘋果,webcore仍然會是一個好東西,但流行的圈子可能僅限於unix和linux。

可以這麼說,從蘋果開始採用webcore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今天瀏覽器的標準,移動端自然不必說,百分之百,桌面端也已經是統治地位, 這個裡程碑不亞於2007年蘋果發布iPhone,如果沒有蘋果,瀏覽器仍然會被微軟的邪惡勢力統治。憑藉webkit,一舉摧毀了微軟的IE和令人深惡痛絕的flash,而此時的蘋果,剛剛從差點破產的頹勢中走出來,就極具預見性的採用了這個潛力無限的排版引擎。

2008年,谷歌追隨webkit的腳步開發出chrome,則是為IE墳墓添上最後幾塊磚。可以這麼說,埋葬IE的坑是蘋果挖的,谷歌負責埋的。

勇士變成惡龍,那是後話,蘋果和谷歌在webkit開源上貌合神離,谷歌不滿蘋果收緊開源政策,fork出blink,而蘋果繼續維護webkit2,不過這兩者繼承的都是khtml的衣缽,沒有造成瀏覽器標準的分裂。

今天我們看到精美的網頁,流暢複雜的動畫,這些大都歸功蘋果當年的決定,在微軟一手遮天的時候,蘋果和另一家公司firefox義無返顧的扛起了瀏覽器革命的大旗,在IE6的膜拜聲中艱難行走。

蘋果公司的偉大,不是因為那富可敵國的市值,正是這些微小的、讓世界更美好的事,在最落魄的時候,蘋果自我調侃我們和MS相加等於100%,此時蘋果份額停留在個位小數,決定採用webcore意味著用1%的瀏覽器標準對抗99%的瀏覽器標準,在旁人看來無異於以卵擊石。

聰明的蘋果也是兩頭下注,和MS達成了一項PY交易,蘋果為MS開發Safari瀏覽器,MS為MAC開發IE瀏覽器。


llvm clang,編譯器。我覺得是Apple的一大貢獻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不知道算不算黑科技,第一次看到把我嚇到了!


液體金屬技術——蘋果取得了液體金屬技術的獨家使用權,到現在為止只做了一根把SIM卡槽捅開來的針。

此科技真是黑到家了……


Continuity
細思恐極
這次秋季發布會才展示了蘋果的野心和遠見!
不得不佩服蘋果,感覺蘋果會完成大一統啊。

本人表達能力太差, @Haroel Ho 的評論很好的表達了我的觀點,引用如下:

很多人看蘋果發布會看的都是參數(也不僅僅是蘋果了),跟屌絲唯GDP論一個調調,殊不知蘋果背後的未來布局和後智能設備戰略,ios8 + osx 10.10,不深入研究appstore的生態系統和iDevices的基本能力,你完全無法想像蘋果未來能在這個領域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蘋果是要把自己在PC領域失去的一代徹徹底底的贏回來。


當今蘋果只知道用其所知的全世界最優秀且可靠的硬體打造全世界最高用戶體驗的產品
至於黑科技看看老喬歸來後砍掉的一堆項目吧
蘋果有能力 但黑科技這種缺乏市場與實用價值的淫巧 不是蘋果所求
好的技術 要麼整個公司買下 要麼用幾千萬的出貨量逼你供貨 沒必要自己開發


我覺得ipad的續航時間本身就是黑科技了。


好像沒人回答這一點哦今天不經意間發現的,Apple music 裡面的MV截圖是無法顯示的 接下來的圖片全是黑屏 當時在看U2的with or without 本想說主唱好帥 截圖 沒想到去看相冊, 全是黑屏....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豎屏也是不可以的呢…… 這種保密措施簡直大寫的 神細節


Mac Pro

====
統一回復一下評論里的 Why:
1. 它真的黑,黑出亮。
2. 在天朝,購買它所繳納的消費稅可以買一台超級本
3. 只為成就無限創舉,蘋果唯一黑的神主頁: Apple - Mac Pro
4. 有誰,敢於做出這個造型的可提供生產力的電腦主機?索尼大法黨都汗顏
5. 這家能夠操作供應鏈的公司,想要什麼樣的顯卡、什麼樣的內存、什麼樣的SSD都能信手拈來;這夠黑吧?


推薦閱讀:

光刻機的未來是什麼?
豐田有哪些黑科技?
有哪些已停產或非常冷門的索尼「黑科技」產品?
如何看待索尼移動警告用戶不要將其防水手機浸入水中?
為什麼說土星五號是歪門邪道,推力如此強勁還送人上了幾次月球,最後默默無名了呢?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專利 | 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