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發說說的人是出於什麼考慮?


我想像有一天
當我滿頭白髮、牙齒掉光
我登上QQ,打開空間
翻看每一條說說,看遍每一條評論
回想那年那日,碰到的人,發生的事情,以及當時的心情
然後對跑過來的孫子說,瞧,當年你奶奶也這般得瑟


雖然我給現在的第一名點了贊同,但我還是要說一說例外情況的存在。

就我所見的情況而言,有的人就單純是把說說當日記本來用的,跟內心強不強大,自戀與否無關。

畢竟,有時一個心情或閃念,當時不記過後馬上就忘了,又或者也就不想寫下來了。


只是為了讓某一個特定的人看到


我在空間發說說,有時候是說給特定的人看的。但大部分原因是我想記錄我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狀態,記住我那一刻的心情感想,不為任何人,只為在將來的時候,我回想起那一刻,我還可以知道我那時的心情。或者想那個不曾參與我過去的人,會一條一條看我的說說,並說,我還沒有來到你身邊時候,看你過得多糟糕啊。
至於那些人點不點贊,評論不評論,who care?


SNS上癮患者在此QAQ
QQ空間,人人,微博,Facebook,Instagram,朋友圈,twitter,飯否,lofter,等等都用了個遍。

基本就倆字:閑的。

大學的時候人人正火,天天刷,天天發動態,熱衷於和朋友們一來二去扯淡,沉迷於訪問量,好友數量,評論數。感覺很受歡迎的樣子,天天掰著指頭數誰又來看我主頁了.

直到有一回期末,燃燒著要拿全A的學渣之魂,熬了一周夜刷論文準備考試,考試周過後再一打開這些SNS 恍如隔世。
於是知道了那種充實感是我想要的。


後來用上了朋友圈也忍不住一直髮狀態,都是一些自黑三分女屌的日常,直到有一天被喜歡的人怒評:你怎麼老發這種東西(怎麼這麼low)啊。
於是悲憤的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天天向上去了。狀態也基本上隔天刪,努力做個檔期很滿的社會人。

除了不夠忙,本身就是個愛分享求點贊的人啊哈哈愛誰誰,閑的時候上去求個關注,再發個照片,做個有節操的網騙。

於是我病慢慢好多了。理想狀態就是充實到從一切社交網路消失。

附上求贊狂魔的好心情來源一張=w=


不要以為不天天在空間發說說就很高大上,也不要以為天天在空間發說說就很低渣挫。


我爸為了加我微信一咬牙買了智能機,我姥姥為了看我照片學了半年用手機,我不每天多發兩條,我都覺得對不起二老。


我幾乎每天都發,你想知道我的心態嗎?其實就是話嘮這麼簡單。


記得那是2005年的某天,我激動的註冊了我人生的第一個QQ號碼,然後一直使用到現在。
記得那是2007年的某天,我激動的要到了那時候心目中女神的QQ號碼,一直在QQ空間寫文章,希望她能夠從中看出我想說的話。
記得那是2009年的某天,我激動的寫下來第一次遠行的列車的晚點,那時候說說還不是說說,那是心情的一種載體。
記得那時2011年的某天,我激動的發出第一張正式女朋友的照片,收到了多年沒有聯繫的朋友的戲罵的回復。
記得那時2012年的某天,我激動的看著未來的曙光越來越近,很興奮的寫下前進不止的說說。

後來我才發現,我這麼愛在QQ空間里寫這些短小的狀態,只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分享的人太少。
也或者說是太寂寞。
簡單的說是沒事幹。

P.S. 後來我覺得空間里已經沒有多少相知相識的人在活躍,就不再寫這些東西,更多的是看。


不用QQ很久,就拿微信打比方吧。

每天朋友圈發一至三條,或文字,或照片(非本人照片),或音樂。
基本隔天刪。

答主是一個代入感很強的神經病,經常一段10分鐘的路能走20分鐘。
因為總會在途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美麗的景色,可愛的人或動物。
於是會停下來欣賞,然後拍下來,發到朋友圈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種美好。

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看了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讀完一本好書,都忍不住發到朋友圈和大家一起探討。
(不用豆瓣的原因是,還是習慣於和熟人聊天分享。)

當然,偶爾也會覺得:今天怎麼那麼美啊,於是拍個照,修個圖,發個朋友圈,看到幾十條贊上百的評論,充分地滿足一下虛榮心。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
什麼心態?如前文所述,
第一,分享。
第二,溝通。
第三,虛榮心。

其實,很多時候,無非是想借著朋友圈的評論和大家聊聊天,刷刷存在感,讓分離許久的朋友們不要把我忘了。

其實,每天更新的朋友圈,無非是和所有默默關心你的家人和朋友說:我很好,我每天都很好。 大家請放心。

其實,有時的更新,無非是說一些想說的話,給那個希望能聽到的人。。


***解釋為何定期刪除及鎖定朋友圈***
第一:強迫症,受不了不整潔的感覺。
第二:發出來一天後,想看到的總會看到。不想看的放一年也不會去看。那還留著做什麼呢。
第三:不想讓新加的朋友們通過刷朋友圈來了解我。因為他們還沒有資格可以輕易走近。

總的來說,就是:傲嬌。
就這麼任性。
恩。


從小學接觸博客,到後來的QQ空間、校內網(人人網)、微博、朋友圈,幾乎都認真地「澆灌」過自己的心血和……青~春~~~大約就是狂熱-冷卻-離開-回歸的經歷。僅以微博和朋友圈來說好了(是的,對這兩樣事物態度的轉變加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答案~(≧▽≦)/~)。

年少輕狂時以一副要取眾家之長的姿態開了微博,於是有了這樣的微博:

如果用微博把一些零散時間(譬如此時排隊等候洗手間)充實起來有所得也不失為一個優化的信息擴充途徑,收回將微博與人人性質等同的評價,感謝有人性高效的分組查看功能。

以及這樣:

我想,微博、人人、空間等信息分享工具,迅速發展直至起到信息平台作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相應手機軟體的開發。如此,其軟體支持的系統種類數量、與PC版功能匹配程度、人性化界面設計應當成為推廣重點,尤其第一點,畢竟龐大的用戶群、及時更新的訊息才能支撐起一個有共享價值的信息平台。繼續複習。

恩……兩個月後,就變成了這樣:

最合適我的一句歌詞啊……「又矮又胖又找不到腰」,哈哈哈……

並由此踏入哈哈黨,一哈至今……╮(╯▽╰)╭
再後來,大概在我自認為已經心智成熟要破殼成為新一代優秀女青年的時候,隱隱約約感覺到了sns心理學三定理的存在(是噠,就是目前票數最多的辣個),於是我停止更新微博,關閉了空間博客人人網,頭像簽名等等都奔著當上CEO走向人生巔峰迎娶高富帥的目標(咦,有點不對)而一本正經萬年不變,向全世界宣告,這個人已經不再幼稚地沉迷於這些了!(腦補的畫面中,我全身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照~四~方,一百酷,一千酷!)

直到有一天……隔三差五接二連三收到好友的留言簡訊和電話,給我狠狠灌輸了一堆類似尋人啟事的話( ⊙ o ⊙ )……至此,內心的暖流汩汩而出,洗心革面重新做話嘮,全面開放SNS、IM並時常更新……但是粑粑麻麻蜀黍阿姨老師們統統被限制訪問甚至小號伺候……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原因,那麼,我怎麼反駁SNS心理學三定理

至於朋友圈,恩,分手那天才開始用的,287天前。出國半年離回國還有五個月時那段從十九歲末開始的感情說沒就沒了,兩天兩夜不吃不睡歇斯底里低聲下氣也改變不了那顆已經另有所屬的心。然後,我幹了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之一,因為實在無法集中注意力看論文而第二天一早還要在研討課上做長達四十分鐘的單人彙報,給我爸打了電話,國內早上六點半。我爸是我的神,只有他能讓我平靜下來,卻二十三年來第一次聽出他的慌亂。掛掉電話僅存的理智讓我充滿了愧疚感,於是我發了第一條朋友圈,宣布我分手,很冷靜的語氣,然後跟爸爸說,沒事,想通了,在準備PPT了。其實我只是需要安慰,極度需要安慰和傾訴,我知道這條朋友圈可以,而且爸媽看不到評論里的一切。的確,一百多個好友的話讓我覺得自己在異國他鄉沒有那麼孤單,每天都有三五好友來閑聊幾句卻並不提及分手的事,我知道,這些人希望我好起來,哪怕許久不聯絡。

接下來的日子,朋友圈裡我似乎走出了陰霾,每天記錄生活,像朵向日葵一樣積極地調整著自己——爸媽以為我活過來了,再也不提那段過去。我寫了一個月,然後第三十天瀟洒地說自己完全走出來啦。

實際上,那些日子我不能打電話,張口就會大顆掉眼淚。於是我保持一周只打一次電話的頻率,每天更新朋友圈,有時候一邊哭一邊寫著美好的文字。看著教材和論文冷不丁掉眼淚的次數已經記不清,心如亂麻也不能影響課題小組的進度,在體育館跳操練舞到大汗淋漓為了晚上可以累得睡著。那段自信心被摧毀為零的日子,我就是靠著那麼一點信念撐下來的——我要讓家人朋友看到積極的我,我要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積極,我一定不會垮了。

四個月前我突然通知家人好友換掉了一切聯繫方式,一千多條微博歸零,所有人才意識到平靜之下暗流涌動。是的,因為他搖擺不定的心,分手後的四個多月我依然纏繞其中,直到結局又狠狠甩我一巴掌。一段感情沒有人能全身而退,我相信你也有所惋惜,我依然對曾經的日子心存感激,只是做不到祝你們幸福。這場浩劫,以我的倉皇而逃告終,我寧可消失在你們的世界裡。(喂!跑題嘞!)

換了微信之後,朋友圈依然更新著,高頻率低營養,一到三天更新一次不等,在粑粑麻麻蜀黍阿姨老師朋友們的生活里歡快地刷著存在感~~(吖,前後文對照,你有木有發現我對他們都敞開大門啦!(^o^)/),超過三天沒動靜我爸比就要開啟好奇寶寶模式~~

那段偽裝向日葵的日子讓我發現,我遠比自己想像的重要,關心我的人遠比我想像的多,哪怕這幫傢伙從來都不吭聲連個贊都不點呢!╮(╯▽╰)╭
習慣了看朋友圈的日子讓我發現,那些不吭聲的傢伙要是偶爾吭個聲多好呀,因為我也惦記著你們呢,冒個泡泡讓我戳戳唄!如果實在沒有習慣發朋友圈,那麼,我也會縱容你們的「傲嬌」偶爾去騷擾你們噠!

生活依然很多壓力依然會有難過,越長大越辛苦是必然的,但如今我的朋友圈裡幾乎沒有任何負面情緒的表達,因為美好的東西總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更加有幸福感!至於如何發泄……我學會了新的方式……換!頭!像!揪頭髮備考心情抽風的時候我會頻繁換頭像,換完就覺得又是一個新的我,感覺自己萌萌噠……就讓我做一個安靜的女紙,如此低調地發泄著吧咩哈哈~(但我才不會像某位女紙一樣,一天一頭像地吸引著某位先生的注意力直到人家上鉤呢~做人要有底線嘛~)

曾經,我以為自己越來越強大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瑣碎的生活分享給別人,因而或有意或無意地迴避更新狀態;如今,我感恩自己依然有記錄美好的心情。在乎你的人不會厭煩你的雞毛蒜皮,不在乎你的人更不會在意你夠不夠成熟強大。

是否願意記錄,這只是個習慣而已。就像有人一句話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卻寫了這麼多!因為我就是想寫而已呀,說不定有人失眠刷不出內容剛好可以看呢(傲嬌臉,一千酷 ~(≧▽≦)/~)

附送一條朋友圈,蒸雞蛋做得好成功啊!你猜我發這條說說是出於神馬考慮?


我給了第一名贊同,並且再來說一下:

sns心理學三定理

第一定律:一個人的內心強大程度與他的微博、微信朋友圈、IM簽名更新頻率成反比。

第二定律:一個人的自戀程度與他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圖片發布頻率成正比。

第三定律:一個人的孤獨感與他刷新微博、微信的次數的平方成正比。


正經回答一下:

2004年Facebook誕生,2005年6月Qzone上線;
2006年,Twitter誕生,一年後騰訊獨立推出類Twitter的滔滔,是說說和騰訊微博的共同前身,比新浪微博早了不知多久。

如果按照社交網路的屬性來看,QQ群,微信群,QQ空間都是服務於個人的熟人聯絡的,和Facebook相似,這三者加起來的用戶數,也和Facebook的體量相差無幾。騰訊當之無愧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之一。在中國,那就沒有之一。

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修改QQ簽名,玩Qzone的習慣的人,到現在自然也會繼續玩下去。他們已經是網民當中的前輩了。我覺得我們沒什麼資格嘲笑他們。


我認識個人,從大學一開始,每一天更一條說說,大學第一天,大學第二天,。。現在一千多天了。我覺得人家很有毅力,很有情調。那個人有什麼心態我不知道,或許人家就是想記住每一天。
只是,這個問題從一拋出來,就帶著一種鄙視感。不如問問,看到一個人每天都發說說,你是什麼心態吧。


胡適說:「發表是最好的記憶。」


首先告訴樓主我覺得你這種高冷的姿態讓我很不爽。
其次我給你解答一下,我上網混的幾個地方,微博偶爾上只為看看某幾個人。知乎天天刷用來交流和學習。人人用來學習,搞笑,還有為我的辯論事業奮鬥。最後…………QQ空間用來作為我私人感情的表達處,心裡不開心有想說的,開心了想high一下,偶爾腦子逗了就發條「有沒有人要聽我唱小蘋果?」
原因很簡單,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空間上都是我現實中認識的好友以及暗戀的對象,我私人感情上有什麼想說的我不在那裡發我難道來知乎發嗎?


都是什麼心態,頗有攻擊性的提問,不知道你是什麼心態?
那是人家喜歡而已,你不喜歡大可以拉黑。
站在某方面的至高點來批判人,想法做法太幼稚


不要試圖從一對坐標,去試圖解析出一個二元一次函數。
而人,比這函數要複雜得多。


現代人尤其年齡層處於中青年,青少年的人至少30%(往少了講)的社交關係是靠社交網路來維繫的。(qq空間,人人,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等)時常髮狀態實際是一種分享生活狀態,見聞,尋求與人的情感聯繫的行為。即發了就希望有人贊有人評論,進而與人產生一種有別於現實聊天但又同樣能交流的情感聯繫。
要說區別,就在於「節奏與量」。評論與回復之間隔個幾小時甚至幾天也正常,然而面對面聊或者是使用即時聊天工具(qq,微信,簡訊等),太長時間的間隔實際很難使雙方愉快的完成交流。同時,評論與回復的內容量也相對較小。
所以在沒有太多話聊卻又渴望聯繫的人來說,髮狀態、評論、贊都是有效途徑。一種告知對方「我渴求關注或我還關注你」的有效手段。

寫到這兒順帶多扯扯(以下跑題了可忽略)。
有部分人經常不回復別人的評論,這是極不 利於關係維護的(針對認識的人)。假使兩人發了同樣的狀態,一個一般熟,一個幾乎不熟,那麼人們更傾向於會評論那個一般熟的。換種思路,有人評論你,實際是他想與你產生互動,他的評論不單是針對你發的內容,更是針對你這個人,他希望與你產生交流。有些人覺得沒那麼熟或者話不好接就視而不見,那麼實際對於評論者而言這是一種不友好的信息,進而有可能下次他再評論的機率就會小一些。在幾乎不會有其他現實交集的情況下,這幾乎斷了雙方的聯繫。
畢竟現實人們除非有事都不會和「好朋友」以下的朋友褒電話粥,也很難得見面,又大多奉行「他不找我,我就不找他」的交流之道,關係很容易清淡。
大半夜的失眠,純屬瞎扯,也沒細琢字句,莫怪。手機打的累死了,賞個贊吧。


想記錄自己的心情想法,反正空間不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最重要的還是以後想起來看看以前的自己都想了些什麼。後來朋友多了就會通過說說交流一下感情呀什麼的,個人覺得不發沒意義的說說又沒什麼,愛看不看啊,有人想看我還不給看呢


推薦閱讀:

一個26歲的女人手機里裝十幾個社交軟體到底是幾個意思?
如何看待QQ空間上很火的「按一秒」遊戲?
怎樣戒掉 QQ 空間?
為什麼照片上傳到人人和 QQ 空間後顏色會變淡?

TAG:社交網路 | 騰訊 | QQ空間 | 網路營銷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