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訓練有哪些計劃和注意事項?
買了一輛公路車和騎行台,但是不知科學的訓練計劃。
昨日在檯子上騎車騎吐掉了……
車子很貴,不忍放棄,也不願意就這樣碌碌無為,沒有提升。
想問下公路車訓練的一些知識。
訓練前做些什麼?
訓練內容是什麼?
訓練後做些什麼?
訓練前的飲食,訓練中的飲食,以及訓練後的恢復飲食又要注意哪些?
非常希望有人能給與答疑解惑。
比較有共鳴的一個話題,就耐下心來碼字慢慢說。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的訓練為的是單純的和大部分剛接觸自行車的人一樣去鍛煉身體,還是為了競技比賽,享受超越他人的快感。
如果是前者,隨便騎騎就行了,網上的騎行經驗太多了,大概參考下就可以。
如果是後者,請確認你做好了付出金錢,時間,乃至健康的準備。健康?每天在霧霾環境中訓練,長年累月高強度訓練對膝蓋的損傷,太多太多,我不信不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影響,儘管我們可以將這種損傷降到極低。
接觸公路車競技訓練,意味著你要學會去享受——攻坡時奮力踩踏的痛苦,一人在路上奮戰的孤寂,被別人超越時的失落,摔車受傷帶來的傷痛·······太多太多需要你學會去享受
但當你站在領獎台時接過獎狀的一刻,回想之前的一切,都會覺得值得。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你真正熱愛這項運動,抱有那一份執念的前提下。
公路車作為一項國際上經典的體育賽事運動,有著包括三大環賽(環法,環西,環意),奧運會,世錦賽等重大賽事的基礎。在國內同樣有著全運會,全國冠軍賽,全國錦標賽,省運會等各項賽事的基礎,故而基本上各省市都有自己的省隊、市隊,對於業餘車手來說,各職業隊的訓練方法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其實說到目前國內當紅的業餘車手,不乏不少有過職業隊的背景,退役後參加業餘車隊。
說幾個經常關注國內業餘賽事都會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是幾個我非常關注和喜歡的車手(不分先後):
specialized中國車隊——魏魁,09年退役於青海天佑德車隊,即青海省自行車隊。
ZGL中國車隊——侍宗康,退役於山東省自行車隊。
ZGL中國車隊——付星,退役於山東省自行車隊,中國恆翔洲際隊(以山東隊為班底成立的洲際隊),曾效力於馬可波羅洲際隊
美利達挑戰者車隊——封寬高,09年退役於山東省自行車隊。
TREK中國車隊——隊長崔尹浩,08年退役於上海自行車隊。
要說明的是,絕大多數業餘自行車賽事,是允許退役職業車手參加的。
隨便配圖兩張,增加下美觀性吧,圖片均轉載自微博原水印,如有版權疑問請告知。
職業隊訓練的基礎,和職業隊的訓練方法,不得不說都對他們的業餘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國內大部分業餘車隊的訓練方法,也是由職業隊潛移默化而來的,所以我們接下來就講講職業隊的訓練方法,我們可以降低強度模仿。
作為一個濟南人,我所了解最多的自然是山東省自行車隊,也曾有幸偶遇過幾次他們訓練(指山東省自行車隊中長組)。
濟南南部多為山地丘陵地形,有許多起伏,爬坡路段,是他們常去的訓練場所。有曾被作為29屆全運會公路大組賽道的拔槊泉,七星台等,至今都是省隊經常訓練的地方。以拔槊泉為例,純爬山坡程為4.5KM,海拔爬升約250米,平均坡度約5.5%,平常省隊經常上去下來數趟。你以為這就完了?當然不是,要到達山腳,還有幾十KM的起伏路要騎的。
據稱,山東隊公路中長組平時的訓練量約為這種丘陵起伏路線,共計約200KM+的訓練里程。中午回去吃完飯下午出來繼續訓練。每周訓練六天,休息文化課一天。並有室內的力量訓練及休息恢複課程。
作為業餘車手,我們當然達不到這麼大的訓練量,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學業。通常會選擇早上出發,上午即可回來的拔槊泉一條線——共計約90KM路程。總海拔爬升約1000米,通常需要騎行三個小時多點。
ps:附圖這張為和朋友兩人邊聊邊跑的,除32km-36.5KM處拔槊泉主坡程開啟訓練模式外,其他都是和朋友談笑風生的騎著.....so..速度沒什麼好參考的...
最佳情況當然是能保證每周至少有三次這樣強度稍高的訓練(速度讓你感到回去後身體比較疲勞即可),如果不是太追求成績,每隔一天練一次大概就可以了,留一天休息恢復。
團隊訓練——
有幾個和你水平差不多,或者稍高一點的朋友一起訓練,會讓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讓你堅持下來。你會在內心與他們互相競爭提高自己。
公路競賽從來不是個人的運動,而是團隊的競爭。比賽中一個人拿下第一,代表的是他的團隊的勝利。職業車隊更會將隊員劃分為:主將,副將,輔助車手等。會按照擅長的方向劃分為:爬坡手,衝刺手,平路車手,綜合性車手。比如最近在國內比較火的首位參加環法的中國車手——
GIANT SHIMANO車隊的計成,就是一名綜合性車手,在隊伍中的職位為輔助車手,主要目的是幫助主將拿取更好的成績,而不去追求GC(總成績榜)和個人成績。
按照國內業餘車手的發展趨勢來看,現在目前一名綜合性車手似乎更在賽事中吃香。
什麼叫綜合性車手?大概就是樣樣都不行,又樣樣都還行。一個好的綜合業餘車手——拿得了GC,跑得了TT,攻得了陡坡。
爬坡往往是大部分車手的短板,尤其是在山不多的地區,更需要注重爬坡的專項訓練。
裝備與科學訓練——
上面有朋友提到了心率表,這個東西有沒有必要?
當你真正踏入科學訓練的大門,你會發現有太多東西需要你去補充,購買:GPS碼錶,踏頻計,心率帶,功率計。
前三者加起來也不至於太貴,大部分車手都有能力擁有,有心率帶能有助於更好的專項訓練(如爆發,無氧間歇等),讓你知道自己身體狀況,價格也並不貴,是一項可以購買的裝備。
踏頻計作為監控你踩踏頻率的設備,能有助於你更好的保護你的膝蓋。自行車運動作為一項對膝蓋損傷較小的運動,錯誤的踩踏方式會加劇你膝蓋的損傷——如大力量,低踏頻等。擁有一個踏頻計,在你踏頻降低時,你就知道自己該去退檔位了。
GPS碼錶能讓你更直觀看到自己的進步,更可以沒事截圖炫耀一下自己的成績,也能分析出自己的短板。同時大部分GPS碼錶可以外接踏頻感應器,心率帶等.....
功率計是個好東西,是一個真正能體現你個人能力的裝備,但是真的太貴了······對此網上的評測很多了,可以去自己度娘一下。
專項訓練——
功率計,心率帶這些輔助裝備,會更有助於你的專項訓練。而在平時訓練中,地位並沒有那麼的舉足輕重 ,所以不要擔心沒有它們會給你帶來什麼影響。你看省隊訓練時候會一直盯著碼錶嗎?
爬坡:多選擇坡多的路段訓練,反覆爬,學會控制自己的踩踏頻率和呼吸,並且不時搖車踩兩腳。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的爬坡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這種能力到平路上也好使,會發現整體水平有明顯提高。
平路:平路賽一個低風阻,氣動的姿勢很重要,學會抓穩下把,平穩踩踏,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團隊中跟風與帶風。
爆發:集團拉扯和比賽衝刺中爆發力很重要,需要提高你的無氧間歇能力。嘗試在騎行中突然加速拉扯,可以讓你的隊友在你前面先出發50米,你在後面搖車追擊。
其實說了這麼多,公路車的訓練技巧最基礎的還是多騎,當你擁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訓練量,你會發現你的水平和速度都在突飛猛進。
祝成功!
有檯子、有心練車那就好說了。不知道你的騎行台是滾筒還是立式,
不過都OK,立式的或許強度大點。
給你介紹一個國外GCN的每日20分鐘訓練方式,非常適合每天放學、下班回家後進行。
這個20min訓練的目的主要是以健身、保持狀態為主,畢竟時間短,比起長時間拉練效果要差點
但是對於新手來說,每天騎還是會對實力有不小的提高(我深有體會……)
必需品:20分鐘的空閑時間、騎行台、公路車、水壺、毛巾、音樂(有條件最好有心率計等)。
20分鐘包含的內容:
1. 4分鐘熱身,這個非常關鍵,不能忽略,可調至稍輕的齒比,保持較高的踏頻。
2. 第一次高強度輸出,選用較重齒比,30秒的時間,大概用7~8成力。
3. 第一次的放鬆,1分30秒的時間,可降低一下踏頻,把心率降下來一點。
4. 第二次高強度輸出,齒比、出力與第一次一樣,時間延長,共45s。
5. 第二次放鬆,2分鐘時間,踏頻比首次放鬆高一點點。
6. 第三次高強度輸出,強度比前兩次都大,60秒,盡全力。
7. 第三次放鬆,保持一個適度的踏頻,2分鐘,稍作恢復休息。
8. 第四次高強度輸出,45秒。
9. 一分30秒休息,保持適度踏頻。
10. 第五次高強度輸出,30秒。
11. 1分鐘休息,保持數度踏頻。
12. 之後是三個區間的衝刺訓練,這個我一直都沒弄過,具體的時間段也忘了……(可找GCN的訓練指導視頻,裡頭有詳細)
13. 最後3分鐘,中低輸出,讓身體冷卻,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訓練算是比較有效、科學的了,科學的計劃可以讓實力更快地提高,
但最最重要的還是每天的堅持,其實只要堅持騎,沒什麼科學性的訓練也能讓你不斷提高。
我的經歷與題主完全不同,僅供參考。
搬家了,上下班路遠了,自行車上下班有點壓力,於是努力加速,每天拚命騎,用秒錶記錄時間,總是企圖破自己紀錄。後來遇到瓶頸,感覺傳動比不給力,換了大牙盤繼續自己和自己競賽,最終還是遇到新的瓶頸。
再後來買了入門公路車繼續玩這個遊戲,很快又遇到瓶頸,但是這時已經上癮,每天騎行強度不夠會有一種沮喪感。
到了這一階段,記錄就是浮雲,騎行成了一種人生樂趣。沒準換了更高端的器材,記錄又可以稍微提高一點,也可能會倒退,但是這些都沒有意義了,因為年齡已經接近退休啦,所以再也沒有與時俱進。
真的退休以後,很可能會再次提升器材級別,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騎行的樂趣。我每天都帶一瓶水,騎車13公里去單位,晚上下班再騎回來。路上風呼嘯在耳邊的聲音就像青春燃燒的激情,每次看見手機runtastic的總里程,我就想著騎滿1000公里就添加更好的裝備獎勵自己,每次都在路況好車少人少的路段加速騎行挑戰最大持續騎行速度(目前最大持續騎行速度是31km/小時連續騎行一千米,因為這個軟體記錄速度是按每千米分段計算均速)。如果單純為了鍛煉而騎車,還在家裡騎行台上練,是很難有成就感刺激自己繼續下去的,兄弟,拿出男人氣概和我一樣騎行吧。至於飲食,我覺得正常飲食就行,水果蔬菜肉類各品種每天換著吃,不會營養不良的
淘寶上搜索 自行車訓練聖經,台版的書籍。
內容比網上流傳的電子版聖經要詳盡很多,不過比較貴,要一百多。
我個人買了一本,先大致瀏覽一兩遍,平時騎車有疑問可以翻翻,很多騎車中的疑問和細節都能找出答案。
你的問題比較廣泛,每個騎友的目的都不一樣,動力也不一樣。
把我大概的騎行成長經歷說說,看看有沒有給你啟發進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開始我就山馬黨,就是那種日行200km,純粹當做旅行,機緣巧合下接觸到公路車,漸漸就迷上兼參加業餘比賽,大概很多人都是這樣走過來。
人總會比較與要求,慢慢不滿足於在比賽裡面只是完賽,自然而言就投入時間去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訓練發現,要規律或許是可視性地去成長比較困難,因不能客觀地用心率或者速度或者踏頻去觀察到自己的進步,外圍因素諸如風速、氣溫、坡度及自身當天狀態都嚴重影響其客觀性。苦惱一段時間後在爬文國外自行車網站發現一種器材叫功率計,普遍職業業餘騎手都在使用,應用原理是客觀顯示你的輸出,客觀原因一併排除(除非器材校準不正確外)。
這東西在三年前的國內比較少人接觸,除了價格昂貴還必須自己學習應用,經過一段時間,從20分鐘能騎出250瓦到301瓦,當中的艱辛也只有自己懂,但那種能達成目標的感覺真好,特別是當目標變成數值之後,一切都簡單起來。
說了那麼多,都是想指明樓主需要什麼,想得到什麼。
回答也是相當廣闊,大家看看就算。
看你訓練的目標是什麼 健身 還是競技
公路車的話建議還是到路上去訓練 騎行台充其量作為熱身 或者雨天不能出門的備用
剛開始接觸自行車尤其是公路車的話,建議不要去追求最高速度,路程,先練習踏頻 等把這個練
上去了,你的水平也開始提高了 每分鐘90+的踏頻不要忽略騎車前的熱身運動,和騎行結束前的冷身運動。很少有人提起,確是極其重要的。這關乎你能騎幾年,你的膝蓋還能用幾年。騎得久才是好的。
一定遵守交通規則,但是更要注意提高控車技巧。光是騎的快沒用,如同莽夫。路況千變萬化,如何在危機關頭化險為夷,只能憑藉日常的好習慣,在那零點幾秒里,大腦根本來不及思考反應,潛意識和身體肌肉已經替你做出反應。
騎車雖是用腿帶動曲柄牙盤轉動,用到的卻不全是下半身肌肉。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腿部,甚至膝蓋。我試過,腹部緊繃,腹肌發力踩踏,比直接用腿踩更快,也更輕鬆。所以不能忽略上身肌肉的鍛煉,包括腹部和腰部背部。
不要忽略鍛煉身體柔韌性。和熱身一個道理,柔韌性提高了,可以顯著降低運動損害的發生。
以上觀點僅對於公路自行車。業餘訓練可以看看《訓練自行車聖經》,自行百度可以搜索到。
自己的心得匯總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合理運動損傷。一切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在合理的對運動能力有刺激意義的運動損傷的基礎上提高成績。過大、不足都是沒有意義的。
公路自行車訓練主要包含幾個方面,有氧運動能力(耐力),無氧運動能力(爆發力),基礎力量,簡單看重要程度從左往右。
有氧方面,可以參看長跑訓練心得(建議了解一下耐力相關知識如最大心律,乳酸閾值等),方式主要是長時間低強度騎行,可以是騎行台也可以是戶外。建議最好是戶外,騎行台太枯燥。無氧主要是高強度間歇訓練,如3組的30秒最大能力衝刺。平時訓練可以就可以訓練力量,也可以通過健身房針對性力量訓練。此外還可以通過交叉訓練來增加有氧及無氧能力,例如有文獻表明越野滑雪對VO2max有很強的提高能力。
下來說一下強度:強度度量有自覺方法,心律計法及功率計法。往右依此科學,費用也更高。能度量強度以後就是強度區間,不同度量方法有不同的區間表,網上能查到。
最後說一下恢復和補給:恢復才是運動能力增加的核心,所以適當運動損傷及恢復是非常重要的。簡單測算以每次訓練過後1-2天能回到運動前狀態,不影響下次訓練為宜。訓練的本質是損傷&>恢復&>提高&>損傷&>…… 運動前、中注意補給適當能量及電解質,特別是鉀。運動後補給注意補給適當能量及蛋白質。入門以後可以在訓練中適當補充肌酸。
樓主的情況和我有點像==不過我覺得騎車是要看自己有沒有興趣的。如果你很愛騎車。那還有什麼能不能堅持下來的呢。
單用上下班來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我每晚有空出去夜騎也都是出門至少40KM+。訓練的話也分爬坡跟平路巡航,爬坡則需練習坡道,大組巡航即可。還有平時可以多做游泳,跑步,深蹲等等腿部下半身鍛煉的運動
《公路車聖經》
《功率計在自行車訓練和競賽中的應用》
首先確定你的訓練目標是什麼?不同的能力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
如果只是因為車子貴,那基本是堅持不下去,趁著成色還行,能賣多少錢就賣多少吧。
訓練需要興趣。
可以先從裝備準備來說:訓練用的車 騎行台 自鎖 心率設備 落地電扇。
整個訓練需要注意踏頻。
通過心率表,把握自己的強度。
推薦閱讀:
※增肌,每頓吃500g雞胸兩大碗米飯體脂會增加嗎?
※在網上無意間看見菠菜的蛋白質含量也蠻高的,請問健身的人是不是應該多吃點?
※求健身及體態糾正大神給下面這個同志一個體態評估及建議?
※瘦子跑步會越跑越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