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周瑜的死为何如此蹊跷?
三国演义中,周公子被诸葛三气而死,看笑话一样的看完,可信度极低。
三国志中记载周瑜又并非心胸狭隘的人,但是瑜从江陵准备启程,突然暴病马丘。很是突然。似乎又有隐情。
周瑜这个帅小伙高富帅怎么死的,有无依据,推论,可以考量呢?求大神们给帮忙。
或者你们如何如何评价,孙策两大遗臣“张昭”和“周瑜”
已是2017.时间过的有点长了,感谢大家的回答,那么有人给我讲讲张昭么?
所谓的“金疮迸裂”就是伤口感染。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的年代,创伤造成感染是大概率事件,能熬过感染存活的才是少数。以至于在李斯特发明手术消毒技术之前、甚至外科学与西方医学尚未合流的年代,西方医学界只能普遍以“感染是创伤愈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美好的”的观点来自我安慰。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破伤风下,众生平等。”
(本答案被知乎日报收录)
答案中有高能图片!心理承受能力不佳者请绕道!
如果题主说的是演义中的“ 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用医学知识就能很好解释了。
周瑜受伤是在演义第五十一回中了曹操留给曹仁的伏兵之计:“周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马。” ,后来两次都是被诸葛亮气得箭疮开裂。这种兵器所伤的创伤属于传统医学所谓的“金疮”,互动百科是这样说的:
金疮指刀箭等外伤,冷兵器时代常见,和现在的创伤没什么区别,只是古代外科技术差,一般不缝合,所以剧烈运动等会引起创口开裂,如果不是引起大出血的话,是不会要命的,小说中只是为渲染情节而作,不会真实的。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外科技术差,一般不缝合”的解释是完全错的,缝合技术在古代医家早有应用, 如《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救之不死,医者以桑皮缝合其创。”
那么,为什么周瑜在中箭一年多以后还会“死于迸裂的箭疮”呢?这就得从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创伤处理步骤说起。
图1.人体组织的分层
人体组织从浅入深可以分为表皮、真皮、 皮下脂肪、浅筋膜、肌肉及骨骼等各层,对于未深及脏器的创伤,处理基本上是三个步骤:止血、清创和缝合,其中止血应该是第一时间通过结扎或压迫血管完成的,要不然就等不到清创和缝合了。
清创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清创过程中要清除异物、失活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而古代战争中经常用毒药甚至粪便涂抹兵器、箭头,更增加了受伤后清创的难度。
缝合步骤比较关键,如果是清洁伤口,可以在清创后即时缝合(一期缝合),如果伤口污染较严重,应当延迟缝合时间,深的伤口还应该放置引流条。另外,还要选择是全层缝合还是分层缝合。
图2. 分层缝合的切口
回到问题,从周瑜的症状上来看,很可能是污染创伤未彻底进行清创就草草缝合了,也没有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之后伤口深部发生感染后形成死腔,渗出液、坏死组织积聚在死腔内,内部张力不断升高,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产生剧烈疼痛。同时致病菌扩散到全身造成败血症,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这基本等于接到死刑判决书了。随着感染进一步恶化,伤口周围组织坏死范围加大,组织无法承受缝线的拉力,在活动稍微剧烈时伤口就裂开了,就是所谓的“箭疮迸裂”。
图3. 背部伤口深部感染
历史上周瑜受伤到去世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这么长时间里伤口一直处于感染状态,就算身体再好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像我们的重症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患者,一般都要在医院里住上几个月,就算捡回一条命也要掉几十斤肉,这还是在现代医学抗感染和营养支持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不过,由于周瑜没有典型的肌肉痉挛表现(死前还能正常说话、写信),死于破伤风菌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
综上所述,周瑜的死因是中箭后伤口未彻底清创,发生感染后又无法得到抗生素治疗,最终发展成全身性败血症,而箭创迸裂只是伤口局部感染的表现。所以同志们,受伤以后不进行正确处理是会要命的啊。
(本文首发于我的企鹅号“胡远东医学科普”)
只是猜想:题主问这个问题,想要的莫非是下述的答案?
是的,周瑜死的非常蹊跷。表面上看是病死的,但是综合孙权、鲁肃、刘备乃至于周瑜自己在这一期间内的反常表现,周瑜的死远远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
先说说后赤壁之战的三家关系,赤壁之战毫无疑问是周瑜人生的顶点,羽扇纶巾,曹操的大军灰飞烟灭,并且在和曹军进行了艰难的拉锯之后,周瑜又成功的夺取了南郡。在『江表传』中有记载: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从地图上看,南郡属于荆州在长江中游,而孙权所在的柴桑在下游。这一个上下游的差距,是孙权的命门。要知道后来晋灭吴,正是从蜀国顺流而下,势不可挡;而在东晋的时候,就经常出现荆州和扬州争权,而往往是荆州占上风,比如桓温,就几乎取代了晋朝。所以荆州这个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说是荆扬互制,但是现实中吃亏的往往是下游的扬州。在晋书中就有记载:
『晋书·殷浩传』: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
扬州刺史殷浩正是桓温的政敌,后来果然斗不过桓温,被桓温抓住北伐失败的由头废为庶人,而自己独掌大权。这其中虽然有殷浩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但是上下游的优劣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孙权来说,荆州一定要由自己完全信得过,或者说依赖于自己的人来管理。但是这个人肯定不是周瑜——周瑜树大根深,是和孙策一起开拓江东基业的元老,本人不依赖于孙权授予的官职,就在吴军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所以如果真的让周瑜养成了气候,孙权不免会有尾大不掉之苦。但是彼时周瑜正处在威望的顶点,实在不好下手。万一弄成鱼死网破之局,就便宜了曹操。孙权三思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制衡的妙策:一曰鲁肃,二曰刘备。
先说鲁肃,三国志里曾经记载着鲁肃对周瑜『指囷相赠』的美谈,但是仔细想想就知道站不住脚,周瑜带着一堆大头兵来找鲁肃借粮食,名为借,其实鲁肃如果不给的话,恐怕眨眼之间,就是灭门之祸!幸得鲁肃有急智,不但化险为夷,还搭上了周瑜这一条线,但是心理不可能不对周瑜没有想法,鲁肃是什么人,陈寿有评论:
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一点都不是老好人形象,而孙权这个时候又急于寻找代理人来制衡周瑜,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且看三国志鲁肃传里面两个人的精彩表演: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孙权和鲁肃唱双簧,利用了刘备在大胜之后急于扩张自己势力的心理,生生的把周瑜口里的荆州夺出来,借给了刘备。传中写“惟”肃劝权借之,显然反对的人不言而喻——正是周瑜!而刘备正苦于没有地盘扩展,也甘当做孙权和鲁肃马前卒,作为对抗周瑜的筹码。江表传中还有精彩的一段:
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是赤裸裸的挑拨啊!刘备对孙权指出周瑜不久为人臣,这就差直接说周瑜有自立之心了。
于是内有鲁肃,外有刘备,周瑜的日子就很艰难了,自己打下来的荆州自己不能守,反而要交给外人,周瑜的应对策略是——伐蜀,同样是在鲁肃传里,周瑜对孙权说: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就是要和孙瑜一起取蜀,然后留孙瑜守蜀,自己和孙权守襄阳。在这个计划中,是没有刘备的。周瑜给孙权画了一张『划江而治』的大饼,事实上一旦取蜀成功,留下的是孙瑜,还是周瑜,恐怕就不是孙权说了算了。并且『三国志.周瑜传』里,周瑜还提到了要收关羽张飞为麾下的想法: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孙权自然也不傻,现在的周瑜已经很难对付了,再让他收了关羽张飞,那东吴是姓周还是姓孙就真的不好说了。于是孙权一方面拒绝了软禁刘备,让周瑜统领关张的主意,另一方面又虚与委蛇,答应了周瑜伐蜀。周瑜大喜,于是:
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
但是刘备早做好了准备:
《献帝春秋》: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
坚决的挡住了周瑜西进的道路,更可恶的是,孙权釜底抽薪:
《献帝春秋》: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直接召还了孙瑜,原来说好的一起攻蜀呢?周瑜取蜀的军队变成了一支孤军,前有刘备,后有孙权,向前进攻自然是死路一条,向后,自己的荆州已经被刘备所有,而取蜀计划的失败,也让自己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回去之后难免要让孙权奚落,到最后混成一个带罪之身,连带着家族受累。
周瑜至此,又哪里还不明白自己是被孙权、鲁肃和刘备耍了,导致骑虎难下。思前想后,只有自己一死,才能上消刘备之敌意,下除孙权之疑心,然后又不会挡了鲁肃晋升的道路。要知道这个都督的位置,鲁肃可是志在必得的。于是周瑜给孙权上表,记录在《江表传》: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先回顾了自己光荣的过去,然后表了一下忠心,表示自己真的没有其他的心思,接着推荐鲁肃代替自己来安抚鲁肃;最后反击了一下刘备。末尾的时候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中蕴含了多少心酸,又哪是这一封信可以道尽的?生病不奇怪,病死也不奇怪,但是恰恰死在这么关键的节点上,非说是自然病死的,那未免也太巧合了。
周瑜的死,对刘备是消除了和自己争蜀的危机,对孙权是消除了萧墙之患,对曹操更是消除了大敌。所以一个周瑜殒身,曹刘孙三家喜笑颜开。所以周瑜之死,确实有蹊跷,很可能是自己仰药而卒,对外虚报病故,而孙权和鲁肃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会装糊涂,而陈寿作为蜀人,自然只能按照吴方的记录为准,写成病卒了。
--------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如果没有看到一半就留言批判的话^_^ 那我现在开始反转了:
上面这个答案,可以看作是『带着镣铐跳舞』的历史架空文,用很多貌似严肃的引用最终推出『周瑜自尽』这个结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技巧:
1. 多用类比:东晋的内政和外交形式,已经和东汉末年孙刘曹之间的关系有太多的不同,用东晋来类比孙权和周瑜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具有很多说服力。但是写阴谋论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这些,要大胆类比,前到商周,后到明清,上下五千年史料汗牛充栋,总是能找到合乎自己心意的例子的;
2. 倒找史料:写上面的内容的时候,我是先写好了整个阴谋论的框架,然后把我能想到的史料一点一点的堆上去。凡是符合我的想法的就引用,不符合的隐去;比如鲁肃,我是不会引后面两句『家富于财,性好施与。』的,坐实了鲁肃的好施,怎么来渲染鲁肃和周瑜的矛盾来源呢?
3. 脑补心理:一个历史人物做了一件事情,心理活动可能是A,也可能是B,一般来说我们应该事实说话,不应该加入过多的个人判断。但是写阴谋论的要点在于,要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这个人必然想法是A,那个人的想法必然是B,必要的时候,可以说陈寿的想法和用词必然是有非常重要的微言大义,然后把其中的大义(也就是自己的私货)讲述一下。
我写这个答案的主要目的,就是秀一下这三个在很多通俗的历史读物里都有用到上述『技巧』,所以哪些陈述是可信的,哪些陈述是有问题的,我们的决定权是很重要的。我们本身也要判断,明白这意思把?^_^
这个。。。
是因为现代武侠小说和武混子嘴太长,所以导致了一个观点:我国有金创药,所以古代刀剑伤根本都是小事。三国有华佗,公瑾得病必不至死。
这都是扯淡啊!你看看建安中后期莫名其妙的死了多少壮年名人,建安五子里面那仨,那可是绝对的上层人物,物质生活和享受的医疗水平那都是一流的,你要不服,曹冲,曹植,那可是一流了吧?不也死了?
孙权他哥孙策,让人射了一箭,当场被抢救回来,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死了。。。郭嘉怎么死的?出征乌桓路上病死了。。。张郃,直到膝盖中了一箭之前都是活蹦乱跳的,膝盖中了一箭,死了。。。马超,222年得了病,同年就死了。。。刘备,出征兵败跑路半路病死了。。。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了。。。曹丕,鲁肃,吕蒙,张辽,甘宁,都是病死的。。。尤其是甘宁,是特么拉稀拉死的(痢疾)。
所以,中了一箭的周瑜,死了太正常了啊!不死才是少数啊!真以为那个年代可以刮骨疗毒,可以劈开头骨取出来头风啊?顺便说一句,目前中药金创药里面,云南白药算是效果非常好的。然而云南白药不过百余年历史,两千年前的医药水平,竟然评论里还有大言不惭中箭不可能死的,我也是没辙啊!为什么突然?你不知道那时医疗水平差?你可知道那时瘟疫盛行,曹魏还一度抛弃了襄阳。赤壁之战时曹军就发生了瘟疫,合肥之战又发生了瘟疫。后来曹仁的死都大有可能跟疾病有关,史书并不提及。建安七子有五人死于瘟疫,按各位阴谋论的逻辑,一定是曹丕迫害他们咯?荆州本就在东汉末饱受瘟疫煎熬,刘表一直不跟曹操决战可能也是这个顾虑,注意,刘表虽然年事已高,但明确记载他是病死的。
曹植《说疫气》:“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也许你们对瘟疫的概念很不理解,那么我用另一个称呼“伤寒”,也就是各种流行性感冒。那时可没有板蓝根。
周瑜操劳过度,箭伤在身,感染病毒而死再正常不过,可能当他中箭之后就注定活不久了。三国另一员名将张颌可非被诸葛亮乱箭射死,而是膝盖中箭而死。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膝盖中箭也会死?最多去做门卫,可当时细菌感染简直就是致命伤。
再查查223前后有多少名人病死?刘备、曹丕皆是在前线作战返回病死,这跟劳累是有关的。
周瑜受伤的时候江陵之战还正打得难解难分,曹仁趁他卧床不起发动攻击,周瑜“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本来就是重伤又因战事紧张无法静养,恢复得应该不会有多好。
受了重伤即使能够痊愈也必然导致体质下降,更何况还不知道是不是根本没有痊愈甚至伤情恶化,在当时瞬时万变的天下大势之下周瑜不可能找个清净地方好好休养,他一边要守住江陵一边要提防刘备,而且他提出的取蜀之策并非轻而易举,肯定要经过很多准备和筹划。箭伤的影响,再加上周瑜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他最光辉但也最忙碌的时刻,他的身体大大受损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周瑜最后病死的巴丘,是一个发生过瘟疫的地方,不久前曹操还因此在此地“烧船自退”。而且他是死在回京口见了孙权之后赶回江陵的路上,可能身边也没有太多的医生,巴丘也不是什么热闹繁华的地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好医生。当时虽有几个很厉害的名医,如华佗、张仲景、董奉之类,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相隔甚远,古代又交通不便,还等不及找到人周瑜就不行了。所以他的地位其实并不意味着他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
不用什么复杂的原因,可能只是一点小小的风寒,一次小小的感冒,就足以置当时的周瑜于死地了。人的生命可以很坚强但也可以非常脆弱。别说是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就是现代,青壮年因为肺炎心肌炎或者感染之类的病,抢救不及而死的也并不罕见。
无论是阴谋论还是“伤口感染、箭伤复发”之类,都不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可能,但是要说“一定”的话也太过牵强了。
其实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作为后人谁也不可能得到确切的结论。只是觉得他的死并不蹊跷。
从怪力乱神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所谓的“天命难违”吧。或许天下三分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这就注定了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是没有机会实现的。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这是三国志中周瑜的死亡过程。
为什么说孙权杀了周瑜呢?他们是根据古代社会的权术争斗来说的,这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放眼几千年历史,这个存在我是肯定也理解的。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曾经有人说过,朝内无派,千奇百怪,朝外无朝,帝王思想。一切都在说明斗争的存在,但是事情还是具体说的,不能拿历史的大问题,去搞阴谋论,一切都是打击迫害。一切都是卸磨杀驴。论证一件事情,就算是伪证,起码在证据的相互关系上得是自洽的,像一本科幻小说,你可以幻想很多不存在的东西,但在你内部设想的环境里,哪些幻想要自洽,而我看到周瑜的死因,很多找出来的证据,自我矛盾,都是强行向孙权身上靠。具体是怎样的呢,现在说一下。
1他们说周瑜是个狡猾的人,在观看风向。证据是孙策征战中,周瑜跟了孙策,后来又回到了丹杨,去了袁术那里,观袁术不是成大事的人,才又回到孙策身边。
首先谈一下俩人的关系。周瑜和孙策的认识,是因为孙坚讨伐董卓,孙策搬家到了周瑜所在的城市。周瑜和孙策是同龄人,俩人认识后能玩到一块去,成了好朋友,周瑜还把家里的一套大房子给孙策住,升堂拜母,出入都在一起,关系非常铁。后来,孙策的老爹死了,他领了老爹的兵开始打仗。周瑜的叔叔是丹杨太守,周瑜去叔叔那里发展。孙策将要渡江作战,写信给周瑜,周瑜带兵接应孙策。孙策非常高兴的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起切稳了。然后一起作战,所向披靡,打遍江东无敌手,助孙策得了小霸王的威名。此时孙策已经有了几万大军,然后三国志中的描写,用的是因谓瑜曰,也就是孙策有了几万大军,因为这个对周瑜说,我依靠这些兵力取得吴会,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吧。
这是二人关系的一个背景,分析一下是这样的:周瑜和孙策交情好,成为好兄弟,后来各自发展事业去了,一个类似于创业,一个给人打工。后来孙策渡江作战,创业进入生存的关键时候,要开发市场。刚好周瑜就在江东,就写信给周瑜,谈了要开发江东市场这件事,言语中一定有想让周瑜帮忙的意思。这么好的兄弟,从一开始大房子就让孙策住,这忙一定要帮,然后带兵接应孙策,开始了一系列征战。看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需要点出来,周瑜不是孙策的部下,是好兄弟,此时是周瑜在帮助好兄弟开发市场。后来孙策市场做的不错,手下业务员已经有几万人。因为周瑜不是他的部下,所以才会说,我凭借这些业务员去开发吴会和农村市场就已经够了。总不能一直麻烦好兄弟吧,而且二人是好兄弟,在个人志气上,你总不能留兄弟给你打工吧,虽然孙策很想周瑜留下,这是一种兄弟间隐秘的心情。所以论证里的周瑜跟了孙策,是不对的,根本不是从属关系何来跟了孙策呢?其实还有一个不明显的反驳点,同时期的将领,程普,韩当,黄盖等都是有职务的,多为别部司马,领的是孙家的兵。周瑜带兵迎接孙策前,是在叔叔那里干活,带的兵自然是叔叔的,在孙策这里也没见有职务的记载,所以此时的周瑜根本不是孙策的部下。
周瑜带兵回到丹杨,过了一段时间,袁术派别人接替了周瑜叔叔的职务,然后周瑜叔叔一起去了寿春。袁术想让周瑜做他的将领,周瑜观看袁术,觉得他最终也成不了大事,不想跟着他干,所以请求去做居巢长,借这个理由再回江东,袁术答应了。周瑜因为是跟着叔叔干,所以名义上是袁术的人,不要忘了孙策也是袁术手下的人,孙策渡江作战占据江东,也是跟袁术说我去帮你占地盘,袁术才答应的,后来做大罢了。从这里看,周瑜哪里是回到丹杨,跟了袁术呢。周瑜本来就在丹杨,又回到丹杨,有什么错误吗?大家要知道一点,那时候的吴越之地是私兵制,兵是将领个人的,带兵回去找叔叔不是更应该吗?
周瑜到居巢,此时的周瑜也在想出路吧,叔叔被贬,我该何去何从呢,袁术不靠谱,回江东,回家吗?周瑜一定都想过把。三国志记载,周瑜到居巢后,随即从居巢还吴,孙策亲自去迎接他。这说明,周瑜跟孙策说了要回吴地的事情,那个时代信息不灵通,要不是告诉他了,孙策怎么能去迎接他呢?信里一定也提到想去吴地发展的意思,估计不用很直接,兄弟间这点默契总是有的吧,然后就有了孙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两千人,骑五十匹。职务,兵马这两个将臣的标志,这时的周瑜才成了孙策的手下。孙策很高兴,看这个即与兵两千人的即字,即在此处的意思为马上的意思,就是马上给了周瑜两千兵马,可见这是多么的看重周瑜。
综上,对周瑜的第一个阴谋论,根本是不成立的。
接着讲关于周瑜的第二个阴谋论,是说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留在了吴地。说周瑜有逆反之心,要搞事情,赴丧就赴丧,带兵去干什么,还留在了吴地,他是要做权臣,做实际控制人。
我还是从事情的经过来说明当时的情况,展开一切背景再谈这个说法,一切就会明白了。
建安五年,孙策单骑出行,许贡的儿子和门客藏在江边,和孙策相遇,门客刺伤了孙策,伤的很重,不久就死了。先是孙策杀了许贡,这是被人报仇了。
此时的周瑜在巴丘,为什么在巴丘呢?上篇讲到周瑜跟了孙策,过了不久,孙策想拿下荆州,封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也就是今天的武汉地域),后来打了一些仗,讨伐江夏,拿下豫章,庐陵。黄祖是刘表的将领,当时在江夏驻守。周瑜是孙策封的江夏太守,说明是让他负责拿下荆州,但有名无实,因为此时并没有拿下江夏,所以在巴丘驻扎,准备和黄祖的战斗。有人会问,孙策为什么不召见周瑜呢?看历史要多看地图,从这幅三国时期的地图来看,巴丘到吴地有多远,一清二楚。孙策是被刺杀的,事出突然,怎么来得及,而且历史的记录不是那么详细的。周瑜知道孙策遇害,然后就有了带兵赴丧的举动?为什么有这个举动,要看当时的局势。
张昭传里说,天下鼎沸,群盗满山,乃身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天下乱的开了锅,到处都是山贼强盗,你的打起精神来,扶着孙权上了马,摆列兵马,出去示威。这是总的背景,天下很乱。
孙权传里说,深险之地很多都没有顺服,天下豪杰遍布在州郡,宾客旅人根据安全与危险决定离开的时候,没有君臣的牢固关系。这说明很多人都觉得要垮。江表传中记载,策死了以后,庐江太守李术不肯跟着孙权干了,而且收纳了很多背叛了孙家的人。
程普传记载,策死,与张昭辅佐孙权,周旋三郡,平讨不服。孙策死了以后他辅佐孙权,在三郡中当了救火队长,专治不服。这说明三郡不太平,很多人不服气。
董袭传记载,策死,孙权刚上位,太妃很忧虑,引见他,问江东能保住吗?
根据上面这些记载,无不说明,孙策死后,山雨欲来风满楼,人心浮动。周瑜正是为了稳定局势,所以才带兵赴丧。孙策死之前已经封了周瑜为中护军,孙策封这个中护军是有原因的,因为中护军这个职务,战时就是保护中军领导的,平时多是执掌禁军,不是亲信之人当不上这个职务,史书记载也是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张昭共同执掌众事。
孙策死的时候召见了张昭,那会不会写信给周瑜呢,孙策一定知道,天下本来就不平静,这一死,后事更难说,会不会嘱咐周瑜点什么呢?史书没有记载,在次不做假设。
综上,说周瑜带兵是为了个人权利,是说不通的。
这第三个阴谋论就是赤壁之战的后果,也就是孙权杀了周瑜的根本原因。
前几篇和今天的阴谋论合在一起,就是很多人臆想出来的孙权杀周瑜的前后经过。他们的意思,大概是以下这么个过程:先是周瑜一开始犹犹豫豫,在孙策手下,走了又来,没有十分的忠心。后来孙策一死,周瑜竟然带兵进京,图谋不轨,根据这个阴谋论的论点,引到孙权一定对周瑜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积累了怨气。后来曹操南征,周瑜打败曹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后根据成果比大,又阴谋出周瑜的势力进一步增强了,得出孙权更不放心的结论。后来周瑜提出要过荆州占据益州,根据周瑜的这个提议,阴谋出周瑜想带大军自立,怕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他了,又根据这个推断出孙权假装同意。然后周瑜回驻地的路上,把他给杀了。
现在说一下关于赤壁之战的阴谋论点。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刘表去世,曹操本来就想打刘表,这倒好,自己死了,刚好趁着荆州内部群龙无首一路杀过去。这是曹操的初步战略目标。
吴国呢,早在孙策没死之前,就谋划着占有荆州,封周瑜为江夏太守就是为了占有荆州,此间和黄祖打了几次仗。孙策是很明白的,要想有大作为必须拿下荆州,这个几乎也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事情。只要对天下还有野心,就必须拿下荆州,退一步讲,要想自保也得拿下荆州。荆州成了吴国的战略目标。
孙权当然也知道荆州的重要,而且除了向西,别的也搞不了什么事情。后甘宁投靠而来,甘宁原来是黄祖的部下,救过祖的命,但是祖一直没有重用他,所以投靠了孙权。甘宁对孙权说了一些想法,说荆州是长江上游,要早图之,不可耽误了,总之就是和吴国战略目标一样的话语。孙权开始又一次讨伐江夏,这次大胜,攻下了城池,还把黄祖杀了,下一步就是一步步占据荆州,但是刘表一死事情起了变化。
为什么说荆州如此重要呢?从地图上看,北伐最好的路线是占有荆州的南郡,以此做基地,北出当阳,占襄阳,再过南阳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什么关羽水淹七军,围困襄阳,吓得曹操要迁都了。这是从进攻来说,反过来,你的对手要想南下,这条路也是最好的路,还能利用水的顺势。历代南朝守不住荆州一线就完了,襄阳自古便是军事要地。这都说明荆州的重要性。
鲁肃刚见孙权的时候,拍孙权的马屁,说孙权可成帝王,其中说到帝王之业也是要拿下荆州。
现在好,自己没占据呢,曹操打来了,我们也危险了,那怎么办呢?很明显要么打,要么做臣子,没了荆州,要守吴地,基本上是没戏的。
周瑜本来就是负责此事的,讨伐江夏时也是前军都督,现在肯定要咨询周瑜。周瑜就说了一些话,这些话分析彼此之间的优劣情况,比较后得出了能打的判断,这些初中课本我们都学过。最后命周瑜程普带军出战,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和南郡之战的胜利,导致曹操统一天下彻底无望。
现在就要问一些问题了,综合我上面说的,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曹操不来也是要打的,更不用说曹操来了,生死存亡之际,难道说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帮你打赢了,接下来你会很难受,很担心,很忧虑?不要忘了这是战乱时期,哪个帝王会傻到这样的地步。杀功臣的例子是很多,但那也是太平以后呢。孙权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这么做。三国志中,孙权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没有公瑾,就没有我现在的王位,这还不是天下的王呢?难道留着打更多的地盘不好吗?要知道战时,投降的人接手就能用,更不用说自己人了,怎么会杀了呢?翻遍二十四史也没见这样的例子,随口那么说的都是不知道战乱时人才的重要性。这是三国刚拉开序幕的前奏,一切未见分晓,孙权傻吗。
就算是我们有上帝之眼,回放历史,发现确实是孙权杀了周瑜,那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什么证据吗?就靠一些感觉,阴谋出一个论点,通过一个站不住的伪论点,去得出另一个伪论点,最后一堆伪论点得出一个答案,即使是真的也无法让人信服的。
程普是个老资格的将军,数次侮辱周瑜,周瑜从来不和他计较。程普最终被他折服,发感慨告诉别人,和公瑾交往,如同喝好酒,不知道的就醉了,世人都知道周瑜是个谦让的人。就这样一个人,别人他都谦让,他会是表现出控制权利,威胁孙权吗?大战前夕,孙权的老娘对孙权说过,公瑾和你哥哥是兄弟,只比你哥哥小了一个月,我当他是我亲儿子,你要拿他当哥哥,这不就是要周瑜打好这一仗吗?
再说一下周瑜势力做大的问题,这个根本就是胡说。要说这个问题就要明白吴国的兵制,吴国的兵制是三国里最没有章法的,平时都是个人带自己的兵,没有明确的上下级,打仗的时候再集中起来做人事安排。赤壁之战集合的兵根本不是周瑜的,是很多将领暂时归他指挥,而且还和程普分了一半,何来势力做大呢?周瑜死后,鲁肃接管了他的兵马,是多少人呢?不是两万,不是一万,而只是四千人而已。靠这个你就说他不老实,还无赖孙权杀他,生子当如孙仲谋呀,孙权有这么眼瞎吗?又有人说到,周瑜打南郡胜了,孙权打合肥输了,孙权嫉妒,觉得没面子,所以杀了他,这更是无稽之谈,以为小孩子呢。
最后说一下周瑜之死这个终极问题。好,就当所有的一切都成立,孙权就要杀周瑜。那么问题来了,周瑜是在返回江陵的途中,在巴丘死的。按照古代的武器水平,你说你怎么杀死他,除了刺杀没别的可能,但是周瑜是病死的。不要拿现在的医疗水平说那时候的事情,恰巧得病死了,这很正常。你要栽赃别人,起码呈现出来的结果有这个可能,连这个可能都没有就瞎栽赃别人,说得通吗?
综上,就算是替周瑜打了个官司吧。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鲁肃这个人
赤壁胜利,鲁肃就回京了,周瑜继续打拿下南郡。这时候刘备竟然想借用荆州,鲁肃很赞同,并且说服了孙权。对于这件事,周瑜是希望扣留刘备的。没想到刘备潇洒走一回,去见了孙权,来了个几日游,还把荆州给借到了,厉害,大写的服,这不是鲁肃在从中作梗是不可能的。
从此鲁肃专门负责和荆州的刘备军队打交道,掌握了专有的重要联盟关系,这就像部门领导的高低在于你掌握什么业务一样。要是顺着周瑜打下去,那还我什么事情,岂不是又像以前一样,无所事事,侍奉孙权喝酒吗?不能,所以要另立路线图。鲁肃找孙权面试时拍马屁,说的取荆州图天下,成了空气。
后来周瑜一死鲁肃就占了周瑜的兵,亏周瑜临死还举荐鲁肃做都督,真实强烈的对比。吴国都是子领父兵的,竟然全收走了,这怎么说呢?同时期很多这样的事,父死,王让别人领其兵,所领之人多半会上书,推辞一下,让子领父兵。
后来孙权醒悟过来,要拿荆州,鲁肃没办法只能和关羽对峙。领导在上面看着,怎么也得义正言辞的谴责呀,但是他和关羽对阵,谴责刘备背信弃义,不肯换荆州的时候,他的手下突然站出来说,地盘本来就是有本事的拿走,哪里是说这本来是谁的地盘呢,鲁肃回过头来赶紧骂他。看这插曲,大家不觉得奇怪吗,这人是哪里来的,敢在两个大将面前突然说这话,这大概是鲁肃安排的,这不是菜市场,不是大马路上围观看热闹,你一句,我一句,这是两军对峙,竟然冒出这么一个人,是不是想通过他人的嘴演绎出一场戏给孙权看。后来果然和谈,划湘水为界,直到鲁肃死,都没和刘备挣过荆州,真是让人不解
听说这里有个高赞答案说了周瑜的死因。
周瑜的死因是中箭后伤口未彻底清创,发生感染后又无法得到抗生素治疗,最终发展成全身性败血症,而箭创迸裂只是伤口局部感染的表现。
挺刺激的,演义结合历史,一顿乱诌,搞得好像穿越过,像是周瑜的主治大夫一样。
周泰曾经被创数十,肤如刻画,20年后死了,真想知道周泰的死因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所谓的伤口感染,没有得到抗生素治疗而全身性败血症。
可能周泰的死过的有点久,不算这个原因了,凌统左右尽死,身亦被创,过了两年就死了,能不能客观一下凌统又是怎么死的?
好像我这种戾气很重的喷子是很不适合知乎这种高雅的精英社区的。真想学习一下知乎精神。说个题外话,关羽曾经刮骨疗毒活下来了,襄樊时又中额中箭,竟然活下来不说,还能持续维持后续战斗,打徐晃加撤退,还在荆州大山里躲了那么久。
所以说啊,人和人的身体素质差距真大。
阴谋论的回答
阴谋论来了!
周瑜假装被诸葛亮气死,骗诸葛亮去灵堂祭拜,打算在诸葛亮下跪后从棺材中暴起,让左右直接把诸葛亮拿下乱刀砍死算了,因为“既生瑜何生亮”嘛!
哪知诸葛亮来了之后,心情激荡的直扑棺材,用手往周瑜脸上一罩——嗯?怎么还有鼻息!赶紧的用力捂好,半身趴在周瑜身上大哭到浑身颤抖,并不停大叫:“~~都督啊!你怎么就去了啊!~~”
满堂都是他的悲嚎,盖过了一切动静。
一刻之后,诸葛亮终于收住了悲伤的情绪,看着周瑜静静的躺在那里。鲁肃等人也被深深的感动了。
以上都是段子啊,不是刻意诋毁历史人物,军师粉和都督粉莫要喷我。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下南郡,扶有荆州,是役“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 周瑜亲自执枪掠阵,被流矢射中右肋,伤得非常严重,退回营帐。曹仁听闻周瑜负伤,以为是个机会,于是率军出击,周瑜却附痛出现阵前,巡营而出,激励将士,曹军大败退出江陵。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旧伤复发,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他的绝笔中写出“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题主是想听野史阴谋论,为啥来这么多医学科普←_←
郭嘉: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开始梦游→_→周瑜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刚刚在赤壁放了把 火,又继续努力打下江陵这一荆州重镇,不过也不“小心”中了流矢,这里就不讨论古时,像这种身居高位的不是直接死于流矢之下,而是中了流矢若干月后挂了的情况。这时的周大都督接下来想干嘛,西进!想想从赤壁开始东吴的精兵悍将大多都在大都督手里,而且按着这趋势还没有想要还回来的意思,再来比较一下刘备有张松法正带路都打了三四年,这孙权是要心有多大,才能让他接着带兵(虽然有个孙瑜,但真的有用?)另外周,鲁,吕三个都死于疾病,要知道这三个可都是文武双全,特别是吕蒙出身军旅,身体素质有这么差,要知道同样是在东吴人家周泰一身伤,还照样活蹦乱跳的。
所以这三的死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孙权,孙仲谋是现代人穿越回去带有现代特殊细菌,不然那会,明明还拍着肩膀说我很看好你的样子,然后就挂了?
题主是不是想看这样的答案→_→额如果多点干货就很更好了~~
我小时候也怀疑过为什么周瑜打败曹操就死,吕蒙打败关羽就死,太蹊跷了,不知道是我太敏感还是真有阴谋论。。。。
何止周瑜,东吴四任大都督全都短命,所以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想想自己得了和周瑜一样的病,结果还没死,简直觉得自己好牛逼。
破伤风,导致败血症,属于细菌感染。我当年可是连续打了几天的先锋五号才救过来的右肋中箭,是完全有可能伤到肺的,如果只是胸壁的外伤,伤情完全不同,简单太多。只要扎到胸腔,就会导致血胸、气胸甚至血气胸,当时肯定不具备什么胸腔闭式引流,勉强能隔断胸腔与外界的交通,算当时保住命了。但随后的胸腔积液导致呼吸费力、呼吸困难,进一步还会发生胸腔感染。如果有肺上的支气管与积液相通,还会出现咯血。
所以,这和皮肤软组织伤、骨伤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来说,颅脑伤、胸腹部伤处理起来比四肢伤麻烦得多。
三国时期,医术不发达,受伤也好,得病也好,也没有抗生素,很容易就死了。那时候人们平均寿命三四十岁,七十岁古来稀,不是开玩笑的。
周瑜中了箭,伤口感染,死了太正常。
推薦閱讀:
※夷陵之戰,劉備兵敗,趙雲一到就嚇退了陸遜嗎?
※三國時期,呂布和張遼張郃是如何認識的?
※袁紹家族垮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三國許攸之死,許攸是怎樣的人?
※曹操有兩任妻子十四房小妾,為何對首任妻子感情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