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公子扶蘇之間並沒有矛盾,為什麼最終卻會選擇幫助趙高?
秦朝末年的時候,秦始皇因病去世,趙高想扶持胡亥登的帝位,這個時候趙高對李斯說的一句話,扶蘇和蒙恬關係很好,扶蘇上位之後蒙恬就就成為宰相,而你則大權旁落,不能永保富貴,你只有支持胡亥才能保住權力富貴,就這麼短短的幾句話就把李斯拉入自己的陣營,李斯這樣的聰明人都中招,何況是其他人呢,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有錢能使磨推鬼,無論是職場還是官場,只要你出得起價錢、付得起籌碼,一切都不在話下,要不怎麼有男人無所謂忠誠,只是受的誘惑不夠,女人無所謂忠貞,只是背叛的籌碼太低。所以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職場中很多時候衝突的產生很多時候都是利益的分配不均產生,所以在職場中對待敵人的敵人,當因為利益問題不和之時,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從利益的層面來拉攏,要知道因為利益不合的人都是非常現實的人,你說其他的都沒用,只有利益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你許諾他把敵人達到能分到什麼樣的利益,這個時候他肯定會跟著你干,我們在歷史當中看到了不少這樣的例子,有的人用金錢、有的人用權力、有的人用美女,雖然利益的兌現不同,但是卻都屬於利益拉攏的範疇。
李斯對付扶蘇選擇幫助趙高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利欲熏心而已,對權力和地位的追求和想要掌控一切。李斯是一個信奉倉鼠哲學的人,是實用主義者,不講道德,為了保住權位(李斯是法家思想扶蘇偏向儒家,扶蘇即位必然不會重用他),他只能選擇胡亥。可惜的是,他小看了趙高的能量,害人害己,最終身死族滅。
《史記》詳細記載了趙高遊說李斯的經過: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 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得罪。」
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
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
由此可以看出:趙高知道李斯是一個非常注重家族的人,他用李斯家族來威脅李斯,讓李斯幫助自己一起殺死扶蘇,共同推舉胡亥繼位。剛開始,李斯是不同意趙高的提議的,但是後來趙高利用李斯和蒙恬扶蘇的矛盾,使得李斯不得不同意趙高的建議,做自己不願做的事,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家族能夠更加久遠的存在下去。
因此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遺詔令長子扶蘇即位。然而趙高和胡亥、李斯秘不發喪,篡改遺詔,擁立胡亥,賜死扶蘇。但是李斯小看了趙高的能量,一山不容二虎想獨攬大權的趙高怎麼可能留著他,扶蘇死後他用胡亥進獻讒言打壓李斯,找了一個借口就滅了李斯三族。
題外話: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秦始皇的左丞相。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
(秉燭讀春秋)為你解答,謝謝邀請。
李斯是公子扶蘇的老爸秦始皇的丞相,當然和扶蘇沒有個人恩怨,那為什麼卻選擇了幫助趙高,選擇了胡亥,而賜死了扶蘇呢?
秦始皇南巡迴來半路駕崩,宦官趙高找到了丞相李斯,威脅拉攏李斯和自己一起,矯昭擁護胡亥繼承皇位。
趙高知道李斯貪戀官位,他對李斯說,如果立大公子扶蘇繼位,公子扶蘇最信任的將軍是蒙括,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肯定廢了你的丞相之位,讓蒙括接替你的職位。
李斯聽趙高分析的很透徹,覺得也是這麼一回事。於是就答應了。
由於公子扶蘇反對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因而觸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將其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於是兩人共同矯昭:(以秦始皇的口氣)大意就是,公子扶蘇多年在邊境上,寸功未立,將軍蒙括,輔佐無方。見昭書二人立刻自盡。
公子扶蘇蒙圈了,古代有這樣幾句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扶蘇也沒多考慮,拔劍就要自刎。蒙括想奪下扶蘇手中寶劍。並說,等咱理論清這一切再死不遲。但扶蘇死意已決,揮劍自刎。
扶蘇已死,二人矯昭「二世為帝」。於是胡亥成了大秦帝國的第二個皇帝了。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謝謝邀請
回答這個問題,先來說下當事人。
李斯:秦朝時代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封為宰相,統一六國,推行帝制,制定《秦律》,及一切始皇時期的重大舉措,都和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為秦朝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最後的結果卻是悲慘的,被趙高設計逼死,腰斬於鬧市之中,且誅滅三族。
趙高:秦國最大奸臣,「指鹿為馬"就是他的傑作,他也是一宦官,22歲時用刀閹割了自己。他機敏幹練,城府極深,玩弄權術多次戲弄於李斯,也一直受到秦始皇的信任。
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皇位的繼承人,歷史對這位公子的記載並不公道,在《史記》里只寥寥數筆,且還側寫旁描,想完整了解扶蘇,在今天確是一件難題。只知道勇猛仁義,正直善良。
現在進入正題:秦始皇一死,扶蘇是皇位繼承人,對趙高之流是沒什麼好下場的,他要想保住高位,必須選取靠山,另立新主,可是最大的障礙就是李斯。
是人都有弱點,李斯也不例外,趙高精準的抓住了他的弱點:貪戀相位、意欲封侯,且對李氏家族的生死榮辱看的很重要。趙高通過種種威逼利誘,終是李斯失去了原則倒向了趙高。通過篡改詔書、慫恿胡亥篡位,害死了扶蘇,直接導致了大秦朝的儘快滅亡。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大境界,一般人難以企及。但是控制慾念、把握自己,這是可以做到的,而慾念一但失控,就可以變態,災禍也隨時而至,這也是李斯給我們後人的一個警醒吧!
大了說,是形式比人強。
始皇暴斃於半路,知道的無非李斯,胡亥,趙高。二比一…簡單吧。
小了說,有自己的私心。
扶蘇在外有自己的班底,而且蒙家一直是支持扶蘇的。再有,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楚國雖然滅了,但是也有很多能人功臣是念楚的,比較有名的就是昌平君(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兩面旗幟一個是昌平君,一個是扶蘇),這些人也會支持輔佐扶蘇。一旦扶蘇繼位,自己有極大可能會被排擠出權利核心,所以,於公於私都會支持胡亥的。
李斯還是屈服了淫威,他為了家族利益卻將家族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古人是這樣,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試想如果他輔助了扶蘇,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扶蘇一旦稱王,他也同樣容不下別人。
推薦閱讀:
※看了《雲夢睡虎地秦》簡,大家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秦朝之前的朝代都很長,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最長也不過三百年?
※如果扶蘇主政,蒙恬、李斯不死,秦的歷史又將如何?
※如何評價大秦帝國之縱橫?
※為何秦朝大將王翦父子在統一六國後便銷聲匿跡?