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紀錄片《音樂人生》的影評以及怎樣看待黃家正?

從敘事手法、鏡頭、蒙太奇、符號來分析


成為自己的孤獨掙扎

很愛看紀錄片,因為在所有的電影藝術里,覺得紀錄片是最真實可靠的。因為它最少被干預,或者說,被修飾過。

在看過的紀錄片中,最讓我有共鳴的是,來自香港的《音樂人生KJ》,KJ是主人公黃家正的粵語英文名字縮寫。

從小學習鋼琴,11歲在歐洲的大型比賽中獲獎。父親對他的期望與要求很簡單:贏得國外比賽,賺很多錢。

而在國外街頭,一次見聞讓他的腦袋從此充滿疑惑和對人類的憐憫之心:「抵達捷克之前,我在曼谷街頭目睹一群人追著一名小偷。那可憐的小偷半裸,像我一樣瘦(呵),為了逃避司法制裁,他爬上一棟老舊的建築。或許,他才偷走30元就只為了吃東西。這一幕,讓我非常震驚;一個小時前,我還在練鋼琴,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悲劇、不公平和悲傷。」

他對這個人偷東西的動機,他對自己與此人的不公感到羞恥,進而想要消除這種不公平,而他消除的方法連自己都難過流淚:一起死亡,一起死了就不會有不公平了。

也許更多的是,他想消除自己的無能,消除自己的無法動彈只能彈琴。消除那些困在身體里的情緒與情感。

仍在童年期瘦瘦小小的他笑著在鏡頭說出這些話,他的父親有些詫異。

直到最後他無法抑制地揉著眼睛哭時,他的父親仍顯得有些無措。

他只是問父親要了,紙巾。

所幸他長成了一個小帥哥。

他對音樂逐漸有了自己的主見:首先先為人。

to be a human being.

巧的是,哈佛幸福課里的Tal教授說過同樣的話。

他在人群中孤獨。

他的堅持己見顯而易見地與眾人不一樣。

他的天賦足夠支撐他對妹妹說的這句話「相信我 是你智慧的開始。」

但是連最好的朋友都說,他的內心覺得自己是神。

實際上,他是這麼認為自己的:

「家正呀,你是天才,你同意嗎?」
「沒有。我覺得每個人都差不多。」
「怎麼說?」
「我會想,如果我生於三千年前的非洲,那我會是什麼?我還可以是黃家正嗎?我還有機會學習音樂嗎?」
「所以你就覺得,能夠成為今天的你,其實是巧合。」
「對,我根本不相信『天才』這二字,這兩個字被人濫用了。根本可能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只是沒機會學習音樂,其實我是幸運。」

他說的,都是他內心最真誠的聲音。

而與他最親密的父親最想要的是:贏,而後錢。

他的孤獨,透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

我的眼淚不知不覺也流下。

他們都沒有錯。

但是他們看起來好孤獨。

他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傷,反而在鏡頭前。更能安心地流露。

就連導演都詫異:「有時候我總是在想為什麼那個人總是對我說很多他家的秘密呢?很多他人生的秘密,人生的想法。他不向他爸爸說,他不向他朋友說,不向他女朋友說,為什麼總是對著我說?我一直都很奇怪這個關係。我在剪輯的時候就在想,我想做他的朋友,但有時候情感上又沒有到朋友的那種關係,到底有沒有,我也不知道。他最近回香港的那天是聖誕節,回來後忽然給我打電話,說明天一早就上飛機了,今天晚上想見我一下。我當時在拍片,以為有什麼嚴重的事情,所以就過去了。但是那天晚上我們真的沒聊什麼,就是隨便聊,說說他家裡的事,說說他哥哥,他被女朋友第三次拋棄了等等這樣的事情,然後就走了。 」


也許,不用背著沉重的期望,不用害怕傷害到深愛的人,和深愛自己的人的心。

才能好好地感受自己。

也許。

這段對話會是答案:

「家正,你有喜歡的人嗎?」
「有呀!我喜歡很有性格的女孩!」
「怎樣才叫有性格呢?」
「我之前在Facebook想Add她做朋友……她三年也沒有Approve我!連我也頂她不了!」
「哈!怎麼會喜歡這樣的女孩?」
「我覺得她好完整,而且好有安全感……」

而在導演眼裡,這個女生:

「根據我跟家正的關係,我所理解的他不是同性戀。我拍了他的女朋友的訪問,一點點,不多。為什麼剪掉?因為我那時候生氣就給它剪掉了。真的,他女朋友特別討厭,我就給剪掉了。 」

好完整。

好有安全感。

是他渴望的。

而他,將逐漸找到自己的信仰:

「經過多年的內在衝突,我領悟到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什麼。或許那個可憐的傢伙註定要偷那30元。我註定被同一個人拋棄3次;莫扎特註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奇才。但在這些混亂之中,我仍然相信公平。我深信在這無窮變化的世界,上帝並不會輕易地以我們是否「表像」地「信仰了他」或是否做了所謂「對」的事情而評斷我們。我相信他看重的是我們真誠地成長,且誠實地以身為一個「人」面對自己。

我不相信天堂。因為我相信我們已經生活在天堂里。我們只是被我們自己不成熟的天性給蒙蔽了,愚蠢到不願意去承認吧。「

曾幾何時我也痛哭過類似的孤獨,困惑過類似的困惑,獨處中才找到自己,懷疑過死亡才是答案。

原來我們都是孤獨的。

原來遇見相似的孤獨是如此溫暖和明亮。


木心說「耶穌對世人的愛是一種單戀」
家正的善良和對不幸的憐憫正是一種人群之外的真誠之愛,他博大,純粹,無能為力又激情澎湃。
孤獨,雖是現世的殘忍,卻蔓延於世事之外。你給的,我不一定想要,我給的亦不是你所求。只是這種摩擦碰撞,互相傷害,才是我們存在的證據。


汕大舉辦「與《音樂人生》主人翁黃家正對話人生」系列活動

2010年大一臨近期末的時候,黃家正來我校參加活動,前一天晚上這部紀錄片在大禮堂上映,不過我當時沒去看,但第二天參加了他的訪談活動,同樣是在大禮堂,現場1000多觀眾。

這個同齡人比我成熟很多很多,反應也很靈敏,但氣質比紀錄片中17歲時的他內斂了許多,至少從當時的談吐神態來看是如此。至於他的現狀,可以去百度貼吧看:黃家正吧_百度貼吧

非專業人生,看的紀錄片也很少,就不多講"敘事手法、鏡頭、蒙太奇、符號",總之11歲和17歲的來回切換這種方式非常棒!!!


一個童年沒有自在成長的人 以至於之後積攢了太多的問題 挺心酸的


影評:黃家正很哇塞,導演有眼光。
對黃評價:一個對某一方面很有感覺的人都是自負的,相當棒,相當哇塞的一個人,非常能理解黃家正。

不好意思的作為一個膚淺的人在看到紀錄片里說和他一起拍攝的三個人中那個女孩已經遠遠超過他時,我真的想知道是音樂水平上的超越還是在包裝名氣上的超越...


聽他講學到最多的事,是父母離婚。好想抱抱他,安慰一下。好能理解對家庭失望的感受。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吳三桂當時的立場?
如何評價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周迅的配音?
為什麼BBC拍的非洲草原紀錄片很多,而且技術不斷精進?
有哪些鳥類紀錄片可以推薦?
騰衝獨有的美食都有什麼?

TAG:電影 | 紀錄片 | 人生 | 音樂人 | 紀錄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