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金庸小說《連城訣》?
「無俠」的江湖
內容提要:《連城訣》是金庸的一部短小獨特的中後期作品,它顛覆邪不壓正、行俠仗義的江湖建構,一反之前對宏大江湖圖景的描寫,對大俠形象的塑造。僅通過記敘農村少年狄雲深陷誤解與掙扎的成長曆程,為我們展現極丑與極美這兩種人性的對立,以及人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的極度醜惡和精神突圍,從而影射出人性的弱點和整個人類社會看似深藏不露的生存本質,也使金庸向嚴肅文學靠近一步。
關鍵詞:反武俠 醜惡 獨特
在《連城訣》之前,金庸已寫出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規模宏大、更具影響力的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不是以正統思想為基礎,頌揚正義、忠義、俠義等傳統美德。就像陳夫龍對「俠」的理解:「扶危濟困、舍己助人;路見不平、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懲惡揚善;慷慨赴死、重義輕生」,這也是金庸之前作品的主題,是我們對武俠,對江湖的印象。最能代表這些思想的自然是金庸所塑造的大俠形象。《碧血劍》和《雪山飛狐》中,身負國讎家恨的孤兒袁承志和胡斐從小生長在愛與正義的氛圍中,被無數英雄豪傑所環繞輔佐,自然而然地熏陶出崇高的精神品質,順利走上大俠之路。再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一出生就被已故父母忠義誠信的名聲籠罩,得到眾多俠士的悉心培養,終成一代教主,將《武穆遺書》贈給義軍,完成復國大業。即使小說中存在邪惡勢力,也始終沒有佔據主導地位。如西毒歐陽鋒處處與郭靖作對,反而把自己搞得進退不得,狼狽不堪。歌頌英雄豪俠的愛國愛民,行俠仗義是金庸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一貫主題,但金庸在《連城訣》發表之前,顯然沒有走出一貫的圈子,對人性的複雜性缺少關注,對主人公的角色定位和成長曆程也沒有突破,《連城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空白。
這部小說的寫作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此時的西方文學普遍在二戰後進行對人類自身的反思。存在主義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大多描寫世界的荒謬和現實的骯髒,表現荒誕世界中人的孤獨和失望,強調人的價值和自由。而此時的中國大陸卻在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中一時間無法回頭,粗淺的歌功頌德的作品大行其道。無疑,西方文學在思考深度上走在了同時期的中國文學前面。而在60年代,港台地區選擇緊跟世界潮流,掀起一股介紹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熱潮。金庸的《連城訣》正是借古代文學題材,將傳統融入西方創作手法和理念的一次嘗試。
由此,縱向上對以往作品主題及人物性格的突破,以及橫向上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手法的初步嘗試,使得這部《連城訣》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價值。
金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一部小說里集中展現人性惡的一面,對俠的形象進行徹底顛覆,江湖乃至社會上的正與邪在小說中展露本相。一味的經過成長便能獲得好運與成功的大俠形象一點點淡去,人性的複雜一步步彰顯,這不禁使武俠小說的作用從消遣娛樂、獲得快感向更深層次的「人」的方向轉變,變得更嚴肅深刻。
這部小說寫盡了各個層面的人在各種關係下的丑與壞。老俠梅念笙因識破三個徒弟心術不正,傳授劍法時故意將招式變得更加花哨無用,不將獨門絕密「連城訣」劍譜傳給徒弟。而他的三位徒弟合夥將師傅殺害,欲奪「連城訣」。此後三人便在十多年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中刀兵相見。萬震山以祝壽為名引戚長發上鉤,而戚長發明知是圈套,卻禁不住「連城劍法」的誘惑進城,被萬震山狠下殺手,砌進夾牆。戚長發卻在遭師兄暗算後死裡逃生。對外佯稱已故,卻潛伏多年,以靜制動。言達平為了得到劍譜,喬裝成乞丐,在萬震山家附近觀察,後來又在戚長發的住處蓋起豪宅,以尋聚寶盆為名僱傭工人在屋內深挖大坑,欲探究竟。梅念笙傳藝時故意將徒弟引向歧途,而萬震山、戚長發在授徒時變本加厲,有意無意地引他們在歪路上走得更遠,更好看,更沒用。同樣,除了淳樸耿直的狄雲,他們的弟子也個個心狠手辣,見利忘義。
如果說師徒、師兄弟之間的陰暗鬥爭還可以接受的話,親情、愛情的崩塌卻無可辯駁。萬震山、戚長發傳藝時不僅誤導徒弟,也一併將兒女引向歧途。戚長發逃走後,明知女兒被萬震山的兒子萬圭掠去,卻置之不理。被譽為「鈴劍雙俠」的青梅竹馬汪嘯風和水笙,在小人的挑撥下輕易起疑,分道揚鑣。知府凌退思為了從丁典那裡得到連城劍譜和《神照經》,不惜利用丁典和女兒的愛情,將女兒活埋,引丁典上鉤。萬震山、萬圭為了封鎖劍譜的秘密,萬圭要殺掉妻子戚芳,萬震山連孫女也要一起除掉……
人與人之間倫理、信任、感情的脆弱得以展現,這也是作者所要展現的人性弱點,我們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沒有表現出的另一面。
親人之間的不信任必將波及社會。「連城訣」的秘密暴露後,全城人都發了瘋的購買藏有秘訣的《唐詩選輯》,與萬家弟子寸步不離,欲分一杯羹。這種鬥爭、貪慾就不僅限於武林,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物慾」始終左右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在文明社會,它總是深藏不露,一但遇到特殊情況,終會掙脫美麗的外衣,露出利己的本目。
很顯然,這部小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寓言,它企圖憑藉對虛構江湖的描摹來映襯生存的荒謬。而這眾多人物里,最荒謬、最精彩的莫過於花鐵乾的人品顛覆,以及他與狄雲的正反逆轉。
花鐵干是以一代大俠的形象出場的,「一生行俠仗義,並沒有做過什麼奸惡之事」,然而他卻在三位兄弟慘死後,對已經不堪一擊的敵人血刀老祖跪地求饒,大獻諂媚,甚至為了苟活吞食兄弟屍體。在滅口不成後,肆意侮辱狄雲、水笙的名譽,使前來搭救的眾人將矛頭指向無辜的狄雲。更具小人意味的是,他極力掩蓋事實,拚命彌補自己的光輝形象。「只是今日一槍誤殺了義弟劉乘風,心神大受激蕩,平生豪氣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再受血刀僧大加折辱後,數十年來壓制在心底的種種卑鄙齷齪念頭,突然間都冒了出來,幾個時辰之間,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金庸在此以極其敏銳的眼光發現了在正常秩序下被壓抑和窩藏著的卑劣人性在特殊情況下驟然爆發的可能。花鐵乾性情的前後巨變不僅袒露出人性中所固有的弱點及其複雜性,同時也是對社會中普遍認可的文化道德的一種質疑,這種在人身上業已形成的牢固的道德秩序不但不能有效的幫助花鐵干渡過難關,反而成了一種催促其自我毀滅的強大助力。
更令人感到深思的是花鐵乾和狄雲的正反逆轉。狄雲本是善良淳樸,受盡冤枉和折磨也沒有想過要報復社會的人,卻被迫成為無惡不作、淫蕩毒辣的血刀門老祖的徒孫,變成眾人口中的「小淫僧」,被水笙用馬踩斷大腿,處處提防辱罵,被看似充滿正義感的俠士們追殺輕賤。而花鐵干在雪谷做盡壞事,卻憑几句話便將醜事推得乾乾淨淨,成為眾人眼中與水笙一起對抗狄雲,勇斗血刀老祖的好漢。按照《烏合之眾》中的觀點:群體人易因情緒傳染,接受暗示而從眾,群體是自我人格消失的野蠻人。真正推動好戲演下去的是眾俠身處群體中的從眾心理和固有觀念。我們之前對於大俠形象也或多或少有「臉譜化」「程式化」的弊端,花鐵乾和狄雲讓我們看到了更為立體真實的江湖。人性是複雜的,普通人身上也有豪俠氣,無論多麼偉大的一個人,他的身上也有凡人的一面,他們在某一時刻也會做出不道德的舉動,也會生出陰暗的心理。
陰險、壓抑是整部作品的基調,程度之深甚至壓得人喘不過氣,而陰暗中最動人的亮點是丁典和凌霜華之間的愛情。丁典與凌霜華一見鍾情,他們明知彼此都是凌退思為了得到連城訣的砝碼和工具,卻沒有因此玷污愛情的清白。丁典被凌退思陷害進大牢,穿琵琶骨,受盡拷打,唯一的慰藉是每天可以看到凌霜華在窗台上為自己準備的鮮花。凌霜華為了對抗父親的利用和對丁典的迫害,自毀容貌,並承諾願用一生的監禁換丁典在牢獄中的平安。雖然他們最終沒有敵得過凌退思的毒手,一個被活埋,一個殉情,卻讓我們感到難得的溫暖,成為整部小說最絕美華麗的一筆。這也說明作者並不是要將我們引向黑暗,在認清它的同時一樣可以有美好的存在,依然有希望。
「無俠」的江湖,不僅表現在花鐵干、戚長發等眾生上,在主人公狄雲身上表現的更為典型。狄雲的形象是從一個曾蒙冤入獄、受盡折磨的老實長工身上脫胎而來,是上述種種醜惡和美好的直接經歷者。他經常處於失敗的圍困中,師傅傳藝時的欺瞞。被萬圭陷害入獄,穿了琵琶骨,斬斷手指,又得知心儀的師妹戚芳軟弱的成了萬圭的妻子。剛與丁典成為至交,又要面臨生離死別;被血刀老祖要挾,被眾俠追殺,被困在雪山,被水笙誤解;剛挽救出的戀人又甘願被仇人所殺……他是一個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的人,不停地忙著衝出誤解和冤屈,用殘酷的現實對抗原始的人生觀。但他始終沒有動搖自己善良、堅強的底線,反而在一系列的非人折磨中使自己的境界得以提升,就像他在雪谷中的吶喊:「你們這些惡人,天下的惡人都來打啊,我狄雲不怕你們。你們把我關在牢里,穿我琵琶骨,斬了我手指,搶了我師妹,踩斷我大腿,我都不怕,把我斬成肉醬,我也不怕!」與花鐵干不同,現實的困頓沒有使他喪失原有的道德準則,反而在嘗遍世間辛酸後,逐漸由一個土頭土腦、憨直拙樸的傻小子變成一個獨立的人。他主動去營救水笙,雖然不盡如人意,卻最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消了她的誤解,在返回雪谷時看到了等待自己的水笙。
儘管如此,客觀條件的限制卻使他只能成為英雄,而不能成為大俠。狄雲與郭靖不同,郭靖雖然也木訥,但他遇高人指點,事事逢凶化吉,又有聰明機靈的黃蓉陪伴左右。楊過也和同樣不俗而具叛逆精神的小龍女相知相愛,還有大雕陪著他。狄雲周圍沒有理解他、幫助他的人,縱然和丁典成為知己,也轉瞬即逝,只能成為精神寄託。甚至,他始終是活在格格不入的陰暗誤解中的,外面的世界還比不上潮濕昏濁的牢獄,這種折磨和孤獨,使他無法打開內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再加上,他的生活目標始終是和師傅、和師妹在一起和和美美生活,種田、習武。在面對血刀老祖、萬圭等惡人時,他存有善良軟弱的一面,不能痛下殺手,甚至禁不住師妹的一聲哀求。這些糾結壓抑,優柔沉悶使讀者感到絕望,也使狄雲註定無法成為一代大俠。
相比郭靖,大多數人的命運更貼合狄雲。我們很難有郭靖那樣好的時運,天生便在江湖有深厚的人脈,我們更像是狄雲,隻身一人,在種種不適應與考驗中磨礪自己,不一定會成功,卻總能提升自我,活出自己的價值。狄雲便是在經歷了這一切後,用自己成長出的力量將仇恨、屈辱都消散,回到人跡罕至的雪谷,回歸最為原始單純的生活。起碼,這時的他不再受人擺布,可以自己選擇生活,他的確成為不了大俠,他僅是水笙心中的英雄。
但也正因如此,它有著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必要,它讓我們徹底看清了醜惡,也看清了面對醜惡的不同選擇,也使真善美顯得格外珍貴,使狄雲人生境界的提升更有價值。「俠之大者」畢竟少而又少,更多時候,我們都處於「無俠」的江湖。
連城訣是我最喜歡的金書。
(雖然我在看完之後再也沒有重溫過。主要是我的小心臟受不了第二次刺激。。這本書整本充滿了負能量。。。)
但為什麼我會最喜歡,是因為,這是金書里唯一一本寫到我家鄉的,也就是湘西、鄂西一帶,尤其是荊州,宜昌,甚至包括三斗坪(也就是三徒弒師、丁典救梅的那裡,再說一下,這個地方後來非常之有名,後來在這裡建了一座舉世聞名的工程——三峽大壩。)
金庸小說里,三個中短篇也就是越女劍、連城訣、白馬嘯西風,三個故事所發生的地方分別是東南部、中部、西北部,連成一個斜角線,也蠻有意思的。
我童年有兩個最大的陰影,一個是福爾摩斯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一個就是連城訣的「砌牆」,懸念渲染得實在是太好了。
這本書的懸疑筆法相當到位,而從悲劇角度來講,令人悲憤莫名、血脈賁張處不下蕭峰,立意上,黑白顛倒、是非難明處也不下笑傲,把這些元素都揉進一個中篇里,很了不起,我覺得是相當有魅力的一部小說。
和樓上的答案正好相反,就因為這一部的主角不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萬人迷,而且也沒有那種恣意張揚盡情復仇的暢快感,它把所有應該釋放的都收束住了,最後只留下一絲惆悵(雖然惆悵但很溫暖,感覺終於見到了一線陽光,和白馬嘯西風最後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如此另類,真讓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連城訣》是金庸的轉型之作。
先排一下金庸的作品寫作表:
- 書劍恩仇錄(書劍江山) (1955)
- 碧血劍 (1956)
- 射鵰英雄傳(大漠英雄傳) (1957)
- 神鵰俠侶 (1959)、雪山飛狐 (1959)
- 飛狐外傳 (1960)
- 倚天屠龍記 (1961)、白馬嘯西風 (1961)、鴛鴦刀 (1961)
- 連城訣(素心劍) (1963)、天龍八部 (1963)
- 俠客行 (1965)
- 笑傲江湖 (1967)
- 鹿鼎記 (1969-1972)
你會發現《連城訣》恰好是在大約中間的部份。而從《倚天》和《連城訣》開始,主角都不再是背負家國重任,性格高大全,而是充滿人性弱點的主角。《倚天》雖然有這麼點味道,但還不完全,依然有兩雕的痕跡。而《連城訣》恰好是從故事格局和角色設定都非常講人性本質的一部。
其實到了《連城訣》書寫的年份,金庸開始領悟到一些事情。所謂什麽漢人江山,家國仇恨,很多時候都是被政治家利用的說辭。人心險惡,人世無常,《連城訣》講的就是金庸這些年來在政海打滾的感悟。也正因為有了《連城訣》的嘗試,才有了後來的《天龍八部》的成功,某程度上《天》就是《連》的極端擴大版。甚至之後的幾部小說或多或少都有《連》的影子。
《連》作為轉型之作,必然有所缺陷。比如一些人物的刻劃還不夠深刻,情節還依然有《射鵰》三部曲中那種傳統俠客味,無法像後來的《笑傲江湖》《鹿鼎記》那麼高明。但從《連》開始,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再是武俠那麼簡單,他包含了很多金庸對人生的感悟,開始漸漸向文學靠攏。我是覺得很具有時代價值的。
轉: ——————————————————————— 倪匡論金庸
《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
初次發表時的篇名是《素心劍》,修訂改正後,用現名。
如果說,《神鵰俠侶》是一部「情書」,那麼,《連城訣》是一部「壞書」。「情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醜惡在《連城訣》,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 思。 有心想反駁一下,人真是那麼壞?可是都想不出反駁的詞句來。只好在極不願意的情形下,接受了這個事實:人真是那麼壞!師父教徒弟武功,故意弄錯武功的口訣,壞!為了爭奪女人,設置周密的陷阱,陷害鄉下少年,壞!師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壞!徒弟殺師,壞!做父親的狠心殺自己的女兒,將女兒活葬在棺材中,壞到不能再壞!將女兒的情人陷在黑獄中,百般折磨,壞! 整部《連城訣》中,充滿了人的各種各樣的惡行。而所有的惡行,為的是一大批寶藏,結果,人人都為寶藏癲狂。金庸在寫盡了人的惡行之後,放了一把火,將這些惡行放在火里。但人的這種惡行實實在在的存在,火也燒不盡。
當然,《連城訣》中也有美麗的一面。丁典和凌霜華的愛情,如此凄迷動人,在金庸所有作品的愛情描述之中,以此為最。凌霜華也是金庸作品中遭遇最令人同情的一個女人,她是被她財迷心竅的父親害死的。父母害女兒,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為了自己而將女兒送進火坑之中,反倒沾沾自喜的父母,也屢屢可見,難怪有人叫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連城訣》也是最苦的一部小說。書中人物遭遇之苦,簡直有令人掩書不忍卒讀者。 狄云為了怕被人發現,躲起來,將自己的頭髮,一把一把,撥個精光,夠苦了吧?但那還只不過是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有比這更甚於十倍的。不但是正面人物的精神痛苦,連一直在做壞事的人,精神也處於極度痛苦之中。殺人毀屍滅跡之後,每天半夜,夢遊起來砌磚,是陷在何等的苦痛之中。
《連城訣》中也寫了一個人,面臨死亡時的心理狀態和表現。在武俠小說中,大俠總是不怕死的,視死如歸。但金庸卻來一個突破,一個一直在江湖聞名的大俠,在面臨死亡之際,為了使自己可以活下去,比任何卑污小人更卑污。花鐵乾的所作所為,寫盡了人性的弱點。單單為了活下去,不論活得好,或活得不好,甚至是為了毫無目的的活,人就可以什麼都做得出來。
將人放在一個絕望的環境之中,使人性平時隱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很多小說家喜歡採用的題材,但未有如金庸在《連城訣》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還好,最後有水笙的一件用鳥羽織成的衣服,使人還可以鬆一口氣。
金庸在《連城訣》的後記中,譴責了冤獄,這篇後記極動人,用淡淡的感觸記述了童年時所聽到的一件事,沒有激烈的言詞,但是卻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整部《連城訣》,就是這樣。
對《連城訣》中一切惡行,金庸所用的詞句,甚至也不是強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觀,唯其如此,感染力才特彆強。口角掛著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齒的痛罵 ,更加有力。
連城訣,連城訣。
金波旬花風姿曳,霜華三更月。
小園黯丁火,幽花隨風謝。
當時兒女事,都做淚語別。
長恨人心無神照,深恩做血刀。
冬來單衣薄,紅袖織羽襖。
空山雪水,聲聲寂寞謠。
裡面的好人一雙手就能數過來,我算一個,看一遍虐一遍
大家都說,金庸小說是篇幅越長的越好。我卻格外喜歡他的一個短故事,《連城訣》。
與其說《連城訣》是武俠,不如說是懸疑。當然,故事裡也有幾樣頗為玄妙的武功,但更令人驚異的,是金庸對人性的抒寫。他把人心寫得太深,倒把功夫襯成了次要。所以,這個故事像個異類,比起「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顯得不那麼「金庸」。
記得從前看《射鵰英雄傳》,見到「大惡人」歐陽峰出場,我一點都不害怕。雖然他很壞,但這種壞在明面上的反派,倒也坦坦蕩蕩。看他和主角們鬥智斗勇,非常有趣,更何況大家都知道,主角一定會贏。我曾以為,武俠的世界都是這般恩怨分明。後來讀了《連城訣》,才驀然驚覺,所謂的「好人」與「壞人」,根本不是一眼可見。而人性的陰暗與罪惡,也根本沒有邊界。
《連城訣》里壞人的壞,不是壞在舉止,而是壞在靈魂。2014年初,在高三學區房的窗邊,我讀到了這本小書的結局。掩卷時遍體生寒的恐懼,直到兩年後的今日,還清晰可感。從那以後,每次別人同我交流書籍,我都會告訴他們:《連城訣》會讓你更懂人性,但也會讓你對人性失望。它是本好書,但你要慎重。
所有人都想得到利益,這是難以克制的本性,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可為了利益,一個人能夠犧牲,甚至異化到何種地步?《連城訣》里,人們勾心鬥角,顛倒是非,渴求著傳說中價值連城的寶藏,這還能用「貪婪」二字來概括。同門相殘,徒弟弒師,父親殺女,丈夫殺妻,這種惡卻遠遠比貪婪更恐怖。
人們以為,追求金銀財寶和絕世武功,能助自己實現身為人的價值;卻沒有料到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們身上屬於「人」的一部分,已經被虐殺了。
但凡惡念一起,「價值的實現」便永生永世不會再發生。
故事開始時,主角狄雲是個憨厚耿直的莊稼漢,武功低微也不以為意,最大的願望只是和青梅竹馬的師妹長廂廝守。
故事結束時,狄雲練成了一身絕世武功,卻幾乎失去了他珍視的所有。他愛的人、恨的人,善待過他,傷害過他的,全都化為一抔塵土。當名利權色都唾手可得,他卻厭倦這一切的虛偽和骯髒,離開江湖,回到荒無人煙的雪谷。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處陰鬱到絕望的情節。當狄雲終於站在堆滿金銀的秘密山洞,冷眼旁觀著人們發狂搶奪,整個天地的茫然,都湧進了他的內心。
從始至終簡單純粹的狄雲,大概一輩子都不會明白,為什麼珠寶玉石這些冷冰冰的事物,能把善良和氣的人,變成兇殘嗜血的野獸?
為什麼死的東西,能主宰活的生命?
他看著人們開始互相撕咬,狀若瘋魔,而後翻滾著慘死,忽然發現,原來這些寶物上,全都塗著致命的毒。
珍寶連城,都是惡毒的詛咒。只有不在乎它們的人,才能逃過這種詛咒。
故事裡每個惡人都有惡報,那麼,好人就都有好報嗎?
狄雲雖然保全性命,身手無敵,但多年來的冤屈種種,痛苦折磨,在他身心烙下的傷疤,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癒合。也可能直到死都癒合不了。
狄雲的師妹戚芳,一個淳樸溫柔、沒有主見的農家姑娘,總是把每個人都想得很好。萬家精心策劃,陷害狄雲,迫使她百般無奈之下嫁給萬家的公子。她無法忘懷師哥,卻也舍不下丈夫。即使知道了公公和丈夫要謀害自己,奪取劍譜,她還是一時心軟,回去救他們。最後靜靜躺在萬家書房裡,小腹上插著一柄短刀,腦海中浮現少年時的畫面。
「那時候的世界可有多麼好,天地間沒半點傷心的事。」
那時候的無邪少女,憧憬著蝶戀花的完美愛情,卻從未料到,前路上等著她的,是接連不斷的背叛,是陰森慘淡的死亡。最後唯有師哥陪著她,可她已奄奄一息。在命運的屠刀下,錯過了半生的戀人,哪有力量抵擋,這又一次的、最後一次的錯過?他們付出了真心,卻換來陰陽兩隔。
丁典和凌霜華的經歷,更讓人不忍回想。
這是金庸所有書里,我最喜歡的一段感情。雖著墨不多,卻百轉千回。《連城訣》暗無天日的背景下,丁典與凌霜華堅定的相守,彷彿是唯一明亮的火光,即使最終被狂風驟雨澆滅,那滿地灰塵還在燃燒。
他們的故事,乍一看過於純凈與深情,有些縹緲虛幻。但仔細一想,那感情本來溫暖平淡,與轟轟烈烈無關。是惡意的逼迫和惡人的殘忍,才讓它耗盡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生命,開成一朵傲骨錚錚的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是因為世界都已顛倒錯亂,惡意瀰漫天地,善意反而稀有。惡用盡全部力量吞噬著善,善一點一點微弱下去直至徹底消亡。在這樣的世界裡,好人無法真正地戰勝壞人,因為孤獨的好人身處荒野中央,嘶聲吶喊,還未及聽見回聲,便已力竭而亡。
真善美都被殺死。
但他們並沒有輸。
故事最後,狄雲遵守承諾,將丁大哥與凌小姐合葬。凌霜華是被父親生生活埋的,她到死都保持著雙手高舉的姿勢。狄雲打開棺材,發現棺蓋背面,用指甲刻著一行歪歪斜斜的小字——
來生來世,再為夫妻。
讀到這句話,我知道丁典和凌霜華贏了,哪怕代價是如此慘烈。真正的勝利,其實不是存活,而是自由。而凌霜華的父親,在憤怒之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可謂輸得徹徹底底——在慾望的面前,他已雙膝跪地,尊嚴蕩然無存。
女兒已經躺在了棺材裡,人死不能復生,世上也不存在鬼神。但,大概今生的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會在畏懼與不安中戰慄。
就像戚芳的公公萬震山,曾把自己殺了的人砌在牆裡。從此以後,他夜夜夢遊,在空氣中作出壘疊磚塊的詭異動作。
他們還以為,不擇手段地掃清了所有的障礙,有朝一日終能享受人間極樂。
其實他們已經不在人間。雖然身體仍在地面上行走,地獄裡卻已擠滿了冤魂。
所謂「冤魂」,是他們害死的親友嗎?不,那冤魂,是他們自己。冤孽罪惡,將不斷生長糾纏;他們活在自己打造的十八層地獄裡,與異化的人性一同沉淪,永世不得超生。
《連城訣》不是本輕鬆愉快的書,但它讓我百般思忖,拋給我一個問題:
如果善無善報,還要行善嗎?
狄雲的善,讓他蒙受冤屈,遭受虐待,身落殘疾,痛失所愛。
戚芳的善,讓她給了丈夫一次悔改的機會,得了丈夫一把鋒利的短刀。
凌霜華的善,讓她與戀人先是生離,隨即死別,殞落於親生父親之手。
菊友的善,讓她死在冷箭下,只為成全自家小姐,讓獄中的丁典看見窗台上那盆鮮花。
丁典的善,讓他努力變強,逃脫困境,終於有機會救出心上人,卻只看見棺材一具。而那棺材上還被施以金波旬花的毒,劇烈的毒性也奪走了他的生命。無論如何反抗,終究是徒勞一場。
即使是寥寥無幾的正面人物中,相對幸運的水笙,也眼睜睜目睹父親之死,硬生生承受表哥之疑。雖然最後能與狄雲攜手度日,畢竟也回不到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了。
那他們一定要守住內心的善,是為了什麼呢?
善,一定要有善報嗎?如果沒有,我們就只能拋棄善嗎?
我想,無論是凌霜華,還是狄雲,即使事先知道後果,也會作出同樣的選擇,而且無怨無悔。
因為善,本來就是無緣無故的東西。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有好報,有時候,有好報的反而是壞人。
如果做一個好人,是為了有好報,那這樣的好,還不夠好。
做一個好人,什麼也不為,就為了做一個好人,僅此而已。
哪怕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懷著善意,孤軍奮戰而身死,也好過同流合污而苟活。
金庸在後記中寫道,《連城訣》原本的名字叫《素心劍》。
那真正連城的是什麼,
是珍寶,
還是素心?
狄雲應該是金庸小說里福緣最低的男主角。
金庸先生把幼時家裡長工年輕時的故事做藍本寫就的連城訣,本身格局就會比射鵰神鵰天龍八部這一類的少年志家國恨的格局要小很多。《連城訣》單純來講只是一個復仇的故事。書中狄雲完成了他的使命,現實里的長工的命運卻並沒有那麼暢快,他得到的是金庸先生一家好心的幫助,得以安享晚年。至於復仇,也只有在書中實現。
「荊州城裡一枝花,千嬌百媚在萬家。」一位絕色的妙齡少女,一本傾世的連城秘籍,一份傾國的珍瓏寶藏,埋下了狄雲一生悲劇的開端。他在乎的只有那位一口一聲喚他「空心菜」的小師妹,卻被萬家與師父一連串詭謀連帶拉入了人生的漩渦。萬家垂涎著連城訣中傳說的寶藏,萬家少爺迷戀著貌美如花的戚芳,他們要做君子,也要名正言順地得到想要的東西,便把所有的罪責加在了人輕言微的狄雲身上。他對誰都不重要,用來背黑鍋最適合不過。除卻戚芳,讓她對這樣的師哥失望透頂,才能讓她心甘情願地投入對她爹爹師哥不計前嫌的萬家少爺的懷抱里。
書中如此,現實中的故事是長工本有一位相愛著的未婚妻,他在地主家做工,快要娶妻的日子了,他被污衊偷了地主家的東西,被投進了大牢吃了不少刑。等到出了大牢,未婚妻卻做了地主家少爺的小妾,他才恍然。
「空心菜」是小師妹對師哥的私人的稱謂,是他們兩之間才知曉的暗號。當狄雲躲在暗處,聽見戚芳著急的喚著空心菜,空心菜時,他慌忙地以為她是發現了自己,轉瞬卻明白了她喚的是她與萬家少爺的親生女兒——她也喚作空心菜。不可否認這是書中的一大淚點,當情人間親昵的暗語也物是人非,昔日的溫情猶如借屍還魂一般擊中自己,卻再也回不到過去。
許多金庸先生筆下的男主角都有一段如心上硃砂的初戀,她是岳靈珊,是周芷若,是戚芳。也許她們背後的靈魂都指向夏夢這個遺世獨立的名字,那畢竟是金庸先生一生難竟的夢境。
累死了有空再寫。
說一個不相干的話題。降龍十八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它是唯一一種,書里所有使用者都有明確結局而且均為非正常死亡的武功。
洪七公,華山絕頂與西毒對笑而逝。
郭靖,襄陽城破殉國。
耶律齊,同上。
史火龍,力戰成昆而死。
蕭峰,雁門關外自盡。
彷彿只要選擇了這套武功,就選擇了寧折不彎的結局。
但不同的是,從完滿度來說,這是一個直線下跌的過程。洪七公生的瀟洒死得完滿,郭靖雖然近乎完人但背負太多責任與道義,耶律齊個人素質不錯但實在太無存在感,龍哥好歹還算一條好漢,蕭峰則更是直接經歷的了身敗名裂,在血雨腥風中度過他短暫的人生。
很容易得出結論,金庸小說的兩條線:武功預示命運,理想不死但現實越來越殘酷。
連城訣一書,主角狄雲其實個性相對較弱。真正算得上光芒萬丈的就兩個人:丁典和血刀老祖。兩個人的武功很奇特,一個是神照經(神照用精神察看世界之意),極精神極理想。一個是血刀,極物質極現實。
這兩個人幾乎算得上書裡頭僅有的兩個快意無悔之人,練神照經的丁典在精神世界繁花似錦,但在現實被一再摧折,練血刀的血刀老祖在實戰戰場上幾乎是不敗的存在,但無親無友舉世皆敵,精神世界荒蕪得宛如藏邊那片雪谷,但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從來沒有猶豫也沒有後悔過,他們可以被殺死,但無法被摧毀。
剩下的人,都在這兩個人極端之間逡巡顧盼,這個也想要,那個也不捨得放棄,俠義的名聲很寶貴,但財寶和武功秘籍也不能丟,如一狐逐二兔,機關算盡到最後,既不成功也不快樂。
可笑的是,劇中很多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太壞太笨,而恰恰是因為他們還不夠壞不夠笨。
花鐵杆如果對三個結義兄弟毫無愧疚之心,早已將狄雲置於死地。
戚長發如果對親女兒都捨得下手,連城訣早就是他囊中之物。
凌退思如果真捨得翰林女兒嫁給黑社會的虛名不要,單刀直入,我把女兒給你你把連城訣給我,丁典樂顛顛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哪有半句二話。
好人在最重要關頭垮了,功虧一簣。
壞人惡事做盡但心頭終究還留著微弱一絲良心,也是功虧一簣。
簡直是黑色幽默。
金庸用一種上帝的視角,描繪著江湖中的風風雨雨。大多數人無論武功高低,貧賤富貴,善惡正邪,都是庸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自以為聰明絕頂,但機關算盡也不過在蝸牛角上爭奪短長。
然而還有一個人,和周邊的人有無數的交集卻又彷彿毫無關係———狄雲。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噩夢,啥淫僧大俠,武功秘籍大寶藏我都不關心,趕緊醒來回到我熟悉的世界去最重要。那個世界可以讓人卸下所有的防備,用最簡單的初心相待。
連城訣的原名叫素心劍。我是覺得丁典,血刀老祖,狄雲,都可以當此名。
極度追求精神的飽滿純凈,是一種高尚的素心。
極度的追求慾望與混亂,是另一種邪惡的素心。
對這個世界的現狀毫無興趣,只希望用最簡單純樸的方式生活,這也算是一種……比較low 逼,哦不對比較避世的素心。
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丁典和血刀老祖失去了生命,而狄雲得到了一些他不在乎的,失去了一切他在乎的。
那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說,雖然現實越來越殘酷,但理想主義永不死。
世上本無連城訣,君可願懷素心劍?下午從圖書館借來《連城訣》,剛剛看完,花了將近十個小時。本來想分幾天閱讀得,沒想到一刻都停不下來,太震撼了。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邊看一邊對其中的懸疑部分進行猜測,有種和作者比賽的感覺,有的也猜對了
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是為何其他人寫武俠寫不出金庸的感覺,因為越看越覺得金老先生的書的格局不能僅限定為一般的所謂「武俠小說」,西方小說的故事情節,外加東方文化的背景和人物,讀來甚是有味
但是據平常看來,大家對這本書的討論度實在太低了。
在歷盡千帆過後,你是否還初心如故,讀完之後,答案自明怎麼說呢,看完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怎麼就結束了?說好的復仇就這樣了?最後他人眼中狄雲水笙還是那一對姦夫淫婦啊!沒有真相大白,沒有復仇快感(狄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天下第一),只剩下內心無比凄涼的男主與孤苦伶仃的女主相依為命。
本書的氣氛太壓抑,劇情太過不可思議,師父可以算計徒弟,父親可以活埋女兒,人們眼中沒有人倫綱常,只有財寶武功,或許金庸是想表達一個險惡的世界,但是個人感覺有誇大事實之嫌,可以說是《天龍八部》的鋪墊。到了《天龍八部》,整書的境界提升了,看完之後不覺得劇情多麼不合理,唯余「眾生皆苦,有情皆孽」而已。
陰冷,
在我看來《連城訣》是金庸作品裡,相對受關注度比較少的書(只是相對),談起金庸最先想到的必然是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或是笑傲江湖,必然是快意恩仇,豪情俠義,而《連城訣》卻讓人感覺陰冷無比。
機關算盡,人心險惡
狄雲應該是金庸小說里命運最為悲愴不堪的主角了吧。狄雲的出身及性格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郭靖,年幼時家庭窮苦,性格忠厚,善良,但兩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郭靖因為忠厚、善良使他四重逢源,身邊的人都真心實意的對他好,沒錢了有大汗送錢,親梅竹馬的華箏和互生情愫的黃蓉都真心實意的對他好,等到要學武功時,先是江南七怪和馬鈺悉心教導,然後是洪七這等絕頂高手的傾囊相授,郭靖的人生像是開了掛一樣。
反觀狄雲,卻因為同樣的忠厚和善良而備受磨難,先是被自己視為父親一樣的師傅戚長發所騙,接著又被萬震山一家陷害入獄,受盡凄楚,連一生摯愛的小師妹都不相信自己,嫁作他人婦。好不容易遇到貴人丁典習得武功,逃獄後卻被人誤解為魔教弟子,四處被追殺,直到故事的最後狄雲也沒獲得真正的幸福,摯愛已死,留下她和自己的仇人生的兒子給狄雲,唯一的安慰也只有等在雪山上的水笙了吧。
我們談起射鵰三部曲,裡面的人物不管是江南七怪,洪七公,黃藥師,周伯通,全真七子等等這些正派之人還是歐陽鋒,金輪法王等這些反派,每一個不管善惡都至少讓人感覺磊落,豪氣,而《連城訣》里吃掉自己大哥的花鐵杆,砌牆藏屍的萬震山,出賣自己女兒的凌退思,殺掉師傅,陷害徒弟的戚長發,每一個都讓人感到陰冷,可怖,而像梅念笙,丁典這樣的大俠卻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
連城訣的結局,作者沒有讓武功已成的狄雲與仇人痛快的對殺,而是讓所有貪心的人都一齊死在了沾滿毒藥的寶藏里,真是莫大的諷刺。
而主角狄雲,帶著摯愛和仇人的兒子回到雪山中,英雄漠然,不再問世事,一生最幸福的記憶可能也只是在那貧窮的村莊里,被師傅欺騙著學武、種地的日子吧。
絕世武功如何,金銀錢財又如何,敵不過機關算盡,逃不出人心險惡,回望中原,皆是悲涼~很多人高度評價《連城訣》,說它描寫了現實世界。我倒不太同意這種說法。
誠然《射》《神》《倚》等前期作品主角高大全,一直被各路勢力神助攻,總體情節邪不壓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比較理想化,不夠現實。
然而《連》中幾乎所有人都是壞人,而且所有的壞人都壞得沒有任何底線。突破親情、愛情、人倫,突破所有。乍一看非常陰暗、殘忍,非常震撼,與前面的作品在寫實的路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但仔細想想,《連》中的那個世界其實現實中也不太存在,即便是黑暗悲慘的年代(歐洲中世紀、中國近代等),也很難出現所有人都壞,所有壞人都絕對壞的局面。
想起前不久高曉松在《曉說》里評《金瓶梅》時說到好的寫實的作品,「壞人們雖然壞但也都有各自的底線,好人們雖然好,但也有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是徹底的好。」這樣的一個狀態才最接近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現實的世界。當然隨著時代、社會環境不同和個人圈子的不同,每個人遇到好人壞人比例、好人的好度、壞人的壞度都有區別,但「壞人有底線,好人有陰暗面」這是一個基本的印象。
再聯繫《復活》《百年孤獨》等作品,就進一步印證了。
所以《連城訣》雖然走出了寫實的一步,但我覺得更合適的定位是以一種誇張的手法描繪了一個陰暗的世界,表現了人性的陰暗面。說它寫實多少不夠準確。
可能是經歷不夠,經驗不足,也可能是性格使然。金庸的武俠中,只喜歡《俠客行》和《連城訣》。
昨天,剛剛看完《連城訣》。
在後記中(1977年寫),金庸提到,狄雲這個角色,是有原型的。金庸小時候,家中有一個老長工,叫和生。身體半邊殘疾,做不了重活,平日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接送小時候的金庸老爺子上下學。金庸對和生還是有很深情感的。
和聲不是和生的本名,也沒人記著他的本名。關於他的過往,也是在和生認為自己病入膏肓行將入土之時,對金庸說的。他早年的境遇和狄雲基本相同,都是被人設計奪去了心愛的女人。狄雲被削了手指,穿了琵琶骨,和生則是被人打昏重傷,被嫁禍做了幾年大牢,父母氣死,出來後得知被冤枉,便刺傷了陷害他的那家公子,然後被財主家使銀子判了重型。
金庸的祖父,文清公,是丹陽教案的經歷者(這其中又有一段往事)。雖知道和生冤枉,但傷人卻有其事。後來文清公請辭,朝廷則是以革職的手續辦理。順帶著,把和生帶到了身邊。之後便小隱於市,沒有再做官。
這本書,是金庸為了紀念和生所寫。
書里的人為金財財寶以己度人,六親不認。丁典說:「他想要那連城訣,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讓凌兒說聲便是。只是他以己度人,以為全天的人和他一樣,為了金銀財寶會六親不認。」
戚長發冷笑:」偷走了我的連城訣,眼裡根本沒有我這個父親。她是好是壞,跟我有什麼關係?」
……
作為一個慫包loser,我時常思考一句老話:你不招惹別人,不見得別人不會來招惹你。這句話到底是讓好人變壞,還是讓壞人洗白。
書中,為人唾棄大奸大惡之人,是老和尚,但當一個道貌岸然的人漏出馬腳,卻又被讀者的我們罵的狗血淋頭。僅僅因為對各自的期待值不同而已。這樣看來,惡人反而成了那些胡亂的把仁義道德套在別人身上的普通人。
書中,很多事情,細思恐極。我們身邊也是如此。有時候我也是很後悔自己多愁敏感,後悔多讀了幾本書的,要是傻傻的多好,哪怕被人戲耍也不自知。也就沒了避開人群知足常樂的我了。
以上。
《連城訣》是金庸為了紀念小時候照顧自己的和生所寫,以和生的事情為藥引,人性的扭曲瘋狂為主葯,煎出的一碗苦澀湯藥。
——有時候說人是畜生,是對畜生的侮辱
一、人們為何不喜歡讀《連城訣》?
壓抑痛苦,沒有快感。
在知乎上,金庸的《連城訣》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討論。這是為什麼?
也許大家更喜歡俊男美女,快意江湖;喜歡男女主角陷入感情糾葛而賺人淚水;喜歡懵懂少年幾番奇遇後成為絕世高手;喜歡群雄爭霸刀光劍影浪跡江湖……沒錯,浪漫是武俠小說最重要的特質,江湖是武俠閱讀者最嚮往的心靈棲息地。只有那樣的武俠才是心靈的慰藉,才是我們暫時逃離苦難人生的媒介,才是「成人童話」的意義所在。
少年時看武俠,大多只是出於純粹的閱讀快感,出於對未知的殷切窺探,出於少年幼稚的對浪漫情緒的追求。因為武俠的世界畢竟是現實中不存在的,畢竟是出於虛構的,是現在這些網路爽文(yy文)的前身。只不過由於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存在,使得這樣的「爽文」有了層次,有了文化感。有了動人心魄的力量,特別是金庸,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上至高級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下至販夫走卒、識字不多的農民工都能從中找到定位,都能讀有所得。
成年人看武俠,大概只是為了暫時逃離人生的壓力,逃離現實的苦難。只是為了攢聚流失的力量,給自己充電,然後重新面對生活的磨難,由此,武俠的意義得以彰顯。最好的武俠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孩子喜歡毫無意義的爽文,這當然與社會整體的閱讀鑒賞力下降有關,儘管大家接觸外界信息的手段越來越高級,但都停留在淺層次、片段化的閱讀之中,很多低俗無下限的作品能夠大規模地吸引人閱讀,這是壞的閱讀時代。
普遍的武俠閱讀也不算是深層次的閱讀,但是相對於爽文,必須是深層次的了。如果對武俠有強烈興趣,並且廣泛閱讀,做到一定程度的思考與比較。就算是研究了,我想對於各種著作,甚至是嚴肅的文學批評,都不外如是的。
回到問題來,為什麼《連城訣》不受重視?因為《連城訣》不是成人童話,人們在這本小說里不僅得不到慰藉,反而會得到陰森森的沉重。人們不愛讀,因為讀著累,壓抑,使人透不過氣來。這本書不能給人輕鬆,所表現的正是我們生活的人間,甚至比這個人間還要黑暗和壓抑,人們剛想逃脫人世的艱辛,自然不願意進入另一個地獄。金庸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人性的醜惡。只要提到人性的醜惡,話題和故事就不可能輕鬆得起來。就會使人噁心,使人戰慄。比之醜惡的人性,這世間萬事萬物都不值得可怕。有很多時候說人是畜生,絕對是對畜生的侮辱。
只有金庸的擁躉,只有真正的武俠愛好者,願意了解人性的讀者才會認真閱讀《連城訣》,所以這是可以理解的。
二、一個人的命運能夠有多悲慘?主人公:狄雲
自己沒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只是為了完成別人的遺願。
類似的悲慘人生的主角有林平之、游坦之、狄雲,他們各有各的悲慘,都慘絕人寰。這裡只談狄雲。狄雲的「雲」字讓人想到浮雲,浮雲四海漂泊,無親無依,這就是「浮雲」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意蘊了。狄雲的確是這樣漂泊半生,身邊沒有一個可依靠的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一種人,沒見過什麼世面,腦子也不算靈活。人家只不過是看上了他的美貌師妹,就被人設計抓了起來,關在大牢里,穿了琵琶骨(這可是對付江洋大盜、殘忍殺手的刑罰)還嫌不夠,還削掉了大拇指(不能再用劍)。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要有一絲報仇的希望,都能使人活得下去。可是對於狄雲來說,這點希望從一開始就被剝奪了,所以支撐他活下去的力量就只剩下師妹,他的內心深處希望師妹仍然愛著他,他認為師妹是失陷在仇人家了,救出師妹是他唯一的動力。
為此,他能夠忍受同監牢的一個神經病(丁典)每逢月圓之夜的毒打。能夠忍受一切污言穢語和尊嚴侮辱。當然人身如果陷入囹圄,自然就失去了一切尊嚴。為了愛情可以堅持下去,直到他師妹嫁給了他的仇人,他的世界支柱終於被摧毀了,他的世界一片狼藉、灰飛煙滅了。他想不到師妹也像他一樣會被蒙蔽,他的腦子本來就不夠聰明。他覺得是師妹負了他。於是想到了死亡,想到了解脫。
這天晚上三更時分,他將衣衫撕成了一條條布條,搓成了一根繩子,打了個活結,兩端縛在鐵柵欄高處的橫檔上,將頭伸進活結之中。
他並不悲哀,也不再感到憤恨。人世已無可戀之處,這是最爽快的解脫痛苦的法子。只覺得脖子中的繩索越來越緊,一絲絲的氣息也吸不進了。過得片刻,什麼也不知道了。
心如死灰,死起來就非常容易。
終於得到了丁典的信任,傳了神照經給他,教給他很多知識。然而剛脫離牢獄,可敬可愛的丁大哥就死掉了。為了完成丁大哥和凌霜華合葬的遺願,只得抱著丁典的屍首上路。然後遇到了寶象,寶象莫名其妙就要殺他,甚至要吃他的肉。於是他在破廟中把自己的鬍鬚和頭髮一點點拔光,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內心深處痛苦無法言表,一個人為了活著竟然要這樣做。活著卻不是為了自己,他自己可以死,但為了完成丁典的遺願,他要活著。為了活著對自己下得去那樣的狠手。
突然之間,腦子中出現了一個念頭:「這惡僧叫我『老賊』。他見我滿臉鬍子,只道我是個老人,我若將鬍子剃得乾乾淨淨,他豈非就認不出我了?只是身邊沒有剃刀,怎能剃去這滿臉鬍子?哼,我死也不怕,難道還怕痛?用手一根根拔去,也就是了。」
待得鬍子拔了一大半,忽又想起:「就算我沒了鬍鬚,這滿頭長發,還是泄露了我的本來面目。這惡僧在長江邊上追我,自然將我這披頭散髮的模樣瞧得清清楚楚了。」一不做,二不休,伸手扯住兩根頭髮,輕輕一抖,便即拔了下來。
天意加持(寶象吃毒老鼠毒死了),剛走到江邊,就被水笙縱馬踏斷了肋骨和右腿。他也沒為自己自怨自艾。對比他先前的遭遇,這點「小傷」算得了什麼。他明白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值得一過的理由,他活著是為了完成丁典遺志。
一想起丁典,立時轉念:「我答應了丁大哥,將他與凌小姐合葬。這心愿未了,我無論如何不能便死。」伸手到腰間一摸,發覺丁典的骨灰包並沒給人踢破,心下稍慰,用力坐起身來,喉頭一甜,又是鮮血上涌。他知道多吐一口血,身子便衰弱一分,強自運氣,想將這口血壓將下去,卻覺口中鹹鹹的,一張嘴,又是一灘鮮血傾在地下。
然後被誤會成小淫僧,受盡所有人的白眼。他自己實際為水笙付出很多,結果水笙還是誤解他,再後來幾乎成為了武林公敵。好不容易把師妹救了出來,知道她心中還有自己,還沒來得及高興,師妹就把她丈夫救出來了,反而死在了丈夫的刀下了。他自己的人生剛看見一絲曙光,又陷入黑暗了。他的人生目標又是為了完成師妹的遺願了——把空心菜養大。他的人生充滿苦難,始終沒有任何意義,都是為了別人活著。最後讓水笙跟他在一起,只是金庸對人生苦難的一點拯救,給讀者一絲希望罷了。不然這樣的壓抑和黑暗,誰受得了!
三、壞人能多麼喪盡天良?主人公: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凌退思
弒師殺女,手足相殘。
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師兄弟為了得到連城劍法和連城訣可以殺死師父。原因其實是這樣的,鐵骨墨萼梅念笙因知道三個徒弟人品低劣而心狠手辣,所以在原本唐詩劍法的基礎上加入很多沒用的變化,使得劍法威力大大降低。萬震山和戚長發為了各自的利益,又在梅念笙所教劍法的基礎上再加上很多毫無用處的花招。使得劍法威力再一次大受影響。不僅徒弟們練了假劍法,而且萬震山的親身兒子、戚長發的親身女兒也一般的練了假劍法。萬震山用計把師弟打暈砌入牆中,他自己感覺到的卻是得意,這一點使人頭皮發涼。從他後來打算把自己的徒弟吳坎和兒媳婦戚芳砌入牆中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來。
戚芳聽到了這一個「砌」字,霎時之間,便如一道閃電在腦中一掠而過,登時明白了:「他……他將我爹爹的屍身砌在牆中,藏屍滅跡,怪不得爹爹一去之後,始終沒有消息。怪不得公公……不,不是公公,怪不得萬震山這奸賊半夜三更起身砌牆。他做了這件壞事,心中不安,得了離魂症,睡夢裡也會起身砌牆。這奸賊……這奸賊居然會心中不安……那才真是奇怪了。不,他不是心中不安,他是十分得意,這砌牆的事,不知不覺的要做了一次又一次……剛才他夢中砌牆,不是一直在微笑么?」
如此用心險惡簡直是弒殺,從殺人中找到了樂趣,簡直是變態殺人狂了。在得知兒媳婦可能背叛了自己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把徒弟吳坎和戚芳一起殺掉,甚至連自己的親孫女也要殺掉。戚長發明明知道女兒身陷萬府,也由她自生自滅。虎毒尚不食子,但這師兄弟二人比禽獸還毒辣。萬震山見到二師弟言達平的時候,那種用心,互相之間的算計,絕對是你死我活,毫不容情的。
再說凌退思,毒辣程度完全不遜於以上三位。為了得到連城訣和神照經利用了女兒的愛情,把丁典毒暈,然後關了起來。
待得醒轉,我手足都已上了銬鐐,連琵琶骨也被鐵鏈穿過。凌知府穿了便服,在花廳中審訊,旁邊伺候的也不是衙門中的差役,而是他幫會中的兄弟。我自然十分倔強,破口大罵。凌知府先命人狠狠拷打我一頓,這才逼我交出神照經和劍訣。
然後阻止女兒探監,凌霜華派她的丫鬟來探監,結果丫鬟也被殺了。並且逼迫女兒以去世母親的安穩立下毒誓,不能見丁典,才可以不殺他。事實上他為了得到連城訣、神照經是不會殺丁典的。然後凌退思就把親生女兒活埋了!
狄雲心中一寒,一交坐在地下,這幾個字顯是指甲所刻,他一凝思間,便已明白:「凌姑娘是給他父親活埋的,放入棺中之時,她還沒死。這幾個字,是她臨死時用指甲刻的。因此一直到死,她的雙手始終舉著。天下竟有這般狠心的父親!丁大哥始終不屈,凌姑娘始終不負丁大哥,她父親越來越恨,終於下了這樣的毒手。」又想:「凌知府發覺丁大哥越獄,知道定會去找他算帳,急忙在棺木外塗上『金波旬花』的劇毒。這人的心腸,可比『金波旬花』還要毒上百倍。」
人性中能夠做到這樣的毒辣,已經到了極致了。
金庸在這本書中對人性的描寫是片面的,只為了突出人性中的惡,但是像這樣純粹的貪婪與邪惡,畢竟給人不是很真實的感覺。這是一個實驗性質的作品,有所側重更能把人性中的醜惡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為了愛情能夠付出多少?主角:丁典、凌霜華
生不能同室,願死能同穴。
整部《連城訣》以極端邪惡,極端壓抑的情感左右著讀者的心靈,一些心理脆弱的讀者甚至沒辦法讀完這部書。正是有了這一場愛情的存在,給了讀者們一些慰藉,讓人們保持希望,覺得即便在一個人心黑暗如永夜的世界,也有純美的愛情存在。即便這場愛情的慘烈也是武俠史上極為少見的,但是男女主人公的傾心付出畢竟是純潔而火熱的,那單純的不摻雜任何功利的情感畢竟是絕美的。畢竟是地獄烈焰之中逆勢生長的聖潔之花。這花即便脆弱不堪一擊,它瞬間的美好就足以鼓舞善良的靈魂。
為了愛情能夠失去什麼?丁典甘願為之失去自由,為之被仇人穿上琵琶骨,變成一個廢人。要知道,這不是在脅迫之下的自我犧牲,而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即便他具備了逃出監牢的能力,他也不走。因為他的愛人不能隨他走(凌霜華被父親脅迫以母親在地獄的安寧立下誓言。這是多麼毒辣的誓言。),所以他留下來,甘願忍受每次月圓之夜的酷刑折磨,甘願一身神功毫無用武之地。我覺得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肯於幽閉自己,肯於把滿腔豪情深深壓抑,這是一種極端偉大的付出。關鍵是他不覺得自己付出,他感到幸福。只要能看到監牢外面小屋走廊上的一盆鮮花,就足以支撐他戰勝一切磨難。有人要殺他的仇人凌退思,他還得救他,理由是不能讓他的愛人孤苦無依。其實他大可不必救他,不救他說不定反而能夠救自己的愛人。也許他對人性還沒有完全失望,沒想到凌退思能夠壞到那樣的境界。
終於為愛而死,死在劇毒之下,這劇毒是抹在愛人的棺木上的(這樣的操作也算是心比蛇蠍了)。他內心已死,這也許是最好的歸宿。終於在憨厚狄雲的幫助下得以合葬。生不能共處,死能同穴也是最好的歸宿了。
凌霜華呢!為了愛人能夠活著,願意以最惡毒的方式起誓。為了報答對愛人的忠貞,願意親手毀掉自己比生命還重要的容顏。看透父親的無恥,內心傷痛無法言表。最終惹怒父親被活埋了,為了達成一個能夠與愛人合葬的渺茫希望,用手指在棺木上摳出了連城訣的那一串數字。
此二人的愛情如此深沉,又如此慘烈。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這才叫同生共死,永不分離。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大概能有這樣的決絕吧。這就叫做「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吧。
五、真壞人與假好人誰更可怕?主角:血刀老祖、花鐵干
真壞人頂天立地,假好人殘忍邪惡。
血刀老祖:孔慶東說:「血刀老祖,我想讀過《連城訣》的讀者,誰都不會忘記,這個老頭子很壞,壞是壞,但是壞得赤裸裸,壞得毫不掩飾。」孔教授有一個評語:「血刀老祖壞得頂天立地」!就是人要壞到這個程度,是不容易的。
血刀老祖明知道自己乾的所有事情都是壞事,比如殺人,比如時時刻刻想要非禮水笙,想找個好地方,不被打擾,腦子裡全是惡意,全是淫邪思想。好在「落花流水」四大豪俠追得太急,沒給他這個機會。
其武功卓絕,手段狠辣,詭計多端,算得是書中第一邪派高手。在藏邊雪谷對「南四奇」一戰中,他先借「槍」殺人,利用「中平無敵」花鐵乾的失誤殺死「柔雲劍」劉乘風,後又用計在雪中伏殺「仁義陸大刀」陸天抒,再用計砍去「冷月劍」水岱的雙腿,迫其求死,最後逼迫花鐵干自暴其內心的卑鄙一面,其心計之厲害,可說無出其右者。特別是在對花鐵干進行心理攻擊的時候,其老辣堅韌,令人拍案叫絕。
血刀僧見到他如此害怕的模樣,得意非凡,叫道:「嘿嘿,我有妙計七十二條,今日只用三條,已殺了你江南三個老傢伙,還有六十九條,一條條都要用在你身上。」
他知道花鐵干武功厲害,唯有以各種各樣殘酷手段施於水氏父女身上,方能嚇得他不敢出手,當下將水笙拖到水岱面前,喝道:「你說我真氣已盡,好,我試給你瞧瞧,真氣儘是不盡?」說著用力一扯,嗤的一聲響,將水笙的右邊袖子撕下了一大截,露出雪白的肌膚。水笙一聲驚叫,只是穴道被點,半分抵禦不得。
然後又對花鐵干說,只要投降,就饒他性命。徹底擊潰了花鐵乾的心理防線。但是他最終死在狄雲手上,但是狄雲還是佩服他的,最終阻止了花鐵干吃他是屍體。看到這裡,令人感動。血刀老祖雖然時時刻刻想著要是沒有糧食就要吃人肉,甚至想過要把水笙吃了,再吃狄雲。但是小說中真正吃了人肉的是花鐵干。
花鐵干:人性在極惡的時候是要吃人肉的。金庸也許是在探討人在什麼時候會恢復畜生的本質,開始吃人肉,並且一點都不感到罪惡。花鐵干暴露了內心深處的卑鄙和邪惡之後,就回到了茹毛飲血的階段,就再也沒有文明可言了。他由一代大俠蛻變為一個極卑鄙無恥的人,在血刀老祖死後,他先搶了水岱之女水笙的坐騎白馬肉吃,吃光後竟然連自己結義兄弟陸天抒、劉乘風的屍體也不放過,還將他們的衣物剝下穿在自己身上,最後還想殺死水笙;為了不讓自己的種種醜事暴露,在逃出雪谷之跡,他還不惜污衊水笙的清白,只為了讓水笙的話失去公信力。
他二人說話之際,水笙已走到了狄雲背後,突然大聲叫道:「劉伯伯,陸伯伯!」她見花鐵干雙手拿著劉乘風的長劍和陸天抒的鬼頭刀,北風飄動,吹開他長袍,露出袍內還穿著劉乘風的道袍和陸天抒的紫銅色長袍。
花鐵干沉著臉道:「怎麼樣?」水笙道:「你……你……你吃了他們么?」她料想花鐵干既尋到了二人屍體,多半是將他二人吃了。花鐵干怒道:「關你什麼事?」水笙大驚,顫聲道:「陸伯伯,劉伯伯,他……他二人是你的結義兄弟……」
再後來撒謊胡說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兩人走到洞口。花鐵幹道:「汪賢侄,你來了很好。血刀惡僧已被我殺了,但還有一個小和尚漏網,咱們務當將他擒來殺卻。這小和尚是害死你舅舅的兇手。」汪嘯風大叫一聲,刷的一下便拔劍出鞘,跟著回頭向水笙瞧去,急欲看看這位表妹別來如何。
這樣的花鐵干就比血刀老祖更讓人害怕,更讓人鄙夷了。
金庸並沒有窮盡人世間的惡,只不過把惡寫到了極端,寫得恐怖,寫得邪氣十足,讓人望而生畏。
還是那句話,有時候說人是畜生,是對畜生的侮辱。金庸在之前和之後都再沒寫這樣的小說,就是探究人性的意義。金庸做這個實驗,是為了看看讀者的反應,這本書出來讀者的反響肯定是不夠好的。在之後的作品中金庸自己也放棄了對人性的深層次探究,但是沒有放棄對命運無常的書寫。放棄了對沉重的書寫,寫得較為輕鬆。雖然後來的《天龍八部》寫了一個大悲劇,但是一來隱晦得深,二來沒那麼黑暗,能夠接受,加之《天龍八部》可讀性極強,作為江湖,極其浪漫。合乎人們對武俠小說的追求。
但是《連城訣》應該被重視,因為在我有限的閱讀範圍來看,華語地區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書像這樣極端地揭示人性的險惡。
寫盡人性的黑暗。
一
一個人傷心的時候,最好不要獨自躲在角落裡聽音樂,是因為會把內心深處的陰暗鬱抑放大到無限。
有些文學作品讀起來也要多加慎重。
比如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余華的《活著》以及《第七天》,那種被痛苦包圍的壓抑感會讓人久久不能釋去,即使窗外艷陽高照,也會感覺到刺骨的寒冷。
他們描寫的黑暗面直指人心,對人性和死亡的刻寫深入骨髓,令人不寒而慄。漫長而痛苦的追憶,天註定的悲慘命運裹挾著小小的個體,肩負著沉甸甸的承諾以及無處可遁的絕望,往左走往右行都逃不出黑暗的陰影。
文字記敘的是書中普通人的一生。即使明知道不是自己的生活,但仍會掩卷東張西望,彷彿厄運就在身邊左近。
金庸的《連城訣》是一本特殊的作品,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了就這樣展現出來,講的不是武俠,是人心和人性,是一部由人性惡創造的徹頭徹尾的悲劇。
如果猝不及防地去讀《連城訣》,會感到徹骨的冰冷。
連城訣的世界裡,非常現實,殘酷到極致。
江湖道義、秩序規則、同門之誼、恩師愛女,在利益面前,都不過是層層的泡影,叢林法則才是生存的本質。
二
狄雲本是個湖南農村的普通青年,粗大老實,直來直去,師妹給他取了外號叫「空心菜」。和師傅師妹在鄉下種菜養牛,等到若干年後,師傅首肯,娶了師妹,一起簡簡單單過完餘生,這是他嚮往的日子。
但命運把這樣一個少年推向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江湖,一片白驟然栽進黑,接著就是無盡的惡夢。
鄉下孩子進城,帶著象映山紅一樣耀眼的師妹,城裡師伯家的弟子們咽著口水,打著壞主意。師傅面色凝重,不知道在想著什麼心思。
狄雲的噩運開始了,一連串,不停息,紛至沓來,黑雲壓城。
賣了黃牛換的衣服被撕破了,左手的四根手指被砍掉;蒙受莫大的冤屈進了監獄,和死囚關在一起(也許這是唯一的幸運);穿了琵琶骨武功盡廢;摯愛的師妹嫁作他人婦,心灰意冷下自殺未果;越獄後,唯一的知己丁大哥被毒死;為了保住丁大哥的屍首,生生的拔光了頭髮;穿錯了一身血刀門衣裳被誤認為是淫僧,大腿被馬踩斷;無意中學了一身血刀門武功,雪谷冰封半年,見證了最令人髮指的人間倫亂;師妹死了,師傅為了寶藏要殺他,最後也死了。他孑然一身,孤獨陰冷。
當然,還有水笙還在等著他,但這個白富美卻終究不屬於他的世界。
即使命運玩弄如此,狄雲也無心做任何反抗。
在最壓抑的時候,他扯開心扉悲嗆地喊道:
「你們這些惡人,天下的惡人都來打啊,我狄雲不怕你們。你們把我關在牢里,穿我琵琶骨,斬了我手指,搶了我師妹,毒死我丁大哥,踩斷我大腿,冤枉我是採花淫僧,我都不怕,把我斬成肉醬,我也不怕!」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武功高強的大俠,也不是一個扼住命運咽喉的強者,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只是一個心力交瘁的人。
剛從監獄逃出來的時候,狄雲和萬圭在後園柴房一番殊死搏鬥,兩人力竭皆陷入昏迷。
狄雲心中,隱隱在叩問自己: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能發生。未必一定好人運氣好,壞人運氣壞。反過來也一樣,也未必壞人運氣好,好人運氣壞。人人都會死的,遲死的人也未必一定運氣好些。」
三
丁典本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富家子弟,愛花愛旅遊。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從此陷入一段凄厲的愛情,虐心,一點都不美。
原文字字珠璣:
「我回過頭來,只見一個清秀絕俗的少女正在觀賞菊花,穿一身嫩黃衫子,當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從未見過這般雅緻清麗的姑娘。……我眼望她出了園子,仍是怔怔地不會說話。」
「這樣子的六個多月,不論大風大雨,大霜大雪,我天天早晨去賞花。凌小姐也總風雨不改地給我換一盆鮮花。她每天只看我一眼,決不看第二次,每看了這一眼,總是滿臉紅暈地隱到了帘子之後。我只要每天這樣見到一次她的眼波、她臉上的紅暈,那就心滿意足。她從來沒跟我說話,我也不敢開口說一句。以我的武功,輕輕一縱,便可躍上樓去,到了她身前。但我從來不敢對她有半分輕慢。至於寫一封信來表達敬慕之忱,那更是不敢了。」
「這天晚上,我悄悄捧了一盆薔薇,放在凌小姐後樓的窗檻上,然後在樓下等著。第二天早晨,小姐打開窗子,見到了那盆花,驚呼了一聲,隨即又見到了我。我們一年多不見,都以為今生再無相見之日,此番久別重逢,真是說不出的歡喜。她向我瞧了好一會兒,才紅著臉,輕輕掩上了窗子。第三天,她終於說話了,問:『你生病了么?可瘦得多了。』」
機緣巧合,丁典得了神照經,懷揣著傳說中大寶藏的秘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丁典在牢獄裡被穿了琵琶骨、挑了手腳筋,每逢十五便是一頓毒打,暗無天日的牢房裡一呆就是很多很多年。
唯一的慰藉就是窗外一朵小花,那表示凌小姐也在想著他。
「菊友見到鐵檻外的庭院中長得有一朵小雛菊,便去采了來,隔著鐵檻遞了給我,伸手指著遠處高樓上的窗檻。窗檻上放著一盆鮮花。我心中一喜,知道這花是霜華放在那兒的,作為我的伴侶。」
後來逃出來了,卻發現凌霜華為了躲避婚約,立了毒誓,毀了花容。
「我真恨極了凌退思的惡毒心腸。他不殺我,只不過為了想得經訣,霜華便不起這個毒誓,他也決計捨不得殺我。可是他終於逼得女兒起了這個毒誓。這一個毒誓,將我什麼指望都化成了泡影。但我仍不死心,說道:『霜華,你跟我走。你把眼睛用布蒙了起來,永不見我就是。』她哭道:『那不成的。我也不願你再見我。』」
這一日丁典自早到晚,心緒煩躁不寧。到得次日早晨,那盆黃蘅薇仍然沒換,有五六片花瓣已為風吹去。狄雲心下隱隱感到不祥之意,見丁典神色十分難看,便道:「這人這一次忘了換花,想必下午會記得。」
丁典大聲道:「怎麼會忘記?決不會的!難道……難道是生了病?就算是生了病,也會叫人來換花啊!」不停步地走來走去,神色不安已極。
到得傍晚,陰雲四合,不久便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一陣寒風過去,三朵黃蘅薇上的花瓣又飄了數片下來。丁典這幾個時辰之中,一直目不轉睛地望著這盆花,每飄落一片花瓣,他總是臉上肌肉扭動,神色凄楚,便如是在他身上剜去一塊肉那麼難受。
次日清晨,斜風細雨,兀自未息。曙色朦朧中看那盆花時,只見三朵薔薇的花瓣已然落盡,盆中唯余幾根花枝,在風雨中不住顫動。
丁典大叫:「死了?死了?你真的死了?」雙手抓住鐵柵,不住搖晃。
丁典從來沒有懷疑過凌霜華會變心移情,沒人換花,那定是凌小姐死了。
凌小姐死的很慘,被父親活埋。
終於,狄雲帶了丁大哥的骨灰,準備與凌小姐合葬。
月光斜照,只見棺蓋背面隱隱寫著有字。狄雲湊近一看,只見那幾個字歪歪斜斜,寫的是:「丁郎,丁郎,來生來世,再為夫妻。」
狄雲心中一寒,一跤坐在地上,這幾個字顯是指甲所刻,他一凝思間,便已明白:「凌姑娘是給她父親活埋的,放入棺中之時,她還沒死。這兒個字,是她臨死時用指甲刻的。因此一直到死,她的雙手始終舉著。天下竟有這般狠心的父親!丁大哥始終不屈,凌姑娘始終不負丁大哥。她父親越等越恨,終於下了這毒手。」又想:「凌知府發覺丁大哥越獄,知道定會去找他算賬,急忙在棺木外塗上『金波旬花』的劇毒。這人的心腸,可比『金波旬花』還毒上百倍。」
有人淡如菊,有人毒似蛇。
四
花鐵干本是一個人人敬仰的大俠,南四奇落花流水之一,江湖秩序的維護者。
在他面臨人性挑戰的時候,他是武林中的道德模範,正義和俠名的化身。而雪谷一場血戰,三位兄弟慘死,花鐵干肝膽皆裂、鬥志全無,整個人都崩潰坍塌了。
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黑暗被一下子喚醒,封印許久的惡本能完全被釋放出來。
花大俠的瞬間黑化,並不是出於偶然。
人們處在正常的文明秩序社會中時,會自發地依照社會規則來處理各種事物,當步入封閉環境,並且面臨極大生存威脅時,個體極容易出現道德崩潰,在那種極端情況下原始慾望的本能會壓制住理性。
其實他為人雖然陰狠,但一生行俠仗義,慷慨豪邁,武林中名聲卓著,否則怎能和陸、劉、水三俠相交數多年,義結金蘭?只今口一槍誤殺了義弟劉乘風,心神大受激蕩,平生豪氣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再受血刀僧大加折辱,數十年來壓制在心底的種種卑鄙齷齪念頭,突然間都冒了出來,一不做,二不休,幾個時辰之間,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
以後的花鐵干開始觸及各種人性底線。
對一個江湖晚輩極盡諂媚,搶食物時毫不手軟,甚至開始吃死去的兄弟的屍體。
當來年冰雪融化,眾多豪傑齊來雪谷時,花鐵干又變成道貌儼然的花大俠,掌握了至高的話語輿論權。為了掩蓋自己的惡性,自是對狄水二人極度中傷。
人性歷來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好,花鐵干只是做了他覺得該做的事情。
因為,一切都結束時,他仍是大俠。
五
凌退思本是荊州知府,為了一個傳說中寶藏,苦心孤詣多年,甚至不惜活埋了自己的女兒。
戚長發、萬震山、言達平各自心思,一肚子壞水,背信棄義,陰狠狡詐,反覆無常。
萬震山的「砌牆」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萬震山拉開書桌的抽屜,其中鑿子、鎚子、鏟刀等工具一應俱全,他取出來放在牆邊,瞧著那堵白牆,雙手搓了幾下,回頭向戚芳望了一眼,臉上現出十分得意的神情。戚芳不禁打了個寒噤。萬震山拿起鐵鎚和鑿子,看好了牆上的部位,在兩塊磚頭之間的縫中,將鑿子鑿了進去。鑿裂了一塊磚頭,伸手搖了幾搖,便挖了出來,手法甚是熟練。他挖出一塊磚頭後,拿到鼻子邊嗅了幾嗅。
這個鏡頭,就象《午夜凶鈴》里貞子從電視機里爬出來,《畫皮》里揭開頭皮,一樣詭異膽寒。
還有一些吃瓜的英豪們,也不遑多讓:
有些人心中,暗暗還存在一個念頭,只不便公然說出口來:「南四奇和鈴劍雙俠這些年來得了好大名頭,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死得好,死得妙!」
六
陽光有多耀眼,人性便有多黑暗。
(完)
微信公眾號:層林盡染霜華遍微信ID:lahen0923
歡迎關注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我是鐵杆的金庸迷。
年少時讀金庸,少年意氣,自然偏好那些江湖豪情,快意恩仇。醉酒飲一觴,笑傲江湖之令狐沖,雖則青梅不再,終有紅顏相伴;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雖則樸魯,卻也有精靈古怪黃蓉誓死相依;更不說那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的段譽,那一見楊過誤終身的神鵰大俠。我常常徜徉在金庸創造的那快意恩仇的江湖中,為他們擊節而歌,醉心不已。
初讀《連城訣》我幾乎不敢相信這書是金庸所做,甚至疑心有人冒了他的名,做了這麼一篇警示世人的文章來。書中主角狄雲雖有金庸小說主角的奇遇,身懷天下第一神功《神照經》,然其遭遇,卻讓人扼腕嘆息,生不出半分爽快感。
自此,我便丟下了此書,去《白馬嘯西風》中尋我的快意恩仇,直到前幾天,偶然的機會下,我又翻開了這本塵封已久的書籍。
再次讀罷,掩卷嘆息,名利紛擾,眾生皆苦,素心何在?
狄雲只是個普通的鄉村少年,懵懂無知,最大的夢想不過是和自己的小師妹成婚,然而這樣的簡單的願望都無法實現,先是因為師父戚長發和師伯萬震山為爭奪《連城訣》的尖銳矛盾被捲入萬府。再接著被陷害入獄,小師妹嫁作仇人之婦。得人幫助自獄中逃出,卻又遇血刀老祖和水笙。被迫捲入雪谷中和「落、花、流、水」四俠的雪下大戰。待得戰畢,又困山谷半年。期間雖學會血刀心法,協同神照經內功,技蓋江湖。但出了雪山,在揭開一個個謎底時,卻見到了師兄弟自相殘殺,同門反目之場景……
《連城訣》寫人性之惡,入木三分。
師父教徒,卻故意弄錯口訣;為了爭奪女人,設下周密陷阱,陷害鄉下少年;師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徒弟弒師,父殺子……整部《連城訣》道盡人之惡行,而所有這一切為的只是一批寶藏。金庸在最後放了一把火,想來也是藉此將這些人的惡行放在火里,試圖用火燒盡吧……然而人性之惡卻哪是一把火便可燒盡的!
將人放在一個絕望的環境之中,使人性平時隱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很多小說家喜歡採用的題材,但少有如金庸在《連城訣》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
夢裡花落知多少,但不見,自古華年景色,愈久愈蕭條。
晨起露漸消,幾杯濁酒輕搖,笑談前塵舊事,江山依舊妖嬈。
以上
知乎三年,首答獻給這個問題。
跟這本書很有緣。
(以下內容不涉及小說內容及評判)
舅舅十幾年前開了一家書屋,為了謀生,在書店旁開了一家麻將館(有點違和,但是真事→_→)。他幾乎守著麻將館的生意,而我放假時,書屋倒是交給我看著。那時,我不過是一個剛上小學的女孩,守著書屋百無聊賴,就會去看書。
說來也巧,舅舅的書屋裡最多的便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那個年代很受歡迎,並且都是珍藏版的。但跟現在大學圖書館的一樣,諸如天龍八部全四冊,倚天屠龍記全三冊這種好幾本的小說,經常被別人借走,留下來的不是全的,時間一久,舅舅的書屋也疏於管理,歸還也不容樂觀。所以因為不全,加上年紀小,我基本沒怎麼看這些名篇。
但有一天發現了連城決。太好了!居然只有一本。對於一個小學二三年級的女孩來說,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射鵰等等都是好幾本,這本書何以用一本書的長度講完所有的故事呢?所以,完全是抱著試試看,開始閱讀。
那時太小,不太懂。只覺得讀完心裡憤憤不平,覺得為什麼所有悲劇都發生在狄雲身上,「他前半生好像命里犯沖」。
後來,舅舅的書屋和麻將館都轉了,轉行去做別的生意了。書屋裡的書都賣給別人了
七八年過去了,中考畢業之後,在家裡無聊以極,偶然發現了這本書,欣喜不已,真的。就像萬震山在《連城劍譜》上做了記號待狄雲將《唐詩選輯》留給戚芳卻讓她公公意外獲得並根據當年自己做的記號一眼認出這是真本時,我也認出這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小丫頭看過的那本書。不知為何它沒有被賣出去。
大四閑的無事,去圖書館想找武俠小說看。很多都只有下,或者空留一個3和4在暑假上,正準備作罷去看看別的,瞥見書架上一本沒有封皮的舊書。
書側頁工工整整寫了三個字《連城決》。又是偶遇,心裡說不出的親切。
於我而言,《連城決》就是那本《連城決》。不是金庸風格。
據說是古龍構思,金庸執筆。
首先,沒有寫大江湖。簡單至極的場景——
1.萬家。
2.雪谷
3.江陵城南大佛
武功再高,也怕毒藥。
江湖好漢怎麼樣也比不過皇帝的那啥。。。
其次——
最複雜的人性
丁典的疑心重重
血刀老祖的惡的遞變
各種師徒關係的亂作一團
你們要不要順便諷刺一下金庸的直男癌!?
最喜歡看你們上綱上線。
可憐的鳥
可憐的馬
可憐的老鼠
這部小說里,死人太容易了,就是一抓。
江湖門派的坑根本就沒填,北四怪在哪裡?
花鐵干最後那一下,我不相信周鐵男沒有參考這個人物設計。
我讀的第一本武俠書 深深感受到了眾生皆惡的感覺 最後狄雲歸隱真的感覺他失去了一切想要的的那種無可奈何 直接導致我看第二本武俠小說是5年後…
推薦閱讀:
※如果穿越到天龍八部,用什麼辦法可以在段譽之前追到王語嫣?
※如果不開上帝視角,《鹿鼎記》里各組織眼中的韋小寶是什麼樣的?
※金庸為啥寫小說都把師父描寫的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