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的截屏都有特別的光暈感,請問那種一看就覺得是「動畫截屏」的畫面該怎麼畫出來呢?


也好久沒做這種特效玩了,做一張試試看,也算寫個小教程了

圖是我之前畫的雪miku,簡單地做個before after是這樣的

不過這這張圖是個16:9,作畫密度本來就高一點,可能比起TV動畫會比較像劇場版的感覺

講一下過程:

首先是關掉一些畫得太細圖層,動畫作畫不可能畫得那麼細,然後把陰影的邊緣削銳利。

同時還要把陰影的飽和度降低,其實對比原圖可以看到特別是皮膚的陰影灰了不少。插畫有很多畫得色彩鮮艷的,但是動畫一般要灰一點,一個是考慮到日後海報等周邊cmyk印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給攝影后期留點餘量吧。

線條顏色也改了,動畫一般全圖使用相同的線條色,插圖根據風格常常會變化的。

其實基本上做到這一步就是一般意義上說的「賽璐珞風格」了,可能在有些時候能在動畫的海報里看到這樣的風格,但是TV動畫一般是要加特效的,接下來做幾個最常見的特效:

把線稿圖層複製一遍,高斯模糊,一個常見的動畫柔化線條的特效

合併複製全圖層,調整複製圖層色階

調好以後再高斯模糊當前圖層,設圖層模式為「濾色」並且調整透明度到50%左右。這個效果一般被叫做「光暈效果」,可以做到亮部發光,暗部不變的光效,是一個特別常見的動畫特效。題主所問的「特別的光暈感」應該就是主要來自於這個特效。平時插圖也可以用,不過插圖的話就不要調50%了,30%左右就很夠用了。

最後在全圖疊加一些效果用的漸變,這張圖是從下往上拉了白色,左邊深藍色頂上紅色。漸變模式使用「通常」「濾色」「正片疊底」都是常見的。

總體上來說就是簡化陰影,模糊·光暈效果,漸變疊加。

當然做成這樣可能更像一點(逃)

貼一張以前畫的,做法和剛才那張是一樣的。這張作畫密度低一點,構圖也動態一點,可能更有動畫味一些0v0


謝邀。

***本回答有大量且高清的圖片。***

非常慚愧,我本人一點也不會畫畫,素描或是板繪都根本毫無經驗,不過看過的畫倒是不少,在這裡強答一下。

先請您看幾張動畫的截圖,我隨便選了幾部電腦里有的作品:

上圖出自《黑礁》第一集。

上圖出自《空之境界:俯瞰風景》

上圖出自《血界戰線第二季》第三集。

再請您看幾幅繪畫作品:

PIXIV ID : 32019806

PIXIV ID : 60797591

PIXIV ID : 57765506

這三幅作品,都帶有很強的「動畫感」,即「看上去好像是動畫截圖的繪畫」,我想題主想畫出來的就是這樣的吧?

再看下圖:

上圖出自劇場版動畫《EVA:Q》。

PIXIV ID : 44072442 上圖為繪畫作品。

看起來是不是能以假亂真呢?

那麼,來分析一下「動畫感」究竟是如何營造的吧。

第一點,鏡頭感。

動畫截圖,首先是動畫作品的一部分,不能僅僅孤立地看待每一張截圖,它們並不是標準的繪畫作品,與畫作相比,它們有不同的使命,比如營造故事感或承擔與台詞、劇情相符的分鏡,「自己」是次要的,「整部動畫」是主要的,動畫截圖應該有這種感覺。

舉例說:

PIXIV ID : 60325959

上圖,作為繪畫作品來說的確很精彩,以靜寫動,凌厲之氣強烈,但它過於強烈地在表達自己,所以它是好的繪畫,但沒有「動畫感」。

PIXIV ID : 59208059

上圖的故事感非常強,它的鏡頭感就做得不那麼「繪畫」,所以「動畫感」比較強。

第二點,畫風。

動畫的截圖是乾淨利落的,即「沒有任何猶豫之處,色彩明快,光影較繪畫簡單」。

上圖出自《冰菓》第七集。

這部作品的畫面在動畫作品裡已經相當優秀了,但它的截圖和畫作相比還是有所欠缺。

PIXIV ID : 49603868

頭髮光澤、瞳孔等方面,仍然是繪畫作品細緻,雖然《冰菓》這一幀已經很精彩了。

畫風這一點在直觀上對「動畫感」影響最大,有許多繪畫作品一看就毫無「動畫感」,厚塗作品尤甚,舉例:

PIXIV ID : 50970709

PIXIV ID : 44059678

PIXIV ID : 42090857

PIXIV ID : 38578032

PIXIV ID : 39042601

以上五張作品,它們都有一定程度的「故事感」,但卻缺乏「動畫感」,就是因為畫風,前三張太粗,後兩張太細,雖然粗、細都能產出相當優秀的繪畫作品,但動畫截圖是介於二者之間的。

PIXIV ID : 43813614

上圖存在一定的草稿,雖然氣質已經表現得很好了,但「動畫感」仍有欠缺。

PIXIV ID : 56935624

上圖就比較乾淨,鏡頭感也營造得不錯。

PIXIV ID : 56333191

PIXIV ID : 56257906

上面兩張圖,人物身上光影分明,輪廓線明顯,這是「動畫感」的重要來源。

總之:

一,營造鏡頭感。

二,找對動畫感的畫風,包括人物輪廓突出、光影色彩簡潔明快、畫面乾淨利落等等。

我只有這種程度的水平了,希望能幫到您。

最後,有許多畫師喜歡用繪畫嘗試其他領域的東西,比如:

PIXIV ID : 54238455

上圖有一種遊戲的感覺,具體表現在畫面視角與機械的狀態欄。

PIXIV ID : 53086166

上圖有一種電影感,具體表現在光影效果與上下的黑框上。

最後的最後,以上所有圖片除動畫作品截圖外,均可通過網站: https://www.pixiv.net/ 找到原圖,如第一張作品的原圖為: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32019806

您只需修改id後的數字即可找到原圖與原作者。

——————————————————————————

更新一下:

Feauture on Illustrations Drawn in Anime Style

在pixiv里,有一個專門的標籤:アニメ塗り , 即「動畫風繪畫」,用色比較簡單,過渡較少。

也有具體的教程:

https://www.pixiv.net/howto/search/%E3%82%A2%E3%83%8B%E3%83%A1%E5%A1%97%E3%82%8A?s_mode=s_tag_full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有很多可以細化的地方。

標題其實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動畫的截屏都有特別的光暈感?

動畫的截屏有特別的光暈感,這種光在動畫里叫做「攝影光」。

@赤柴Shika 的這個答案中,充分表現了攝影光對於畫面的影響:

攝影處理前

攝影處理後

這類攝影光就是獨特的「光暈感體現」,現在用RETAS、AE等工具就能做出來這樣的效果。

——但是,很多人依然看得出來,這不是動畫,是不折不扣的插畫。

同樣的,結城辰也 這個作者因為當過新海誠導演動畫的製作助手,喜歡在自己個人的插畫上玩一些新海誠喜歡用的AE把戲,所以他的畫面也能看出加入了很多動畫攝影上的技巧

這裡可以列一下他的作品:

動畫方面

EDEN op

SPPL op

插畫方面

不過,攝影光並不是體現「動畫畫面感」的必要要素,這裡是EVA兩個版本的同一場景截圖,左邊的是TV版(賽璐璐上色),右邊是新劇場版(電腦上色):

就算TV版本沒有那種獨特的光暈感,但是這依然是動畫截圖。攝影光是電腦技術進步後才普及開來的產物,這之前很多動畫都是沒有的。

插畫和動畫的區別還是在於信息量,插畫是靜態的,不需要考慮前後動作,光源陰影,只需要呈現出最美的狀態,因此插畫代表性的色彩的豐富度和構圖的設計感是動畫沒有的。

所以動畫截圖看起來像動畫截圖是因為動畫的畫面信息量本來就比插畫少很多,靠攝影加光是沒法彌補的。

所以就要進入第二個問題:

2.請問那種一看就覺得是「動畫截屏」的畫面該怎麼畫出來呢?

畫出一張動畫圖片,其實是經歷了多道工序的。雖然動畫版權繪方面而不是動畫截屏的,和動畫工序細節不太一樣,但是這裡舉例一下:

左上角可以看到這幾個人員

原畫:XX
色指定:XX
仕上(上色):XX
特效:XX

看上去一張並不複雜的版權繪,已經經過了四個人的手,四道工序,具體到了動畫內的畫面經過的工序還要更多。很明顯動畫是個集體作業,插畫更多時候是個人作業的。

事實上,在攝影處理前、在上色前、在原畫階段、幾乎都是有動畫畫面特有的感。

下面是一張插畫,用作畫集封面的圖, 如果不經過點名,很多人依然會持有這是「動畫版權繪」的看法。

「動畫感」是個很虛的詞,綜合了動畫的方方面面...這裡我覺得影響比較大的是兩點:

1.動畫鏡頭感

舉例子的話,有些圖非常有動感,但是你不會覺得他下一秒會像動畫那樣動起來。

但是動畫方面,以今敏教科書般的作品《紅辣椒》為例:

更多請看:今敏《紅辣椒》(《Paprika》)DVD BOX!

先繪製好分鏡,再由原畫繪製分鏡間的銜接,再由動畫繪製中間幀補完原畫,

——最終才變成了動畫觀眾眼中動的過程。

2.動畫色彩感

這是光之美少女系列的色彩指定圖:

雖然不同動畫的色指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還是遵守了動畫的規律,並且任何時候都會保持這個色彩與光影的關係。

所以Elysium那個高贊答案,實際上很多他說的有「動畫感」的圖,熟悉動畫的人還是能一眼辨別出「這根本不是動畫」,自然是因為色彩完全不符合動畫的規格了。

(未完待續)

最後感謝偉大的銀鏈組織對本文的幫助


放進ae進行動畫攝影

————————

詳細說一下

日式動畫製作流程請參閱:二維動畫怎麼做_野生技術協會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日式動畫攝影流程請參閱:火柴人加AE_野生技術協會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

用我的拙作展示一下ae對插畫進行動畫攝影的效果:

攝影前:

攝影后:

委託友人橫尾太喵進行的攝影,大致加了濾鏡和暗角吧,可以發現由於ae的黑科技,亮部的顏色變得更暖,暗部的顏色則更冷了,整體也變得更亮了,所以動畫色指定顏色亮度都不太高

——————

插畫軟體模擬的方式

摘自嘎嗚老師的微博,來自貓柚柚老師的指導


因為一個動畫製作時的傳統規則:單線平塗
大部分主流動畫在製作時,想要表現的主體對象總是會用均勻的黑色線條勾勒出輪廓(必須是黑色)然後平鋪顏色,也就是沒有純灰,深淺,明度變化的單色。需要這些色彩要素去塑造的地方,比如陰影和體積,就再平鋪一層顏色(你會看到在動畫的製圖中,同種顏色不同深淺都是明顯的分層的,而不是自然的過渡)用不同層的顏色來解決平塗顏色無法解決的畫面要素。
然而在cg繪圖或者插畫中,勾線時線並不是均勻粗細的,會有線條粗細變化,筆觸變化,而且沒有一個完整的外輪廓線將其框死;而且外輪廓顏色不是必須使用黑色。並且在繪畫中,往往顏色是會有純灰,深淺,明度變化的,並不是直接分層平鋪,而是有大量使用自然而微妙的顏色變化的。
如果想要達到好像動畫截圖的效果,只要遵守單線平塗原則即可,像這樣:


也許把顏色輪模式改成HSL會容易些?HSL取淺色調比HSV/HSB容易一些。

至於光暈,通常光暈是在描線層上方的。個人畫法是,用淺黃色在新圖層上畫一堆「光線」,用抹色抹開之後圖層混合模式選「發光」,調透明度,抹勻。之後如果需要光斑可以用名字類似「污垢」之類的畫筆來畫


高贊答案非常詳盡地解答了如何模仿動畫的畫面效果,就差把著手畫了。

不過審題吧各位。

我猜想困擾題主的「特別的光暈感」其實答案簡單的過分。

首先劃定範圍,題主指的動畫應該是特指日本連載動畫劇。

其實借用動畫《白箱》第二集5:07一閃而過的的畫面你可以輕易的明白是啥。

調整後的效果就是這樣。

現實中相機對著強光源的方向(不一定要出現在鏡頭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光源的暗示。

高票答案中的這兩張也非常明顯。並且根據環境色的不同選用不同的顏色疊加。

稍微懂點繪畫常識的人都知道,畫面的層次越多,最終效果就越豐富。動畫在大量作畫的情況下必須節約成本,這種只要套上一個圖層做出一個漸變就能讓畫面層次多出一層的操作何樂而不為呢。假設在其他方面,比如讓明暗不止有亮暗兩面加一個過渡層,那工作量翻倍啊。

現在各公司的作畫流程其實非常近似,只要畫面有明顯光源照射都會做這樣的暗示,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你隨便點開一集動畫,看不到這個光暈圖層才是異常。

但也是有例外的

場景中沒有明顯光源

作品風格

另一種風格

這些畫面的流行感就會不足。不符合主流印象,說是插畫也有人信吧。

但並不影響作品質量。

最後舉個反面例子,光污染代表作《hand shakers》,辣眼就不放圖了

瞎幾把疊,而且每個顏色都來一下,無論室內外,無視整體色調。這不叫豐富,叫污染。


用ps的各種圖層效果可以做出類似的,把圖片複製然後高斯模糊,將圖層模式設置成柔光或是濾色,再調整透明度。我以前看的《sai官方指南》里教過這個方法。


原圖&>複製圖層&> 調整&>色階(色階輸入亮度調成最低值200左右)&>將複製圖層設置為濾色&>然後高斯模糊(隨意調) 再來原圖&>複製圖層&>高斯模糊 圖層透明度為30%左右

方法轉自死蓋老師 @Sky-FreeDom

里(劃掉)番感十足


一般動畫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需要運動的比如人一般使用單線平塗的畫法,可能人物身上沒有陰影,有陰影也是平塗,一般不會出現柔和的過渡,為了動畫更加精緻,有些人會加一些光效。
電腦繪畫因為時間充沛、藝術效果等。畫面細節更多,光影變化會更加的豐富。


泛光,模糊,發光圖層,明確的簡介的光源還有對比度,後期濾鏡還有軟體處理......

軟體處理,特效,參考UFO


按我追了幾年番又看了幾年圖的經驗來總結的話:
動畫里的每一張都是很乾凈伶俐的,它要表達什麼,就畫什麼,很少有多餘的東西畫出來
插畫就不同了,除了畫師最想表達的東西外,還會有各種細節充實畫面
上圖是第六話正片截的,下圖是p站收的
頭髮的光影和帽子的投影有很明顯的差別

往細了講那就是各位高贊的總結了,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二維動畫怎麼做_野生技術協會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二維動畫怎麼做

動畫後期(動畫攝影) 業內向_野生技術協會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動畫後期(動畫攝影) 業內向

樓上有人發過了,這裡進行補充及個人觀點:

首先,動畫與插畫有所區別,插畫很精細,在細節的處理上十分細緻,除了亮面暗麵灰面,還有這幾個面之間的過度面。而動畫由於工程量問題,不可能每一張都十分細緻,因此,上色之標出亮面暗面和灰面。

但這樣就太簡陋了,這時,後期攝影就為此加效果,具體可以看第二個視頻,這樣,是的畫面更精緻,效果更好!

可以再插畫的線條,插畫的線條很優美,帶有筆鋒,有的厚塗則沒有線條。但是看看日式動畫,日式動畫講究動畫線條清晰,均勻,最好不要有粗細變化(不然會使後面畫中間畫拿捏不準線條),當然也有例外,如《暗殺教室》,裡面人物的線條就有粗細變化!

推薦動畫《白箱》,樓上也有人拿這舉例子了,裡面會有很詳細的動畫步驟,可以參考參考!


AE glow + 漸變遮罩...一分鐘你就能學會


我不是很懂動畫的製作,在此口胡一下,未經考證,如若有誤立馬刪除。
這個光暈感應該是動畫製作時賽璐珞的透光特性造成的。具體可以百度一下。
然後透光造成的結果就是亮色向暗色暈過去。

可以將畫複製一層,高斯模糊並設置成高透明度疊上去模仿。


複製一層,添加高斯模糊,疊加模式改成變亮,然後瞎雞巴調就行了。


貓和老鼠,很簡單的作畫了,但是在技術不成熟只能一幀一幀畫的年代一百多號人做6分鐘左右的一集要用一個多月。

即使那樣都不能把貓和老鼠看做一張張插畫拼接起來啊,因為他們還是沒有能力把貓和老鼠畫成插畫那麼細緻。

回到題目,動畫的一幀跟插畫的區別在哪?就是細緻程度了。製作組要是逐幀畫插畫然後把插畫連起來變成動畫(這麼說好像沒啥意義)那也可以,而且這樣你隨便截哪一幀都是插畫了。

可是沒人會這麼干,至少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為什麼?因為逐幀插畫意味著投入的資金、時間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都會達到空前的高度,即使那樣 可能 效果很好。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能降低作畫的標準或者細緻程度,加特技來彌補了。我覺得這些特技就是題主說的光暈感了。

至於怎麼畫出來嘛,
1.描邊之類的線條用鋼筆曲線畫,保持線條連續且簡明
很多插畫師描邊就手擼了,有些大角蟲成品都不帶描邊的……
2.塗色簡單,界限清晰,一層就夠
油漆桶kua地一倒,光照或陰影只刷一層,如果需要修改光影影形狀用橡皮擦擦,不要用畫筆來回塗(或者說不要做出來塗厚的效果)
/新建圖層,拉出來陰影的選區,油漆桶,橡皮擦修改邊界,調整不透明度
3.人物可以有適當的違和感
也就是背景畫的超細緻人畫的超簡單,因為動畫中背景一般不需要動起來,可以畫成插畫,人物動畫化的話就要簡潔一些了,畫風不同自然就有違和感了
4.多用特技
加加加加特技,頭髮很黑很亮,但是程度要適當不要影響太多


1.敘事鏡頭
2.節省成本的製作方式(硬邊光影平塗)
3.假字幕
4.不是所有鏡頭都有「光暈感」。


其實我也不太懂,但好像是說,就算是超清的動畫,也不是由很多/無數個單個的超清畫面組成的,其它電影電視劇視頻也一樣,動畫是由動畫師處理出來的。。。


ps里有一種功能叫做混合模式。


推薦閱讀:

灰原哀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
名偵探柯南里,為什麼新一已經跟蘭表白了但是OP里還要畫那麼多柯哀和三角戀的鏡頭?
口袋妖怪改版《漆黑的魅影》為什麼能成功?

TAG:動畫 | 動畫製作 | ACG | 繪畫 | 板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