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貼標籤式思維「,這樣的思維有什麼不好?如何避免這種思維?
謝邀。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一件事,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
貌似因為寫字慢被老師叫去辦公室,辦公室坐了一年級的班主任和一些科任老師,還有稀稀拉拉的因各種原因被叫來的學生。
一班的老師正在教訓一個女孩子.
她梳齊耳短髮,很瘦,嘻皮笑臉地站在那挨訓,兩隻手背在後面身體一晃一晃的。
那老師訓她不要臉,「被老師說還嬉皮笑臉的」。又當著在場的老師說,這孩子沒爸沒媽(好像是說她媽媽殺死爸爸坐牢了之類的)難怪這麼沒家教,真是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孩子。
這些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別的老師也跟著搭話。
那女生也還是笑著,被老師捅了一拳身體晃了晃,臉上一直都是笑著的。
這件事令我非常非常難過,以至於現在回想,還是能體會到當時那種已經忘記自己在挨訓而為別人痛苦的感覺。
那時候也肯定不懂得教育阿,人權啊,人身攻擊這碼子事,只是單純地想著如果我的家庭是這樣的該多麼難過啊,一個才六七歲的女孩子,成長在這樣的家庭已經很辛苦了還要當眾被說出來又是多麼難過啊,而且難過也不能表現出來,也要笑著……
後來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我不敢說那個老師如果對她好一些,一定不會那個樣子。
但是我覺得,在一個小孩子只有那麼大的時候,明明有拉她一把的寶貴機會,這個做老師的卻沒有任何猶疑地推了她一把。而且八成還以為自己是為了她好,這是身為一個教育者最不該有的狹隘與自私。
---------------
好像有點扯遠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當時這個老師只是就事論事地批評她上課說話,不寫作業,我是不會記到現在的。
恰恰是因為家庭的不幸,父母不光彩的事情而讓這個女孩子蒙羞,這種帶著強烈歧視和偏見色彩的批評令我無法接受。
----------
我們的教育本身就帶著強烈的偏見。
瞧他爸媽那樣,父母就沒什麼出息,孩子怎麼會有出息呢?
這個孩子是患了多動症么,根本坐不住,就喜歡鬧別的同學~
這女生不要臉,沒臉沒皮,一點都不知道羞~
這孩子不長記性,說他多少遍都記不住……
這樣的話在我的成長記憶里無數次地聽過。
這類幾乎沒有什麼根據就胡亂貼上的標籤,古今中外屢見不鮮。
其實對年紀尚幼,沒有明確獨立判斷的小孩子而言,老師和家長是神一樣的權威的存在,被這樣說的時候會非常痛苦, 而又沒有辦法系統地進行反擊和申辯,所以只好用些簡單的方式表示反抗,於是更加印證了這些標籤。
於是,被老師說成不上進或是給班機拖後腿的學生,班裡的其他同學不知不覺也用這種目光看他們,更可怕的是,他們自己也開始默認了這些說法。
------------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我們,有了這種思維定式,也經常說這樣的話。無論地域,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無一倖免……
例如:
「小日本就應該滅亡,日本鬼子沒有一個好人」
「棒子都整過容,什麼都說是他們自己的」
「90後的都是非主流,現在的孩子不靠譜」
「喜歡XX的都是腦殘」
「要特別小心河南人,他們人品不好!」
「男人說的話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
「現在的女人都拜金,上來就要房子車子」
「處女只能去幼兒園找了!」(而且奇怪的是說此話的男生大多並不潔身自好)
「城管就是些衣冠禽獸~」
「娛樂圈的女明星有一個算一個,都是XX,都被潛過」
……
以上的所有,反例都是大大存在的。
我有一次在學校圖書館的桌子上看到「中國豬」,還有一次在美國超市買東西出來碰到一群半大的孩子開著跑車嘴裡叫囂著讓我們滾回中國去~當然你要去日韓論壇也會看到有些人開貼罵中國人的~
看到這些當然不好受,可是轉念想想,我們的同胞也經常炮轟xx國民都去死之類的。
其實我想說,這個世界還是挺美好的,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好人。
有一次我和一個國內的人聊天,說到這邊生活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室友玩到晚上四點才回來。
他說,「她不是去跟男朋友鬼混,要麼就是去接客了。」
我無法想像一個人怎麼可以在不認識不了解另一個人的情況下,單憑自己的想像和主觀臆測說出這麼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來。而且說這話的這個人,本身受過高等教育。
我強忍著怒火和他解釋,肯定不是這樣子的,只是和朋友去玩了。
因為這次聚會唱k本來也叫了我,而且去的幾個人我都很熟都認識。
他輕飄飄地來了一句,「人家幹了什麼也不會讓你知道」……
可能這個人所處的環境如此,我的怒氣和無奈無從宣洩,只是感覺清清白白一小姑娘怎麼就被隨意說成這樣子呢。
這種經驗主義的強大的邏輯,竟然讓人沒有能力好好反駁。
《黑天鵝》這本書里說過,剛開始我們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是只要有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顛覆了這個觀點。
可是很多時候,事情是反過來的。有一些人從小到大隻見過黑天鵝,當你告訴他們天鵝大多數是白色的時候,他們竟然不相信……
----------------------
對於韓方罵戰,我跟這倆人都不熟~
我也無心說誰是誰非,可是方的論據如此強大令人無力吐槽。
他說「一個高中都沒念完的人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來」
一句「不可能」,抹殺一切……
這是非常非常傲慢的邏輯。
可是我們人類本身,就是非常傲慢的。
對於偉大祖先留下的金字塔,令人驚嘆的瑪雅文明,精密計算的建築和所展現的先進技術,巨大的石人像,四世紀羅馬的變色杯……
依然有這麼一群人認為,那個時代的人「不可能」擁有這麼先進的技術,是外星人留下的……
外星人外星人,一切解釋不了的東西通通推給神和外星人。
外星人真是躺著也中槍阿……
-------------------
我們的傲慢不只體現在對待祖先,還有對新生代和孩童的傲慢。
不到20歲的「小孩子」已經成了國際影星,知名作家,奧運冠軍,呼籲環保的領軍人,市長……
你在幹什麼?
再往早點說,人家當了都督,皇帝,寫出流傳千古的名作……
你在幹什麼?
結婚了說你們談戀愛都是膚淺幼稚的,要麼工作了對大學生說你們真是很傻很天真……
小孩子能懂什麼啊?
哎呀一群小屁孩有什麼好愁的阿!
是!人就是這麼不長記性的東西,現下經歷永遠刻骨銘心抓心抓肺,過去的永遠微不足道雲淡風輕。
在你眼裡,一個小孩因為忘記戴紅領巾怕被老師說是非常膚淺幼稚的,可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心正在受著的被老師罵的煎熬並不比你愁買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或者找不到好工作的煩惱少多少。
你不能因為吃了五個餅吃飽了就說前面四個餅吃的沒有用,不能因為現在學著微積分就看不起掰扯不明白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的小孩子~
因為我們都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走來的,每一個當下的情緒都很重要,對於我們都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真切的存在。
如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能明白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每一步都是新的嘗試,哪怕這些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簡單,司空見慣。
也許對孩子的錯誤,就不會像當今一些人所表現的那麼苛責吧……
--------------
我常常覺得,對兒童要抱著最高的敬畏。
因為他們有很多成人失落了的品質,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努力嘗試,敢於信任,愛得真誠~兒童來到這個世界,讓人類回歸與自然的聯繫,凈化人間。
沒有被成人教壞的兒童,說出的話簡直來自上帝。
不是兒童向成人學習,應該是成人向兒童學習。
這也是我為什麼決心做小學老師的原因。
我萬不贊同什麼都不行的人才去當老師,雖然很多老師確實是這麼想的……
也確實很多教育工作者並不關心教育。
我們給未來主人的,難道不應該是好的東西么?
-------------------------
也看到曾經為了葯同學說了一句「害怕農村人難纏」而激憤萬分的人們,現在對著要20萬的張家家屬痛罵,「葯說得沒錯,農村人確實難纏!要我我也殺!」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從來不敢看不起民工,或者妓女,或者吸毒的,或者精神病,或者不孝敬父母的……因為我常常在想,如果把我放到他們的位置上按照他們所經歷的軌跡走一遭,我不能保證現在的我是什麼樣子。
就像我們沒有能力指責當初人們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或者給女子纏足的父母是多麼愚昧可笑,因為沒有生活在那樣的環境和時代,是我們的幸運。如果我生在古代,
也許是誰家的童養媳,天天三從四德,和大小老婆勾心鬥角,為著能從夫君那裡得到一點點寵愛,因為我從小到大受到這樣的教育。
因此領先於時代的人,才令我們肅然起敬。
因為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這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因著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軌跡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展現的形態背後,有著許許多多的辛酸和無奈,不是一句「這種人真事畜牲不如!」就解決了的。
--------------
然而從小被這種偏見,貼標籤的精神所影響,很多時候,不自覺地流露出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愛憎,在查認事實之前已有道德判斷。這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才不會犯的謬誤。
今後嚮往從事教育,也是希望自己到時不會因為種種壓力,而放棄此種堅持。
不偏聽偏信,不主觀臆斷,不戴有色眼鏡,不聽一家之言,
只希望竭盡所能,讓孩子能自然地成長不被扭曲,不在小小年紀就因種種原因受到偏見和歧視。
只希望能盡量讓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少一點。
以上。
人們急於命名(貼標籤),以求安心。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習慣了這麼做。
我們就處在不能深入觀察(感受)、思考的狀態
這是一種膚淺的意識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去學習任何東西
都只能停留在表面
一旦我們為它貼上標籤
之於它的探索就結束了
潛在的大門將對我們關閉
我們的兒童教育習慣於教孩子貼標籤
成年人做了許多貼了標籤的照片(二維)
「這張圖是雞蛋…
那張圖是坦克…
這個是火車…」
……
孩子摸著圖片
發現都是平面(二維)
從感受上
它們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我們能多帶孩子到現實世界感受一種螞蟻
蝴蝶
孩子將從三維甚至以上的層面
對這個客體有全觀的認識
這個認識遠遠超出了「這個叫螞蟻,它會分泌……」知識性的東西
我要誠懇地致歉,我的不羈作風對於廣大西北人民對「南方姑娘」的美好形象,簡直是西伯利亞掃蕩式的,阿姆斯特丹式的,循環旋轉的無敵大爆破。
在西安蝸居四個月,微信上的十個西安好友,有九個聊天的開頭永遠是「江南姑娘好啊,溫柔賢惠啊」。說完通常還有著一段大有深意的停頓,透露出一股不自言說的自鳴得意。
這樣的地域標籤,甚至還未謀面就被強貼在臉上,從最初的「呵呵」到「信不信一巴掌乎死你」,最後不由分說,直接拉黑。幾乎是程序式的「江南」標籤惱得我一點就著。
大學第一次全班開班會,帶班學姐站在講台上劈頭蓋臉就問:「你們家有沒有錢?我想知道你有沒有拖浙江人後腿。」「凍不死,餓不著。」有句媽賣批差點當場蹦出來。
法制課上講到「一夫一妻多妾制」,老師頓了頓:「不過現在,還有允許一夫多妻的教派——摩門教。」底下眾(nan)生一片嘩然。然而老師面無表情地翻開課本:「但是我們中國的多妾...」
我默默地掏出了手機,在知乎上輸入了「摩門教」。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夫多妻」只是這個教派中的一種象徵性制度,並沒有大的實踐性,與實際教義毫無瓜葛,倒是是此教成為眾矢之的的噱頭。
突然之間,頭皮一緊,如果我沒有按下那個搜索鍵,下一次碰到某位摩門教的傳教士,我一定拍案而起,大聲宣告:「摩門教啊!一夫多妻制!」說完來一段大有深意的停頓,透露出一股不自言說的自鳴得意。
有人認為標籤主義的誕生是與快節奏,極簡化生活方式的盛行相匹配的,因其命中率高,又簡單易記。但追其溯源,終究不能歸咎於外在推動因素。個人認為,其內涵是由「象徵教育」決定的。
「象徵教育」是指通過幾句簡短之詞句概述了一件極其複雜的事物。歷史教科書上①②③條式的影響,語文的解題箴言「思鄉之情迫切」「大好河山壯麗」就是極其經典,家喻戶曉的「範例」。——我們的教育突出了「共性」無與倫比的江湖地位。它是解開一切未知的推導源泉,而差異性則像個只知道節外生枝,惹是生非的怨婦,卻需要極其縝密的語言和極其嚴謹的態度。
然而,對差異性的尊重的缺失,極有可能導致的是記憶的盲目拓展以及因此帶來的盲目自信。「貼標籤」,本身是一個中性詞,由於受者的期望與施者的概括詞不一致,才導出了它的貶義色彩。最重要的是,它會導致「多元化思想」的淡化,集體思想強加於個人頭上,最終結果是令人窒息的故步自封的各方面統一。
請為差異性保留一份意見!大浙江幾千萬元從指尖流過眼都不眨的確有其人,打空調去蹭公交,住不起旅館睡街頭的也大有人在。像我這樣視辣椒為前世冤家今生仇人的也有一二,嗜辣成癮,無辣不歡的浙江人亦比比皆是。(我曾親眼看到一位從垃圾堆里撈出一根麵條直接進嘴的拾荒者,一度成為我的童年陰影。。別說了。。。嘔吐一小時ing⊙ω⊙)
?
每個地方必定有自己的西裝革履,紅光滿面之流,也毫無疑問地存著蛆蟎螻蟻的黑暗之處。
每一個生命都有他們特殊的印記。
http://weixin.qq.com/r/xjhpcT-ER2I4rXsS923U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weixin.qq.com/r/xjhpcT-ER2I4rXsS923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創建於 2017-01-20作者保留權利別讓世俗的標籤,束縛了真實的自己
表姐今年 28 歲,處於被各位親戚朋友催婚、相親的年齡。
前一陣子,隔壁二姨給介紹了一個小夥子,結果不知為何連面兒都沒見著就吹了。
後來,我從表姐那兒得知,男方之所以不願意見她是因為這麼幾個標籤:
1. 沒有穩定工作
2. 學歷不高
3. 身高不夠
4. 長相一般
我聽完之後特別想笑,連本人都還沒見著就先挑剔起來了,活該單身。
其實,表姐原本研究生畢業之後就考上了特崗教師,但又覺得想要趁著年輕再努力一把。於是毅然辭去工作轉而研究編程,前途還是很明朗的。凈身高 165,穿高跟鞋 170 以上,算不上低吧?至於長相,對方也只不過看了表姐大學時素麵朝天的照片而已。
我不知道對方的判斷標準到底是怎樣的,也沒想過去理解,因為這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事兒。
但是,表姐的媽媽不高興了,她認為男方偏聽了媒人的單方面說辭就妄下論斷,讓自己很沒有面子。她特別想當面跟對方細說自己家的 「資產」 如何如何,總之就是一定要讓對方感覺到沒有見自己女兒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兒。
老實說,我不是很懂他們的想法,也不是很認同他們所謂的 「條件」。
一個人的價值是任何 「標籤」 都不能代替的。
判斷一個人也不應該由 「月薪多少」、「學歷高低」、「長相如何」、「有房有車」 這樣單一價值觀的呆板標籤來決定。
上學的時候,班主任要求我們在晨讀的時候輪流上台演講,以學號為序。
輪到一個女生的時候,她站在講台上漲紅了臉,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班主任再三勸勉,同學們不斷鼓勵,仍然一點兒用都沒有。
幾年之後,班裡同學聚會,她居然是主持人。好奇之下,我向她詢問前後巨大改變的原因。
她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女生。直到上了大學,參加社團後才發現,我只是不會跟同學們相處罷了。從那以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個外向的女生。」
聽完她的話,我驚出了一身冷汗。
假如她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內向的女生呢?假如她沒有參加社團活動呢?是不是她永遠都感受不到與人相處的快樂和溫暖呢?
細思恐極。
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難確定自己的性格究竟是怎樣的。
通常來說,外向性格與內向性格的主要區別在於獲取激勵的方式不同。外向性格者傾向於從外部獲取刺激,內向性格者則傾向於從獨處獲取刺激。
但是在內向和外向之外,還有一種混合的性格 —— 中向。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心理學中出現了 「中向性格者」 一詞。
之後,沃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通過研究表明:
中向性格者大約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他們有時候表現為外向特徵,有時候又會表現出內向特徵。
可見,判斷性格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兒,一旦出了差錯,很容易抱憾終身。
「標籤」 並不會幫助我們了解一個人,反而會成為深入了解彼此的阻力。
給別人貼上標籤,就很難接觸到標籤以外的真實。為自己貼上標籤,會成為精神上被木樁束縛的象。
我們一手拿著自己貼上的標籤,一邊又四處尋找著其他人身上類似的標籤。
可就算找到了,又怎樣?不過是兩張一模一樣、單薄無力的標籤罷了。
當我們對某人某事作出判斷時,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就像沉入大海的錨一般根深蒂固。
第一印象可能來自內心的潛意識,也可能來自於他人。心理學中,將這種現象稱為 「錨定效應」。
「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
「你就是個蠢貨!」
「他是個冷血的人。」
「我做不好的,我太笨了。」
「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啊!」
「我的婚姻不會幸福的!」
「我永遠也不會成為有錢人了。」
「我年紀大了,太晚了。」
一句話,一個標籤,就像魔咒一樣難以掙脫,最終成為了無法改變的命運。
《千與千尋》中,白龍曾對千尋萬般囑咐:
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因為一旦忘記自己的名字,就會逐漸失去自己,永遠無法找到回家的路。
我們的工作、容貌、性格、體重,都只是外在的標籤,這些都不能代表真實的你。
以偏概全,便很難再認識到真正完整的自己。
面對未知,我們會感到害怕,甚至於編造一些 「標籤」 來告訴自己:
這就是真相,我需要的真相。
大腦很愛偷懶,會在不經意間用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幫我們感知、了解世界。
所以,請不要輕易給自己下定論,你的人生只會掌控在自己手裡,而不是由一張張冰冷的標籤決定。
想像一下,當你拋掉所有標籤,直面內心的時候,最真實的你會是什麼樣子呢?
==========================
下載新生大學APP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人性中的心理捷徑,會使人在極短的時間類對一個人或事進行心理歸類。比如,懶,勤快,聰明,冷漠等標籤。形成這種標籤,有助於我們對事件進行快速處理。這本質有利於我們生存,比如給巨大聲響貼上了危險的標籤,在遠古時期,快速的反應有助於我們生存。
然而這種由環境進化的基因信息保存到了現在,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環境了,這就會導致,我們忽略了環境的影響,給人和事貼上不符的標籤。比如:有人不給老人讓座。多數人就會短時間內給人貼上沒愛心的標籤。而忽略了,那個不讓坐的人腿腳不便,失戀啊,老人態度不好等其他可能性。
亂貼標籤,還會給自己造成自己想要的事實:比如,你給人貼上不友好的標籤。你與他交往過程中抱有的敵意,會讓對方覺察到從而真的對你態度不友好。而你從他的態度再一次對自己的標籤進行了行為確證,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這在心理學裡叫:自我實現預言。
所以貼標籤,有利有弊。我們應該從各種社會現象中豐富我們的認知。
當面說就是想激怒對方而已。
背後說就不一樣,標籤就是在交流中簡化語句,當然過分的標籤只是自我發泄而已。關於標籤思維的壞處嘛,很簡單啊
比如說關於對祁同偉的評價
正常人:這人人品差
標籤狗:這人鳳凰男
再比如:
「我男朋友出軌了」
正常人:這人是人渣
標籤狗:這人射手座
推薦閱讀:
※十分餓的時候我面對兩個暫時無法判斷哪個更好的餅,任意選擇了其中一個餅,這是個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選擇?
※審美究竟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如何權衡感性和理性?
※白手起家在現在這個時代的可能性怎麼樣?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怎樣才能變得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