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鄭愛月給西門慶做的美食「酥油泡螺」,如今是已經失傳了嗎?


在小說《金瓶梅》里,我們見到了這個「酥油泡螺」。先是西門慶的小妾李瓶兒擅長做「酥油泡螺」,後來,李瓶兒死了,這東西成了絕響;妓女鄭愛月為討好西門慶,也學會了做「酥油泡螺」。

小說里說:「一盒果餡頂皮酥、一盒酥油泡螺兒。伯爵道:『好呀!拿過來,我正要嘗嘗!死了我一個女兒會揀泡螺兒,如今又是一個女兒會揀了。『先捏了一個放在口內,又拈了一個遞與溫秀才,說道:『老先兒,你也嘗嘗。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換骨。眼見希奇物,勝活十年人。』溫秀才呷在口內,入口而化,說道:『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一般人看到這個「油酥泡螺」,還真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正好,晚明的張岱寫過一篇《乳酪》,估計與此相仿。

張岱說,為了製作乳酪,他專門養了一頭牛,做法是先是擠出牛奶,「或煎酥,或作皮,或縛餅,或酒凝,或鹽腌,或醋捉」,經過「熬之、濾之、鑽之、掇之、印之」等操作程序,做成了帶骨鮑螺。這些做法現在都很費解,他評價是天下「至味」。

我在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也找到了「醍醐酥酪抱螺」的做法,就是把牛奶放在瓮裡面,兩個人用十字木鑽站對面牽引攪拌,提煉出精華,然後把濃汁加以煎煮,把上面的沫撇去,待凝固後就成為「酥」;然後,用白糖和乳酪製作成餅,再加上少量羊脂,與蜂蜜一起烘製,再馬上放入水中冷卻,出來的東西就是泡螺,冬天製作最好。

為啥叫泡螺呢?其實,泡螺又叫鮑螺,原來模仿螺螄類海產品的樣子,做成螺旋狀的乳酪花式點心。在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和晚明張岱《陶庵夢憶》的《方物》一文里都有提到,特點是顏色好看、入口即化。

那麼,這種「酥油泡螺」今天是否失傳了呢?這個名字的食品不多,但同類的點心還是有的。前一陣子我從網上查到過好像山東有廠家生產,大家可以看看。


歷史上是有「酥油泡螺」這種食品的,是一種乳製品。古書記載用字不一,或曰泡螺,或曰鮑螺、或曰蚫螺,或曰抱螺,或曰鮑酪。總是一物。

南宋人的著作中已載其名。《武林舊事》及《乾淳歲時記》論元宵節之風尚,其「節食所尚」,其中就有「滴酥泡螺」。《夢梁錄》說及夜市,雲「西坊賣蚫螺滴酥」。可見泡螺為當時市井所常見之食物。

《明宮史》說及春節風尚,亦云「喫牛乳、乳餅、奶皮、蒸窩、酥糕、蚫螺,直至春二月方止也。」王鏊《姑蘇志》、張岱《陶庵夢憶》及方以智《物理小識》中都提到了做蚫螺之法。清人戴延年《吳語》亦載「蚫螺」。

「泡螺」這種食物自南宋至清,應該是一直都有的。

《姑蘇志》「牛乳」條雲「田家畜乳牛,善餉以芻豆,取其乳,如菽乳法點之,名乳餅,可以致遠,四方貴之。別點其精者為酥,或作泡螺、酥膏、酥花。」

「菽乳」就是豆腐,這是說用點豆腐的方法點牛奶,使之凝結成餅,是為乳餅。「別點其精者為酥」,用來制泡螺。

戴延年《吳語》所記的方法和《姑蘇志》類似:「俗以牛乳煮令百沸,青鹽滷點凝成餅,佐香粳米粥,絕佳。復有以蔗糖法,制其形如螺,甘潔異常,始於鮑氏,故名鮑螺,亦名鮑酪。」

「青鹽滷點凝成餅」云云,即《姑蘇志》所云「如菽乳法點之」。至於「別點其精者」如何用「蔗糖」做成泡螺,則仍未詳述。

張岱因「乳酪自駔儈為之,氣味已失,再無佳理。」故而「自豢一牛」。他提到了乳酪的各種吃法,最後云:「而蘇州過小拙和以蔗漿霜熬之、濾之、鑽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至味。其製法秘甚,鎖密房,以紙封固,雖父子不輕傳之。」

「和以蔗漿霜熬之、濾之、鑽之、掇之、印之」,這應該便是戴延年所云「復有以蔗糖法,制其形如螺,甘潔異常」了。「熬之」大概就是「煮令百沸」,「濾之」看字面也好理解,大概是要經過過濾。後面三個步驟,則不可解了。

方以智《物理小識》中也提到了「抱螺」,似可解惑。其雲::

「牛湩貯瓮,立十字木鑽,兩人對牽,發其精液在面者杓之,復墊其濃者煎,撇去焦沫,遂凝為酥。其清而少凝者曰醍醐,惟雞卵及壺蘆可貯不漏。有苴白糖為餅者,有作乳酪者,或少加羊脂,烘和蜜滴,旋水中,曰抱螺。」

「立十字木鑽,兩人對牽」云云,應該便是張岱所言「鑽之」,即用木棍攪拌牛乳,使乳油分離。浮在上層者取出,為酥。沉在下層發酵凝結的為酪。

泡螺具體如何製成,已不可考。但製成後,總是一種半固體的東西,入口即化。所以成型後如何完整的放到器具中,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步驟,應該便是所謂「掇之」。

《金瓶梅》中說及泡螺,用的都是一個「揀」字。鄭愛月送給西門慶的泡螺是她親手揀的。西門慶則說「當初止有過世六娘他會揀。他死了,家中再有誰會揀他。」家中也只有李瓶兒會揀泡螺。鄭愛月說;「揀他不難,只是要拿的著禁節兒便好。」「禁節兒」就是訣竅的意思。掌握了 竅門,這事也簡單。

《金瓶梅》第五十八回,應伯爵看見的酥油泡螺為「渾白與粉紅兩樣,上面都沾著飛金。」有粉紅色,表面還有飛金,這應該是泡螺成型後又做了花色裝飾。大約便是張岱所言「印之」。

清末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記有一種叫做「烏他」的食物:「水烏他,以酥酪合糖為之,於天氣極寒時,乘夜造出,潔白如霜,食之口中有如嚼雪,真北方之奇味也,其制有梅花、方勝諸式,以匣盛之。奶烏他大致相同,而其味稍遜。」

「以酥酪合糖為之」,看上去和「泡螺」製法相似,「烏他」大約是滿語稱呼,至於兩者是否為一物,則不可知。其言為「北方之奇味」,卻不知此種食物,很久以前就在南方盛行了。

古代的「泡螺」的做法,如今只能大略窺其步驟,至於具體方法,則不得而知。但到底也不過是用糖和乳酪製成的食品,這類食品,在今天無論是製作工藝、品類還是味道等各方面,都沒有理會輸給古代的「泡螺」。所以我覺得泡螺製作方法或者失傳,或者被現代工藝所取代,都不算一件很遺憾的事。


推薦閱讀:

祖逖與石勒軍事爭鬥,絲毫不落下風,為何收復中原大業最終失敗?
劉邦兒子為何要封自己的妹妹為王太后呢?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能控制世界經濟嗎?
好故必亡什麼意思?

TAG:西門慶 | 文化 | 歷史 | 金瓶梅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