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關係破裂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看教科書,就一句話:"因無法忍受蘇聯的老大哥似的頤指氣使,中國與蘇聯關係破裂「
就這麼一筆帶過了
中蘇關係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位牛人能專業的解答一下?
沈志華最近有一本書,《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裡面涉及了這方面的內容。可以一讀。
————————————————————————————————
一方面,中國和蘇聯本身就有著地緣矛盾,共和國當年以放棄追索外蒙主權換回旅順和中長鐵路,那顯然也是憋著一口氣的。中共雖然是在蘇共幫助下建立的,但瑞金覆滅後,本土派崛起,把蘇聯派掃到了一邊。而在後來的發展中,也是自己一步步發展壯大。在蘇軍於東北移交一部分繳獲的日軍軍械之外,蘇聯更多地是在幫助國府而不是中共。這些歷史問題,就讓共和國與蘇聯從一開始就不是很親密。另外,始終要注意一點,中共是依賴著完全背離蘇共指導方針(依賴大城市和工人)而發展壯大的。共和國和蘇聯可以說是完全的同床異夢。
波匈事件後,蘇聯威望大跌。而中國在迅速崛起。沈志華認為,自1949到1956年的順利發展,讓毛對人民的力量以及中國未來發展趨勢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於是他認為當時對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而言,已經到了合適的時機。這也帶來了一定的矛盾。
然而,這都不是讓中國和蘇聯勢成水火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其實是路線差異。
那麼,為什麼「路線差異」會引起對立?為什麼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和英國的福利主義就沒引起這麼大的對立呢?
————————————————————————————————
這個問題可以參閱《通往奴役之路》,這本書裡面講解了全面計劃經濟所帶來的道德、思維的轉變。一些要素,從我們今天的角度看上去似乎無關緊要,但是從當年那個體制的角度,則是關係重大。這裡我做一個簡要的轉述。
全面計劃經濟需要這樣一種體制,就是政府機構需要調配所有的資源、人力。然而,到目前為止,一個社會對物資的需求,從總體上看,總是大大超過其生產能力。這意味著,政府需要按輕重緩急來分配這些物資。更近一步地,為了更有效地進行生產,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社會的生活水平,政府必須提出一套組織生產的方案,也可以將這種方案視為對人力的分配。
這些物資和人力的分配方案,就是計劃。在一個國家之內,不可能執行兩套計劃。計劃與計劃在國家層面顯然是互斥的。
而另一方面,計劃的執行,有賴於全體國民同心協力。如果有國民反對這個計劃,並拒絕配合,那麼很顯然,要麼這個國民在政府強制力壓迫下不得不配合,要麼這個國民就被排斥在整個經濟體系之外,難以生存。
在輿論上,計劃是排斥質疑的。這是因為,計劃的執行,既然有賴於全體國民的同心協力,那麼也就要求全體國民對計劃本身的有效性堅信不移。如果國民不相信計劃的有效性,那麼在執行時就會三心二意,計劃也就不能有效實施了。
而政府官員們,卻又相信自己的計劃能夠為整個國家帶來更好的未來,那麼由於這個目的的崇高,他們在打擊任何威脅計劃實施的人或力量時,就很有可能會心安理得地使用暴力,或至少使用強制力。
————————————————————————————————
那麼,我們再回到「路線差異」的問題上。
為什麼全面計劃經濟國家之間的路線差異會造成雙方關係惡化?因為如果別國反對一國的計劃,該國國民會聽到這些反對的聲音,這不但對本國計劃的實施具有潛在破壞作用,更近一步地,這是在否定執政當局的執政合法性(legitimacy,表示人民服從其執政的意願多少,與具體法律無關)。
全面計劃經濟國家,政府實施計劃的理由總是為了國家發展,或者是為了更快、更好的國家發展。如果這套計劃被批評為錯誤的,那麼政府就犯下了罪行,也就是說「辜負了人民的信賴」、「浪費了國家的財富」,那麼,是不是該換一批人來重做計劃呢?這對於政府的執政合法性是嚴重的打擊。
因此,如果都是全面計劃經濟國家,一國批評另一國的計劃,也就意味著傷害了對方政府的執政合法性,進而傷害執政穩固性。
對於周期性選舉、換屆的國家,這種傷害並不根本,雖然惱人,但達不到撕破臉的地步。然而,正如哈耶克所提出的,全面計劃經濟國家裡面,不管政黨和人民本來是不是心向民主,不管是不是原來就具備民主制度,由於民主在議事過程中的低效性,這些國家最終總會為了提高計劃和實施的效率,而拋棄民主。
換言之,全面計劃經濟國家無論起點如何,最終必然拋棄選舉帶來的程序合法性,政府必然走向固化,而減少換屆帶來的政策不連貫。
那麼,如果該國執政合法性被傷害了,這種傷害是長期的、深刻的,也是難以忍受,因為政府難以換屆,計劃方針不可能隨時改變(一種計劃往往要有五年、十年的執行期)。
————————————————————————————————
我們不妨進一步講,兩個全面實施計劃經濟的國家,只要彼此大方針、大計劃有所不同,就會逐漸走向對立。因為其中一國內部的、外部的反對者,一定會援引另一國(假定其運行正常)來反對該國的計劃。
波匈事件後,東歐國家捧中國的意思,無非是說還有另一種非蘇聯的計劃方針看起來也挺成功,憑什麼我們都要跟隨蘇聯的模式呢?蘇聯的模式有可能是錯的啊。換言之,他們未必真覺得中國有多正確,恐怕更多地是想制衡蘇聯。東歐把中國抬出來反蘇聯,這時候如果中國不堅決和蘇聯站在一起,那麼顯然蘇聯會對中國產生惡感,甚至會在國際上反擊,貶損中國路線,從而維護自身。而反過來說,中國當時執政的基本都是本土派,獨立自主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在這個時候怎麼可能自降身價去追隨蘇聯?更何況中國當時的一些計劃方針已經與蘇聯不同了。這時候追隨蘇聯,說蘇聯的好話,那麼中國自己國內的計劃怎麼辦?一方面說蘇聯模式好,一方面又不追隨蘇聯模式,顯然在國內會造成輿論的混亂——這恰恰是計劃執行時要避免的混亂。
所以,到後來大家就互相貼「修正主義」的標籤,抨擊對方的路線。這自然是沒辦法不對立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兩國都要宣稱自己的正統性,為什麼要給對方貼修正主義之類的標籤了。
總而言之,以中國的體量,採取了與蘇聯不同的路線,而有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失敗,中蘇就極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對立。歷史上就是這樣。
全面計劃經濟,對極度落後的國家經濟發展雖然往往有奇效,但副作用不可小視。1、社會主義國家關係明顯缺乏一種妥協機制。
2、國際主義理念與民族主義追求的矛盾。
3、黨際關係混淆於國家關係。
4、存在著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以及為此而產生的證明其意識形態正統地位的斗 爭。
(此結論來源於沈志華老師及其門下弟子的課堂上,非原創)
我們可以以朝鮮戰爭作為一個節點。
朝鮮戰爭期間兩國國家利益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蘇聯不希望與美國正面衝突而維護自己的戰略目的,將中國作為戰略緩衝帶以及盟友在必要的時候作為棋子,而且許多行為背著中方讓中方有些措手不及,很多方面體現著「大國沙文主義」與「大俄羅斯主義」。而中國作為一個剛剛結束百年凌辱才開始完全獨立不久的新國家,必然會將維護自己的獨立與主權作為首要目標。而這個矛盾,一直延續到中蘇關係破裂之時,始終無法解決。而關於毛澤東參戰的原因,我最支持的觀點是他害怕北朝鮮潰退後東北成為新戰場,除了美國的威脅外,斯大林也會借口聯盟關係出兵東北,重複二戰後以此借口簽訂不平等條約攫取東北利益的行為。
而我們看導致中蘇分裂的導火索,如「長波電台事件」「聯合艦隊事件」「援助越南事件」包括蘇聯在中印關係的態度問題。本身中國領導者對於主權就比較敏感。再加上斯大林時期的大國沙文主義盛行,尤其是朝鮮問題上蘇方私自向朝方承諾,以及為了本國利益將責任全部推卸給中國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使得中方對於蘇方加劇了不信任。客觀的分析,不論是蘇方要求設置長波電台還是與中國共同組建聯合艦隊的要求,都是基於當時兩國國情以及國際形勢做出的較為客觀的要求,但中方領導人都以涉及主權問題的回復拒絕了。(「聯合艦隊」的事情涉及到金門事件,可能原因較多)。而中方對於蘇方對於「中印問題」的態度大為光火,我認為與斯大林在朝鮮戰爭期間為了本國利益而犧牲中國利益的做法有一定關係。雖然在大方向上兩國比較一致,但牽扯到具體的國家的利益,雙方矛盾激增。戰爭前期雙方的矛盾在更大的威脅之下暫時擱置,而在戰後兩國之間的矛盾由於這場戰爭本身更加無法癒合,最終走向了分裂。
在美國人的威脅面前,中蘇緊密的團結在了一起,在朝鮮的戰場上親密配合,兩國之間關係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蘇方對於中方所提出的絕大多數要求進行了滿足,根據報告以及解密電文顯示,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為中方在朝鮮的作戰以及解放軍武器現代化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兩國關係親密無可厚非,可是在朝鮮戰爭之後。面對強大的敵人,兩國合作的勝利使得關係走向了一個高峰。兩國軍事合作的領域已經到了核技術,蘇聯機械部長表示「你們應該到中國同志那裡去,並向他們講述什麼是核武器。他們想製造原子彈,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怎樣製造原子彈。」而在邊界問題上更是寬鬆,新疆哈薩克州與蘇聯接壤的15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基本是有邊無界[1],有邊無防,其他地區看管也十分鬆散,兩國牧民都可以隨意穿過國境放牧。在國內的宣傳中,中蘇友誼世代長存,兩國人民對於彼此的熱情過分高漲。
中共蘇共國家關係良好,但中蘇兩國關係之間必須要有明確的界限。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敵人。在存在著共同敵人以及巨大的共同利益時候,兩國異常團結。可一旦雙方在彼此的利益上出現了爭執,一點點的矛盾和衝突就會在不正常的親密關係下將危害無限的放大。中蘇關係破裂之前,親密的關係混淆了許多彼此的利益,例如領土的主權等。而出現了不和諧之後,這往往就會成為衝突的焦點,珍寶島事件所代表的一系列邊境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朝鮮戰爭的勝利之後,中國的國際威望大大提升,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眼中抗擊美帝國主義的英雄。在斯大林死後,尤其是蘇共二十大將斯大林打倒之後,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地位越發重要,而朝鮮戰爭的勝利就是其重要的籌碼。隨後上台的赫魯曉夫對中國方面也是十分尊重,在「匈牙利事件」的處理上,中共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漸漸的,中蘇之間的地位出現了變化,而蘇聯社會主義陣營掌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的地位也不在那麼穩固了。自斯大林開始,就奉行著國家主義至上的原則。而這種意識形態上的話語權就是保障其國家利益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對各國共產黨思想上的控制進而進行組織上的控制,滿足其對於利益保障的需求。而中共隨著朝鮮戰爭的勝利而帶來的國際地位的上升自信心膨脹,同時也對斯大林在朝鮮戰爭時期一系列大國沙文主義的做法使得高層不滿,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意與蘇聯進行意識形態上的爭奪。「毛澤東認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旗幟鮮明,因為只有掌握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人才能夠領導社會主義陣營。所以毛澤東準備與蘇共論戰,並說服之」。而這也是導致中蘇分裂的一個隱形因素。
由戰前兩國的博弈我們可以看到中蘇之間的國家利益上有著比較大的衝突,蘇聯的全球戰略以及其大國沙文主義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了中國的獨立與主權,這一矛盾一直延續到中蘇關係破裂。戰爭期間共同的敵人面前一定程度上雙方達成了妥協,可這一矛盾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而戰爭期間兩國親密無間的合作雖然帶來了勝利,可卻演變成了盲目地親密,黨際關係混淆了國家之間的關係,暫時地擱置了雙方一些矛盾,卻成為了日後關係破裂的伏筆。而在戰後隨著中國因戰爭勝利而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蘇聯相對的下降,雙方進而又產生了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爭奪,成為了最終分裂的原因之一。
這個問題異常複雜,解釋也很多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沈志華先生的幾本論著《中蘇關係史綱》、《中蘇分裂的真實原因和內在邏輯》等。
建議提問者看看沈志華的相關著作,中蘇關係他研究的最深。
那有那麼複雜的原因,跟計劃經濟都扯上了。
最本質的原因就一個:在於蘇聯本身實力不足!
二戰以後,美國對歐洲進行大規模的重建支持。最重要的一點並不是什麼民主國家之間關係,最重要的是美國相對西歐有壓到性的實力對比!西歐本身就很碎片化,再怎麼發展,也不會動搖美國的地位!而蘇聯經濟發展水平,本身就不是很好!長期依賴西方的技術,連糧食都不能自給。
在這種情況,蘇聯試圖把中國通過計劃經濟,以法律的形式將中國定位於產業中低端。並且想讓中國類似歐洲國家那樣交出軍事指揮權。
而中國1956年以後,本身實力又很大的增強!怎麼可能真的當蘇聯小弟!
說真的,與其當蘇聯的小弟,還不如去當美國的。所以先有中蘇交惡,才有中美建交!
否則,如果中蘇關係好,以當時冷戰的態勢,中美怎麼可能建交!
說白了,這就是中國交出的投名狀!
共產主義者沒有祖國。
鄭洞國回憶錄,黃埔軍校被俄國滲透的特別厲害。黃埔一期里,親俄力量特彆強大。
回復:
1.首先馬克思主義中,無產階段本身就是無國界的概念。其時,我個人覺俄國想乾的事,本身沒有對錯,錯的是在於俄國的實力不足支撐他的野心!
3. 老毛的一生是真的跟親俄派戰鬥的一生,1932-1936年完全被親俄派弄的靠邊站,。1945年老毛才成為名義上的總書記
換在今天的人,很難理解這事,張聞天只是在俄國幹了幾年翻譯,回國之後,直接從翻譯員提成中共政冶局常委,就事,就像我今年進中共政冶局一樣不可想議。
關鍵張聞天居然從1936-1945中共的總書記
4. 黃埔軍校本身就是俄國出資建的!
小朋友們,難道還有比中蘇分裂更加契合中國國家利益的事情?
李斯對嬴政說:滅秦者胡。餘音繞梁,回而不決。
========================這是分割線========================
一、中俄關係
就一個名字,就能顯示出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猶疑不定,瞻前顧後。清朝時期蒙古族把沙俄叫鄂羅斯,漢族把沙俄叫羅剎,滿族剛開始也叫羅剎,後來換了音譯比較中性的詞,叫鄂羅斯。
俄羅斯應該叫做特了西亞,為什麼不叫特了西亞呢?呵呵。
本來路過笑笑,有鑒於回復這個問題的太多,故作說明。我說的是俄語發音,你們說的是英語發音,我的觀點是中介免談,俄羅斯當然用俄語發音。
清朝早期對沙俄關係,可以百度尼布楚議界條約,中國割讓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希望可以換取和平。沒有想到的是條約讓出了一條通道,讓俄羅斯繞到了外興安嶺,俄羅斯人甚至把手伸到了阿拉斯加。早期中俄關係,可以百度買賣城,訂約170年俄羅斯沒有跨過這條國境。
清與俄羅斯中期的關係,一方面是看到英法通過鴉片戰爭獲取了很多經濟利益,於是春心蕩漾,起了賊心。東北亞還有一個國家也急需殖民地,那就是日本。俄羅斯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對中國下手,所以一直觀望,直到甲午海戰以後,局勢逐漸明朗。中國開始聯合俄羅斯對抗日本,而俄羅斯也不是省油的燈,期望不斷蠶食中國,以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中國的引狼入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方面不斷給於俄羅斯經濟利益,以換取俄羅斯對中國東北的保護,用以屏障日本的擴張。三國干涉還遼就是中國以夷制夷的典範,其實還有英美兩國處於自己的利益,也施加壓力要日本吐出遼寧,日本大受刺激,奈何狼多,只好悻悻而去。
民國與俄羅斯後期的關係,伴隨著德國輸出革命,蘇聯意識形態的特殊性,導致全世界的敵視。
中國人出兵蘇聯,捎帶手的收回了外蒙古。
徐樹錚民族英雄也。
========================這是分割線========================
二、蘇中關係
全世界都敵視蘇聯,蘇聯不知道?蘇聯當然清楚。
德國對俄羅斯採用革命輸出的辦法,讓沙俄退出一戰,假如不是普魯士內部出現問題,一戰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蘇聯以意識形態立國,故環鄰皆側目而視,而蘇聯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權,對內殺伐為政,對外革命輸出,利用周邊國家的混亂渾水摸魚,以求蘇聯之國家安全。
中國的宋教仁是怎麼死的呢?現在還一個謎團,我就呵呵呵。孫中山幾次三番的要推翻了自己建立的民國政府,於是被蘇聯選中。當時的蘇聯在北京有大使館,在廣州有黃埔軍校,在上海租界有共產國際的分部,他們都拿蘇聯人的錢。
這就是早期的蘇中關係。
========================這是分割線========================
三、孫中山誤國
中國的兩黨制早在1912年2月12日就已經成型,伴隨著王金平的崛起,馬英九採取了暗殺的方法,來鞏固自己在黨內的地位。
《影響近代中日關係的若干人物》,社會科學院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P254)。為了「北伐」,孫急需巨款以充軍費,各種手法都未能奏效之後,2月3日,孫中山與胡漢民約見日本政界、財界聯絡人森恪求援。森恪提出將滿洲「完全委託給日本之勢力」,以換取日本財政援助。孫中山表示:「余等希望將滿洲委託給日本,而日本給革命以援助。」不惜出賣滿洲,換取日本在陰曆年底前支付1500萬元,以供其打敗袁世凱。森恪隨即起草電文,經孫、胡修改後發回日本,寫明孫中山同意「滿洲之事如有意實行,在4日之內,匯一千萬元並電告,則可與袁中止和議。」
========================這是分割線========================
四、黃埔軍校
起初大家火鍋吃的好好的,結果馬拉火車就翻了。
假如國民黨晚個十年再去清黨,局面就不一樣了,所以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亡國民黨者,國民黨也。
========================這是分割線========================
五、老子黨
其實毛和他所領導的中共不屬於斯大林一派,也不屬於與托洛茨基那一派,所以中共內部的那兩派一直想重新奪取中共內部的控制權。
斯大林說毛屬於普加喬夫式的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比較中肯,我個人比較認同。
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奪取軍權,在延安整風以後奪取黨權,在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搞個人崇拜,中共一直都在想擺脫蘇共的控制和影響。
國共內戰的時候粗暴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放下武器,組建聯合政府。
三大戰役後,粗暴的要求北京政府停止追擊,搞停戰談判,要不是有求於蘇聯,就毛那個脾氣,早和蘇聯翻臉了。
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長征路上向共產國際請示彙報的電台壞了,毛很高興。但因為美國意識形態的敵視,中共被迫倒向蘇共,對於中共而言與蘇聯結盟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對於脆弱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充其量就是一張紙,對蘇聯沒有任何約束力。而蘇聯也並沒有因為這樣一張紙就放棄他的黃俄羅斯計劃,朝鮮戰爭就是這一計劃的具體表現。
========================這是分割線========================
五、兒大不由爹
伴隨著中國控制住朝鮮局面,開始逐步影響和控制周邊國家。蘇聯那一邊在搞道德潔癖,整一個和赫魯曉夫一點點厲害衝突都沒有的斯大林,蘇共黨內思想混亂,東歐社會主義黨派之間思想混亂,華約內部內耗嚴重,而中共就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共產國際大家庭的地位。有了輕視蘇聯和取而代之的想法。
蘇聯雖然說赫魯曉夫是個棒子,但蘇聯軍人那都是經過肅反和衛國戰爭洗禮的,對中國方面絲毫不讓步。
========================這是分割線========================
六、延安談判
今天的世貿組織、G2、還有中美建交公告,都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契約性文件,當時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蘇聯和國民黨接觸,美帝和共產黨接觸,最後都沒有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美帝和蘇聯都出現戰略誤判,認為中共不可能上台。
兩黨關係其實早在1960年以前,就已經草蛇灰線,伏筆萬里了。
========================這是分割線========================
七、中國的訴求
毛想要的是外興安嶺、外蒙古、外新疆。
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就是一眼窺歐洲,一眼窺亞洲,假如把這些地區歸還中國,那俄羅斯就真正是國將不國。
幾百年來俄羅斯執行的黃俄羅斯計劃,以及俄羅斯東部的經濟、地緣政治利益都會受到影響。
假如俄羅斯沒有外興安嶺,國家東部的人口結構就會出現崩潰。
========================這是分割線========================
八、舊賬
俄羅斯一共割佔中國多少領土?
1: 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
2:貝加爾湖以南100多萬平方公里。
3:外興安嶺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
4:烏蘇里江以東(含庫頁島)40多萬平方公里。
5:外蒙古156萬平方公里。
6:唐努烏梁海岸17多萬平方公里。
========================這是分割線========================
九、軍人干政
1964年,紅一方面軍的主要負責人周恩來等到訪蘇聯,尋求緩解兩國關係緊張的局面,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說:「我們已把赫魯曉夫搞下台,現在該你們把毛澤東搞下去了」。
還是牽扯到故事五裡面講到的,蘇共其實是槍指揮黨,蘇聯和中國關係緊張,誰受益最大?
答案是軍隊。馬利諾夫斯基說的不是蘇聯讓他說的話,也不是蘇共讓他說的話,而是蘇軍讓他說的話,蘇聯那種體制,你就是做夢都不敢說錯話。
誰要是相信這是意外,那就說明他智商有問題。
========================這是分割線========================
十、形勢比人強
黃俄羅斯計劃,最重要的一環的就是中東路。1949年中國收回中東路主權。1955年中國收回旅順軍港,象徵著中國人完全控制東北亞局勢。1945年東北(偽滿洲國)的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成為世界經濟中重要的一極。假如日本侵略中國早個十年,後果不敢想像啊。
斯大林想到的補救措施,就是發動奇襲,打贏朝鮮戰爭,但金大胖不爭氣。其實中國收回中東路的時候,中蘇同盟就已經分裂了,因為中國掐斷蘇聯的交通運輸線。伴隨著朝鮮戰爭沒有按預想的發展,中國和蘇聯緩和國家間利害衝突的最後一道門也被關上了。
普金最近又視察遠東地區了,說要大力開發遠東,為什麼俄羅斯沒有能力開發遠東呢?因為俄羅斯遠東天寒地凍,沒有大連不凍港,沒有天時和地理。
========================這是分割線========================
十一、相同的宿命
中俄改革對比:
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敗於英法聯軍,導致農奴制改革(1861年始)
日俄戰爭(1904-1905)敗於日本,導致斯托雷平改革(1906-1911)
一戰(1914)俄羅斯參加一戰,導致二月、十月革命(1917),最後帝制垮台(1917)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敗於英法聯軍,導致洋務運動(1861年始)
甲午戰爭(1894-1895,敗於日本),導致戊戌變法(1898)
清末皇族立憲強化皇權(1901-1911)導致辛亥革命(1911),最後帝制垮台(1912)
========================這是分割線========================
十二、東北、朝鮮的地緣政治關係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國正式退出東北亞的歷史舞台,沙俄正式從幕後走向前台。朝鮮的位置比較特殊,他就像一個橋樑連接大陸和日本列島,所以在東北亞的地緣政治中,它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其實說簡單點就是,丟失朝鮮,下一個戰場就是中國東北。而對於沙俄來看,假如佔領了朝鮮,那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日俄戰爭。這個時候,沙俄領土訛詐奧斯曼帝國,英國視中東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英法決定出面進行干預,這就是英法土與沙俄爆發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最後沙俄戰敗,國力大損,沒有了武力爭奪朝鮮的條件。今天的奧斯曼帝國只剩下土耳其的一部分,其實對照研究奧斯曼帝國被列強瓜分,對中國很具有教育意義。甲午戰爭期間,沙俄宣布朝鮮為國際緩衝區,宣布局外中立。日本割佔中國遼寧省,這件事情是沙俄不可容忍的,於是聯合法國、德國對日本進行戰爭恐嚇,逼迫日本歸還遼東,日本人以此為恥,也註定了以後的日俄戰爭。1896年為感謝沙俄脅迫日本還遼,李鴻章與沙俄簽訂中俄密約。期間,俄羅斯與日本簽訂條約,共管朝鮮,其後齷齪不斷,最後日俄兩國以三八線為界,平分朝鮮。所以說三八線不是雅爾塔協定以後才出現的,而是早就有之,換言之就是俄羅斯的最遠邊界線。
========================這是分割線========================
十三、中國穢史
中國的半殖民地身份不是誰給的,完全就是咎由自取,有些甚至是自己請來的外國列強。對於中國人而言,不知道這段歷史,必然導致既得利益者出賣民族和國家利益。1898年德國佔據膠州灣,沙俄佔據大連、旅順與日本佔領的朝鮮成隔海對峙的局勢。
1900年,新的世紀有氣象,中國軍政最高領導人,偉大、光榮、正確的慈禧同志向全世界宣戰,沙俄18萬陸軍,兵分六路,進入中國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事後英美日要求俄羅斯撤軍,就連俄羅斯的盟友法、德也看不下去了,要求俄羅斯撤軍,俄羅斯的遠東夢(黃俄羅斯夢)終於成功,怎麼能輕易放棄,於是和清政府達成所謂的交還東北條約,但是到1903年仍然沒撤軍,沙俄還派了行政官員管理中國東北,於是日本下決心對沙俄開戰。
我一點都不護短,日本之所以發展海軍,就是李鴻章派北洋水師去恫嚇日本,所以日本這個民族幹了一件恐怖的事情,日本全民動員捐款造艦,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那麼恨中國人的原因。今天當中國人顯擺遼寧艦的時候,日本人再次流落出恐懼與不屑。
提出問題,為什麼日本、沙俄有能力擴張,而中國卻連門都看不好?因為制度不合理,那又是誰阻擋專制改革?答案是既得利益者。當時的中國,經濟是國進民退,政治體制是後黨專制,老式軍隊裙帶盛行、不堪大用。 說句題外話,要真想圖強世界,清政府就要省紀委書記順時針對調,開始整風清黨。
========================這是分割線========================
十四、東北亞政治
當時的英國與俄國在土耳其、伊朗爭奪的加劇,英國決定與日本形成同盟,支持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於是戰爭的天平立刻向日本傾斜,其實英美都支持日俄戰爭的背後都是想自己獨佔東北的全部商業利益。日俄戰爭的根本,是日本取得了外交、政治、戰爭的主動權,所以希望沙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佔領,換取日本對沙俄佔領東北的承認,你想沙俄佔領東北需要你承認?這已經成為即成事實,至於軍政撤出北朝鮮,那就更不可能了,你見過那個殖民佔領軍是主動撤離的,何況還有朝俄密約和中俄密約限制沙俄的外交機動,所以日本的外交努力失敗了。1904年日本偷襲沙俄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1905年4月27、28日兩天日本全殲俄羅斯最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日本完勝,沙俄割庫頁島給日本,但是日本索取戰爭賠款的目的沒有達到。戰爭的意義在於促成革命,沙俄皇室在民族主義者眼中威嚴掃地,俄羅斯最終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時候的日本才真正意義上吞併了朝鮮。你看中國人寫的歷史,地球沒有中國人,那就不轉了,朝鮮在甲午戰爭時期就被完全佔領。同時也讓中國人懂了一個道理,立憲的日本可以戰勝專制的沙俄。
========================這是分割線========================
十五、所謂廢除不平等條約
1918年至1922年蘇聯全境暴亂,國際社會武裝干涉,日本出兵西伯利亞,中國出兵外蒙古和外興安嶺地區。列寧這個時候說出來歸還中國被佔領土的口號,其實只是想穩住中國,不期望干涉軍(以英美為主的)有更多的軍事行動,隨著蘇聯軍隊的到來,中國最終被趕出了這些地區。
令人悲涼的是民族英雄徐樹錚卻死於中國人之手。
========================這是分割線========================
十六、禍源雅爾塔協定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由於丘吉爾、斯大林的反對,中國不再作為一個主要大國出現,而且雅爾塔商量的就是怎麼瓜分中國,最後達成協議,長城以北屬於蘇聯勢力範圍,長城以南屬於英美勢力範圍,這就是雅爾塔協定的核心。至於蘇聯、美國,甚至德國的援助,不能說沒有,但是和美國援助蘇聯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這就是英美蘇對於中國的態度。《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如下: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
蘇聯條件為:
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現狀須予維持。
2、日本1904年(日俄戰爭)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
(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繫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收復中國故土庫頁島,並捎帶手報復性的佔領了日本的千島群島,這可就是日本本土了。蘇聯紅軍姦淫婦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弱國無外交,弱國人民連豬狗都不如,為什麼國弱?
========================這是分割線========================
十七、兩黨之間的意識形態
蘇共是通過發展城市革命取得的政權,中共是通過土地革命獲取的政權。這導致兩黨、兩國在一些執政經驗上有很大不同,比如說中國軍隊的三三制、大寨的農業、鞍鋼的精神。而俄羅斯是一個西化非常嚴重的國家,他們追求另外一種超理性的東西,那就是集體農莊和計劃經濟。
而以毛為代表的革命者,根本不懂,也不能理解集體農莊和計劃經濟,這就是把毛思想寫進黨章的劉少奇為什麼死的原因,因為太執著。
意識形態背後的政治,就是憑著意識形態的不同,或者說普加喬夫式的農民,毛才攫取了黨、政、軍的領袖地位,換言之,毛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他的不同,否則還不讓王明來,這就是意識形態背後的政治,這也註定了中共和蘇共走不到一起。
中國有個故事,秦王鑿牛。越南有個鐵路,窄軌鐵路。不懂的人讀一萬遍吧。
蘇共是一個奴役、迫害知識分子的工人黨,78年以前的中共是一個奴役、迫害知識分子的農民黨,他們都不是共產黨,只是冠之以名而已。
事實證明,蘇聯的計劃經濟是沒有出路的,充其量就是戰時經濟的翻版,所以意識形態方面中共獲勝。
========================這是分割線========================
十八、國家利益
中國假如收回外興安嶺,那中國的海岸線將延長5000公里,中國將重新控制東北亞地緣政治。東北的吉林、黑龍江都是沿海省份。
假如俄羅斯失去了外興安嶺,俄羅斯東部的人口結構將會崩潰,俄羅斯有效的行政管理將會退到西伯利亞,甚至有可能出現俄羅斯放棄貝加爾湖東北的地區。
========================這是分割線========================
十八、總結
不管毛和赫魯曉夫之間私人關係如何,兩黨、兩國之間繼承的是幾個世紀以來的恩恩怨怨、利益糾葛,當外部環境惡劣的時候,大家都會抱團取暖。當外部環境緩和以後,兩黨、兩國就會翻臉,因為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所以多種因素導致中蘇關係必然走向破裂。
========================這是分割線========================
十九、斥俄粉
不是一路人,對你的回復不知所云。歐洲憲兵佔領了外興安嶺、外新疆,控制了外蒙古,工業鐵犁佔領了外蒙古。有這樣一種聲音,那就是被雞姦的人總是佩服雞姦犯的強大,並慰問之,你不是這種人吧?
========================這是分割線========================
親,看完記的
。
對於這個問題,請永遠不要忘記——
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是對共產主義最終實現的可行性與可能路徑的偉大嘗試,
在資本市場和經濟全球化的進行時中,社會主義的合理性從未減退,然而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方式,卻每時每刻都在承擔著嚴峻的考驗;
說的通俗一點,別人都這麼做,你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答,因為這條路線在嚴密的哲學邏輯下,將會根本性地解開階級的桎梏;
但是!
但是!
是解開,不是砸碎,也不是誆騙,
「一省數省的率先勝利」是否可行,「公社」「清理階級隊伍」是否合理,在純粹的學理上的答案,總要比實際做起來要簡單得多,
上個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的動蕩太劇烈了,民族解放的大潮太猛了,仁人志士太一腔熱血了,
一盆冷水澆下來,這是好事情,
這樣一來,混雜在中蘇關係中的沙文主義、教條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冒進主義、修正主義的迷霧,也就更容易看得清楚,也就可以更深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實踐,作為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事業,是多麼容易望文生義、偏離航向;
這實在是比給毛熊兔子扣帽子要要緊的多的事情,
事情正在起變化,時代的轉折也許我們這代人就能深切甚至慘痛地感受到了。
深層原因是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權。
1949建國後,中國採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蘇聯,在政權體制、黨務、經濟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學習模仿蘇聯,軍事上與蘇聯結成同盟,政治上視斯大林為共運唯一領袖。中國雖然由此成為共產主義運動在亞洲的領導者,但是部分受到蘇聯的支配。
斯大林去世以後,由於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影響,否定了斯大林的歷史地位,導致東歐各國共產黨思想混亂,與蘇共發生齟齬;在此情況下,赫魯曉夫不得不求助於毛澤東與中共進行調解,中國在國際共運的地位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在朝鮮戰爭打平了美國,國內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完成,國力的提升給了毛更大的自信,認為中國應該在國際共運中負更大的責任,自己應該成為社會主義陣營新領袖。因此中國開始輸出革命,支持資本主義世界的各國共產黨,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殖民鬥爭。而赫魯曉夫則要求與資本主義陣營緩和,搞和平競爭——在核武器可以毀滅世界的情況下,蘇聯家大業大,自然不如中國光棍。
在這種情況下,中蘇各自的戰略利益出現背離甚至衝突,聯盟也逐漸無以為繼了。中蘇不分裂,中國怎麼和老美勾搭。中美不勾搭,中國何以在初步建立工業體系之後,在冷戰兩極對立的背景下融入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開始以四三計劃為肇始的改革開放?老毛既要為中蘇關係破裂負責,又要為閉關鎖國負責,還真是忙得緊啊。在民族復興這個最大利益上,任何與之相悖的國與國關係都會被拋棄。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帕麥斯頓和丘吉爾這句話雖然被引用爛了,但永遠都不過時。
同意最上方張爽的回答,不過我另外有點看法,中蘇交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TG不願服從USSR的安排,不願意做小弟。
這從中蘇交惡最直接的導火索「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上看出來。TG雖然在技術、經濟上有求於USSR,但是對於事關主權的一些問題是很堅持的。雖然這兩件事情未必真的是USSR想要侵犯中國的主權,但是對於中國而言,這都是非常敏感的高危區。
翅膀硬了。
我這個答案只針對中蘇兩國內部,如果要問「中蘇分裂最根本的原因」,我強烈推薦 王軼群 的答案——OO理論本身的不成熟和XX制度的固有缺陷才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關係混亂的深層原因。作為國家的蘇聯誕生剛30年,其他國家昨天才成立,所有理論和方法都在摸索階段,因此出現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XX制度的固有缺陷使得這些矛盾無法很好的化解,反而不斷激化。
進一步說,OO主義原本就是以「消滅國家,實現無產階級的全球聯合」為出發點的,很多民族主義者所謂的「國家間正常關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早就發展完善了,還需要你多此一舉嗎?無視這個大前提,反而片面追求「中蘇關係的正常化」,等於說從十月革命開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開歷史倒車,這是否過於荒誕了?
具體到中蘇分裂,兩國平分10%的責任,老毛承擔90%的責任,在沒有自知之明這點上,他甚於斯大林。
中蘇交惡的最初起源,是毛認為他的「外行打翻內行」的農民運動邏輯可以推廣到全世界的工業國家,而蘇聯對此嗤之以鼻。蘇聯不願為中國背書,向兄弟國家推薦公社化和大O進,而在三年人為災害過後,蘇聯還追加了嘲諷,兩國關係自此再無挽回可能。順便一提彭總倒霉就是因為他的嘲諷和蘇聯的嘲諷合拍了。
當時負責國際共運聯絡的安德羅波夫曾經向中央反應過,不遷就中國人可能會導致兩國關係惡化,建議真理報對人民公社給予報道。但赫魯曉夫對毛從哪裡來的自信完全莫名其妙,赫魯曉夫在真理報上明確說農民公社這都是蘇聯玩剩下的錯誤路線,是開歷史倒車。
而中國向兄弟國家兜售不成,居然公開中蘇矛盾,徹底把蘇聯惹火了。
「中國人實際想讓我們在自己的報刊上宣揚他們的錯誤觀點,以便把他們未經歷史檢驗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和形式強加給其他國家。
「中國同志想盡各種方法,試圖讓我們支持他們的人民公社和大O進,支持他們的百花齊放。他們希望我們廣泛地,正面地報道和宣傳這些問題。我們能這樣做嗎?!假如我們在蘇聯報刊上,在正式講話中對中國人的這些行為給予正面評價,那將來會產生什麼後果?當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他們會有充足的根據批判我們沒有及時幫助他們認識錯誤,他們會認為我們蘇聯人是虛偽的,是為了團結而寧可放棄原則的。更不用說,支持中國人還會把其他國家的兄弟黨派引入歧途。
「不能不說,中國在內外政策方面的錯誤是由於對毛的個人崇拜造成的。很明顯,中國對毛的歌頌已經失控。令人遺憾的是,毛本人對這些讚譽完全信以為真,這同斯大林晚年我們的情況是類似的。」
(1959年12月18日蘇斯洛夫給蘇共中央主席團的報告)
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與中方發生嚴重爭吵:「你們中國人口口聲聲說什麼『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卻對蘇共連起碼的尊敬都沒有。你們說平等,只允許你們批評我們,我們接受了,但卻不許我們批評你們,這是什麼樣的平等?」
應該說,從維護陣營團結的角度來說,哄著中國才是最優解,赫魯曉夫有些意氣用事了。但是既然已經超出兩國內政範圍,而是上升到整個東方陣營路線之爭的程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將心比心,把路線鬥爭作為自己人生最大成功之一的毛,沒有一星半點的資格去批評赫魯曉夫。
其實赫魯曉夫覺得冤枉是很正常的,中方指責的大國沙文主義行為,幾乎全是斯大林時期的,他上任後一直在努力彌補,包括幫助中國發展整套軍工體系,完全是他授意的,與斯大林藏著掖著的做法截然不同,結果中方的指責卻落到他的頭上。老毛對赫的仇恨,有很大部分是不滿他對斯大林的否定,因為這讓他聯想起大O進後中國內部的反對他的趨勢,但是這樣的邏輯當然不能明著說出來。
更深一層面上,當時蘇聯最憂慮的還不是發展方法問題,而是毛對世界局勢的看法。「中國人只是表面上承認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原則,實際上只把這當作暫時的策略手段,他們不相信在當今防止世界大戰的可能性。」(1960年7月13日科茲洛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的報告)
從蘇聯的角度看,在整體實力較弱的情況下,必須要對美緩和,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爭取發展的機會。而中國則堅持打世界大戰讓全人類歸零重來的乞丐邏輯。上綱上線的說,這與毛在國內建設中流露出的反智主義和投機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對於蘇聯來說,中國已經從反美的得力助手變成一個非常危險的神經病人,有了這一層憂慮,分手已經在所難免。蘇聯SM慾望會不會過強了。蘇聯在穿毛大衣、扮演女王角色的時候就經常想強上中國,也不止好幾次。而換了緊身皮大衣後,蘇聯一直以來對中國各種調教,玩弄,從孫中山到老毛時代,以各種花式譬如「支援孫中山三民主義、支援蔣介石抗日、援助新中國建設」,從頭到尾,為了滿足自己統治慾望的快感,就沒消停過;整天喜歡挾持東歐各志同道合的盟友玩群P,不聽話就用坦克攻你後庭,還喜歡跟古巴進行遠程調教玩導彈;甚至赫魯曉夫還喜歡在聯大公開表演「皮鞋抽打」,開91porn之先河。最後還是老毛強硬,懶得跟你玩。蘇聯最後自己也縱慾過度,精盡人亡。我堂堂禮儀大國,怎能與強悍的毛子天天玩角色扮演。
中蘇分裂,原因很簡單:利益衝突!
沙俄侵佔了中國土地且先不說,蘇聯時期,蘇聯獨立了外蒙,窺視著東北,攪合過新疆。這一切,中國當然不喜。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中國也是大國,中國一旦統一,中蘇的地緣衝突就不可避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來不說國際秩序的原則;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才是大國行事的思維。所以,大國和大國之間的衝突,沒什麼複雜的。
在面子上,中蘇為共同「信仰」社會主義的好同志,在骨子裡,各自都是有小99的民族主義者。只能說血統觀優先於世界觀。都相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存在文化上,觀念上,思想上的巨大溝壑。謠言傳說帝俄的老毛子曾有個「黃色俄羅斯」的「偉大」構想。貌似還在蒙古和烏克蘭進行了俄羅斯化的推廣與研究。至於結果嗎:蒙語現在是不是用俄文標註的?烏克蘭現在不是正熱鬧呢?
還好當時關係分裂了,要不然現在咱和烏克蘭的現狀有的一拼。
在曹操南下之際,劉備與孫權是同盟關係。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就開始問劉備索要荊州,劉備答應得了益州就給。
等劉備得了益州之後,孫權再要,劉備口頭許諾給一半,實際拖著不給,孫權大怒,準備打仗……
結果曹操又南下,劉備就給了一半。
孫權與劉備,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政治軍事鬥爭,沒有絕對的好壞。各方免不了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兩個集團,在面臨共同的威脅下,會抱團取暖,但是在共同威脅不那麼重的情況下,鬥爭性就會表現出來。
強的一方希望控制弱的一方,弱的一方爭取自主。
如果強弱形勢倒置,則又會反過來,原先弱的一方將試圖控制原先強的一方。
如果一方實力遠遠超過另一方,那麼弱的一方變弱為強的希望就不大,於是滿足於自主,則衝突的可能會小得多。
而如果雙方實力相當,弱的一方難免有爭強的打算。
即使弱者不爭強,強的一方也免不了猜忌弱的一方。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無疑是親蘇的。
等到新中國工業初具規模的時候,中蘇關係就不那麼穩固了,細小的衝突就可以造成災難。
不過由於核震懾與美國的存在,中蘇關係壞也沒壞到開戰。
當蘇聯無法保證自身的權威的時候,關係就難免動搖。
北約、歐盟也是超越國家的,但是一方面美國的實力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另一方面基本都是民主法治國家,大事採取開會協商投票表決為主,所以北約、歐盟目前看起來更穩固。
有核武器了,建立起基礎工業了,斯大林死了,為什麼還要和一個雄踞北方的、曾經有仇的、心懷不軌的大國好好相處?
說白了就是,沒有利益(得到了建立工業基礎上的幫助,我朝工業基礎是蘇聯老大哥帶著打的,當然我們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沒有威脅(核武和氫彈有了,斯大林大帝死了,不說叫板,至少能夠說不了),沒有理由(再蜜月下去,有啥好處嗎?),並且重要的,還有危險(蘇聯本身對我朝的各種小心眼,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對蘇聯不利,再和一個將要死掉的大國走太近可不好)。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不要討論主義了,美國前段時間還在喊主權高於人權呢。這是直白的利益權衡問題,沒有利益了,吃飽了撐著跟一個和全世界杠上的國家走,太祖其志不小,跟別人後頭當小弟他是不幹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中國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社會主義強國。
討論兩國關係的時候不考慮國家根本利益的衝突、不考慮地緣、不考慮實力對比、不考慮周邊和國際勢力狀況也不考慮歷史現狀的思路是哪個體育老師教的?
拿意識形態和雙方領導人個人喜好說事兒是火車站地攤雜誌的路子好么。
至於yy太祖和cccp歷任頭目心理活動的我就只能呵呵了。
亞歐大陸這一側和平共存過兩個世界性大國?
-------------------------------------------
根本原因就是對歷朝歷代中原政權來說,北方軍事強權永遠都是最大的威脅。歷代統治者對地圖上方的區域除了戒懼就只剩征服欲了。
對天朝來說,在朝鮮打慫美帝又收了越共小弟以後,東南方向壓力是與北方不能相提並論的。美帝根本不存在繞開cccp進行沿海登陸作戰滅亡中國的能力和決心。
這才是與cccp發生摩擦衝突最終關係徹底破裂的唯一原因啊。這不是主政者個人喜好和政黨有何種理念持哪種意識形態決定的事情,換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政黨上去都無法改變。無視北方威脅不作準備不去積極對抗的中原統治者都是短命草包。
-------------------------------------------
你在職場官場上和直接競爭對手做不成好朋友不是因為你口不擇言也不是因為他玻璃心,是因為你們有重大利害衝突啊。這是你換一百個髮型讀一萬遍說話的藝術也沒轍的好么。
關鍵是兩條:
1、全民黨的問題。蘇共22大提出了全民黨的綱領,事實上改變了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按照毛的認知,社會主義國家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也會產生新的特權階級或者利益集團,還是存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思想的鬥爭,提全民黨就是否認階級存在,也就是向事實上的黨內利益集團妥協,這就是修正主義了。從此路線大不同。
2、毛的一貫判斷,對內搞階級投降,對外就搞民族投降。緊接著古巴導彈危機里赫魯曉夫的表現完全印證了毛的判斷,也就是「戰術上的冒險主義,戰略上的投降主義」,已經不適合做世界革命的旗手了。
摘一段話:
「在如何對待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一貫認為,在戰略上要藐視它,在戰術上要重視它。
這就是說,一方面,從戰略上看,從長遠的整體的觀點來看,歸根到底,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一定要失敗的,人民群眾是一定要勝利的。沒有這樣的認識,就不能鼓勵人民群眾信心百倍地向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革命鬥爭,就不能引導革命走向勝利。
另一方面,從戰術上看,在當前的每一個具體問題上,又必須認真對待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必須嚴肅謹慎,講究鬥爭藝術。沒有這種認識,就不能進行勝利的革命鬥爭,就有遭受挫折和失敗的危險,也不能引導革命走向勝利。
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的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觀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觀點,這完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我們既反對投降主義,又反對冒險主義。一切要革命和要勝利的人,對待敵人只能採取這種態度,而不能採取別種態度。
因為,如果在戰略上不敢藐視敵人,那就必然會犯投降主義的錯誤。如果在戰術上,在具體鬥爭中輕率、魯莽,那就必然會犯冒險主義的錯誤。如果在戰略上不敢藐視敵人,而在戰術上又輕率、魯莽,那就既會在戰略上犯投降主義的錯誤,又會在戰術上犯冒險主義的錯誤。」——《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反對我們的共同敵人》(1963年)
任何集團內部,老大和老二的矛盾從來都是不可調和的!
推薦閱讀:
※中國媒體經常把日本人稱為「鬼子」,算不算種族歧視?
※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披著5000年文化的皮,實則傳統文化底蘊基本喪失殆盡的國家嗎?
※在中國生活,有哪些行為可能涉嫌違法卻鮮為人知?
※師承疑似「傻大黑粗」的蘇聯工業體系,中國企業個人有什麼體現「細節決定成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