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美髮達國家的醫療水平差距有多大?
最近在追《實習醫生格蕾》,劇中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外科醫生需要4年大學,4年醫學院和7年實習期,這和我們5年的醫科大學差距太大了,想問問我們和歐美之間的醫療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呢?都體現在那些方面呢?
1.美國醫生的培養體系:
如果一個美國學生相當醫生,他首先需要一個本科學位,4年,一般是生物、化學等。然後本科畢業後參加美國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考中者進入醫學院,讀4年,逐步參加USMLE考試,獲得限制性行醫執照,完成實習以及考試的最後一步,得到完全行醫執照,之後進入專科培訓,如果你想當全科醫生、外科、內科等等醫生,進入相應的培訓項目,完成培訓後就成為相應的醫生。外科培訓時間可能是7年。所以總體時間非常長。
2.中國五年制醫生的培養體系:
五年制:中國的五年制醫學教育,給予學生醫學本科學位。其中第四年在醫院見習,第五年在醫院實習。實習完成後考取行醫執照,成為醫生。五年畢業後,進入某個具體的科室,比如外科,工作。這是題主所了解的中國醫學教育,也是20年前的情況,直接導致了題主問出我們國家才五年的醫學教育能不能培養出合格醫生這一問題。
3. 中國五年醫學本科畢業後能找到工作嗎?
現實情況的五年醫學教育是,畢業後拿到一個五年本科的醫學學位根本找不到工作。這裡的工作指的是一個比較得體、說得過去的工作。有人本科畢業後找到了村裡衛生所的工作,不算在內。
4. 既然找不到工作,那怎麼辦?
現實情況是五年醫學本科畢業後,絕大多數學生都要考研。少數沒有考研的,不是轉行賣葯或干別的就是回村裡衛生所了。醫學院經常自豪地宣稱「我校考研率多麼多麼高」就是這個原因。不考研找不到工作。
還有一種五年制的出口,就是畢業後培訓3年(還是兩年來著),去做社區醫生,保證有工作。
5. 考研後能找到工作嗎?
考研考上的,就再進行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畢業後獲得研究生學位。研究生這個學位基本可以在縣級醫院或者比較一般的市級醫院找到工作,也就是所謂的能稱得上工作的工作。一個醫學生為了得到一份能稱得上工作的工作,一共需要花5年本科加3年研究生8年的時間。運氣好的或者有關係的能在省級醫院。
還有些人研究生畢業後由於種種原因,繼續念博士,又是三年。博士畢業後一般能在市級醫院或者省級醫院工作。一共是5+3+3=11年。
此外我國還有7年制本碩連讀、8年制本碩博連讀的醫學學位。就業情況基本等同於同學歷者,優點在於節省時間。
6. 階段結論:中美兩國醫生在醫學教育上花的時間基本相似。
上面這些就把醫學教育的部分說完了。對比一下美國,學生需要4年本科4年醫科畢業得到一份工作,我國的醫學生需要5年本科+3年碩士或7年本碩連讀畢業能得到一份稱得上工作的工作,在醫學教育上花的時間基本相似,並且美國的學生8年學下來是醫學博士學位,我國的學生想拿到同樣學位,需要5+3+3=11 或者 7+3=10 或者8年連讀,跟美國學生相比,時間只多不少。
擴展說句題外話,中國的醫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其水平跟美國同樣的畢業生基本沒有太大差距。大家都是生瓜蛋子。醫學這東西豈是你在學校念念書就能勝任的?
7. 《實習醫生格蕾》,劇中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外科醫生需要4年大學,4年醫學院和7年實習期,這和我們5年的醫科大學差距太大了!!!!!!!!!!!!!!!!!!
所以也由此引出了題主的一個潛意識裡的問題:美國的醫生念書8年實習7年一共15年才能當醫生,中國的醫生5年畢業就能當醫生(給人開藥治病、開刀動手術)?括弧里的就是題主潛意識裡的問題。
首先前面已經回答了題主,中國醫生早就過了學習5年就能當醫生的天堂時期了,在中國想當醫生,前期學習時間比美國醫生一點不少。
然後下面回答的就是題主潛意識裡的問題,也就是專科醫生培訓的問題。
全世界的醫學教育基本都是分成兩大塊,理論和實踐。(廢話)
8. 美國醫生為什麼需要念書8年實習7年才能工作?
美國醫生的實踐教育是由實習、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生培訓組成的,住院醫師培訓就是主要的醫學科室都轉一遍,全才培養;專科醫生培訓就是在某一個科室培訓,專才培養。題主所說的7年實習,就是外科醫生的專科培養。完成培訓後,就能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外科醫生,合格完成一般手術。
9. 中國醫生五年本科畢業就能達到美國醫生15年的水平、主刀各種牛逼手術、喝酒吃飯收紅包牛逼閃閃?
中國醫生的實踐教育是由實習和工作後漫長的學徒期組成的。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把「學徒期」這三個字放大5倍,因為這是中美兩國醫生實踐教育的一個本質不同。中國的醫學生畢業後開始工作,固定在某一個科,而不是像美國醫生那樣先不固定,先來個全科大輪轉。中國醫生固定在某個科後,首先做下級醫生,俗稱「小大夫」,完成各種雜活,在打雜中學習,如果是外科,還要拜一個老大夫為師父,跟定師父學習。這就是「學徒制」。師徒文化在中國有著雄厚的土壤,深深紮根於這片古老而混亂的土地中,從古代學武學門手藝活(打鐵、裁縫等等等等)拜師學藝,到現在小大夫拜師學藝,其實不僅醫療行業,在很多的其他行業里也是一樣,可以說這種師徒文化算是中國(不知道東亞其他國家如何)的一個特色。
好了,扯遠了。繼續說,既然是徒弟,那麼學藝無止境,比如外科,也許你跟著一個師傅學了10年15年後才開始自己獨立主刀做手術,那麼這個時間是遠遠比美國外科醫生進行7年的培訓就能進行手術長得多。而在美國這7年的外科專科醫師培訓是明擺著的,大家都知道這是培訓,在中國,做學徒的事兒我相信幾乎所有非醫療行業的人都不知道,大夥還以為一個本科五年畢業的年輕小大夫一上班就主刀各種手術了呢是吧?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實際上中國的這個當徒弟也就相當於美國的專科醫生培訓,但是時間遠遠超過美國。
所以到最後應該是回答了題主的問題,答案一言以蔽之:美國醫生需要15年的學習和培訓才能達標,中國醫生花的時間比美國醫生只多不少,只是中國醫生所花的時間不透明,大伙兒不知道罷了。
差距在預約時間上有一年辣么大
╮(╯▽╰)╭
謝邀。抱歉晚來了。
我們對於中國的所有社會狀況進行分析時都會進行分類分析,將中國的社會狀況按照地區劃分有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以及欠發達鄉村。一線城市的醫療水平是能達到歐美髮達國家水平的。一線城市的醫院依託於豐富的經濟資源、政策資源和教育資源,大型綜合醫院、專業醫院與社區醫院等多層次結合使得一線城市醫療水平和便利程度都非常卓越,足以與歐美國家一線城市媲美。然而,事實上國內的絕大多數好醫院也集中在了北上廣,尤其是首都北京,畢竟這裡是國家領導們的常駐地。這樣就導致全國的疑難雜症病人都聚集到一線城市,醫療資源受到人口基數的稀釋,就略顯緊張了。
二線城市是指部分直轄市和大部分省會城市,這些城市的醫療水平總體而言也能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因為二線城市地處一個省級區域的中心,在經濟水平和教育資源方面都處於轄區內的領先位置。在一個省級地區的輻射帶中,必須要有一個輻射中心,所以二線城市是按國情所需,持有較好的醫療水平,基本能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醫療水平。
三四線城市的狀況比較複雜,東部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社會進步較快、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度較高,相對醫療水平較高但與歐美國家水平還有差距;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東地區,相對醫療水平較低,這裡的醫療市場中也遍布問題,而人民對於醫療問題解決訴求強烈,所以絕大多數對」看病難「的群眾訴求是出現在這裡,這裡的醫療水平跟歐美髮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在醫療設施水平還是在醫生隊伍素質建設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欠發達農村地區是中國醫療水平最低的地方,同時也佔據了國土的很大部分。這些地區是最需要提高醫療水平的地方,也是與歐美國家醫療水評差距最大的地方。在歐美國家,即使是在偏遠的小鎮、農場,現代化的醫院依然有所滲透,每戶家庭依然有家庭醫生可以在身體抱恙的時候隨時聯繫到油價高水平的醫生,便捷的交通也使得醫生救護能在最短時間內到達。這樣的醫療習慣和水平是中國目前國情難以達到的。
公立醫院醫療資源緊張、私立醫院收費高昂且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國家」先富後富「的發展政策導致中國醫療水平與歐美髮達國家差距懸殊。與他們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社會改革和人民自己付出很多努力。
非醫學專業,一點淺見。
美國的強項在於水平比較平均,設備比較先進,接觸最新的進展比較快。中國的強項在經驗。
美國人喜歡做標準化。一定要按照規範來治療。而規範是嚴格根據臨床證據制定的。如果不照規範做事,醫生就可能吃官司。長時間的訓練淘汰不合格的醫生。因此各醫院的水平差距比較小。而規範在不斷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很快能普惠大眾。這是一種工業化科學化的醫療方式。
中國醫療水平各地參差不齊。大城市大醫院和小地方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大家都想去大醫院看病,要找名醫。中國人注重經驗,喜歡耳口相授,因此要成為名醫,一要有好的老師,二要經手很多病人積攢經驗。中國醫生的經驗往往勝過美國同行,但對經驗的總結和傳授卻不如美國,更缺乏職業規範。有些醫生使用未經大範圍證實的療法,有時候可以出奇制勝,但也有拿病人做實驗的嫌疑。總體來看還是一種農業文明的醫療方式。本人放射科,同事克利夫蘭進修介入剛回來,開展項目跟國內頂尖介入科基本一致,可他們部分醫生操作水平真是呵呵了,全美能進top10吧,可平均水平真不如國內省級大醫院,耗材巨浪費,放國內絕對被病人砍死,不過好像知道了為什麼老美醫保費用如此之高,奧巴馬要搞醫改了。
近幾年我科人員陸續英美大醫院進修,感覺水平並沒有想像中大,特別診斷操作水平國內大醫院完全不遜色。強的是他們的制度規範化,報告標準化,每天都在不停學習講課聽課,教學抓的非常好!
外國的月亮真的沒你們想得那麼圓!
6醫療水平這個覆蓋面太廣了。不妨把它分解成幾個方面逐個分析。
首先是最狹義的解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作為一個醫生,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在這方面中國的頂尖水平和歐美頂尖水平基本一致。每個分學科可能有一定差異,但是在醫療條件(硬體水平)一致的條件下,中國人不會做得比外國人差。別的專業不太了解,本專業有個著名的例子:北京安貞醫院孫立忠團隊,世界聞名的「孫氏手術(sun"s procedure)」就是他們總結、規範並制定下來的,通俗的說,全世界做這類手術都是照著這個套路來。安貞、阜外還有許多頂級醫院常年接收外國進修醫生和訪問學者。本人出國比較少,但是從接觸的外國醫生來看,美國佬手術就跟美國佬的皮膚一樣粗糙得不行,反倒是日本人的手術水平很高,估計人種差異吧!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學科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自己不了解,不多說。
其次要比較的,就是醫療硬體水平。這個方面的差距似乎還是有些大––目前為止許多東西還是處於西方醫療設備集團的壟斷之下。有些東西我們能造,但是質量也遠遜於進口產品。和一些其他領域的國貨一樣,硬體製造業往往是沒有代差卻有質量差。這方面來說,中國和外國一流水平相差10_15年應該比較合理。另一方面,國內醫療機構的硬體設施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更大,並且這個差距是階梯式的。中國頂級醫療機構和美國頂級的比,差距10年不到。克利夫蘭心臟中心有的,阜外醫院基本都有。可是對於省級醫院來說,有的差距就比較大了,不過這個也很好理解:中國自己每個省的發展程度差距也巨大呢,東西部差20年不是奇談。基層醫療機構的話。。。算了,不比了,現在還有縣級醫院連ct都沒有。綜合來說,這方面相差20年吧!
最不好評價的是醫療制度,說不好會被口水淹死,不過還是相信知乎的朋友都不是反智的人。中國的醫療制度早就不是經典馬克思理論設計的那套了。而實際上,我一直認為那套東西才是烏托邦:兼顧質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能做到的。說一句得罪人的話,雖然有人堅持認為建國後30年的醫療辦得很好,但實際上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醫療就是個笑話。說回到老本行,中國心臟外科和西方一同起步於1950年代,1980年西方體外循環已經是家常便飯,而中國除了幾個大醫院做個幾台,其他醫院基本不做,在當時的中國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基本就可以等死了。不過那個時候基本保證了公平:得了病都一樣沒法治。
改開以後,科學進步促進質量提高,市場經濟促進效率提升,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樣子。效率第一,質量第二,廉價公平只能做到兼顧。效率太快必然會影響質量,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底下,很大一部分與此有關,沒有人有空閑傾聽你的感受,只是機械的治療。這方面有利有弊,中國人沒有幾個願意像西方那樣約個門診花1周,約檢查再花1周,複診再1周這樣耗著吧?要做到等待時間短,又要養更大一幫醫療機構,中國沒有那麼多錢。醫療公平是一個極敏感的東西,中國幾十年醫療雙軌(實際上是n軌,各種特權),不是有人說20%的人花了80%的醫保費用嘛!此處呵呵噠,不過最近的改革已經拿這個開刀了,希望能有改善。現行的制度使用了30多年,還能用多久不知道,現在這個大環境下,惡果不斷在顯現。折騰下去,中國沒有兒科不是天方夜譚,然後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郎咸平說:上海比香港差20年,香港比美國差20年。西安等省會城市(不含廣州)比上海差20年,地級市比省會差20年,縣區比地級市差二十年,鄉鎮就基本屬於赤腳醫生了。工礦和偏遠鄉鎮的醫生一見人,只問名字不問其他,就開始寫處方。
20年是多大的差距?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也就是朝鮮和中國的差距吧。草藥需要特殊保護
農村醫療水平極低
大醫院排隊排爆
宮頸癌疫苗,被印度仿製葯買不到
佔市場相當成分的莆田體系評價惡劣
二線城市醫院,醫學院從未聽說開發實施世界首例先進手術中國最大問題是中國醫生工資和外國比差距是十幾倍,沒有高利潤吸引大學生們當醫生,上哪去要你所謂的醫生,沒有醫生所有醫療基本都是扯淡。
最後中國醫療體系已經和完備了,不同難度的病可以找不同級別的醫院去治,要是美國,治療感冒都能讓人大出血,頂級治療只屬於富豪,謝謝!
醫院和大學都是博士扎堆的地方。
推薦閱讀:
※電子血糖儀什麼牌子的好?
※什麼樣的情況下手術是非做不可的?
※為什麼往往生病了卻不想去醫院?
※選擇哪種祛痣方法最好呢?
※中國為什麼沒有成長起來梅奧診所 (Mayo Clinic) 那樣的私立的非盈利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