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史前巨獸那麼多?


宇宙驛站科普為您揭開史前物種體型巨大的秘密!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宇宙驛站小編來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

考古發現,在史前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底層中發現了大量體型巨大的動物、鳥類和昆蟲化石,這些化石中有身高30米的恐龍、翼展介於6.1米至7.4米之間的海鳥,有體重1噸的老鼠,有1米長的蜻蜓,1000磅重的巨型袋鼠、400磅重的陸行鳥、25英尺長的巨蜥、比現代老鼠還要大的蟑螂以及如小汽車般大的烏龜。為什麼那個時候這些動物都是大個子和巨無霸的存在呢?今天宇宙驛站小編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揭示史前物種體型巨大的秘密!

首先,氣候因素是第一位的。任何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合適的生存環境,距今20億年前的地球,運轉相對穩定,氣候宜人,大量的植物覆蓋了陸地,空氣中的含氧量達到了30%左右,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陸續爬上了海岸,在陸地上安家了。富氧的空氣讓陸地動物血液中的氧含量逐步增多,機體組織中的細胞分裂加快,物種的身體也隨之增大。

其次,動植物變大是宇宙規律使然。在宇宙中無論是星系、恆星和行星,個頭大的生存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動植物變大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總體來說自然選擇的大方向是趨向於大尺寸的。恐龍和其它遠古生物之所以會這樣巨大,也是幾千萬年選擇優勢積累的結果。這種趨向大尺寸的規律被證明是非常強大的。

最後,種群的進化過程需要生物逐漸變大。進化生物學裡的Cope"s rule主要就是說在種群的進化過程中傾向於增加身體的尺寸,有多方面證據可以證明這個規律。例如有科學家通過比對有親緣關係的恐龍化石發現,後代們平均在尺寸上增加了25%,從而為Cope"s rule提供了直接證據。然後也有人發現北美的哺乳動物在過去的八千萬年裡面是在不斷變大的。除了化石證據,有科學家在現有動物的身上也發現了相同的規律,說在80%的案例中,大體型更有利於自然選擇,這裡面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還有植物。

當然,生物逐步變大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以動物為例,體型大能提供相對應的各種好處,使得它們在交配過程和生存率上都佔優勢,對哺乳動物來說尤其:大體型的雌性產卵比較多,雄性在競爭雌性的過程中體型大的也受歡迎,大體型能擊退捕食者,殺死競爭者,容易獲取獵物,在饑荒的時候比較耐餓,對抗嚴酷氣候的能力強等等,同時還受益於更高的智力和更長的壽命。

也有科學家做出大膽的推論,認為地球上的很多生物可能是被外星人輸送到地球上的,它們來地球之前一定生活在一個體量和重力都超級大的星球上,來到地球上後重力變小了,約束它們機體的緊箍咒沒有了,所以,它們的身體也就自由發揮了。


謝謝宇宙驛站的邀請,我嘗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不在「多」,重點在「巨」。因為按照現在考古資料來看,發現的史前巨獸化石並不多,但是體型都比較巨大。猜測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演化常常青睞體型較大的個體。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體型小算是劣勢,不利於進化,相反,體型大的個體不僅體格好,而且食量大,這更不利於體型小的物種進化,因為它們有更大的機會存活、更強的生育力,也更容易找到配偶。但長大的並不是一直有優勢的,隨著食物、生存居所的稀缺,體型大到一定程度後,在當時環境下的好處可能抵不過不便之處,反而比矮小的親戚更容易滅絕。這個規律被稱為「Cope『s rule」。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時,很多哺乳動物(包括猛獁象)就這樣滅絕了。目前很多瀕危的脊椎動物也屬於體型較大的,比如亞洲象和幾種鯨。

2、有一種說法是物種的起源來自海洋,而海洋廣闊的生存空間更加有利於物種向著體型巨大化發展。大約距今3.6億年前,兩棲動物才首次登上陸地,那時他們的體型就比較大,進而有了爬行動物;又過了約1億年,恐龍便出現了,有著他的祖先的巨大體型。

3、有人可能會說史前巨獸時期空氣中氧含量比較高,適合體型發展,有可能有這方面原因,但歷史上大氣含氧量並非一直下降,而是有波動。

以上幾點均為猜測,望各位指正。


人類大約出現在四百萬年前,所謂史前,一般是指公元前3500年以前,那時還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史前生物依然存在與地球上的還不少,比如鯊魚,經過幾億年也沒啥變化。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史前動物都很大,比如大型恐龍霸王龍,平均體重達到9噸,大的有13噸多;比如泰坦巨蟒,體重達1.2噸;比如猛獁象等。

至於史前動物為什麼那麼大,科學界尚沒有一致意見。分享幾種主流觀點:

一是氣候說。遠古時期,地球遠比現在熱,氣候溫暖濕潤,到處都是森林、河流,充足的食物孕育了體型巨大的動物。即便是今天,天氣炎熱地區,動物體型比寒冷地區大。大禹置九州,中央是豫州,基本就是現在河南省一帶,「豫」的右邊是「象」,意思是大象出沒的地方,當時河南一帶還很炎熱。

二是大氣說。主流觀點認為石炭紀時,大氣中氧氣濃度高達35%,現在只有21%。動物呼吸時,氣管的長度決定該物種所需的氧氣含量,氣管系統越長,吸收氧氣就越多。所以在物種進化過程中,氧氣含量促使動物向大塊頭進化。

三是天敵說。那時生存空間大,動物種類、數量都比較少,有廣闊的生存空間,天敵很少,更容易進化出大塊頭。遠古時代動物都比較低級,大腦小,思維簡單,大塊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更易於生存。這一點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要靠大量食物生存,一旦出現地質、氣候變化,大型動物的食物減少,更容易滅絕,那些小動物反倒容易生存。


推薦閱讀:

看面相是迷信嗎?
怎麼理解「海洋擴張」學說?
吃檳榔有什麼害處?
韭菜餃子能不能吃?
人類有哪些返祖現象?

TAG:巨獸 | 歷史 | 科普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