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如何落地?

說了半天模式創新,就逃不開餘額寶、p2p、融360、賣理財、賣保險的。餘額寶也就支付寶能成,因為有大平台,百度來做都得歇菜。p2p門檻不低,風控能弄死一堆平台,一不小心就是非法集資。融360、理財、保險,流量導入的成本不少,很重的模式。求新鮮點的想法。
-----------過了四五個月,行業更深入的接觸了一下,說說自己一些新的想法。20140207
1,餘額寶的意義還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不是山寨的匯添富現金寶,餘額寶本身強大的渠道推廣運營能力充分的教育了用戶。讓在線理財的概念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不滿足於5-6%收益的用戶有了投資其他在線理財產品的熱情。百發百賺的成功,證明了,只要有流量,誰都可以搞互聯網金融,如果運營的再好些就完美了
2,p2p這個市場還在早期,大有可為。人人貸那1.3億美金不算個事,遠不夠當壟斷者。愛投資、有利網都還小,溫州貸也不算過氣。市場空間非常大。
3,融360模式,個人還是不太喜歡,跟p2p一比,境界上就差了一個層次。
4,某打算進軍互聯網金融的知名電商,今年會有大的動作。互聯網金融的併購機會不少,任何一個細分方向堅持下去,做的認真些,哪怕上不了市,也不愁沒大買家。細分領域做的好的公司真的不多,做的比那些豬一樣的競爭對手稍好點就OK。
------20150414 過了一年多,繼續更新下。
順手做了一個互聯網金融櫃檯,募了十位數的資金,不多,經歷了一些事,積攢了一些教訓。
互聯網金融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除了互聯網貨幣基金開啟了互聯網金融時代,其他業務尚未對純金融業務形成融合實質的衝擊。
互聯網跟金融是各自邊界的,未來會越來越混淆,爭取做一個性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出來。


2013年除夕前後,微信搶紅包功能席捲各大微信群,大家普遍都認為這個功能好,但多數只是從綁卡數和沉澱資金數巨大這個角度切入,我也認為微信的搶紅包功能好,不僅搶紅包牛逼,AA付款也很牛逼,從這兩個功能出發,微信可以大步邁入互聯網金融,微信可以做小貸,可以做分級基金,可以賭博等等。

為什麼說搶紅包和AA付款牛逼?牛逼在兩點,第一,功能足夠基礎,但是可拓展性極強(應用場景極廣泛);第二,推出的時間點特別好,在一個特別適合的場景下(過年),點爆了這個應用。

搶紅包和AA是兩個非常簡單但牛逼的功能,一個解決了平均分配的問題,一個解決了隨機分配的問題,配合使用,會適合很多場景的應用。

微信怎麼搶基金公司飯碗

我大約是大年28那天晚上在群里發現搶紅包這個功能的。當時,我還沒有找到搶紅包和發紅包的入口,我在騰訊理財的常規入口——我的銀行卡那裡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入口,只有作罷。後來大家在「我的銀行卡」這裡看到的「新年紅包」入口,是功能已經點爆之後加上去的。

大年29和30這兩天,搶紅包在各個群里已經蔓延開了,我也試著在我的各個群里都丟了紅包,有幾點體驗感受,第一是平時線下交流就多的群,比如大學群,老同事群,這個功能容易點爆,究其原因,圍繞著誰搶到了,搶到多少,挑唆別人發紅包,發多大的紅包等,很容易形成話題,形成社交氛圍;而在平時線下交流就少的幾個群,比如我這裡幾個電子書分享群,投資群等,就很難點爆,搶到紅包的,除了拱拱手感謝外,也說不出別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搶紅包確實是一個社交遊戲,需要依託社交功能。

但29號下午,情況就開始變化了,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他的中學群里,有人在用AA付款和搶紅包來扎金花。簡單的說,玩法就是拉一個小群,用AA付款功能下底注,坐莊的人用AA付款來所有的錢發紅包,大家隨機搶錢。

我當時就覺得很震撼,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功能的應用場景已經有了自生長,這是相當難得的,也說明了微信這兩個功能開發的成功。後來扎金花又出現了很多高級版本,比如坐莊的人不僅要收款發紅包,還要加倍發,對應的就是線下的加叫功能;再比如說第一輪坐莊的可以指定下一輪坐莊的人——可以是搶到第二大紅包的人,也可以是搶到最後一個紅包的人等。

總之,由於這個平均+隨機分配的功能,AA付款+發紅包用來賭博再好不過。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放開賭博,中國人逢年過節尤其喜歡一家人在家叉麻將,扎金花,美其名曰博個好彩頭,在場景運用上稍做引導,微信抽抽水,那該是多大一筆收入?可惜不可行。不過就功能設置的基礎性和廣泛性來說,我依然認為微信這次得高分。

賭博是不是金融?拋開道德層面,毫無疑問,我認為是。賭博,以小搏大,本來就是人非常底層的慾望之一,只不過在現代金融層面,更多的運用了概率和博弈論的某些思想,力求賭的更精確,贏的概率更大而已。

賭博不能做,那做帶賭博功能的分級槓桿基金行不行?微信解決一下槓桿的設置,再掛鉤一下指數,比如滬深300,這就是赤果果的ETF分級槓桿基金啊。

打個比方,A和B都認為滬深300要漲,A認為漲幅大概率在0-5%之間,B認為漲幅大概率在5%-20%之間。A拿出200元,B拿出100元,配一下收益曲線,他們撮合配對就成了一支ETF分級槓桿基金。

在微信上怎麼玩?AA付款大家下注,其實不平均下注可以,平均下注也可以。發紅包的隨機演算法決定槓桿收益曲線。幾周之後,甚至幾天之後,結果就揭曉了,收益自動進入「賭徒」賬戶。這是完全隨機法,大家可能覺得純賭運氣,不太好玩,怎麼讓它好玩一點,怎讓「賭徒」覺得自己不是在賭,而是在算?很簡單,設置幾個參數,比如槓桿率,收益斜率,「賭徒」填好後機器配對。配上就成交,這支小分級槓桿基金開始運作。

微信怎麼掙錢?在完全隨機演算法下,微信可以掙流水的錢,也或者,微信可以設置一個收益差(A+B的收益曲線不完全等於滬深300的收益曲線),坐地收錢(恩,其實基金公司就是這麼掙錢的)。

微信怎麼搶小貸公司飯碗

搶紅包和AA主要解決的是分配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是投資屬性的問題——如何增值。這點餘額寶向前有所推進,有所創新。將消費的錢和投資的錢融合到了一起,可以隨時做再分配。

不過就個人大類資產配置而言,其實貨幣基金本身的流動性就極強,本身承載的僅是個人資產中極少的一部分,其他的錢,比如原本在線下系統中,定期(長期投資)的錢、股票(高風險偏好)的錢,會流向線上的何處?

他們流向線上的方式,僅是簡單的線下產品線上化,還是會有所變形和創新?(比如餘額寶的創新,將錢的消費和投資屬性融合)

未來僅僅是這樣嗎?

從互聯網精神的本質來說——平等,開放共享。我認為P2P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這個P2P不是目前小貸公司所做的P2P的意思,而是點對點。

我們簡化一下現在金融理財系統的模型。傳統金融理財(銀證保基信)的原型的是什麼?其基本假設是,假設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系統,比其他的人或者其他的系統要聰明,能掙到更多的錢,然後大眾投資者把錢交給他或者他們管, 分享收益,這就是投資理財。

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基金經理,也可能是一個銀行的審貸系統。我們相信這個基金經理比大眾更聰明,投資收益率更高,或者這個審貸系統更聰明,放出去的貸款利率更好,壞賬更少。

事實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

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假設是什麼?平等:每個人的價值都一樣;開放共享:消除信息不對稱。

為什麼我的錢要交給一個大學畢業不久,沒有任何歷史業績證明自己的基金經理(而且歷史業績又能說明什麼呢?)為什麼我的錢要存到銀行,讓銀行賺利差,不能自己放貸呢?

眼下當然不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境下,基金經理整天出門調研企業,掌握一手信息,還有人給他發工資,但你不能,他和你之間就形成了信息不對稱;你想自己放貸,但你找不到足夠需要貸款的人,也掌握不了足夠這些潛在貸款者的信息,這也構成了信息不對稱。這就構成了他比你會賺錢,你要付利差(或者稱之為服務費)的基礎。

但在互聯網下,信息不對稱可能被最大程度的消除。我們來假設一種情境:用AA收款來借貸。比如說我想借1萬元,我可以用AA收款功能向十個好友發起AA收款(借貸)請求,同時說明用途,設定利率,還款周期,並允許微信綁定賬戶自動還款。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簡化的產品模型。在這個用AA收款來借貸的產品模型中,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再設計,比如利率可以固定,也可以浮動,也可以投標式,比如當AA收款功能已經募資達到一半以上的時候,這個借貸標可以向公眾開放,因為一半以上的熟人同意借款已經意味著某種程度的信用,向公眾開放可以加快完成速度;在還款時,可以設置熟人和公眾同時還款,也可以設置公眾款先還,熟人款後還(這其實就是信託貸款的優先劣後模式)。

怎麼樣?AA收款這個非常簡單的功能,稍微開發一下就可以進入眼下很火熱的小貸領域,微信如果進入小貸領域,現在的P2P公司是不是要顫抖一下?

在這個微信小貸產品中,微信除了作為平台,怎麼掙錢?微信可以選擇按照貸款完成的數額,收取一定的服務費,這是簡單玩法,還有一種進階玩法,就是微信當擔保公司。因為微信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比如,可以根據這個用戶的婚否,工作否,朋友圈大否,行業,設置審貸模型,給出風險評級和對應的擔保額,微信收取擔保費。

所以說,我認為,微信的搶紅包和AA是兩個很牛逼的功能,為什麼牛逼,因為功能足夠基礎,適用的場景可以非常廣泛。在這兩個基礎功能上,可以開發非常非常多的應用。

微信也有弱點,弱點是什麼?第一,消費不行(這是淘寶和餘額寶最大的亮點)。第二甄別「價值」或者說「發現價值的人」不行。儘管我們認為,從大概率和未經驗證的情況來說,並不存在某個人比另一個人更聰明,能掙到更多的錢,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他能掙到更多的錢是因為掌握更多信息(職業分工和職位)(說到這裡,我非常想吐槽一下自以為高大上的金融從業,儘管我也是其中一員,喂,你真以為你比別人牛逼嗎?),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確實有一些人,他們要比別人能掙更多的錢,原因是他們比別人的思想更深邃,更有前瞻性,對人性的洞察更為深刻,對人性弱點的克服意志更堅定等等。但如何鑒別這些「發現價值的人」?眼下對微信,或者說對社交系統還是個難題。

其實,這不僅對線上社交系統是個難題,對線下社交系統也是個難題。你如何能在巴菲特未成為巴菲特之前,發現巴菲特?所以,對「發現價值的人」來說,第一要義就是活得長。請參看格勒厄姆,巴菲特,還有李嘉誠……有足夠的時間,才有足夠的機會,投資本身也需要時間的複利效應。

這裡面有一個悖論,為什麼大數據能甄別出一個人有多少概率還錢,卻無法甄別一個人有多少概率掙錢?這是一個彩蛋,歡迎探討。也歡迎大家把思考的結論發給我,我會在一定數量之後,集結髮送給大家。

所以,社交金融的玩法可以和傳統金融完全不一樣哦~

(注1:本文所討論的都是極簡化的產品模型或者說思路,諸如政策是否允許騰訊ETF分級基金和交易所掛鉤,如果不能掛鉤,騰訊能否自己買實盤做對沖,以及做對沖能掙多少錢,是否值得做;或者政策是否允許騰訊開小貸公司等問題不是本文討論重點。

注2:好吧,其實這篇文章不是為知乎寫的,是我發在我的朋友圈的,但我看到這個提問,我覺得我的回答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如果您對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的問題有興趣,請添加微信公眾賬號「陳歡新觀察」。)


我有個看法:任何一個事情的落地都是實施主體意志的體現。互聯網金融如何落地,需要用實施主體的角度來做個分析。
簡單來說,就是誰(實施主體)為了什麼(實施目標)而去做什麼(落地方式)

簡單解釋下:
實施主體: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實施人,主要包括傳統銀行、純網路銀行、互聯網公司三類;
實施目標:終極目標一目了然:賺錢。各實施主體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問題),會緊緊圍繞這個終極目標來細化;
落地方式:通過對細化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策略。

接下來我們按照主體劃分的方式來逐個分析下

————————————傳統銀行的分割線—————————————————
答主也是傳統銀行的從業者,對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中的衝擊深有體會。
傳統銀行在線下經營中遇到了什麼問題?總結下主要有以下幾個:

1.線下網點成本高,收益相對低。大行面對的是維護成千上萬網點的支出,小行面對的是網點開設速度趕不上業務的發展;
2.客戶群體差異性較大,與其它兩個實施主體相比,服務範圍最廣;
3.依靠利差方式盈利為主,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盈利模式轉變需求非常迫切;
4.監管風控要求最為嚴格。傳統銀行作為發展時間最長的實施主體,各類監管要求最為完備,各層級管理者都將風控作為任何創新的首要考慮因素。

以上四點問題也就決定了這個主體互聯網金融的落地方式:
1.首要是網點業務分流,各類線上服務渠道是他們推進互聯網金融的首要落地方式——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是的,誰說這就不是互聯網金融了?
2.次要是拓寬現有線下中間業務產品的銷售渠道——簡單來說,就是線下的東西線上賣——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各家大行的B2C電商平台也是一種中間業務產品。
3.最後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考慮創新互聯網金融——P2P,眾籌等等——對於大多數傳統銀行來說,還只是觀望階段。

小結:傳統銀行面對的是最複雜覆蓋面最廣的客戶群體,對於他們來說,需要先省錢,再考慮「換」個方式賺錢,最後才「找」個方式賺錢。
————————————傳統銀行的分割線—————————————————

————————————純網路銀行的分割線————————————————
純網路銀行不是網上銀行,特指沒有實體網點,通過互聯網提供傳統銀行服務的新型銀行,這類銀行的代表在國外包括ING DIRECT,FIRST Internet Bank等,國內主要包括即將開業的浙江網商銀行(即「阿里銀行」),前海微眾銀行(即「騰訊銀行」)。是的,這類銀行騎在了傳統銀行和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牆上,有著鮮明的特點:

1.無實體網點,運作成本較傳統銀行低廉;
2.覆蓋傳統銀行的存、貸、匯等業務,且通過網路完成所有交易;
3.開戶方式快速、賬戶結構簡潔,輕量級應用;
4.潛在客戶範圍鎖定在傳統銀行的網上銀行客戶,綜合素質、教育水平較高。

以上四點特點也就決定了這個主體互聯網金融的落地方式:
1.首要是搭建線上服務渠道,拓寬客戶群體——前台服務窗口的搭建;
2.其次基於大數據分析、認證技術等技術手段進行風控,確保資金和交易的安全性——後台的安全保障;
3.所有傳統銀行業務的線上化改造——交易方式的改變;
4.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進——盈利的突破點。

小結:純網路銀行面對的是注重體驗的網上銀行客戶,對於他們來說,需要先搭好檯子,積攢客戶群體,確保風險可控,接著推出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
————————————純網路銀行的分割線————————————————

————————————互聯網公司的分割線————————————————
互聯網公司所參與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依靠項目(產品)營利為首要目標。比如線上支付方面有支付寶、財付通;電商平台方面有淘寶、京東;P2P方面有拍拍貸、團貸網。這類公司的特點是:

1.規模小,技術研發優先;
2.專註性強,多數專註於一個產品;
3.以快速營利或融資為目標,注重短期回報;
4.監管力度較小,風控要求較低;
5.客戶群體從零開始發展,受眾範圍小,指向性非常強。

以上四點特點也就決定了這個主體互聯網金融的落地方式:
1.產品研發周期要短,境外出現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要快速引進;
2.產品結構單一,小而精而不是大而全;
3.多採用廣告推廣,強調回報率等方式拉攏新客戶;
4.積極主動通過數據分析方式開拓市場、營銷客戶。

小結:互聯網公司以互聯網思想作為金融產品研發的指導思想,快、准、狠是核心。目前還處於生存鬥爭階段,更早推出、更快發展、更准營銷決定了產品優劣,也決定了市場的歸屬。
————————————互聯網公司的分割線————————————————


總結:互聯網金融市場說到底還是一個「非對稱戰場」。三種實施主體根據自身規模、經營方式,有不同的目標和實施方式。嚴格意義上來說,截止目前互相之間還沒有產品意義上的直接交集。但歸根溯源,三類主體對於資金的爭取,對於高端客戶的需求都是一致的,遲早三者都會發生正面的衝突。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也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傳統銀行需要學習互聯網公司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學習純網路銀行在線上網點的服務方式;而隨著監管的逐步落實,長遠發展的考慮,互聯網公司也要學習傳統銀行應對監管和風控,客戶沉澱的經驗;而脫胎於傳統銀行而又融合了互聯網思想的純網路銀行,天生具有優勢,但又有最長的路要走。


獨家對話海豚瀏覽器創始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點在哪?

摘要:楊永智,全球著名的海豚瀏覽器創始人,海豚瀏覽器在全球擁有1.6億用戶。2014年海豚瀏覽器獲得搜狐暢遊1.2億美金的戰略投資後,海豚瀏覽器堅定其全球移動戰略。頭頂創始人頭銜的楊永智,同時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咦,鳳姐好像也是天shi投資人?),現主要投資領域為互聯網金融,機器人。


時間:2015年12月3日

地址:深圳·南山·星巴克


花絮:陰雨蒙蒙的午後,得知楊先生下午要過來,正好下午要去一家公司談點事,地址很近,於是在細雨中徒步過去。約莫談了十分鐘,收到楊先生髮來的微信,「我提前到了,你有時間嗎?」。我回復了十五分鐘內後,安排隨從的同事留下來繼續談,迅速下樓。


今天穿的比較正式,走路似乎慢了一些。我到了咖啡廳後,楊先生正在吃一份簡餐。如同網上的照片一樣,休閑襯衣,圓潤的臉顯得從容而溫和,剛從香港坐高鐵回到深圳,餓了就先開吃了。楊先生技術出身,在微軟呆了四年,處處透露著矽谷工程師特有的極簡與包容精神。雖然涉足互聯網金融投資不久,但他對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發展均有獨特的見解。寒暄過後,我們就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點,北深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差異,投資理念等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對話。

L:您現在主要投資互聯網金融,機器人,是什麼原因讓您看好這兩個行業?

Y:相比美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才剛剛起步,這是一個百萬億級別的市場,目前的體量只有整個市場的1%不到,想像空間非常大,這個時候進入天使投資,成功的幾率會很大。像機器人這個行業,最近我們投了北京一家機械臂公司。在美國,機器人非常普及。今天的90後,厭惡機械性的工作,像服務員這種工作,做久了,你的智商會下降。所以未來,機器人需求會很大,成功的機會也很多。


L:現在國企,央企,上市,民企都跑來做P2P,光是深圳就有幾千家,您覺得P2P有前景嗎?前景在哪?未來是否會出現巨頭?

Y:P2P的前景不好說,有唱衰的,也有看好的。 許多人認為互聯網金融不創造價值,如同過去很多人認為互聯網不創造價值一樣,今天依然有人這麼看。創新往往是漸變式的,不斷變異直到顛覆原有的結構。

現在P2P競爭激烈,類似過去千團大戰。但是不會像其他的互聯網行業,出現721的局面。一般的互聯網行業,只有規模化才能盈利,你必須努力做到第一。但P2P公司盈利比較容易,即便規模很小,也能賺錢。金融本質上說是把大多數人的閑錢借給能創造價值的少數人手裡,這事情規模大了後,就不好控制。規模越大,利潤率越低。餘額寶像滾雪球一樣做大後,現在的利率多少了?所以,P2P企業要做閉環,在資產端做出差異化,做細分行業,如車貸;做區域性,某個區域深根細作。不需要做第一,也能賺大錢。另外從風險上來看,實體經濟不景氣,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如果P2P公司的資產來自房地產的比例較高,這個風險比較大。建議P2P公司做好資產的風控。

短期來看,不會出現巨頭。市場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機會還很多,現在進來也不晚。


L:今年P2P公司紛紛登陸央視,燒錢勢頭很猛,您怎麼看?

Y:我覺得都希望跑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足夠安全。中國的銀行很大,美國有一千多家上市銀行,但clendingclub的市值超越了97%的上市銀行,相比而言,中國的P2P空間更大,但是也很危險。

我們知道現在國企和銀行都在改革,現在方案制定下來了,但離落地執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一旦他們進場,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會退場,不在一個量級,沒法競爭。趁著他們進場之前,抓住政策和市場紅利,快速做到一定規模後,站穩市場。當然,每家公司燒錢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讓數據好看,拿到新一輪融資。


L:互聯網金融很廣,您現階段主要投哪些?看好哪些?

Y:現階段我們主要投消費金融,社交金融,還有對衝量化基金。

我比較看好消費金融。在美國,很少人存錢,中產存一些,沒錢的基本靠借錢消費,有錢的把錢都捐出去了(O(∩_∩)O哈哈~,小札剛捐了450億,是美刀,沒錯!)我是79年的,你是80後,我們的消費觀念和現在的年輕人不同,他們消費觀念超前。我之前投了一家消費金融,專做分期消費,只做本地,專門借給當地的一些年輕人,買iphone,ipad之類的,由於是本地人操作,壞賬率非常低,2%以下。未來是消費時代,所以這塊的市場會巨大無比,越早布局回報越大。


L:我進入這個行業不久,問個俗套的問題(害羞),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創新?

Y:前面講過,金融就是要把大多數人的閑錢集中到少數能創造價值的人手裡。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依然是這樣,只有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才能說是成功。現在銀行服務的是少數企業和少數人,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企業,屌絲用戶,這部分用戶佔比非常大,如果能服務到他們,成長就很大。

當然,借錢給他們壞賬率太高,現在P2P公司利率那麼高,借給誰了?應該是有一些成分在裡面。創新的機會就在裡面,通過技術來解決。利用大數據挖掘,依靠信用就能提高貸款,就能覆蓋到這批人。

另外,金融要服務與實體經濟,未來互聯網金融要服務於實體消費,消費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場景化的。比如消費信託,比如京東的產品眾籌。


L: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尤以北京和深圳居多,您覺得兩地的創業者有啥差異?

Y:你剛才說深圳的公司比較務實;北京的比較激進。從市場上來看,確實有這樣的差異。北京的公司進入較早,對市場看的比較透,資本運作比較成熟,拿錢也容易一些。你做市場運營的,對這塊感知比較明顯。

其實不只是金融,其他行業也有這樣的趨勢。比如二手車,北京的幾家最近也燒的很猛,尤以瓜子二手車。激進有激進的好,務實有務實的好。相對來說,北京的公司確實一直處在全國的風口,對品牌和資本運作也比較嫻熟,比如像大小陸金所。


L:現在互聯網金融流行炒作概念,但是實際落地的很少,有沒有好的建議?

Y:結合場景來做。拿消費金融來講,電商切入進來就很順利。一方面,你要消費,正好我借錢給你消費;另一方面,我有你詳細的消費記錄,完善的個人信息,做好風控會比較容易,壞賬率也能控制在合理水平。


L:我們的社群既有創業者,也有職場人士,您有什麼寄語嗎?

Y:我希望大家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未來的金融服務一定是隨時隨地,和生活場景不分離的。另外要發揮互聯網的分享與創新精神,你現在在微信寫文章是為了什麼?是分享,對吧。如果可以,盡量去互聯網公司工作,只要你努力創造價值,你的BOSS會給你無法想像的回報,因為互聯網公司的BOSS分享精神非常高。看,小札把身家都捐了。(比爾蓋茨....)另外,互聯網公司非常OPEN,在開放的環境下,人的成長更快。

今天的對話就到這裡了,當然,也歡迎與互聯網金融,機器人相關的創業者與我們合作,如果您有好的BP,可以發給我。

編者寄語:楊先生溫文爾雅,學識淵博,來自湖北的牛人(哈,雷軍,周鴻禕,湖北三俠)。非常難得的一次對話,乾貨滿滿!

轉發本文,並關注本公眾號:劉渝民,即可獲得入群方式。

媒體轉載請聯繫我獲得授權後轉載。


挑戰、分化和覆滅,中國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將在哪些領域崛起?
https://www.zhihu.com/people/xuehongyan

薛洪言 · 28 分鐘前

供給側改革是未來一段時間宏觀經濟運行的一條主線,各行各業宏觀層面的機遇和挑戰均蘊藏其中,互聯網金融尤其如此。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現行的金融體系將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面臨挑戰、出現分化甚至不排除局部的覆滅,相生相殺過程中,新的FinTech獨角獸將在兩個領域孕育而生。

|傳統金融機構遇到的挑戰

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對金融業也提出新的要求,既要主動配合,更要適應挑戰。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側重於存量資產的調整,主基調是「壓縮」。傳導到金融機構中,意味著存量金融資產的壓降,或以不良資產的形式直接粗暴地形成損失,或以還後不續借的形式表現為信貸需求不足,這是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產生「不良攀升、增速下滑」現象的根本性原因。

面對存量資產壓降帶來的挑戰,金融機構的應對之策是在宏觀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上做文章。但問題在於,宏觀經濟的新動力還難以挑大樑,喂不飽巨無霸的傳統金融機構。洪言微語注意到,銀行業轉型的花樣很多,如消費金融、資管業務、債券投資等等,然並卵,攔不住增速下滑的趨勢。

|周期交替帶來金融體系分化

經濟周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作為親周期的行業,一般而言金融機構對經濟低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會過度憂慮,經濟總有重回繁榮的一天。這裡多說一句,宏觀經濟的L型走勢,更多是從GDP增速的角度,對L型走勢的認可不意味著繁榮不會再來。增速與繁榮是兩碼事,除新興經濟體外,發達經濟體的繁榮期增速普遍在5%以下。即使中國GDP增速未來長期保持在6.5%左右,經濟內在的衰退和繁榮依舊會自然交替。

問題在於,此次的經濟周期變化有一點不同。經濟周期是由支柱行業的更替推動的,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支柱產業經歷了從紡織輕工業、到鋼鐵煤炭、到房地產和基建的轉移。產業的交替並未給金融機構帶來大的挑戰,因為這些產業都是重資產行業,與金融機構重抵質押擔保的授信模式一脈相承,無論是紡織還是鋼鐵,其融資模式沒有變。不過這一次,潛在的支柱行業將從互聯網等輕資產行業中產生,它們適應了互聯網、適應了股權融資、適應了大數據信用融資,唯獨不太適應抵質押擔保的傳統融資模式。

面對新行業金融服務需求形式的變化,不可避免地,此次經濟周期性調整會帶來金融機構的大分化,既是傳統金融體系內部各機構之間的分化,更多的將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分化。

|這一次,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傳統金融機構早已看到這一點,一直在謀求轉型,而非大家認為的機制僵化、坐以待斃。不過,終究是力有不逮。

一方面,究竟哪些行業會成為支柱產業,沒人說得清,也無人看得准。未來是什麼,凱文凱利先生在蘇寧·鐘山「創業創想預言聆聽會」上提到四個關鍵詞——共享、互動、流動和知化。這四個詞是對未來經濟特徵的描繪,但無人說得清對應的具體是哪個行業,也許,5年後的支柱產業,現在還沒問世。

另一方面,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界限正逐步消失,把賭注押在大傢伙身上不再奏效。新經濟中,大企業可能突然倒塌,由於輕資產倒閉後一毛不值。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如履薄冰,每一天就像過一年一樣難過,每一年過十五年這樣的壓力」,此為大企業的真實寫照。跨界競爭的背景下,企業永遠不知道要命的敵人來自哪一方。問題來了,連企業自己都看不清自身的前景,金融機構又如何能提前布局、穩操勝券。

不知道未來支柱產業是什麼,也不知道它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需要什麼形式的金融服務。這一次,互聯網金融終於和傳統金融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互聯網金融如何把握髮展機遇

面對未知的新經濟新需求,創新求變是金融機構唯一應對之策。金融業的一切創新,都圍繞著滿足客戶理財、融資和支付三大基本需求展開,支付領域的創新模式相對比較清晰,NFC、掃碼付兩大模式基本確立,行業門檻已然很高。相較之下,理財和融資兩大需求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理財顧問服務將迎來藍海。從銀行業收入結構看,理財顧問收入佔比不斷提升,貌似佔領了先機。但說句不客氣的話,過去基於剛性兌付環境中的理財顧問,更多地是在高返佣的前提下為客戶推薦相對高收益的產品。很多所謂的理財顧問經理,缺乏基礎的金融知識的背景下,培訓一個月(甚至更短)就敢上崗,和銷售一般產品並無區別。隨著剛性兌付的打破,理財產品的推薦有極大可能給客戶帶來損失,越來越是一個專業活,傳統的理財經理主導的理財顧問模式難以為繼。

對於高凈值客戶,自然有高端專業人士提供1對1優質服務,這個沒有問題。而大眾的理財需求,才是各方的角力點。洪言微語認為,突破口就在於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的運轉邏輯,是通過量化投資模型,結合客戶的投資目標、收入和納稅情況,為客戶打造專業、理性的投資組合,將人為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它的誕生,受益於機構投資模式的創新,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基於互聯網的智能投顧業務,核心訴求是專業化的人才。只要人才夠專業、夠頂尖,不必多,幾個人即可,通過定製化的模型把高凈值客戶專屬的組合投資模式帶入尋常百姓家。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這種依賴少數人力資本的業務,無疑是個藍海。這個領域,考驗的是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傳統金融機構,並不佔據更大的優勢,甚至稍有劣勢。

投貸聯動業務的新機遇。理財的另一端就是資產,資產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的能力。新經濟的融資需求必然是股債結合,在合理控制槓桿率的同時,適當讓渡股權滿足高速發展、激烈競爭所需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支持。

股債結合的融資方式,對金融機構無疑是個挑戰。新經濟需要錢,更需要贏得市場競爭的綜合資源支持。在流動性整體寬鬆的當下,尤其隨著股權眾籌的出現,人人都是天使投資人,真正有潛力的企業不怕融不到錢,倒是融資機構需要擔心企業願意不願意用你的錢,未來,融資機構求著企業用自己的錢有望成為一種常態。

相對而言,傳統金融機構只是有錢而已,在客戶基礎、市場營銷、業務模式優化和發展策略等方面缺乏經驗,在客戶爭奪過程中不佔優勢。反倒是新經濟自身孕育出的金融機構更有資源為新經濟體提供一攬子服務,在客戶爭奪過程中佔據優勢。

盤點世界上FinTech領域的獨角獸,多集中於智能投顧和在線借貸領域,在洪言微語看來,這還只是金融科技逆襲的初級階段。未來,一定會在一攬子綜合服務領域出現新的獨角獸,而且獨角獸將有極大的概率出現在新經濟系金融機構中,這些機構,既懂金融,又懂新經濟,前景不可限量。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以金融為本質,以互聯網為途徑:

投資人&<—&>信息渠道&<—&>銷售渠道&<—&>金融產品&<—&>融資渠道&<—&>融資人

目前比較多的模式有:

  1. 三方銷售模式:東財、好買、數米等。
  2. 三方支付模式:支付寶、財付通等。
  3. 餘額寶模式:餘額寶,理財通等。
  4. P2P模式:陸金所、人人貸等。
  5. 眾籌模式:追夢網,天使匯等。

落地需要的幾個前提條件,必須有其中幾個,否則談不上落地:

  1. 有用戶。有用戶開展其他業務都是附帶。
  2. 有信息。比如東財作為財經資訊信息媒體,雪球作為投資人交互社區媒體。
  3. 有銷售資格。比如第三方銷售資格,銀行代銷資格,證券銷售資格。
  4. 有產品。比如各金融機構,不管是銀行理財,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資管等。
  5. 有渠道。有服務機構用戶,融資用戶的渠道,比如91金融,比如阿里小貸等。
  6. 有融資人。有融資需求的人,才是金融產生價值的核心資源,包括案例小貸商戶等。

要落地互聯網金融業務,並形成產品推廣客戶還需要具備:

  1. 團隊。具備金融、互聯網業務知識的團隊,包括產品經理,技術架構,金融業務,風控等
  2. 方向。明確的產品方向和快速嘗試的機制。比如關注用戶,還是融資方,還是去中介
  3. 資金。互聯網金融雖然被各VC看好,但也是燒錢的。所以準備好資金吧。
  4. 風控。既然是金融,風控就是第一位的,包括各類監管機構對接,業務風險控制管理等。

以上從「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業務發展環節和方向、業務開展必備條件」簡單說明下。
更新於:2014年8月。


我們目前說道互聯網金融,絕大多數人就知道是網貸,年利率6%~20%,常見的是8%~12%。國內已經有成百上千的網貸理財網站,每個參與的人都會說自己的網站是安全靠譜的,搞了多少年了,絕對不跑路。但是目前針對這類公司的金融風險保障制度還相當空白,只不過是市場上有需求,催生了產業發展浪潮,這股浪潮何時退潮還看不到,但要制度完善恐怕非得等到風險成為案件的時候。無論什麼行業什麼公司都有倒閉跑路的時候,新生的生機勃勃的行業公司也一樣,市場的需求、人們對資本業務的需求也是捆綁在這些新生的金融模式上的
雖然網貸的前景非常好,同時潛藏的風險也很多,但並不妨礙大部分人的理財信心。實際上,從支付寶到餘額寶,金融第三方平台愈發得比銀行、保險公司更加友善,安全信用方面比傳統金融更加積極的緊跟潮流。可以說,即使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還很不確定,其可保密性、追溯性、便捷度也已經開始超過傳統金融。當我們要輸入賬號密碼時,銀行櫃檯和網銀需攜帶的軟卡硬卡U盾密碼器、要輸入的賬號密碼驗證碼,繁瑣度遠超出第三方平台的一個手勢一個便捷密碼,卻還是出現了個別金融安全案件,出問題後的查賬可追溯性也沒有第三方平台方便,實時提醒和處理速度也不如第三方平台積極。故,第三方平台的金融服務風險是橫向比較的,越往前發展,銀行服務的風險越高,這是信息互聯時代淘汰落後技術的趨勢所決定的
接下來,互聯網金融會首先在國內金融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於客戶來說,通過能把各種金融服務集成再展示給客戶的信息化平台,銀行、保險、證券都被重新包裝了,保險公司可以不再受限於制度上的限制,變相的開展理財業務,銀行可以更側重於後台的金融業務,而把客戶服務更多的外包給互聯網平台。這其中會有傳統金融機構把自己打造成互聯網金融的嘗試,但困難在於整體金融制度的種種不便,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不受金融業行規的限制,從而在客戶服務方面有了長足的變通式進步,畢竟,銀行保險證券都不缺技術人才,甚至成績優異的人才都被這些金飯碗企業挖走了,錢多規矩大,這恰恰是行業弱點
對於客戶來說,雖然所有產品都有詳細說明是哪個基金哪個銀行哪個保險公司的哪款產品,但是誰會管這個?大都是根據新包裝和快捷解釋,來決定選擇什麼金融服務,對於客戶來說,已經分不清銀行保險基金之間有啥區別了。這就導致,傳統金融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行業溝壑開始消失,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等之間的競爭開始明朗化,甚至原先的金融制度中規定的不同類型金融行業的業務範疇也形同虛設,再加上未來大型企業都會變身成投資公司,整個金融業成了平的世界,有錢就能通過平台參與任何金融業務,社會的金融流動更加低門檻了。如果你是一個有很大現金流的企業,你可以通過設立子公司,參股完全不相干的的行業,獲取資質進行跨領域競爭,也可以直接投資已有的公司進入某一領域發展,而從投資角度來說,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是直接購買信息平台上的服務。你可以沒技術沒資質沒時間,只要你需要投資,互聯網信息平台會將你的資本對接適合的產品,而這一流程比你自己諮詢各個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再挑選方便快捷得多。說得直白難聽點,信息平台更方便【洗錢】
更接著,我曾經說之所以互聯網金融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興起迅速,是由於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更成熟健全,金融服務更到位,金融信息更透明廣泛,市場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空間小,於是在一個發展中大國市場強烈需求下,互聯網商業成了較為落後的商業市場發生質變的捷徑。互聯網已經彌補了國內商業的零售、物流兩大原先落後於發達國家的弱項,現在政府要金融改革使得國內金融體系強到足以完全開放面對國際金融市場,也不得不借互聯網的東風。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是歷史必然,政府拖著不開放就是擔心國內脆弱的金融體系經不住國際資本的直接衝擊,在全球性的金融波動中,較弱的金融體系是很容易被較強的金融體系弱肉強食的。這種國際性的金融競爭在國與國之間是很重要也很常見的。故,任何傳統金融勢力要對抗政府的計劃都是螳臂當車,互聯網金融創新加速刺激了整個金融體系的變革,是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借力,而這種變革更深遠的影響已經有部分老外重視起來
支付寶的業務隨著中國土豪的足跡拓展到全世界,並且不斷推出跨國金融服務,這些服務項目中有一些創新是傳統金融業務從未考慮過的。如果所有跟有價幣、券、卡有關的業務都可以用一個手機上的app完成,那麼從瑞典開始的去紙幣化進程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提前展開。互聯網讓地球更像村,讓世界互動更緊密,讓金融流動更順暢。在國內金融市場在政策和制度都沒走向國際的時候,互聯網平台已經開始做起了觸媒,方便了金融國際化,而這種創新規模化體系化後也可以強勢的撬動任何其它金融體系的門檻。也難怪老美會有這種警惕,甚至將來有可能在互聯網金融創新方面是老美要學習中國的,這也算是後發優勢。未來人們或許可以通過訴求信息平台私人定製金融業務,由平台尋找金融服務商來承接業務,而更多的參股併購重組等針對法人客戶的金融項目也能通過互聯網更加透明快捷的進行
互聯網信息平台對傳統產業的信息整合是第一桶金,然後是業務整合,跟著甚至是業務創新,指導上游產品定製,誰叫人家佔領了銷售端呢?這種情況會否在心高氣傲的金融巨頭上重演呢?好戲已經開場了


為何要創新?創新的唯一目的是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目前金融互聯網所浮現出的業務就是用戶出現需求,傳統銀行未滿足其需求的結果。
上述有朋友提到傳統電子銀行產品經理的思維與互聯網產品經理思維不同,這個是正常的,傳統銀行的思維牢牢緊扣政策,目前的環境是政策的調整步伐滯後於需求的發展,所有有人看到了需求就去實現,最好的做法是與政策制定者保持密切的關係,與官方一同成立研究組,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也幫助官方了解用戶需求,為制定調整政策提供支持依據


無論互聯網金融面對多少爭議,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在提升金融效率和優化金融服務上的價值,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改變。我關注的是,未來誰能抓住這個機會,如何抓住這個機會。

——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去年的今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探討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概念的轉變和標籤的輪換。(傳送門: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公司不見了,金融科技公司遍地開花)

如果說當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們只是面臨戰略上的調整,那麼如今他們正在經歷一場更為嚴峻的生死考驗。這兩天跟一些業內的朋友交流,談及行業前景,大家都難掩悲觀的情緒。

剛剛結束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無疑徹底拉響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們的「喪鐘」。從新聞通稿中的信息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強化金融監管將成為主旋律,而那些依靠監管套利而崛起的業務和公司必然將受到最大程度的衝擊。

雖然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通稿只有一處直接提到了互聯網金融,「要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主體責任。」

但作為金融市場中的一環,互聯網金融公司們終將難逃大環境改變帶來的影響。簡單列幾項直接衝擊互金行業的內容:

? 「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分業監管帶來的套利空間將大大收窄,而一度處於「三不管」地帶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將面臨更為嚴苛的管理。

? 「加強功能監管,重視行為監管」。那些監管套利的產物,不管如何變換「馬甲」和偷換概念,終難以逃脫「穿透式」監管的射程。

? 「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在缺少獨立牌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放權地方發放的金融、類金融牌照一度成為了不少互金公司尋求的庇護所,未來這個通道顯然也將基本堵死。

? 「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築牢市場准入、早期干預和處置退出三道防線」,相比於前幾年對監管金融創新的「高容忍度」,未來,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政策不明「灰色」地帶的創新和探索,監管可能會更早介入和監測,套利空間進一步壓縮。

? 「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監管的穿透性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的概念,但是結合綜合金融與產融結合的概念,一些希望通過金融業務進行運作為其他業務提供便利的公司,可能要面臨監管的重新審視。

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整治的推進,整個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當套利空間越來越窄、市場紅利逐漸消失之後,那些缺少核心技術、空談概念的公司們正在一一現出原形。

首付貸、校園貸、現金貸……這些一度坐享市場紅利的「爆款」業務陸續被叫停,不少公司就此停擺;P2P、眾籌行業的規模增長也隨著監管的到位而快速放緩,公司數量銳減;還有那些試圖借道地方交易所的互金平台,如今也只能另尋它路。

儘管面臨諸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對於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服務的優化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所以,現實情況是:互聯網金融概念仍會延續,但「互聯網金融公司」們卻在消失。未來,它們要麼轉為科技公司服務於持牌機構,比如螞蟻金服要做TecFin;要麼獲取資質歸入正規軍,比如完成備案、接入存管的P2P。

不管選擇哪條路,眼下留給互聯網金融公司們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多了。

2

全國金融會議五年一次,上一次召開於2012年1月。

那時,互聯網金融這個詞還沒有正式登上歷史舞台,金融市場上的新興力量、金融服務的「補充」角色是小貸公司、擔保公司、村鎮銀行……估計很多人對於這類機構都比較陌生,但曾幾何時,它們也曾肩負著普惠的重任、扛著創新的大旗。

2008年5月,《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作為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和民間金融「陽光化」的一股新生力量,小貸公司登台亮相。儘管有不得吸儲、不得跨區、槓桿有限等諸多限制,但小貸行業依然在短短几年內快速做大。

試點五年之後,截止2012年末,全國已有小貸公司6080家,貸款餘額5921億元,當年全年新增貸款2005億元。

相比之下,擔保公司的歷史要更長一些。第一家融資性擔保公司成立於1993年,但直到2003年,隨著大量民營資本的進入,擔保公司的數量開始猛增。到2012年初,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全國融資性擔保公司已有8402家。

另外,2007年開始試點的村鎮銀行,儘管從發起機構、股東背景,到經營區域、業務範圍都有諸多限制,但這個為數不多民間資本可以涉足銀行業的渠道還是在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湧入。截至2012年9月末,全國已有799家村鎮銀行。

復盤來看,2012年是個神奇的年份,這些當時的新興力量都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最先受到衝擊的是擔保業。2012年初,北京中擔擔保、廣州華鼎擔保公司違規事件爆發,其實際控制人陳奕標出逃海外。曾經的明星企業轟然倒塌,牽涉進數十家銀行、數百家小企業、以及數百億資金。

受上述事件影響,銀行開始收緊甚至中斷與民營擔保機構的合作;與此同時,不斷顯露的行業風險令監管部門開始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並發文暫停了融資擔保機構的牌照發放。

緊隨其後的是小貸行業,民間借貸危機持續發酵,中小企業貸款違約增加。不少公司都深陷發展危機,不得不為早些年高歌猛進的發展「買單」,不少地區的監管部門開始清退不合格的小貸公司。

村鎮銀行的聲量就更小一些,2012年以後從業的財經媒體人應該都沒有太接觸過這個細分領域。因為在經歷了幾年的摸索之後,效果欠佳的村鎮銀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我認識幾位入股了村鎮銀行的民營老闆,也在那幾年轉讓了股份。

後來我發現,在這三個行業里我所認識的人,大都轉投了P2P行業。

從金融從業者到互聯網金融從業者,這多出來的「互聯網」三個字營造了巨大的套利空間。

比如傳統的小貸公司要受到展業區域和槓桿比例的限制,可是一旦加上互聯網變成P2P,一切限制就都不再是問題。

「可能出現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稱為『互聯網金融模式』。」2012年,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在某次中國金融40人論壇的演講中如是提到。

那一年,移動支付開始替代傳統支付、P2P開始替代傳統存貸款、眾籌融資開始替代傳統證券業務……互聯網金融公司們開始走上舞台。

監管總是滯後的,而這個滯後的時間,就是「套利」能夠存在的時間。

同樣的故事總是在重複上演。

3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興與衰:

2006年,宜信成立,債權轉讓模式成為中國式P2P的雛形

2011年9月,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於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P2P極其潛在風險首次被監管點名

2012年12月,安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國內活躍的P2P平台超過 300 家

2013年,這一年被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移動支付、P2P、眾籌等新興業態開始蓬勃發展

2014年底, P2P平台數量從2014年初的800家飆升至1575家;2015年底,這一數字又達到2595家(數據來源:網貸之家)

2014年底,國內已有128家眾籌平台;2015年底,互聯網眾籌平台的數量超過365家 ,年度規模邁入百億門檻(數據來源:零壹財經)

2015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發生的投融資案例共計402起,獲得融資的企業數為370家,融資金額約為944億元人民幣(數據來源:IT桔子)

2015年1月,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為期六個月

2015年6月,股權眾籌試點啟動(京東金融「東家」、平安集團旗下的深圳前海普惠眾籌、螞蟻金服的「螞蟻達客」三家獲得試點許可)

2015年7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直到意見》出台,明確監管職能分工

2015年12月,e租寶事件爆發,涉案500億人民幣、90萬投資人

2015年12月,《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

2015年12月底,網貸平台交易規模接近萬億,但平台數量首度出現負增長,環比下降了0.65%。

2016年初,金融科技開始替代互聯網金融成為新的風口,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強化自己的科技屬性

2016年4月,「首付貸」整治,上海地區所有商業銀行率先暫停與房屋交易中介機構開展按揭貸款業務一個月

2016年4月,「校園貸」整治,教育部辦公廳、中國銀監會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

2016年11月,一直穩居眾籌行業頭把交椅的京東金融「東家」已經連續兩個月未發布新項目,其它大多數股權眾籌平台也基本處於停擺或轉型的狀態

2017年4月,「現金貸」整治,銀監會下發《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第二十九條明確提到: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

2017年7月,金交所和互聯網金融平台業務全部暫停,15日迎來大限。

至今,股權眾籌試點未果,個人徵信牌照「難產」

……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馨金融、微信號Xinfinance及作者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xinfinance@126.com


比如類似餘額寶的理財基金,我之前知道,但是因為被教育不夠,從沒用過。

互聯網教育成本低,也是優勢。

P2P目前還沒提供類似餘額寶的呢。股票有嗎?

保險也是同理,我希望有誰能做個核心價值而且方便實用的項目。還沒被合理教育過。

國內互聯網還有個天然的、做得人少的、創新度高的,就是信用,還沒大公司做。
至少我還沒被教育過吧。


這個階段的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來說,都是利用互聯網的信息透明性,把原來金融里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給對稱化、透明化;

舉些例子,微信理財通、餘額寶、招財寶都是在賣傳統金融產品,比如基金、保險,P2P是原來的線下小貸。這些金融產品本來就存在,只是原來在銀行櫃檯賣,在基金公司賣,現在跑到了各個互聯網場景賣;

但互聯網對於金融的價值原不止於此,未來的核心價值其實是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和大數據創造資產。大家都說,金融的核心在於風控,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風控其實是很難做的,尤其對於一個沒有公開徵信體系的環境里。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做的事情是,拿最好的資產,比如房貸,比如車貸,說白了這些風險都是很小,做這些事情就夠了,利潤足夠,對於壟斷的金融機構來說沒有動力去創新。

所以,互聯網金融落地的方向就是去做傳統機構做不了的,沒把握,不願意做的金融創新。比如,過去大家一直提的要為中小企業服務,要為大眾普惠金融,但實際上呢?銀行永遠只會服務那些大客戶,大企業。互聯網金融有大數據、有透明的信息、有先進的技術,大量的小微企業,大量的個體都可以享受到金融帶來的實惠,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金融是很有前景的。

再舉個例子,支付寶,以前的小額支付其實一直是個問題,帶現金麻煩,刷卡很多商戶不支持,在支付寶之前,其實大家也就默認了這個情況的出現,因為雖然有需求,但是這個生意屬於吃力不討好,對於壟斷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完全沒必要去考慮。支付寶出現之後,你看看哪家銀行不推掃碼支付?


一、『此非群雄逐鹿,此乃梁山水泊』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2014年第一季度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節點。
在此之前,互聯網金融里的那些弄潮兒個個都以為自己在群雄逐鹿,而此後他們將越發的認識到,自己不過是水泊梁山的一方豪寇,或只是一度逆襲,悍然佔了黃道十二宮便宜的某絲青銅聖鬥士。
阿里巴巴始作俑者,點燃了全行業的激情,2013年底,據說餘額寶資金規模超過1850億元,方興未艾的網路信貸平台、三方支付,連同其它各類金融產品跟風而至,整個產業怕有了數千億,市場一片看好,各大(互聯網)巨頭蜂擁而至,兩會報告中也對出現了發展新型金融的諸多提法,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但緊接著,從央行叫停了虛擬信用卡及編碼快捷支付,再到日前對網路平台基金研究準備金制度的風聲,前恭後倨態度明顯,令各路「諸侯」大跌眼鏡。哪裡有缺漏哪裡就有利益,原本都是來奔著瓜分這場天外之來的網路金融盛宴,謀劃如房地產般的又一個黃金十年,到此時才發現,最終又只是來自星星的誰拋下來的胡蘿蔔。
胡蘿蔔好歹也有營養,隨著監管路徑的不斷清晰,大家只能趨之若鶩並開始認真謹慎的穩步踐行,不敢再越雷池,並更多的研究並參與到國家整體資本市場及金融安全大框架的建設之中。
亂世只能出梟雄,一榮俱榮才是本質上的繁盛。繼續投身混戰、建設行業,將來沒準能夠標名英傑的勇士們,也只能感慨,此乃威儀天朝,此非暗弱東漢。

二、『取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互聯網金融的矛盾

互聯網金融的最顛覆性創新其實只有一點,就是扁平化了金融行業,潤滑了用戶體驗。而這一創新點正彌合了廣大群眾長尾對於金融理財的迫切需求。利用互聯網模式,把用戶的感官體驗捧在了手心,並高舉著顛覆傳統吸血銀行的義旗,最終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而接下來,除了這一本質的創新,諸勇們也只能不斷翻新或是錦上添花,不論是虛擬信用卡還是白條,不論是保險理財還是信託,無非是新瓶舊酒的相互配搭,如果沒有更長足的創新,最終的趨勢嘛……呵呵。您別等哈羅凱帝們醒過來,模式的創新非常容易複製,諸勇的內功又練得如何呢?顯然他們的罩門更加清晰。

首先,安全與風險。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用戶的安全,不只幾次看到專家們對於互聯網金融安全性的質疑,在這個信息時代中,用戶的信息和數據的泄露以及身份模擬都不是什麼技術問題,網路金融機構與銀行的安全級別相差不止一個數量級別,更別說承擔風險的信用度;二是金融安全,可能這個與群眾並不直接相關但卻是國家安全層面的重要一環,和大眾利益息息相關,互聯網金融的高速成長之初,不論在技術、機制、主管還是客觀層面都不完善,造成了極大的金融監管漏洞,畢竟,諸勇的小家和舉國之力構建的安全監管體系還不能相提並論。

其次,專業與外行。同樣,不只幾次見到金融業內人士的抱怨,這幫搞互聯網的人是外行。沒錯,這兩個行業的基因完全不同,一個歷來核心是低風險,一個是創新和高增長。互聯網的從業者在公海馳騁了太久,思維中都是如何提速,金融業里都是老水手,時刻警惕著躲避暗礁。暗礁來自國家金融監管紅線和對於投資風險的把控,另一方面,根據網路金融機構的搭建,部分機構或聯合體有沒有能力來維持穩定收益與低風險,還值得商榷。

最終,逐利與公益。國有或國家占股銀行、金融機構與央行或者說政府自然是一家人,在資金管理、操作層面某種意義上是央行政策的代執者,換作上面的比喻,這些大機構才是真正的天朝諸侯,在逐利與社會責任之間擁有無可改變的政治先導,換句話說,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穩定、至少對經濟安定造成巨大突發影響的事,諸侯主觀上是不會去做的。而互聯網金融則偏重利益導向的,只關心賺錢,不會在乎自身對市場的影響,更不會在乎這個行業對金融槓桿、貨幣創造、市場流動性、拆借利率等等經濟問題的影響,這也是目前諸勇的終極局限所在。

三、『逞其勢,其道為上,其法為中,其術為下』互聯網金融的也許明天

雖然動了諸侯的乳酪,對於互聯網這個傳統金融攪局者,管理層的態度還是開放的,他們希望釋放改革創新的動力,強健國民經濟,但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政府希望互聯網金融是強健筋骨肉,而不是無限增長的癌細胞。想實現未來一個階段的健康繁榮、爭奪改革的紅利,就一定須要健全的法制和行業機制,網路金融一定要有機的嵌入社會主義金融市場格局當中。
而現階段,管理層採取的正是底線管理,從指導文件來看,核心要點包括:一是,網路金融產品創新應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應該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二是,創新應該有利於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三是,要與傳統金融機構公平競爭、同等監管。
是的,以上底線基本將扼殺網路金融非銀行機構的全部優勢所在,言下之意,當諸侯玩轉了互聯網這一武器,勇士們還存有多少勝算呢。
藉此勢,天下能士已盡入彀中,掛上了共同前進的驢套。
正所謂,」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易,夬)「。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招安、綏靖、吸納與融合,特別是那些並未申請到特定金融牌照的機構,將逐步擠出或分化於金融產業的各端,共同圍定在一個龐大的整編航空母艦戰鬥群列之中。(當然肯定會出現細分行業的翹楚,更不排除有優質機構成功轉型拿了牌照,未來也必將會有互聯網起家的多元化產業帝國。)
包括日前的國九條中,都不難發現,國家正在設計搭建一個很大的格局。而大部分網金公司的出路,恐怕還是在互聯網本身。先列舉下幾個發展方向:一是,構建超級支付系統,在央行現行支付系統的框架下,實現各家支付子系統的融合;二是,大數據系統及信用體系數據建設;三是,金融產品交易平台網路大融合。
上述發展將是互聯網新模式的大範圍集成應用,就是所謂的練「法」的層面,其中蘊含巨大的想像空間(例如個人信用虛擬貨幣,誰說潘幣不能實現),但有一點是值得注意,所有的作為都將是國家主導和監管體系下的嵌入式發展。

那麼什麼是最高明的策略,虛著點說就是「道」,也就是心法。而什麼是互聯網金融的道?一方面是互聯網精神的傳承,開放、平等、共享、參與、去中心化,所有的創新都來自這些互聯網精神下,模式生產對於社會實體和廣大百姓直接需求的滿足。而另一方面,就是管理層的心思,國家最迫切的需要你去解決什麼問題,解決助推中小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也好、維護金融穩定也罷。練就這雙心法,才是通夬的上上之道。

所謂「其術為下」就不多說了,再搞些新瓶舊酒的噱頭與把戲、奇技淫巧,只能白白斷送猛士們的大好前程了。


以上是近日瀏覽互聯網金融知識的一點感性心得,總結於此。
歡迎指教。


首先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就是互聯網金融已經落地,而且遍地開花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上述題主所說的是具體的模式以及產品。
互聯網是一個大的平台,再結合具體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創新。
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一大難題。這也是其必經之路,如何更好的經營就必須做好監管,行業自律、他律。審慎監管,畫紅線,但是紅線裡面任狂魔亂舞。就像高速公路,有一定門檻,有極大自由,但不能上路的車、速度區間內任意跑。但是安全是最大的前提。


當有人問你從事什麼行業,你回:互聯網金融,然後就看見對方投來歆羨的目光,嘆句「不錯哦」,或許以前你還能佯裝謙虛,心底傲嬌地來一句「哪裡哪裡」,如今只剩嘆息:「哪裡,一言難盡啊」!個中心酸只有自己能體會!

今年,證監會、銀監會主席先後在記者招待會承認,「一行三會」正在協同制定資管產品的統一規範。某資深金融界人士表示:「從內部稿看,資管新規將影響到十萬億以上的資產,以及數以萬計的金融從業者的生計。」如此,大家不由十分惶恐,也許最終執行稿可能和內稿大相徑庭,但監管基本思路是明確的,那就是金融降槓桿,去產能!如今,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整頓和洗牌,離職、裁員、降薪,屢見不鮮!一切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

小李,30歲,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團隊負責人。目前,與談了3年的女朋友正式步入談婚論嫁階段,只不過苦於無力買房,准丈母娘那裡遲遲不鬆口。小李把希望寄托在了升職加薪上,同時不放過任何空閑時間為自己充電。他訂閱了幾個付費專欄,還不時去聽聽知乎LIVE,以求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還置頂了很多行業相關的公眾號,實時關注行業熱點新聞資訊;也加了很多微信群,時常在群里發言,想著可以拓展人脈……

但是現實卻令他更焦慮了,而其根源,是對公司和行業發展前景的不樂觀。

如今整個行業開始受到嚴格的監管,不受拘束、野蠻生長的階段成為了過去,公司再也不能天馬行空地進行業務創新。恰逢此時,在傳統主業遭遇轉型瓶頸的巨頭們開始加速布局互聯網金融行業,加劇了行業競爭,以更實惠的價格、更便捷的場景搶走了小李所在公司辛苦經營多年的用戶。

如今眼看著自己所在企業每天為競爭、為轉型、為投資人的下一輪資金而發愁,又聽聞公司正在籌劃裁員和降薪方案,小李不知道自己的努力還能不能換來升職加薪,而遲到的升職加薪還能不能讓自己趕上節節攀升的房價。

順境總是伴隨困境,機遇總是伴隨挑戰,雖說如今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大環境下面臨各種問題,但不可置否,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滲透,它依舊充滿挑戰和機遇,在相比其他行業下,仍有高薪趨勢、高就業需求、高速發展等諸多誘惑力。那對於像小李一樣依舊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廝殺想拼出一番天地的從業者,以及更多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大展身手的大學畢業生們,我們需要做什麼呢?

正如小李所做的一般,學習充電,增值自我!

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夯實專業基礎,培養新技能,當你越來越重要,公司替代你的成本越來越高時,自然不會降薪,甚至解僱。即使迫於無奈公司倒閉,憑你一身本事,還怕沒有用武之地?這世界從不缺人,缺的只是人才!當代大學生也一樣,當人才更替,就業機會增多需要新鮮血液湧入時,早已在大學中做好準備,掌握知識的你自然擁有更多可能性!


三年來,互聯網金融都是兩會中的熱點議題。這真是咱們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切實問題。14、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互聯網金融予以充分肯定,表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今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對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紮緊制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與業內預期的一致,在去年連續兩部重要文件——15年7月18日,人民銀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15年12月28日,銀監會牽頭印發的《網路借貨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出台後,今年兩會,對互聯網金融未來一段時間發展調了基調——規範發展。

這次定調,對於行業、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尤其對於咱們老百姓理財,是件切切實實的好事。規範的車輪已經轉動起來了,也就是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理財有條件成為咱們老百姓理財的一個規範、安全的標準配製。

在規範的過程中,小司同學認為有四個問題需要解決或逐步完善,咱們簡單展開來聊一聊。

1、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出台

過去的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環境是非常寬鬆的,有利有弊。利是,百花齊放,各種探索、嘗試均在快速推進,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也出現了比較好的樣本;弊是,制度的缺失造成參與者素質、發展思路,甚至參與動機參差不齊,市場負面事件發生較多,影響了各方對市場的信心,當然,咱們很多的投資人受到了損失。

咱們常說要用市場規律、手段來調節市場,這個沒有錯。但在中國,咱們不能走極端,否則也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優秀市場夭折的情況。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前所未有的市場來說,僅依靠行業自律是不夠的。咱們對比互聯網金融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的美國來看,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啊,而且貌似沒有出台過類似於「指導意見」、「監管辦法」之類的文件和法律啊,是不是美國就沒有監管或者監管很松呢?當然不是。其關於金融的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健全了,在很多法律的基礎上,出個適用範圍或者修正案,就把這部分的監管涵蓋進去了。比如美國關於反洗錢的相關法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就適用於互聯網金融啊,而且非常嚴格,其實咱們國家的環境真的是非常、甚至過於寬鬆了。


2、個人、法人等徵信制度逐步完善

完善徵信制度是老生常談了,14年小司接受CCTV2採訪時談的就是這個問題。這裡有一個隱性的問題,就是信息對稱、信息公平。

我們一直說P2P、信託、甚至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人自負盈虧,為什麼這個現在做不到?還要求網路借貸要作純粹的信息中介,這肯定是趨勢,但為什麼現在也做不到?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對稱和信息公平。我們強調投資人教育,老百姓要能識別風險,進行自由選擇投資,自負盈虧,但展示給投資人的信息都不是準確的、全面的,甚至是造假的,又怎麼能只要求投資人來負責呢?平台只做信息中介,作為平台的運營方,當然是舉雙手歡迎的,壓力會小很多啊。但是,平台從徵信體系里拿到的數據太有限,怎麼辦?平台就要自己去調查、去設計保障措施,這樣一來,平台的信用屬性自然就加進來了,你是在做風險控制啊,出了問題,拍拍屁股走人,老百姓能同意嗎?當然不可能了。


完善徵信制度真的是個長期的工作,其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在努力。

自上而下來看,央行,各級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每年的投入都非常巨大。一方面,我們可以說,體制原因啊,效率低了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另一面,咱們國家底子差,倒退二十年,在這方面基本是空白,而且數據量非常大,參差不齊,哪些數據是有效的,或者我們用業內的話說,哪些是乾淨的,哪些是污的,哪些能用,怎麼用,怎麼試?這不是一個小工程,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但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自下而上來看,其實很多互聯網公司早就開動了,這就是咱們常說的大數據。比如說阿里。我們知道阿里這幾年收購、入股了很多公司,咱們看看這些和數據有什麼關係。滴滴、快滴、高德地圖,出行數據;微博、陌陌,社交關係數據;優酷土豆,娛樂數據;恆升電子,證券交易數據;菜鳥網路,物流數據;支付寶、螞蟻金服,支持數據;餓了嗎,餐飲數據;淘寶、天貓,電商交易數據。阿里拿這些數據幹什麼?咱們捋一遍就會發現,如果你都在使用這些產品,那你的行為基本就被他畫出來了。我既然都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再去判斷他的徵信問題,您說有沒有用?當然有用了。

所以,在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未來,中國的徵信數據肯定會越來越完善。


3、多方的有效、合理參與

多方的有效、合理參與,說句話太抽象,我來舉個例子。

徵求意見稿出台後,朋友們總是問我,什麼時候做銀行存管、銀行託管啊?怎麼還不做啊?

為什麼還不做?因為基本找不到什麼成形的系統。看起來整個市場很熱鬧,但知道的只有兩家,一家是民生銀行、一家是徽商銀行試點性的做了一兩家平台,而且系統還是單獨開放,可複製性不強,從使用效果看來也不盡人意。其他的,要不然就是還在推進,要不是乾脆就是存而不管,僅掛名而以。


為什麼是這個現狀,當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銀行沒動力啊。我們總說銀行效率低,的確有這個原因,但如果咱們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其實銀行也是有苦衷的。

第一,收益差。手續費收多少?少了,還不夠本;多了,平台的利潤已經很薄了,平台受不了。

第二,風險大。不論是「存管」,還是「託管」,銀行怎麼管?銀行要不要對平台的項目負責?要不要對平台的安全負責?我覺得這個責任沒法負,沒有可操作性。但是,如果平台出了問題,投資人會不會找銀行要說法。這件事兒,我可以打個賭,一定會找。銀行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所以有些做了的銀行乾脆發公告,大體意思就是,錢是存我這兒了,出了問題,我可不負責啊。年前,農行一刀切,關了所有網貸平台的充值介面,有沒有這方面的原因,肯定是有的。

第三,成本高。做這件事,不光有大量的管理工作,還有大量的系統開發工作呢。我銀行主業不是這個,再讓我養一大批系統開發人員,我不幹啊。

所以,我們來看銀行存管這件事,推進還算比較好的是哪些呢?「第三方支付+銀行」這種模式,因為第三方支付有動力干這個事,這個收益對來我說不錯啊,而且我本身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系統開發團隊是現成的,銀行只要跟我合作,存你那兒,其他的活,我來干,事兒就推起來了。像咱們熟悉的京東支持、匯付天下現在就分別都在與銀行協同開發系統。

已有機構怎麼參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政策,也要看市場,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4、老百姓投資觀念、判斷能力的提升

最後咱們再來聊聊咱們老百姓投資觀念、判斷能力提升的問題。其實,在各種宣傳,一次次事件,尤其是負面事件的影響下,咱們老百姓的投資觀念、對風險的判斷、識別能力已經有了不少的提高。這一點上,我感覺很明顯,至少對於融貝網的用戶來說,兩年來,在不斷的交流中,我能感覺到大家對風險越來越敏感,對風險的識別、判斷也有了自己的方法,投資越來越理性了。更多的用戶,建立起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投資理念,開始進行分散投資,有了資產配置的意識,這都是好現象。

但作為平台的運營人員,我們知道,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利益的誘惑,對每個人都是非常大的,在高利息的誘惑下,我們還有很多的投資人會動搖,會做盲目的跟隨,會有僥倖心理。老百姓投資觀念、判斷能力的提升,需要各位的努力,平台、媒體也應該,或者說必須做更多的工作。這件事,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總理的報告再次告訴我們:規範時間到了。小司同學也相信,未來的幾年裡,互聯網金融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方便、更多的實惠,互聯網金融會越來越好。


最後:小司是個用大白話說互聯網金融的人,歡迎大家能來交流,微信號:sishujia1984


以前都是金融大佬開個網上門店,精力不在上面,當然轉不起來。
後面互聯網大佬們腳跟站穩了,挾持著龐大的客戶群,也來了。
屌絲創業想逆襲,在互聯網圈已經不易,在金融圈就更難。
當然賺點過路費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一個中等規模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產品經理,我個人一直覺得在談互聯網金融落地前,先讓我們聊點更虛的意識形態和思維邏輯的問題吧!

以我所從事的銀行金融產品為例,我們這些銀行從業人員和合作的互聯網從業人員從來都不在一個思維空間……

首先,每談到一個新產品,到我這裡第一個反應就是"合規不?有管理辦法可參考不?用跟監管部門報備/報批不?"但是互聯網小夥伴們幾乎不跟我談這個!"做了再說!"是我經常聽到的回復。可是臣妾不敢啊親!監管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風險,所以,真的想跟餘額寶說聲呵呵……

其次,在現階段,我個人覺得大部分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是不懂/從未從事過金融工作,也就是說是靠想像力在談互聯網金融產品。知識的交互需要時間,從業人員的交互更需要時間。

最重要的,還是對風險的認定。最新一篇談互聯網金融的工行原行長楊凱生的文章寫得非常好,雖然有些對支付寶的愛恨情愁在裡面……地址在這裡互聯網金融不能野蠻生長


互聯網金融的火爆,應該是從餘額寶開始的,之前你的錢存在支付寶里,銀行依然是你存錢的大本營,之前也有過支付寶里的錢生利息的傳聞。但最終都沒有實施。支付寶巧妙的通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天弘基金將支付寶變成存錢的大本營。

於是各種可以生錢的,幾乎沒有風險的互聯網基金掛著各種「寶、通」的名義出現了。個人感覺基金都可以做,信用卡也可以做。而且京東不是有過類似的消費貸款產品「京東白條」嗎?所以,這個支付寶、微信信用卡最終還是會存在下去的。

二維碼支付才坑爹

支付寶最要命的就是那個掃描即付款,我曾經體驗過,購物使用支付寶支付的時候,因為電腦端支付有手續費,所以往往我都是使用免手續費的手機支付寶錢包付款,上次,我在電腦支付頁面發現一個二維碼,上面提示掃描即可手機支付。我用手機支付寶掃描了一下,然後沒有任何操作,就顯示已經付款。我當時都一陣後怕—假如別人給我一個這樣的二維碼,我只是不明真相的掃了一下,然後手機就自動的完成了某種操作行為,這太危險,我不能接受!

所以,我建議那些做二維碼的企業,在用戶掃描前,一定要讓用戶知悉二維碼的內容,在掃描之後提示用戶內容並作出確認動作,然後再繼續。比如在我掃描過支付寶的二維碼後,應該出現,「您將選擇手機支付寶錢包支付xx商品xx元」。


試著回答樓主的問題。
俺覺得
1、樓主的意思不是說餘額寶、p2p、融360、賣理財的、賣保險的這些模式不落地,而是,這些模式都必須在一定量的資源基礎上去做,也就是問題中說的「很重的模式」,不適合草根創業團隊去做。

2、互聯網領域的模式創新思維,或者微創新,俺覺得是非常好的。但並不表示「要麼創新,要麼不做」,這是非常極端的思維,也是極少數人才這樣想。

3、現在到處都在說金融互聯網大熱,但是放眼望去,貌似大多數是「大象在跳舞」,草根創業者寥寥無幾。

4、那麼互聯網金融到底有沒有適合草根創業者的切入點呢?其實這個問題放在整個互聯網都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中國互聯網經過將近二十年,尤其是這十幾年來的飛速發展,已經很難找到空白點了。
5、如果草根創業者真想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做點事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點考慮
(1)理財類工具。記賬的就別做了,太多了。理財產品的智能推薦工具可以考慮
(2)為金融加入娛樂化元素,比如金融主體的遊戲。
(3)在金融這種錢生錢的本質上,加上生活化的元素。比如制定一個半年後旅遊的攢錢計劃等
(4)屌絲理財教育
6、這是一個剛剛開始接觸金融互聯網的新兵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探討。


作為一個剛剛進入金融行業主攻品牌策劃的新人,談談自己的看法。事實上我說得更多的可能是:一家傳統的,以私募為主的資產管理機構如何玩互聯網金融?
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來說(我供職的是一家券商資管,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補充,卻並不會是主流的玩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的領導並沒有和我正式討論過互聯網金融,但他曾經私下裡讓我留意,有沒有電商方面做得好的人才可以挖過來,「等我們有了公募牌照,就可以嘗試在淘寶甚至微信上賣產品了」。
從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上來說,以互聯網為媒介,縮短金融交易的信息獲取、市場營銷、銷售結算流程空間與時間的,可以算是最為低階的互聯網金融——如果不完全改換玩法的話,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監管很嚴的券商資管,可能也就能這麼玩,甚至連這麼玩都玩不好:一方面,我們沒有那個閑錢去補貼出奇高的收益(各種互聯網公司的寶寶),或者不把自己的品牌當回事,承擔巨大的風險(各種撈一票就走的P2P);另一方面,券商資管受到的監管還是很嚴格的,在產品宣傳上處處是紅線。
所以,對傳統券商資管,尤其是以私募為主小而美的公司來說,看起來,互聯網金融最大的作用就是縮短時間與空間,減少市場營銷所需成本。
但是,券商資管要玩互聯網金融,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在我看來,互聯網對券商資管帶來的第一個好處是,券商可以通過互聯網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對於高端用戶來說,決定其購買理財產品的往往是公司的品牌(反正都有號稱的收益率,也都不能預測或者保證收益率,那麼哪家權威、歷史業績好,哪家就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公司的品牌通過互聯網的病毒式營銷等方法,是可以得到相對精確的展示與植入的。
另一方面,在公募牌照出台之後,傳統券商資管還是會有一些機會的——一旦各類「寶寶」的收益率回落到正常區間,券商資管的優秀公募產品相較於它們來說還是會有優勢的,我們的幾款小集合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都很優秀,這裡就不廣告了。如果能夠按照收益率、風險等因素將產品打造成一個「網店」或者「超市」概念的話,那麼無疑能夠促進銷售。當然,這種效果有賴於集聚效應,而集聚效應則需要足夠多的產品作為「備貨品種」,這可能需要引入第三方,也可能需要各家資管合作共贏。
最後,互聯網金融的高階玩法,也就是「通過互聯網挖掘微小需求並統合或協調」,對券商資管來說也有借鑒的價值。在解決監管問題的前提下,建立一個非公開的、面向合格投資者的信息交互網路,並通過這個網路整合他們的需求與資金,可能會是一個很棒的主意。比如,通過互聯網整合有意向參與定向增發,且投資實力足夠,風險偏好相似的客戶,整合他們的資金定製產品,就可能比做小集合產品更加有效,且節省營銷溝通上的成本、精力(傳統來說,你很難調查清楚兩三百個合格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風險偏好、樂意投資的方向等細節信息)。


當今互聯網金融的世界格局分析,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指尖財訊

如果幾年前你和別人提起互聯網金融,可能會遭遇諸多白眼,然而在今天互聯網金融在相當的地區已經成為一件相當酷炫的是事情。相比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搭建科技平台,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更智能、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在過去的幾年中,互聯網金融也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金融服務的主流。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世界共有1362家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分布在全球54個國家。自2010年開始至2015年,全球範圍內互聯網金融公司總共募集了497億美金的融資;僅2015年一年,這些初創公司就總共獲得了258億美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額4400萬美元。這一系列驚人的數據無不在表明: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那麼,是誰在引領全球互聯網金融潮流,哪些投資機構是准獨角獸們的有力支持,又有哪些國家是金融科技的孵化熱土呢?下面為大家盤點了當前世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全景圖,從前沿公司、政府扶持、資本支持三個方面全面解析了當今互聯網金融的世界格局。2016,互聯網金融看哪裡?本文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一、 誰在前沿?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湧現市場,為大眾提供了各式創新的金融解決方案。與此同時,躋身獨角獸俱樂部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也不斷增多。首先讓我們從行業領軍者開始,一窺互聯網金融行業龐大的體量和不可小覷的增長空間。


以下是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盤點:


互聯網金融近幾年的快速增長有目共睹:2014年全年融資金額為122.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00%!這一驚人的增速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呢?經專業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得以跳躍式增長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優勢:

金融服務產業本身就是全球範圍內的強勢產業

互聯網金融正在不斷升級金融服務業的用戶體驗

移動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成長和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二、潛力在何方?

互聯網金融雖然極具創新性,為大量早前沒有被傳統金融服務覆蓋到人群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但它們對傳統金融秩序的破壞性同樣不容忽視。這也使得那些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熱土上,政府給予的支持往往會決定著這個的確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在英國,聯合政府和金融服務機構為這類創業公司提供了減免稅等激勵政策;政府撥款8.6億英鎊給國家網路安全項目,用以保護和促進英國在線商務的發展;此外,英國還投資25萬英鎊建立了針對網路安全技術的科研項目,用於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業公司提供建議和幫助。


在美國紐約,政府對孵化器、加速器和創業競賽的投資比往年增加了兩倍,藉助他們幫助創業者更順暢地找到合伙人和投資。


新加坡政府發起倡議,有針對性地引導資本流向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公司和孵化器。


香港當地政府發起了2.5億美元的創新科技專項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另有1300萬美元投資用於與大陸的國有科技實驗室合作。


盧森堡政府指定互聯網金融作為建設「數字盧森堡」的主要發力領域。各類重要的政府支持和世界級的IT基礎建設為創業者和創業公司前來盧森堡進行科技金融創業提供了極大便利。


英國、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孵化器、天使投資和網路與互聯網金融資源實現高度對接,同時還有減稅等優惠制度。


令人惋惜的是,這張全景圖中並沒有將中國市場歸入其中,事實上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金融生態布局輕重的一部分。


根據花旗銀行研究部門的一份最新報告,中國人實際上正在大範圍使用Fintech產品。2015年流向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的美國風險投資達到74億美元,然而這些資金的流向卻最終都到了中國。


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中國三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擁有一枝獨秀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百度錢包擁有4500萬用戶,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是全球最大的Fintech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幾乎處理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2.6萬億美元的所有交易,騰訊的金融產品在2015年佔到了8000億美元的款項。

中國的Finetch霸主地位不僅僅只是來自移動支付,P2P業務在中國同樣很蓬勃。相比英國,美國的P2P業務無疑更大,但這兩個國家加起來目前有沒有中國多。


花旗銀行表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和數字銀行業務如此發達,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商業銀行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發達。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都藉助移動應用提供金融服務來趟這攤渾水。中國監管機構也在採取措施促進在中國的金融創新,而不是去抑制。中國可能將會指引未來的美國市場,花旗表示。中國正處於金融服務變革的臨界點,但美國和歐洲仍然需要長達數年之久。


三、護航者幾何?

通過統計了全球為互聯網金融公司服務的優質孵化器、加速器,名單包括熟悉的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及傳統金融巨頭VISA、Well Fargo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加速China Accelerator也位列其中。此外還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值得關注的大人物也進行了整理。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升溫,銀行業巨頭們也紛紛期待能夠趕上創新的大潮。一方面,銀行開始廣泛接受金融服務領域的技術革新:據調查顯示,互聯網金融公司最吸引傳統銀行的細分領域集中在大數據分析、借貸、支付、轉賬、密幣支付。目前已有40%的銀行開設了技術創新部門,56%的銀行有在兩年之內設立的打算。


另一方面,銀行巨頭們則在互金領域展開布局,希望借力於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帶來的新機遇。下面盤點了全球最頂尖的互聯網金融投資機構。


花旗銀行旗下的全球投資部門Citi Ventures專註金融服務領域,建立了跨國家地區的科技金融加速器(包括美國、德國、新加坡、巴西和西班牙),吸納了6名大數據分析師及8名IT安全人員為創業公司服務。


摩根大通集團也同樣是投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領軍者,與估值3000萬美元的金融服務創新中心(CFSI)一起支持領域內的初創公司(範圍包括支付、借貸、個人財務管理)。


高盛集團去年和IDG一起領投了比特幣支付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的C輪融資,總額高達5000萬美元,這也是其首次在密碼貨幣方面的投資。現在高盛集團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大數據和支付這兩個細分領域。


英國巴克萊銀行建立了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以及由Techstars管理的加速器項目。並且巴克萊還搭建了自己的在線平台Rise,用於更好的接觸金融創新產品,促進合作。


此外,JP摩根、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頂級投資機構投資7位數,聯合創立了Securities Product Reference Data (SPReD)的數據服務產品,旨在集合多家資源和技術拉取並凈化參考數據為金融機構節省開支。


那麼,什麼樣的互聯網公司更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呢?據統計,目前獲得融資的互金初創公司中,19%的企業主營金融/借貸服務,這一細分領域於2013-2014年吸引了超過5.7億的融資,成為所有類別中獲得融資最高的一類;有14%的公司主要提供支付網關等進程服務,13-14年度融得4.16億美元;有10%為電子錢包類,在13年和14年獲得2.86億美元融資;7%專註授權、安全、欺詐分析領域,另有7%為匯付公司,6%才是現在在中國沸反盈天的P2P。


四、方興未艾的互聯網金融,2016看什麼?

據統計,大部分消費者選擇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原因是因為開戶簡單。另有15.4%的用戶青睞其更具吸引力的費用和利率;認為互聯網金融可以讓他們接觸到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在線體驗和功能、更高的服務質量的群體規模大致相同,分別約為11%。只有1.8%的人認為最大的吸引力在於相較於傳統金融產品互聯網更值得被信賴。


而未來,互聯網金融或將朝著主要向以下三個方向發力:

服務型投資——圍繞著低成本投資展開的支付服務產業即將到來。

智能化投資——線上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基於演算法的自動化資產組合管理諮詢,而無需財務規劃師的幫助。

數字化股權眾籌——為具有公信力的投資人提供種子輪及早期投資。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指尖財訊


推薦閱讀:

那麼多網貸、現金貸、小額貸款,如果公司破產跑路了,怎麼辦?
借唄花唄的資金提供方是誰?
貸了八個網貸還不上該怎麼辦?
保監會下發的互聯網保險規範性文件有哪些值得從業者注意的內容?

TAG:互聯網創業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IT | 金融 | 金融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