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習時比玩時困? 能改變這種狀況么?

為什麼學習時比玩時困? 能改變這種狀況么?


困是身體和精神疲勞的表現。其實玩並不是不會導致疲勞,正常情況下,只要你在玩和學習中投入同樣的注意力,一段時間後都會感覺到疲勞犯困,區別只在於,大多數情況下,學習過程中就會感覺到累,而玩過了之後才會感到累。

以電腦遊戲為例,在遊戲進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獎勵不斷出現,如經驗、裝備等等,這些遊戲的反饋讓人感到喜悅,接著促進腦內相關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等的釋放,使神經興奮性增加,並且願意一直玩下去以保持這種神經興奮。多數遊戲的刺激性也會促使體內的某些激素如腎上腺素等的釋放,使心跳加快、代謝增強,這樣使血液更有效地輸送到腦和肌肉中,保證氧含量,帶走代謝廢物,讓人保持精力。除了遊戲外的其他的娛樂活動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效果。但娛樂活動一旦結束,刺激性的反饋一消失,很快就會感覺到保持神經興奮和身體緊張導致失去能量而帶來的疲倦。

而學習則不然,學習過程中的並不能馬上得到獎勵,效果往往要很久才能體現出來;尤其在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只為了應付的時候,難以對身體產生足夠的刺激,所以會逐步感覺到疲倦。

應對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在學習過程中人為引入刺激性的反饋即可。如為學習目標劃分步驟,每完成一個階段就會產生完成了一個任務的喜悅感;或者給自己一點適當的獎勵,如學完就去休息會兒,或是吃頓好的之類。再比如,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把剛學會的東西向朋友講述,不但加深印象,而且從別人處得到反饋,也算是一個緩解疲勞的好方法。

總之,不要陷入學習-犯困-勉強學習-更困的死循環中就好了。


因為你覺得學是為了完成別人布置的任務,而不是滿足好奇心或者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每個人都一定是玩和學同時進行,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渴望冒險並同時渴望更多安全感。
學習就是為了生存和得到更多安全感,而玩的背後是好奇心或驚訝這個天性。 學的時候比玩的時候困,無非就是不知道學的重要性,或被動學習。 玩是順應天性,來的更簡單直接,而學習有時候可能非得深刻理解到是為了更好生存才可能更好的學,不過如果可以理解到學和玩無處不在的道理,那就沒有分別了,這樣你自己會很快樂。
我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這話的理解是生活中可以讓你學習的地方無處不在,所以隨時可以學,而學完一點東西又能讓你感覺到對生活有用,所以很高興,這感覺也就很好玩兒。不是什麼學了要複習,然後很高興這意思,學了要複習沒啥可高興的。道理若是明白了,學和玩可以變成一回事,生活中可學的東西也無處不在,看書什麼的真是太被動了。


我大一時與題主的情況很相似啊!甚至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暴露學渣的本質了),一拿到書就困,一上課就困,但是玩手機,玩遊戲,上網,出去玩,從來不會困……不知題主有沒有這種情況……
我覺得出現這種問題主要由內外兩方面構成的:第一點,心理方面,之所以會覺得累,是因為這不是你本身所感興趣的。學習這種行為,不是你內心所期望的一種行為,也不是你想去乾的事兒。所以,在這種前提下,你的情緒里就會有傷感、抵觸的情緒,這樣,你就更不可能學進去了,這種在城堡圍牆外的觀看,會讓你感覺到厭倦,然後就一知半解的看,知識本來就是有邏輯性的東西,像工科和理科的知識,邏輯性就更。。。呵呵了。。。於是你看著看著,人就混沌了,這種情況下,大腦相當於一種淺睡眠狀態了,然後就有困這種情況了。環境方面,你去學習,可能是因為要考試了,可能是因為別人去學習,而你覺得自己不學對不起自己、家人,於是,自己逼迫自己去學習。不知題主有沒有感覺,有時候你去自習時,對周邊的環境特別敏感,有個人在走動,你會發現,然後看一眼,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發現!這是不想學的表現,外界環境的改變能夠引起你的注意,注意力的不集中,這會導致人犯困,如果你在一個比較暖和,封閉的教室,你會更困的。關於玩吧,好多人都答了,我就不啰嗦了!
割。。。。。。。。。。。。。。。。。。。。。。。。。。。。.。。。。。。。。。。。。。。。。。。。。。
我來答題就是來和題主分享我如何從一個厭學的人到能夠一口氣學習三四個小時的人(其實有時候還是會覺得不想學……)

首先,規律的生活是你能有一個習慣的有利保障!建議題主以後給自己一個作息表,按時進行!尤其是睡覺,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建議12點前睡,7點前起床!我本人就是11:30睡,6:30起床,睡眠夠了!然後,早上起來千萬不要賴在床上玩手機,先起來,洗漱!搞完這些你也就清醒了。在這之後可以早餐休閑或者運動。早起可能第一個星期比較難堅持,尤其從第三天到第七天,但21天後就成習慣了!題主,加油!!!然後,建議題主每天早上可以喝杯咖啡,提神醒腦!我現在一直再喝……然後不要整天對著手機電腦啊,特別消磨人的意志(好吧,我現在就對著手機,即使在上課)。學習的時候,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看書一個小時,然後休息一會兒,再看,再休息,循環。。。。我用的時候效果不錯!還有,學習這種行為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完成這個任務!(千萬別否定自己,即使不想學了,也就當自己放鬆吧,否定自己的害處很大的。。。)也可以適當獎勵自己,比如吃的就是很不錯的獎勵,哈哈!還有,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專註,不要被左右所干擾,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起,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有了,就不難了!如果學習時犯困,那就別繼續了,小睡一會兒在繼續!學習的計劃要跟著自己的節奏,不要受別人干擾,每個人情況是不一樣的,比較沒什麼用,而且還挫敗自己……總之,一定要求效率而不是求時間!答的有點亂,望見諒!


如果學習都和玩一樣,那你我豈不都是高材生啦


誰說的,學霸就不是這樣。


我在副本里一樣困,一邊輸出循環不斷一邊能睡著,怎麼破?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的時候拿到一本很愛看的書,走路也看,吃飯也看,不看完都捨不得睡覺。還有一些時候,必須溫習某些書,可是你對著它不一會兒就覺得眼皮越來越重,頭越來越沉;而一推開書,你又精神抖擻了。這究竟是為什麼?

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們認識一個事物,接受一門知識,首先來自興趣。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起來就輕鬆愉快,思維也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興趣可以使大腦皮層處於優勢興奮中心,從而使大腦處在一種較為活躍的狀態。從另一方面來講,興趣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大腦內多巴胺的釋放會增加,而多巴胺釋放的增加,會使得負責高級認知功能的前額皮層活動增強。

因此,當看自己感興趣的書時,這種興趣會調動你的學習動機,提高你的閱讀慾望。同時,這種興趣使你在閱讀中感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感受,從而也使你的大腦更加活躍。反之,當看自己不感興趣的書時,就會提不起精神,沒有閱讀慾望,容易犯困。

如果你看書學習時容易犯困,該怎麼辦呢?古人有過「頭懸樑」「錐刺股」的舉動,讓疼痛使自己從瞌睡中醒來繼續讀書。我們今天知道,犯困與興趣缺乏、大腦皮層興奮程度下降有關,所以要注意興趣培養,並且合理用腦。低落的情緒不利於大腦運轉,因此盡量不要讓學習與疲勞、不愉快之類的字眼建立聯繫。在睏倦的時候,適當休息,或者做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情,在大腦功能得到恢復以後再開始學習。

此外,不同課程的書交替閱讀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樣可以使大腦皮層中的興奮灶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不同的腦區輪換著得到休息,人就不那麼容易感到疲勞了。


這是因為你在學習的時候和玩的時候兩種模式是不一樣的

玩的時候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所以任何在遊戲里的變動都會讓調動起你興奮的感覺,在興奮的情況下人自身會壓制住疲勞的釋放,所以你在這個時候就感覺不到累,但是你之後仍然會覺得疲倦,這是因為之前積累的疲勞釋放出來了,而如果你是在玩了之後去學習,那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了。

我不知道你指的學習是不是指做作業,如果是做作業的話,那是因為做作業一般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任務,所以缺乏主動性,這會讓你的精力比較難以集中,同時也不太能給你帶來興奮的感覺,而如果是看你自己喜歡的書的話,我想那和玩遊戲的時候的感覺是比較相似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先把作業寫完再去玩,然後好好休息,這樣是一種比較好的安排,先做不愛做的事情,喜歡的事情放在後面,這樣你把全部事情做完之後,就會覺得非常開心啦~
這裡有兩篇文章我覺得你可以借鑒一下:
一個是講遊戲為什麼好玩的:網路遊戲為什麼這麼好玩?
一個是講生活和時間調控安排的:你有沒有「星期一綜合症」?


得看學的是什麼了,學打dota的時候從來不犯困。
關鍵是得對學的內容感興趣。實在不感興趣就把它幻想成感興趣的東西,例如我就把背單詞當成是在dota里farm,很有效果,我就是這麼背過了考研英語單詞的。


就我個人學習和玩的經驗來看,學習時身體多數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而人一旦長時間處於一個固定的姿勢就容易犯困。玩的時候,我們的肢體多數處在一個比較活躍的狀態,姿勢比較多也複雜,於是就不容易困


因為大部分人,學習除了需要專註力之外,還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任務、目的性強),以及抵制其他誘惑的定力、自制力(壓抑性)。很少人可以將學習過得象玩一樣輕鬆自如。


讀過一本書,其中引用了一篇論文,論文中的實驗得到了"學習、思考不會使大腦疲勞"的論點。文中說"枯燥,無趣,沮喪,重複,壓抑"等負面情緒使得大腦疲勞,缺氧。
想想自己以前學習英語的經歷,真是這樣,有興趣的時候,確實基本不會疲勞。這裡的"有興趣"就理解成正面的情緒吧


因為學習是夢開始的地方


假設正常學習耗費的體力加腦力等於1,玩耗費的腦力和體力等於2,但是你內心的抵觸情緒把學習所耗費的體力加腦力放大3倍,這就說明你是屌絲。如果放大2倍以內,你就是學霸,一倍以內祝你早日一統天下!


還是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心理的預期不同以及自己的專註度和剋制力,首先是看待問題的角度,舉一個例子來講,拿學習數學來講,很多天才認為做數學題是一種消遣和享受,然後自己的心理對做出題目的成就感繼續推動,以及自己做不出來對題目的不斷探索獲得的成就感,從而良性循環,這和玩遊戲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我們沒有那樣的境界,總是用被動地心理來接受,最後就是你的專註度和剋制力,這決定了你的持久度,如果只是三分鐘熱度,那也很難成功,持久度對於那些天才相對而言的,因為天才只花一秒鐘理解,但是你要用一分鐘的話,顯然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但是如果你有一分鐘的持久度,同樣你也可以做到和天才一樣的程度,這就是心態和行動作為你成功的導向。


感覺跟刺激度有關,玩得時候通常受到比較充分的刺激,比如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也有,而且通常比較直觀,不存在太多陌生複雜的分析,感官調動和利用都比較充分。

而學習的時候如果主要就是抽象思考,就比較單調了,主要就看情緒的支撐,而情緒好像就比較複雜了,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跟狀態啊期望啊環境啊形勢啊什麼的有關,如果沒有飽滿正當的情緒支撐,那還有啥能支撐你呢!好脆弱的。不行,就睡一會兒吧,醒了接著再干,就當修鍊——情緒了。


看人吧
就看有沒有興趣了
對一件事一直好奇 熱衷
自然不會犯困
之所以學習犯困而玩兒不會
只能說明有厭學情緒
就算自己想自我暗示要好好學習也沒用
因為從心底里不喜歡
想改變 就要從心底里享受學習這個過程
不然怎麼著都沒用


無論學習還是玩遊戲,只要花費精力就會感到累,只不過學習中感到的累沒有足夠的快感來抵消,很快就會動力耗盡,而玩遊戲獲得快感很容易,有一個動力不斷接續的過程,因而很容易持續進行。

遊戲有別人的精力投入在其中,因而有趣,讓人想玩。自己提前花一定的精力來設計,組織學習的過程,學習也可以像遊戲一樣持續進行。

簡而言之,要創新地,癲狂地,風騷地學。


找准幾個關鍵詞 事可以讓自己保持興奮可以保持持久力的詞語在心裡提醒自己。我覺得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


推薦閱讀:

習慣性刷知乎會喪失原本思考力?
武志紅說「中國人心理年齡不超過一歲,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識」,是真的么?
請問心理診斷里,變形和泛化究竟有什麼不同?
心理學不同分支之間存在「鄙視鏈」嗎?原因是什麼?
如何真正地了解自己。?

TAG:學習 | 健康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